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司马光和上厕所800字

司马迁和司马光和上厕所

800字 高二 议论文

今天闲谈说到了《赤壁之战》突然想到,有两个同姓司马的文学家兼史学家,在写历史的时候,都没有回避生活中细节,然而,恰恰是琐碎的细节,却另有一番刻画人物的效果。司马迁在《鸿门宴》里边写沛公刘邦的狼狈样,有一句话“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的话,我们看过之后在笑一笑之余,不由得感慨刘邦真是思维特灵活,善于抓住机会表演,借机逃命。这时候的刘邦如丧家之犬,却接着上厕所的机会顺利开溜,真是不光彩。但又确实是活生生的刘邦形象。

在《赤壁之战》中,江东雄主孙权招群臣讨论对付曹操的对策,没想到投降派占了上风,孙权生气,就借上厕所拂袖而去,留下这群宵小之人在这里唾沫横飞吧。实际上,孙权何尝不是焦虑得心神不宁呢,不过这“碧眼儿”孙仲谋还不会害怕到内急的地步吧。况且,这军事会议,大概不会好茶好酒招待着,悠悠而乐,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大家就纷纷上厕所。孙权确实是一种表演,对众谋士的一种无声的申斥,给他们一个脸色看看——讨论老半天,还没有个好主意,甚至还有让俺孙家投降的曹贼的趋势,岂有此理!这时候,司马光写的是“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这里,如果写成孙权起身解手或者上厕所一类的话,就很滑稽了,即使写成“如厕”也有损文章整体气氛,反倒降低了三国英雄们的气度。

“如厕”的说法,最早大概是《左传》里的“如厕,陷而卒”。这是《左传·成公十年》病入膏肓的故事,晋景公病得很重,巫师说他活不到新麦子成熟的时候了,到新麦子成熟的时候,他叫人献新麦,做好了,他把巫师叫来,展示了一下自己还能吃到新买,然后杀掉了巫师。然后在吃新麦之前,他去上厕所,结果掉进坑里死掉了。《左传》秉承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用这种不光彩的事情来羞晋景公,其中褒贬非常清楚。司马迁肯定熟悉这些,于是也用春秋笔法,来刻画出沛公的窘态来——连上厕所的机会都抓住不放,真是到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地步。刘邦整个以圆滑世故不择手段的形象在无形中得到有力印证。而赤壁之战就不同了,孙权盘踞江东雄才大略,连曹操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其“如厕”仅仅是情绪化的动作,并非真实,因此写的很婉曲,名之曰“起更衣”。

看来,文学家苦心孤诣,确实考虑到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境,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现不同的形象。这真是

“此一时彼一时”也。

《乌塔》读后感

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最近学了《乌塔》一课后,我深有感触。

课文讲述的的是一个叫乌塔的14岁小女孩独自游历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里认识了旺晓洁的故事。

小女孩乌塔对旺晓洁说:“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

中国的父母一定会忍不住惊讶地问:“啊,你一个人吗?你的父母不担心你?”

我们看看乌塔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你一定会想,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出门旅行,旅费肯定是家人给的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其实就连旅费也是乌塔自己一点一点咱的。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子玩。

乌塔小小年纪却如此自立,反观中国的孩子,我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学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他却因为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甚至不会整理书包而被迫辍学。

我想对中国的父母们说:请为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请让爱更完美,请让爱更充实!

中心小学四年级:邓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