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游“三苏祠”
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
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参天古树、翠竹掩映、荷叶连连、绿水萦绕),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
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
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
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
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
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
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
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
“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
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
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
摩擦的秘密
王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可这回却给二年级的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科学课”。“科学课”的内容嘛,就是关于摩擦的秘密。
这节课原本是品德课,刚刚打过铃,我就赶紧坐回位置。王老师首先要求我们每个人拿出一把塑料尺。话音刚落,班里立刻热闹起来。王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她给我们分好小组,并给每个组发了一张白纸。我奇怪了:王老师这是想干什么呢?
王老师问大家:“你们能不能用尺子把纸吸起来?”班里立刻炸开了锅!我们组的成员——张嘉宁、方洋和我用尽千方百计想把纸吸起来,可纸丝毫没有动的迹象。王老师再次示意我们安静,提醒我们把纸撕碎,越碎越好。然后,王老师又让我们拿尺子搓头皮!王老师在打什么“鬼主意”呀?后来,我才恍然大悟,王老师是想让我们通过摩擦吸纸。我握紧尺子,把尺子举到头顶,一个劲儿地搓,可还是不行。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牺牲”张嘉宁的“刺猬头”了。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纸也只是稍微动了一点,完全没被吸起来。我好生气!可周围有些同学却轻而易举地吸起了纸。
今天,我当了一回“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虽然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我很好奇: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会如此神奇?王老师告诉我们,是因为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我后悔地想:如果我再坚持多做一会,实验绝对会成功的。
原来摩擦生电是那么神奇呀!感谢王老师给我们上了这堂有趣的实验课,告诉了我们这个奇妙的秘密!
相关推荐
-
雨暮我钟情于雨天。摧毁亦或洗刷一切的力量,于我心墙汹涌而过,垂落于我的眼睫前,于是这个世界一点一点分崩离析,飘摇零落,化为拘泥。不久前,我曾站在某个喧杂而黑暗的教室,于铁架萧条的窗前,观察着这个季度的第一场大雨。凉爽如薄荷般潮湿的空气缓和了身旁热火朝天的喧嚣,蓝缎的窗帘被风轻轻扬起,扫向黑色的小小笔袋。大而笨拙的TV安静而霸道地伫立在角落。这里只是硕大的校园内的一个小小空间,现在的操场已被一层磨砂般的质感所覆盖,红色的跑道、绿色的树氤氲成了一片光影,灰白的天空是一张单调乏味的纸。云肆无忌惮地哭着,哭声大但无一丝怮情,仿佛只是为了将大地填满。雨小了,一切回归干净与明朗。对于打伞我是从不陌生的。曾在17楼的阳台俯视雨街,纯色、条纹、斑点和各种图案的伞面,如一朵朵移动的彩钻。我撑着伞沉默地走出学校,一家文具店在萧冷的街头散发着暖暖的光。入之,精致的笔记本和笔,笔袋上可爱的小熊憨态可掬地冲我笑,胶皮本闪闪发光。暖色的和谐。半小时后,我拿着一本里面有很多忧伤插图的精美本子走出文具店。重回真实,刚才灯光下的梦幻已荡然无存,有的只是风吹脸颊,雨滴沓沓。马路还是这么匆忙,远处的大厦犀利地切入瞳仁。而我仍至于此。也许,这才是我应该要的。450字 初一 散文
-
暮雨碎梦谣歌,笔落青盏提思,悲吟转婉衷情诉离殇。那年旧模样,清晰依稀忆故人,抚琴空弹酒醇香,炽热情多灼化肠。可记尽是好忧伤,书卷斑驳茫。岸盘桥言,小道路旁街仰,笑意清浅絮语城颠荡。阑珊莫回首,百度难眺哑灯光,等烟雨袅绕芜觅,秋桐有意无意蹉。暮雨从前及长江,失容泪满裳。100字 初一 诗歌
-
