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真情
故事里的家乡总是令人遐想万分,那一口汤圆甜糯,一缕桂花飘香,似已在舌尖上弥漫缭绕。
不曾回过家乡几次,故乡风景,是在外婆的言语中造筑起来的。她总会提及,家乡的红桂花,热闹的春节?。
冬日里的刺骨寒风渐变柔情绵绵。清晨的曙光射入窗中,冬日里暖烘烘的阳光照入屋中,外婆叫上我和表哥,一起捏汤圆。说是汤圆,实则是汤团。汤团的用材不同与市面上的,糯米是故乡的,桂花是自家的,带着天然的气息。清香在屋里漫溢开来。将糯米冲上温水,在盆中捏揉,粉变成团。在餐桌上撒上米粉,将粉团变成一个个小团:“这汤圆啊,最讲究水,一定得是温开水,不多不少。”她总能把握好量。
外婆变戏法一般将糯米在指尖戏耍,繁琐的工艺似乎变得精简。
小团入锅,如鱼得水,在锅中舞蹈着。而后又若嬉戏后疲了的孩子,沉入锅底。当它们似睡醒般飘浮水中时,即出锅之时。她在热气间游走,额头渗出点点汗珠。
待汤圆变凉时会加入自家的桂花蜜,汤团有两味:一甜一咸。无论甜咸,必有桂花,为的是那故乡的香气。我只爱吃甜的,所以她舍去了咸味的桂花干。咸汤团少了丝香气,但甜汤团好似多了抹鲜红。
外婆会在结束之时泡上一壶桂花茶。桂花茶十分考究。外婆泡茶时最为美丽,专注的神情,浅浅的笑容。淡泊眉间,见思乡之念;岁月之痕,也越显静美;粗糙双手,饱经风霜的脸庞,发梢的银丝,眼眸间的温柔,如歌,如画。
夜,不同以往。花市灯如昼,灯脸相映红。汤圆的柔滑,融入桂花的香甜,两种滋味在舌尖缠绕。口中的温热,是冬日里的温暖,是记忆中无法忘怀的存在。只有春节,成全一家人齐聚一堂,谈笑风生,回忆过往。一春秋一品的汤团,越显其来之不易。时光漫漫,团圆味方是真味,美味。
一碗温暖红尘入梦,是外婆,是故乡。
难忘的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里有许多难忘的事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比如: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学画画、第一次弹古筝、第一次写作文……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学骑自行车了!
在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总会看见很多小朋友在骑自行车,飞快地跑着。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的心里产生了:买一辆自行车,并学会骑它!我跑到妈妈身边,小声的问:“妈妈,我能买一辆自行车吗?”“哦,为什么要买自行车呢?”“因为我也想和那些孩子一样,骑自行车玩。”没想到妈妈二话不说,立马到商场给我买了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开始学骑自行车了。首先,妈妈给我讲了怎么骑自行车;然后,让我坐到自行车的车座上,手扶着车把手,掌握方向,她在后面扶着。妈妈扶着,我骑了一圈又一圈,突然,妈妈把手放开了,让我摔了一个“狗啃泥”!我对自己无奈地说:“不行,你只能有放弃这条路了,唉!”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听了妈妈的话后,我又有了勇气,自己再次尝试骑起了自行车,摔了几次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了。此时,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回家的时候,我觉得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童年的趣事,通过这次学骑自行车,我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相关推荐
-
