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米粽
农历五月初五头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准备做粽。第二天早晨,毛毛细雨正下得欢,沙沙作响,山间雾气弥漫着,不知从何处林子里传来了几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我从睡梦中醒来,空气里有股粽叶的清香。
昨夜,母亲将新摘的粽叶,放入水中熬煮,再拿出来用热水搓揉去其涩味。母亲将浸泡了的粽叶捞出放在一处晾干,原本青绿的粽叶,已变得枯黄,但那粽叶独特的清香却弥漫了整间屋子。母亲又将米泡下。
昨夜的米早已喝足了水,好像一颗颗圆滚滚的白珍珠。母亲的米粽馅料很丰富,如红豆、蜜枣、红枣、咸蛋黄、腊肉。我最爱吃母亲包的“腊肉米粽”。她包粽子用的腊肉很考究。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母亲总要到附近的菜市场转上好几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买回来正宗土猪身上的五花肉。回到家,母亲拿出各种调料调制卤汁,然后将五花肉放到缸里腌制几天,待入味后,再用细铁丝串好,挂到楼顶上自然风干。
母亲取下一块肥瘦适中的腊肉,用温水清洗干净,又将咸鸭蛋洗净放入盐水中同血贝一同腌制,一段时间后,煮熟,取出蛋黄。她开始包了。母亲将两三片粽叶握在手中,拉直,摊平,两手交叉,卷成一个圆锥,放米、放馅,再添些米盖住,将粽叶包起来,用叶茎将粽子系好,一个秀气的四角粽就做好了,一气呵成,动作麻利。我跃跃欲试,母亲就手把手地教我,在我耳旁细语。可我笨手笨脚,不是包好后米会漏出来,就是没系紧,放着放着自己就散掉了。母亲总是笑吟吟地说:“没关系,再做一个,多做两个就会了。”
粽子包好了,母亲将其放入锅中,倒些清水,盖上锅盖,添些柴火把火烧旺来,接下去就是漫长的等待了。我就趁等待的工夫去奶奶的小园一角找些快乐。等我将一只碧绿的螳螂抓回来给母亲看时,母亲已将一只粽子剥好放在盘里,一边干着家务活,一边等我回来。我就美滋滋地吃着粽子一边玩着螳螂。母亲说,螳螂喜欢吃头发,尤其是小女孩的头发,小心变成光头。我想母亲的话很有道理,因为小孩子的头发应该不如大人的硬呀!吓得我赶紧放下筷子,将螳螂放回草丛,从此对螳螂起了敬畏心。
渐渐地,雨停了,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星星点缀着画卷,一家人围坐桌前,母亲将一盘粽子端上餐桌,母亲挑了一个我最喜欢的腊肉粽子,将粽叶展开,用筷子插上递给我。米粒饱满晶莹透亮;糯米的香甜,腊肉的酱香、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随着热气飘入鼻孔。禁不起诱惑的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真好吃!母亲笑骂道:“慢点!没人和你抢!”
记忆里,端午节总是这样的情景。翻翻日历,今年的端午节,只有三个月零三天!
母亲的粽子
缓缓的水流声将我从梦中拉出,优美、缓慢,仿佛处身于山间小河边。惺松中望见母亲忙碌的背影,空气中迷漫着艾叶的清香。
母亲的细碎的步伐,在厨房中穿梭,满是裂痕的手掌清洗着水中的艾草,我想在这仙境中再赖会儿床,可艾草的清香不断钻进我的鼻子,使我睡意全消。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香,偏黄的叶子仿佛是大版的竹叶,还带有艾草的清爽气味,母亲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铁盆中,再烧一壶滚烫的炎,水汽渐渐升起,袅袅清香似乎被裹在里面,如同茉莉花开,将花苞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清香四溢,不由令人陶醉。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个个饱满,相互倚着,似是喝了一夜的琼浆。母亲没做过粽子,这是第一次,虽然包的粽子简单至极,但那种味道令我深深迷恋,永不得忘。
母亲将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笨拙地一弯,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取一小撮米添在尖尖的角内,将一颗蜜枣放置中央,周围再填上几撮米。母亲尽量不让枣露出来,那汁也不会流出,使所接触的糯米更加香甜。母亲捍着盛满馅的粽叶,却好像举着十几斤重的石头,手不停颤抖,生怕缠线的时候系错一步。最后,粽子只是三个角的平面,母亲笑道:“我做的不好,这么丑!”端午耀眼的阳光照在母亲的背上,我坐在母亲身旁,要是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该多好啊!
