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有感
中华之魂,于人精神,人之精神,榜首非古今之先进文人所居。
金戈铁马,战死沙场,忠君爱国,护卫家乡,此乃武将,然此类人可建国,不可荣国,可立业,不可兴业。武圣曾云:“最上伐谋”,足见其想。武诚可贵,然文更上。
文有儒家孔孟,战国屈平,西汉子长,三国孔明,两晋元亮,元朝汉卿,盛唐杜甫,五代后主,北宋子瞻,南宋易安,明之唐寅,清之魏彬。此类皆才,可建可荣,可立可兴。如取太白之诗,东坡之词,汉卿之曲,羲之之字,读则振聋发聩,诵则喜极忘悲,唱则不知肉味,誊则蓬荜生辉。实乃中华文明之瑰宝,华夏子孙之传奇。然此类杰出之人,必遭妒忌。遂取此书,以读其传奇,解其死迷。
读《中国》一书,方知人才辛苦。明有嘲笑挖苦,暗含陷阱嫉妒,下有黎民受苦,上有吾皇我主。欲入仕途,又惧其危机四伏,小人不可计数。朝中权贵,官官相护。我爸是李刚,他舅是皇上。但若不打击,何以为黎民造福,免受痛苦?后为人伸冤,替民辩护。遂常入狱无故,含冤无数。古之文人,皆有此类经历,甚死于牢狱,郁郁而故。此为一。
读《中国》一书,方知人才不易。其少年多单一,青年多努力,壮年多别离,老年多含屈。或身出寒门,亦或书香门第,其皆有一,学习努力,始终如一。再加以父母激励,事物外力,则远必至,功必成,名必就,国必齐。此为二。
读《中国》一书,方知人才不幸。先丢官,再牢狱,后丧偶,终国亡。纵观此书,遍数文人,少则经一,多则遍历。但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悲愤化作回天力,破马长枪定乾坤。人才之幸于挫折,人才之不幸亦于挫折。此为三。
此上三点,皆为文人共性。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王半山曾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太白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子云:“大凡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文天祥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足可见困乃文人之必经,难乃文人之必历。若无困难何以百折不挠,百炼成钢,何以成就正真正的文人之王!此书之意,皆在于此,孰能知其哉!?
妈妈,我爱您
是谁,
总是在我们感到无助的时候
伸出援手?
是谁,
总是在我们感到落寞的时候
给予安慰?
是谁,
总是在我们睡觉的时候
给我们盖好被子?
是谁,
总是在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
对我们说:
“玩得开心?”
又是谁,
总是在我们失败的时候,
给我们鼓励?
母亲,
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名号。
妈妈,谢谢您!
是谁,
总是在零花钱用完了的时候
向她伸出手?
是谁,
总是在把衣服换下来的时候
塞在她的手里?
是谁,
总是在肚子饿的时候
叫她赶紧做饭?
又是谁,
在快要出生的时候
在她的肚子里
翻江倒海?
那就是我们自己,
也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儿。
妈妈,您辛苦了!