舌尖上的真情——菠菜汤关于故乡的记忆,早如一团发得太松的面,不堪一握。而我独愿捡拾那一闼翠郁和一隅不老时光。最爱是外婆后屋的那一方圆畦。恣心散漫的留意着春色,在料峭的晨风里,耀人的是那颗娇美的菠菜。外婆总携了我小小的手,同她一起撷摘。菠菜的叶子很漂亮,根红茎绿,怪由古人称作“绿嘴鹦哥”,鲜丽明嫩的翠色凝固在几瓣不大的叶里,莹润的玉身下却是一片姹姹的水红。那菠菜睁着迷蒙眼被我俩连身拔起,放在宽深的篓里,望着它们,我一阵犯馋,揪了揪外婆的衣角唤道:“外婆,咱们回去吧。”外婆的菠菜汤,是故乡难觅的珍味。小时候我生了病,怏怏地在被子里瑟缩取暖。外婆便端来碗滚烫的菜汤,小口小口喂我喝。温热节节蔓延,不一会儿精神便传流四肢百骇。病虽q好了,可我却馋上了菜汤清甘的味道,总是不依不饶地叫外婆煮上。外婆便摸了摸我的头,吟吟地笑着说:“那就进厨房吧。”一进门,老灶的烟熏气息便扑鼻而来。外婆撂下竹篓,麻利地分择起菜叶。我一捋袖,站上矮凳冲洗瓢盆。外婆端起菜来,一手捏叶茎,另一手淘着清水,等土渍涤去,放上砧板,几颗水灵灵的菠菜就虎头虎脑躺了稳当。毋需多么认真劈切,只见外婆抄刀随意片了几次,便将碎叶拢堆放好。生火、入汤、撮料……在忽明忽暗的炉光里,佝偻的外婆动作却丝毫不慢,行云流水。我望着腾腾热雾里忙活着的背影,一阵温暖随厨房中逐渐萦绕的甘香泛上心头。银亮的大勺小心翼翼地探到鱼龙滚沸的汤液里,外婆抿了抿勺里盛着的汤,方才转头唤道:“来喝汤啦——”手捧搪碗,周身丝凉的水珠令我将它捂得更紧,生怕斟翻这心心念念的美味。外婆心疼道:“可小心了,汤还热得紧呢。”但见我却恍若未觉,凑到嘴前咝咝地吸溜,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温热饱肚,能一生怀揣这份幸福,便就足矣。人间烟火雕琢了食味,让记忆里的蓦然沉淀消弥。但有些滋味,烙刻在了味蕾玄妙的深处。那味佐料,是光阴,是故乡,是爱,缱绻缠绵——成为了不离其宗的人间滋味。苏轼叹人间滋味,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难觅,“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终究不过柴米油盐酱醋吧……800字 初一
-
舌尖上的味道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而在我的记忆里,就数外婆用那双巧手制作的米浆糕最为美味。在去年回老家过暑假时,我十分幸运,能够再一次吃上外婆做的米浆糕。清晨,天还未亮透,我便被妈妈叫起来,一同观看外婆的制作过程。只见外婆先是将头天夜里泡好的米再次过了遍水,然后捞起,抓一把米便放到旁边的米磨上,开始磨米浆。磨米浆是个漫长、枯燥且辛苦的过程,但外婆却仍然是那样游刃有余,当她的右手将磨盘推得“咕噜”转的同时,左手还可以随意地抓起一把把的大米喂进磨心里,迅速而又准确;还不时就加一勺清水……右手推累了就换左手,动作仍然是那么自如优美,尽管我已经多次看外婆做这些相同的步骤,可依然十分感叹,感叹外婆动作娴熟自如,也感叹外婆虽是“鬓已星星也”,却仍然是精神矍铄;固然是“老矣”,但仍然十分强健。约摸着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外婆的磨米工作终于是接近了尾声。我走到那石磨前看了看,只见原本那白花花的大米已然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那顺着边沿,“滴答滴答”滴落至凹槽中的白而透亮的米浆。至此,我不禁开始期待这好久未吃的米浆糕的滋味。外婆将米浆导入一口大瓷缸,又将缸里的米浆分出了些倒入一口大碗中。我十分疑惑,这是为什么要将米浆分成两个部分呢?我将疑惑问出了口,外婆却是一脸高兴的模样,笑得眉眼弯弯,道:“这次要做的,是你最喜欢吃的红糖夹心的米浆糕,瓷缸里的用来做上下两层的白米浆糕,大碗里的待会就放上红糖……”很快,所有材料准备好了。外婆先在蒸笼里倒上了一层白米浆,便放入大锅中开始蒸,待到已半熟时,浇上一层红糖米浆,在将要出锅时最后再浇上一层白米浆……整间厨房都被雾气缭绕着,可外婆那辛劳忙碌的身影,在我的眼中、心中却并没有因雾气的笼罩变得模糊,反而愈发清晰……时至中午,一蒸笼米浆糕总算是“新鲜出炉”了。外婆将米浆糕放到通风处自然凉透,而后倒出,切成一块块规整的长方体,放进一个个盘子里,又在盘中浇上蜂蜜水。这时的米浆糕,卖相甚佳,在两层如同雪一般白的白米浆糕中,夹杂着一层鲜艳的红,而淋在这块米浆糕上面的蜂蜜,正闪烁着光芒……也当真是使人食指大动。我笑嘻嘻地对外婆说了声:“外婆,我开始吃啦!”就随手拿起其中一盘,舀上一勺放进嘴里。这味道,冰冰的,凉凉的,柔柔的,软软的,米香四溢,甜而不腻。而这跳跃于舌尖上的味道,是美味,更是一份柔软的思乡之情,一份甜而不腻的亲情。1000字 初一
