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王勃曾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这句话,描绘的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一座英雄城,南昌!
南昌被喻为鱼米之乡,土壤肥沃,物产充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美食。不消说,南昌最有名的菜就是藜蒿炒腊肉。俗话说得好,“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藜蒿可就是只有鄱阳湖中野生的最好,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每年农历二三月间的藜蒿品质最佳,我曾亲自到鄱阳湖去拔藜蒿,藜蒿和野草有点像,很难辨认,而最嫩部分都藏在湖水下面,需站在十几公分的泥水中用力拔起,加上天气寒冷,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弄得一身脏,环境十分艰苦。炒制这盘菜时必须先用过年时腌制的肥瘦相间的腊肉大火爆香,配上韭菜、辣椒猛火快炒,一盘香气四溢的藜蒿炒腊肉就做好了。每次吃到这盘菜时,我都会仔细的端详这盘菜,青的是藜蒿、白的是腊肉、红的是辣椒、绿的是韭菜。这不仅仅是一盘美食,还蕴含着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
南昌人在外吃早餐,必定会点一罐瓦罐汤。瓦罐汤是我不变的最爱,香气浓郁,汤汁鲜美。这汤讲究一个搭配,先要挑选合适的食材,例如海带、茶树菇等,再加入一些肉类,灌入矿泉水,给罐口包上锡箔纸。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煨汤。每个瓦罐都要放入一个用南昌特殊的红泥做的大瓦罐,分层一一摆好,盖上盖子,用炭火慢煨八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炖了这么久的汤,一定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鸡蛋肉饼汤可以补充蛋白质,海带排骨汤可以清理肠道,桂圆肉饼汤更是大补之物,乃孕妇补品首选。
南昌人生性豪爽,喜食辛辣鲜香之物,而莲花血鸭这道菜,则是一个很鲜明的代表。因为莲花血鸭不仅色美味香、鲜嫩可口,而且还有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典故。传说,宋丞相文天祥奉诏在庐陵集师勤王,讨伐元军。一天,文丞相率军来到莲花县,慰问士兵,一同商议抗敌大策,并准备与壮士们共喝血酒,以壮军威。由于当地缺鸡,而莲花又盛产鸭子,遂以鸭血冲酒。军中的厨子心头有些慌张,在炒鸭子时,把刚才没有喝完的鸭血酒错当成辣酱倒入锅中,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刘师傅只好稳住性子,小心翼翼地炒着。不久后,一股香辣味直扑鼻子,只见菜呈糊状,却比往常的味道更鲜美。果然,鸭子端上后,文丞相一尝,喜眉一抖,赞口不绝,连忙问道:“此为何菜?原先从未吃过。”厨子灵机一动,从容回答:“这是本地的特色佳肴,叫莲花血鸭。”文丞相拍手称妙。从此,莲花血鸭便名震江南。
家乡的美食,是让人无法忘怀的。那种味道,不管你走得多远,心中永远记得,因而那也是对家的念想。家乡的的味道是一根红线,永远牵动着游子的内心,牵动着他们对家的眷恋。
家乡的那个人
今年的春节,如以前一般依旧热闹,明亮的路灯下挂着灯笼或者中国结,一切都显得欢愉起来。
我的家乡在人们俗称的“乡下”,平实的楼房鳞次栉比,整洁的排在一片片农田旁边。路上虽泥泞,却也有些许乐趣:成团的鸡在路边游走,有时还能遇到几只小猫小狗什么的。而我的爷爷奶奶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相比城市来说微不足道的环境。去那儿的时候,爷爷奶奶早已守在村口等我们了,大清早的晨曦洒在他们身上,他们又老了一分,皱纹又多了一分,就这样,两个人并排站在那儿静静等候着。而现在我想说的,是我的爷爷。
他有一头稀疏又花白的头发,他已年入古稀,牙齿也在不知不觉中掉了很多。也许是因为太久没见,他给我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跟以往一样,待在爷爷家吃饭。因为家住得太远,却也只能在那里打发一顿午饭,在下午就得回城里。爷爷也明白,于是就做了一大桌子饭菜,碟子一个叠一个。午饭时,爷爷不停地替我夹菜:“这个多吃点!那个有营养!……”我也只能生硬的重复一句句“谢谢”。
餐桌上没有多余的谈话声,大门外却也没有锣鼓喧天,一切都显得宁静而安详,屋里的每一件东西好像都刻意安排过,都整齐的摆放着。唯有房子里的安静,与春节欢乐的气氛格格不入。可能是因为距离的原因,大家都有些疏离,少了很多过去的亲昵与理解。
在离开的时候,我的父母因为担心爷爷奶奶的身体,所以不让他们跟出去送。可当我们到村门口时,我透过汽车反光镜往回看,爷爷矗立在门口,笔直地站着,一脸愁容像浓得化不开的水一样挂在脸上。我明白,他是舍不得我们,舍不得我们离开……一瞬间,我眼中升起了一层水雾。
我心中思绪万千。在世间,有多少人因为工作生活原因过年不回家?或许,像我爷爷奶奶这样的空巢老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子女在外打工,多少年没回过家?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家中的老人,也总是最需要陪伴的。他们给予我们安慰,总是体谅我们,不给家人过多的烦恼与负担。可我知道,他们一定很需要我们的陪伴,用心的陪伴!俗话说的好:“子欲养而亲不待”。
工作固然重要,可别忘了,工作之余回家看看。家乡的那个人,依然在等你回去,给你用心地做一顿饭,与你分享快乐,替你分担烦恼……我们也的确没有理由让他们担心!
