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巨着,是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读完了三国演义,又开始读《三国志》,我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独霸朝纲,祸乱朝廷,涿郡刘、关、张桃园结义,征战四方,三顾茅庐、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兵精粮足,又有三江之固、长江天堑,据江东而虎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而后征马超、破韩遂,拿定西凉,欲征荆州以霸天下,但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互相争斗,互有胜负,三国归晋。
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动。刘皇叔刘备,三顾茅庐,三上卧龙岗,为了请来诸葛亮,47岁的刘备不顾大雪和遥远的路程,每次都亲自登门拜访,当刘备第三次到草房旁时,连小童都不耐烦了,但刘备仍然耐心等待诸葛亮醒来,因为刘备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须得到人才,而为了得到人才就必须亲自诚心拜访。
大家有时候会说,刘备是伪君子,是不义小人,他先后投过,公孙瓒、袁绍、陶谦、吕布、曹操、刘表……而驱使他“忘恩负义”的是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天下大义。
也有人说,刘备爱哭,刘备是个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对刘备是不公平的,刘备虽然爱哭,但要看他什么时候哭。刘备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轻兵逃离,而他没有,他却抱着与百姓共存亡的决心,带着百姓作战,当被曹操围困的时候,他哭了,为什么?是为自己没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刘备在知道关羽被杀时哭过,那是为了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难道不应该吗?……我更应该向刘备学习坚韧、永不放弃的性格。
三国这类的古典文学,自然是读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阅读古典文学上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做个知识渊博的小学生。
风云变幻,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杰辈出。三国鼎立,终归于晋,激烈动荡之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这个时代,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中短暂的一瞬,却又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精彩一幕。
在三国志中你可以体会到战马奔腾与士兵奋战之声。感受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壮怀激烈,你还可以聆听到刘关张他们桃园三结义的誓言。
人们憧憬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渴望了解那些血溅山河的英杰们,而人们也应知道,三国时代不单单是一个乱世英雄的舞台,豪杰角逐也并不是这段历史的全貌。当你想探寻三国历史真面目的时候,三国志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
三国第一英雄曹操。《三国演义》把曹操写的那么奸,我实在为他不平。在中学时期,我学了曹操的短歌行,就被他的文采和文章中的胸襟抱负深深打动。《观沧海》,《龟虽寿》这两篇千古绝唱,我就感觉到,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要给结束分裂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安定生活的大英雄。
《三国志。魏武本纪》对曹操的事迹的记载,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看到了曹操的人格魅力。当然,人人都有缺点的,曹操也不例外。感觉《三国演义》把这些扩大化了。
最后,陈寿也对曹操进行了很公正,客观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紧接着,我想说说荀彧。荀彧这个人物,如果没看过《三国志》,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王佐之才。也许很多人说荀彧没出过什么奇谋,妙计。但是,我只能说,《三国演义》夸大了妙计,奇谋的作用。荀彧,他谋的不是一场小战斗的胜负,他谋的是天下。他是方眼整个天下为曹操出谋划策。
他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多次纠正曹操的错误的战略决策。简单的说,荀彧就是为曹操研究,把谁谁谁放在哪个州,对付谁谁谁。我军应该先进攻谁,先跟谁停战议和,先得那一块地方,然后再怎么怎么样。这是制定大的战略,如果说出谋划策的谋士是棋子的话,荀彧和曹操就是下棋的人。这是我的理解。
再来说说蜀国刘备。
陈寿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是个大英雄,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与曹操相比,刘备的机权干略,略显不足。所以创下的基业不如曹操。但是,也能称为一代雄主。
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刘备根本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昏庸无能,心慈手软,爱哭鼻子的人。他是个英雄,他有自己的抱负,也有自己的能力。并且,具备了成为曹操最大对手的资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东坡这首千古绝唱描写了一个真实的周瑜。周瑜的一生是完美的,他的谋略,胆识,胸襟,抱负,也是我十分佩服的。
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一展他的抱负。对他的远见卓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段话:“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大致是要周瑜率军抢先占领西川,吞并汉中张鲁,然后回师襄阳与孙权北拒曹操,二分天下,并且可以图谋北伐,一统中原。可惜英年早逝,大计无人主持啊。
三国真实个群英荟萃,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和感慨。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我不由想起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好:“湮没了荒城古道,远去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但当生前事,何计生后评。”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谈起三国,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原来也非常崇拜诸葛亮,认为曹操是坏人,可是在看了陈寿写的《三国志》后,我却开始成了曹操的超级粉丝。
因为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还是一个很好的喜剧演员。他可称得上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全才。
说到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那非曹操莫属。早期董卓作乱,是曹操先起义讨伐,各地纷纷响应,后组成了一支盟军,可大家谁也不愿当先锋,怕打战会损失自己的兵力,削弱自己的势力。各官僚整天沉迷于声色,甚至还在内部内讧,发生火并的丑事。此时,只有曹操胆识过人,带着自己微弱的部队追击董卓,虽然因寡不敌众而败,但也不失大将风度。并使他由本“名微而众寡”而逐渐“名扬诸侯”。
曹操还具有远见卓识。在其他军阀都忙着打战时,只有曹操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命令军队屯田。因而后来袁绍军在吃桑葚,袁术军在吃河蚌,而更惨的是还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时,只有曹操的军队丰衣足食。我想:那些挨饿的士兵正想着怎么逃出去,投奔曹操的大军吧。这也是曹操军能不灭的原因。
曹操的远见卓识,还体现在:汉献帝出逃,狼狈之极,袁绍等拒绝迎接时,只有曹操去救皇帝,抓住这个好机会逢迎来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名义行事,不断扩充地盘,壮大实力。后来,当袁绍等悟出了迎奉天子的好处,想与曹操共享这张王牌,你说袁绍天不天真,曹操怎么可能答应呢?
曹操本人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凡是谋士想到的,曹操也基本可以想到,这是没谋士时,他还能胜的原因。在延津,得胜的曹军返回途中突然遇见文丑军,部下都认为应抛弃辎重撤退,而曹操下令等敌军抢辎重时出击,把辎重当诱饵,结果袁军败,文丑阵亡。
据记载,就连赤壁大战,功劳也不全归周瑜、诸葛亮。主要还是曹操军中出了疫病,曹操的损失非常大,再加上赤壁大火,曹操只得把剩下的船烧了撤退。
曹操还是伟大的文学家,有许多诗作大气磅礴,流传千古。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激励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呀!
曹操在生活是个很好的戏剧演员,他有一个招牌——“笑”!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大笑面对,不管悲伤还是高兴,可见他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这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让蛋
徐州大马路小学五(六)班
张祉晗
今天的天气很热,没有一丝风,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喊道“文文,吃午饭了!”嗯,我这才感觉到还真有些饿了呢!
呀!一到餐桌旁我的心情刹那间愉快了不少,妈妈煎了我最爱吃的火腿蛋!瞧,红黄相间的火腿蛋卧在米饭上,散发出阵阵香味,真是色香味俱全哪,当时我真想叫一句妈妈,我爱你1刚想动手,“慢!”妈妈满头大汗地端着一盘菜从厨房走出来。“孔融四岁让梨,我倒要看看你十岁会不会让蛋!”哦,我心里斗争了一下,看看诱人的蛋,再看看妈妈期盼地目光,我不太情愿地点点头,把碗推过去说“妈妈,你吃吧!”本以为妈妈会再推让给我,谁知她却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好啊,好啊,我再给你端饭。”饭端来了,上边没有火腿蛋,妈妈吃的兴高采烈,我却无精打采边吃边想“妈妈怎么了,向来都是好的让给我,平时巴不得我多吃一些呢!怎么今天……?”突然,我发现我的米饭下透出一点黄色,一翻,啊!火腿蛋,又一翻,还有一个,真棒!我抬头看见妈妈笑眯眯地,似乎在说“快吃吧,好长身体!”
一股自责涌上心头,妈妈那么信任我,那么爱我,为我和家庭付出这么多……。我内疚地对妈妈吗说“妈妈对不起,刚才我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让蛋的!”妈妈意味深长地说“文文真的张大了。”
有些时候,我们只知道父母对孩子是应该的,却忽视了对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想想真是惭愧啊!
指导老师:黄智
相似题目
-
《三国志》读后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朝历代之必然之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东汉末年,皇帝接连昏庸无道。导致天下群雄并起,割据天下。“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是来自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对诸葛亮的客观评价!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受刘备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其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变而为无往不胜。实乃为一大忠臣,受刘备白帝城托孤,致死以统一中原还于旧都为己任,却天妒英才病逝五丈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出师表》两篇正如陆游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一代枭雄,却被三国演义误导成为一个小人,实则不然。但我却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小人反而应该是真英雄,真豪杰。其实在为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皇,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曹操他在北方实行囤田对农业生产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曹操在文学方面亦有所作为,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之陨,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对历史的贡献确实不容忽视的。多少人曾骂你奸雄,汉贼,在我看来,你结束了中国北方近三十年的军阀割据,使中国北方人民得以安定,历史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三国君主——刘备,孙权,曹丕,哪一位得到了天下?尤如海市蜃楼,荣华富贵稍纵即逝,功名,名利,权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笑看三国,风光一时,名垂千古。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朝历代之必然之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东汉末年,皇帝接连昏庸无道。