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1200字

黄山

1200字 高三 写景

我庆幸自己生长在这江南的一隅。“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古人的诗句,为这方让人魂牵梦萦的土地,多少平添了几分诗意。想到了那些美得清新动人的字眼:小桥流水、油纸伞、青石板桥,自己似乎都成了“才子佳人”了。

黄山是一位清秀的灵女子,伫立在新安江畔,“绿杨烟外晓寒轻”,那随风飘拂的“绿丝绦”定是她轻柔的丝发;那么,“水是眼波横”的新安江水定是她清澈的明眸了!想到王观的诗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我就对这水有了分特殊的情意:诗人是不是也与我一样,把这水看作他的情人了!

新安江日夜浅唱低吟,把一个个洗衣妇的故事流淌成勤劳的歌。可有一天,新安江的嗓子沙哑了,那是肮脏的污水给她下了毒;新安江的明眸黯淡了,那是片片垃圾给她的眼睛蒙上了阴翳。是谁起早贪黑把污秽排尽?我不知道。但天上的月亮知道。如今啊,新安江又是一片春意盎然,淡淡的水痕,涟漪了春天,也诗意了我:我想象一位女子,缓缓走过青石板的老桥,细雨蒙蒙湿丁香;倘若撑把油纸伞,沿着河畔翩跹而过,“一抹青林屏样展”,纷飞的细雨沾湿一袭素裙,“轻花岸柳无边”站成和她一样婀娜的倩影。

黄山的新城建设是日新月异,风格别致的新楼一幢一幢地同树儿一同冒出地面。而我,是太固执还是太守旧?却仍对那破旧颓靡的小巷难以忘怀。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在屯溪确是有的,只是我叫不出它的名。也无需叫出。看惯了城里的

高墙,再看那青黛的、只容下两人并行的小巷,总显出别样的风姿。这种江南独有的小巷,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感怀!我多么希望城里的人们,在欣赏过人类文明的产物——林立的高楼过后,在雨后,怀着一份宁静淡然的心情,走一走这潮润润、浮漾湿湿的雨巷,细数墙上留下时间走过的痕迹。我更希望,这雨巷常在,千万别在哪一天被一座现代楼房取代。

黄山小城里那些并不出名,甚至很少被注意的小景,才是真正值得黄山人细细品味和感受的事物。这一个既不算落后,也说不上发达的小城,给我的最深的感受,就是淡淡的。它不是沈从文的与世隔绝的边城,也不是人人急功近利的大都市。生活在这种淡淡的小城,心也是淡淡的,每天不慌不忙地骑着车上学,走过市中心的不宽不窄的马路,嗅着路旁不浓不淡的花香,再穿过挚爱的青石板老桥,偶尔看见率水河上氤氲的不深不浅的雾气,我对这片乡土真的是心生爱意。

我是黄山人,所以我是自豪的,因为我倚着黄山长大。黄山,那是人类艺术无论如何也不能及的大自然的珍宝,那是中国名片的点睛之笔!而那“黄山之美始于松”的黄山松,和我们有个约定,那就是:它会把自己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材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地奉献精神,写进黄山人的血肉!

过年的时候,朋友寄给了我几张贺年明信片,印的正是秀美黄山和新城风景,那温馨的夕阳城市图,躺着我迷人的家乡。淡淡的像一首诗。我是黄山的女子,是新安江水濡染过的,我知道有一天,我身处外地之时,我会深深地思念这土地,这淡淡的小城,这淡了我的心的江水。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是否也可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黄山

10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爸爸妈妈终于要带我去黄山玩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们二年级的课本上有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黄山奇石》,里面介绍了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等,我早就想去看看了。我们在黄龙体育中心上车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了象棋班的同学天天,于是我们就一起上了车。快到黄山了,我发现有一座山非常奇怪,它是由一片片的岩石组成的,每片岩石周围是咖啡色的圈,非常像牛肉片,我开玩笑说这是牛肉片儿山,天天说边上那座矮一点的山像毛笔。那就叫它毛笔山吧。到了黄山,我们下了车,先到一家饭店吃了饭,就开始爬黄山了。山上台阶很多,很多人爬了一会就上气不接下气了,我却不是这样。因为我今年已经爬过武夷山的大王峰,海拔1100米,还爬过泰山,海拔1500米。那两座山爬得都很轻松,就像做梦一样。我对妈妈说:“爬大王峰是给爬泰山打基础,爬泰山是给爬黄山打基础。”妈妈说下一次去西安爬华山,那么爬黄山就是给爬华山打基础了,黄山的天都峰有1800米呢。

导游说黄山有个奇怪的现象:坐缆车没有走路快。因为等着坐缆车的人太多了,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白鹅岭,他们坐缆车的果然还没上来呢。一路上有许多人夸我,我很高兴。导游带着我们上山参观,我们看了很多松树。我印象最深的是黑虎松。晚上我们住在白云宾馆,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第二天早上,天还是黑的,我们打着手电筒去看日出。山顶风大雾大,很冷,我们都穿上了雨披取暖。可惜云层太厚,没能看到美丽的日出。于是我们就去了一线天,一线天是两块巨大的石头中间的小道,笔直笔直的,很陡。虽然有些危险,但我们还是走过去了。然后,我们又去看了迎客松。哇,迎客松真高啊,好美啊。很多人排着队要跟它合影呢。

这时候,很多人都准备坐缆车下山了,我们却对爬天都峰更有兴趣。从下往上看,不得了,都是台阶,像梯子一样,太陡了。不过我不怕,刷刷刷往上冲,赶上了很多人,把爸爸妈妈都甩在了后面。当我在上面等爸爸妈妈时,看到下面的人好像比蚂蚁还要小。天都峰上,最险的是鲫鱼背,很窄的小道,两边只有拉绳,下面是万丈深渊。我慢慢地过了鲫鱼背,接着是爸爸。等了很长时间,妈妈才过来了。妈妈说太险了,她都不敢看两边,只敢盯着脚下。到了峰顶,突然风很大很大,所以我走得比过鲫鱼背还要慢。

下山的路上,一位爷爷和奶奶向我们问路,他们要上天都峰。妈妈告诉他们左边的路很险,右边的路比较安全。他们选择了走险路,说他们就是来探险的。我还很佩服那些挑夫,我们空着手爬山都很累,可他们每天都要挑着很重的担子上黄山。黄山上所有吃的用的都是靠他们挑上去的。

回来好几天了,可是我还经常想起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写景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