相似题目
-
家乡的味道我的家乡是芦溪县周边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是一个充满味道的地方。春天的家乡甜甜的。小雨细细的,密密的,轻轻地沾在嫩嫩的柳枝上。不时有几丝雨调皮地钻进人们的嘴里,甜甜的。一个操外地口音的叔叔扛着一把冰糖葫芦,正在村头叫卖。小朋友的眼都被惹红了,非缠着妈妈买上一串,美美地吃上一口,才能止住满嘴的口水。夏天的家乡辣辣的。正午的太阳就像一炉燃烧正旺的炭火,炙烤着万物,辣辣的。此时,几个扛着锄头的老伯穿着工作服,戴着太阳镜,在田间劳作。门前的鹅卵石散乱地堆着,几只小鸡一会儿扑扑翅膀跳上去,一会又扑扑翅膀飞下来。也许是石头烫到脚板了吧!秋天的家乡苦苦的。树上的果子一多,果农们就辛苦了。他们起早贪黑,采摘果实。你看,他们一会儿爬上这棵树,一会爬向另一棵树,像一只只小猴子。稻田里满是收割稻子的人,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把一袋袋稻谷搬回家,像一只只奋战的蚂蚁。村口的小集市上满是卖农产品的小商贩,他们有的半蹲着抽一袋烟,有的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和着汗水喝一口苦苦的凉茶。冬天的家乡咸咸的。火堆上方挂着一串串熏肉,黑透着红,油脂渗出来,一滴一滴落在火苗上,引来一阵阵“呼呼”声。空气中弥漫着咸咸的气味。好客的主人端来一大盆盐果子,一大壶茶水,爱聊天的人们,好不开心。每逢过年,家乡的空气中有种混合的酸味。那是家家户户燃放焰火释放出的气味,红红的对联也散发出酸酸的墨水味,酸中有甜,甜中带酸呀!我的家乡味道十足,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600字 三年级
-
家乡的味道在我记忆中,家乡总是和辣脱离不开关系。每到家乡,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辣的滋味。家乡的辣是热烈的。在家乡每盆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辣椒。鲜红似火的辣椒点缀着每一盘菜。娇艳欲滴的红色仿佛要流出来似的。被切成丁的椒块,浸润在汤内,完美地释放出了属于他们的滋味。挑起一块肉放入嘴中,刚一接触舌尖那灼热、热烈的辣便在舌头上弥漫开来。咬上一口那早已被辣侵入的肉片,无时无刻都在刺激你的味蕾,挑拨你的心弦。要是不怎么能吃辣的人物吃了,必会被辣得痛不欲生。家乡的辣是内敛的。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小青椒没有红椒般鲜红似火的颜色,也没有黄椒般辣味刺鼻的气息,看起来人畜无害。如果你把它归为甜椒一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的辣是内敛的,不在表面浮现出来,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要是剥去那层朴实无华的外皮,你就会看到它那“多姿多彩”的内心。它的辣,非一般嗜辣之人所能忍受的。家乡的辣,是“成群结队”的。一盘菜中有着数不尽的辣椒横卧在上面。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菜上工作。用自己的辣,去哺育他人的辣。正是这互补之下,使每个辣椒的辣,都会不停地叠加,越来越辣,释放出那独特的属于辣椒的滋味,为这整盘菜添上家乡的味道。不仅家乡的辣椒是辣的,家乡的人也是“辣”的,他们像辣椒一样,敢于挑战更高的困难,不畏艰险,也像青椒一样朴实无华。外表平平淡淡,可是却有着许多本领。他们更是团结互助,家乡在辣的滋养下也“辣”起来了,将所有属于辣的文化都贮存在一起,留给人们来发现这属于辣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辣的,辣正是我所喜爱的味道。6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甜甜的,淡淡的,充满诗意的,因为家乡有爱我的外公外婆,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和我爱的柔软的小弟弟。我穿梭在林间小道上,在没有边际的田野里奔跑,我喜欢这种感觉,肆无忌惮,我曾用深沉却又满副情感的眸子注视着家乡的田野,这儿发生过很多很多事,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五年级时回家乡,待久了,忽得想吃小外公家种的白萝卜,但看着他怜惜它跟自己家亲闺女的样子,就秘密地决定与大姐和弟弟去小外公地理偷萝卜。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栈道上,仗着农作物的高度,一会儿趴下,一会儿鬼鬼祟祟地走到萝卜地,不一会儿,全身就沾满了泥土,我们把住萝卜上的菜叶硬是拽了出来很,一个水灵灵略显青色的萝卜出现在我们眼前,定睛一看,倒真挺像一个白-胖胖的小子。把它放到溪流里冲一下,我们半半分,白罗卜的味道不错,清爽,略带苦涩,后来我们一人带个小篮子,把一个个小胖子全拔出来,一顿通吃。嗯,这是白萝卜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乡里的邻居,一位大哥哥,他总喜欢带着我满地跑,有一次,他骑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旁边也有几位哥哥骑车,他们挑衅似的向哥哥笑了笑,骑得飞快,哥哥笑了下,问我:“追他们吗”?‘嗯‘’!听到肯定的回笑后,他也骑得飞快,路过油菜花田,此时正是花开灿漫时,阳光下,它们盛开的模样,就好比行走在路上的,抛弃一切世俗烦恼只管洒下一路青春飞扬的我们。嗯,淡淡的清香,不声张,不虚荣,外表平静内心却炽热似火,这是家乡的味道。不管是深埋泥土里,只露出青叶却又甘甜的白罗卜,还是未曾散发浓郁香气,却又身着明丽黄色乐观迎接春天的花朵,它们的不拘尘世,都是家乡的味道。650字 初二