暮雨鸟鸣-散文狂风呼啸,树木宛然如醉,不停摇曳着。天也阴了下来,雷声猝鸣,瞬间,骤雨袭来。此时此刻,我爱独坐在阳台窗边,聆听那夏日黄昏消逝后的雨声。犹记那天,我一如既往地搬来小凳,把窗子略微开一道缝,独自享受着自然界中最唯美的韵律。一滴,一滴,在耳际轻轻划过,打在地上,绽出一朵朵璀璨的小花儿。突然,几声天籁闯入了我的交响曲。睁开眼,几只浅黄的鸟儿映入眸子,仿佛淡妆的仙子。它们翩跹跃起,交替在窗台的边沿舞着,踏着雨的节拍,时而还啼鸣两声,一展媚音。原来,它们是来此避雨的。我突然起了兴致,趋步取来几粒小米和瓜子,相继抛出。它们欣然接受,并且舞得更加活泼了。我便尝试和它们逗趣,它们竟然毫不惧我,反而在我手心啄弄起来。不知不觉地,雨停了,鸟儿们缓缓离去。然而我心里的雨声未停,那次的惬意也被永远铭记。此后的黄昏里,听雨成了唯一的期盼。那场暮雨中的鸟鸣,也已成了梦中挥之不去的意象。可惜好梦,不能长久。忘记是第几次来听雨了,鸟儿反常地姗姗来迟。它们应当早已熟记来此的路,却不知今日何故来迟。我看到它们浑身的羽翼湿透了,变得灰暗无光,仿佛在暮雨中彷徨了很久。眼神也不似往昔的欢愉,只剩落魄和不安。一阵狂风掠起,它们再也难以平衡,退了数步才勉强站稳。我心一惊,它们怎么了?尝试着喂食,它们不接;伸过手去,也置之不理。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分外沉重地凝望它们,像凝望几位久别的故人。此次的雨停得离奇的早。几只鸟儿望向同一个方向,然后转身猛地一蹬,竭力啼鸣一声,宛如在同我告别,一去不返。我看着鸟儿们最后眺望的地方,有一座烟囱高高矗立,不断涌出的浓烟被暮雨染得朦胧。我若有所悟,跑去询问,爸爸告诉我这是前几周才建好的。我听罢,愣住了。此后鸟儿再也未归,暮雨变得那么单调,失去了鸟鸣如同失去了所有和弦。我开始厌恶在阳台赏雨,厌恶那罪恶的烟囱,仿佛是它杀死了鸟儿。人们啊,为什么要给鸟儿如此无情的惩罚?它们那娇小的身躯,在骤雨中怎么支撑得住,或许它们刚从另一处污染的地方找到这里,却又要因为相同的原因离开。而对于我,失去的却是大自然的馈赠。突然,淅淅沥沥的雨声再起。我闭上双眼,又隐约听到了鸟鸣。800字 初一 散文
-
鹧鸪天•暮雨静坐楼中慢饮茶,停琴不语对窗纱。翩翩紫燕飘青树,滚滚乌云驱暮鸦。风混乱,雨交加,南园揉碎几株花。朝来应是红泥径,露染廊边新草芽。50字 初一 诗歌
-
暮风雨浊,心尤在,岁月如是,泪已沧桑。爱恨溶,姻缘篆,漫漫红尘,需渡千年。日月替,醉黄昏,青山不分,独立乾坤。天地混,少年逝,应暮无何,苍穹不仁。50字 初一 诗歌
-
喜游三苏祠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就带我去三苏祠公园玩。我们俩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参天的银杏树,又过了一个大门就看见了苏轼、苏辙和苏洵的石像。妈妈说:“他们父子三人过世之后,元代起故乡人民就开始祀他们,将他们的故居改成了‘三苏祠’,后来历代的皇帝都尊崇三苏父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是很开明而重视文化的圣君,他规定,凡到眉州知宫的人都必须拜谒三苏父子和维修保护三苏祠。因此在三苏祠内收藏、陈列着很多历代名人题咏、文物古迹和三苏墨迹等。三苏祠还是四川名园,占地86亩(56800平方米)。祠内古树参天,山环水抱,有二十多处亭台。楼、阁、水榭、轩、苑座落其间,三十多处不同形状的小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那作林、竹廊曲径通幽;梅花园、桂花林、紫薇坪、瑞连池、海棠坞四季芬芳、争奇斗艳、阿娜多姿。俨然像吟咏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弹奏的一支支动听的古琴曲。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楼梦》曾在三苏祠内拍摄黛玉葬花等场景。我觉得三苏祠很美丽,我觉得三苏父子很伟大。400字 初中 写景
-
参观三苏祠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的文学成就。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400字 三年级 写景
-
参观三苏祠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的文学成就。250字 初中 写景
-
美丽的三苏祠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老师也带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参观美丽的三苏祠。来到三苏祠,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微风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它已经活了300余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沿着走廊上去,是苏家大院,大院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献一家。横匾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手中拿着书,看着前方,像在背诵诗词;苏洵的左边是苏辙,他手中拿着扇子,像在审判案子;苏洵的右边是苏轼,他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说:“三苏父子多有文化呀!”正殿的左边是三苏生平列馆,那里有苏轼的行踪图,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庐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这些地方写过很多诗词,比如在江西庐山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还看见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谁写的呢?原来是苏轼在连鳌山用扫帚蘸泥土写的。正殿的背后是蜡像馆,那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样,那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有乌台诗案、画扇判案……走出蜡像馆,往西走,我们来到了东坡盘跎像,苏轼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赏中秋之月,吟诗作文呢!又过一座小拱桥,我们来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马兰花、有玉兰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争奇斗艳,开得是那样美丽。每一朵花儿好像都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向人们放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已经下午3s00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啊!美丽的三苏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万首诗来赞颂你!700字 六年级 写景