-
舌尖上的爱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一(11)班丘小芷从小到大我都是吃妈妈的菜长大的,姐姐们小时候被送到了外婆家,也就只有我从小在爸妈身边,至今也XX年了。妈妈的菜没什么特别,可是我却最喜欢妈妈的菜,因为有家的味道。妈妈在普通的家庭主妇中,也算是比较手巧的了吧。她喜欢在手中捏着她的面皮,慢慢地做包子、南瓜饼还有饺子。但我唯爱那道金黄的南瓜饼,喜欢那放进嘴里便能听到脆响的感觉。听起来简单,其实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活。我常坐在妈妈旁边,和她一起做南瓜饼。妈妈先把面粉捏的起筋,然后把煮好的南瓜和面团混一起,让面团呈现南瓜的黄色,然后放在一边,开始制作馅料。馅料是芋泥,妈妈常把煮好的芋头放在锅里,让我趁芋头刚煮熟很软的时候使劲压碎它。这活还真的很费劲,我总是压到一半手便酸了,妈妈就接过手继续压,压好了就下糖,小心翼翼地包进面皮里,最后压扁放进刻花的板印里,一个个金黄的南瓜饼就做好啦!妈妈将它炸起来,就像几个圆圆的黄金放在盘子里一样,又可爱又迷人。我放进嘴里,可以清楚地听见脆响,享受着食物在舌尖上跳动的感觉,真的好幸福,妈妈的南瓜饼永远是我最爱的甜品。当然妈妈的主食做的也很好。可能由于我爱吃肉的原因吧,我最喜欢妈妈的猪扒。这道菜比较简单,可也是要用到力气的菜。妈妈要买猪肉最嫩的地方,用刀背把肉打的松软,然后下锅炸至微黄即可。这道菜最重要的就是酱汁。先把蒜头碎爆香后和番茄酱一起翻热然后把猪扒放下去,让酱汁渗透进猪扒里,就可以上盘了。姐姐也很爱吃,每当妈妈做这道菜,我们就经常争先恐后地抢,但我一定会抢着吃最多!你知道当酱汁伴着饭一起送进嘴里,蒜头的香味和番茄酱的酸甜一齐在嘴巴里回荡,美味极了。或许妈妈的菜没有餐厅的大厨们做得那么好,但我只爱妈妈的菜,因为那是舌尖上的爱。700字 初一 写人
-
舌尖上的潮剧“夫妻好比同林鸟,当至诚相待,沥胆披肝……”这婉转衷肠之声从何而来?当然是那让人如痴如醉的潮剧了。她的真善美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忍不住流泪,而心却跳到了嗓子眼上。潮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很真实,这都体现在潮剧对人物细致的雕琢之中。它永远具有对人物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细腻又真实地演绎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如《井边会》中悲苦凄凉的李三娘、《金花牧羊》中矢志坚贞的金花、《芦林会》中受尽委屈的庞三娘,等等,都催人泪下,活灵活现。如《告亲夫》中的文淑贞,明知嫁错了人,却还是丝毫不放松对付托终身的丈夫的劝说。她大义凛然地苦劝在悬崖上快掉下的丈夫,可有谁知道,她苦劝不成反被残暴的丈夫推下吴江。剧中的文淑贞贤慧真诚、善良纯洁、至情至性、真实感人。这真,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真。善,一个多美的字。潮剧中表现了大量惩恶扬善、好人终有好报、忠孝仁义这些做人的道理,在潮剧中“善”用数最频繁,许多大字不识的老太太都通过听潮剧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子孙后代。如《赵少卿》中的安邦王赵少卿,因政事繁忙,与夫人无法长期在家,他的儿子赵俊强,作恶多端、欺负百姓,连亲胞妹的苦劝都听不下,甚至还将她推下江。安邦王因他儿子杀了为国为民的七省巡按郭佳,这个他曾经最得意的学生,他最后强忍悲痛,大义灭亲,为民除害。