-
家乡的味道一到星期五,我就特别兴奋,因为——又可以回老家喽!回到老家,听说爷爷在地里种花生,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田间小路上长满不知名的小草,绿绿的,软软的,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她们应该是一群小姑娘吧,不然哪里会有这么柔软的腰肢啊!草丛里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像绒球,像圆盘,像小姑娘的刘海……我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耳边是虫子的呢喃,调皮的小草在我的脸上挠痒痒,鼻尖氤氲着家乡花草特有的清香,哇,真好!抬起头来,天空像纯净的蓝宝石,几片白云轻盈地散着步,我的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阳光比城市里灿烂得多,一点也不刺眼,洒在脸上,暖暖的,特别舒服!风轻轻柔柔地抚过脸颊,新翻的泥土气息迎面扑来,弥漫全身,仿佛身上每一个毛孔也全都张开,贪婪地吮吸着。哦,我喜欢这醇醇的泥土味!不远处爷爷正在田里耕地,牛拉着犁,褐色的泥土持续不断地翻起来,边上几头牛悠闲地吃着草。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跑过去,跳进地里,也学着拿起锄头把地翻了起来,惹得爷爷抿着嘴笑个不停。不一会儿,地耕好了,爸爸也来了,还提着装满花生种子的篮子。我们脱下鞋子,卷起裤管,弯下腰,把花生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犁沟里,再踩进土里。听爷爷说,只要勤浇水、施肥,很快就能长出花生来。我心想:等花生成熟了,还要来拔花生。嗯,一言为定!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的我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牛粪,我跳起来大叫:“臭!”爸爸笑嘻嘻地说:“这可是家乡原汁原味的牛粪,城里想要还没有呢!”爸爸的话让我忍俊不禁。是啊,牛粪肥沃了家乡的田野,家乡的田野又养育了家乡的人民。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想起那股牛粪的味道,还有那花草香,还有那醇醇的泥土味……65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也许是那团聚的幸福,也许是那秀丽的山水,也许是那一桌丰盛的午餐。它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无穷。那叮叮咚咚的碗筷碰撞的声音,那黛绿色连绵不绝的青山,那熟悉的地方口音,无一不在诉说着,家乡的味道。那熟悉的吆喝声是引言。早晨,楼下传来的吆喝声把我唤醒,少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家乡显得更加具有风土人情。缕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向地板,软绵绵而又让人觉得温暖的味道扑面而来。居民傍着阳光,闲散地站在小道上聊着天,那熟悉又苍老了不少的面孔映入我的眼帘。还好,那些曾望着我长大,陪我一起玩耍的他们,都还在。说话的声音不时飘到楼上,那只属于老家的地方话总是不经意地勾起思念,在心中泛起点点涟漪。微风传送着的吆喝声越来越小,逐渐飘散在风中。那可口的饭菜是正文。每个地方都有几道属于当地特色的家常菜,也许制作过程十分简单,但也只有本地的人才能做出那独特的韵味。在我的家乡也有许多土特产,比如松花皮蛋、扎粉,都让我十分回味。我比较喜欢吃辣,特别是家乡独特的辣味,那种味道无法用语言形容。当在外的游子吃到家乡的一碗炒扎粉,那唤起的思念总会让人眼眸氤氲。那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也不能够替代,不能够磨灭的,它鲜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独一无二。那瑰丽的景色是后记。我的家乡有许多小山,每一座山都有属于他们的一个小故事。也许是有诗人曾在此作诗,也许是这儿曾出过状元,那些故事都被当做给山起名的依据,比如明月山。话说那儿的名字与嫦娥奔月有关,可我却觉得这名字定跟在明月山顶看见的月亮独特而又分外秀美的有关。明月山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景点——青云栈道。它傍着山修筑,栏杆旁总有些许云雾缭绕,让人有行走于青云之上的感觉。顺着栈道一路向上,到达顶峰,如果夜晚在此留宿,定能看见那剪独特的月亮,和缕缕清冷的月光。那延绵不绝的群山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加醒目,愈发幽青。家乡的味道永远是那样独特,扣人心弦,交织心底……750字 初一
