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元《中国艺术思维史》读后感
我一直以为,思维与思想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思维是一种更具深度的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维是决定思想的。因此就中华民族的艺术及其历史而言,其艺术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到底如何进行艺术思维,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烦难的学术课题,它关系到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华艺术思维历史的人文素质、品格与规律问题。正因艺术思维史研究的难度较大,造成多少年来这一领域少有人问津的局面。而今读到金丹元近著《中国艺术思维史》(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2月版),很为他的学术勇气与探索精神所感动。 该书“后记”指出,“艺术思维既不是一般思维,更不是单纯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却又与一般思维、科学思维、哲学、美学、艺术学都有联系。那么,如何联系?怎样才能将散见于中国古典美学、古代艺术作品中有关艺术思维的因素加以提炼,并使之归属思维范畴?”拜读全书,我以为该书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关系到作者自己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的。困难在于,怎样在人类学视野中见出中华传统艺术思维的民族特异性与人类共同性;如何在研究策略上,既将艺术思维与思想分开,又是不可避免地或者从艺术思想进入来揭示艺术思维的品格与规律,或者直接论证其艺术思维方式及其人文、历史过程以证明艺术思维史的“文法”实质及其规律。作者在这部著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比如关于“原始思维”,世界上每一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曾经经历过一个原始思维的历史与人文阶段,因此原始思维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化人类学问题。然而,中华民族关于文化、艺术的原始思维,却更多地与原始巫术文化而不是原始神话、原始图腾相联系。同样的“天人合一”,从智慧角度考虑,是意大利学者维柯《新科学》所说的“诗性智慧”;从智慧角度分析,又是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逻辑思维”。两者的区别,仅仅是中华民族自古具有的生命状态内部的区别,而这正如《周易》所言,天人“合”一于“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易理之根本,其实也是巫之根本。所谓“趋吉避凶”,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吗?生是巫,也是诗的主题。巫的感应、移情,是后之审美文化的根因;而所谓艺术思维,其原始方式,实际即文化思维。因为原始意义的艺术,是广义的,指包含一定审美因素的文化。《中国艺术思维史》论证其“思维”的人文“气质”,从“巫”、“天人合一”进入,这种学术理念与论思方式当是可取的。从“巫”谈艺术思维之“和”与“类比”、“现象”、“味象”等等,也是有理有据的。然而,任何历史的研究与撰写,其实都不能追溯历史之最早的源头,这正是人之存在与学术的尴尬与痛苦。从“农耕文化”与“巫”开始研究中华艺术思维的起因,应是学术研究之正途。然而,中华艺术思维的“第一因”,又不是“农耕文化”与“巫”,因为在此之前,还有漫长的为我们所难以把握的关于“艺术思维”的“前史”。尽管如此,《中国艺术思维史》一书对中国艺术思维的缘起、发展、流变,还是做了一次可贵的学术梳理与探索。
晚霞的启示
神奇的大自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给了我美的享受,还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
傍晚,西边那橙黄色的光柱透过云层,直射大地,犹如天幕拉开,好似一场壮美的舞剧即将拉开帷幕。开始的时候,天空还是深蓝色的,太阳慢吞吞地走回家去,几片云朵染成了淡淡的红色。太阳还红红的,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太阳下山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火红色和橘黄色的,火红时像一个大红球,橘黄时像一个大橘子。太阳落到树梢了。太阳收起那刺眼的光芒,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露出自己红红的脸蛋。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它周围的云朵更红了,像胭脂似的。
过了一会儿,阳光更弱了。它旁边的云朵在变化着各种颜色,多的数不清,仿佛是一位画家把他那五彩的颜料一不小心打倒在了天上。有红色的,灰色的,粉红色的……五光十色。颜色各异。一瞬间,晚霞铺了半个天空。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两条龙,在玩着五彩的珠子,还像童话故事中的“二龙戏珠”一样,在空中灵活地窜来窜去。玩着玩着,眼前模糊了。过了几秒后,不见了。
晚霞五彩缤纷!一时恍恍惚惚,又不见了。天空一会儿又像动物世界,一会儿又像崇山峻岭……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刹那间,晚霞弥漫了半个天空,相扑来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的天然彩图,连绵不断。慢慢地,太阳被堆积起来的灰黑色云片遮掩了,光线暗了下来,好像是谁一不小心打翻了灰黑色墨汁瓶,天幕上染了一层灰黑色。
太阳完全坠儿西边的山后,晚霞也在归巢的鸟声和人们欢乐的笑声中,收齐了最后一丝光亮。从晚霞身上,我得到一个启示:人的一生就像晚霞一样,很短暂,需要我们去珍惜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让自己活得更阳光,更有意义!