-
美丽的三苏祠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老师也带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参观美丽的三苏祠。来到三苏祠,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微风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它已经活了300余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沿着走廊上去,是苏家大院,大院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献一家。横匾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手中拿着书,看着前方,像在背诵诗词;苏洵的左边是苏辙,他手中拿着扇子,像在审判案子;苏洵的右边是苏轼,他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说:“三苏父子多有文化呀!”正殿的左边是三苏生平列馆,那里有苏轼的行踪图,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庐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这些地方写过很多诗词,比如在江西庐山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还看见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谁写的呢?原来是苏轼在连鳌山用扫帚蘸泥土写的。正殿的背后是蜡像馆,那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样,那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有乌台诗案、画扇判案……走出蜡像馆,往西走,我们来到了东坡盘跎像,苏轼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赏中秋之月,吟诗作文呢!又过一座小拱桥,我们来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马兰花、有玉兰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争奇斗艳,开得是那样美丽。每一朵花儿好像都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向人们放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已经下午3s00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啊!美丽的三苏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万首诗来赞颂你!600字 六年级 写景
-
“眉山三苏祠”的讲解词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作个自我介绍,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伙可叫我小×,或×导,我都很乐意接受。同时介绍一下我们最辛苦的司机。他姓×,有10多年的驾驶精练。我们坐在他的车上可以放一万个心,保证大家的安全。在此各位朋友可不可以身出你们的金掌,银掌,铁沙掌降龙十八掌为我们的司机鼓鼓掌,对他的工作给一下支持。(一般马上一片掌声)我们四川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比如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随口溜没有?到北京看砖头、到上海看人头、到海南看鸡头、到东北看块头。到广东看车头、到云南看石头、到西安看坟头、到四川看丫头。这说明我们四川是出美女的地方。大家不相信可以往你们窗外看看我们成都到处都是美女!(如果你有自信指自己)(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开幕词,然后讲四川讲讲成都的概况。差不多快上高速了。开始讲路线了。)好了,各位朋友,我马上给大家讲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两天所要游缆的路线和我们的行程安排。请大家尊重我的工作。在我讲的时候不要在下面睡觉,因为我讲的时候要讲到一些注意事项。如果你没有听清楚会说我这个导游不负责。没有给你们讲清楚。我希望我的付出能得到你的回报,其实我什么都不想要,讲得好请你们用你们的左手打右手。讲的不好就用你们的右手打左手。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高速公路是成乐高速,从这里到乐山是135公里不到两个小时就下高速了。我们途中要经过五个县市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然后到达是乐山。(双流,新津,彭山的讲解词在520里SD写在路线讲解里了都可以找到的,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讲法)在讲的时候要带点幽默,这样客人会对你的讲解听得很投入。我们过了彭山,就要经过一个城市,那就是眉山县。