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深深情550字

端午深深情

0
0
550字 初二 记叙文

在这粽叶飘香的季节,我摆着手指细算,端午又到了吗?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泊罗江畔,对着寒风发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感叹。滚滚热泪洒落,融入江水之中。然后纵身一跳,跳入无尽的江水之中。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乘一叶小舟划到江中把粽子撒到江水里喂食鱼儿。后来这就演变为了一种习俗,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商场里摆出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包装精美的粽子。这就是传统在褪色的表现吧!我们家可不买粽子,自己动手做才是尊重传统的表现。在端午节的大清早,外婆就会去摘新鲜的带着露水的粽叶,摘回家后就洗一遍,再用事先准备好的糯米以及各种配料放入粽叶中。包好后,再用结实的绳子扎好,放入锅中蒸2,3个小时就差不多就能吃了。刚出锅的粽子香味诱人,很烫,但也很好吃。

中午的菜和汪曾祺老先生家乡——高邮差不多,十二红。但不全都是红的,大部分罢了。苋菜是一定有的,鸭蛋也少不了,总之,红红的,煞是好看。家乡也有一个习俗——熏黄烟子,据说是可以熏五毒,只不过烟味太呛人了,呆久了容易咳嗽。当然,挂艾叶也是少不了的,大人们说这可以避邪,于是孩子们便到处挂满艾叶。

现如今,能这样不怕麻烦还去做粽子的已经少之又少,人们吃着买来的五花八门的粽子,却不愿自己动手做。这个节日已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吃粽子。

屈原,你一定在江中看着呢吧,你一定在感叹着,为什么我们的习俗渐渐消失了呢?

端午的味道

500字 初三 记叙文

作为传承了数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始终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民间,根植于古老的民族传统,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种散发着亘古的芬芳,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味道。

端午节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讥谤而不得重用,终于不堪世风浑浊,投江而死。人们以端午节纪念屈原时,就注定了这种清白、廉洁的品格将被人们铭记,也为端午注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屈原的品格,并体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胜枚举。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几年小官便归隐山林,整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生活;诗人于谦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则更是两袖清风、廉洁正直的官员的典范。

正是由于这种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心中,才使端午节流传至今。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端午本来的味道,廉洁之人、清正之人越来越少,端午也已成为一种形式,这也许有违屈原的初衷吧?而这也正是国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会风气的味道,是有助于一个民族发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尝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们中的一部分,而是全体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