六年级:唐佳钰
相关推荐
-
发散思维——打开思维的金钥匙思维使人类变得更强大,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懂得更多知识。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真正地打开思维,才能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才可以胜人一筹。怎样才能真正地打开思维呢?今天的科技OM之旅就使我们恍然大悟。什么是OM,OM有什么神奇之处?我怀着疑惑不解的心情来到了OM实验室,原来OM是‘头脑奥林匹克’的简称,而‘头脑奥林匹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实验室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两道头脑奥林匹克即兴发挥题,也就是这两道题让我意识到了打开思维的金钥匙――发散思维。第一道题叫做定点爆破。就是使垒好的100块积木在大小圆内爆破,规则是建筑物垒高不得低于60厘米,随意抽两根木条使建筑物爆破,建筑物倒塌在大圆内得1分,在小圆内得2分。这道题让同学们兴奋起来,各小组都在分析什么样的结构最容易爆破,怎样的抽法才能使倒在小圆内的积木最多。这两个问题是定点爆破的关键。我们小组首先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因为三角形最稳固,平行四边形容易倒,所以我们采用平行抽的方法。而怎样搭建更为关键,要想使倒在内圆的积木多,而且建筑物高于60厘米,必须将建筑物向一边倒,而位置就在外圆,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很可行。转眼间,七八个小组已经跃跃欲试。比赛开始了,我们小组小心翼翼地把积木向上垒,大家都很紧张,只要建筑物轻微一晃,我们就屏息凝视,不敢再动一下!把积木搭成功后,在准备抽木条时,我不小心把木条抽反了,在它爆破的瞬间,我沮丧了,这次失败了!而我不能陷于眼前的失败,因为新的挑战还在等着我。第二道题叫做‘数字积木’。这次我们组经过仔细地计算和练习,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说我们的做法都不是最完美的,第一题我们都没有真正考虑过积木怎样倒的问题,如果创新大胆地用五边形在内圆内搭一个建筑物,抽取两根积木后会向内坍塌,则几乎所有的木块都会倒在内圆内;第二题不一定只使用平面图形的搭法,如果使用立体图形不仅会稳固,而且在第四七行可以用到五六个三,得分就最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用思维的转换代替物质的风险,岂不胜人一筹!发散思维,思维变式就是这样,在思考问题时绝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思维定势。在我们人类的头脑中,潜力是可以无限开发的;只有打开发散思维的大门,才可能会迸发出无限的能量。辽宁大连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六年级:焦骜然900字 六年级 散文
-
中国航天史中国航天史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4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党史》读后感近期,读了一些关于党史的书籍,几次革命低潮,我们党都没有丧失信心,在每一次失败以后,我们党都认真分析原因,纠正过去的错误,确立新的方向。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资政育人的教科书。九十年的历程,九十年的奋斗,九十年的期待,九十年勇敢而艰难的承诺,当再一次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九十年历史的变迁对于共产党人这不是序幕的结束,而是辉煌的开始。反思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我们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得起失败,并在失败中不断学习。江泽民爷爷曾经指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这也是学好党的基本理论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要运用它们来提高自己,不断增强大家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提高大家驾驭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他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应当认真学习党史,从中吸取我党90年来所经历的经验与教训,以便将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好的贡献。作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科学文化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要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关心周边发生的事情。学习党史,以活生生的中共党史进行革命的传统教育和党的政策教育,让我们完整地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了解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发展轨迹,应该说是一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旨在对我们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真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此来激发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去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我们会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党史》读后感《党史》读后感800字近期,读了一些关于党史的书籍,几次革命低潮,我们党都没有丧失信心,在每一次失败以后,我们党都认真分析原因,纠正过去的错误,确立新的方向。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资政育人的教科书。九十年的历程,九十年的奋斗,九十年的期待,九十年勇敢而艰难的承诺,当再一次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九十年历史的变迁对于共产党人这不是序幕的结束,而是辉煌的开始。反思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我们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得起失败,并在失败中不断学习。江泽民爷爷曾经指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这也是学好党的基本理论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要运用它们来提高自己,不断增强大家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提高大家驾驭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他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应当认真学习党史,从中吸取我党90年来所经历的经验与教训,以便将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好的贡献。作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科学文化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要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关心周边发生的事情。学习党史,以活生生的中共党史进行革命的传统教育和党的政策教育,让我们完整地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了解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发展轨迹,应该说是一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旨在对我们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真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此来激发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去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我们会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党史》读后感800字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满怀激动,阅读了《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这本书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从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在嘉兴南湖。