粽子在锅里不停地响着,这是端午的伴奏。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房间上空,我不住地往锅内望,怎么还没好!母亲踢踏舞着从锅内取了一个粽子,解开绳子,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第三口,是蜜枣的甜蜜。
我在母亲的抚养中成长,田里的小树隔年盈尺,母亲却随着光阴逝去逐渐白头。我现在吃过许多地方很有名气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却都不及母亲亲手包的粽子,母亲所做的粽子,是世上最甜的!
相关推荐
-
米粽之忆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1000字 初二 散文
-
米粽龙舟悼屈原米粽龙舟悼屈原,阖家端午忆先贤。离骚去国悲怀石,亿万炎黄世动颜。50字 初二 诗歌
-
粽香在我的家乡,有过年包粽子的习俗。寒假了,我迫不及待得跟随爸爸妈妈回到了老家,看到家家户户窗台上都挂满了香喷喷、油光光得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不,外婆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只等我们回家一起包这象征着家人团圆、家庭幸福的过年粽呢。包粽子除了需要糯米、猪肉等主料外,还可以加些赤豆、蜜枣、板栗等辅料,但关键是要选上好的粽叶和粽绳。首先要将粽叶和粽绳放入开水中浸泡,等粽叶软了后再用清水洗一遍。外婆告诉我,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更加香。而主料就更讲究了,外婆早已经把糯米和大块的五花肉拌入调料,并在酱油中浸泡了两天了。这样,粽子吃起来就更加入味,更加香了。包粽的那天,只见外婆先熟练地将一张粽叶裹成一个漏斗状,往“漏斗”里装入调过料的糯米,再放上一块我最爱的大肉,还可以加上一、两粒板栗什么的,最后再在上面盖上一层米,然后用另一张粽叶盖住糯米,将它包裹起来,并用粽绳结结实实的捆绑起来,绑地越紧粽子的鲜香美味就越不会“逃掉”。这样,一个诱人、可爱的粽子在外婆的手中就诞生了。然后就是煮粽子了,妈妈将外婆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有序的码在锅里。煮粽子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将锅里的水全部淹没粽子,要不然煮好的粽子很有可能是一半生一半熟的。没过一个小时,随着锅里蒸汽慢慢的溢出,粽子的香味也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家。我迫不及待得要妈妈给我剥一个尝尝,一口咬下去,糯米黏黏得,就象橡皮糖一样,而粽子得全部鲜香味顿时灌进了我的嘴里,真是太美妙了!每一个粽子都带着浓郁得香味,闻着让人想吃,吃了又想再吃,粽子鲜香美味真是让我记忆犹新。600字 初二 叙事
-
粽香当满街飘着粽香的时候,人们纷繁上街买来粽子,快乐地品尝粽子的美味;一艘艘小龙舟,满载着人们的呼吁、热情,壮丽的局面令人浮想联翩。跟着飘香的粽子,我的思绪也回到了遥远的战国时期,一位满腔热血、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仿佛来到了我的眼前。他满怀报国之志,身系国家安危,鞠躬尽瘁,为楚国的昌盛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屈原为国家挥洒自己的热血之时,一些权贵相互勾结,进毁谤,害忠良,屈原被迫放逐。但是屈原没有放弃,做不了官来报效祖国,所以他拿起手中的笔——那从前批改正许多文书的毛笔,一字一顿地写出了《楚辞》《离骚》等永存佳作,言外之意,洋溢着满满的爱国之情。读着他的著作,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公元前223年,秦国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满怀悲伤地听到这个消息,心力交瘁,“国家兴亡,责无旁贷”,万念俱灰的屈原不堪国家的消亡,怀着无限悲愤的情感,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汨罗江自杀了。听到噩耗的楚国百姓们,争先恐后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是没有打捞上来,所以,他们把米饭裹成菱角状投入江中,又扮做成龙舟去吓唬鱼儿,不让鱼儿去吃屈原的遗体。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自发地纷繁去吊唁屈原,所以,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古老的习俗也传了下来。