导致天下群雄并起,割据天下。“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是来自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对诸葛亮的客观评价!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受刘备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其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变而为无往不胜。实乃为一大忠臣,受刘备白帝城托孤,致死以统一中原还于旧都为己任,却天妒英才病逝五丈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出师表》两篇正如陆游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一代枭雄,却被三国演义误导成为一个小人,实则不然。但我却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小人反而应该是真英雄,真豪杰。其实在为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皇,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曹操他在北方实行囤田对农业生产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曹操在文学方面亦有所作为,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之陨,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对历史的贡献确实不容忽视的。多少人曾骂你奸雄,汉贼,在我看来,你结束了中国北方近三十年的军阀割据,使中国北方人民得以安定,历史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三国君主——刘备,孙权,曹丕,哪一位得到了天下?尤如海市蜃楼,荣华富贵稍纵即逝,功名,名利,权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笑看三国,风光一时,名垂千古。河南周口沈丘县沈丘县槐店镇第三中学初三:樊丙贺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巨着,是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读完了三国演义,又开始读《三国志》,我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独霸朝纲,祸乱朝廷,涿郡刘、关、张桃园结义,征战四方,三顾茅庐、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兵精粮足,又有三江之固、长江天堑,据江东而虎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而后征马超、破韩遂,拿定西凉,欲征荆州以霸天下,但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互相争斗,互有胜负,三国归晋。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动。刘皇叔刘备,三顾茅庐,三上卧龙岗,为了请来诸葛亮,47岁的刘备不顾大雪和遥远的路程,每次都亲自登门拜访,当刘备第三次到草房旁时,连小童都不耐烦了,但刘备仍然耐心等待诸葛亮醒来,因为刘备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须得到人才,而为了得到人才就必须亲自诚心拜访。大家有时候会说,刘备是伪君子,是不义小人,他先后投过,公孙瓒、袁绍、陶谦、吕布、曹操、刘表……而驱使他“忘恩负义”的是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天下大义。也有人说,刘备爱哭,刘备是个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对刘备是不公平的,刘备虽然爱哭,但要看他什么时候哭。刘备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轻兵逃离,而他没有,他却抱着与百姓共存亡的决心,带着百姓作战,当被曹操围困的时候,他哭了,为什么?是为自己没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刘备在知道关羽被杀时哭过,那是为了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难道不应该吗?……我更应该向刘备学习坚韧、永不放弃的性格。三国这类的古典文学,自然是读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阅读古典文学上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做个知识渊博的小学生。风云变幻,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杰辈出。三国鼎立,终归于晋,激烈动荡之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这个时代,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中短暂的一瞬,却又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精彩一幕。在三国志中你可以体会到战马奔腾与士兵奋战之声。感受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壮怀激烈,你还可以聆听到刘关张他们桃园三结义的誓言。人们憧憬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渴望了解那些血溅山河的英杰们,而人们也应知道,三国时代不单单是一个乱世英雄的舞台,豪杰角逐也并不是这段历史的全貌。当你想探寻三国历史真面目的时候,三国志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三国第一英雄曹操。《三国演义》把曹操写的那么奸,我实在为他不平。在中学时期,我学了曹操的短歌行,就被他的文采和文章中的胸襟抱负深深打动。《观沧海》,《龟虽寿》这两篇千古绝唱,我就感觉到,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要给结束分裂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安定生活的大英雄。《三国志。魏武本纪》对曹操的事迹的记载,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看到了曹操的人格魅力。当然,人人都有缺点的,曹操也不例外。感觉《三国演义》把这些扩大化了。最后,陈寿也对曹操进行了很公正,客观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紧接着,我想说说荀彧。荀彧这个人物,如果没看过《三国志》,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王佐之才。也许很多人说荀彧没出过什么奇谋,妙计。但是,我只能说,《三国演义》夸大了妙计,奇谋的作用。荀彧,他谋的不是一场小战斗的胜负,他谋的是天下。他是方眼整个天下为曹操出谋划策。他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多次纠正曹操的错误的战略决策。简单的说,荀彧就是为曹操研究,把谁谁谁放在哪个州,对付谁谁谁。我军应该先进攻谁,先跟谁停战议和,先得那一块地方,然后再怎么怎么样。这是制定大的战略,如果说出谋划策的谋士是棋子的话,荀彧和曹操就是下棋的人。这是我的理解。再来说说蜀国刘备。陈寿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刘备是个大英雄,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与曹操相比,刘备的机权干略,略显不足。所以创下的基业不如曹操。但是,也能称为一代雄主。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刘备根本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昏庸无能,心慈手软,爱哭鼻子的人。他是个英雄,他有自己的抱负,也有自己的能力。并且,具备了成为曹操最大对手的资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这首千古绝唱描写了一个真实的周瑜。周瑜的一生是完美的,他的谋略,胆识,胸襟,抱负,也是我十分佩服的。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一展他的抱负。对他的远见卓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段话:“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大致是要周瑜率军抢先占领西川,吞并汉中张鲁,然后回师襄阳与孙权北拒曹操,二分天下,并且可以图谋北伐,一统中原。可惜英年早逝,大计无人主持啊。三国真实个群英荟萃,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和感慨。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我不由想起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好:“湮没了荒城古道,远去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但当生前事,何计生后评。”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谈起三国,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原来也非常崇拜诸葛亮,认为曹操是坏人,可是在看了陈寿写的《三国志》后,我却开始成了曹操的超级粉丝。因为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还是一个很好的喜剧演员。他可称得上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全才。说到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那非曹操莫属。早期董卓作乱,是曹操先起义讨伐,各地纷纷响应,后组成了一支盟军,可大家谁也不愿当先锋,怕打战会损失自己的兵力,削弱自己的势力。各官僚整天沉迷于声色,甚至还在内部内讧,发生火并的丑事。此时,只有曹操胆识过人,带着自己微弱的部队追击董卓,虽然因寡不敌众而败,但也不失大将风度。并使他由本“名微而众寡”而逐渐“名扬诸侯”。曹操还具有远见卓识。在其他军阀都忙着打战时,只有曹操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命令军队屯田。因而后来袁绍军在吃桑葚,袁术军在吃河蚌,而更惨的是还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时,只有曹操的军队丰衣足食。我想:那些挨饿的士兵正想着怎么逃出去,投奔曹操的大军吧。这也是曹操军能不灭的原因。曹操的远见卓识,还体现在:汉献帝出逃,狼狈之极,袁绍等拒绝迎接时,只有曹操去救皇帝,抓住这个好机会逢迎来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名义行事,不断扩充地盘,壮大实力。后来,当袁绍等悟出了迎奉天子的好处,想与曹操共享这张王牌,你说袁绍天不天真,曹操怎么可能答应呢?曹操本人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凡是谋士想到的,曹操也基本可以想到,这是没谋士时,他还能胜的原因。在延津,得胜的曹军返回途中突然遇见文丑军,部下都认为应抛弃辎重撤退,而曹操下令等敌军抢辎重时出击,把辎重当诱饵,结果袁军败,文丑阵亡。据记载,就连赤壁大战,功劳也不全归周瑜、诸葛亮。主要还是曹操军中出了疫病,曹操的损失非常大,再加上赤壁大火,曹操只得把剩下的船烧了撤退。曹操还是伟大的文学家,有许多诗作大气磅礴,流传千古。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激励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呀!曹操在生活是个很好的戏剧演员,他有一个招牌——“笑”!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大笑面对,不管悲伤还是高兴,可见他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这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初二:刘欣阳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读后感一个随口的赌约,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让菲利斯·福格先生成为这场冒险的主角,铸就了一个传奇。故事描述了英国绅士菲利斯·福格和牌友以两万英镑为赌注,约定进行八十天环游地球之旅,一路上他与仆人路路通克服了种种困难,而作为警察的菲克斯却误以为菲利斯是逃犯,而至最后返乡时将其捉获,最后菲利斯认为自己输了,但因他轨迹的不同而提前了一天,他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为他的环球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意犹未尽,一次次遭难,一次次心惊胆战,一次次遇险,却阻挡不了菲利斯·福格的决心。再想想自己,有一点点小挫折就放弃了,就拿前一阵子的事来说吧。妈妈每天都唠叨着要收拾书桌,于是呢,我就像老牛一样“抽一鞭子走一步”,结果有一天晚上我“奋战”到很晚,看一眼“横书遍野”的书桌,认为这么迟了,还是等明天在整理好了。但一失足成千古恨那,第二天匆匆来到学校,发现居然忘了带物理练习册了,结果少不了老师的唾沫星子。回到家才发现物理练习册竟安详的躺在书海之上哎,菲利斯·福格连八十天的磨难都挺过去了,但我却连收拾书桌,如此简单之事,弃之脑后,而引来一连串的灾难。想想真是自叹不如。儒勒·凡尔纳在写菲利斯·福格的同时也添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忠诚勇敢的路路通,差点葬身火海的阿乌达,以及一路尾随的警察菲克斯。