他是我们最崇拜的人,
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人,
母亲,
一个永远无法被抹掉的名号。
——妈妈,我爱您——
相关推荐
-
中国文人我们,都很悲哀。近期,一年一度的高考伴着风声雨声又匆匆向我们走来。十年寒窗,千声哀叹。记不起多少个日日夜夜,台灯、几案,伏案疾书,睡眼朦胧;也记不起多少次低头抬头,推算、草稿,工整做答,斗志昂扬。而现在,或许是一切都该结束了,有或许一个新的开始在等待。站在这繁忙的年月间,让沧桑的目光穿过喧嚣的街市间拥挤的肩头,穿过百年来一台台已经凝固的悲剧和戏剧,一声声已经蒸发的低吟和高喊。搭乘着历史奔袭的列车,直接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儿,一群长袍青衫的失意文人还在高谈阔论,仰天悲嚎。想着这种考试的选拔制度,不过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不就是评测一点能力技巧。竟然能炒得这么热,闹得这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然而,那些曾经失意的文人们,纵然是屡战屡败,却依然执着地,一生穿行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一次次的科考,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重来。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有人”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那些高中的自然是一举成名,飞黄腾达。而热闹之后,繁忙之后,谁来记忆那些落地的考生,他们心里的悲凉,谁又知道。当得意的马蹄在身边窜过,喧天的鼓乐在耳畔鸣响,得胜者的名字在街市间哄传,轻视的目光在四周游荡,他们不得不低头叹息了。他们颓唐地回到旅舍,旅舍里,昨天还客气地拱手相向的邻居成了新科进士,仆役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点行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不悲哀。于是,他们无奈地把自己关在房里,提笔欲抒,却只写下一串苦涩的字眼“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赵嘏)”。李频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王建说“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考生们总是或多或少的被寄托着家族使命和责任,因此科举得失也就成为一种牵连家庭、亲族、故乡、姓氏荣辱的宏大社会命题,远不是个人的事了。而一个落第者要回家,不管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家属,在心里上都是千难万难的。今天,多少考生,一届又一届,多少复读生,一次又一次,不也正有意无意中延续了古代文人们的悲哀吗?我们的课本里还保留着《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些悲惨文人的故事,各地的戏曲舞台上也还有《琵琶记》和《秦香莲》,虽然是在批判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但又何曾没有在影射今天的应试考试呢?这些种种的悲剧和滑稽,我们不能不说:由一代又一代中国古代政治家们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科举制度,由于展开方式的严重失度,从一开始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恶果。这种恶果比其他恶果更关及民族的命运,因为这里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急剧退化。科举制度实行之后,中国的任何一个男孩子从发蒙识字开始就知道要把科举考试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除了不多的少年及第外,他们都将为这种考试度过漫长的年月。不知道当年升沉于落第和及第狂潮中的书生,有几个曾突然领悟到科举对自己的人格损害?但一定有人曾觉醒过。只是这种由巨大的政治权力所支撑的国家行为,怎么会被少数明白人的抱怨所阻遏呢?而这少数明白人的明白,又能到什么程度呢?科举制度在人格构建上的诸多弊端,至少不可能被当时的决策者彻底洞悉。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从科举的路途而踏上高位的,无法看透自己和同道们身上的根本性隐疾,但是他们却感到了科举制度所遇到的麻烦。就像一屋子喝醉的人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喝醉了,只感到桌面的倾斜、杯盘的摇晃。他们开始整治科举制度,只在具体操作规程上着眼,出了很多新点子,又遇到很多新障碍,消消停停千余年,终于没有走通。现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不得不寻着先辈们曾经的足迹,默默望一眼不到头的峰顶,只得又低下了头,继续无奈地向上攀爬。……窗外又开始下雨了,在这个高考的季节,或许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罢。那稀疏的雨滴,是奋斗挥洒的汗水,还是失意感慨的泪水,只有考生们自己能体会罢。“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寻着那条古老的路,我也将去走走罢,只不知踏上那条路的我,又当是怎样一番体验。还是在这里祝愿那些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祝你们好运!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