现在改名字叫眉洲地区。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会把眉山县改成地区呢?大伙可以听我漫漫说来。在这里因为在北宋时期出了三个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三苏父子。三苏是谁呢?相信各位朋友应该知道,那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苏东坡和他的父亲和弟弟。眉山县所处的镇叫东坡镇。苏东坡不仅是我们中国男女老少知道的人物而且还是世界上100位伟人之一。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在去年世界评选世界从古之今100位杰出人物和伟人中,中国只有三个席位,第一个是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第二个是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获选。第三个是孙中山,因为他把中国从封建带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而获选)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眉洲市的三苏祠是当年苏东坡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历史上人们瞻仰和祭祀的庙堂。苏东坡在文学的各个领域,是一位开宗派的人物,在书法,绘画方面他有独树一帜。在整个文化领域。他是位巨人,可以说是:“前无古,后无今”在词方面,他创立了豪放派,使词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性情诗体,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但词在东坡的手里也就不只单是言情,他也言志,也咏物,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大家都熟悉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在绘画方面他创造了中国文人画派,他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领袖。另外他在音乐,医学,农业,养生等等。最让大家所熟悉的是他在烹饪方面,如他做的东坡肘子,东坡鱼,和东坡系列菜。都是人们很熟悉的。各位嘉宾今天中午就有这个口服品尝我们这个地方名菜。苏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他弟弟苏辙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奇迹,世界之最。三国的曹操三父子,法国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是都不及三苏父子对后世的影响。三苏父子的故居三苏祠占地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具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典型四川园林建筑,里面保存了很多历史文物真迹,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看一看、欣赏的好地方,尤其现代,人们非常推崇文学风气至上,更是应该去看看,看一看他们这家人是怎么成名的。当然我们现在的旅游行程里不包括这个景点。不过大家也不要担心,我们今天都有这个机会去的。我相信每一位朋友到每一个地方都想去看看那里最好看和最值得去看的东西。就象你们到了北京,肯定想去登长城、逛故宫、吃北京的烤鸭、看京戏一样。到我们乐山峨眉山,要看什么呢?有句话可以把它概括:“到乐山,是看一山二佛两家人”当然说的一山就是大家明天要去看的峨眉山。二佛就是我们下午要去看的乐山大佛和乐山的隐型睡佛。两家人就是古有苏东坡,就有郭末若。当然郭末若我们在乐山山上可以看到他的一个纪念馆。可能有朋友会问我,为什么不安排这个行程呢?其实以前三苏祠是峨乐三日游必去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前没有高速路所以增加这个景点要三天的时间才可以去。所以以前两日游因为时间关系就把这个景点去掉。现在好了交通的发达。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很快就会恢复这个景点的游缆。只是现在是一个过度时期。大家看看时间还不到9点钟,如果直接到乐山可能10点多就到了。到了就吃饭也早了些,吃完饭游乐山景区只要3个小时间。玩完后只要40分钟就到峨眉山住下还不到4点。所以我们今天要在这里经过,如果大家有这个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给大家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看。玩完后我们到乐山还不会超过12点吃饭。但是这是个自费项目要去的朋友表个态。我叫我们师傅辛苦一下就带大家去看。(看有多少人去然后在报价格45)在车上先把钱收了在去。1200字以上
-
