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心得》一书有感
在这段时间,我有幸读到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老师写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着作的文学巨着。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以及当今的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学价值之高,实用性之强,影响之久远,无可比拟。《论语》的原文是古文,本来我们小学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现在,于丹老师把它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寓意解释,使我们对《论语》里面蕴藏的深奥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师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开卷第一页便是一句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她把“半部《论语》治天下”意为“半部《论语》修自身”,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论语》里面包含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让我懂得了我们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处世之道”中让我懂得了:“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的含义,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说话时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行为中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离成功不远了。里面于丹老师举例了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犯了错误往篱笆上钉钉子的事例,用不犯错误一天拔掉一个钉子的方法改掉了坏脾气。然而钉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们向亲人、朋友心里打了一个洞一样,不容易消除,她告诉了我们这个六字做人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人要谨慎交友。不能交《论语》中的三种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迷失,甚至带来惨重的代价;在“人生之道”中,让我懂得了:当所有好的规矩都已经成为你生命里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让我有一种被清洗心灵的感觉,也改变了我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读书的习惯、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习惯、言行的习惯。使我怀抱理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不说伤害他人的事和话。读了此书,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还推荐给妈妈一起和我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使我和我的家人都受益匪浅。感谢于丹老师!让我们多读好书!
浙江金华东阳市东阳市李宅初中初一:董珂妤
读《互不相欠》有感
读《互不相欠》这篇短文时,我正啃着苹果喊妈妈忙东忙西。当读完后,我如同厨房里的奴隶笨手笨脚打破了调味瓶一样——什么滋味都有。
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末期的一个小村庄里。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善心的姑娘,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一名男婴,一家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可好景不长久,丈夫因病死在田地里,公公又因悲伤过度相继去世。一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好不容易将孩子拉扯成村子里有名的奇才,却不料有一天儿子对她说:“娘,这可是我最后一声叫您了,想我年满四十了,您当初养我二十年,我成人后,又养您二十年,刚刚好,咱俩再也互不相欠了,您说,我是赶您走呢,还是您自己卷铺盖走人?”此时年轻貌美的姑娘早已变成了垂垂暮年的老太婆,体力不如从前,不再与逆子辩论,前脚出门,后脚就上告衙门。县官听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好不气愤,当场想出了一个妙计,招不孝之子和当年的接生婆速速赶往衙门。公堂上,儿子把对母亲的话又诉于县官。县官冷笑一声,说道:“据接生婆说,你一生下来就有六斤八两是吗?既然如此,当年你娘将自己的肉舍于你,现在由你将那六斤八两割下来,还给其母,让你们彻底互不相欠!”逆子一听,两脚发软。大声对母亲说:“求求您,别割孩儿的肉,孩儿愿服侍母亲终生,直到母亲去世。”
这又是一个极有感染力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事例。不过,它们是小事,但是无论什么事情都积小成大的。自己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地守在身旁,削苹果,喂食物,打水……可到父母生病时,削几个酸苹果,喂几口烤焦的食物,打点微热的凉水等等。也就以为自己孝顺,可以不用再照顾更周到了,因为扯平了嘛!再次回头想一想,病情的照顾我们是还得清清楚楚,可是父母生病的病源呢,父母的病也有我们的一部分责任啊。难道让父母再将病源还给我们,去尝受难受的吃药,打针吗?去让爱我们的人也在那儿忙前忙后、“无病呻吟”吗?套用县官的一句话:“让你们彻底互不相欠!”不管是几十年的辛苦养育,还是几十天的伤神照料,都是还不完的。人生道路上,不是金钱和物品一样,借了多少就换多少。而这种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应该还到什么时候的东西不是金钱和物品。人世间里的亲情和友情可以是帮助,可以是同情,但绝对不可以是筹码!想要还,得用心去还,用一辈子的责任心还掉它。拿病的事情来说:如果我们真有心还掉它,就要在以后的每一天孝敬父母,他们不需要大厚礼,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得帮父母做每件事,说几句贴心的知心话,这也就是治病的最好药方了。