相关推荐
-
家乡味道沿着那条石子铺成的小路,听,那是鸟儿在一展歌喉;听,那是小溪在向你招手;听,那是家乡人们欢笑的声音。我的家乡,是五彩缤纷的。不只是风景美,这里的人更美。儿时味道小时候,我在家乡一所被房屋包围起来的学校,每天我从那里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朗朗的读书声,下课时同学们的喧哗声,多么美妙。那是最盼望晚些上课,再听一会儿那动听的声音。当太阳顶在头顶时,最盼望放学回家。“叮铃铃……”那一枝枝离弦的箭冲出了教室,嘴里还不忘喊一声“老师,再见。”回到家,妈妈会端上家乡的特色菜,色香味俱全,现在想一想都忍不住会流口水。中午,躺在床上,翻着小说,津津有味地读一会儿,依旧那么甜美。平时放假,和小伙伴们在院里玩着只有我们懂的游戏,欢笑声充满整个屋子,现在回想起那些往事,依旧那么清晰,忍俊不禁。这就是儿时家乡那种独特的味道。传统味道这,我要好好介绍一下,这是我家乡特有的味道。想起过年时的情景,各家贴春联、挂灯笼、放烟火、一家人坐在桌前,男女老少,一齐饱餐年夜饭,享受团圆,过年的喜悦。我和爸爸跑出门点燃了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我的家乡在过端午节时,包的种粽子可是不一般。不仅仅有枣,还伴随着花生、杏仁等营养食物凝聚在这片绿叶之中,我想,这是纪念屈原的又一种独特方式吧。家乡的元宵节,我也会和妈妈一起煮汤圆,一家人猜灯谜,其乐无穷。人情味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谁有个困难,大家一齐想办法,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这就是我家乡的人。在田里工作的人,手背擦着一把又一把的汗珠,汗流浃背,浑然不知。可谓“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欢声笑语。老人们在外面坐在板凳上,用那大蒲扇慢慢摇动赶走炎热,小孩们追逐、嬉笑。这,就是家乡的味道,我能嗅到家乡生机勃勃的气息。700字 初一
-
家乡味道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丰收时节,是家乡最美的时节,金黄色的玉米,赤红色的高粱,无一不是绚丽的景色。而早出晚归的庄稼人,此时便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过去的多少岁月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秋季农忙时节的热闹气息,大清早四五点起床,匆忙吃上几口饭,赶着自家的马车,穿过沾着露水的草地,来到田间。而恰恰丰收季的天气,正如娃娃的情绪一般,说变就变。早上还是冷风瑟瑟,太阳一出来,人们又开始汗流浃背。但上午的空气仍是冷嗖嗖的,人们便趁着着凉呼呼的气息很快的忙碌起来。等到太阳真正的挂在顶头,空气就真正的热起来,此时,便也不再劳作,放下手上的农活,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说会闲话,各自收拾东西回家去了。家乡的房子大多还是只有一层的青瓦房,历史悠久,因此傍晚的时候屋子就彻底暗下去,各家各户打开灯,远远望去,还真有一番灯火通明的浩荡之感。此刻才是我最喜欢的,大人们在屋里屋外忙忙碌碌,或做晚饭,或清点全天的劳动成果,和谐安宁。在我的家乡,收回来的油葵讲究“搓花”,把上面的“花”褪去,就剩下饱满而有光泽的黑黝黝的果实。我喜欢躺在高高堆起的向日葵上,置身于尚未消散的田野清香里。橘黄色的灯光暖暖的照射着,一轮并不完美的残月,伴着散落的星星,高高的游荡在天边,直至尽头。轻轻的闭上眼睛,仿佛置于一个美丽的童话。夜深了,故乡的身影随着浓黑飘渺起来,渐渐地隐去。蓦然惊醒,此刻的脑海中,环绕着炊烟与庄稼的香气,我只觉应该浅尝辄止。那愈久愈醇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6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一丝丝一缕缕地从记忆中飘出,温暖了心灵,使人回味无穷。家乡的味道,淡淡的,甜甜的,似一杯浓浓的甘茶,像一块甜甜的糕点,无与伦比,在舌尖上跳跃,飞舞。四月中旬是槐花盛开的时候,全村沉浸在槐花的香味里。老人们往往将自家新鲜采摘下的槐花,东家送一些,西家送一些,“尝尝俺家的槐花!”送去时每个人都会这么说,使人感到这浓浓的乡情味。新采下的槐花,很香,很香,放到嘴里一嚼,说是满口花香也不为过。而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姥姥亲手烙的槐花饼了。姥姥将新鲜采下的槐花用僵硬的手指在水里洗着,捞出,控干水,调好作料,放入少许面粉,和成糊状,放入锅中,面糊滋滋地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在锅里烙成一大块香气四溢的饼。