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200字以上

1200字以上 一年级 叙事

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

我是一只虎

80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是一只虎,一只已死去的虎的灵魂。我从肉体中分解。我沮丧的摇着尾巴,在林中飘来飘去,人们无视我的存在……从古到今,多少人从景阳岗上越过,我沉默的低下了头……

曾试图给自己找一个安稳可靠的家。天堂的门因我过于凶猛而关闭,地狱中也有一个个冤魂,要把我碎尸万段。佛说,只有初尽心垢之后,才可参禅;道说,只有心如止水的人,才可悟道。我,只能游荡在山林之中。我无家可归,唯一可欣慰的是我不用进食。

想起当年,我在那景阳岗上,如苏轼所说,可谓“雄姿英发”。花斑纹的袍子,敏锐的双眼。多少日的夜晚,树木摇动,树叶在咆哮。叶片纷飞之际,映出我的影子。人们望风而逃。凭着虎强有力的爪子,我扑向他们,在血腥与残叫中,在人们的泪水和恐惧中,我咬断了他们的脖子。旷野中,月光下,留下了一片冷清与孤寂……为了生,我杀死了一个个人。每一片尸骨与残骸中,都散发出无限的怨与恨。

作为虎,我想我是对的。直到那个叫武松的人出现。“武——松”我记住了这个名字。我想,作为人,人中的勇士,他也是对的。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夜晚,月光是那么惨淡,夜空中,闪着点点星辰。他提着棒来了,像是喝了不少酒。山下的那家店中的酒,千里飘香。我想,如果我是人,我也会去尝上一口,但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虎更好、更强!再次来到武松睡过的那块巨石,亮而光,滑而冷。仍是在树与叶的合奏下,我跃了出来。他提着大棒,气势汹汹,我张牙舞爪,杀气腾腾。我扑上去,他抽棍打来。“啪”!生疼。棍断了,我忍住痛,狞笑着,他没有了武器,而我有的是尖而利的爪,光而峰的牙。我想,他败了……

但“潜力”和“实力”这两个词,使我感到了力量的飞溅,斗志的火花。我的头被抓住,他几乎骑在我身上,在我头上、身上捶,打。我挣扎,愤怒的挣扎。没有人能对我这样的无理,没有人可以战胜我!他暴打,用力的暴打,用他的力量和意志。血,第一次从我身上淌下,我头上只有无尽的痛……

我忍耐不住,死了;武松,成了英雄……

我并不怨恨他,把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一物降一物,这是真理。我想那一片片残骸一样了。萧瑟的风打在死去的我的肉体上,叶,飘落在鲜血中。我在风、树、叶中受尽了鄙视与仇恨的目光,从我眼中,第一次流下两行泪。泪滴在了我的尖牙上,酸的、苦的、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一年级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