相关推荐
-
于周末有感现在已经是这个周末的最后一个夜晚的最后时间里,待会也就是下一个周末的开始。我在这个时候怎么也睡不着觉,我在这个时候就想,我在这个周干什么东西了?可是我发现自己居然想不起来,似乎这一个周悄悄消失在我的记忆中了,不过这真的已经过去了的时间,我在这七天七夜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记忆,因此在一瞬间就想不起来。我在这个周末干什么了?我想起来了,我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干多少,反正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而我也已经到了现在这个时间!我发觉自己的人生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时间就在恍惚间过去,年纪随着时间增长,可是却没有什么收获,我看来需要干一些事情才可以,可是我需要干什么呢?我突然想起下一个周是我期中考试的时间,看来我真的有事情可以做了,我还没有开始复习备考,也没有开始考试的念头,看来下一个周有值得记忆的东西,不知道我会不会去改变自己的未来,在这几天或许是努力学习,也或许是白白浪费时间,结果就发现考试失败了,一切都是可以铭记在心的!400字 初一 抒情
-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论语》是孔夫子及其弟子人生经验和智慧的高度浓缩,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我们都耳熟能详,而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解读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于丹用她深厚的学识、娴熟的口才和独到的体会,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身临夫子教导的场景,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朴素而温暖。这本书谈的是关于心态的话题,书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诸如淡定、平静、坦然之类。反复提及的观点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她说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因此只能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但是,外面的世界总是在被人左右的,当一个生活在总被人随意左右的世界里的人,并且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心的时候,这可能会快乐吗?适应和面对社会是必须的,不适应社会的内心必然是不快乐的,但是,苛责内心决不是适应的方式。心理学讲拥有健康和积极的心态,所强调的是我们要能够从各种不同生存状态中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到能够让我有足够的生存勇气和快乐体验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碧血丹心四海若有波澜掀,三军奋起扫狼烟。踏平浪涛雄风在,碧血丹心捍江山。50字 初一 诗歌
-
失与得——读 《三国演义》有感古人云:君子小人只在一念思量,失与得如同善与恶,只在一念思量一个人在清晨悠闲散步,观赏这着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觉得乐不思蜀。走到一片草坪前,打开自己鼻子上的每一个细胞,呼吸着草与土的自然芬芳的没好气息,如同进入了一个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让我的眼睛不自觉地闭上,只有这样才能与这景色,香气合二为一。没有一点预示,空气突然转变了,它原有的沁人心脾的味道,如香气和臭水的味道杂在一起,一种难以形容的难闻,我的脚像被绑上了绳索,不可控制地轩昂后退了几步,眼睛也被空气撑开。我惊呆了。它在草地上不停地打滚,滚到一块写着“绿草芳香沁汝心,无用汝足侵其香”的告示牌在地上,又滚走,就这样来回打滚。我走到远处平静下心情,在椅子上坐下拿出“三国演义”,看了很多遍,却总是看不厌,总似看不完,总似看不透。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而假意献刀,被吕布发现,知事不成飞速逃出,后被一县县公陈宫抓住,陈宫再三思量,为了顺应天下群雄伐卓和人心之势,便决定放了曹操,并且与他同行。但曹操却在人家大屠杀,知道错杀后还多疑,还理直气壮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明明看看书,目光却又移到了草坪,那是流浪狗吧,把草坪都破坏了,心想这是谁家的狗,怎么扔出来不管呢?它是很痛苦吗,隐约看出它是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毛已变成了黄色,没有一点狗狗的可爱,可是觉得它有一点可怜。心想:收养它?妈妈不让,因为上班上学,大人学生,无人喂它;不收养?它该去向何方?经过一番纠结,我想妈妈不让,破事自己走开了。一个老人在草坪边看着它,我不自觉走过去看一眼,他的眼神中与一种慈祥的关爱,也有一种同情的泪珠,她慢慢蹲下,伸出自己的双手,嘴中卷舌吹出一种特别的口哨,那只流浪狗好像认识他一样,“刷刷”几声从草中跑到老人面前,那个老人摇尾巴示好,好像它主人一样。看老人一身着装,我知道了什么。我走过去问了声好,问他是不是想收留它。老人说:“你看这小家伙这样,都多久没吃饱了,狗狗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常说狗的寿命很短,它在我们人的生命中只是一个缩影,一个DNA的片段,但是主人却是他一生的牵挂。”经过一段聊天才知,老人虽然不缺钱,但是儿女不在家,一个人在家里生活,每月只能等到儿女的工资,要的不是这些。我这才知道自己原来远离这只狗只是给自己找借口。老人或许会花很多时间遛狗,给狗洗澡,花钱给它买食物,可狗狗却能给他他没有的,至少有狗狗,他的心不再孤独,;至少有狗狗,他的世界不再是灰色。