文人文人多不愿自称为“作家”。“作家”“做假”。对老祖宗发明的文字,他们有很大的疑义,想那造字时代的君主定不会有“文字狱”的念头,却苦了后来的老文人们,硬是在百把字的文章里留下了成堆的通假字,用数学老师的话说,就是文字的近似值,说白了,其实就是错别字。文人手中的笔,仿佛不是自己脸上的嘴,丢下的文字,似那没有瞄准器的冲锋枪------乱射出来的。无须顾虑前方是否有靶子,只是为图个痛快。假冒的,走私的,劣质的,只出子弹不吐壳的,连扳机都扣不响的依然妄想能吓死两个文盲。用1。5的眼睛带老花镜去洞察社会。用草纸编印的心得,大泻在文化市场上,去诱骗“处女们”的第一次。笔名的隐身效果大大超过了U17上的钠米氧化锌,或干脆牺牲自己的知识产权,慷慨地让给自己最厌烦的名人。这一招是郭靖射大雕,一来以他人的名声去提高自己的销量,二来以自己肮脏的语言反过来玷污那厮的形象。以子之矛攻子盾,打一枪换一个名字,机动灵敏地游击战术,“绝影”1般地消失速度,让人望尘莫及。文人习文人学人文。文人是拥有智慧语言的泼妇,生存在批判和被批判之间,在这百鸦齐沸的时代里,期待有王者英雄出现,我想那人定是聋哑人,因为只有他才可以做到真正用心去书写!450字 高二 议论文
-
文人气质读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看到的是气势;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看到的是气节;读关汉卿的"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福贵又寿延",我们看到的是气愤;读白居易的'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看到的是气韵.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成就了文人的才华,让他们将文字组合的如此幻秒?那便是感之于心,现之于文的气质.一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作为文坛少有的女词人,她卓越的成就足以让七尺男儿汗颜.她流露的点滴情感,无不使天下人为之动容.她开心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曾让她"沉醉不知归路";她忧愁过,与丈夫的离别曾让她"人比黄花瘦".她是女儿,自有多愁善感的细腻情思,所以才会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她虽是女儿,却也忧国忧民胜似男子,所以才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慨叹.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才有后主遗风.这样的女子,恰如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无声无息,暗香永驻.二蓬莱文章建安骨李白,一个满腹才学而无处施展的官场弃子,却在文坛尽情挥毫成了一代天骄.他无所顾及的开怀畅饮,豪迈中尽显男儿本色,他有感而发泼墨点纸,满纸豪情文才飞扬.他重朋友,愿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念家乡,所以才会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爱喝酒,却'举杯销愁愁更愁",他不爱钱,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一代诗仙,高亢的丽歌怎能不千古流传?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对官场的不屑使他回归田园,对生活的热爱使他留下华美的诗篇.官场的黑暗使他无处容身,恬静的田园却有一方明朗的晴天.他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却也自得其乐,只因愿无违.他穷的"唤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常"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在他眼里,钱财不如一朵菊花,官位不值一碗酒茶.他放浪形骸,嗜酒好文,正是这种洒脱的气质,使他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文人的气质造就了文人的文章,文人的文章饱含着文人的气质.是故,观文如观人.900字 高二 散文
-
文人的天使随着黑色的油墨,逐个排列在纸上,心中的事,眼中的景,无论是“诗鬼”般日积月累,还是“谪仙人”的大醉之作。顷刻之间从“江郎妙笔”涌出,流淌在纸上。展示它的魅力于世人之中,且人们呼之为“华彩乐章”,而它们主人的心里则把他们当做“天使”。“少小适俗韵,性本爱秋山”这是隐逸着的自白。五胡逐鹿,中原动荡。面对纷乱的形式,他们不甘为统治者的附庸,甘心隐居,深入浅出,在陶潜则以菊花明志;在阮籍则用大醉解怀;于欧阳修就用“六一”示人,何为“六一”者?门前一棵树,一条河,一壶酒,一盘棋,最后一老翁寄情其中。这群人安身立命于乱世,寄情山水,但陶渊明做诗明志,欧阳修以文咏怀。他们都抒写了自已的天使,让天使慰藉一颗颗愤闷的心灵。“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天使是浪漫的。“老妻画纸为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杜甫的天使是虽苦犹乐的。“问居能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主的天使是悲情的。“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的天使多么激昂!天使因人而生,却不因人的殒灭而魂消灵散。追溯至遥远的战国,找到古老的天使,它就是楚辞,事去千年它犹然飘荡在各个角落,而它的主人已沉睡在汩罗水下两千年。“生而独开楚辞诗赋立,余风波及湘江人。”屈原不满贵族的愚昧统治,带着自已的政治理想投身汩罗,却把楚辞抛向九洲,照亮整个华夏文明。事去千年,屈原的天使依然载着主人的梦荡散在四方。“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文人的天使最美,最丰富多彩,也最古老。然而它们却独树一帜,它们周身具黑,却如珍珠般剔透,它们不仅是天使,更是文人的梦。550字 高二 散文