制造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大戏,向我们阐明了对于梦想的执着以及追梦路上的坎坷与艰辛它教给我的不仅是开阔的新视野,还有做人的原则,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来感受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的快乐吧初二:星蓝6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后感这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这是一本教人怎样学会生存的书,这是一本历险小说——它就是《鲁宾逊漂流记》,被杨红樱称为“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为‘我’”。从课文中这句活可以看出来:书很旧很旧,封面上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当然,这本书是作者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的礼物。现在爸爸传给了作者。课文第二段讲述了:《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的大概。鲁滨逊在小岛上28年,可见他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具有坚强毅力的人。课文中的一句话:“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生活”我感觉鲁滨逊以聪明的头脑,将生活所需要的物品送到岛上,把打造栖身之处,靠剩下的食物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而另一段话:“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住的山洞里。”我感受到了鲁滨逊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困难,在荒岛上种植食物,驯养山羊,延续生存。这也证明了,鲁滨逊不是一个空想家,空想着上帝一切都安排好,带他离开荒岛,或者是在岛上有吃有喝,那他早晚会被荒岛给吞噬掉。第三段中主要讲了作者对鲁滨逊的认识与了解。作者喜欢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在文中指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去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而在我的理解也是如此:有时候人不是被危险本身打倒的,而是被害怕危险的心理打倒的,一个人面对恶劣环境,面对危险,只要不屈服,勇于抗争,豁达开朗,乐观面对生活,去克服困难,就能生存,就能成功!我读过这篇课文后,明白了,学会生存才是生活的关键,要在生活上做一个成功者、强者。6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后感我读了《小兔先生智杀大狼》这本书,这本书无疑全是童话。不过这部童话中讲的可是深深的哲理,我也很佩服这些写童话的作者们。因为他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了一个深刻而难懂的每一个道理。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兔的机智,在其他力量薄弱的动物中敢于站出来反抗,而且是智取不用蛮力这更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小兔也用了平时的经验。小兔以能以智取,要是我的话一定会吃亏,同时兔子的勇敢也是重要的。其中还有很多用智力取胜的,不管是兔子是怎么赢得,都缺不少智力和勇气。看了他以后我得到很大的启发也想起我的无知,我我从此以后要发奋学习,也要多看一些积累一些。2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读后感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世界因多样的生命而变得生机勃勃;了解了我们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还知道了目前地球的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并认识了一位位让人尊敬的环保卫士。 文章先后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向我们述说了地球母亲的种种欢乐和痛楚。有时我们觉得人类才是地球上生命的主宰,我们对地球上动植物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利,随意践踏他们的生命,侵占他们的家园。也或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利益,社会上一些企业肆无忌惮地向自然排放污水、废气、及其它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地球上生命的生存空间及生息家园,有的甚至因为人类的无知及粗鲁行为使得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更甚至危害人类自己。长江江豚因为人们作业船只长年累月的袭扰及自然水质的污染,改变了它们原先的生存环境,导致江豚无法适应,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殊不知,自然生态和谐是生物链上每种生物群体的数量平衡,任一种生物链上物种的失衡,均可能给地球母亲带来无尽的伤痛。联想到我的身边,平时经常看见小区门口垃圾成堆、苍蝇滋生、蚊虫甚多。每次路人经过都会捂着鼻子绕过去。我不禁要问,我们生活的家园,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恶劣。地球只有一个,中国是我们生存依赖的家。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当好好地珍惜她们,爱护她们。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任何一个人都会明白: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的责任。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为我们的美丽的家——中国缔造出一个绿色美好的明天。6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后感《毛泽东传》读后感 小时侯就知道毛泽东这个有名的人物,而且家里还有好多他的相片。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 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示录。9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三国志》“华歆篇”有感_读后感前几天,我读了《三国志》“华歆篇”,不禁有感而发。三国时期,华歆与管宁是好朋友。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做事,但是这对好友最后却不得已分道扬镳。因为管宁认为华歆贪图权贵,贪婪爱财。后来华歆选择出仕,管宁闭门读书。华歆先侍奉孙权,后投靠曹魏,最后更是靠着帮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得到了三公的封赏。于是人们纷纷赞赏管宁的高洁,华歆的无耻。三国演义更是有诗云:“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可是事实呢,却并非如此。华歆为豫章太守时,从不骚扰百姓,官吏军民对他爱戴有加。当刺史去世时,整个扬州民众推举华歆接任,并在太守府外等了几个月。可是华歆认为没有朝廷旨意,不能擅自做主,他一直在不断的拒绝。你能说华歆贪恋权位吗?其实,华歆在前往许都赴任时,亲朋好友赠送了他数百金。他表面上来者不拒,却暗地里做下记号。在临行时,朋友们前来相送,他当场将这些金银还给了朋友,显得非常的清廉。华歆历来清廉,历任曹魏丞相,司徒,太尉等高官,可所得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金,更不可能会拥有十斗粮食的储存。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一一嫁个好人家。笔者不否认华歆有名利之心,可是假如有才之士全都没有名利之心,全部隐居读书。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还能有效运转吗?几年前就看到一篇文章,上面是两份名单。一份是历朝历代的大诗人,却都科举不中。另一份是和他们同期的状元。很多人都认为这些诗人伟大,这些所谓的状元无用。可是正是华歆和这些出仕的官员们,才能稳定一代代的天下,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不是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每个人做事情都不同。只要问心无愧,那么都是伟人。本人就是认为做官的有才之士绝对不比隐居的君子们差。因为他们的行为比较标准。虽然社会,世人对他们的考核内容完全不同,看待他们的眼光也更加苛刻。笔者要为他们受到的不公叫一声冤,并道一句:“没有你们的默默无闻,哪有社会环境给大多数诗人写诗啊。”800字 读后感
-
读《三国志》有感在《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错用关羽,而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在这两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于两次错用关羽,且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错用人。从这说来,诸葛亮并非聪明的人,而一些古人虽都被记载为聪明的人,但其实并不一定聪明。与诸葛亮同时期的周瑜聪资过人,帮孙权打的胜仗也不少,也同时被史书记载为聪明人,打他却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尔后含憾而死。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还能说周瑜是个聪明人吗?答案是不能。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多了,负担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聪明的人自然就思维活跃,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错。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们那么复杂,看事情更简单些,有些忌讳、错误也就比聪明人更易避免。而聪明人不聪明往往是他们不能善观,善用和善弃他们的聪明。善观,即善于观察当前事件和局势,诸葛亮两次错用关羽的做法就是个实例。他明知曹操对关羽有恩,而关羽怀有还恩之心,却依然让关羽在华容道上把关。如果当时诸葛亮大观局势,观察到了这点,让关、张或关、赵二人位置互换,便可使得关羽还恩,又捉住了曹操,岂不两全其美?遗憾的是聪明的诸葛亮没有聪明地做到。善用,即善于使用自己的聪明,在这点上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就是个例子。福特研制出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引擎,后来又推广了汽车,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汽车事实,身家亿万。福特也因此被冲昏头脑,变得骄傲自大,不汲取别人的意见,最终使得公司惨败。如果福特能够善用聪明使头脑冷静思考,善用聪明不犯骄傲自大的忌讳、不犯错,事情也许就会从另个方向发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时间意识到忌与错,便可避免犯忌、犯错以至死亡了。而这聪明的二人也都没能聪明地做到。善弃,即善于放弃他们的聪明。当聪明过多时便是负担,就像聪明的思维虑事一样。而这时懂得去放弃些聪明把感情和思想放空,以空白的角度,客观全面的去观大局,切小意,才是最理智的。的确,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经历的人多少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这不正是更考验他们的善弃吗?只有善弃了再加上善观和善用,才是真正的聪明,才会却得理智的成功。只是令人叹息的是他们都没聪明地做到,只得让人感叹:聪明人也不聪明啊!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5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能够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明白了,原先钱能够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向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能够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透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透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怎样办?不明白。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务必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但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思考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9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后感 《李时珍》读后感《李时珍》这篇文章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以前,在苏州瓦硝坝的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人,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把《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把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我要向李时珍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5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篇一:三国志读后感】寒假中,我认真阅读了《三国志》这本书。