才出锅的槐花饼,看起来令人十分有食欲。那金黄色的面,还掺着一点翡翠似的绿与羊脂白,冒着热腾腾的热气。轻轻一咬,满口余香。这,就是我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如今搬了家,家中那棵从我记事开始就有的槐花树,也有几年未见了。时常在梦里梦见家乡的老槐花树开花了。也想念着那美味的槐花饼了,想念着记忆里家乡的味道,想念家乡人那热情的笑脸,淳朴的眼神,想念着……前几日,我的一个远房表叔从他家的老槐花树上采了一些新鲜的槐花送给我们,我又尝到了那甘甜的槐花的味道,多少年,这槐花的味道,这家乡的味道,竟一直未变,那槐花饼的味道,一样美味可口。吃着槐花饼,我又想起了我的家乡,那家乡的老槐树……有人说,家乡是一坛酒,年轻时它是啤酒,渴了,喝上几坛就很爽;年纪越大,这坛酒就越烈,只喝就口,就会醉倒;年老之后,这坛酒不用喝,只要一起封,就会醉在这家乡里。我那家乡的味道啊,它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那家乡人的热情,将永远的留在我的心底。7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站在熟悉的十字路口旁,闻到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时,我不由得往那里走去……每到过年的时候,老家都会有传统的习俗:炸油角、年糕,年糕是由糯米粉加水,打制成浆糊,然后再在上面撒些花生啊、猪肉啊,自己调换口味。接着,在放进大锅里煮六七个小时,最后把糕拿出来,用刀分成几块,大家一起吃。过年时,小孩子们还有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自然是买零食。有买糖的,有卖冰棍儿的,还有的买坚果儿。第二件大事,不过于买新衣服。大过年的,谁都想穿着新衣服来过年,果不其然,在大街小巷里都有穿着新衣服的小孩子到处溜达。但这第三件事才是最重要的事,那就是男孩子们要买的鞭炮,有落地炮,一飞冲天,火箭筒等各种鞭炮,够他们玩个痛快。老家的年饭也很“奇葩”,当太阳下垂,黄昏之时,当饭菜的香味飘进每个人的鼻子里时,每家每户都会摆出一张桌子,拼凑在一起,有点像苗族的长桌宴那样。把饭菜端到桌面上,全村一起吃饭。小孩子们这下有口福了,东桌挑一下,西桌拿一点,乐在其中。吃一口家乡的饭,和一口家乡的茶,哼一首家乡的小曲,这就是家乡的味道。饭后,大人们都坐在桌旁聊着天。小孩子们便到空地上放烟花、玩游戏,各做各的事。有时吃一口家乡的小吃,和一口家乡的糖水,瞧,这个便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犹如如一颗糖果,甜而不腻,使我回味无穷。5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每次回外婆家,便是去吃食饼筒。外公负责买菜,外婆负责炒菜。去菜场买几只蟹,挑几只虾,抓几把螺,再捎带上几种蔬菜。回头,把菜洗好,丢进铁锅里,洒下油,将它们快速地翻炒,不会儿,屋里便充斥着那诱人的香气。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总在楼下啃着瓜子聊聊琐事,阿姨妈妈她们则去帮外婆做饭。而小孩呢,便在楼上玩游戏,追逐打闹。玩得累了就跑下来冲到厨房口看看饭菜做好了没有,妈妈总是拦着我们不让我们进去添麻烦。没办法了,我们只能在厨房门口把脖子伸得老长,眼巴巴地看着正在大锅中被翻炒着的美食,吞咽着口水。而妈妈看我们这幅德行,总是说道:“看你们猴急的,别急别急!马上就可以吃饭了。”炒好后的菜一盆盆躺在桌上。外公便开始摆好架子吆喝着大家吃饭。有时候,我正玩着兴奋,外公便走上来,说了我们一顿:“刚刚急着要吃,现在又不吃,快下去!”说完便嘟着嘴走了,而那香气早已钻入我的鼻中了。老家的习俗似乎有个规定,吃食饼筒必须先放米线,而且要放最多。我摊开面皮,盯着那红红绿绿的食材,看到什么便夹什么,丝毫没有不好意思,一副不管不顾大吃到底的样子。夹完后,便卷起面皮,料理在其中,鼓鼓胀胀的,正想一饱口福,却没想到,“咝”一声,这面皮竟被我撑破了。无奈,只得不甘心地放回碗里,心里也一下没了那情趣。大家边吃边聊天。哈哈哈,累了一上午的外婆坐下来,也受到了大家的盛待,我们争先恐后地为外婆夹这夹那,外婆只是笑呵呵的,时不时说道:“够了,够了。”说完,又开始发笑。屋子里打着暖气,我们的脸上红得像个红苹果,不仅仅是热的更多的是那其乐融融的亲情散发出来的温暖吧。吃不完了,便开始“打包”。不过,食饼筒的打包方式有所不同,要一个个先用面皮把它裹起来,第二天便可以煎着吃。我特别喜欢吃煎过后的面皮,不像之前那样易碎,而是极脆极脆,咬一口,整排牙齿发出“咔嚓”的声音,满嘴的油腻却显得异常的香。回到宁波后,便很少吃到食饼筒,偶尔看到路边的小店在买,总会忍不住想起外婆做的食饼筒。咬一口,是香的,只是少了那味,那是故乡特有的味。我知道,故乡其实和许多地方也一样,只不过其间蕴含了一种特别情感。那是家人淡淡浓浓的亲情。8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人常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最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到我们陕西的美食,羊肉泡馍当数第一。