这种天地无私的善让人感动。再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婢女,竟为了救一个萍水相逢的侠士,闯入公堂,阻止执法。她机智勇敢,为了正义,她不畏舍弃自己的安危,最终挽救了一条无辜的生命。这种正义之善,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潮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时高时低,时重时轻,时沉时浮,时悲时欢,让人回味无穷,乐此不疲。就象《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再配上琵琶、古筝、二胡等变化飞快的弦乐,真是仙间之音,凡间之无所有。它的唱腔清丽细腻,“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潮剧的水袖美若天仙、如梦如幻。似空又不空,时而消失时而出现,还不断变换新奇的动作,如仙间之女子,“可爱者甚蕃”,引人注目。这美,便是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美。真善美,仅仅是潮剧中的一小部分。她的味道、她的魅力,还需要我们舌尖上慢慢地品尝和咀嚼。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舌尖上的潮剧“夫妻好比同林鸟,当至诚相待,沥胆披肝……”这婉转衷肠之声从何而来?当然是那让人如痴如醉的潮剧了。她的真善美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忍不住流泪,而心却跳到了嗓子眼上。 潮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很真实,这都体现在潮剧对人物细致的雕琢之中。它永远具有对人物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细腻又真实地演绎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如《井边会》中悲苦凄凉的李三娘、《金花牧羊》中矢志坚贞的金花、《芦林会》中受尽委屈的庞三娘,等等,都催人泪下,活灵活现。如《告亲夫》中的文淑贞,明知嫁错了人,却还是丝毫不放松对付托终身的丈夫的劝说。她大义凛然地苦劝在悬崖上快掉下的丈夫,可有谁知道,她苦劝不成反被残暴的丈夫推下吴江。剧中的文淑贞贤慧真诚、善良纯洁、至情至性、真实感人。这真,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真。 善,一个多美的字。潮剧中表现了大量惩恶扬善、好人终有好报、忠孝仁义这些做人的道理,在潮剧中“善”用数最频繁,许多大字不识的老太太都通过听潮剧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子孙后代。如《赵少卿》中的安邦王赵少卿,因政事繁忙,与夫人无法长期在家,他的儿子赵俊强,作恶多端、欺负百姓,连亲胞妹的苦劝都听不下,甚至还将她推下江。安邦王因他儿子杀了为国为民的七省巡按郭佳,这个他曾经最得意的学生,他最后强忍悲痛,大义灭亲,为民除害。这种天地无私的善让人感动。再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婢女,竟为了救一个萍水相逢的侠士,闯入公堂,阻止执法。她机智勇敢,为了正义,她不畏舍弃自己的安危,最终挽救了一条无辜的生命。这种正义之善,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善。 潮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时高时低,时重时轻,时沉时浮,时悲时欢,让人回味无穷,乐此不疲。就象《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再配上琵琶、古筝、二胡等变化飞快的弦乐,真是仙间之音,凡间之无所有。