曹操宁负天下人不负己,可他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天下;而刘备却本着宁负己不负天下人;之心,他看到了天下,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对比曹操和刘备,印象中献是曹操不及刘备,一反一正。在失与得面前,也随着心,不要让物质占据了精神空间,心灵才是最美的桃源。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读《偷书贼》有感在上海南京路,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偷书贼》。就是这个故事,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撼动死神。你听说过死神讲故事吗?他首度开口,理智、冷静却幽默,甚至还带着一点温暖,娓娓道来一个与他相遇三次小女孩的故事……1939年的德国,9岁的莉赛尔•梅明格和弟弟被万不得已的妈妈送往慕尼黑远郊莫尔钦镇汉密尔街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清冷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了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她的父亲被打上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帮助下,她学会阅读。尽管生活艰苦,但是她发现了比什么都吸引她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她拥有了14本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活着。可一枚炮弹毁灭了她的小镇,养父养母以及周围所有的人都死去,只有她因为在地下室如饥似渴地读书而逃过一劫。这个故事,撼动了死神。作家是澳大利亚的马克斯•苏萨克,译者是孙张静。马克斯•苏萨克写这个故事源自父母讲述的情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父母亲眼看见许多悲剧和惨状。这个故事里,莉赛尔•梅明格与朋友们的友谊是最真诚的;与养父养母的真情是最感人的;她曾经的经历是最令人痛苦的。在莉赛尔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面对前所未有的不幸事情时,要乐观向上,想办法去探讨它,学会快乐地面对一切。珍惜每一秒时间,珍惜曾经快乐的时光,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珍惜给予过你的,送过爱心的人。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要充满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要充满纯真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要充满自信挑战自己;更要充满热情迎接那美好光明的世界!莉赛尔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在无意中发现了第一本书,从而爱上了书。书救了莉赛尔•梅明格一命。不求这一切,你喜爱读书吗?你读了多少书?莉赛尔•梅明格所拥有的14本书给她带来无限抚慰,她在这丰富多彩的书中看到流星划过一条弧线,坠入湖中,从书中她远远不止看到这些东西。那簌簌的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了莫尔钦镇。在小屋子里,莉赛尔•梅明格的家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养父和她在阅读书籍呢,这声音,穿过静谧的大街小巷,瞧!这场面多么温馨……《偷书贼》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力量。800字 初一 应用文
-
读《雷锋》一书有感我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我家里有许许多多的课外书,有《王子与贫儿》、《藏宝图》、《八十天环球旅行》等等各种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看《雷锋》这本书。《雷锋》这本书里把雷锋所做的好事都记录了下来。他是一位乐于助人、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爱学习的好战士。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小年纪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解放后,雷锋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日常生活中,雷锋处处关心别人,对待同志就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有一次,雷锋发现战友小周愁眉苦脸,就关心询问他:“家里出了什事?”小周说“没什么!”雷锋无意中得知原来是小周的父亲生病了。雷锋想:战友的困难,也就是自己的困难,他便把地址抄下来,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钱寄到小周的家里。雷锋关心同志真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我读《雷锋》这本书后,发现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小雷锋。我也是其中一个。每天早上到校后,我把作业交给老师后,就立刻去打扫班级卫生。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优秀的。有一次,我看见邵颖同学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了一道难题,她左思右想,可还是想不出来。这时,我走到邵颖同学身边,问:“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能帮我讲解讲解吗?”邵颖同学说。我说:“当然可以。”我就耐心、细致地给她一步一步地讲解题意。过了一会儿,邵颖同学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高兴地对我说:“我懂了,我懂了。谢谢你!”“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我说。