想当年,在南湖的湖面上,漂着一条小船,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探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一面由红色的旗面和黄色的锤子、镰刀构成的旗帜被高高举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作为一名中国少年,我深感自豪,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我是多么的幸福啊!你看,我的家窗明几净,小区里种满了漂亮和花草树木,还有大型儿童游乐设施,家里电器一应俱全,还有互联网可以随时与世界接轨。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当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认识牺牲,多少无辜的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全面建设的时刻来临了。党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领导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建设七新中国来。这是一部曲折的探索史。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面貌毅力在世界东方。虽然期间出现了错误,走了弯路,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当在不断的实践中,以高度的智慧,纠正了错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茁壮成长。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的岁月,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会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的美好未来!《党史》读后感800字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支部其他成员一起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100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1200字以上 六年级
-
阅读中国史,拼搏中国梦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4号选手蔡宇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阅读中国史,拼搏中国梦。梦想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梦想是春蚕吐丝一缕缕的环绕,一丝丝的支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梦想是远航的帆,有了帆,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个人的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美好的未来!中国梦,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上,唐太宗在他即位后,积极听取大臣和宰相们的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一时期,他除了选贤任能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积,鼓励开荒屯田,调整占田不均等现象。他还在兵役制度,科举制度,国家财政管理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正是由于实施了这些措施,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剧增。这一时期,唐朝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也都到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开元之治”。近代时期的袁隆平也为我们华夏儿女的中国梦做出了贡献,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杂交水稻之父”,从1969年开始,他不断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以后的几年里,他不断发明,不断创造,为祖国立下了不朽的贡献。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中国梦,就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就需要孜孜不倦的读书。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啊,同学们,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书是雨滴,能滋润荒凉之漠。书是信仰,能领导教徒之心。书是相机,能记录万年至史。书是阳光,能照亮人生之路。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翅膀,能帮助人们横渡理想的海洋。《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优秀的书籍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其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它记录了祖国五千余年的优秀发展史,面对祖国的悠久历史,我们更加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为自己的中国梦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拼搏。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的中国梦,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怀揣着梦想,拥抱着书籍,在人生之路上前进吧!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800字 六年级 演讲稿
-
《中国史》读后感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史》,记载了从夏到清的一些故事,因为它是简版的。不过,里面有接近200个图片,不仅有桃花团一事还有我在西安看过的三王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可是他写出了一整套中国史,里面写的很完成,就连原始人的人吃人的肉和脑子都写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秦始皇修筑长城不是自私的,他可以引敌人到长城的一个四面城墙的包围里。好了,我的读后感就写到这里了。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六年级看会更好看一点。200字 初二 读后感
-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篇二: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艺术的精神是什么?是乐?是游?我国古代最初是以音乐为中心教育,慢慢的就变成礼到后来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其实我在想,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最初的乐高于礼的状况呢?应该是吧,在我眼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乐高于礼?可能吗?完全不可能?社会是不可能倒着发展的。社会永远是前进的,就算你是退,也只是你个体的退。实际上以人性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群体意义的用“乐”去陶冶,是不现实的。我觉得社会发展到巅峰状态,肯定是要毁灭的。不管说是天灾还是人祸,我倒觉得人祸的可能性还大点。倒也不是说这个毁灭就非得是今年的“2012”。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篇三: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作文】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出,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上。