游成都古堰都江堰1000字

游成都古堰都江堰

1000字 高二 散文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旅游,在尝遍美食的同时我们游览了青城山、都江堰,

参观了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遗址、四川博物馆和杜甫草堂。这次的文化与美食之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江上建起的千年古堰——都江堰。

听导游介绍说都江堰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我脑中闪出我们今天将看到一座高高筑起的水坝,进入景区后根据导游讲解,才知道都江堰原来是一座早在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年代最早、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由于当时岷江水患,庄稼年年欠收,为了解决百姓的困苦生活,当时蜀郡郡守李冰带领助手们考察三年,制定了一套科学又独特的治水方案,在岷江上建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宝瓶口、鱼嘴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通过看与听我才知道了这项伟大工程的杰出所在。

当时开凿宝瓶口是为了分流受玉垒山阻挡的岷江水造成的洪灾,通过宝瓶口将江水引流到东岸的成都平原。由于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开凿宝瓶口时难度最大,李冰和工匠们运用热胀冷缩原理,先用火烧山石再浇以冷水使其爆裂的方式开凿玉垒山,因为山口的形状酷似瓶口而取名为“宝瓶口”。

因为岷江地势东高西低,很难将岷江水分流引入位于东岸的宝瓶口,李冰又带领工匠们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出山口弯道处利用江心原来就有的沙洲筑起了一道分水堰,形状酷似鱼的嘴巴,被称做“鱼嘴”。为了防止堰体被湍急的江水冲跨,人们用当地盛产的慈竹编成一个个大竹笼,把鹅卵石装进去,然后垒成堤。鱼嘴建成后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了外江和内江两部分,外江用于排洪,内江的水则流往成都平原。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要道,内江河床低、江面窄,而外江河床高、江面宽,枯水季节、洪水季节,通过调节河床高低来调整流入内江的水量。流入内江的水是用来灌溉的,用来灌溉的水需要控制水量,为进一步分流洪水,李冰带领人们

在鱼嘴分水堰处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飞沙堰。飞沙堰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泄洪,飞沙堰坝高出内江河床约2米,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飞沙堰会自动垮塌,让江水回归岷江正流。第二个作用是排沙,经过鱼嘴的排沙作用后,流入内江的水中仍会有一定量的沙石,飞沙堰利用堰前弯道的惯性离心力将沙石从堰口抛入外江,保持内江水流的畅通。

听着导游深入浅出的讲解,看着这饱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工程,我被深深震撼了。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有了它,才有了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李白、杜甫的川行诗歌。

游成都天香水上乐园

700字 六年级 叙事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最清凉避暑的还是水上运动了。就在昨天,我们去了成都水上乐园。在哪里去感受水的清凉,水的活力。

通过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国色天香水上乐园”这几个大字就向我们迎面扑来。我们都按捺不着喜悦的心情。匆匆买过票后,我们走进了乐园的大门……

水上乐园是非常漂亮的,蓝蓝的池子,清清的水,排得整整齐齐的躺椅绕着池边,远处的小山上绿树随风舞动着,五彩缤纷的运动设施,人工造浪池、、碧波荡漾的小溪流、管道冲浪、冲浪池、……让我目不暇接,我不由地惊叹:“啊,真美呀,这儿真是海洋童话世界呀。”

我们首先来到了玩漂流的地方,匆匆上了皮筏艇,顺着流水往下漂着,之一幕显得各位浪漫和谐,就在这样让人怡然自得的享受中突然上演了一个小插曲: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浪头把我们的皮筏艇掀翻了,我在水下“挣扎”着,咦?我突然发现自己浮起来了,哦!原来自己穿得有救生衣啊!真是虚惊一场。然后我们又乘着皮筏艇顺这端急得水流驶向远方。

再往里走,我们发现了造浪池,就都迫不及待走了进去。爸爸就牵着我的手走了过去,开始的地方水池浅浅的,越往里水就越深,我们到了齐胸水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时池子里已经有好多的人了。主持人开始倒计时“10.9.8.7……”,突然一个浪头涌了过来,把我推得前后摇晃,还没等我站稳,又是一个更大的浪头把我抛了起来,接着一个又一个小浪向我扑来,我迎着小浪向前奔,大约过了一分钟,一个汹涌的波浪来了,它如千军万马向岸边飞奔,许多人都抵挡不住被冲得人仰马翻。我背对着浪,巨浪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把我冲到岸边,太刺激了!随着水的涌动,池里的人们也兴奋地叫着,跳着。原来冲浪就是让人体验在海里游泳的感觉啊,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接着我们有相继玩了许多设施,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快乐、收获了凉爽。

一天时间悄然溜走了,我们也应该告别这里了。再见国色天香水上乐园!!!!

六年级:A筱媛【吕月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