我身为班长,应处处为班上的活动着想,可是没有班费呀,怎么办呢?我想了个好主意,利用卖废品的钱作为班费。于是,我利用周末休息日和妈妈一起去实验室,将实验室的旧报纸、废纸盒清理出来,卖了十几元钱,我打算把它作为班费。正在这时,妈妈为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在运动会上照了一张生动而有趣的合影,我看着这张精彩的照片,心里就想:如果每个同学都有这样一张精彩的照片,那该有多好啊!他们肯定会开心。于是我把那十几元钱那出来为班上每位同学洗了一张照片。当同学们拿到照片时,个个都开心的笑了,并对我说:“谢谢你,华羽中。”当我听到同学们的感谢,我从内心感到高兴,因为我为同学们办了一件好事。有一天,我在家门口看见大学生哥哥、姐姐正在组织为贫困地区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我想起了雷锋叔叔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元钱寄给了灾区的人民。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于是就立刻回家和妈妈一起把我穿小的,但还是完好无损的衣服清理出来,放入几个大袋子中。我便和妈妈一起提着袋子来到“爱心站”将衣物送到大哥哥、大姐姐的手中,他们对我说:“谢谢你对贫困地区小朋友的帮助,我们代表他们向你表示感谢!”并让我在记录本上签名,当我写下自己的名字时,我内心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能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争做二十一世纪的小雷锋。10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观书有感》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就是说: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事物,并且积极的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观点保持正确,而且要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使自己做事不太死板。而这个道理则被朱熹从书中所悟出,于是借这那一池池水写了出来,可以说这首诗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吧!诗中,描写了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的读上几遍,会觉得无比明丽!你看,半亩方圆的池塘好像一面镜子放在地面上。而天空和云彩倒映在上面,云彩在天空中飘荡着,映在池塘上,好像阳光和云彩在互相追逐徘徊。真的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啊!“这池水为什么如此的清澈呢?”朱熹高兴地自问自答:“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天才’与‘弱智’的比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掌握现在,赊取未来。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方塘”。书中那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已经令人读完后清晰明确。但是更让人拍手叫绝的还在后面呢!一看标题,是观书的感想,顿时美的意境升华了,把池水与读书相辅结合,更是锦上添花。我很佩服朱熹。因为他以一首小诗,说理了: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的思想“年轻,”情操高雅!简简单单的字字句句居然有这么大的道理,并且给人的启示也回味无穷!六年级:王茜5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红书》有感历史,是多么沉重的东西。因为它记录了太多的战役;战争,是最最沉重的东西。因为无论哪一方获胜都是用战友的血液换来的。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打仗?为什么世界仍然没有和平?就是野心,促进一战、二战。许多日本人民大声抱怨南京大屠杀莫过于只是抗日战争他们自卫而已。这是人所说的话吗?死亡人数超过30万。其实这只是最保守的数字,最少有40万人民死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刀下。我翻开红色书籍,仿佛就看见刘胡兰面对铡刀丝毫不慌,小鬼子们确以轻蔑的眼神望着刘胡兰——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民当做是真正的人来看待。我们在他们心中似乎只是一次试验用来实验的小白鼠,似乎只是一次战术训练的稻草人,似乎我们只是他们侵犯、蚕食我们国家路上的障碍物,似乎我们只是牲畜,杀害我们不需要任何借口。一场场战争,蓝色的天空已被鲜血和哀号染成灰色。为什么还要打仗?为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只知道在过去的战争,我们没有输。我们赢了3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红书》有感今天,我读了《英雄故事》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觉得王二小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他。王二小小小年纪,不知哪来的勇气和智慧,歼灭了日本鬼子,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虽然,他后来他被日本人杀害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都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了。于是他不得不到地主家干活养活自己,可是地主对他很凶,常常不是骂他,就是打他。从此,王二小恨透了日本鬼子和地主们。自从他参加共青团员后,他变得很快乐很积极,什么站岗、放哨、观察敌情、回报情况……都抢着干。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村外传来了一个消息:日本鬼子要进犯村子。