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是史料中研究三国历史最为准确的一部史书。《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它把三国的主要历史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写的非常细腻。突出了事件的真实性与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作者描写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略决策、成语典故以及千古名篇都和他有关,比如《隆中对》、《出师表》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再如,对黄忠的描写也是如此,“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他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赞赏。书中还有很多细致的描写,如长坂的狂奔、赤壁的烽火、逍遥津的纵马一跃、五丈原的悲凉概叹,作者都已厚重的语言进行描写,震撼着我们内心的三国情怀。通过阅读这本《三国志》,使我更加了解历史上的事件和杰出的人物。真是一书在手,神游三国,岂不快哉!【篇二:三国志读后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这个乱世,群雄逐鹿,人才辈出。其中,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并不喜欢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他把曹操写的那么阴险狡诈,和《三国志》中的曹操截然不同。《三国志》里的曹操是一名乱世之中的英雄,足智多谋,我觉得他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反而,他是一个很讲情义的人。关羽上次战败,不仅与刘备走散,还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摆出大量的好处请求关于能归降于他,但关羽没有答应,坚持要去找刘备。过了几天关羽走了,只留下了一封信。曹操看见后,非但没有派兵去将关羽追回来,发呢让他去找刘备,可见他是一个惜才且讲情义的人。一个国家的兴亡,除了要有一个贤明的君王,其次,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诸葛亮,他一心为刘备出谋,使得蜀国的实力日益壮大起来。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他不骄不傲。街亭失守,他却自降三级。刘备死,后主刘禅继位。可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反而更加忠心地辅佐刘禅,才总算稳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宣扬和学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每当听到这首词,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三国时将士厮杀的情景——那是一个真正的三国!【篇三:三国志读后感作文】记得小时候,第一本书看的就是三国演义曹操的阴险狡诈,孙权的运筹帷幄,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可是从我买了一本《三国志》读完后,绝对曹操整个人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对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作者陈寿的对曹操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从这句话里我们明白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人,不及原来的恶,这才使曹操能够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个人认为曹操比刘备更加希才,单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战几年,但单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没有杀单于,却将单于全家都封为列候。刚刚讲了半天,都是讲曹操的希才,我现在再讲讲曹操的乐光态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头叹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学,国家怎么能强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领的任何地方都办学,给广大学生免费上学,可你要知道,曹操当时已占领18个州,上百个县,要是在每个县都办学,那费用,可以使整个国家的百姓一年内人人吃上饭,曹操却是怎么做,国库都钱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弃了,可曹操没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带笑容,最后他居然从他自己家拿出了办学的钱。我们也应该学习曹操,的乐观态度,说不定坏事会变成好事,是总有两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着了观的态度。【篇四:三国志读后感】三国志武帝纪中陈寿这样评价曹操的:“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异焉。”这是世人的看法,我一开始也这么认为可是后来改变了,因为从武帝打败袁本初时我认为他就是天下之豪杰说来也巧武帝部下也有一些文臣武将,文有荀彧、郭嘉;武有曹仁、李典……更聪明的是挟天子,令诸侯,可见桥玄和何顒没有看错武帝。武帝永远是认为武力是可以争霸天下的,可是征战了大半辈子,也输过不少,赤壁之战一战打的曹军措手不及,但这也展示出武帝的气量,华容道的那几笑看出武帝的气派,只是曹操命不该绝,华容道没被云长杀死,又开始了征战生涯。可惜啊,没有实现愿望,在60几岁时因病去世。可以说武帝是个非凡的人物,盖世的豪杰!【篇五:三国志读后感】以前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就读《三国演义》。可是三国历史并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于是我就买了本《三国志》,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三国志》是记述书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他技术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的六十年历史。作者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先后著成《魏书》、《蜀书》、《吴书》,所以称为《三国志》。《魏书》由“纪”和“传”两部分组成,纪包括武帝纪、明帝纪、文帝纪、三少帝纪四篇。传以后姬传为首。《蜀书》、《吴书》只有传没有纪。最让我印象深刻人物是周瑜。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是个嫉贤妒能的伪君子,还很阴险,几次想把刘备和诸葛亮干掉,却都没成功。但《三国志》中的周瑜却是个正义凛然的真君子。吴国其他大臣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鲁肃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证明周瑜和鲁肃的眼光比其他的大臣的眼光要远。周瑜还把曹操跟吴国决战的弊端一一说清,使孙权抗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这说明了周瑜在考虑问题时很仔细,细致,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他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破了曹操的连环船;在南郡以卧床不起为诱饵,把曹仁吸引过来,然后一口“吃掉”。这说明了周瑜在军事造诣上很有成就。只可惜在前往巴丘的路上病死了,死时才三十六岁。陈寿称赞周瑜“出人之众表,实为奇才也!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画面,这本书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篇六:三国志读后感】大家肯定听说过《三国演义》吧?其中的一些故事是虚构的;比如‘空城计’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想了解历史就看《三国志》吧!它是晋代陈寿所写。故事内容如假包换。《三国志》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详细地介绍了三国时期的一些著名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不仅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十分虚心,还有俭朴的品德。这在他写的《出师表》中也有体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明了诸葛亮俭朴的生活作风。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勤俭节约虚心向上的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比如我上萨克斯课,老师正在给别人讲课时,我要虚心的听,因为我也会学到那首曲子;老师给我讲课时我要虚心的听,因为这样才能知道用什么调吹这首曲子。还有一次,我看电视,发现雷锋是一个勤俭节约、虚心向上的人。比如当时雷锋开的车外号叫‘耗油大王’,可是为了降低油耗,他多次改装了那辆车。最后那辆车变成了营中最省油的车。再看看他脚上的袜子,补了又补,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了。在雷锋的营地,每年发两套军装,可雷锋只领一套。这种俭朴朴素的精神让我诗兴大发:千年历史好人多,助人为乐心宽阔。勤俭节约为环保,扶老敬老不退缩。虚心是成功之母,俭朴是中华美德。让我们一起做美德少年。【篇七:三国志读后感】《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巨著,是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读完了三国演义,又开始读《三国志》,我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独霸朝纲,祸乱朝廷,涿郡刘、关、张桃园结义,征战四方,三顾茅庐、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兵精粮足,又有三江之固、长江天堑,据江东而虎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而后征马超、破韩遂,拿定西凉,欲征荆州以霸天下,但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互相争斗,互有胜负,三国归晋。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动。刘皇叔刘备,三顾茅庐,三上卧龙岗,为了请来诸葛亮,47岁的刘备不顾大雪和遥远的路程,每次都亲自登门拜访,当刘备第三次到草房旁时,连小童都不耐烦了,但刘备仍然耐心等待诸葛亮醒来,因为刘备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须得到人才,而为了得到人才就必须亲自诚心拜访。大家有时候会说,刘备是伪君子,是不义小人,他先后投过,公孙瓒、袁绍、陶谦、吕布、曹操、刘表……而驱使他“忘恩负义”的是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天下大义。也有人说,刘备爱哭,刘备是个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对刘备是不公平的,刘备虽然爱哭,但要看他什么时候哭。刘备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轻兵逃离,而他没有,他却抱着与百姓共存亡的决心,带着百姓作战,当被曹操围困的时候,他哭了,为什么?是为自己没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刘备在知道关羽被杀时哭过,那是为了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难道不应该吗?……我更应该向刘备学习坚韧、永不放弃的性格。三国这类的古典文学,自然是读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阅读古典文学上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做个知识渊博的小学。【篇八:三国志读后感】关羽这样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之人在《三国志》中也算是一大亮点。从桃园结义到败走麦城,处处体现英勇无畏、有情有义之豪情,在蜀国真的是个奇才。“吾极之曹公待我厚”《三国志》中这样说,突出表达关羽对曹操的感激之情,虽是敌,但仍对曹操心存爱戴与感谢。也许颜良、文丑就因此被关羽所杀吧!但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永不忘刘备是结义的大哥,不肯背叛刘备,即便曹操盛情相留,终究没留住关羽的脚步。在万般无奈之下,关羽选择“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当然这也是曹操的惜才,更让关羽在后人的眼里增添了几分“重情义”。如此看来,关羽是懂得回报的英雄。可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少了几分义气。朋友之间多了些许隐瞒,关云长式的人物已经十分罕见。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里二位要好的朋友在楼梯里打闹,从而将一名小同学撞了个满怀。小同学踉踉跄跄头碰在了墙上,起了个大包。然而当老师问起时,只见两个打闹的同学其中一位手背在身后,满脸怒气;另一位身子稍稍晃动,脸上已泛起了红晕。“我和他在楼道玩,他无缘无故踢了我一脚,所以不小心撞了小同学“。那位满脸怒气的同学先开了口,语音落落大方,好似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另一位听道,忙辩护道:“是你先打我的”!满脸怒气的男生听后,更加不顾同学情谊,伸出手指着与他情同手足的伙伴说道:“明明是就是你打我的,你还狡辩。”哎!以前的情深似海在今日这件小事上,早已灰飞烟灭。望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辩,我深深的叹气,怎与关云长相比,现代的情变淡了,义变浅了。合上《三国志》,一些小精灵般的思绪飘入我的脑海,时代在发展,我们少年儿童更要像关羽那样有情有义,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懂得回报、感恩,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少年!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