现在我们吃的粽子不单单只有白糯米了,另外还有里边夹杂有红枣的、肉桂圆的越来越多的形形色色的吃法,但最古朴的吃法仍是将白糯米粽子撕去表面的箬叶再裹上一点糖。当新鲜的粽子出锅时,翠绿的箬叶鲜艳、青翠欲滴,用筷子撕开皮,哇!里边的百米颗颗饱满,泛着晶亮的光泽,馨香扑面而来,裹一点糖,咬下去,哇!真甜,嚼了一瞬间,又涌上来一种苦涩的味道,吃着粽子,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老百姓失掉屈原而产生的沉痛吧!端午节时,最壮丽的要数划龙舟了。龙舟装饰一新,舟上坐满划舟的队友,龙舟逐个摆开,一人站在龙头,开始竞赛,跟着鼓点、锣鼓,桨声、呼吁声、吆喝声,响彻云霄,触目惊心的局面,仿佛在诉说着屈原心中愤懑之情。小小的端午节,老百姓对屈原的敬重、思念寄寓在小小的粽子中;浓浓的端午情,不只凝聚了屈原的爱国之情,更凝聚着老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之情。让我们记住了屈原,记住了这悲凉的前史。900字 初二 应用文
-
粽香端午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已至,榴花正盛,粽叶盈香。每到端午,我们一家都会包粽子,挂艾草,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一早就来到了乡下奶奶家。来过端午节。按照习俗。我们端午节要先在门口放上艾草,用来辟邪。然后就准备包粽子。只见奶奶娴熟地把煮好的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用调羹放一点糯米,糯米上放一颗甜枣,最后再放一点糯米,这样粽子就可以包起来了,最后奶奶用白线把它们捆起来,一个精致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奶奶包粽子挺简单的,我就心里痒痒的,也想学着包粽子。我拿了两张大小差不多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把它围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再用勺子把米装进粽叶里面。可我刚把米装进去,糯米就从粽叶的底部漏了下来。看着奶奶包很简单的样子。可我学起来却这么的吃力。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地失败了。奶奶见状跟我说,那你用一张粽叶包,这样的话你会好包一点。好吧,听奶奶的话,我拿着一张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又开始包了起来。可是,当我把米放进去的时候。底部又开始漏米了。我顿时感到很疑惑,为什么看着奶奶包很简单,为什么轮到我包就这么难呢?实在没办法了,然后奶奶跟我讲。你就把粽叶底部折过去一点,这样就不会露了。我照着奶奶的方法去做。的确,这样一点米也没有漏出来。然后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把粽子包了起来。可粽子就是不听我使唤。米粒居然从边上漏了出来。奶奶说我粽子抓的太紧了,所以才会这样子的。最后在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我的粽子终于包好了。全部包完之后,奶奶往锅里加点水,然后把粽子放进去。大概半个小时粽子熟了。奶奶一掀开锅盖,哇!一股粽叶和糯米的清甜香气扑鼻而来。我一眼就从里面找出了那只我包的最小的粽子。尝了一下,甜而不腻,好吃极了。这天,粽叶的清香浸润了燥热的炎夏,连晚风都变得清凉,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佳肴,闲聊家常,静谧而美好……750字 初二 叙事
-
大肉粽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过大年。过大年,吃团圆饭,鸡鸭鱼肉糖果点心固不可少,可最不能少的还是那又酥又软、又鲜又香的大肉粽呀!腊月三十儿,冻死寒鸦儿。可是,做父母的天还没亮却早早就起床了。砍柴、刷锅、煮粽叶、洗粽叶、淘糯米、泡糯米、泡绿豆、切肉……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心底却乐呵着呢。漂泊在外的儿女难得回家过年,得让他们吃上一年只包一回的大肉粽呀!这么一想,劲儿铆得就更足了。粽叶煮得由绿变黄就可以捞出来洗了,用清水将叶面上的污渍细细抹掉,然后晾干。淘掉杂质的糯米要泡上个把小时,泡涨后滤掉水,洒上盐巴和料酒均匀搅拌。绿豆泡涨后要用手将绿豆衣搓出滤掉。做馅儿用的猪肉可以是五花肉,也可以是槽头肉,要膘中带瘦,然后切得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拌上面酱,再腌个把钟头,让面酱的香渗透到肉里去。