王二小假装不经意遇见了鬼子,然后带鬼子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日本鬼子发现自己中计后,就残忍地杀害了他,就这样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看完了故事,我觉得王二小很机智勇敢。因为他那年才十三岁(比我们才大三岁),一个小孩面对一大群手握钢枪和明晃晃刺刀的敌人一点儿也不紧张,不害怕,那么沉着冷静,还偷偷设计把狡猾的敌人骗入红军的埋伏圈,真是了不起。另外,我还觉得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因为王二小从十一岁起,他就成了孤儿。他没有亲人,乡亲们也很穷,只能依靠自己。到地主家放牛、干杂活养活自己。他吃不饱,穿不暖,没日没夜地干活,还常常遭受打骂,真可谓是苦海无边。而我们呢,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有爸爸妈妈爱护着。我们的生活真比蜜儿还要甜。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答父这9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个丰功伟绩。党的指导思想也让人们受益匪浅。共产党也正如胡主席所说会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部位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拢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也相信中国共产党会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任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名族的美好未来!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群众一定能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我们一定会更自豪的说出我们的成就!母,报效祖国。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红书有感红书,顾名思义便是记录革命过程的书籍了。像《八一枪声》、《红岩》这样的红书所有的中国人应该都不会陌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而自然的爱国心来阅读一本红书。 《光辉的旗帜》是一本真实地用数字和资料记录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的所有风风雨雨的书。其中记录的最令人有所感触的便是那些为了新的共和国而努力地作革命斗争的人们。为了祖国而斗争的,可以是用思想和笔杆作武器,例如第一章中陈望道为了传播真理“于1919年毅然返回故乡……。他避开来来往往的亲友,躲进破旧的柴屋里,屋里积灰很厚,四周布满蜘蛛网,”“端来两条长板凳,横放上一块铺板,就是书桌,泥地上几捆稻草,算是凳子……”这些细节,反应的却是一颗渴望一个民主和平国家的不求回报的爱国之心,反应的是一种笔尖上的思想精神,让我很触动。为了祖国而斗争的也可以是用坚强不屈的毅力,用一腔爱国热血与敌人作殊死斗争,例如抗美援朝期间在松骨峰上的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战争。“刺刀折断了,他们就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拼到最后一滴血的时候,他们就拉响了身上的手**……”这段激烈而悲壮的文字用最直接真实的方式将那种爱国精神深入人心,同样也是我触动很大。一种是笔尖上的思想精神,另一种则是悲烈的为国牺牲,也许是后者看起来更加深刻一些,但这些人被这本红书所记录下的,是同一种精神,是一种让人从心里油然而生出尊敬感的爱国精神,而这也正是一本真正的红书所要诠释的。5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于茗有感一个普通的女孩,可在13亿人口的中国中并不是显得普通。——题记于茗,她没有繁华似玉的相貌,也没有聪明能干的头脑和敏捷的身手。于茗的出生就给父母带来悲痛的生活,一个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的女婴,以后的人生可谓是无底洞呀!谁又会敢去涉足于这个无底洞呢?只有女婴的生母——妈妈。于茗的妈妈只是一名工厂的员工,下班后要打理家务事,要用小勺盛起奶水和着自己心痛的泪水一同喂进本该可以吸允母乳的女儿嘴中。但因不停哭闹,所以总吃不饱,睡不了长觉,于茗的母亲是又哄又摇地一分一秒地让于茗入睡,于茗的母亲就是这样用自己该休息的时间来创造于茗健康的生活。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辛苦的但因于茗,这位母亲会更加辛苦,就像囚犯被宣判了“无期徒刑”。我也有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母亲同样也被宣判了“无期徒刑”那是一个男孩,男孩患了一种终生病“富贵病”这种病通常出现在中年至老年的身上,可它却发生在这位还未享受儿童乐趣的男孩身上。不允许吃零食,不允许喝果汁,不允许到处跑……,不允许做这做那,无疑这是一个小学男孩最痛苦的事。所以男孩经常一个人,因为他不能玩,过量的运动会导致病发,严重的话会赔上小命,因为他不能吃零食,不能吃街边小食,所以当同学去买的时候,他只好走开一旁。渐渐地他变得不合群,变得很独立。男孩的母亲知道儿子的痛苦,所以母亲从不给家中添加任何带糖类的食品,因为儿子带病的遗传性,她每天都思考着儿子的未来。男孩在治疗的时候,脸上的痛苦表情一一呈现在母亲的眼前,男孩可知道,妈妈这时的眼眶以湿润了。男孩渐渐长大了,高中了,因男孩的病是不治之症但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因为他的生活像一份协议书,按照它做就没事,反之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男孩没有放弃以后的生活,就像于茗没有放弃自己,可男孩以后将会是一个人,永远地一个人。男孩知道他的儿子会承受和自己一样的生活。男孩不想他的爱人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承受心理上的悲伤,可男孩却说不出那悲伤是什么。男孩虽然没有于茗那样的悲惨的遭遇,也没有像于茗那样的理想,我想不到这个男孩有哪方面可以跟于茗相比,可我想到的是,越是遭遇越悲惨的,就拥有一种越坚强的精神意志。生活,有时真的挺会开玩笑,但有人可以将玩笑变成一种快乐的成功的笑!自己做命运的主宰!憧憬未来,创造精彩人生!900字 高一 演讲稿
-