游览三苏祠作文五篇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在原址模拟重建。下面就是橙子整理的游览三苏祠作文,一起来看一下吧。游览三苏祠作文篇一今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们班同学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苏祠游玩。三苏祠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参观浏览完了,我们开始聚餐了,我们小组把自己带来的食物都从书包里倒了出来。我们开始吃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了,聚餐过后,徐老师说:“大家把垃圾装进垃圾袋里丢进垃圾桶里。”我们按徐老师的要求做了,李老师悄悄地对我说:“等一会儿把照相机给我,我给每个小组照几张相。”我说:“好吧。”下午徐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该回学校了。”我们大失所望,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还是很想念三苏祠,希望以后秋游还到这里来。游览三苏祠作文篇二眉山,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也不如峨眉山雄伟壮观,却是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它是大文豪三苏父子的故乡,是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苏祠,去看看吧!壮丽的三苏祠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榕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它都挺拔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位保卫三苏祠的战士,用它顽强的生命来呵护着三苏祠,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三苏祠的大门进去以后,两棵苍翠的银杏树以少女迷人的身材展现在眼前,再进去,就是正殿了,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苏刻。正殿里还塑着三苏父子仪表堂堂的像。更给三苏祠添加了古老的文化气息。穿过正殿就是陈列室,再走就是腊像馆……最后面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片茂盛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绿绒大伞,有的挺拔苍翠,有的娥娜多姿。三苏祠呀三苏祠,你是我们眉山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自豪。我作为中国人,在心中赞美你,欣赏你独有的风采。游览三苏祠作文篇三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的文学成就。游览三苏祠作文篇四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参天古树、翠竹掩映、荷叶连连、绿水萦绕),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游览三苏祠作文篇五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就带我去三苏祠公园玩。我们俩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参天的银杏树,又过了一个大门就看见了苏轼、苏辙和苏洵的石像。妈妈说:“他们父子三人过世之后,元代起故乡人民就开始祀他们,将他们的故居改成了‘三苏祠’,后来历代的皇帝都尊崇三苏父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是很开明而重视文化的圣君,他规定,凡到眉州知宫的人都必须拜谒三苏父子和维修保护三苏祠。因此在三苏祠内收藏、陈列着很多历代名人题咏、文物古迹和三苏墨迹等。三苏祠还是四川名园,占地86亩(56800平方米)。祠内古树参天,山环水抱,有二十多处亭台。楼、阁、水榭、轩、苑座落其间,三十多处不同形状的小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那作林、竹廊曲径通幽;梅花园、桂花林、紫薇坪、瑞连池、海棠坞四季芬芳、争奇斗艳、阿娜多姿。俨然像吟咏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弹奏的一支支动听的古琴曲。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楼梦》曾在三苏祠内拍摄黛玉葬花等场景。我觉得三苏祠很美丽,我觉得三苏父子很伟大。1200字以上 叙事
-
初游包公祠如果说,自古以来无清官,那么哪来的纪念他们的地方,让后人敬仰与学习?当初,我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人,内心上不想再了解,只因他的外貌。如今却不同了,是真心的想去了解的更多,那个人就是——包拯。当我踏上开封这块充满古老气味的土地,听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感受着处处谦让的人文氛围,我不禁的说出口,不愧是“包青天”管理的地方。我顺着古老的街道向着包公祠走去,看着地图和询问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才确定包公祠的路程。看着清澈的包公湖,心里一阵阵激动,包公祠终于到了。远远地就看到小山上的亭子,是那么独树一帜,开封仅此一家。开封知府包肃公,峭直刚正且廉明。结庐墓地守陵孝,衙门敞开理诉讼。锄侄革舅打銮驾,家训刻碑妇孺颂。以民为本做楷模,清心直道是官经。站在大门前,看着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又看到里面人来人往,每一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敬佩与失望。我不知为什么他们脸上会出现失望的表情?走进大殿,正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达三米之多,蟒袍玉带,端坐靠在背椅之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仿佛在说,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包公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和文献,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等。