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300字
初一
记叙文
这正是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我们远道而来,登上碣石山顶,东望大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在这浩淼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矗立在岸边的礁屿起伏错落,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礁屿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定神细看,在秋风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岛上萧瑟的秋风掀起汹涌的波涛,汹涌喧腾海面是多么浩瀚无际。真是幸运极了,我们赞美不已,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意。
初一
冬天的梅花
3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冬带着怒气冲冲的西北风和调皮可爱的雪花娃娃,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眨眼功夫,天地间一片寒冷。暴躁的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似乎还觉得不够,又撒了一把雪花,继续气势汹汹地怒吼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调皮极了,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它给这儿的大地盖上了毛毯;又给那儿的大山戴个帽子;还为冷冰冰的铁栅栏织了条围巾。
西北风还在怒吼,它得意地看着人们拉紧衣裳。树木被冻得瑟瑟发抖,可还有一个小东西仍傲然挺立在那儿,不屑一顾它的攻击,这,就是梅花。无论风怎么吹,雪怎么下,梅花还是不屈不挠地挺立在那儿。终于,风退缩了。它灰溜溜地从梅花身旁绕过,无可奈何地走了。梅花打开了花瓣,散发出它那独特的清香。路人纷纷止步欣赏,无不一一感叹:“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呀!”
在这百花凋零的季节里,只有梅花绽放了。它,也得到了生命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
观沧海我站在河北西南部的碣石山上,向下望去,那一望无际的沧海呈现在眼前。海水在动荡,浪花是海上的奇景,波浪滔天。可她更像一个舞蹈家,她能让人解除烦恼和忧伤,尽情地舞蹈,海浪冲击着岩石,不时得发出一阵“哗哗”的响声。那沧海的颜色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绘,几座小山耸立在海中央,和一座水上城市一样,有花、有树、争奇斗艳、应有尽有。一阵秋风轻轻的吹来,平静的海面碧波荡漾,层层波纹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每天月亮升起,太阳就好像被大海吞没了,太阳和月亮,像亲姐妹一样,形影不离,真是情真意切啊!晚上的星星像银河里洒下的光辉,满天星斗,繁星闪烁,把海面衬托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东临碣石,已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450字 四年级 写景
-
观沧海曹操征乌桓时经过碣石山,想登上山顶来欣赏大海。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那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还有那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曹操通过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表达出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虽然已到秋风萧瑟,树叶摇落的季节,但山上依然树木繁茂,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给人一种生意盎然之感。萧瑟的秋风微微地吹动着树枝,发出了阵阵悲凉的声音。突然,海面上刮起的狂风,大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伟壮丽的大海面前,那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没于这浩瀚的海洋中;银河星汉的光彩耀眼,也好像是从这浩淼接天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通过这些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宏大志向。400字 初一
-
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征乌桓经过河北昌黎时,登上高山望着流淌不息的东流之水,发出了感叹。那里的景色真美啊!远处在山岛,一座座屹立在江中,岛中景色美丽,犹如一座座蓬莱仙岛,川流不息的江水流向远方,犹如一群英勇的战士向远方杀去。曹操想,江水东能永不停止地向远方流去,难道我就不能为了我的事业永不停止地去努力统一中原吗?我一定能够成功。山间的树木翠绿,树叶上还有一些露水,打出耀眼的光芒,长得非常的茂盛,就连的上的草原多有人高了,徐徐的秋风吹来,海面上涌起了微波一个个浪击打在石头上,击打出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江面上露出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曹操想,长江可真能容纳啊,就连伟大的太阳都是从这里升起,可想而知,那灿烂的星辰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吧,哈哈,今天可真高兴啊!看见了这么美得景色,我也要有伟大的志向,然后让后人用歌来赞颂我。350字 三年级 写景
-