它的唱腔清丽细腻,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潮剧的水袖美若天仙、如梦如幻。似空又不空,时而消失时而出现,还不断变换新奇的动作,如仙间之女子,“可爱者甚蕃”,引人注目。这美,便是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美。 真善美,仅仅是潮剧中的一小部分。她的味道、她的魅力,还需要我们舌尖上慢慢地品尝和咀嚼。9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腊月月末,爷爷便开始忙活起来,清早驱车去城里,从亲戚到家的杂货店,拿几个新制的钵子,便又匆匆的回乡下。去自家园子里摘上一些新鲜的蔬菜,洗净,存入冰箱,成为下一餐的食材。而这些,都乡里人一贯的做法。钵子菜,也是常德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来都是饭桌上永恒的主角。而钵子,就是展示主角风采的最佳舞台,家家户户的钵子菜,把香味融于一体,年便随之到来了。除夕的夜晚,钵子菜内容丰富,我最爱的是甲鱼钵子,一直都团圆饭的常客。甲鱼肉的爽滑鲜嫩,浓汤的美味,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相遇。甲鱼钵子的甲鱼要选个大,壳黑,力气大的。爷爷总是把这个重担交给我,拿几根长筷子,放在甲鱼旁,它便上前抓,逗它急了,它的倔性便来了,缩在壳里,怎么逗它,它都不出来,在这时,爷爷就抓住这只甲鱼到后厨房去了,再待爷爷喊我之时,我便知趣的跑进后厨房看他做甲鱼钵子。先把切好的甲鱼肉洗净放在一边,往煮好的水里放入佐料,汤渐渐呈现浓白色时倒入甲鱼肉,放入干辣椒等提味,我是一个不吃辣的常德人,故传统吃法的甲鱼钵子我不爱吃,可爷爷的甲鱼钵子却合我味。还要放些胡椒、花椒、八角等,不仅为了提鲜,为了养胃、健康。撒些盐,盖上钵盖,大火焖煮,甲鱼钵子便初步完成,只需要端上饭桌,就可食用了。甲鱼钵子上桌了,新年便来临了。甲鱼钵子便是对去年自己成就的褒奖,甲鱼壳旁的肉,便是最爽滑的地方,晶莹剔透,很嫩,因为与浓汤混合,变成了一种超级味觉享受,一吸,浓汤下肚,暖胃,暖心扉,吃完甲鱼,蔬菜也上桌了,就着浓汤,很快就烫熟了,菜的清香撞上甲鱼汤的浓郁,别有风味,最后饮汤。浓汤,驱走冬日的寒冷,像冬日的阳光,并不是炎热的,是心头的暖,温暖整个严冬。思念融入浓汤,融入那冬天的记忆,永存不忘,愿时光不老,岁月多情,愿爷爷一直是记忆中的模样。7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春节中国的新年又是一年新春时。张灯结彩,走亲访友的同时,人们不忘欢享佳节盛宴,餐桌上的美食也精彩纷呈,传递着春节的独特味道。盛宴主角:饺子送福又要包饺子了!面粉与水混在一起,揉成一个大面团。快刀斩过,小面团经擀面杖的“巧手”,就变成了薄薄的饺子皮。调好馅,绿油油的韭菜间夹杂着鸡蛋,点缀着馍馍饹馇,香味扑鼻,我越发期待饺子的味道了。终于,煮好了饺子。饺子乖巧地躺在硕大的盘里,轻轻夹起,蘸上醋,送入嘴中,馅香、面香充溢四周。这时,若再配上奶奶腌的腊八蒜,翠绿微辣,又让人食欲大增。饺子是春节的主角。吃出的是团圆的味道,是悠久的传统。味道大咖:年年有“鱼”酥鱼是老爸的拿手戏。一条鲜活的鱼,去掉鱼鳞和内脏,冲洗干净。加水,放入锅内。此时,最重要的配角—调料,登场。醋和老抽赋予酥鱼最初的味道,软化鱼骨。再加上大葱几段、蒜瓣若干,可加上鲜红的辣椒,大料。小火慢炖,味道渗入鱼中。不过几小时,鱼香四溢,等到鱼骨酥烂,酥鱼就大功告成了!筷子轻轻撇下一块鱼肉,鲜滑软嫩,又经过汤汁的浸渗,咸香可口,可谓人间美味,令人期待。酥鱼是春节的大咖。吃出的是期待的味道,是幸福的希冀。美食集会:欢聚涮锅涮锅,食材就丰富了。大白菜、油麦经水冲洗,绿得可爱。土豆、藕片去干净皮,光溜溜的,迫不及待要进锅中“游泳”。富有嚼劲的香菇、金针菇,各式各样的鱼丸都准备好了。当然,不能少了紧致鲜美的羊肉。终于开锅了,一双双筷子大展身手,捞、夹、戳,无所不有。用其极,反应慢的人就没有啦。蘸蘸芝麻酱,放入嘴中,又烫又香。