待一切材料准备妥当,就可以包粽子了。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先找一个团箕来,这是一个用竹片做的圆东西,平常是用来扬米的,城里的孩子大概没见过。把团箕搁在小凳上,将一根细绳放在团箕里,铺上四片粽叶,上两片下两片,互相叠置,摊平,倒上一碗糯米,用手划出一道凹儿,填上酱肉和绿豆,再覆上一碗糯米,令中央高耸两端倾斜,这是为了预示来年五谷丰登;然后,将两侧的粽叶拢紧系上细绳;接着,将两端的粽叶向后对折,这一折要一丝不苟,折完一头再折另一头,手劲要轻而缓,半点含糊不得,否则一不小心,粽叶就被折破了。系粽绳也是一道学问。一根粽绳绕两圈,拧一个结,另一根粽绳压住前一根的末梢,也拧一个结。这样一根接一根地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到最后结成一道麻花。一根根细绳紧紧相连,好似一家人心意相连,团结一致。粽绳要系成八道,取其谐音发财之意。系粽绳要不紧不松,紧了会勒破粽叶,松了,煮出来的粽肉上没有痕印,不吉利。一道痕印就是一块粽子,就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这样“正襟危坐”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才将二三十斤糯米包完。然后,就该煮粽子了。煮粽子要用大锅,水要漫过所有的粽子。这一煮,从三十的下午一直煮到初一的早上。这期间要不断地添柴火,以便保持火苗的旺盛。水开了之后,就要用慢火煨了,塞进火灶里的都是粗粗的木条。这样彻夜煮出来的粽子肉色红润,酥软清香,滑而不腻。据说粽子煮得愈久,肉色愈红润,来年的日子过得愈红火。添柴加火的工作一向是做父母的事情。除夕夜的烟花爆竹寂静下来之后,儿女都睡下了,做父母的就轮班来守在灶旁,谓之守岁。其实,这是为了守着那一锅冒着清香的粽子呀!大年初一的早上,儿女们大口大口地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做父母的揉揉双眼笑了。啊,那岂只是一个个又酥又香的大肉粽哟!1000字 高一 叙事
-
端午粽在这茫茫史海,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举行“赛龙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不过我的家乡并没有“赛龙舟”的习俗,也许是因为我的家乡是在乡村吧,乡村里地方小,没有大型的场地比赛。但是,在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头戏非粽子莫属。端午,各家各户都忙着包粽子。所谓“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家的粽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奶奶在后墙种了一大片粽叶,粽叶绿油油的,每张叶子都都很大。这时,我总会跟在奶奶身后,看着奶奶用她龟裂的双手握着一把大镰刀割粽叶,奶奶一割完我就帮忙把粽叶抱到盆里,等奶奶来洗。奶奶总会割很多粽叶,除了用来自己包粽子,还会把粽叶送给亲戚做粽子。割完粽叶后,就要洗粽叶,奶奶还会把粽叶拿去熬一次,我也没问过为什么。洗完粽叶,就要泡糯米,洗绿豆,腌五花肉等等。糯米要泡干净;绿豆是要去皮的,得用手搓才行;五花肉得腌很久。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到最重要的包粽子的环节了。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洗好的绿豆,腌好的五花肉,洗好的粽叶,剪刀,长线摆在桌上,就开始包粽子了。首先把两张粽叶半重叠托在手上,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在绿豆上放两块五花肉,又再铺一层绿豆,铺一层糯米,就这样一层层包裹着。最后就差成型了,将粽叶两头卷成圆锥形,然后把粽叶裹起来再用线把粽子给缠好,最后又大又肥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粽子,结果东歪西扭的不成样子,弟弟就乘机笑话我。包好了粽子,就差熬粽子了。熬粽子需要很长时间,必须得坐在灶边看火,就这样,奶奶每逢这个时候,都得在灶边守上半天。粽子熬好后,一揭锅盖,便粽香四溢,勾住了人的味蕾。粽子熬好后,就可以开吃了。将缠着的线解开,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无需用碗来盛,拿着一双筷子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换作平时吃饭,吃半碗就不想吃了,但如果是粽子,再来几个都不在话下。端午节那天,人们会拿着粽子,鸡鸭,糖果,水果等去社坛祈祷,有人祈祷前程,有人祈祷运气……而妈妈和奶奶总会祈祷我和弟弟: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你们家乡的端午节又是怎么样的?10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