观沧海导语: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改写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篇一的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山上生机盎然:许多树木高高大大,各种草长得很繁茂。很快,到了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季节,迎面而来的秋风,把山上的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使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仔细一瞧,秋风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风助浪势,汹涌起伏啊!“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海山秋景图,真是美啊!一望无际的海洋,似乎与天相接,吞吐日月星辰。在这广大无际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一切都显得渺小了!太阳、月亮的升起落下,好像就是从这片广大无际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就是从这浩瀚的大海中生产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雄伟寥廓,似乎孕育了日月星河。真但礁屿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定神细看,在秋风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那高高耸立在海边的山岛,使大海显得宽阔浩荡、神奇壮观。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在秋风中,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旭日被海浪抛出地面,明月被海涛抛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运行,大海简直可以包容一切!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岛上萧瑟的秋风掀起汹涌的波涛,汹涌喧腾海面是多么浩瀚无际。真是幸运极了,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800字 高三
-
观沧海观沧海明双莹 新阳中路学校 七(3)班建安十二年(207),我率领大军征伐东北方的大患乌桓。到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经过沧海,便兴致勃勃地前来看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往下眺望着,便看到了苍茫浩瀚的沧海:啊!水波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多么的壮观啊!在沧海中的不远处,有一座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水中,就像一个挺直了的腰杆的小姑娘小伙子,更像是在白银盘里的一个小青螺,模样看着让人心痒痒。仔细一看,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郁郁青青的,可爱极了。再仔细看看,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是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我不禁拉了拉衣衫。再次望向海面,海也跟着秋风跳着舞,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看了看月亮星星,再看了看沧海,心里不禁想: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日月的每天运行),好象就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而灿烂的银河,好像也出自大海里。这沧海,真是百变极了。想到这里,心里就喜悦高兴到了极点,更是不禁的澎湃了。再看了一会儿,就起身回宫去了。400字 初一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300字
-
《观沧海》何处以观沧海,唯有碣石山。他伫立在海岸上,锐利的眼神却因战前的紧张蒙上了一层恍惚之意。滔滔的海水不停地翻滚着,咆哮着。汹涌的海水肆意的拍打着他脚下的岩石。这时的海水,就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久久不能停息。何时有过停止?水波动荡,山岛直直的挺立。树木葱葱郁郁的生长,各种草木长势也很旺盛。统一全国,做万民之天子,自己何曾只是一次的想过。但这一切,却无法像想象中的简单,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次身披铠甲,亲临沙场,又多少次险些丧生。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但却也是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的唯一途径。伴随着萧瑟的秋风,波澜壮阔的海水不断地冲向天空。回落下来,撞击在石岸上,散成星星点点的水滴,迸溅在他的身上。他感到累了,感到疲乏了。秋风刺透他的盔甲,扬起他的长袍,也一次吹裂开他心里的那层脆弱——自己可以成功吗?在别人的眼里,他总是那么强大,那么凶猛,那么不可战胜,他总是让人战粟。可今天,他来到了碣石山上,把他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偷偷向海水倾诉,因为只有海水不会嘲笑他的胆怯,也只有海水不会为他的这点胆怯而产生威胁。天空中银河在闪烁,一轮明月徐徐升起。海水变成了一面明镜。那银河就像贯穿进海里,明月也偷偷躲进大海的怀抱。海,月亮、银河,好像融为了一体,仔细看来,整幅画面,就如同灿烂的宇宙。太阳,月亮,银河,就像发源于大海,永不停息的运转,永不停息的交替。好美,好壮观,他暗想。啊,原来日月的运行就出现在这里!他内心暗自庆幸,他感悟到日月星辰带给自己的启迪,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他要成功,永远不失败!不管旅途是多么的艰难,既然开始,就不要放弃!650字 初一 诗歌
-