哎呀,嘴上全是酱,成了只小花猫,我哪里还有空在意呢?涮锅是春节的集会。吃出的是欢乐的味道,是温馨的亲情。春节总让人大饱口福。与家人团聚,共享佳肴,才是春节最幸福的味道。7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感动回家的路上,坐在老爸的车里,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感觉天格外蓝,云格外白,树格外绿,鸟儿的歌声格外悦耳。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回家了。刚一回到家,妈妈就端上了今天的晚餐。主食是鸽子汤。当一碗汤被端到我面前时,我竟不忍下口:半只可怜的小鸽子静静地卧在碗里,几颗圆溜溜的桂圆,几个核桃仁,几个饱满多汁的荔枝干,几根滋补身体的当归的根,再加上褐色的油光发亮的汤,构成了一碗美味而又健康的鸽子汤。当我下定决心下口的时候,我先夹起一块肉,一口下去,顿时感觉肉虽然已经炖烂,但似乎还仍然很有爵劲。一股香味顺着舌尖坐滑梯似的滑了下去,顿时充满了整个身体。再夹起一个已经吸满汤汁的荔枝,轻轻一咬,里面的汁水便全“炸”了出来,甜甜的,又有点酸酸的。夹起一个桂圆,尽管不像荔枝那样多汁,但一咬也是满口香甜。一块核桃仁,香香的脆脆的,舀一勺汤,送入嘴中,一股香香的、甜甜的,带着一股酒味的味道像一支声势浩大的联合军队暴风雨般占领了舌尖,游荡在口腔,让一切余味纷纷缴械投降。紧接着,他们穿过食道,马上感觉有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脖子中按摩。再加上一小碗面,白花花的面条,奶白色的汤,这样清淡的一碗面,与油光发亮的鸽子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白白净净的小姑娘,另一个则是力大无穷的小伙子,可是,就只有这样搭配,味道才是最美的。啊?什么?你不信?我吃给你看!先夹起一根长长的的面条,放到一只盛满鸽子汤的勺中,送入嘴中。面的清香与汤的油香、酒香浑为一体,且融合得恰到好处。那味道,好像……家的味道。不一会儿,一碗鸽子汤和一小碗面就被我消灭得一干二净了,被我吃了个碗底朝天。擦擦嘴,打个饱嗝,露出俏皮的一笑,带着小弟上楼玩去了喽……这种味道环绕在口腔,盈绕在心里。这种味道,不仅是美食的味道,还是家的味道,更是感动的味道!7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智慧香椿吐芽,莲蓬结子,石榴咧嘴,鲤鱼破冰……中国人的智慧在顺应自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四时之景皆可为盘中珍馐,这便是萦绕舌尖的无言智慧。舌尖上的智慧体现在日常中的油盐酱醋。从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天然油脂,以供给生命的正常运转,这是前人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得到的自然馈赠。盐,在潮起潮落中应运而生,不经意间的发现却成为了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民生命脉。酱与醋在中国百姓的厨房之中是常与美味相伴的名词。手擀面从翻滚的热水中腾出,淋冷水以降温,浇上肉粒丰富的红棕色酱汁,佐以黄瓜、萝卜、豆芽等配菜,一碗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北京炸酱面静待品尝。刀起刀落,面条从案板上飞向锅中,滚水煮熟,浇上臊子,再淋上一股老陈醋,谷糠、阳光与时间的相遇在那一刻以其酸爽诱人的姿态化作食客口中的一个“爽”字。油盐酱醋在中华美食的大熔炉中各放异彩,中国人对其的使用早已超越了调味的界限。而舌尖上的智慧就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萌芽。舌尖上的智慧还体现在大国间的包容兼济。