铁血丹心肃杀的战场经历了激烈的厮杀,仍散漫着硝烟。天边火红的云霞燃着血色,却掩不住噬血的残阳。西风正紧,燕昭王的勇士呼喊着,撼动着枯草落木,却丝毫不曾撼动那青砖城墙。白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土丘上将军回视着眼前的铜墙铁壁,不禁叹了口气,心中忖道:如今只剩下莒,即墨二城,人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强攻是不会取的胜利的,可是……突然士兵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上将军王上,使者到。”话音未落,从营帐处传来一个声音:“恭喜上将军。”来者面带微笑,大步向土丘走来,边走边从囊中掏出一封铁卷丹书:“乐毅听封……上将军乐毅,克齐七十二城,除燕见陵之耻,今封为昌国君,以嘉忠勇……“谢王上”,将军的嘴角扬起了微笑,却又片刻恢复平静;我建立如此功勋,燕王本该奖赏,可这又是否证明燕王对我是信任的呢?使者并没有注意到将军脸色的微妙变化,上前拱了拱手,恭敬的说道::上将军,如今圣上对您可是无比信任呀!朝中有些大臣当朝诽谤将军。王上当即色变,拍案怒叱:‘如有再出言诽谤乐毅者,斩无赦。’”那使者一边叙述,一边用手比划着当时的情景,将军的脸色却又变得凝重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一只鸿雁从北方,也从他的国度飞来,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他的心中顿生一丝感动。我难道不为国家做得更多些吗?这是他无时不想的问题,只是使者的话触动的他更深。但他一直心存顾虑,他他担心他连克齐国十二城,一定会遭到嫉妒。如果他不能马上攻破剩下的城池就一定会成为别人的话柄。可如今使者的话使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了,王上对他是坚信不疑的。将军仰天大笑,营口的旗帜随风飘扬的愈来愈烈,不知道是不是读懂了将军的心声。“传令,围住两城,善待齐国人,不得杀戮,使齐人诚心归降。”时光荏苒。三年的时间虽一晃而过,却又使他感到无比漫长,他忍受着流言蜚语,可昭王对他却无比信任,齐国的士气也渐渐瓦解。他觉得煎熬他的日子要到头了,他的国家也终将会成为天下的霸主。然而,时间是无常的,片刻间便会沧海桑田。昭王的驾崩了,诽谤他的大臣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大王,乐毅迟迟不肯攻下二城是要自己做齐王呀1”然而惠王却不是如昭王一般的明王。终使英雄蒙怨下罪,功臣罹难逃亡……西风依旧萧然,将军着着白袍在高山上遥望故国,心中的痛楚油然而生。而故国的边境又响起了士卒的呐喊,却并不是燕国的勇士,而是齐国的复仇者。900字 高二
-
读有感在这个学期,我学了一篇叫《匆匆》的文章,它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它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时光是一去不复返的。它是怎样流逝的。读了这篇文章,令我想到了明白许多道理。也令我深有感触。当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前过去。”这话时,我体会到了: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好,还是睡觉或者学习也好,时间都会“滴答滴答“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所以在学习中,我也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样就充分利用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放学后,认真完成作业,然后挤出时间来多读书,这样,课外的时间就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了,就成了时间的主人。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后只知道玩,这样时间被拜拜浪费掉了,也就成了时间的奴隶了。作者又写道“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的确,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度过了这一天,日子就过去了,永远都回不来了。当你醒悟过来,并想用悔恨的泪水冲刷掉虚度的这一天时,晚了!一切都晚了!他已从你的身旁流逝了,一去不复返。你在他的手上,任他摆布。你的无奈和叹惋,他听不见,他只是调皮的向你眨了一眨眼睛,然后,便又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了。你没有办法,只有长叹一声:“我又虚度了一天!”日子就是这样的来得匆匆,去得匆从。他仿佛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控制着这个世界。我也懂了,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时间便从我们喜悦的笑脸中悄悄溜走了;当我们伤心的时候,时间便从我们哭泣的泪水又悄悄的溜走了。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的无情,常常是任性的,甚至是在玩弄我们,在压迫我们,威胁我们,同学们,每当你打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闪去。同学们,小学虽短暂,但细细地算一算,小学中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学习上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呀。”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900字 六年级 写景
-
读《傅雷家书》有感当我翻开《傅雷家书》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封封带着满满爱意的家书。从这些家书中,我体会到了很多很多。《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9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读《傅雷家书》有感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900字 初二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