观沧海北征乌恒时,途经那巍然屹立的碣石山,动人峭拔,与世隔绝,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色彩。我不禁迷了眼,想必从那山上的望下的壮景也必然截然不同吧!何况这还有那辽阔雄壮的沧海的景色。于是,我向东而行到达高高的碣石山,特地前来观看它那美丽的大海。信步于岸,远眺于海,视野十分辽阔,美景尽收眼前,醉翁之意不在酒,尽在这山水之间,海面水波荡漾的,起伏不定,缓缓地流淌着。山岛高高的挺起,亦在波涛中耸立。而那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木也都很旺盛。这时,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划过我的脸,顿时,万顷波涛汹涌澎湃,涌起了洪波巨浪,好似在战场上千军万马奔腾,冲锋杀敌。尽管风吹浪打,山岛依然屹立不动。而那喧闹的海面是那么浩瀚无际。在这雄壮的大海面前,世上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太阳和月亮好像在无边无际的海涛中运行,灿烂的星辰银河好像在海涛中闪烁光彩,愈发迷人,愈发夺目。有幸目睹这样的美景,真是三生有幸。庆幸得很哪,用诗歌就能表达我的心愿、志向。350字 初一 散文
-
沧海——观天雷滚滚,海水奔腾。苍茫大海,以高下看。如此赏心,如此悦目。往东行走,到达碣石山脚下,登上。如风幻影,很是潇洒,很是洒脱。从高处往下看就可以看见如此磅礴的、如此浩瀚的大海。水波荡漾,那高涨的水波荡起的浪花溅起一层层的涟漪。远看,一座座山,一个个岛,在梦境般的“水毯”中高高的挺立。那一只只的海鸟盘旋在山岛之间,迷雾茫茫。山上,树木丛生;山上,百草丰茂。远远望去,就如一座座绿色的城堡包裹在绿色的栅栏间。这时秋风飒飒,萧瑟如初。海上涌起惊涛骇浪。伴着磅礴的声音,阵阵秋风吹来,顿时衣裙飘荡,青丝飞扬。日月之行,就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发出来的;银河的灿烂,就好似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四周如梦如幻。在这样宏伟的场景里,想着南征,想着北战;想着家乡,想着妻孩。如何不落泪?如何不伤感?一滴晶莹的水珠滑落腮边,掉进山水间。振作,重新以磅礴的气势站立。想:在这样的景色里,真是幸运极了。何不以歌唱的形式来抒发复杂的情感?350字 初一 散文
-
观沧海曹操征乌桓时经过碣石山,想登上山顶来欣赏大海。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那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还有那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曹操通过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表达出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虽然已到秋风萧瑟,树叶摇落的季节,但山上依然树木繁茂,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给人一种生意盎然之感。萧瑟的秋风微微地吹动着树枝,发出了阵阵悲凉的声音。突然,海面上刮起的狂风,大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伟壮丽的大海面前,那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没于这浩瀚的海洋中;银河星汉的光彩耀眼,也好像是从这浩淼接天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通过这些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宏大志向。350字 初一 散文
-
《观沧海》读后感一首寥寥几句的诗歌,却表达了作者的宏伟壮志。而对于我一个刚刚学过这首诗不久的初中生,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曹操,字孟德。当曹操登上碣石山上时,心中的志向一一涌现出来。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一路以来万千景象,油感而发,写下了豪言壮志的《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在曹操是笔下,在曹操的心里,对自然界的万千景象有了新的诠释。曹操登上碣石山上的时候,看见那宽阔的大海,在高山的映衬之下如此的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看到碣石山上的树木如此丰茂,不禁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站在碣石山上时,秋天的晚风在悄悄然的刮过,也许曹操这时不禁会有一丝丝凉意,但是看到在秋风刮过的同时,海面上也有了波涛,看到这样的场景。曹操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大的抱负,于是又接着写下了千古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远大抱负,从日、月、星、辰,银河等方面写出来了作者的宏伟壮志。在日月星辰之间却显得如此渺小。诗人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气概。这就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观沧海》——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大有作为、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真是见诗如见人。500字 初一
-
《观沧海》鉴赏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水何澹澹六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写出了大海涌起阵阵波涛,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水何”六句是正面铺写大海。其中真正写大海的只有两句。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大笔勾画,写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水何澹澹”是写大海在无风情况下水波动荡的样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风,就会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如果只写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水,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给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大海时,又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我们试把这几句联起来吟诵一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图画啊!