他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P28),并且,“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现出一种人性解放的“纯艺术精神”。徐先生的这一论点从从整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处着眼,观点鲜明,论述详备,但此论一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艺术精神,能否以道家为精髓和根本?因为,在徐先生看来,无论在精英传统,还是在民间社会,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礼乐文明只承担了道德领域的伦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则逊色于道家。换言之,在儒家内部,作为尽善的仪式化、规范化的儒家礼教只是伦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即能尽美的乐教文化,不幸“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认为是儒家乐教自身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从内部来看,“乐”的到达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用的上的工夫。一个儒者可以通过“克己复礼”、“慎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的承认”而难于发展。因而儒家乐教在先秦以后开始衰落。徐先生认为这就导致了儒家艺术人生的欠缺,进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了。在徐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而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继而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老庄一系自由、放达的自然心灵与“以虚静为内容的道家人性论”在绘画艺术中所体现的和谐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学思想。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首先,仅仅是绘画艺术能否充分表达道家思想及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并不是对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主观的取舍和布臵,其背后透出一种主体的精神关注和价值取向。它是技艺与精神的共同创造,它是超脱了自然实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园。他的价值不在于山水的壮丽,而是画面所透露出的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无疑是自然含蓄内向的,这与道家精神实有相通之处。但是,即使虚静、自然、安宁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能就此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由于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事实,用艺术精神来理解老庄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艺术精神来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即使绘画突出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没有自由超越的艺术精神。其实在中国的山水绘画的传统之外,还有其它诸多艺术形式,诗歌就是一例。中国对于绘画与诗歌的文论是有不同标准的,一个偏重于“虚”,而另一个则是“实”。因此,中国诗的高品与正宗同中国画的高品与正宗明显差异。而这二者的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人生追求和艺术旨趣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在评及传统艺术时,只注重一方而将其定义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不恰当的。其次,对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问题。对艺术的真正把握要求观者要有强烈的移情和丰富的想象,并达到艺术欣赏所应有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但是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对艺术移情的对象和联想的素材来自个体的经历。个人审美经验的获得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自我展现和人格造就的过程。因而艺术作品及其浸润的精神来源于实践,艺术欣赏活动也要依赖于实践。把艺术追求的美等同于无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对美的追求等同于对道家之虚静、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颇的。第三,绘画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艺练习。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经验,这个过程是走向身心和谐的必经阶段,绘画也不例外。儒家并没有拒绝这一意图达到永恒美感的心灵追求,而是把这本具有深刻出世意蕴的绘画技艺,当做一个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老庄所谓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却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艺术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艺术更具有深度。而“道”在艺术里要通过“技”来表现。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学到“技”。只注重于对“道”的追求而忽视“技”的训练,并不能使艺术精神得以形成。可以看出,徐先生对道家思想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实徐先生仅仅从儒家乐教的衰落推导出儒家艺术精神的“日归湮灭”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儒家讲求的修身治世、立己达人的内在性超越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我更觉得中国艺术精神在内容上应该是儒道互补的。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在徐复观看来,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不仅在历史上有其伟大的成就,而且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中国艺术精神所成就的中国绘画,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性格,呈现出鲜明的不同。中国艺术精神的这种寄意自然、玄远淡泊的境界,无疑与现代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以及由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变化,处于两极对立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的艺术精神及其中国山水画,在现时代就失却了实际的意义,仅仅只能作为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古董。徐复观颇有感慨地说:“专制政治今后可能没有了;但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失,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人类还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还是需要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的山水画,对于由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在他看来,中国的山水画就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对今天和今后的人类生存仍然有着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1200字以上 五年级 读后感
-