山墙之上镶嵌着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着龙凤图案,充分地刻画出了包公的气魄和威严。我静静地发了一会呆,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敬仰的表情,恭敬的向二殿方向走去。二殿之中,有着一幅包公石刻像拓片,其线条清晰生动传神,再一次逼真显现包公生前的风姿。令人感动的是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如果不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把包公身上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和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谁说自古以来无清官!二殿中央树立着一座《开封府题名记》石碑,上面刻有北宋183位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名下出现了一条条深深的指痕。如果说包公不是清官,那么他的名下为什么会出现一条条深深的指痕?为什么还会流传万世?元代诗人王辉曾赋诗曰:“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由此可见“包青天”名不虚传。走到东西配殿,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和优美传说, 例如“包公掷砚”,“怒打銮驾”,“智铡赵王”等等,一次又一次的显示了包公除暴安良,执法如山的高大形象。走到后面的水井,它有一个传说,一口泉水可以辨明清明与贪婪。普通老百姓饮下此泉水,会解渴;如果清官喝了下去,清冽可口,甘醇香甜;如果贪官喝了下去,必定头痛欲裂,无药可医。我饮下一口泉水,顿时,口中的饥渴瞬间消失了,只留下一丝丝清凉与甜意,还有一些小小地感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坟墓旁树立着一块无字碑 。我猜想到,包公祠不会也有一块无字碑吧。走到后面的小亭子,我捂起脸来,不由得哭笑起来。天呐,真的有一块无字碑,包公专用。挺住在这附近的老人说,很多鸟类在空中盘桓,落在其他地方,也不肯落在无字碑之上,可见包公的威名犹存,连鸟类动物不敢靠近。看到天边暗了下来,我看了看时间,才恍然大悟,我在包公祠呆了整整一天,看着那清澈的包公湖,心底升起了一股不舍又留恋的情感。我停留在包公湖边,看着游艇来来往往,身边的欢声笑语都离我远去,独留我一人在湖边静静地思考,聆听着鸟语花香,看着清澈无比的湖水,心顿时开明起来,不知不觉中露出了一丝丝微笑。我走出大门,扭头回望呆了一天的包公祠,眼光充满了敬仰与钦佩,却不知何时能重游包公祠,看着一个个摇着头走出来的游客,眼里充满了失望与无奈。看到他们的情形,明白了他们因何如此。若包公仍在人世,怎能让这些贪官污吏留在人间,继续危害百姓,不由的为国家担心起来,中国现代版的“包青天”身在何处?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1200字以上 小学
-
游包公祠作文包公祠的规模虽不雄伟,可布局却是很庄重幽雅,小编收集了游包公祠的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包公祠天下着毛毛细雨,空气清新湿润,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合肥包公祠游玩。包公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他一生居官清廉,铁面无私,被世人赞为“人皆称铁面,公真是青天”,俗称“包青天”。一走进祠堂,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绿树荫荫,波光浮碧,水静静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越过小桥,正面就是白墙黑瓦的祠堂。从桥头到祠堂门口,摆放着一盆盆荷叶滴翠有莲花,喻意包公出污泥而不染,据说在包河中生长的红花藕也与别的地方不同,在这里藕断是无丝(私)的。祠堂的正门上方写着包孝肃公祠,孝肃是包公死后皇上封给他的谥号。进入正门,端坐着的是威严肃穆的包公塑像。只见他头戴乌纱,身着朝服,严峻、锐利的目光正视前方,令人肃然起敬。包公塑像两旁,站立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在右边还摆放着赫赫有名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口铡刀。想当年,这铡刀为多少百姓除了害,洗却了多少百姓的冤屈啊!出祠堂东行,有一座六角方亭,亭下就是著名的“廉泉”。据说为官不廉者饮此水就会疼起来,想来也是表达人们的心声吧!继续前行,是包公故事蜡像馆,栩栩如生的蜡像活龙活现地再现了包公审理陈世美等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公《题郡斋壁》中的一名,意思是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堂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值得参观和学习的地方。第二篇:包公祠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开封的包公祠游玩。来到大门前,一座白底黑框的照壁便映入眼帘。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爸爸告诉我,它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走进大门,就看见了一座仿古形的、白色的小亭子矗立在用怪石堆起的假山中。小亭子是仿 古形的,四个角向上翘起。站在小亭子的正前方可以看见从石缝中涌出的一股股巨大的水流,水流打在陡峭的石壁上,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白莲。