-
死亡世间万物都在发展,事物有始有终。人的生命有开始也有结束,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终将面对死亡。人的死亡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肉体上的死亡,没有呼吸,没有心跳,没有一切生命体症;其次是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死亡,葬礼上,认识他的人悼念,为他的死亡而哀痛,那么社会中他的位置不存在了;最后便是那些记得他的人将死去的人忘记了,这时,这个世界上可以证明他存在过的所有证据消失了,这个人就是真的死亡了。假使一个人突然得知自己没有多久可活时,他的第一反应应是震惊,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还没有心理准备。而后,他会遗憾,会愤怒,自己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那么多心愿没有完成。最后,就是恐惧,是面对死亡的恐惧。面对死亡,很少有人会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大多都是恐惧。而不同的人面对死亡产生的恐惧感的大小不同,面对死亡而产生的恐惧方式也不同。成年人大多数是经过思考,深入讨论过后而产生恐惧,而小孩子则是往往把死亡形象化在肉体的痛苦与折磨上。并且心理状态不同的人,面对死亡产生的恐惧感也是不同的。相较于乐观者与悲观者,或是活的坦荡的人与做坏事的人前者要从容一些。也就是说,当人即将死去,他的周围有无数人的陪伴,有无数人的惋惜,有无数人的不舍,那么他会产生幸福感,觉得自己对世界起了作用,自己是有人陪伴,并不是那么害怕死去;相反,有的人做错了事情,一步错,步步错,内心愧疚,不敢面对家人朋友,不敢面对所有认识他的人,会恐惧死亡,但最终仍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迎接死亡。关于死亡,人总是要面对,我们没有长生不老药可以服用,没有生死簿可以修改,所以请坦然接受,面对不到一百年的光阴,请加倍努力的活着!650字 高二
-
读《死亡日记》有感书名我是很久前就知道的,作者我也是久闻其名。只是此书我在内心却一直怯于去读它,因为我很难想像一个处在死亡边缘的人会写些什么。“今天39度,神清,人无力,仅食稀饭,昏睡,多人前来探望。”疾病的颜色沾染了日记的美丽,死亡的气息浸透了日记的清纯……直至昨晚临近午夜,我才下决心打开了这本封存一月之久的“日记”。看不多时,我却发现,除了偶尔谈及他的病痛,更多的却是像在唠家常似的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而且文采飞扬,内涵深刻,甚至通篇不乏鲁迅似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越往后读越感觉轻松,越读越想读,竟找回了久违的深夜读书爱不释手的奇妙感觉。可是,在这背后,我却仍能感觉到一个在为生命呐喊的灵魂。陆幼青无疑是坚强的。他的书名虽然悲凉,可在他的文章中,你却能感受到他顽强的生命力。他一边掐指算着那个“太阳不再升起的某个早晨”,一边却始终关心着这个世界。他用几近戏谑的笔法和独特的视角,谈到了港台文化、中国足球,甚至金庸和王朔的“大战”;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就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花很多时间考虑如何提高生存的质量,降低死亡的伤害;他认为凡事都需有度,让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的比例过了头儿是很糟糕的事,因而他向女儿提出了的忠告;他从一个“静静等待死亡的解脱”的人的角度,娓娓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及人生感悟。他说:“意志在跟死神搏斗当中是有用的,笑容也一样。意志是可以去购买的,它的货币,是痛苦。而笑容,是自产自销的。”这是何等的洒脱!陆幼青也是“脆弱”的。尽管他能坦然直面死亡,但是在字里行间,我还是感受到了他深入骨髓的对生的渴望,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无限眷恋。他希望友人不要太关心他,最好多“麻烦”他,这样能使他感觉到活着的意义;他希望女儿也不必太听话,这样他还能尽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陆幼青心灵最深处的那一丝细若游丝的脆弱的弦音,足以震颤每个人的心灵!我一向自诩超脱,“少年不识愁滋味”,可陆幼青“脆弱”的坚强让我振奋,令我敬佩,而他坚强的“脆弱”则使我深深地感到震撼!一缕阳光从窗缝中钻了进来,不知不觉,已是清晨了。我突然感到陆幼青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诠释死亡的意义,更是要奏响生命的赞歌——生命如此美丽,死亡并不可怕。有目标,有追求,就有了希望。生活的困苦和病痛击不垮人,只要有希望有梦想。因为,希望和梦想会创造奇迹。生活,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快乐和忧伤原来只在你的闪念之间。让我们好好生活、好好体会生命的乐趣吧,因为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最丰厚的礼物。只要我们能豁达地面对生命,那么生命将会不断延续下去,生命之树将会常绿。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陆幼青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是啊,让我们慢慢欣赏我们绚丽而充满诱惑力的人生吧!1000字 高三 读后感
