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一个人和LOVE一个人650字

LIKE一个人和LOVE一个人

650字 初三 说明文

如果要把爱分个层次,有这么三种:

第一种是生理层次上的。它是建立在外在形象带来的感官刺激的基础上的,严格说来,它不是爱情,而是迷恋。

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往往都是从迷恋开始的。迷恋上了一个人,那个人便成了心中的天使,脑袋上顶着个光环,不带一丝阴影。迷恋类似一种对偶像的崇拜,是迅速立即的欲望,不具有安全感,缺乏信赖,当它远离时,我们会怀疑它是否真正存在过,其最终结果是烦恼。

而爱是一种会滋长的情谊,有根基,是彼此的了解与接纳,是友谊的成熟,它可信,安全,有创造力,虽也带来烦恼,但更多的是两情相悦的快乐。

第二种是心理层次上的。它是建立在某一种或某几种心理特征基础上的。例如,有很多男孩欣赏温柔大方的女孩,温柔大方便是一种性格特征,而这些男孩喜欢的就是具备这种性格特征的一类人。如果不是这个温柔大方的她,就可能是另一个温柔大方的她。

因此严格说起来,这也不是爱,而是喜欢,它与爱在感受的深度及关怀的层次上不同。爱是对某一个人强烈温馨的长远感受,且具体表现在自己与对方心灵情感的互动上。喜欢却只是短暂的,一时情感的恣意驰骋。喜欢一个人也许是某一方面,而爱则是接受一个人的所有一切,包括他(她)的所爱与所不爱。喜欢给人一时的快感,爱却给人温暖,平安与安全感。

第三种是认知层次上的。它以真正的互相了解与接纳为基础,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舍他(她)无谁。是我的眼里只有你,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只此一人,就是他(她)了。

你爱的就是一个人,包含着他(她)的一切优点与一切缺点的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仅仅是他(她)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情才经得起考验,令人神往,可是它却并不容易达到,许多人还只停留在第二个甚至第一个层次,搞不清到底是迷恋还是喜欢,究竟是喜欢还是爱。

其实,从迷恋到喜欢,从喜欢到爱,岂止一步之遥。

倾听的三个理由

1200字 初三 散文

曹操,一代乱世奸雄,生性粗暴,嫉妒心强,不肯听取能人志士的忠言,最终,自己一统天下的心愿未能达成,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

不善倾听者,必败。

这句话正是对曹操的一部分事件的精确概括,杨修,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其实他的才华与诸葛亮并不是天壤之别,相反,他们的才华可谓是不相上下。

曹操,嫉妒心强,不仅没有好好珍惜重用,反而还一味的排斥他,弄得杨修是空有满腹的经纶却无用武之地。杨修虽不是怀才不遇,但却成为一个“闲人”。在这样的境遇下杨修不得不恃才放旷,以显示自己的价值。

“鸡肋”事件,杨修曾告诫提醒过曹操。但曹操却置之不理,不听取杨修的意见,执意出兵,还嫁祸于杨修将他处死,赐罪名曰“扰乱军心”。不善听取者,必败。曹操大败而归方悟出杨修所言极是,可人一死,一切的一切,徒劳。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中,不善听取者自食恶果的事例还少吗?不少了。

《红楼梦》中贾府为什么衰败?是因为盛极必衰的残酷现实?不是,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我们总是爱把这些怪罪到“盛极必衰”上面,其实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整个家族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贾府不善于倾听也是导致他衰败的原因之一。在管理方面的疏漏,不能及时听取意见,采取适当的调整补救措施,才导致的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悲剧。

特别是他们在管理大观园的方面属于前苏联的一党专政制,实权基本上掌握在王熙凤的手中,类似于前苏联的对国有农场直接下达指令性计划,不参考,汲取别人的意见,凤姐说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而且不敢有丝毫差池。

大观园与前苏联的管理方式几乎一样,“斯大林模式”与“凤姐的个人崇拜。”大观园就是前苏联的翻版,堂堂的一个泱泱大国都解体了,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大观园呢?

虽然在贾府败落后,贾母也做了大量的“保鲜”工作,探春也用个人承包法试图挽救大观园,这些虽然没有最终挽救了大观园,但是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贾府的悲剧根源错综复杂,贾府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广泛集中民智,种种的历史原因,家族原因,将贾府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善倾听者,必被社会所淘汰。

看国内外震惊世界的举动,有哪一项是自己闭耳塞听,与世隔绝的空想创造出来的呢?没有。

国内:

看神五神六的相继升天,有哪个中国人不为之骄傲自豪的?可是,在骄傲自豪喜悦激动的背后,有凝聚着多少汗水与流血呢?

设计图,就是有上百个工程师,经过缜密的计算,合理的构造,以及精密的设计,经过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修改,无数次的设计,几百人,几百天,几百月设计了几百张图稿,最终却只有一张被采用。

这一张设计图凝聚着几百个设计师几百次的修改和设计,制造。就算一个小零件也会有几十个部门共同合作来完成的,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反复的拆装,才初具模型。

不断的合作,不断的讨论,不断的倾听,不断的修改,不断的不断,终于,成了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

善倾听者,必能获得成功。

国外:

印度,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飞鸟集》。

泰戈尔,印度伟大的自由体诗人,因为《飞鸟集》我们熟悉他,我们懂得《飞鸟集》走遍了世界多少角落,《飞鸟集》被译成了多少种语言。但是,你们是否知道泰戈尔有的时候会为了一句诗走遍多少闹市,田野,乡间,小溪,听取过多少意见,贵族,平民,贫民,奴隶,稍有意见,泰戈尔都会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可以不眠不休,最终,他著成了享誉全球的名作《飞鸟集》。

善倾听者,必能获得成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说明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