幻想三国志这是一个清朗的早晨,阳光正暖和,树林里吹着凉爽的微风。『有道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气数已尽,现今天下正当分裂动乱之时,民不聊生,战火蔓延,魔气渐盛,世道危凉……吾虽不才,愿尽生平所学,盼能救民于水火之中……』「唉……」读到先生所写的这段手札,我忍不住要叹气。虽然不曾亲眼见到外界战乱如何,却也听爹娘和先生说了不少。『天子献帝?弱,群雄并起,世局之诡谲多变,实所难料。徐庶虽自负胸有千百策,腹中万卷书,无奈,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问苍天,何时得伸难言之壮志,能与众豪杰谋大事,成大功。尔后举杯狂饮,笑尽天下英雄?』徐庶即是先生的本名,由字里行间看来,先生实是个有志于天下之人,却不知为何隐居在此。半年前发现这卷手札后,我便一直疑惑着……「如果能向先生问个明白就好了。」我喃喃自语着,然而自己也知问不得,这手札是在先生禁止我看的书简堆里头无意间发现的,若非这几日他因着徐老夫人的缘故被曹操请去许都作客,出了远门,我也不敢拿到树林里来读。我虽嗜读兵书,但自小隐居在这荒山野林之中,总也有股学非所用的遗憾,先生这卷手札记载了一些近年来的天下大事,多少能让我神驰想象,做做那带兵杀敌的梦。发了会儿呆,这才长长吐了口气,把手札收进袖中,取出已苦读月余的『孙子兵法』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嗯……意思是说,带兵者应该要了解自己本身的实力状况,也要能知道敌人的虚实,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克敌制胜吧。但是,知己容易,要探清敌人,却又谈何容易?我闭上眼睛,开始冥想,假如两军即将对峙,我有哪些方法可以打探敌军的情报?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正在迷迷糊糊的快要睡着,突然听见姊姊的声音。「轩弟!你在哪里?」啊!这下惨了,得快些假装正在练剑才行……咦?我的剑呢?「轩弟!轩弟!你为何不回答我?」姊姊显然离此处甚远,声音是运上了内力远远传来,这下乖乖不得了,要是给她知道我又偷懒没在练功,只怕她又要拧着我的耳朵说教半天。连忙翻身从树枝上跃下,刚要奔回家,便听得一阵极好听的铃铛声迅速接近,那是姊姊佩挂在胸前的两个古铜色小铃所发出。她来得快极,没多久,左首的树干旁人影一闪,姊姊到了。她显然因奔得过急而呼呼喘气,我只得假装若无其事,掏出手帕递给她擦汗:「姊姊,做甚么跑这么快?」「还说呢,」姊姊连珠炮般的开口了:「你在这里干什么?小屋里找不着你,就知道你又溜到这里来了。今日的功课做了没有?咦?你的剑呢?」「我……」惊觉到自己手上正拿著书,忙将它藏到背后:「我……我的剑放在屋子里没带出来……」她瞪我一眼,道:「放着剑术不练,又在读你的什么兵书了吗?啧!拿来我看看。」不得已,只得交出手中的书,姊姊只瞄了一眼,哼道:「孙子兵法?又是什么无名小辈写的书了?敌人都在等着你了,还在读污腐的兵书!待会儿有你苦头吃的。」敌人?这个可真是奇哉怪也,在这鸟不生蛋的深山里,要找个路人都是千难万难,却又哪来的敌人?正想发问,左手突然一紧,被姊姊温软的手一把拉住:「走!是时候试试你的武艺有没有长进了。」语毕,她施展轻功便拉着我开始急奔。说起轻功,那可不是我在吹牛,姊姊在这方面真是个天才,连先生都夸她轻功极佳的。但这下可就苦了平庸的我了,被拉着在树林里转过几个弯,便觉气息紊乱,越来越难受,待要张口大喊,又喊不出来。幸好没多久就停在一片山壁之前,好不容易调匀了呼吸,抬起头,不禁又吓了一跳。山壁旁的大树干上赫然用绳索捆着一只大老虎,正张牙舞爪的想挣脱绳子的束缚,无奈绳子极是牢固,紧紧缠住了它的脖子。还没搞懂是怎么回事,姊姊道:「轩弟,去杀了这头老虎罢!」「咦?」我奇道:「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杀它?它又为何会被人给绑在这里?」「废话!」姊姊不耐烦了:「自然是我抓来绑在这里给你试试武艺的,你从小跟我一起学武,不会连只老虎都打不过吧?还是你见了老虎心中害怕?」正要答话,她突然拔出匕首向前一纵,就落在老虎身旁,只见那老虎略一迟疑,巨大的爪子便抓将下来,我忙道:「姊姊小心!」姊姊略一转身,避过了虎爪,同时手中匕首轻轻一划,便划断了绑着老虎的绳子。不待老虎继续攻击,她又快速的跳了回来,身手灵巧之极。「好棒的轻功!」姊姊果然好功夫。她瞪我一眼,道:「还喝什么??先想想怎么对付这只老虎是正经吧你。」语毕,她突然向后一纵,跳到了一棵大树上。正愕然间,那已断了束缚的老虎大吼一声,凌空一跃扑了过来。不及细想,连忙一回身避过,滑步闪到了老虎背后。一边闪躲,脑中心念电闪,立时便想起先生说过的话:凡四足动物,虽然奔跑迅速,但转身定然不便。定神看那老虎,果然它两只后足不动,举起前足猛力一旋,身体才好不容易转了过来面向我。呵,这可好玩,我看你如何扑得我着,右足轻轻一撑,我立刻又闪到了它背后。如此几次,树上姊姊忍不住笑道:「轩儿,干嘛跟老虎玩起捉迷藏来了?你这般打法,是打算活活把老虎累死吗?」啧!我自然没蠢到以为这样可以累死老虎,但一来手中无剑,面对老虎硕大的躯体实在不知如何进攻,二来就算手中有剑,也不忍刺死它。姊姊又喊道:「轩儿别怕,打它!有姊姊在这儿给你掠阵呢!」说风凉话倒容易,我忍不住心里嘀咕。再避过几下,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有了计较。「姊姊看着,」百忙中回头朝树上的姊姊笑了笑:「我这就制服它,瞧我的罢。」语毕,不等老虎转过身,便纵身一跳,跨坐在老虎身上。那虎怒极,开始拚命晃动身体,大概是想把我震下背来。嘿,哪有那么容易?我双脚用力紧紧夹住它的肚子,一伸左手,便抓住了它的后颈。它吼了几声,突然伏低身子,竟是打算翻滚身子甩掉我。这一来若是和它在地上扭成一团可就危险至极,不及细想,深吸一口气运起内力,双掌往老虎脖子两侧击出。重重打在颈侧,它呜呜叫了几声,接着身子一软,动也不动的趴在地上了。呼……真是好险!这老虎倒真皮粗肉厚,我的掌缘还在微微发痛。姊姊由树枝上跳下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赞道:「好轩弟!武功总算是有些儿进步了。」我笑道:「先生曾说过,后颈部两侧是血液输送的要脉,若是施以重击,敌人便会立刻昏晕,没想到对老虎也有用。」姊姊拔出匕首递过来:「总之干得好,这便宰了这头老虎吧。」宰它?想吃虎肉不成?「它都已经昏过去了,又何必杀它?」我道。姊姊噗嗤一笑:「又来了,好好一个男孩子这样婆婆妈妈的,我真是不知该拿你怎么办才好。」「先生也常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这老虎又没犯着咱们,实在不用杀它。」「好好好,你说不杀就不杀,」姊姊笑道:「我越看你,就觉你那份书呆子气跟先生越来越像。」「还差得远了,」我道:「先生读过的书之多,那才叫厉害。不见他给咱们住的小屋取的名字,也是好听得紧。」「古松居?这有什么好听的?」姊姊道:「只不过照着谷口生的那棵大松树来取名罢了,要我来取的话啊,我宁可叫它『打虎居』或者『拔毛屋』……」『打虎居』自然是今日她看我打老虎所得来的灵感,而说起『拔毛屋』这名字,其实也是有典故的。前几天姊姊在溪边睡午觉,一群泼猴不巧在那儿玩水,吵得姊姊睡不着。她一气之下,将那些猴儿全抓了起来绑在树上,用剑将它们身上的毛刮得一乾二净,到晚上才放猴,吓得它们连夜不知逃到哪儿去了。我们就这样走走谈谈,慢慢踱回家。姊姊说起话来天马行空,常有突发奇想的惊人之语,我们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这天她不知怎么搞的,又想了一个奇怪之极的问题:「轩弟,假如我们不是亲姊弟的话,你会如何?」「呃……」又一个难答的问题:「我们明明是亲姊弟啊。」「我是说假如,」姊姊不放过我:「快回答。」「这……」想了一会儿,我笑道:「如果我们不是亲姊弟,我还是要一辈子跟住在一起。」「不是亲姊弟还住在一起?那成何体统?」「我们可以做夫妻啊,就像爹和娘那样,不也是住在一起?」「啐!」她瞪了我一眼,脸色微微泛红:「小孩儿懂得什么,乱说话!做夫妻岂是随便说说就行的?你可知……」我笑了笑打断她:「是是,反正终究是我的好姊姊,咱们又何必辩这些。」姊姊还待再说,突然……「啊」一声尖叫划破了原本宁静祥和的山谷,声音在谷间回荡,不远处树丛惊起了一群鸟雀。这……这是香语姊姊的声音!叫声由古松居的方向传来,我和姊姊对看了一眼,立刻都展开了轻功急奔。待得奔近,听见兵刃相交的声音,心中更觉不妙,兼且不解,这山谷如此隐密,如何会有外人到来?一会儿便来到古松居旁,远远见到空地上有三条人影纵横来去,山谷里果真来了外敌!只见香语姊姊正左手持剑,勉力抵挡身旁两人的夹击,姊姊动作快极,几个箭步便冲进打斗的圈子里,抽出背上长剑,挡住了敌方两人。对方是一男一女,眼见有人到来,倒也暂时罢手,那男的当即喝道:「哪里来的小鬼?莫要阻挡大爷们办事,快闪一边去!」我奔到香语姊姊身旁,见她右手显已中剑受伤,难怪用左手使剑。香语姊姊一咬牙,伸手在我背上一推:「霜儿、轩儿,你们快逃走,这两人不是你们对付的了的。」逃走?那怎么行?我急道:「他们究竟是谁?为何要伤?」姊姊这时将匕首塞给了我:「轩儿,小心应战!」敌方那男的又道:「你们两个小孩儿再不走开,休怪大爷下手不客气了!」香语姊姊往前一站,正要说话,突然双脚一软,跌坐在地上昏了过去,看来是因为身上受伤兼且奋战多时,已经支持不住了。我拾起她掉在地上的长剑,只觉一股怒气涌将上来:「你们这般打法,岂不是要置我香语姊姊于死地吗?」那男的哈哈大笑:「没错!小鬼,我劝你快闪一边去吧。」还未及答话,那女的走上一步:「乌鲁师兄,还跟他们率裁矗恳还赡远?亩忌绷吮闶恰!姊姊一直不说话,此时突然大喝一声,手中长剑直直刺了出去,剑尖直指那叫乌鲁的人喉头。对方大吃一惊,向后急退,堪堪避过了这一剑,但一屁股跌坐在地,狼狈已极。姊姊正要挥剑斩落,却听『铿』的一声,那女的挺剑挡住,当即和姊姊斗在一起。那乌鲁坐在地上愣了一会儿,怒道:「好个泼辣的小妮子,老子非宰了不可!」说着一跃而起,就要上前夹攻。我连忙长剑疾指,挡开他的剑,他看来怒气更盛了,道:「好,就先收拾你这小子。」突然间,我眼前一花,他手中剑似乎化成了数十把一齐攻来。大吃一惊下,两脚不知从何处骤然生出一股气力,奋力向右一跃滚出,才堪堪避开了这狂风骤雨般的攻势。只觉心中突的一跳,这剑竟如此快法!难怪香语姊姊这般好的武功,也会被他所伤。还来不及喘口气,对方攻势又到,只得挺剑抵挡,然而对方剑招实在太快,几招过去,我只觉手臂和大腿上一痛,竟是已中了两剑。眼见对方又是一剑当头刺来,我拿剑的手却一时举不起来……「糟了!」心中正在暗叫不妙,眼前突然剑光一闪,原来是姊姊代我格开了这一剑。然而她正在与另一名女子相斗,这时一分神,对方剑已到,我急忙将她身子往后一拉,但迟了半步,那女子的剑已划伤她的手背。姊姊吃痛,手中的剑当一声掉在地上。倾刻之间姊姊和我便相继受伤。可恶,我们的武功竟会和人家差了这么大一截?对方倒也不立刻进逼,乌鲁笑道:「哼,两个小鬼有这般武功也算不太差的了,有没有什么遗言交待?」「姊姊,」情势当真不妙,我忙撕下一块衣襟:「的伤不打紧吧?快包扎一下伤口……」姊姊却不伸手接过,似乎在喃喃自语的念些什么,我转身看她,只见她抓了自己手背上流出的一把血在手掌中,一边念,一边将血滴在泥土上。我奇道:「姊姊,做什么?」姊姊闭着眼睛,并不理会我,乌鲁和那女的却齐声惊叫:「是召鬼术!」召鬼术?我瞧着姊姊泛出黑光的脸,倒真像在念些什么我不知道的咒语。从没见过姊姊这个样子,一股不舒服的恶心感传来,正想出声,却听得敌方两人又是齐声尖叫。连忙转头一看,突然,奇怪的事发生了,姊姊滴下的几滴血在地上迅速扩散开来,很快的将泥土地浸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血红色。那片血红色泥土突然窜动起来,表面出现一道裂痕,一只黑色的小手从裂痕中伸出,扳住了地面,然后从那个裂痕里,慢慢爬出了一个浑身通黑,睁着血红双眼的小鬼来。见到它暴突的獠牙,不舒服的感觉达到顶点,我不由得倒退数步。这……这到底是什么?姊姊这时站了起来,笑道:「轩弟别怕,你看姊姊料理这两人罢。」说着又念了几句咒语,那小鬼立刻口中糊糊作声,向乌鲁扑了过去。乌鲁挥剑向它斩去,小鬼横臂一挡,当的一声,长剑竟然从中断成两截,小鬼伸掌击出,正中乌鲁腹部,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楚。只听得一声闷响,乌鲁有如断线风筝般向后飞了出去。那女子大叫一声,转身便要逃走。然而小鬼快得惊人,一伸手抓住她的脚踝,随即扑上,张嘴在她腿上一咬,竟然硬生生的将她的右腿咬断了。才一眨眼的功夫,敌方两人都身受重伤倒地。这……乌鲁趴在地上动也不动,似乎已被小鬼一掌活生生打死,那女子则被小鬼扭住了脖子,眼见以小鬼之力,轻易便可扭断她的头。「不要!」我再也忍不住了。姊姊伸手一指,小鬼的动作顿时停了下来,她转向我道:「轩儿,这两人打伤香语姊姊,又伤你我二人,死有何辜?」「我……」我自然知道眼前之人是敌,但见小鬼如此可怖,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它就这样活生生的将人的头给扭下来。「嘿嘿嘿……」忽听得那断了右腿的女子冷笑了几声:「竟然施展违逆天理的召鬼之术,究竟是谁?」「哼!」姊姊道:「我叫姬霜,他是我弟弟姬轩。」「哦……你们姓姬?莫非是八年前叛徒姬风和姜秀的孽种?」咦?她竟然知道爹娘的名字?「住口!」姊姊大怒:「休得辱我爹娘!」「哼!」女子道:「果然没错,今番虽然命丧此地,但任务也算达成了……」一语未毕,她伸手在怀中掏摸片刻,忽然挥手向天,四只纸蝶由她的掌中飞出,在空中旋绕片刻,瞬间化成了四道白光直冲天际去了。姊姊道:「弄什么狡狯,看我扭下的头。」「姊姊,别……」我再也受不了了。「嘿嘿……」那女子干笑几声,拔出腰间匕首便在小鬼身上一阵乱刺,小鬼口中糊糊作声,手起一掌拍在女子头上。『碰』的一声闷响,那女子口鼻喷出鲜血,眼见是不活了。「又……又何必杀她?」我转过了头不敢再看。「唉……」姊姊叹了口气:「我本来也不打算立刻杀她,还想问问她究竟为何要对我们动手的,可惜我修行不够,没办法完全操控这小鬼。」她说着口中再度喃喃念咒,小鬼随即放开那女子,走到它适才爬出来的地方,一俯身,又钻进那血红色地里去了。紧接着泥土很快恢复成原来的颜色,地上只留下几滴姊姊的血渍。若不是见到眼前两人惨死的样子,几乎要怀疑自己刚才是在做梦。「姊姊,那到底……到底是什么?」「待会儿再告诉你,香语姊姊受伤了,咱们先把她送回小屋。」一句话提醒了我,连忙抱了香语姊姊进小屋。幸亏她只是暂时昏晕,包扎了伤口后并无大碍,我这才松了口气。姊姊接着一边为我裹伤,一边道:「待会儿先生回来,你可千万别跟他说起刚才的事。」我点点头:「那两人说使的是召鬼术?那是什么术法?怎么先生没教过我?」「这不是先生教的,」姊姊皱起眉头:「教我此术的师父要我千万别说出他老人家的名字,万一先生知道了,我可就不知如何是好。」呼,原来如此,这看起来颇为邪恶的召鬼术也不像先生会使的法术。「姊姊,我见着那小鬼便心里头发毛,还是别学那什么召鬼术的好……」「你懂得什么,」姊姊打断我:「这门术法的威力可强了,若非我刚才召出小鬼,现在你我两人,连同香语姊姊,还有命在吗?」