童年的粽香我的童年呵,在清新的粽香中,在木梯的吱吱声中,在自行车的飞窜中,像风一样地流逝了……与别人不同的是,年幼的我没有因爸爸妈妈要离开我去工作的事哭闹,嘴里含着香香的粽子,被二姨夫的“举高高”游戏逗得咯咯笑。那是怎样的一条巷子啊!带着我朦胧的回忆和依稀的脚步,消失在尽头……我停驻在巷子的一头,正要走去……二姨的家在巷子的一头,另一头是我和“粽子哥哥”的幼儿园。每个早晨,都在粽子、豆浆和油条的香味中睡醒,当然还有梦中的大肉包和真实的肉包味道。穿好衣服,从二楼到一楼都故意重重地奔跑下来,“噔、噔、噔……”“咯吱、咯吱……”记忆中的木梯总是在呻吟。满意地冲下来,抱住正在分包子的奶奶,告诉她我早晨要吃什么,然后去寻找“粽子哥哥”。每当我寻找不到他胖嘟嘟的身影,我便骄傲又自豪地对二姨说:“二姨,你的儿子又睡懒觉了!”然而,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因为,我们会起晚,那个时候,便无心顾谁了。慌慌张张地跑下来,袖子还没套好,手便急急地从脑袋的地方出来了。那个时候,是买早餐的最高潮,忙里忙外,恨不得多长几只手的二姨和奶奶,还要顾着我们这些横冲直撞的“小祖宗”,更为店里添了几分忙碌。出了店门,该去幼儿园了。狼吞虎咽吃完早餐的我们,满口是糯米的香气,想起挤出人群的时候的样子,边笑边喷糯米。行动迅速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二姨夫踏着脚踏板,稳稳地向幼儿园驶去。身后的“粽子哥哥”总是担心我会掉下来,牢牢地抓着我,我却觉得难受,这里动动,那里动动,身后总是传来万分紧张的声音:“不要动!不要动!”二姨夫对着巷子里晾衣的大妈、散步的姐姐、举着哑铃的爷爷一一打了招呼,还有四周的人、从窗户里探到天空中的脑袋,二姨夫总是不担心会在这窄小的巷子里发生事故,仰着头问好,爽朗的笑声消散入清风,传到巷子的深处去了……幼儿园门口,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涌入那显得有些小的幼儿园“大门”,我从那黑色的自行车上跳下来,不理会那“小心点”的叫喊和二姨夫临走前说:“要是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了,找哥哥保护你。”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睡觉前,我暗暗地决定明天的“食谱”,有许多的选择,但选的最多是粽子,似乎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不曾失踪的粽子香在弥漫开来……现在的我早在六年前回到了父母身边,二姨的小店也没再开张过,虽然还是拥有着一切,依旧听爸爸话要保护我的“粽子哥哥”,依旧关心我的二姨,幽默如故的二姨夫,关怀备至的奶奶……为什么?我像是失去了一切?只要不在身边,心也会疏远的吧!从微波炉中拿出美味的粽子,我——还是那么喜欢吃粽子,但是,已经找不到那美丽的小巷,找不到清晨的欢声笑语,找不到那黑色的自行车……再也找不到,那沉醉在粽香的童年……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浓浓粽香粽子即使被包裹得结结实实,密不透风,但仍然会有香气弥漫。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肩还一颤一颤的――又跟老妈吵架了。吵着吵着,双方都说了一些偏激的话,于是陷入沉默,她起身,将门“砰”的一声关上,房中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与不平稳的呼吸声。不久,门“吱”的一声默默地打开一条缝,接着便是一股浓烈的香味――粽子!对啊,今天是端午节啊!我如是想着:端午节都跟我吵。我摸了一把脸上的眼泪,望了过去――是父亲。他打开门走了进来,手中拿了一个剥好了的粽子,透着一股浓烈的粽香。他轻轻走过来望了我一眼,将剥好的粽子放在我旁边的桌子上,就这样站着:“刚剥好的粽子。”“嗯”我默默地回应着。“今天是端午节。”父亲接着说,他的目的是很显而易见的,“你妈你也是知道的,她的嘴就是这么尖。”“嗯。”我依然是默默地回应。于是房间里有陷入了一片沉默,他将手中筷子轻轻放在碗的边上,又说道:“这是你妈煮的,嗯,也是你妈剥的。”我望着碗中那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粽子,只觉得刚刚才收回去的眼泪似乎又重新涌了出来。我看向父亲,他正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环胸也不是,背着也不是,最后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将手放在裤子两边,似乎犯错的是他。