日月之行四句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诗人丰富的想像,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也是全诗的高潮。景情结合的特点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前面已经表明,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许多写景抒情诗是情景分写,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水;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壮士决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侧重写景,气魄也很大;而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侧重写情。《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1200字以上 高中 抒情
-
《观沧海》改写建安12年九月时,我带兵北征乌恒消灭了袁绍最后的残余兵力,胜利归国。途中,我路遇碣石山,这正是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我们远道而来,登上了碣石山顶。向东眺望茫茫沧海。只见那浩淼无际的海面上突出了几座奇石耸立的山岛,煞是壮观。这时已是秋季,风已经有了寒意,刮在脸上,似冰刀刺刻。山上草木本该凋零,可是,我环视四周,却是树木繁茂,百草碧绿。又是一阵萧瑟刺骨的海风,我望向远方,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树叶也沙沙作响。我想,即使是那太阳、月亮、银河、星辰也没有太多勇气与此匹敌。我陶醉不已,在这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我也只好选择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2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赞沧海美景——扩写《观沧海》步入观海的最佳地点,那是高高耸立在东边的碣石山上,登高俯视,欣赏大海的浩瀚美丽。看哪!碣石山上,虽然天气已经是深秋的的时候了,但是,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四处丛生,百草片片丰茂。时不时阵阵秋风吹来,树林愉快地召唤着,高山调皮地应和着,小草尽情地摇摆着,这种共鸣是无奇的美妙啊!海水放肆地拍打着山岛海岸,气势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宽阔浩荡。这样的一幅海景,也许,只有在碣石山上才能欣赏得到吧?碣石山,不愧为观海最佳地点啊!深秋的风儿,萧萧瑟瑟,阵阵吹来,使人不由得打个寒颤。而这款款萧瑟的秋风,吹动了树木,枯黄的落叶四处纷飞,发出了这悲凉的声音,海上滚滚巨浪肆意地奔腾着。落叶与海浪合奏着一曲悲凉的歌曲,渲染着凋零的秋天。这与生俱来的默契,难道不叫人不禁震撼吗?一望无际的大海,这样磅礴的气势,给人是那么多的联想。好像,日月的运行,应该就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吧?天上如此奇妙灿烂的银河星光,也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吧?海洋中,还埋藏着多少惊喜?又会满足人们多少的渴望?这惊喜,希望一生能够看到吧!真是太庆幸了!能够在这样一个好时机看到这样一幅美景!该用什么来纪念这美好的一天呢?不如,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指导老师:陈缜450字 初一 记叙文
-
《观沧海》拓写散文今天,我北征乌桓,正路过碣石山,特地坐马来观看大海。入海的碣石山雄壮的耸立着,现在虽然已是深秋,但是山岛上的树木依然十分旺盛,生意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水翻腾不息,不停地撞击着碣石群。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风浪不停地的向岸边拍打,碣石山就是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隐藏着诗人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山上繁茂的花草树木,使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率领下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人民庆祝丰收的热闹场面。瑟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洪波涌起”,暗示决战取得胜利,将士们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这么艰辛;战火从未停息,百姓们依然十分穷苦,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愁,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日月的运行,好像出现在这大海里;璀璨的银河,好像也出没在这海里。作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南宁市新阳中路学校七(3)班 黄昕宇500字 初一 记叙文
-