「话是没错,可是……」「总之你记得,千万别让先生知道,要是他问起,就说那来犯的两人实在太脓包,咱们轻轻松松便收拾了……」这个谎言实在破绽百出,若是敌人当真如此脓包,又怎伤得了香语姊姊?正想说话,突然听得身后一个威沉的声音说道:「霜儿,什么事不敢让我知道了?」猛然转过身,背后站的可不是先生是谁?不知道他已站在那儿多久了。先生走到床侧,看了看香语姊姊的伤势,放下心似的点了点头,接着注视了姊姊一会儿,才开口说话:「你们的伤势不打紧吧?」「只是皮肉伤,不碍事,」见姊姊不语,我道:「您什么时候回来的?」「刚到,站在窗外听了好一会儿才进来的。我问你,你们刚才说的话可是真的?」先生略作停顿:「包括,召鬼术的事。」我看了看姊姊转为铁青的脸,心知再也瞒不了,只得点点头。先生不再说话,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唉……想我徐庶隐居不出,在此躲了这么多年,就是希望平平淡淡的过日子,没想到还是躲不过,终究被找着了。」他说完,便在房内踱步,似乎心事重重。好一会儿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续道:「召鬼之术有违天理,乃是一门极危险的法术,霜儿,这可知道?」姊姊紧闭了唇并不说话,先生又道:「自小固执,想来我若问此术从何学来,也是不会说的。但记住,召鬼术虽易于速成,但它乃是从极阴地狱召兵相助的邪术,施术之人到最后若非遭到反噬,就是本身慢慢魔化,授此术的人,可有告诉这些?」姊姊仍是不说话,先生叹了口气,道:「也罢,今日总也是因为的召鬼术,你们三人才逃过一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的忠告仅止于此了。现在我要运功为香语疗伤,你们先到外头去练剑吧。」出了门外,姊姊一语不发的望前直走。唉……又来了。只得跟在她后头,一会儿到了瀑布旁,那是我们最爱的去处,尤其夏日天气炎热,练功累了,还可以在水潭里头玩水避暑。这时一群梅花鹿正在潭边喝水,姊姊用力将地上石头往梅花鹿踢去,鹿群受惊,很快逃开了。「哼!」她嘟起嘴,一脸的不高兴:「先生未免反应过度,只要使用得当,召鬼助阵有什么了不起的?」姊姊和我不一样,我总觉得先生毕竟是长辈,做小辈的该要听长辈的话,但姊姊却通常是嘴里答应,肚子里却一百个不愿意。每次她受了气,总会跟我发牢骚,这我倒是习惯了。「别气了吧,先生也不是骂,他还夸救了我们呢。」我笑嘻嘻说道。「我不管,反正我现在心情不好,要打架消气,」姊姊说着在地上捡了两段约莫和剑等长的枯枝:「咱们来练剑吧。」「呃……这……我……」这下可惨了。「我什么?拿去,」姊姊把枯枝塞到我手里:「这两天没督促你,你定是又荒废了功课,真搞不懂你,成天看书看书的,不怕看成书呆子吗?」「我……」万般不得已的接过枯枝。「干嘛愁眉苦脸的?摆好架势!」虽然无奈,也只得侧身而站,将枯枝当成长剑负在背后,左手前引捏个剑诀,这是元直先生传给我们的一套『璇玑剑法』的起手式。姊姊捏着剑诀的左手突然张开,身子急速旋转,同时纵身一跃,很快人已到了我面前,手中枯枝亦已攻至。我不敢怠慢,出剑格开。我俩从小一起练功拆招,对方如何攻,如何守,几乎都烂熟于胸,很快便过了三四十招。姊姊的剑法虽然比我好一些,但我若是尽力防守,也不容易被她手中枯枝打中。不过很奇怪的,当她心情不好时,剑法便会突然变好。若只是剑法突然变好,那还无妨,重点是,她心情不好时,好象也会忘记什么叫点到即止,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愿在这个时候陪她练剑了。果然,今日她又变得特别厉害,还拆不到一百招,我已被逼到了瀑布旁的一颗大石头上,渐渐应付不了她越来越快的剑招。正要出声认输,姊姊大喝一声:「着!」我只觉腿上和屁股上一痛,已被打中好几下,一时站立不住,整个人往后跌。眼前一花,噗通一声掉进了水里,口鼻间骤然吸进潭水,真是呛得难过。正在挣扎,突然看到潭壁另一侧,有个黑压压的像是洞口的东西。待要凝神看个仔细,手上一紧,又被拉出了水面。姊姊把我拉到岸上,笑道:「怎么这么快就中招啦?」哼哼!这下气可消了吧?老是这样忽喜忽怒的,我心里不禁嘀咕。「哎呀,生气啦?我只是一时收不住手嘛,别气了。」她这会儿笑得可灿烂了。「算了,」我吐出刚才喝的几口水,笑道:「谁叫是我姊姊嘛。」「嘻,好轩弟,咱们再来练过,这次我会来得及收手的。」「等等,」我想起刚才在水底看到的洞穴:「那水潭里头好象有些儿古怪,咱们要不要下去看看?」大概描述了一下适才所见,姊姊听了,便道:「有趣得紧,潜水下去看看也好。」她说完就往下跳,我忙跟着也跃入水中,这回有了准备,自然不会喝着水。跟在姊姊后面游到瀑布处,我们同时吸一口气,潜入了水中。瀑布后面是一片山壁,水底自然也是由岩石所围成,这回看清楚了,水底岩壁上果然有一个洞穴,而且黑压压的深不见底,我和姊姊在水底对看一眼,她向前比了比,就游入洞穴中。这怎么成?万一洞穴太深,来不及回到水面上换气怎么办?连忙伸手要拉,但姊姊游得快极,已进了洞里。只得连忙跟上,洞穴宽正好足容得下一人划水前进,游了一会儿,正感气息微窒时,姊姊的身形突然向上急升,同时眼前一片光亮,似乎洞穴有了出口,我连忙也游上水面,姊姊伸手拉我,我扶着洞缘攀上,竟是上了干地。深深吸了口气,这才仔细打量周围环境。这是一个高阔的洞穴,四周仍是坚硬的岩壁,顶端有一个小洞,阳光便是由那儿透进来。洞内还长着大大小小几棵树,地上泥土岩石,花草俱有,俨然是一个异常隐密的小小世界。「哇!瀑布后面居然有这么一个隐密的山洞,」我来回走了几步,叹道:「看来是个从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姊姊不语,在洞里来回走了一会儿,突然「咦」的一声道:「轩弟,你过来这儿看看。」我闻言走过去,吃了一惊,在洞内一角的岩壁上,赫然密密麻麻贴着十几张符咒。旁边则刻着几个古篆大字,这古字先生曾教过,因此我倒认得:风后埋剑处那字苍劲有力,一笔一划深入岩石之中,似乎是用利器削写而成。这岩石质地坚硬,看来刻字的人若非拿的是稀有的神兵利器,便是功力极深厚。这么说来,我们不是首次进入这个洞穴的人了?可是说也奇怪,这深山已是如此隐密,更加不用说是隐藏在水底信道后的这个岩穴。洞顶那个小孔,看来也容不下一个人出入,这个地方怎么竟会有旁人来过?那几个大字旁尚刻着几排小字,也是用古篆文刻成:风后刻字埋剑于此,愿有缘人见之。呜呼,即便有人到得此处,此符灌注之法力,非吾自身不能除矣,此阵注定失传,乃君上之令,亦无法可想……这些古篆文极是难懂,正在努力辨读,姊姊道:「怪了,在墙上贴满这些鬼画符,做什么用的?」说着便要伸手去撕。她手尚未触及纸符,符上朱砂突然发光,紧接着一阵强光发出,姊姊『啊』的一声轻呼,倒退了一步。「姊姊,」我忙扶住她:「没事吧?」她愣了一会儿,怒道:「这是什么符?我非得撕下来不可!」语毕站稳马步,右手援援伸出,这回用上了劲,眼看就要撕下符纸。就在她将碰未碰之际,又是一阵强光发出,这回姊姊整个人被震退,跌坐在地上。她一翻身站起,看来并未受伤,但怒气更盛了:「好,我今天若不撕下你这鬼画符,就不姓姬。」我忙劝道:「看来这符上附有法力,咱们还是别乱动的好。不如回去请先生来看看,或许他有办法。」姊姊不依,又要伸手撕符,我忙抓住她的袖子,不料她这次用的力道更大了,我一个不留神,便被扯得重心不稳,整个人往岩壁上倒去。挣扎间,伸手在壁上一撑,总算没撞个正着。姊姊歉然道:「轩弟,你没事吧?」正要答话,突然觉得抓着了什么,定神一看,手中竟抓着两张符。这个可就奇怪,为何我没被符咒上的法力震退?和姊姊面面相觑,仍觉难以索解。姊姊再一伸手,随即强光又现,震得她倒退数步。我也伸出手,却是一点阻碍也无,又扯下了数张符纸。没几下我便将岩壁上十几张符全给撕了下来,原来符咒后头竟是一个挖空了的四方形小穴,穴中摆着一个看来年代颇久远的木制长盒。「真是邪门,为何你撕符就没事?」姊姊瞧瞧那个盒子,皱着眉头道。真是天晓得,也许符纸年代久远,在我伸手撕时正好失了效力吧。「算了,反正都撕掉了,咦?这是什么?哇!好重!」姊姊一把捧起木盒,便想打开。然而拨弄了两下,不耐烦起来,将盒子递给了我:「轩弟,你看看这怎么开。」接过木盒,捧在手中极沉。我也颇好奇,这刻字的人自称是风后,不知藏了什么。上上下下打量了这盒子一番,只觉越看越奇,整个盒子的六个面全是平整圆滑,竟然全无接合的痕迹,更别说盒盖了。「这个真是奇哉怪也,」我道:「完全没有可以着手打开的地方,里头若真有东西,也不知是如何放进去的?」姊姊接过,再把摸一会儿,皱起了眉头,哼道:「我就不信打不开这玩意儿!」说着将盒子用力往墙上掷去。『碰』的一声响,盒子砸在岩壁上,终于碎裂,破成几截掉在地上,盒中滚出了一样物事。定神一看,却是一把长剑。那是一柄华丽异常的剑,剑柄上镶着数颗宝石,在日光照射下眩耀着七彩缤纷的光芒。风后埋剑处,果然埋的是把剑。伸手握住剑柄,刚要拿起剑,却吃了一惊,只拿起几寸,剑又掉落。原来这剑竟极重,只怕有五十来斤。惭愧!刚才装在盒中之时,便已知此物极重。只是当见到是一把剑时,不知不觉也就把它当成一般的长剑了。再拿时用足了力,将剑举在手中,只觉剑身发出一股寒气,似乎是把无坚不摧的好剑,可惜这般重法,怎使得它动?姊姊接过了剑,也吃一惊:「这是什么剑?」再仔细看那几排篆文:……此剑中,藏有吾赖以杀败蚩尤数万妖魔大军之阵形。盖此阵诛敌杀魔,威力过盛,此时蚩尤已亡,故埋之。然吾岂愿阵法失传乎?无奈君上有命,实不得已也。「蚩尤?」我脱口而出:「莫非是远古时代与黄帝争天下的蚩尤?如果真的是,那么这把剑埋在这里,只怕已有二三千年的光景了……」「什么是黄帝蚩尤?」姊姊把剑递还给我:「我只觉这洞里处处透着诡异,咱们还是先出去吧。」姊姊果然不记得,先生讲述历史时,是曾提及黄帝及蚩尤之名的。我扯下几条树藤将剑缚在背上,姊姊率先跃入水中,我们又一起游回了瀑布潭中,攀上了岸。游上岸时,兀自在想那风后所说的阵形是何含意,一抬头却吃了一惊,树林不远处有浓烟漫起,还夹杂着必必剥剥的燃烧声,瞧方位正是古松居的方向。「快回去看看!」姊姊拉住我手,我们一同往回急奔,这般大火绝不寻常,心中只觉隐隐约约有不祥的预感,别要是日间偷袭的人同伙。果然奔到小屋左近,便听得有个陌生的声音:「叛徒徐庶,我找得你好苦,怎地躲到了这等荒郊野外,一躲就是八年?」「司马懿师兄,我已退隐江湖,不想再问世事,你又何必苦苦相逼?」听到先生的声音,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听声音来自小屋旁的空地,我和姊姊跃上空地旁一棵高大的松树,向下看去,只见空地上零零落落,或站或躺着几个人。小屋旁边许多树都正在着火燃烧,显然已经经过一场激战,空地上,一边是先生和香语姊姊,两人都站着,香语姊姊的伤势看来已不碍事。另一边则是三个穿著和乌鲁相同的人,其中两人已经倒下,只余下一人站着,那人应当就是先生口中的司马懿了,他手中摇着折扇,正说到:「你不用装傻,八年前你和姬风、姜秀一同盗走天若宫的镇宫之宝『天烙之印』,然后就躲了起来,便想这样过一辈子?」爹娘和先生会偷东西?这怎么可能?先生道:「我们拿走天烙之印,实是有苦衷……」司马懿一挥手:「不必废话!立刻交出镇宫之宝,你的法术已消耗得差不多了,我再一击就可以置你们于死地,难道你不知吗?」什么?先生法术高强,法术怎会消耗得如此之快,难道对方是在虚张声势吗?香语姊姊此时上前一步,怒道:「司马懿,你故意派人暗算我,好让我兄长耗费法力为我疗伤,再施偷袭,这等行径,好不要脸!」司马懿摇了摇折扇,笑道:「兵不厌诈,这等小小技俩,又算得什么了?」先生道:「关于天烙之印的事,掌教的水镜师兄知道原委,你何不去问问水镜师兄?」司马懿道:「如今我便是掌教,水镜?呵呵,我也很久没见到他了……」「什么?」先生看来颇震惊:「这怎么可能?究竟发生何事?怎么可能会轮得到你来当掌教?」「哼!」司马懿收起折扇:「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再不交出天烙之印,休怪我不客气。」「那么你便来试试。」先生双眉一轩,眼中丝毫不见惧色。这时身旁的姊姊用肘碰了碰我,轻声道:「这人如此嚣张,你看我如何教训他。」姊姊说着咬破自己手指,一滴血直落到了地上,接着便喃喃念起咒语。又是召鬼术……算了,虽然这个术法实在不怎么好看,但总比见到先生和香语姊姊身陷危险却束手无策的好。随着小鬼由地上爬出,先生等人都吃了一惊,小鬼口中糊糊作声,立刻便向着司马懿冲去。那司马懿却不见惊慌之色,口中兀自啧啧称奇道:「唷,真的是召鬼术,这可真是罕见,看来乌鲁他们两人临死前用纸蝶术报的讯是真的。」眨眼间,小鬼已冲到司马懿跟前,击出一掌,司马懿立刻也是一掌击出,双掌相碰,司马懿动也不动,小鬼却倒退飞了一丈远。姊姊皱起眉头,再加紧念咒,小鬼再站了起来,司马懿哼道:「区区邪术,岂可与正道相抗?」扇子一挥,一道火光随之飞出,正着小鬼。这……这竟是五行之术!我曾看过先生使用这一招『野火燎原』,想不到这司马懿竟然也会。小鬼身上着火,吱吱乱叫着在地上翻滚,却也扑不灭身上火焰,没多久便不动了。火焰渐熄,地上只余一堆焦碳。这……这怎么会?转头一看姊姊,她脸上也带着惊?不已的神色,似乎还不能相信。正想出声安慰,忽听得司马懿大喝道:「树上躲着的,纳命来罢!」声音甫歇,便见一团火光急速凌空袭卷而来,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脑中乍然浮现刚才小鬼惨死的模样,全身却是一点力气也无。危急中听见先生的声音:「糟了!」火光即将及身,突然另外一边水声暴起,一道凭空出现的水柱赶在火光之前当头淋下,电光火石间,只感觉到姊姊紧紧拉住我的手,便已被水包围,我们顺着水柱,由树上被冲到了地上。一落地便即站起,刚施展完『水淹三军』的先生和香语姊姊便在眼前,香语姊姊露出欣喜的表情:「你们怎地躲在树上?还好没事……」「小心!」她的话尚未说完,我和姊姊同声惊呼,因为司马懿不知何时,已无声无息的出现在他们两人身后。先生刚要转身,司马懿双掌齐出,碰碰两声闷响,正击在他们的背心。香语姊姊立刻喷出一口鲜血,先生则身子一晃,也是立刻脸色惨白。可恶!我和姊姊立即抢上扶住,先生尚能稳住身子,香语姊姊却已是全身无力软摊在姊姊身上。「你!」我不由得怒极,指着司马懿:「背后偷袭,好不要脸!」「嘿嘿……」他倒也不再追击,一派胜卷在握的悠闲模样:「小子,兵不厌诈,你没听过吗?」我不禁一怔,兵不厌诈的道理我自然懂得,前些日子才在书上读到呢,可是……「哼,说这些你也不懂,」他说着转向先生:「徐庶,你妹妹看来是活不成了,再不交出天烙之印,我便在你面前把这两个姬风、姜秀留下的孽种也杀了。」我为香语姊姊拭去嘴角的血渍,但她口一张,又喷了一大口血出来,耳中听到司马懿说她已活不成的话,禁不住要胆战心惊。先生深吸一口气,一拂袖站了起来,道:「想杀人?只怕没这么容易。」司马懿冷笑道:「你要我试试吗?」先生不语,看了我和姊姊一眼,伸掌按在香语姊姊背心,内力催吐之下,本已昏晕的香语姊姊身子一颤,睁开了眼睛。姊姊喜道:「香语姊姊,没事了?」先生缓缓说道:「香语,知道该怎么做吧?霜儿和轩儿交给了。」香语姊姊眼中擒着泪水,点了点头。这是什么意思?正待发问,先生又开始喃喃念起咒语。突然间风声骤起,平地上突然卷起一阵龙卷风,朝着司马懿直直扑去。司马懿脸色一变:「是『风卷楼残』?」眼见他避无可避,身子迅即被龙卷风裹住。还来不及喝?,却听得风圈中传来司马懿哈哈大笑的声音:「徐庶啊徐庶,我还以为你剩下多少功力,原来已是强弩之末。这风不到平时一半的力道,替我消消暑是可以的,若说要伤我,那真叫做痴人妄想。」我和姊姊面面相觑,姊姊不禁咒骂:「贼厮鸟,这般猖狂!」便在此时,风声突然在耳边响起,还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已被强烈的风旋托在空中,整个身子头上脚下的转了过来,全然身不由主。百忙中运起丹田中一股真气,好容易稳住了身子不再打转,定神看去,香语姊姊和姊姊也都各被一个龙卷风托住,三个风旋中央,是紧皱着眉头念咒的先生,这阵风强力而不伤人,看来是由先生所祭起。另一边响起司马懿的叫声:「该死,原来这阵风不是攻敌!」正愕然间,先生大喝一声:「去!」随即感觉到龙卷风在急速移动,我已被风托着在空中快速飞行着。身旁的景物快速倒退,一会儿便看不到先生和司马懿了。我勉力维持身体平衡,隐约见到另两个龙卷风也在身边呼啸疾行。约莫一盏茶时间过去,风力渐渐转弱,然后龙卷风突然消失无踪,登时感到身子一沉,向下急坠。我早有准备,一旋身子稳稳站在地上。连忙抬头望向另外两个龙卷风,只见它们也已消失,姊姊和香语姊姊正从空中落下。