-
读《死亡圣器》有感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题记死亡圣器一书中,让我了解了魔法界的真善美。伏地魔,一个一心想得到最高权利的黑魔王,为了寻找哈利·波特,他一次次进攻学院,一次次威胁人们告诉他哈利·波特在哪儿,并且还让食死徒在一路上布下天罗地网,不就为了找到哈利·波特吗?不就是想获得权利吗?掌握了魔法界会怎样,还不是因为伏地魔心中有一颗假、丑、恶的种子吗?哈利·波特就不同,他勇敢、智慧,在朋友面前,他总能伸出援助之手。在最终的战斗中他战胜了——伏地魔——死亡,那是因为他的心底里栽下了一颗真善美的心,使他变得愈加勇敢。魔界中真善吞并,假丑恶与现实中可谓是一模一样。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人,他觉得德国的血统是最高级的,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低贱的人,应该立马消失。正因为这个意头,一声声炮声与浓浓的硝烟,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了。希特勒虽说是一个政治家,但与伏地魔这样的黑魔王有什么区别,他就是一个大坏蛋。清洁工,这个工作虽然很普通,也很辛苦。太阳升起时,总能看见他们在街道默默工作的身影,当我们醒来时,他们以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了一片干净的环境。他们虽然没有哈利·波特的那份勇气与智慧,但他们那颗默默无闻的心,化作了一颗善良的种子。真善美,假丑恶,这些都是人性,并且在危机关头,他们便浮出水面。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一颗——品质优质、价格昂贵的种子。因为我相信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的。600字 读后感
-
读《英雄中国》有感寒假里,我激动的读完了《英雄中国》这本书,更多的了解了我的祖国,更加热爱我的祖国。解放前中国贫穷而落后,现在,13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都是千千万万个英雄的努力得来的,我们感谢他们!书中记载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时刻: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放飞九天……书中也记载了我们所承受的灾难: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3年遇到“非典”,2008年又遇四川汶川大地震……但我们没有被击跨,“万众一心”让一切灾难都屈服了!现在,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举足轻重!读《英雄中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国的英雄,英雄中国!(作者:王洋)3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读《中国梦》有感合上这本书后,我十分感动,心中也伸出一丝敬佩感。这本书刚开始就提到了什么是中国梦。在我看来,梦就是每天能可以依偎在奶奶的怀抱里。小小的我,没有书里那么伟大的“中国梦”,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因为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我看到医生查房,身边围着大批实习医生和护士,可威风了。而且,病人们都不停地感谢医生,感谢他们妙手回春。在我的印象中,雷锋永远是我的榜样。他的“钉子精神”十分有用。就说上楼吧,我早上背着个大书包,从一楼到二楼至少也要4分钟,日子过久了,时间就越来越少。有一次,我跑着上楼,冲进教室一看我的表,哇!竟然挤出了2分钟!那时我心中是无比的开心、激动!时间是挤出来的,虽然这只有短短的2分钟,可是如果养成了挤时间的习惯,那么这将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啊!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里有我,这里有他,这里也有你。要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这条路上虽然会荆棘丛生,但一定可以实现。从现在起,我就要多多挤出时间,先好好实现我的优秀医生之梦。你也努力吧!四年级:程鑫瑜4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中国男孩》有感当超级女声在中国持续火热时,当哈韩哈日风暴在中国风起云涌时,这个中国男孩的出现来的有点突然,有点突兀。他的名字叫:洪战辉。他的故事更像一部传奇:自幼母亲出走,父亲疯癫,捡回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但却凭一已之力顽强地生活着。这一切对于洪战辉来说都来的过于险促,在别的孩子都还在撒娇的年龄,他便开始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或者说他是个异类,在我们开始享受生活和亲情的温暖时,他在另一个孤独的世界挣扎。当脆弱成为时代病,同情和理解都成为时尚的呻吟时,他让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可以说,他唯一比我们富有的便是那颗坚韧不拔的心,它有力的搏动着,使他的人生在苦难中升华。