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风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爱的弧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我读到孟郊这首赞颂伟大母爱的诗,心中便油然而涌出一股股爱的暖流,于是我便想起我那深深爱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农村教师。她为了村里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在村里的一所小学工作。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很忙,但她仍然无微不至的疼爱着我。看着我一天天长大,她心里也一天天欣喜起来。母亲毕竟是一位教师,懂得一些道理,所以,母亲管教我是十分严格的。从我小时候,母亲就开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要弄虚作假;要勤奋努力,不要骄傲自满等一类的话题仍让我记忆犹新。我认为,我受母亲人格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我想在我今后的人生中的每一成就,都或多或少与母亲的教育有关。
在我上小学的这六年里,母亲每天天不亮就为我做饭,当她叫醒我的时候,香喷喷的饭菜早已摆上桌子。我不晓得她起得多早,但我清楚,她从来没有让我晚过一顿饭。
这一年,我小学要毕业了,母亲决定让我去县城读书。她认为乡下教学条件差,比不上县城。可是县城里的学校的收费是十分高的,但是母亲为了让我将来有出息,有成就,自己在生活中省吃俭用,以便省出更多的钱来让我上学。这一天是我去县城考试的日子。然而在前几天,母亲由于工作忙,又要操劳家务,不小心在提水的时候脚扭伤了,伤得挺严重的,肿了起来。但是今天,她却早早的起床,忍着脚痛为我做了饭。吃过了饭,父亲将要送我去县城。母亲在三叮嘱我做题时要认真,要仔细。在我走时,我对母亲说:“你脚痛,不要出来了。”可是,当父亲带着我走了很远时,我回头看见母亲正从家门口向我挥手再见,那只抚养了我给了我伟大的爱的手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这是一道爱的弧线。
相似题目
-
有趣的风俗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5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有趣的风俗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去北京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万年的故事较为普及。我就选择这个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砍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拜见天子。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就这样,万年发明了太阴历。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春节的来历了吧!现在我就说说春节时的当地习俗吧!早上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乞丐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12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相关推荐
-
风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350字 三年级 叙事
-
春节的风俗春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 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 个叫“年”的怪物,来到一个小村庄里伤害人民,今天是十 二月三十日,那个怪物又来了,突然,来了一个商人,从手 中拿出鞭炮,并点燃,然后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年” 立刻跑掉了,人民高兴极了,那个商人说: “怪物怕响声和 红色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那个商人就无影无踪了。人们认真的想了想说: “春联和鞭炮是红色的” ,所以人们就买了这两样东西。每当那个怪物出现时,人们就点燃鞭炮,贴上春联,怪物就被吓走了。这就是春节的风俗:吃水饺、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个小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400字 三年级 说明文
-
春节的风俗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别的不多说,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除夕之夜,燃放鞭炮、吃团圆饭,同各地一样,但又有讲究。一是给家中的猪、牛、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点根蜡烛;给房前屋后的桃、李、梅、桔等果树和松、竹等也贴张红纸,祈求来年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林木茂盛。二是要先祭拜祖宗。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指鲜鱼、鲜肉、鲜鸡,当然都是蒸熟的,而且是热气腾腾的)。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饭后,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小孩向长辈辞年,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350字 三年级 散文
-
少数民族的风俗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比如,满族人民喜欢吃沙琪玛。而沙琪玛则是由米、糖、油等材料制成。吃起来简直能让你回味无穷,而且,你的嘴里还会有数不尽的香味。其令人惊讶的是,满族人民穿的衣服和古代朝廷穿的衣服无比相像。因此,满族人民也成为了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壮族的风俗是,每当三四月份就要吃壮族传统的五花糯米饭。五花糯米饭咬起来糯而香。看起来五颜六色的,真是五花八门那!壮族每当过年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饺子了。饺子的内部有葱、肉等做馅。饺子皮薄薄的,真像一层砂纸啊!壮族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南部地区。啊!各个民族的风俗好奇怪啊!我一定要学好各种各样的语言,好跟他们交流交流250字 三年级 叙事
-
白族的风俗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十月十五日过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也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悬的白族每年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机组是,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钱借个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根本不丰。因而了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但年初十是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崖的白族,七月半这天不准人们到处走。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350字 三年级 应用文
-
藏族风俗藏族风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别人经过的地方。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600字 六年级 状物
-
民俗风俗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六年级:紫夜萝梦600字 六年级 状物
-
傣族风俗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鬼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缅寺壁画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明代《南召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飞翔等。孔雀舞的动作异常丰富,最常见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眼式”(食指与拇指稍靠拢,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等。步伐有踮步、“起伏步”(动力腿由脚跟带动向臀部踢起后全脚掌落地,主力腿随之屈、伸)等。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傣族建筑风格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作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
民俗风俗_700字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六年级:紫夜萝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00字 六年级 状物
-
有趣的小鸟今天早上,我起床时,很自然地看了一眼家门口的桑树地,却发现了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在干什么?我倒要看个究竟。那只小鸟全身都是绿色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很像蜂鸟,却比蜂鸟大很多。仔细一看,那可爱的小鸟正在津津有味地吃一只有人没吃完就扔掉的梨。这时候,雪儿—我的爱犬想在桑树地里上厕所,它走了过去。小鸟发现了,立马飞到桑树枝条上。雪儿上完厕所,抬头一看,发现了小鸟。它似乎想和小鸟玩,用爪子去抓桑树“打招呼”,小鸟却以为雪儿要伤害它,急忙飞到了大树上。雪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小尿检雪儿走了,又飞下来,在桑树枝条上唱了一会儿动听的歌,津津有味地吃起梨来了。多有趣的画面呀!250字 小学 状物
-
元宵节风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那么,这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皇宫,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是以后的事。过去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酣歌曼舞,彻夜游乐。因此,当时的玩灯、赏灯,是一种独特的享乐。当时,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人不许在街道上走动。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5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广西风俗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家乡风俗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5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家乡的风俗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在家乡,包粽子这个风俗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长方形都有,中间加入蜜枣,也有加肉馅的,最后用粽叶包起来。儿时的端午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进粽叶里铺平,再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枣给盖住,最后把粽子裹起来用草或者绳子扎紧。我们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撒掉的糯米。因为力气不够跟经验不足,包出来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还有的都露馅了!我们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包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包进去的是甜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对我们的耐心。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这一个个翠绿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腾的水花里了,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馋!我们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尝了一口,哇好烫好烫,把舌头都烫坏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我的家乡的风俗啊!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500字 初一
-
家乡的风俗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500字 六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