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年味1000字

也说年味

1000字 初一

平时和人闲扯“过年”话题,总是听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而今置身新春佳节,这样的说辞更多,这引起了我对“年味”的思索。我认为从以前到现在“年味”总是浓浓的。

什么是“年味”?

回想孩提时,盼星星,盼月亮,时时盼望过新年,因为那时过新年有新衣穿,有好吃的,可以随着大人走亲访友要压岁钱。那时老人们常说:“腊过八、祭过灶、不久新年就来到、女孩要花、男孩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说的便是此情。

还有儿时常到邻居家玩耍,见到他们家的灶台的墙上贴有拓印的彩色画像,还有对联和横批,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我指着问,那是谁?他们家的老奶奶说:“是老灶爷”。烧火做饭时老奶奶还时常念念有词,内容是保佑一家有吃有喝之类,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小年,据说这一天家家户户买祭灶糖,祭拜老灶爷,让祭灶糖粘住老灶爷的嘴,上天只能说好话,我当时不甚明白。

更有幼时,年前几天的安排:“二十三祭灶官(祭拜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打扫卫生,旮旮旯旯都要打扫)、二十五拐豆腐(用手摇石磨)、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花画(贴春联)、二十九过年去打酒、三十蜕皮(穿新衣)、初一撅蹲(拜年),我想这就是先前那浓浓的“年味”。

我要说如今过年“年味”也是浓浓的咧。殊不知年前人们穿梭于服装店,添置新衣、逛超市疯狂购置年货,如果说这还不算是年味的话,那么红红的春联贴起来、高高的灯笼挂起来、团圆的饺子吃起来,算不算是浓浓的年味?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看,年三十,神州大地、亿万人们看春晚、一家家的人们围在一起嗑瓜子、吃糖果、品小酒,这些呢?

如果以上,大家感觉年味还不够浓郁,那么大年初一,耄耋老人,穿着新衣、右手拿烟、左手拿糖、或坐或站、面带笑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拜年的街邻街坊,亲朋好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确如此,家有老人,这一天可以说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无论是黄发小儿,亦或是步履蹒跚的老人,这一天都要走街串巷,给长辈拜年。虽然说现在新时代,新风尚,移风易俗,不再磕头,可是这一天都要走动起来,一年来彼此之间有隔阂的邻里,也在相互走动中烟消云散。

大街小巷行色匆匆的人们,不用问都是拜年的,就连手机肆虐的现在,今天低头族少之又少,偶尔看一下手机,远处的亲朋好友,多年的同学,昔日的同事领导,微信拜年几乎爆棚,也只得群发群聊。

想一想,看一看,不会再有人说而今过年没有“年味”的吧。

其实我要说过年从来不缺乏“年味”,只要静静聆听,用心品味,置身于“过年”,“年味”总是么么哒!国富民强,乡村移俗,“年味”依然浓浓,愈品味愈浓。你说呢?

沉醉在书籍的世界里

800字 初一

夜间,每每捧起一本书,翻来一页,对着星星和月亮,畅游在书籍的世界,与古人对话,与前人高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迎雨而来的苏东坡,轻打竹拍,听“穿林打叶”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倚窗望月的苏东坡,是思念胞弟却又乐观旷达的苏东坡。他能“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老友;他能“残红花褪青杏小”感春伤秋;他是“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用心良苦的父亲;他是被贬黄州却依然能畅享“东坡肉”的美食家。这,是我书中的榜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潇洒自信的李太白,御手调羹,贵妃斟酒,力士脱靴。他是感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的翰林士;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剑客;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大方朋友;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放荡诗人。他长在盛唐,死在盛唐。杜甫视他为兄长,多少首《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我愿视他为偶像,我想让他恣意一生。这,是我书中的梦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是无奈叹息李重光,肉袒出降,被俘汴京,成了亡国之君。他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工书善画,能诗善词的“千古词帝”;他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才华横溢,通晓音律的南唐后主;他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亡国囚徒。绵绵故思,道不尽哀转凄苦。这,是我书中的牵挂。

“夜深千帐灯”,这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纳兰容若;“知来者之可追”,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沙场秋点兵”,这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辛幼安。还有“这次的,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易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马致远……

抬头望月,很圆很圆;

静心听夜,很静很静;

低头看书,痴之如狂。

我轻轻翻开一页,听到了前人在呼唤我。每每拿起,便在放不下。夜回梦起,魂牵梦绕的总是它。沉醉在书里,沉醉在书籍的世界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