策略思维读后感读了《策略思维》,才发现原来博弈论的思想在我们生活中竟然无处不在:干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和谁结婚才会得到终身的幸福;在上班高峰时走哪条路线最省时间;投资给谁有更高的回报率;扑点球时应该向左还是向右……而且,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决策的制定者,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策略思维》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奈尔伯夫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迪克西特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一部关于“博弈论”的名著。在出版前,知道博弈论的人还寥寥无几,懂得将博弈论用于实践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有关博弈论的著作充满数学公式,令人望而生畏。作者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试看一例: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励的女士手下(参见《策略思维》第1章)。而后来,先是纳什获得诺贝尔奖,然后又有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博弈论达到全盛时期,在绝大多数大学中博弈论成了热门课程。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前页中国南方中等城市从事单调而重复工作者如我辈,忙忙碌碌如蒙眼之驴盲目前进,对博弈论只是略有所闻,对《策略思维》没听过也无兴趣。奉师长之命而读书,初读以为如鬼谷子之诡计,细读之才发现这是一个广阔的世界。650字 高三 读后感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作文小时候,我常听爷爷奶奶唱到:“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我当时不太明白,觉得太阳又大又圆,哪里还有比太阳更亮的呢?直到这次我读了《中国共产党史》之后,我觉得共产党就是我心中的太阳。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洋溢着壮志与豪情,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惊叹与自豪,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取得巨大成就;香港、澳门的回归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盛与威严。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是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与,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从此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读了《中国共产党史》后,我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含义,明白了近百年来历史上的英雄会为一句“我是共产党员”而抛头颅,洒热血,明白了以国为己任,前仆后继,宁死不屈,保家卫国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党逐渐在我心中变得伟大、崇高、清晰起来。以崇高理想、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艰苦奋斗、自觉奉献为主要内涵的优良传统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祖国正在前进,共产党正蓬勃发展,血雨腥风的日子已然过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衣足食,这是党勇敢地尽起社会的责任,像阳光照射到我们每个人心中一样,才让我们中华民族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令世界为之瞩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年来,党一直坚持这个宗旨,为人民服务。党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为贫困儿童能上学,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在农村,党中央提出了农村合作医疗,极力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健康。原本低矮的小屋修建成了高楼大厦,原本的羊肠小道现已修建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我们的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这时跨世纪的党中央的全国人民做出庄严承诺。它更深层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也再次表达了党与人民生死相依,患难共存的决心。由此可见,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与时俱进,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沐浴的党的阳光下,生活的社会主义时期的新中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血汗中奋斗,在奋斗中思索,在思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劈波斩浪,拥抱朝阳。让我们努力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做出一份贡献。《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作文1000字1200字 高一 读后感
-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抗日战争史》。翻开《抗日战争史》,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连天的炮火、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无数英雄事迹能够让我们感慨万千,而伟人们的事迹也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也许正如“距离感产生美”这一句话所说的一样,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不是十分地敏感,而更加喜欢关注的却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小情节。当中,一封简短的书信《告全军将士书》就让我感触良多。那是发生在淞沪抗战的过程中事情:即将投入战斗的第五军广大官兵,士气高昂,决定与第十九路军团结一致,并肩战斗,抵御暴日侵凌。此时军长张治中特发布的《告全军将士书》中写道:“深望我军将士,人人抱必死之心,以就国家,以救民族。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日军拼命到底。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60年后,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伟大的抗战将士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国难当头,英烈辈出。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勿忘国耻,让我们记住这一段艰难岁月,记住这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铭记住用鲜血染红的爱国精神。750字 初中 读后感
-
