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550字

有用与无用

550字 初三

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

莫言是作家,也是智者。正如他所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智者所言,自有其道理。我们学习文学,正是要追求“无用”。这个“无用”是指不能将文学当作“过程”“手段”,而应将其作为“目标”。

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换到哲学的视角,文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而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就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

同样,将莫言的这句话向社会学上引申,可以叙述为“人在社会中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这并不是消极处世,而是道家观点的一种演变和进化。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与其追求让自己“有用”,不如放弃执念,静心提升自已的能力,不断加深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如此,虽然外在面貌并无丝毫改变,而其内在天地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有深度、有学识、有内涵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之为“人才”,而文学的“无用之用”也就清晰可见了。也许科学技术能让人改头换面,但文学对心灵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科学替代的。

所以说“悟无用之用”,才能“见智者之智”。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明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这就是我的奇思妙想

900字 四年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敢于质疑并构想身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了。有时,特别是在无聊的时光中,会迸出一些奇思妙想……

如果人类能够超越时空

“超越时空”说得通俗些就是能随意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设想有无数多的平行宇宙,若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主宇宙”,人们能发明出超越光速的仪器,那么人类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了!从此,“下一秒”就不再受到“因果律”的制约,人们不再是历史和未来的旁观者,而是制造者。我想,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会“穿越”到19世纪末,到圆明园去预告侵略者的到来!我也会回到几年前,救下邻居家中那只可爱的却死于交通事故的小狗……如果我能达到未来,我会问一问将来的“我”,自己在做什么呢?考上了哪所大学?又去了哪里工作?

但是——如果人类能够超越时空,随意而不加约束地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写历史、改变未来,那时空终将一片混乱,扭曲不堪,毫无秩序可言。

如果外星有生物

假如外星亦有智慧生物且科技比地球人先进,那么他们也许是躲过了地球上发出的探测光和波,他们将自己的星球隐蔽起来,光和波打上去就像水流冲击镜子一样全都流过,或被其星球本身吸收,于是一直未被发现。要是这样该多可怕!想象一下有一种看不见的生物一直在观察着你,监视着你,洞悉你和你所知道的一切。即使并没有什么恶意,那也会令人不安!

但是——地外智慧生物目前还未被发现。不过我们不妨满怀童心地去猜测:“也许那个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人是来自外星呢……”

如果AI的自我意识觉醒

相信大家一定也看过科幻大片中这样的片段吧,有些机器人的自我意识被唤醒了,于是各种意外的灾难接踵而来……但在我的想像中,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电影中常认为人造机器一旦有了智慧,就会来毁灭人类,而我却认为它们若真的有了自我意识,会和人类成为朋友。就像信奉基督教的人看待上帝一般,机器对于它自身的缔造者应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又怎么会“毁灭”人类呢?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这些现象也许真的会出现,不论怎样还是要小心提防为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也许我的这些奇思妙想哪天真的会一个一个变成现实,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不能用它伤害了我们自己!

我想,正是有了这些奇思妙想,才激发出我们学习的动力,才让我们在憧憬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