水顺着石壁向下流,汇集到一个花形的水池中。水池旁边有一只只雕塑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仙鹤。再往深处走,就来到了包公祠正殿。爸爸指着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塑像告诉我,那就是包公。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那包公的两边一定就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了吧?”我问道。爸爸笑着点点头。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爸爸接着对我说:“虎头铡是用来砍贪官污吏的头,龙头铡是用来砍皇子皇孙的头。狗头铡是用来砍一些刁民的头。”最左边是一个妇女和两个小孩,他们紧握着拳头,妈妈接过话来说:“这是陈世美的妻子和孩子。那个被押着的人就是陈世美,陈世美当了官,就看不起自己的妻子,还追杀妻子,结果被包公砍了头。”看来包公不愧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呀!离开了包公祠,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远去了,但是他如同长夜中一颗璀灿的明星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第三篇:包公祠古城合肥的东南方,有条在历史上曾作为护城河一部分的包河。古色古香的包公祠就坐落在河心的香花墩上。沿着走廊向东走,便来到一座井亭旁,六角弯钩的亭顶,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亭檐是一块黑底红字的匾额,上书“廉泉”二字。走上台阶,步入亭中便看见一口古井,传说贪官污吏如果喝了此井之水会即刻头痛,清官喝了甘甜无比。故给此井起名曰“廉泉”。向西紧靠湖边的一个较大的亭榭,亭中有8根朱红漆柱子,白色的墙上开了3扇窗子,这就是"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处读书,后人建此亭以记之。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修建的。相传最早建于包公死后5年。现在的包公祠建于明朝。包公祠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朴,无豪华奢侈之处,这象征着包公为官的清廉。进入山门便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两排茂密的合欢树,树叶遮住了阳光,形成一片树荫,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步入门内,便来到一个长约12米,宽约10米的四合院。院子中间就是包公祠的正殿。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水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左边放着三把铡刀,这便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相传龙头铡是铡犯了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铡犯了法的文武官员的,狗头铡则是铡犯了法的平民百姓的。当年有不少坏人死在这三把铡刀之下。包公祠的规模虽不雄伟,可布局却是很庄重幽雅,难怪它每日都要吸引不少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1200字以上
-
游包公祠作文本文是关于开封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当我踏上开封这块充满古老气味的土地,听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感受着处处谦让的人文氛围,小编收集了游包公祠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游包公祠如果说,自古以来无清官,那么哪来的纪念他们的地方,让后人敬仰与学习?当初,我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人,内心上不想再了解,只因他的外貌。如今却不同了,是真心的想去了解的更多,那个人就是——包拯。当我踏上开封这块充满古老气味的土地,听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感受着处处谦让的人文氛围,我不禁的说出口,不愧是“包青天”管理的地方。我顺着古老的街道向着包公祠走去,看着地图和询问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才确定包公祠的路程。看着清澈的包公湖,心里一阵阵激动,包公祠终于到了。远远地就看到小山上的亭子,是那么独树一帜,开封仅此一家。开封知府包肃公,峭直刚正且廉明。结庐墓地守陵孝,衙门敞开理诉讼。锄侄革舅打銮驾,家训刻碑妇孺颂。以民为本做楷模,清心直道是官经。站在大门前,看着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又看到里面人来人往,每一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敬佩与失望。我不知为什么他们脸上会出现失望的表情?走进大殿,正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达三米之多,蟒袍玉带,端坐靠在背椅之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仿佛在说,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包公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和文献,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等。