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令世人惊叹于中国人的饮食智慧,却也将这份智慧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川菜的麻辣鲜香在以甜味为主的西方国家遍地开花;兰州的牛肉面在以汤面著称的日本广受好评;天津的煎饼馃子在盛行热狗的美国深得人心。这一幅幅中外交融的美好图景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国人在舌尖上的创新智慧。中西合璧、取长补短,正是这味蕾上的微小感受,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的中国。援非医疗队,每一个中国人带向世界的还有那份温情背后的食物。独特的风味使其在战乱贫穷之中彰显出中华民族的“达则兼济天下”的包容。美食文化早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舌尖上的智慧让平凡生活中的烟火味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让复杂环境中的国际外交多了几分人情的淳朴。舌尖上的智慧来自远古,连接未来,更耀于当今。700字 初三
-
舌尖上的家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恋,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头,并使生活充满温暖……热奶——母亲每至夜深,总会有盏灯亮着,小小的人儿在灯下奋笔疾书,这时,便总是会有那么一杯香浓的奶端来,伴着浓浓的母爱。“累了吧,来喝杯热奶吧!”母亲轻轻地推开门,将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轻轻地放在了书桌上,慢声嘱咐我快喝后又轻轻地带上门,悄悄地去看书了。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层薄薄的奶皮,晶莹,透亮,顿时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顺着气管,带着一丝暖意融入心里,轻轻漫延……我知道,母亲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么苦,多么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无言的爱……鸡蛋汤——父亲临近考试的几天,早上总是顾不上吃饭,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学了。父亲总是留心看着,心里不知在盘算什么。“好香啊”,早上起床后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发出感慨,一碗鸡蛋汤在那里摆着,冒着热腾腾的气。我连忙跑过去,温度正好!狼吞虎咽地喝完,抓起书包上学去了,骑车子时,才想起来“这是谁做的呢?”我带着疑惑度过了一上午。“鸡蛋汤好喝吗?”中午回到家复习时,父亲突然来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声。“好喝地话我还给你做,每天早上不吃东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阵的暖风吹过,父亲从来都不会做饭的,为我他竟让母亲教他做鸡蛋汤……父爱无声胜有声。糖果——弟弟“姐姐吃糖!”童音传来,我幼小的弟弟连蹦带跳一路跑过来。“姐姐吃糖,姥姥刚给的!”我疼爱地接过糖,打开糖衣,含进嘴里,忽然想到什么,问他“你吃了吗?”“没呀!姥姥就给了一颗!姐姐辛苦,我让姐姐先吃!”这回答间饱含了关爱。小弟弟才几岁,就知道关心我,自古有“孔融让梨”,现有“弟弟让糖”。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这就是家,这就是让我留恋的家的味道!温暖,甜蜜,关怀时刻在我舌尖上徘徊!700字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