羊肉要精选当地肥美健硕的,将羊肉剔骨,放入锅中用大火熬制,再用小火慢炖一夜时间,把羊骨中的精华熬出。等到客人来了,将骨汤倒入碗中,放入煮好的嫩的快要烂的羊肉,随手撒入香菜等佐料,配上那外皮金黄焦脆的烧饼和红亮亮的油泼辣子,用那浓重的陕西方言:“X号桌的羊肉泡馍好了!”一碗热气腾腾,泛着油光的羊肉泡馍就上桌了。看着桌上那份羊肉泡馍,你是不是感到无从下口了?拿起那发烫的烧饼,用手掰成小块,此时它散发出来的热气会有些烫手。等泡开之后,夹一块,这饱含着汤汁的馍块在你的嘴里爆开,顿时满嘴的肉香,让人仿佛沐浴在阳光之中。夹起一块羊肉,再喝上一口汤,这肉与汤的结合,实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再掰开一个馍,趁热气还未消散之时,抹上油泼辣子,放入几片满蘸着汤汁的羊肉,夹紧,咬上一口,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多么像热情淳厚的陕西人民啊!我们陕西是小麦的主要产地。自古以来,对面食就颇有研究,扯面,可谓是家喻户晓。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奶奶做的扯面。做扯面需五步:和、醒、揉、擀、扯。一根短粗的面团,在奶奶的一双巧手下进行了一次大变样。面团在不断地击打下变得细长,穿在手指上,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一生二,二生四,从一根粗面团变成一碗宽大的面。放入辣面和葱,用滚油一泼,变成了一碗泛着油光,香气扑鼻的正宗地道的陕西油泼面。挑上一筷子,劲道可口,顿时饥饿一扫而光。这让人感到充实、舒服的扯面,不正与陕西人的豪迈、质朴相结合吗?深秋时节开车上塬,山间里是一片橘红色的海洋,像正月十五的花灯一般,光秃的老树上挂着一个个红艳艳的“小灯笼”。回一次老家,便会收获满满一箱子的“红灯笼”。别光看它看着好看,味道也是极棒的!那些色泽好的,完整的柿子,等放软了之后,会当水果一样,直接开吃。剥开那层红亮透明的薄柿子皮,果肉呼之欲出,轻轻地咬上一口,那丝微甜立刻在舌尖上萦绕,再深吸一口,那浓稠的甜甜的汁液,连带着果肉,会一起充盈在口腔之内。随着喉咙的一上一下,直接将那份凉爽与甜蜜的味道,送传到胃腹和四肢。而那些不太好的柿子,会被妈妈进行特殊处理,与面和在一块儿,揉成一个个橘红色的面团,放入刷上了油的平底锅。随着“滋滋滋”的声响,这些面团被煎至两面金黄,待微焦出锅后,品上一口,外焦里嫩的感觉就像是味蕾在舞蹈,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味,让人欲罢不能。这红红的柿子,不正象征着我们陕西人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的生活吗?家乡的味道,是我们魂牵梦绕的童年的味道,是我们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更是对家乡风俗的一种诠释。1000字 初二
-
家乡的味道天气渐暖,凉皮店里的食客渐渐多了起来。晶莹剔透的凉皮,拌之以绿色的香菜、黄瓜丝、黄色的萝卜丝、红色的辣油,沁心的香味飘来,口水禁不住四溢了。他乡凉皮的香味,勾起了我对故乡凉皮的怀念。在老家时,父母靠卖凉皮养家糊口。父母善于经营,也喜欢琢磨,他们学习和自己探索实践做出来的凉皮够味道,人又厚道,给的量足,尽管店面不大,但来吃的人多,生意一直不错。都说凉皮是女孩子的最爱,准确与否不得而知,但对我而言还是没错的,我尤爱吃父母做的凉皮,就是天天吃也吃不厌,哪怕是冬天。天热时,我上学回到家里,最愿吃的不是米面,而是凉皮。我性子急,未待落座,筷子已伸进了盘子里。我用筷子夹凉皮,凉皮像鱼儿一样滑,有些吊人胃口!我便等待不急了,端起盘子,嘴贴着盘子边沿,轻轻一拨拉,凉皮便乖乖进到我嘴里。爸爸看着我的样子睁大眼睛直愣神,妈妈则笑着说我“有失斯文”、太不“淑女”了。我才不管“斯文”和“淑女”呢,待吃过了瘾再慢慢反省吧。我家的凉皮店,每天只卖规定的量,待卖完,也就到下午了。妈妈卖完凉皮回到家里,就和爸爸又忙碌起来了。做凉皮要用大的蒸盘,那些盘子都是前一天就洗干净的。和面,饧面,揉洗,静置,过筛,蒸熟,看似简单,实则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否则做出来的凉皮不是色相不好,就是筋道不够,要么就夹生了。爸妈每天给自己定的数量是一百张。在爸妈有条不紊的忙碌中,待做完天也快黑了。“老婆子,快数!”爸爸说。“十,三十,五十,八十……一百,好了,收工吧,够了!”数着劳动的成果,妈妈很是开心地说。接着爸爸往冰柜里储存,妈妈清理“战场”。一切办妥当时,他们的衣服不知被汗水洗过了几遍。本以为爸妈会缓一会儿的,可他们又忙着给自己做晚饭了。爸爸煮饭,妈妈炒菜,依然是分工协作,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整个过程中,谁也没有闲着,可又无时不关心着对方,生怕对方累着。等到吃完饭,洗了锅碗,他们才安心地休息。第二天,这场打也打不完的战争又要从头开始了。爸妈的生意虽小,可由于他们的勤劳和诚信,也吸引了不少顾客。每天未及出摊,家里就有不少的订单,就连村里邻居们也常常来家里买凉皮。邻居们对我家凉皮都赞不绝口!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离开了老家,爸妈不再做凉皮了,那些制作凉皮的工具也一并留在了老家。和妈妈在异地的街上行走,也经常看到卖凉皮的,红绿黄相间的颜色,常常撩动我的味蕾,也常常勾起我对故乡时父母做的凉皮的怀念。我也曾禁不起那种颜色的诱惑,吃之,却完全是别样的味道,全然不及记忆中的味道。面筋硬得像死面烙饼,牛筋面打结,凉皮还有粘到一块儿的,黄瓜丝和胡萝卜丝好像早就失了水分一样,没有一点鲜活劲儿,难吃!妈妈吃了几口也不吃了,起身付钱走人。故乡的味道,醇厚,绵长,挥之不去,我的心便被这味道萦着系着不能离合了。1000字 初三