当我读着他日记本中的那些不屈的字句时,我感动,我自惭形秽。而本书告诉我们的不仅是深深的感动,我们真正在乎的是:是否能从洪战辉的承担中看到我们自己的承担,并努力为之。作者并非用诸如“艰苦卓绝”等词语来形容他的生活,但平凡的语言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触动。为什么他的人生就如此惨烈,为什么生活就如此不公?从平凡的字句中,我们找到了一种生活,一种我们愿意相信而始终不能相信的生活。在洪战辉面前,我们太过脆弱,他的光芒刺痛了众多习惯黑夜的眼睛。纵览此书,难道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种难言的触动?可以说洪战辉的传记是一部最能催人泪下的作品,而作者却告诉我们:“其实任何道德的标高都反映出现实的缺失。“洪战辉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他的精神更需发扬光大。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洪战辉的人生不需要被复制和刻意模仿。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心存对生活的爱和希望,只要你历经磨难而不放弃对生活的爱和希望,就能从你身上找到洪战辉的影子。只有在苦难这个迥异于常人的背景里,我们才能看见洪战辉的坚持,只有在洪战辉被击倒一千次后第一千零一次爬起来,我们才看得清他的价值。是的,总有一种精神会让我们感到得泪流满面,总有一个在人性的大漠上踽踽独行的开拓者会触动我们蒙垢的心灵。与其说我们发现了洪战辉,不如说洪战辉拯救了我们!中国男孩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中国文人的活法》由感《中国文人的活法》的作者李国文,这是一位这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坎坷人生阅历的文坛老人反思历史人物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命运,洞悉当今现实善恶美丑人生百态所得出的肺腑之言。这是一本内融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人生哲理描绘于一体,充满人生智慧、给人带来莫大的阅读快感的佳作。作者对他们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剖析,生动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文人、古人,读了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提到文人正可谓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这其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遗臭万年者,再加上庸碌无为者就更是无法计量。再观他们的活法,中国文人多处于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集团,受到极高的礼遇。然而他们当中却鲜能仕途得意且名垂青史;更多的还是大才难展,壮志难酬,屡遭小人构陷,权臣排挤,现实打击之人。“活法”,这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想解而又难以解开的疙瘩。就像书中有些人物不太为我们所熟悉,但作者从中挖掘出了有普遍意味的东西;有的人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越是这些人,作者越能挖出别人看不到或看到不愿说的另一面,正如序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到点点的碎影。”他们或活得很有名,或活得很有趣,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咬牙切齿,有的令人鄙视,有的令人崇敬,有的令人叹息。他们的为人、性格、奋斗目标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他们的身体力行,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本书选取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生存选择与历史境遇,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知的秦相李斯、魏帝曹操、文豪苏东坡、才女李清照、大诗人陆游、廉史海瑞,又有几乎被历史淡忘的、西晋附庸风雅的王衍、淹没在“巨贪”下的作为诗人的严嵩,等等。作者描绘了他们选择的不同活法和为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形象,启迪今人的人生思考。自己肯定算不上文人,可看任何文章内容时都不自觉的迁移到自己身上,从古人的人生经历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把握自己,虽然生活中自己有时会有点迷茫,有点浮躁,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去领悟反省自己时,总感觉也有他们的影子存在,仿佛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流,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人活一世,树活一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幸福,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让生活更精彩,这才是生活的真谛。