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温情还在_750字750字

只要温情还在_750字

0
0
750字 初三 叙事

只要阳光还在,折断了腰肢的细柳就不会倒下;只要母亲还在,刚刚出生的雏鸟就不会夭折;只要温情还在,漂泊的生命就不会孤苦无依。  有一位老人,时常坐在天桥上。他背靠着硕大的广告牌,瘦削的身子孱弱不堪,面前放着一个边沿生了锈的铁碗,碗里躺着几枚可怜的硬币。他衣着褴褛,即使在隆冬,也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可以御寒。他的左眼像是蒙了一层白布,只能看见一圈模糊的黑从虹膜处透出来,右眼也接近灰色,大抵是看不清东西,他多数时候眯着眼睛。  周末,我照常经过那座天桥,老人依然蜷在角落里,只是他的面前,多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早龙”的塑料袋,一边将里面的包子和豆浆拿出来,一边说着什么。我忍不住悄悄靠近他们,只听小伙子说:“……喏,还有豆浆,小心烫。”同时把吸管插上,小心翼翼地递给老人,冲着他笑,眼中闪着温柔。这个衣着体面的小伙子,在周六早晨熙熙攘攘的天桥上,蹲在一名乞者的面前,给予他饱含温情的微笑。老人的胸廓舒展开来,一手接过豆浆和包子,另一手伸向小伙子,却又滞在半空。  老人的那只手,布满了深深的乌黑的皱纹,那一道道沟壑,被黑色的污泥涂抹、填满,贫穷与疾病却无情地将它们越刻越深,刻成他与这个世界间曾经无法跨越的鸿沟。而当小伙子看到那只手,一瞬间,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手握住了它,说道:“你先吃,我明天还来看你。”老人听罢收回了手,开始一口口地咬着包子,小伙子见他开始吃,慢慢起身、离开,老人边吃着,白蒙蒙的眼睛追着小伙子的身影,一直目送他下了天桥。我站在当地,一时抬不起脚离开。此后,几乎每次我经过天桥,都能看见老人手捧早餐。他的眼疾愈发严重,但脸上的沧桑和痛苦却愈发淡了。  一个携着眼疾的生命在这世间漂泊了许久,直到有一天,一份温情悄然来到他身边,一味给予,不求回报,他的灵魂,就此有了依靠。只要世间的温情还在,那些漂泊的灵魂呵,就不会孤苦无依。

读你千遍也不倦_900字

900字 初三 叙事

从小我们便一次次在课本上见到你的文章,你的名字家喻户晓,直到今天仍被人们纪念与爱戴,你的着作千百次被人细细品读研究,然而,鲁迅先生,我们中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你、读透你,能从你深刻的笔触、深沉的文字中理解你呢?  小学时我就在语文书中认识了你笔下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上了初中又读到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你最初留给我的印象,竟是那样一份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与对童年的热情赞叹,如此的一个你,和课本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刻板描述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从此,你带给我无尽的好奇。  然而当我翻开《故乡》这一课,在几分钟全神贯注的阅读之后,我竟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你。我难以相信那个项戴银圈,手捏钢叉的小英雄竟然变作如此的落魄模样,更难想象你面对这般境况是如何的感慨万分。在文章即将结束之时,我仿佛隔着书页听到了你淡淡的叹息……可是啊,你又能书写下那朦胧的、渺远的却又是无限光明的希望,“正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多少次心灰意冷的时候这句话带给我温暖的慰藉!这时候,我读出的是一个面对无情的社会现状,依然满怀希望、满怀信念的你。  后来啊,我又在书中遇见了你笔下的孔乙己,尽管早已风闻他的大名,这却是我第一次亲自与他接触。读着咸亨酒店里欢乐却听来刺耳的笑声,读着那碗酒里蕴藏的辛酸,读着孔乙己最后的悲凉结局,我渐渐听到你痛心疾首的呼喊,听到你对封建社会的大声斥责。合上书页,你的呼声仍在我耳边回荡,我眼前挥之不去的不仅有身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更有你沉痛的面容,你眼中愤怒的泪光,你手中那支奋斗不息的笔!这一次,我又读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你——一个心系民族命运,挂虑国家前程,胸怀一腔热血,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奔走呼吁的你。隔着过去的岁月,你的呼声依然震撼人心,你的文字仍然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们为祖国奋斗!  也许你慷慨激昂的胸怀我还不能完全读懂,也许你尖锐的笔锋我还不能明白得一清二楚,也许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操我也还不能深刻体会,又或许,本来就不能完完全全地读懂你,因为你就是一本写满奥秘与感动的厚书,千百遍阅读也不能全然理解,是不是?我仍愿意千遍万遍细细地、默默地读你,这其中的千万种丰富滋味,想必只有亲自读你才能领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叙事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