-
家乡的味道我不知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但知道山间生气的那一缕缕炊烟的气息便是;我不知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但知道老屋里沉淀的泥土香味便是;我不知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但知道竹筒里不散的竹叶味便是。重庆很大,家乡的味道,太多太多,可惟有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才能勾起我对家乡的回忆。家乡的味道,是竹林里淡淡的竹叶味儿。重庆多山,漫山遍野的竹林终年翠绿,那清凉的晚风拂过竹叶捎来的淡淡竹香,令人心情格外舒畅。不是江南那种秀气的竹,不是,这里山上的竹直入云霄,总有一种健美的身姿;不是放在玻璃柜里精致的竹雕,不是,这里的竹只是用来做背篓的,总有一种朴实的气息。还记得,奶奶一刀一刀为我削的竹笔筒,终年散发这难忘的竹香。家乡的味道,是每年清明时节冒出的柑子的清香。这时,我和表哥就会拿了竹竿来,比赛打柑子,常常为了消灭“战利品”而撑得肚儿圆。家乡的味道,更是老屋里沉淀的泥土气息,炊烟里飘来的饭香。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笑着和每个人打招呼,馋嘴的看家狗“胖胖”摇着毛绒绒的尾巴跑过来,这就开饭了。奶奶端来热气腾腾的“汤圆”,安详的笑容刻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桌子那边,爸爸在大声招呼着大家夹菜,爽朗的笑声洒满小屋。我和表哥无心吃饭,夹起一块肉来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摇着尾巴,等了好一会儿,终于不耐烦了,“汪”地一声大叫,吓得我和表哥手一松,肉掉在地上。我夹起一块煎得金黄的不知名的糕点,差点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阳光里弥漫,想起我的窘态,我也不禁笑了??家乡的味道也是有些神秘的。家乡的味道是菜畦间的“苦草”,总是有着类似艾叶的浓烈的药草味儿。我认识它,叶子像宝塔一样排列,爸爸告诉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总想试一试。家乡的味道也是有些离奇的。家乡的味道是奶奶夜色中背篓里胖乎乎的大白薯。爸爸说,晚上山间是有一种叫做“魑魅”的怪物,瞪着绿莹莹的眼睛。我问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它真的存在吗?奶奶点了点头,嘴角抿得很紧。从此,白薯在五岁的我眼中,变得很神秘。现在想来,这又何尝不是爸爸和奶奶对我的一种呵护?背篓里,爱的味道正在升起。家乡的味道,是“雾锁山头山锁雾”的雾气,是不见边际的大山的神秘,是水潭边横行的大河蟹,是与表哥分享的一半儿柑子,是“水煮鱼”,是辣豆花,是奶奶过年时亲手寄来的干辣椒和腊肠,是手捧竹筒时一幕又一幕的回忆??我爱你,家乡的味道。初一:程睿点评:一篇抒情性质的散文应该是文字洒落,语言优美,但是更重要的是感情真挚真实!就像我们看到的这篇文章一样!家乡的味道有很多种,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是却很熟悉,作者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充分阐释了家乡的味道,这样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不做作,让我们也如身临其境一般!那么你的家乡是什么味道的呢?点评老师:沈霁月1000字 初一 叙事
-
味道“唉呀,妈妈这汤怎么没咸味呀?”妈妈一听,赶紧跑过来尝了一口,自言自语道:“咦,怎么这么淡,奇怪,我明明放盐啦,难道我放错了?”说着又跑进厨房,尝了尝一个盒子里的调料,是糖,又尝了尝另一个盒子里的盐,“咦,竟然没味。”我快要无语了,现在都是什么食物啊,便不耐烦地随便夹了一筷子菜往嘴里一扔,嚼了嚼,我心里在疑惑:我吃的是豆腐吗?往碗里一看,是鸡蛋,妈妈是在我怒吼声中走过来的,夹起鸡蛋尝了一口,“现在的食物真奇妙啊,盐没咸味,鸡蛋还能吃出豆腐味啊!”七月十日,妹妹的十岁生日,妹妹很开心,但我却不怎么开心。要知道,我可最讨厌去饭店了,原来的我最喜欢去饭店了,原来是因为饭店里到处飘着饭香味,而菜也是有机蔬菜。可如今,饭店里到处飘散着消毒水味儿,去一趟饭店就跟去了一次医院一样,况且前些日子新闻上暴出的饭店在饭菜里添加防腐剂,在羊肉卷里添加了大量的老鼠肉、狐狸肉,这让饭店在我眼里变得更加恐怖。可这既然是妹妹的生日宴,我就算再不想去也得去,大不了我少吃点吧!