是啊,我与老妈哪一次吵架,父亲不遭殃呢?“趁热吃吧。”他轻轻说道,将粽子留在这里,往里推了推,转身离开,并轻轻关上了门。我端详着这颗粽子,包的很好,4个角清晰可见,一粒粒棕色糯米饱满,一股浓烈的粽香也让人难以胡忽视,这个粽子也是老妈包的,因为我包的一定都是奇形怪状的,说不定还漏了馅。我拿起筷子,狠狠地戳穿粽子一口一口吃了起来。第一口咬下去,嘴里便弥漫着一股独属于粽子的香味。如此美味,真的是刚刚那双狠狠拍着桌子的手做出来的吗?粽子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我吃着吃着,眼泪就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吸了吸鼻子。是啊,他们给过我机会,很多次机会,但我却没做好……我一口一口吃着,冷静了下来――我的任性,母亲的操之过急,与双方都不肯认输的态度,都成为了这次吵架的原因,我也承认,第一个是主要的,又想到其实吵得并不是很厉害,只不过很伤心罢了。粽子吃完了,嘴巴里还残留着一抹粽香,脸上的笑意也掩盖了泪痕――放下了。“吃饭了!母亲在楼下喊到。“哦,知道啦,马上!”我回应道,赶忙起身,打开门,穿上鞋,往楼下奔去,跑到一半,发现没拿碗和筷子,又急忙回去拿。我“噔噔噔”地下了一半楼,拐一个弯,便发现母亲带笑的脸庞――也放下了,为什么一定要争出个谁对谁错,彼此之间互相一笑,便心知肚明,愚昧无知的争吵便自然会结束。她招呼我们坐下,一进门,便是一股浓烈的粽香。她在锅里翻了翻,挑出几个奇形怪状的,还漏了馅的粽子扔进我的碗里,说:“谁抱的谁吃。”“啊?!”最后大家都笑了。也是,粽子即使被包裹得结结实实,密不透风,但仍然会有香气弥漫,只要你拆开它,便是美味可口的粽子啦!1000字 初三
-
粽香端午盛夏还未来到,端午佳节就已迈着它独具韵味的脚步凌波而来。悄然幻化成一股浓郁的民族气息,飘散在华夏大地上,盘桓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永远清香馥丽,滋润心田。又是一年端午节。夏日的闷热让我有些浮躁,什么事情都没了兴致。然而,当我时隔一年,重逢那还泛着热气,弥漫着香味的粽子时,心骤然平静下来。坐在桌前,拿起粽子。顿时,一股苇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怦然心动。这是久而未逢的自然的芬芳,在我的心中激起澎湃的浪潮。透过那蒸腾的水气,我分明可以窥见历史的悲怆画面。战国末期,秦国称霸。楚国大夫屈原,满怀富国强民的雄心壮志,劝告顷襄王搜罗人才、操练兵马,为楚国报仇雪恨。只可惜忠言逆耳,他的满腔赤胆,又怎能唤醒君主那早已泯灭的雄心。他反而遭到了小人的栽赃陷害,终被流放湘南。屈原是抱着国仇家恨来到汩罗江畔的,对于一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仁人来说,明知国家危在旦夕,却无法施展雄才大略,这是愤恨的,更是痛心的。更可悲的是满朝官员,又有谁能体会它的赤胆忠心呢?然而,他的思想早已在历史的笔触下持久地绚烂,被后人融进了端午的粽香、龙舟的号角,更将在民族的发展中生生不息的绵延下去。我慢慢剥开粽叶,渐渐的,苇叶的芳香中又裹覆着糯米的醇厚气息。忽而浓郁,忽而淡雅。我靠近鼻子,深深呼吸,其中的韵味真是一种享受,我更可嗅到其中夹杂的满腔愁怨。“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屈原在湘南的慨叹。的确,国运多舛,民生多艰,沦落天涯的屈原也只能吟诵《离骚》来排解忧愁。而当地的老百姓亦能敬佩他的为人。于是,屈原,一位忧国忧民的志士,便在百姓的心中筑成了一座光辉的丰碑,永不磨灭地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当那洁白的糯米缀着几颗红枣展现在眼前时,心中的暖流顿时喷涌而出,黏嫩的糯米静静地置于箬叶上,仔细端详活似一件精工细作的装饰品。虽然没有华丽的珍珠翡翠,但仅凭那隐约地泛着红晕般的米粒,就足以令我难以忘怀了。张开双唇轻品滋味,刹时间,一股浓浓的甜蜜注入口颊,转瞬间又滑入心田,滑落到民族的平仄之中。屈原注定是历史的悲剧,他带着清高徘徊在江畔。正如他对一位渔夫所说的那样:“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我宁愿跳的江心,也不能让自己干净的身子沾满污泥。”于是,在五月初五,他怀着独有的高傲与悲壮坠入汩罗江水,跳进了历史的浪潮之中。他这一跳,即使悄无声息的,又是震天动地的。他不留痕迹地融入到脉脉江水中,却在民族的波涛中激起惊涛骇浪。而他也找寻到了渴求的清明,伴着澄澈的河水,在你我心中沉积成千古乐章。粽香端午,愿这寂静清香永远飘散下去,弥漫下去,亘古不变。1000字 高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