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做一棵大树600字

如果想做一棵大树

0
0
600字 初三 散文

听有曲折经历的人的演讲实在是一件欢欣的事,一席话,几十年,人生智慧,蕴藏其中。他的经历特别让我有感触,忍不住想和朋友们分享。

他说,小时候,他的家境特别殷实,他父亲的朋友也很多,所以,上学的时候,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可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一所著名的大学,都一帆风顺。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很快升迁,又很快辞职,自办公司,不几年公司已有声有色。

不过,有一年,他的父亲突然过世,以后,他的霉运接踵而至。先是销售问题,后是财政问题,再是……真是祸不单行!最终,他只能和母亲回到乡下苟且度日。

一日,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乡亲把一些大树下的小树都刨去了。他很是不解。这时,一个人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我们只是想给它换个环境罢了。小树在很小的时候,在树下可以让大树遮风挡雨,很顺利而安全地成长,可是,小树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树过多的保护就会影响到小树的快速成长,让它变得很脆弱。同时,在这时候,小树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阳光和养分,而大树阻挡小树的阳光,也会把本属于小树的营养不自觉地吸收了。”

于是,恍然间,他明白了一件事——如果想做一株草,那就安心地待在大树的庇护下吧;如果想做一棵大树,长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吸收更多的营养,接受更多的阳光,而阳光和营养就在与风雨的搏击中。而自己现在正在栉风沐雨。

后来,他重入商海,波峰波谷,起起伏伏跌打滚爬,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这段经历充满了城市的传奇色彩,也传递着乡村朴素而古老的人生智慧:站在大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若想成为一棵大树,到了一定时候,你必须擎起一片天。

如何做个好学生

650字 一年级 记叙文

我们中国一向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一直有着崇尚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治理国家要以德为先,提出“老百姓如果没有了羞耻心,统治者如果没有了法制,那么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史记》强调,“德是国家的根基。”孟子也说只有用德去说服人们,才能做到使人心情愉快而由衷地佩服”;管子则提出:“达礼、仗义、廉洁、知羞是实现国家强大不可缺少的四个方面,如果忽视了这四个方面,国家就会走向灭亡。”所以,“礼仪、纪律、文明”非常重要。

古人都能够崇尚礼仪、遵纪守法、讲究文明,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世纪学生更应该“学礼仪,守纪律,讲文明”。说起礼仪,我们年级的《思想品德》、《中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读本》中,老师就曾教了我们许多,如《孔融让梨》、《尊师情深》、《尊敬老人》等,教育我们做学生的必须懂得尊师敬老、知书达礼,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无数人们  通过不同形式的纽带关系连结起来的活的有机体。要维持这种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要有动力机制,还要有平衡机制,而规范动力、实现平衡的主要手段有两个,一个是法制,一个是道德。对我们学生来说,讲法制就是要守纪律,讲道德就是要讲文明。

其实,纪律就在我们身边,如平常接触的《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所必须遵守的。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发给我们了一本书,叫《学纪律,讲道德》,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一名好学生的指导书,这里边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为人的原则。作为一名学生,不讲卫生,就是不讲道德;不讲道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最后,我呼吁全国所有的小学生,从小做起,从小学起,努力做“学礼仪,守纪律,讲文明”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