沧海不知多少次,在睡梦中呼唤她的名字,然后匆匆惊醒。才恍然发现,她不在。于是呆呆地坐起,盯着那张只属于她的梳妆台,伤心,悲痛,寂莫,无奈一齐袭上心头。真的不曾发现,有时侯,一个人竟可以软弱空虚到如此地步。等到终于回过神来,却早以是老泪横流。抬头望望窗外:天还早,再睡会儿吧。已经不记得在她走后,是怎样度过一天又一天,在花间,还是在月下。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曾陪她一起走过的小道花丛中走过,你安慰自己,也许,那里会有她的影子,会有昔日里未曾留意的燕语呢喃。可当不经间回头看时,才发现,就连曾经觉得最美的花儿也突然间像是平面的,再无半点姿色可言。你不经怀疑,难道花儿曾经真的美丽过吗?不曾发觉的时侯,和她在一起的年年月月都像是分分秒秒。而没有她的分分秒秒,却又像是月月年年。经历的多了往往就觉得不再有经历了,所以,每天理所当然地恍恍惚惚,混混噩噩。夕照里,又一次坐在那块熟悉的磐石上,望着路的尽头,双眼欲穿。于是,一幕幕回忆开始肆无忌惮地呈现。梦,好近。恍惚中,两个手牵着手的人从远处走来,踏着那条梧桐小道,然后在不远处停下。他为她轻轻取下落在簪上的梧桐叶,在她眼前晃了晃,又轻轻地夹进自己胸前的衣衫里。她笑了,像阳光,像水。一片梧桐叶在空中静静地翻而下,你努力地伸出手,可叶却从手心滑到手背,又从你的指尖滑落。沧海可以变成桑田,桑田也可以变成沧海,伴着三生石訇然崩裂的巨响,梧桐叶从那不再留恋的枝头飘落,在天空中划过只属于自己的轨迹。独自思念。万事头空啊。许多年后,当我再次踏上那条夕阳古道,拾起那片刚刚落定的梧桐叶,轻轻地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600字 高三 记叙文
-
《观沧海》括写我们从远方而来,登上气势磅礴的碣石山顶,从东望辽阔的大海,海和天就好像连成了一片,大海无边无际的景象尽收眼底。在这浩瀚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顶耸立的山岛,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矗立在岸边的礁屿起伏错落,即使已到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季节,但岛屿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盛,草木在秋风中摇荡。仔细一看,在秋风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浪,汹涌起伏。茫茫大海就像与天合一。在这神奇美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星都显得渺小了。日月之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中出发的。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吞吐。岛上萧瑟秋风掀起汹涌的波浪,汹涌澎湃的海面是多么浩瀚无际。真是美极了,天下竟然又这么美的地方,让我们用最美的歌声来赞美它吧。300字 一年级 散文
-
《观沧海》拓写散文我登上那气势磅礴的碣石山,站在那高高的山顶,前面就是那破涛汹涌的大海,我站在上面观赏着。一眼望去,尽管那海水汹涌澎湃,却还会有一座山岛高高地挺立在哪里。那岛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长着旺盛的草木,烘托出了大海的美丽多姿。萧瑟的秋风一直向我吹来,那波澜壮阔的海水也不断地拍打着海面,发出那一声声像狮子在咆哮的声音。看着那红红的烈日从海平面一点点地爬上那高高的天空,把那苍白慢慢地驱逐开来,给硬生生地染上了金黄色,没想到新的一天即将来临。到了傍晚,那贪玩的太阳不舍地回到了海平面上,慢慢地消失在海平面上。到了晚上,那月亮从海平面上升到了乌黑的天空上,在那黑色的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日元月的运行好像是出现在这大海里,璀璨的银河好像也是出没在这海里,真是神奇极了。300字 六年级 散文
-
观国庆节上午,爸爸买回来了一个鱼缸,爸爸刚买回来就叫道:“儿子,快起床,我们家买鱼缸啦!”鱼缸里有两种鱼,一种是鹦鹉鱼,另一种是清道夫。鹦鹉鱼长着大头大身,拥有胖乎乎的身体。披着红色鱼鳞,非常漂亮。鱼尾随着它的身体摆动。它喜欢吃鱼食,有时还会吃比自己小的小鱼。清道夫长得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胖不瘦,长着中等身材。披着黑色“战甲”,真像凯旋归来的将军。它平时都是趴在“墙”上,吃着美食。它喜欢吃一些水里的垃圾,也会吃一些死了的鱼。它们俩常常会在一起吐泡泡、一起分享欢乐、一起度过美好时光。它们可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一吵就没完没了,一定得分出一个胜负,这可怎么办才好呀!每当这时我就会敲打鱼缸,这样它们很快浮出水面看着我。鱼类是人类的朋友,鱼是可爱的,是漂亮的。“我爱鱼,爱着鱼,就像老鼠爱大米!”300字 四年级 状物
-
月光游过青春的沧海一阵风,一场梦,经历如云般莫测,多远的未来,读来依旧一字一句,天空解释着蔚蓝浮云定义着洁白,人生定义了青春模样,落花铺陈一片红色地毯,你放任无奈淹没尘埃,遗忘了我,永恒的迷茫,雨从记忆的指间滑落,你告别的了突然,用泪水勾勒成遗憾,用回忆诠释着伤感,逝水比喻时光荏苒,终于,不再,为了生命狂欢,为了爱情狂乱,然而青春彼岸,此生的格局,无论多远的未来,生活一天一天的灿烂化别青春,再见,青春,再见灿烂的忧伤,再见美丽的疼痛,回首望去,心涌上多少情感,总是有点迷惑,谁的天空不曾有痴狂。当我想通了一切,偶然瞥见庭院内没有被瓦砾遮住的月光。似玉髓,似手帕。忽然想起你,你说没了你在我身边我也应该坦然,你已经离我而去,眼泪在零点零分悄然滑落然后无奈的败给尘埃。我并没有忍住我的泪水,背过身,我泪疯涌。300字 初三 散文
-
观九龙壁自从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我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想去北海公园看一看真实的九龙壁。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满足了我的愿望,带我去北京看九龙壁。我们先去了北海公园,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是双面的,每一面都刻着九条龙,它们都在戏耍着火球,这和我们课本上学的是一模一样的!妈妈告诉我:故宫里还有一块九龙壁呢。于是,我们又来到故宫参观了这里的九龙壁。故宫的九龙壁和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是不一样的,故宫的九龙壁是单面的。它也刻着九条龙,戏耍着火球。在这里我还了解到:山西大同还有一块九龙壁。这三块九龙壁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在故宫里,我还买了一把九龙壁的扇子和一套九龙壁的纪念币,我好喜欢这些纪念品呀!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真开心呀!300字 四年级 写景
栏目热门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