我看得真切,姊姊正在扭转身子准备落地,香语姊姊却是一动也不动,整个人犹如断线风筝般斜斜坠下。心下大骇,忙急吸一口气,足底一蹬往她落下处跃去。也许是危急间能发挥出平时所没有的潜力,这一跃竟跃得远比平常更高更远也更迅捷,总算赶在香语姊姊落地前,在空中接住了她。待得平稳落地,才凝神向横抱在臂弯中的香语姊姊看去。天啊……这……姊姊在数丈外一站稳,便即奔了过来,一到身畔,登时惊呼:「香语姊姊!怎么伤得如此重?」只见香语姊姊身穿的白色上衣,已被鲜血染成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不知适才在空中时,又吐了几次血?香语姊姊忽然苏醒,凝神看了我和姊姊一眼,伸手捧住胸口,又不住咳起来,殷红的血,由口中咳出,贱满了我和姊姊衣服。姊姊无助的看我一眼,她和我同样束手无策,运内力为人疗伤需要非常高深的内家修为,先生便有此等功力,但我们却是万万办不到的。正没做理会处,香语姊姊止了咳,缓缓说道:「霜儿、轩儿,我是不成的了,待会儿你们迅速下山,到襄阳城去……」姊姊打断她:「这是什么话?香语姊姊,会好好活下去,和我们永远在一起的。」香语姊姊苦笑了一下,续道:「霜儿,别打断我,我自觉全身的气力正在一点一点流失,现在我要说的话很重要,你们要留神听。」姊姊不再说话,我忍住快滴下的泪水,说道:「我们在听呢,香语姊姊,说吧。」「嗯……」香语姊姊伸手在怀中掏摸,随即拿出了一个锦囊:「这个就是『天烙之印』,你们拿着它,到襄阳城里,寻找水镜师伯的下落,把东西交给他,他自会照顾你们。」我伸手接过锦囊,只觉沉甸甸的,里面装着一样坚硬的物事。「哼!」姊姊突然站起身,拔起长剑在空中虚劈两下,怒道:「都是为了这个东西,累得身受重伤,我一想到那司马懿,就觉得心里有气,非要回去找他拚个你死我活不可!」「万万不可,」香语姊姊忙道:「那人的武功极高,哥哥便是在功力无损的情况下,也不见得赢得过他,你们姊弟去了,只有送死……」说着叹了口气,脸色转为哀愁:「哥哥虽然用计将我们救了出来,但他此刻受了伤,只怕也……只怕也……」只怕也是凶多吉少了!这个想法从刚才一直便在我脑中盘旋不去,只是看着香语姊姊如此伤重,实在说不出口。「香语姊姊,」勉强开口:「说不定先生自有脱身妙计,根本不须我们担心呢,就别想太多,先专心养好自己身上的伤吧。」「嗯……」香语姊姊点点头,正要答话,又猛咳了几下,喷了满地的鲜血,只看的我和姊姊都慌了。便在此时,一只在附近啃草的山兔一蹦一蹦的跳了过来,在旁边咬着一株小花茎上的叶子,香语姊姊伸出手摸了摸兔子的头,那兔子甚是驯善,任由她抚摸并不逃走。香语姊姊脸上露出微笑,道:「动物们无忧无虑真好,若是能一生都这样没有烦恼的渡过,那该有多幸福……」她转向我们,声音越来越虚弱:「你们从此便得离开古松居,我和哥哥无法再照顾你们了,记住,江湖风波险恶,一切要小心在意。霜儿,是姊姊,得多照看着轩儿些……」模糊的视线望出去,只见姊姊点了点头,香语姊姊头软软的垂下,不再说话了。姊姊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声音已经哽咽:「香语姊姊她……她没有气息了。」只感到脸上一片温热,眼泪终于流了下来。我们默默的在地上掘了一个墓穴,将香语姊姊的遗体葬在里面,那只兔子在一旁好奇的望着我们做这些事,红色的眼睛眨也不眨的,似乎也觉得好奇。立好墓碑,姊姊站起身,用力一掌击在一旁的树干上,这掌力道极重,大树被震得沙沙作响,兔子受了惊吓,几个踪跃跳得不见踪影了。「我不甘心!」姊姊眼中仍含着泪水:「不杀司马懿报此仇,怎对得起香语姊姊在天之灵。」唉……我又何尝不想杀司马懿?但此时有一个声音在脑中响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武功智计,我们都跟敌人差了一大截,若是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一时冲动的话,徒然送死而已。「姊姊,」我道:「我们要报仇,也不能急在一时,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躲过敌人的耳目,先逃下山去。日后或能找到爹娘,再来报这不共载天之仇。」姊姊的脸色转为黯然:「我学了召鬼之术,自以为很了不起,没想到还是差了人家一大截,若是我再厉害些,说不定香语姊姊就不会死了……」拍了拍她的肩膀,也不知该说什么。此时太阳升到了天空的最中央,天气越发炎热了。和姊姊商议了一番,决定从后山走,我们在这山里住了这么多年,虽说从未下过山,但对这山中的一草一木,可就都非常熟悉。绕过瀑布,涉过小溪,我们来到山后一座浓密的荫林中,这座荫林生长在一面陡削的山坡上,往下直走,一直到穿出树林,就是山脚了。我们一前一后默默走着。和姊姊在一起,鲜少有这么安静的时刻,也许我们都受到了太大的打击吧,香语姊姊虽说不是我们的亲姊姊,但早已和亲人无异,见到她在眼前死去,我只觉彷佛有什么东西,从身体中被抽离了。约莫两个时辰过去,树木逐渐减少,再行片刻,眼前突然空旷起来,原来已到了山脚,出了树林了。哗!好一幅壮观的景色!放眼望去,面前是一片开阔的黄土原野,地平线上天连着地,地连着天,彷佛没有尽头似的。呆看了许久,姊姊在我肩上一拍:「轩弟,咱们从未离开过山里,这趟旅途,也许会有未知的凶险。」「嗯……」以前遵从先生的吩咐,一直隐居在古松居,早就想到外界来看看,今日若非亲眼见到香语姊姊惨死,我应该会更加雀跃吧。开始往前走,看着逐渐西斜的太阳在姊姊脸上映出玫瑰色的霞光,心中不禁想到,从现在起,真的就只有我们姊弟两人互相扶持了。此时心中还挥不去香语姊姊之死所带来的哀伤,但一股迎向未知的兴奋和喜悦感也涌上心头。另外,更有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感觉……我看着姊姊美丽的侧脸,不太懂得自己复杂的心情。第二回襄阳结义90约莫正午时分,我们终于到达襄阳。站在城门外,不禁看得呆了,用大石砌成的城门非常雄伟壮观,整座城用高约一丈的城墙团团围住,外面还有一道护城河,当真是固若金汤。登时想起兵书中常提到的攻城战,原来真正的城池是这个样子!正发呆间,姊姊拍拍我肩膀:「你怎么了,看傻眼啦?」「嗯……」我道:「这城如此之大,咱们却哪里找水镜师伯去?」「真是没想到,」姊姊看来也颇烦恼:「城里的人看来没有一百万也有几十万,这下当真难找了,总之先进城,再设法打听消息吧。」进了城门,更加看得合不拢嘴。街道上热闹非凡,各类小贩应有尽有。卖衣服首饰的、各式吃食的店家,都叫破了喉咙在拉拢客人。行人来来往往,男女老幼皆有,当真是眼花撩乱。我只看得头也昏了,好一会儿,姊姊道:「总之,先进城去吧,这么多人,当心别走散了。」我们便进了人潮里,这街上卖的物事当真是琳琅满目,姊姊给我买了件新袍子,自己却没有买。走着走着,姊姊看看我背上用树藤缚着的那把在瀑布山洞内发现的长剑,道:「这把剑这么重,你一直背着难道不累?不如丢了吧。」「使不得,」我道:「根据岩壁上的刻字所说,这把剑中藏有厉害之极的阵法,怎么能丢?」得到这把剑之后,由于突然而来的变故,我们奔波离开了古松居,这几日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研究它。「啧,真拿你没办法,」姊姊道:「也罢,若是有朝一日你真的带领了军队,这些阵法或许有用。」我微笑不语,姊姊果然最了解我。这时路经一家打铁铺,姊姊便道:「若是要一直带着这把剑,好歹得找个合它用的剑鞘。」这倒是,我们便进了铺子。正挑着剑鞘,铺外走进来三个人,我立刻留上了神,因为他们身上都携了兵刃,一个拿着把大刀,另一个腰间佩着双剑,再一个手持丈八蛇茅。姊姊也注意到了,凑过来小声道:「看那三人,真是招摇的有趣。」「老头儿!」其中拿蛇茅的那人大声对着打铁老翁嚷嚷:「快些将大爷们手中的兵器磨利了,咱们三兄弟还要赶去参加乱世英雄会!」乱世英雄会?那是什么东西?老翁不敢怠慢,忙唤了铺里一个年青小伙子,那小伙子接过三人兵器,便在磨刀石上磨了起来。趁那三人出了铺子在对面的茶馆喝茶,我向那小伙子拱了拱手:「兄台,请问什么是乱世英雄会?」小伙子道:「客倌你不知道?这可是最近襄阳城中人人谈论的话题啊!」「我们刚从外地回来,」姊姊道:「不太清楚,你说来听听。」他倒是口齿伶俐,很快说了个大概。原来襄阳城中有个姓温的公子,有鉴于当今天下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因此出资举办了这场乱世英雄会,希望聚集一些英雄好汉,好好做一番事业。「我听说,在比武台上得到最后胜利的人,还可以得到温公子赠与的一千两银子作为奖赏。因此虽说官府对于这个乱世英雄会颇为不悦,还是有许多人赶着想去参加,」小伙子道:「可惜我不会半丁点武功,否则也去试试,好过在这家小店给人使唤来使唤去的。」「我这家小店委曲了你啦?」里头传来老翁的声音,小伙子吓了一跳,连忙低头干活,不敢再说话。「真想去见见那个姓温的公子,」我道:「他能够为天下人如此设想,不知是怎样的英雄好汉。」姊姊点点头:「说不定在那里,也可以探听到水镜师伯的下落。」没多久挑好了剑鞘,我再向老翁要了条绳索,将上了鞘的剑牢牢缚在背上。对面喝茶的三人也进来拿了武器,那腰佩双剑的道:「走吧,乱世英雄会就要开始了。」他们说着便走出铺子,我和姊姊对看了一眼,立即跟在他们身后。那三名大汉在人群中颇为显眼,因此跟踪一点都不费力。我们跟着他们过了一座小桥,再穿过几条街,便来到一个极大的广场。广场上挤满了人,中央搭着一个台子,远远望去,台子上似乎有人正在互斗,四周围观的人不断鼓噪?群埃?蠢凑獗闶锹沂烙⑿刍峋侔斓牡氐懔恕那拿丈八蛇茅的惊道:「喂!怎么我们还没到,他们已经开打了?」佩双剑的道:「莫非记错了时间?」拿大刀的也道:「可恶,别要错过了,快点到前面去。」我和姊姊相视一笑,这三人当真驴得可以。他们挥动着手中武器大吼:「喂!别挡路,大爷要上台比武的!」前方人潮大惊,纷纷躲避他们的武器,我们忙跟在后头。也多亏了他们三人,不然这么多人,还真不知怎么挤得进去。刚到达台前,就看到一名大汉从台上被人打落,正摔在地上。抬头向比武台上一看,不禁一怔,那傲然站在木台中央的,竟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女。「还有哪位英雄好汉愿意赐教?」台上的少女朗声道。「我来!」三人之中那名持丈八蛇茅的汉子一边叫着,一边跃上了台。还来不及看台上的人过招,便先听得一旁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好个厉害的女孩,明明小小年纪,武功却如此了得。」「可不是?她已经连续打败七个人了!」「而且对手都是身材粗壮的大汉……」台上这名看来年纪比我还小的女孩当真打败这么多人?一抬头,正好看到一根丈八蛇茅直飞上天际,紧接着那名才刚上台的大汉滚了下来。啪的一声,蛇茅这才掉回台上,少女拾起蛇茅,哼道:「长得是一副孔武有力的模样,怎地武功如此不济?」说着双手一拗,竟然硬生生的将蛇茅从中折断。那拿大刀的扶起自己同伴,怒道:「不要欺人太甚,我来会会!」说着一抡手中大刀,跃上了台。正待凝神看台上相斗,旁边议论声又起:「这女孩不但武功厉害,长得也颇俊。」「什么颇俊,简直是难得一见的美女……」「嗯,虽说年纪小了些,但确实是天生丽质啊!」哦?我倒没看仔细这名少女的长像,连忙抬头,却又见到一把大刀飞上半空,同时又是一名大汉滚下台来,正是那把大刀的主人。啪的一声,大刀掉回台上,女孩捡起大刀,哼道:「你也一样,光看脸是挺威武,可惜使的是三脚猫功夫。」说着大喝一声,伸掌在大刀木柄上用力一击,将大刀劈成了两截。两名大汉居然都在眨眼间就被打败,我连他们如何败的也来不及看清,这女孩不知是何来头……「喝!」随着一声暴喝,一个人影跃上台,是三人中最后一个腰佩双剑的人。「大哥,你要为我们报仇啊!」使丈八蛇茅的喊道。「快打败她,以大哥您的武功一定办得到的。」使大刀的也喊。看来那个他们的大哥是三人之中武功最好的,因此被寄与厚望。台上的大哥开口了:「小女孩儿,的功夫还不错,师父是谁?」那女孩哼道:「你要是胜得了我,我才告诉你。」「嘿嘿……」大哥手按在剑柄上,并不拔剑,笑道:「我胜,那是理所当然之事,依我看,我们还得赌点什么东西才好玩。」「赌便赌,我就不信你能胜得了我,」女孩微怒道:「若是你输了,连同你的两个兄弟,就立刻给我滚出襄阳城!」「没问题,」那大哥看来胸有成竹,似乎胜卷在握:「不过如果输了呢?就嫁给我做老婆如何?」台下登时笑声四起,已经有人在跟着起哄:「好啊!乱世英雄会变成了比武招亲!」「我也想来参一脚了,这等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小姑娘,下一个换我上台比划比划。」女孩大怒:「胜得了再说,进招吧!」这会儿终于可以看看这名少女使的是什么武功,只见台上的大哥拔出双剑,架势倒也似模似样。突然,身边有人叹了口气,说道:「唉……我好意举办这英雄大会,没想到来的人却没一个能跟『英雄』两字沾上边的……」咦?听这语气,他便是那举办乱世英雄大会的温家公子吗?转头一看,说话的是个衣着高雅,看起来一派斯文的年轻书生。只见他凝神着台上,不一会儿便摇了摇头,道:「看来他也不是这少女的对手。」一句话提醒了我,连忙抬起头要看台上比试。这一抬头,正好又看到两把长剑飞上半空,然后一名汉子滚到了比武台边缘。这自然是那位大哥了,他的武功果然比其它两人好,因为他至少没有滚到台下。咚咚两声,两把长剑这才落下,插在木台上。女孩哼道:「果然还是三脚猫一只,刚才你竟敢口头轻薄我,看来得给你点教训。」她说着伸手从背后抽出一只羽箭,我这才发现她手上拿着一把大弓,原来她的武器是弓箭。眼见她弯弓搭箭对准了大哥,吓得大哥脸如白纸。这一箭射出去对方哪里还会有命在?正想上台干预,却见那名温公子已抢先上了台,拱手说道:「姑娘千万别动手,大家只是比武,别伤了和气。」「哦……」少女打量他片刻:「你便是下一个要较量的吗?」「不,」温公子道:「在下姓温名青,是这场乱世英雄会的举办者,请姑娘点到即止,英雄大会只是比武,无须染上鲜血。」「好吧!」女孩收起弓箭:「不过刚才的赌注不能不遵守,你们三个,立刻给我滚出城去!」那大哥忙道:「是,是,二弟,三弟,我们走。」说罢,掉在台上的双剑也不要了,三个人很快消失在人群中。温青道:「姑娘果真好武艺。」那少女道:「好说,可还有哪位英雄愿意上台赐教的吗?」一片寂然,温青站在台上,眼睛往台下看了看,叹了口气。我想起他适才说的话,看来他大概是心中遗憾,觉得乱世英雄会由一个稚龄少女胜出,未免不太合乎『英雄』这两字的含意吧。正瞧着温青,突然他脸色微微一变,同时目光停留在我身侧。我不禁觉得奇怪,转身一看,却见他正盯着姊姊看,而且目不转睛的。怎么回事?莫非他认识姊姊?台上的少女道:「温公子,看来已经没有人愿意上台了,这场乱世英雄会,是否由我胜出呢?」温青不语,仍是看着姊姊。「喂……」姊姊转向我:「这个人怎么了?一直看着我?」看来姊姊也不认识他。「温公子,」台上的少女不耐烦了:「到底怎么样?你是主办人,说句话吧。」温青仍是不说话,他自从见到了姊姊,便一动也不动。那少女看了看温青,显然觉得疑惑,接着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姊姊,登时大怒,道:「好哇!我跟你说话,你却在看别的女人!」温青依然没有反应,少女更怒,伸手在背后取了箭,接着弯弓、搭箭……糟糕!「住手!」我大喝一声,不及细想便已冲上台,随手拔出一把适才插在木台上的长剑,挡在温青身前。只听得弓弦声响,少女竟然真的发箭!众人惊呼声中,夹杂着姊姊的叫声:「轩弟小心!」距离如此之近,却如何能躲得过这箭?危急中不及细想,我立刻挥动手中长剑,在身前舞成一道剑网。「碰」的一声,只觉手上一震,那箭射在剑刃上,给砸开了去,掉在地上。好险,我不禁捏把冷汗。这招舞剑成网,是先生传授的『璇玑剑法』中的一式『蔽日千光』,说来惭愧,我练剑一向不太努力,这一招老是使得不对头,今天,倒是第一次把它使得如此完美。眼前的少女露出不敢置信的神情:「你……你竟然挡得下来?」我不禁觉得心中有气:「怎么不由分说就发箭伤人?若是射中要害,可是会出人命的!」那少女正要答话,台下突然爆出欢呼:「好呀!」「挡得好,挡得好!「真个是电光石火,间不容发啊!」这……这怎么回事?「好轩弟!」姊姊叫的尤其大声:「这招『蔽日千光』什么时候练得这么熟了?」我朝她笑了笑,正要说话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这位兄台,小弟就不妨碍你们比武了。」这声音,原来是温青,我刚转过身,他已下了台。咦?他说什么?比武?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