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中国车》有感我从杂志上看到《中国车》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车迷,我就结合所见所闻所感谈点个人感受吧。从第一辆“解放”牌开车下线,到今天长城汽车甚至完成批量出口,中国汽车工业可谓是是发展迅速,这和自主品牌的快速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自主品牌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首先是奇瑞汽车,一一款将西亚特为原型开发的奇瑞风云冲进市场,比当时同级别的合资车捷达、雪铁龙富康便宜了近五万元,使中国车市价格全面下调,奇瑞风云更是供不应求,开创了中国私人汽车的时代。一款车型显然不够,奇瑞QQ更是以可爱的外观、实用的空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成为微车老大。渐渐地,瑞虎、A3、A5等车也渐渐进入市场,奇瑞也成为了汽车工业的龙头企业。长城、力帆、江淮、长安、比亚迪、哈飞、吉利,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最佩服的就是比亚迪和吉利。比亚迪是做电子代工起家的,苹果IPAD的不锈钢后壳就是比亚迪的杰作。除了了出色的市场反应,比亚迪在电动车方面的研究,绝对属于一流水平。从F3DM全电能扯,到广东省深圳市运营的电能出租车,比亚迪可谓是给了国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这种研究是很有远见的。几年前的纯电能车没有产量,混合动力只有丰田普锐斯。到现在的通用vlot和日产风吟,混合动力更是有奔驰S400,宝马X6、宝马7系混合动力,保时捷卡宴Hybird-S和超跑918。以后,电能车在车市上会越来越多,那时,比亚迪定会占有更大的市场。吉利的李书福也是狂人,2009年从福特将沃尔沃收购旗下。也许能给这个以安全性著称的北欧车企注入大量的资金,开发全新的车系或者换车型。例如全新的XC90,或新Cross车型,也可以借助吉利的销售网络进行卖车和保养,引进更多车型甚至国产化,降低售价,这对国人来说绝对是好事。然而,中国车都有一些致命的缺点。一是做工不精细。我甚至看到比亚迪F3跑的时候车门突然打开了!我在车展也体验过,感觉用料是不好,零件之间的衔接不密切。二是技术差。欧洲为什么那么多超级跑车?他们有技术啊!ASF、TFSI、TDI、H6,全是好东西,而中国车一个也没有。就奇瑞的1.8T还从未装上实车。国产车是没有跑车的,奇瑞宣传G5纽博格林跑进了9分,我一看就发现,轮胎和刹车全部换过了。三是无文化。对于欧洲品牌的成百年历史,中国自主品牌只能自叹不如。希望我们的自主品牌越来越好。9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文人文人,一群游离在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精神病患者!他们追求着精神解放的同时,又寄冀于物质带来的享受和灵感,在双重世界里矛盾重重。他们标榜着清高风洁的品格,又不得不在俗尘历经磨难,他们痛苦、迷茫、彷徨、不知所措。他们又在痛苦中不断的追求着理想中的精神高度,在物质世界越痛苦,越沉迷于精神世界。他们是一群不舍不扣的精神病患者。远在春秋战国,就有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按现在的心理学分析,屈原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病患者,只看到自己内心而忽略了世界所存在的根本。这是极度的精神与极度的物质相互的碰撞,在强大的不可动摇的物质世界面前,屈原的精神世界渺小的如同泰山下的蚂蚁那么不堪一击,最后忍受不了精神世界的极度压抑,以跳河自杀来结束生命,来呐喊世人的觉醒!这是悲剧,然而,悲剧不止一次的发生……近代自杀的文人,举其大者有王国维、三毛、海子、老舍、顾城等。当中,海子的自杀给我最大的印象,也是文人在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矛盾的最典型案例。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微查湾人。1964年3月出生,1979年以15岁之年考入北大法律系,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呼啸而过的火车,断裂的身体——和着他的诗,他的梦,破碎在只匆忙走过的26个年头里。这是不舍不扣的悲剧啊!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说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一生向往大海,期望能到海边领略大海的奔高,起静的风范。从诗文里我们能感受到他那对大海强烈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充满了温煦。但恰恰就是这首诗,奠定了他自杀的依据。正是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对向往的大海——想见又不敢见的矛盾,最终让他把希望寄于明天,把绝望留在今天。正是物质极度贫瘠和精神世界高度丰满,让海子不堪折磨,迫使他精神高度分裂,最终走向不归路。死时,抱有的《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在疾风中翻落……悲剧的产生,我们是可以预见的,不管是从前还是以后,这将不断的发生,不断的为文学史上,勾勒一笔又一笔殷红浓墨的悲伤。正是由于文人过于活跃的精神的高于他人的思维深度,让他们离人群愈来愈远,最终不堪忍受与世独群,个个用极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性格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清高风洁,孤寂独行,离人索居,在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不断徘徊里,导至精神分裂!但愿往后的文人,能够清醒一点。900字 高一 议论文