《史蒂芬·威廉·霍金》读后感英国着名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继日前承认外星人的存在后,又发表一个惊人论述:他声称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太空中的虫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不过,霍金也警告,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因为“只有疯狂的科学家,才会想要回到过去‘颠倒因果’。”至于时光机的关键点,霍金强调就是所谓的“4度空间”,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虫洞”。霍金强调,“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他指出,宇宙万物非平坦或固体状,贴近观察会发现一切物体均会出现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而且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而科学家们企图穿越空间与时间的极细隧道或快捷方式,则不断在量子天地中形成、消失或改造,它们连结两个不同的空间及时间。部分科学家认为,有朝一日也许能够抓住“虫洞”,将它无限放大,使人类甚至宇宙飞船可以穿越;另外若动力充足加上完备科技,科学家或许也可以建造一个巨大的“虫洞”。霍金指出,理论上时光隧道或“虫洞”不只能带着人类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虫洞两端位于同一位置,且以时间而非距离间隔,那么宇宙飞船即可飞入,飞出后仍然接近地球,只是进入所谓“遥远的过去”。因为在4度空间中,10分钟也许是n小时。不过霍金警告,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斯蒂芬·威廉·霍金表示,如果科学家能够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是最大速限的法则,而导致舱内的时间变慢,那么飞行一个星期就等于是地面上的100年,也就相当于飞进未来。霍金举人造卫星为例,指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由于受地球重力影响较小,卫星上的时间比地上时间稍快。由此,霍金就设想出一艘大型极速宇宙船,可在1秒内加速至时速9.7万公里,6年内加速至光速的99.99%,比史上最快的宇宙船阿波罗10号快2000倍。船上的乘客就是变相飞向未来,作出名副其实的时间旅行。即使是在太空中,万物也都有时间的长度,在时间中漫游,意味着穿越该“4度空间”。童年时代,霍金一直很笨拙。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可是到了现在也还没有结束生命。初一:郭智瑀1000字 初一 读后感
-
丹丹那天,丹丹一进教室就成了全班议论的焦点。“瞧,天还这么冷,她就开始穿裙子。”“看不出来嘛,平时不声不吭的丹丹也挺漂亮的。”“呦,丑小鸭变白天鹅了!”丹丹显然都听到了,她昂起头,看上去一脸自信,用很优雅的方式坐了下来。“你不冷吗?”同桌问她。“怎么会冷,我还感觉热呢。”一种满意的感觉使她的嘴角都情不自禁地浮起了微笑。昨天,文艺委员告诉她:“老师让你代表咱们班参加舞蹈大赛呢。”“真的?”她兴奋地居然从座位上跳了起来,瞪大眼睛问:“老师真的说过吗?”文艺委员漫不经心地点点头,便走开了。那一刻,丹丹真有些受宠若惊了,老师居然会选中她!丹丹是班里再普通不过的学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班主任任教一年多,有时还会记不起她的名字。就连她可以跳舞也是在一节音乐课上偶然发现的,现在老师居然选上了她,意义非比寻常啊!晚上,丹丹翻箱倒柜,拿出了自己往日都舍不得穿的一件裙子,匆匆换上,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平日里老师同学的漠然使她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现在老师的一句话却将她深藏心底的自信唤了出来。她认为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柔弱胆小的丹丹了。她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想象自己穿着舞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动作优美,台下的观众,无不为她而鼓掌叫好,她便不知疲倦地一直在那里跳……老师来了,丹丹回到了现实,她的思绪始终停不下来,好几次不安地晃动身体。“现在,我选几个同学去参加舞蹈比赛。”老师说。“啊,终于到这一刻了。”丹丹坐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端正。老师喊了几位同学的名字,便挥了挥手,说:“好了,就这些吧。”她没有叫道丹丹。起先,丹丹以为自己听岔了,于是又问了遍同桌,真的没有她的名字。丹丹望着老师,但老师根本没有看见她,正在笑呵呵地与几位同学说话。坐在她前面的文艺委员转过来淡淡地说:“对不起,我昨天听错了。”然后投入的与前排几位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不再理丹丹了。丹丹不说话,只是一个人呆坐在那里。刚才脸上的兴奋不安,变成了微微的抽搐。刚从她心底窜起来的火就这样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她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那些被选中的女生。她们神采飞扬地谈论着。尽管她们未必有丹丹那样儿的舞蹈天赋。一阵风从窗外涌进了教室,轻吹起丹丹的裙子,“好冷啊。”她抱紧双臂。穿着美丽的裙子如仙子般起舞的女孩的样子,又浮现在丹丹脑海,她感到那个幻象仿佛一个肥皂泡,飞的越来越远,最后却在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之下,“扑”的一声,破碎的不见踪影。看到的,只是她那在角落里的无助,以及她那空洞的眼神……1000字 初二 写人
-
于丹《论语》读后感有一段时间于丹《论语》心得特别火,但通常,我对比较火的事物都不太留心,虽然下载在手机里,但是一直没看。至到最近,工作很是繁忙,人也比较烦燥,晚上在睡前看看此书,确实不错,甚至感觉到了古圣先贤智慧的光芒,可以让人很平静。下面就简单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万物之理相通。时事因时因事而变,有时重教化,有时重律法,有时重军事,有时重民政,有时重内政,有时重外情,任何一种理论既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更非一劳永逸之良药。知而行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怕了。于丹老师讲授的《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原来的认知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给研究古诗词的人去熟读的,而像我这样的老百姓是仰望而不可触及,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耐心把这本书看下去,能不能理解几千年前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但是当我翻开这本《论语》心得,疑虑便烟消云散了,正如于丹所说的,《论语》的道理是朴素的,温暖的,她的解说没有我想象中的高谈阔论,而是带给我一种简单而贴近心扉的感受。看《论语》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来,那样一种从容谦仰的态度正是儒家所提倡的,所追求的。这本书中穿插了很多简短但耐人回味的小故事,令我感触颇深。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让我理解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让我明白如何做一个仁爱之人;网球明星和女孩买头花的故事告诉我应该以开阔的心胸去面对生命中的缺憾;茶师为了最有尊严的死法求教的故事更让我看到了心灵勇敢的力量……这样的小故事于丹还给我们讲了很多,有些也许会让我们受益终身。以前我在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总是放不下,怨恨一时难以消除。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看了这段话,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因为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情而那么久都不开心,原来是自己放大了伤痛而已。一个“恕”字可以使自己拥有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读完这本《论语》心得后,我觉得贯穿全书的思想就是注重自我的心理建设。那个有抑郁症的喜剧演员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现代人很大的启示。在纷繁的社会里,在忙碌的生活中穿梭的人们,在职业角色的外衣下,我们还有多少空间留给心灵呢?为什么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生活得不够欢欣,不够幸福?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同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答案是肯定的。于丹游刃有余地将这部《论语》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发现这本语录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任何时刻都能引导帮助我们。只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就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性定菜根香——《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高桥镇小学瞿神尧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正所谓“性定菜根香”。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1000字 初三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