山墙之上镶嵌着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着龙凤图案,充分地刻画出了包公的气魄和威严。我静静地发了一会呆,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敬仰的表情,恭敬的向二殿方向走去。二殿之中,有着一幅包公石刻像拓片,其线条清晰生动传神,再一次逼真显现包公生前的风姿。令人感动的是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如果不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把包公身上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和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谁说自古以来无清官!二殿中央树立着一座《开封府题名记》石碑,上面刻有北宋183位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名下出现了一条条深深的指痕。如果说包公不是清官,那么他的名下为什么会出现一条条深深的指痕?为什么还会流传万世?元代诗人王辉曾赋诗曰:“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由此可见“包青天”名不虚传。走到东西配殿,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和优美传说,例如“包公掷砚”,“怒打銮驾”,“智铡赵王”等等,一次又一次的显示了包公除暴安良,执法如山的高大形象。走到后面的水井,它有一个传说,一口泉水可以辨明清明与贪婪。普通老百姓饮下此泉水,会解渴;如果清官喝了下去,清冽可口,甘醇香甜;如果贪官喝了下去,必定头痛欲裂,无药可医。我饮下一口泉水,顿时,口中的饥渴瞬间消失了,只留下一丝丝清凉与甜意,还有一些小小地感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坟墓旁树立着一块无字碑。我猜想到,包公祠不会也有一块无字碑吧。走到后面的小亭子,我捂起脸来,不由得哭笑起来。天呐,真的有一块无字碑,包公专用。挺住在这附近的老人说,很多鸟类在空中盘桓,落在其他地方,也不肯落在无字碑之上,可见包公的威名犹存,连鸟类动物不敢靠近。看到天边暗了下来,我看了看时间,才恍然大悟,我在包公祠呆了整整一天,看着那清澈的包公湖,心底升起了一股不舍又留恋的情感。我停留在包公湖边,看着游艇来来往往,身边的欢声笑语都离我远去,独留我一人在湖边静静地思考,聆听着鸟语花香,看着清澈无比的湖水,心顿时开明起来,不知不觉中露出了一丝丝微笑。我走出大门,扭头回望呆了一天的包公祠,眼光充满了敬仰与钦佩,却不知何时能重游包公祠,看着一个个摇着头走出来的游客,眼里充满了失望与无奈。看到他们的情形,明白了他们因何如此。若包公仍在人世,怎能让这些贪官污吏留在人间,继续危害百姓,不由的为国家担心起来,中国现代版的“包青天”身在何处?第二篇:游包公祠包公祠坐落于合肥市芜湖路上,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的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这里三面环水,建筑物风格古朴雅致。迈过高高的门槛,我们来到包孝肃公祠堂。祠堂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四合院,这里正面是大门,另外三面各是包公判案故事展、包公铜像和已发掘的北宋时的各种瓷器,正观包公铜像,只见他表情严肃,怒目圆瞪,好像在审问贪官污吏。旁边四位护卫手握宝剑,威风凛凛,让人不禁望而生畏,但更多的使我真正感受到包公的清正廉明。走出祠堂一直向右走,就来到了流芳亭。流芳亭是包拯幼年读书、玩耍的地方,后人建此亭以寓包公的精神流芳百世。亭中雕栏玉砌,亭檐上雕刻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图案,给流芳亭增添了一份精致。从亭內可以看到美丽的包河,包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连续不断的涟漪荡漾开来,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想:传说中包河的藕今天仍然还是无丝的吗?但愿包河的藕永如以前吧!包公故事蜡像馆位于祠堂东面,为我们呈现了包拯判案时的故事,蜡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深受游客喜欢。其中我觉得最感人的是《铡美案》,说的是书生陈世美考中状元被招为附马后,不认结发妻子秦香莲和儿女,可恶的是还派人追杀妻儿,秦香莲告到包公那里,包公不顾念乌纱,不顾皇后说情,将贪图荣华富贵的陈世美斩首了。从这个故事里,不仅可以反映出包公执法如山、疾恶如仇,还可以体现出他为了老百姓可以牺牲一切。所以都说包河的鱼呈铁青色,包河的藕也没有丝,这不正像征着包拯的“铁面无丝”吗?游览包公祠,漫步于古色香的建筑物间,我仿佛也身在北宋那个时期,愈加的敬仰包公了。包拯正是以他的忠、孝、刚、廉的美名才会千年来被世人所称颂。更多热门文章:1.美丽的包公湖作文2.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包公祠导游词3.游开封包公祠作文4.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包公祠导游词5.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包公祠6.游包公祠作文500字7.开封包公祠游记作文8.四年级作文:美丽的包公湖9.美丽的包公湖作文500字10.美丽的包公湖五年级作文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1200字以上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