文化随笔集《东亚三国志》读后感最近几年,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乃是国内的比较文化研究界,仿佛一夜之间便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态势——不但大量专业论文纷纷出炉,百花齐放;而且诸多比较文化研究所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枝繁叶茂。让人一下子便体悟到何谓“国际化”之于“文化研究”的巨大渗透力与影响力。然而,作为普通阅读者,细观这些并非没有含金量的文化比较专论,大多都缺乏趣味性,不免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 也许,在生产比较文化“产品”的作者群体中,金文学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兵”,但就是这个专攻中、日、韩三国文化研究的学者,使普通读者也走近了比较文化研究。金文学何许人也?名字听起来,倒颇有几分朝鲜族风味,而他本人,也确实是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朝鲜族第三代,儿时起便以汉语、朝鲜语为双料母语。经过四年的日本文学专业深造后,又一路东渡至日本,修成博士。这样一个任教于日本高校,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人类文化学为专攻方向的朝鲜族中国人,绕过了学界流行已久的中世纪欧洲与唐宋文明的学理性比照,抛开了对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明清诗学的不休纠结,一路直杀回“老家”,写出了他学术生涯中的第十一本比较文化研究专著《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文化比较体验记》(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版)。做比较文化,一如写长篇小说,最忌闭门造车。而金文学的“特殊身份”,加上他四十几年之中于三国间不断奔走迁移的感性生活经验,以及京都大学、广岛大学的两度博士求学历程铸就的理性分析研究能力,使得这本《东亚三国志》以近五十个主题,涵盖了中、日、韩三国从文化、历史到生活,甚至性爱观等几大类内容的比较解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韩国年轻人为什么能领导化妆着装时尚?为什么日本人会给世人留下吝啬冷漠的印象?三国民众在面对卡拉OK这一大众娱乐时,表现出怎样不同的性情与姿态?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三国之人有怎样大相径庭的反应?翻开《东亚三国志》,似乎每一篇随笔的题目中便隐藏着一个言简意赅的答案,比如《化妆美的差异》《“AA制”文化赞否论》《玩儿文化的力学》《生的美学、死的美学》等等。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点“文化实用主义”的倾向,这本书倒可让你不时会意一笑。金文学以他独特的比较技巧,教你一眼认出三国人的绝招,传授与三国的陌生人打交道的套路——当然,如果你正在商海遨游,那么,深入详尽地了解日韩民族的国民性,则是于东亚商战中立足的重要法宝。身为教授的金文学创作《东亚三国志》,并不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综合、分析、总结,而是亲身参与,处处有“我”,以第一人称写三国、谈三国、侃三国,不时伴随着一些个人化的情绪、感触。因了作者的现身说法,更因为那些具体可感的真实遭遇,将这本书说成是一本游记随笔也不为过。比如《与三国女性的恋爱体验》中,作者不但大方“贡献”出了自己与三国女友交往中略带伤感的小故事,并戏将中、日、韩三国女子性格特征中的火爆气质以“大蒜”、“芥末”、“辣椒”做比。一句“日本女性服务好,没有怨言;韩国女性服务好,有怨言;中国女性服务不好,又有怨言”虽只是玩笑之言,却也道破了三国女性脾性上的迥异。由于在三国的高等学府中均有游学经历,作者的关注视野,也便超越了人们的日常经验。于是,便有了《东大、汉大、北大厕所文化考》这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文化”研究:说日本人,厕所里所谈的政治与性往往纠缠在一起;说韩国人,直率袒露,想说就说,厕所里有“汉江大桥倒了,永丰百货塌了,泳三(金泳三)何时垮台呢?”的“大逆不道”;而一些中国同胞“秉承”现实主义的人生信条,于是北大的厕所里,便出现诸如“不管黑女白女,抓住老外就是好女”的揶揄之言。为了更形象化地说明三国人的差异性,《东亚三国志》还配以二百多组精挑细选的图片,既有历史资料图画,也有极富设计感的现代摄影。而其排版使用的字体也不能不提:2004年初创的博雅宋,拉宽了文字,在视觉上大有将汉字从方块的禁锢中释放出来的愉悦感,看起来十分舒服。形式上再多的创新,毕竟也只是外在要素,内容的精炼才是一本书成功的关键。一如封底的文字所言,《东亚三国志》“比较生活、民族、文化,以小见大;纵论中国、韩国、日本,入木三分”——其文风不可不谓诙谐而充满机趣:“关于吵架,韩国人光吵不动手,是儒教式的;日本人只动手不吵,是武士式的;中国人又吵又动手,是充满谋略的立体战”;“中国是大陆德行,圆滑世故,雍容大度;日本是岛国德行,心胸狭窄,细致认真;韩国是半岛德行,自尊心强,心怀‘怨恨’”。作者这种亲和轻松的口吻,很容易让其“文化研究专家”的“精英身份”于瞬间淡化。所以,无须正襟危坐,更无须战战兢兢地把这本书当作一份比较文化的博士论文,大可贯彻古人所云的“三上”读书法——枕上、厕上或马上(车上),放肆地看,自在地读。当然,以上皆是笑言,没有半点对作者的不尊,实在是这本《东亚三国志》,能让人不时笑出声来,拍案大叫:有趣!如果阅读的地点选在了安静的图书馆或肃穆的书房——倒真有些不太适合了。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十分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十分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状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十分严厉。然而,人们在应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能够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能够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1200字以上 读后感
-
读后感孟子读后感《孟子》读后感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文化的《孟子》。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寥寥数语,却将《孟子》精要概述无疑。可见,孟子的思想之于孔子,既是继承,更是升华。孟子也强调仁义,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的大道,倡导“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谓之本心,且与仁义礼智分别相对应。孟子对梁惠王说“仁者无敌”以强调“仁”的作用;对齐宣王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推广仁爱之心;孟子还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可见“仁义”在孟子学说中的重要地位。而“性善论”则是说人性本善,通过自觉努力,完善道德,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孟子》中也出现了大篇幅的君主与孟子的对话。孟子作为世人的表彰,梁惠王、梁襄王、滕文公、齐宣王均问事于他。而孟子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推行“仁政”之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推翻了君王一贯高高在上的思想,讲究“民为邦本”,这种民权驾于君权之上的说法比法国卢梭的民权论早了一千多年。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认识到了人民才是政权的根基。其次,孟子认为君为人父母,不仅要有贤德、重义轻利,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所以喜爱音乐的齐宣王才能明了“与少乐乐,不若与众”的道理。又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学习方法上,孟子也有诸多主张。他认为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君子深,造之以道”,也包含了我们今天科学学习的眼光;他也注重“自得”,即自觉学习:“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所以要自觉地有所得,才能彻底领悟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所有。另外,还要广泛地学习,达到融会贯通。而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与孔子一样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善于使用问答,从不代替学生作结论,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开动脑筋。孟子还提倡“专心有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其中很多部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另外,孟子对为人师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讽刺了那些“以其昏昏”却妄想“使人昭昭”的人。即教师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使学生明白,在提升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接下来谈谈个人修养问题。我们都熟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孟子提出“自暴者,不可与有信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然而个人意愿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类似于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并不总是以外界环境为转移的。孟子提出的“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取伤廉:取了有损于廉洁之称,大家都能够理解。而“与伤惠”是指给了有损于惠爱的称号,是叫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不滥施恩惠。至于“死伤勇”,是指死了有损于勇敢的称号,有时活下来比死去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也教导人们要珍爱生命,永远不要轻生。现代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会遇到许多难以决断的时候,《孟子》一书给了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抵抗的诱惑,孟子告诉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诱惑时时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抉择,孟子又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要的时候要“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人生在世,总有失意的时候,这个时候,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并不能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养气”要在平日里合乎道义,不可拔苗助长;他也教会我们知足常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他更是道出了坚持到底的难能可贵之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放弃,以往的一切努力也在此时化为乌有;他还提出了个人对自身的要求,对国家、对社稷的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他能掌握对方的心,读者的心,使之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走进了他用语言布下的圈套,这就是孟子语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作为面对君主的说客,孟子这么做也体现了他的智慧,比起直言不讳的谏臣,孟子的话更易被君主们接受。正是由于孟子的雄辩才能,才出现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局面。他善打比喻,几句话便能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出梁惠王仁政不足,更可贵的是他向梁惠王提出的建议中还包含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在保持自然的一个平衡状态,孟子思想之先进可见一斑。他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告诉齐宣王,有些事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个人不愿去做,而大王不行王道也是因为不肯做而得不到民心的。再有,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以此类比人心,就更需细细衡量。孟子思想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及其语言中放射出的艺术魅力是无法让人忽略的,在历史积淀下一直熠熠生辉,愈发珍贵。尽管当时孟子无法将他的理想实现——改变诸侯割据局面,一统中国,养名教民,可后人能从《孟子》中汲取更多精华,在儒家文化中感悟大道,努力提升自我道德,将孟子学说沿用到当今社会建设及立身处世之道中。1200字以上 高中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