-
文人我如何也无法想像,一个生活并不宽裕的人,如何能够写出一千五百多首诗句,并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具有史诗意义的巨作,我更想像不出,当年的大诗人怎样生活在成都郊外的草堂里,秋风秋雨中,吟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在当世之时,地位并不高贵,声名并不显赫,生活的压力对于诗人而言,是个大问题,他是现实的,他不能像达官显贵那样悠闲地在自家的庭院里散步,也不能像太白那样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也许并没有想到用自己的诗歌去换点什么,不能像自己的祖父那样恃才狂傲,他面对的只是不间冷冰冰的草堂,一所简简单单的茅屋。我们并不因为他的穷困潦倒去反衬他的伟大,更不必说伟大的艺术家多是穷困的、清高的,我想我们应该去赞美的是那样的一个时代,国力强盛的唐帝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皆的作诗的习惯,诗人不是一种职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青莲的诗句中体验到了唐人的浪漫,又从子美的诗句中感受到了生活中无限的苍凉,一个伟大的时代浓缩在二个人的诗句中,更准确地说,浓缩在唐诗三百首中,而杜甫,无疑是其中最为浓重的一笔。一场安史之乱,唐帝国的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诗从从盛唐中一路走来,历经三代,饱经苍桑,生活的无奈与寂落溢于诗表,而从这些诗句中,我们更看到了诗人伟大的人格,穷困潦倒而心系天下,中国文人向来有心系天下的宏愿,但生活困苦而依旧可以守此志愿,少之又少,或许只有子美与陶子了吧,而这也正是他引起后世文人共鸣的原因之一,后世像尊崇圣人一样推宠杜甫,其伟大的人格精神是其中重要原因,理学宗师朱熹更是将之与诸葛亮、范仲淹、颜真卿、韩愈并称为中国五君子,尽管在中国传统思想领域,人人皆可以为圣贤,但真正可成为圣贤的民间人士除了子美估计找不出别的人了吧。中国人自古喜欢诗歌,从诗经到汉赋,从汉赋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哪个不是文学史上的奇葩,在诗的世界里,我们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推崇的仙人、圣人。现在成都的杜甫草堂是经过数次重建、多次修复后的现状,包括解放后的大规模扩建,到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博务馆,但是当年的草堂也许根不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现在的草堂早不是当年的草堂了,现在的草堂或许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能让我们无限联想的纪念堂,而最为真实的是这块地方,这个当年杜甫生活过的地方,因为诗人的许多作品都出自这个地方,诗人在这里生活了五年之久,相对于漂泊的诗人而言,这已是相当长了,于是后人,尤其是文人更将这个地方奉为“圣地”。900字 高一 叙事
-
读《中国神话故事》有感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完成。但要做好每一件事,光靠我们自己的雄心壮志是不够的。《中国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开会,征求治水并平息水害的方案。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尧帝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规律,顺地形把堵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吸取先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善于动脑,发现、总结并利用自然规律,不畏艰难险阻、身先士卒,努力工作。他的丰功伟绩数千年来被后世传唱。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和历史的功绩,它重要的是留给后人最最宝贵的精神与财富。大禹治水是这样,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很喜欢游泳。以前,我还没有学就下水自己练习,可是怎么练也练不会。于是,我去报了一个游泳班。老师教了我们正确的动作后,我便认真的思考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细节。仔细琢磨并努力练习,训练时从不休息,认真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最终在第4天学会了蛙泳,成为本次训练班上第一个成功的学员。我们要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坚持不懈、大公无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忘我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让我们运用智慧与汗水,去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狡猾”的困难吧!900字 初一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