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于是我便答应去了。七月十日眨眼就到了,我带着礼物像百米冲刺似的,“呼”的一声穿过了大厅,穿过了走廊,来到了包间,我正准备松口气,可那味道就像是跟在我身后的影子,阴魂不散地飘了进来。这时,又上菜了,看着色香味俱全的菜,我本想开动,但一想到新闻上曝光的图片,我就一点食欲都没有了,那感觉真是冰火两重天啊!大概别的客人们也看过那些新闻了,基本没几个动筷子的,一顿饭下来,竟没几个菜被动过。回家的路上,妹妹不怎么高兴,而我则更不高兴了。下午要和爸爸去骑车,我就和妹妹匆匆告了别,我和爸爸骑车到了陈桥附近,也许是因为我释放了被消毒水毒害的鼻子吧!我竟忘了我中午没吃什么饭。渐渐地,夜幕降临了,爸爸准备带我回家,我这才发现我已经饿的没什么力气了,爸爸只好带我找个小饭馆吃,我们沿着小路走了一会,终于找到了个叫“农家小院”门前停了不少汽车,我心想:还农家小院呢,怎么可能是真的啊,顶多也只会骗骗那些追求野味的有钱人而已。可这一路只有这一家饭店,我们只好进去了。站在门口,我忽然用力闻闻,我好像闻到了一丝熟悉的饭香。进去点好了菜后,我环顾四周,发现这个店虽小,但还挺热闹的。有不少大人带孩子来这儿。这时,菜上来了,完全没有添加色素的样子,青的青红的红,让人看了食欲大增。我尝了一口,这不就是那没有污染的熟悉味道嘛。真好吃!就很快吃完了。没有什么事可做,就去找老板娘搭话。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不做黑心商人,因为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老板娘神秘的指了指在角落里挑菜的青年:“小子在外面天天吃饭店,说现在都造假,让我们开个诚信的店,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猪什么的都是自己养的,这样一来,到有不少大人带着孩子来尝尝饭菜原本的味道。”我看着她一脸自豪的样子,突然有些感动。是啊,最好的味道就是诚信,也只有诚信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1000字 三年级
-
味道世上最难以忘怀的,是满含着情感的心灵的味道,因为它擦去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我吃过最好吃的粽子,是来自故乡的土灶头,他的做法并不多么的精细,而是出自一双苍老却有力的手,那手便是奶奶的。最幸福的时光是在寒冬里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粽子,那是世间仅有的温暖,直入人心的温暖。我快忘了故乡的景色,却怎么也忘不了数月一见的她与它。秋日里,天气渐渐转凉,眼下是即将要进入冬天的日子。风还未开始思念,却早已把情感凝固。那是一年中回乡不多的日子里,奶奶与爷爷双双围着围兜,一大早的便在楼下等候。他们的脸俨然有些红,发紫的双手在衣服上蹭了几下,便招呼我赶快进去。一入门,粽叶的香味充满了整间屋子,在日光灯微黄的包围下显得那么温暖。“你先坐,我拿个粽子来。”还没进屋歇脚,一生习惯于奔波忙碌的她已进入厨房为我端来了一只剥了叶的粽子。“快吃,我包的粽子肉多,哪里像外面的。”她有些骄傲地说,抑制着满心期待,像个孩子一般。话不错,拨开米团,满是厚实的肉混着三种馨香扑面而来。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她竟把我想多吃点肉的习惯牢牢刻进在心。我满心欢喜,分明地感受到了血液的温暖。奶奶默默将自己的肉夹给了我。“够了够了。”我忙推脱着,下意识的触碰到奶奶的手,是刺骨的冰。不容我多想,她猛地将手抽离不做声。可能是站在外头太久了,莫名有些酸涩,抬头望向她,才惊觉在时光的风霜之中,她竟已染的一头白发。我偷偷将脸深深埋下,一口口的抿着粽子。本该清甜的滋味却好像沾了醋般难以下咽,食之乏味。一个中午过后,我有些孤寂。屋子很静,偶尔会看到大雁南飞,伴着阳光,她在摇椅上躺着,一双松弛却有关节分明的手环抱在胸前。该走了,我悄悄的挪动着脚步,她却被猛的惊醒,像是早有预料,依旧像个孩子般,依恋却又伤感,“要走了?”我踌躇了下沉重的点点头。她无言,只是缓缓的走向厨房,带着一袋子早已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粽子,“回去吧,记得早点吃完,咳…走…咳咳…走吧…记得,多回来哦”她突然咳了起来,说话断断续续的,有些站不住脚的样子,却还是摆摆手,示意我离开。我紧咬着双唇,看着她的样子止不住的疼惜。或许有些爱,早已开始倒计时,容不得我的沉默与离去…再次低下了头,闻着粽子复杂的味道,眼中被抹了层云雾,她就在我身边,那么近却又那么远。那粽子的味道还在各处回荡,如果计时已开始,那么未来我是否还有机会尝到除了那粽子原本应到心灵的香味。以及那微妙的甘甜与那不轻易发觉又早已埋在心底的苦与酸呢?心中也似被寒风割裂,然而时光却不会因此凝固,那双手好像在抚慰着我的心,而那粽子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心中的裂缝里丝丝弥漫。大概当秋风刮起,我能够在任何地点都能感受到那用心制作的粽子的味道。多么盼望下个春天的到来,那是大雁回巢的日子。1000字 初二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