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品三国》
我迷上,或者说关注《百家讲坛》,是从易中天开始的。易中天站在讲台上,三千年的往事流水,历代帝国的惆怅,三国的风风雨雨,茶油烟酒的典故,中国男女的趣事,大江南北的城市,南北方人的差异……娓娓道来,让你喜不胜收,让你惊叹中华文化竟然可以如此品读。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易教授开讲了:话说东汉末年……
于是有飘逸潇洒的儒将风度的周瑜徐徐走来,让苏轼赞叹不已,直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在大家的印象中,长期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曹操,开始在易教授的点拨下得到正名。其过人的文采才华和卓越的军事能力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惊喜之余,人们对三国这一人才辈出的时代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喜欢易中天的诙谐机灵,还有他那既高深又严密的评论。他不信《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因为小说家的言论往往最不可靠。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他考证《三国志》、《魏略》等正史书,再加上自己有条理的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最佳解释。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因为要做到用纯粹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现象非常不容易。
为此,易中天抛弃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状刘备多善而近伪”的刘玄德;抛弃了只会奸诈狡黠的曹孟德的世论;抛弃了因小气而死的周公谨。抛弃了只凭成败论英雄的偏执观点。
另外,易中天对“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的刘表,“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刘禅等三国中常认为是失败者的人物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最后点明了深层次奥妙:三分归晋并不是魏、蜀、吴的无能,而是同为寒士阶级出身,靠武力打天下的他们,并不符合士族阶层当政这一历史潮流。蜀坚持,所以先亡。魏放弃,出了“九品中正制”,还是亡了。吴妥协,任用了大量江东士族,但后来又赶尽杀绝,迟些也灭亡了。这个由士族地主阶级――也就是世代读书,垄断官阶,如“四世三公”之类的群体参与并控制政治的历史趋势,不是曹操、刘备等一时的英雄俊杰能改变得了的。
读易中天,历史的迷雾被揭开,历史真相的秘盒被打开,历史的本质被还原。被点醒释怀兴尽之余,我们又多了一个了解历史的角度,而且领悟更加深刻了。
读易中天,我们可以遨游波澜起伏的三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品味潮起潮落的沧桑情怀。冲一杯淡茶,闻着清香,翻开一卷,尽情地享受这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奇遇之旅吧!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
我希望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
我希望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相关推荐
-
三国吟三国战乱夜未休,秋风吟殇百家愁。儿女情仇剑封喉,门前寒烛为谁流。高三:温安安50字 高三 抒情散文
-
三国论三国者,魏、蜀、吴也。魏强而吴、蜀弱,人皆能言。魏据北方广袤之地,吴、蜀拥东西险要。然吴、蜀之势,倘与魏相较,或可胜也。然吴、蜀以荆州之地相击,魏因击之,蜀遂失关羽云长诸将。蜀论玄德公尝三顾诸葛孔明于南阳草庐之中,得孔明之法,三分天下。拥西蜀刘璋之地。玄德公与璋乃同宗,备不忍击之。后得闻张松之死,法正为内应,怒而击之。然璋既布阵,陷备于翁中。备使庞统伐璋,赠以的卢宝马。然成都诸将以为备至,击之于落凤坡。遂失凤雏庞统。备既悲愤至此,遂使人请诸葛军师于荆州,布灵堂,以告庞统。统尝献三计于玄德,谓之上计、中计、下计,备志大才疏,又念同宗之情,择中计,失庞统。岂不悲哉。亮使张飞翼得为将,关羽云长守荆州,出师西川。飞骁勇善战,尝与云长、刘备战吕布而未败,时人皆惧之。降严颜、李严,斩张任,势如破竹。川西之军节节败退,璋降之,备遂得西川。自立为君,立太子,封五虎上将,以诸葛亮为相。吴欲取荆州,操又封吴侯荆州牧,吴、魏出兵,共伐荆州。云长得孔明妙计,斩庞德,擒于禁,日益骄纵,中陆逊计,失荆州,率众将奔走麦城,终为吴兵所害。备闻二弟之死,悲愤难平,召张飞,起兵七十五万伐吴。群臣力阻,然备之大怒若此,何人能阻。然张飞为奸人所害,割其首级奔吴。于是备盛怒。使翼得之子张苞、云长之子关兴为先锋,身披坚执锐,率军伐吴。既至东吴,张苞、关兴斩奸人,以报杀父之仇。然备亦失黄忠,五虎上将仅子龙留成都,马超守边陲之地,何其衰哉。至于白帝,备力不足而中道崩殂。托孤于诸葛丞相,封太子刘禅为君。谓之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此言得之。相父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为《出师表》,感人肺腑。亮尝六出祁山而功未就,然司马仲达之智尚不及亮,何哉?或曰,后主无道也。禅为歌舞管弦所溺,佞人奸臣所惑,召相父,使川西之军无不愤慨。故曰:“有如此之君,蜀必亡。”亮击北魏者再,魏使司马仲达却之。然魏军败退,蜀军因击之。至于山谷中,诸葛訇,传其所学于姜维,使蜀军退成都。仲达因击之,姜维使人筑诸葛像于阵前,以吓司马仲达。遂使蜀兵得全身而退。然魏延以其勇猛而反之,川西诸将无人可挡。幸得相父妙计,使马岱于其三笑间斩其首级于马后,蜀中得安矣。姜维受命,出兵伐魏,终不能取。后主昏庸无道至此,诸葛亮尚不能抚之,何况姜维?禅又听信谗言,废姜维,蜀汉遂亡。呜呼!蜀汉之所以为亡,后主无道也。向使后主得先帝遗言,又何至此哉?余本蜀后世,尝闻子龙单骑救阿斗。然阿斗不才,失先帝之疆土而未尝汗颜,岂不为人笑、为人耻哉?桓、灵尚不及此,而禅及之。此子龙之过,刘备之过也!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三国赤壁曹孟德望着这东逝的长江水,我忽然想到我已从当年黄巾乱时微妙的骑都尉,爬到如今的丞相大人。其间的苦与痛,也只有我一人懂得。不要紧,只要成功成名,这些牺牲又算得了什么?世人都称我为奸雄,那又如何?得天下着必是我曹操。哈哈!不过罪过的是,我对汉室已失去最后的一丝尊敬。刘邦又如何,当今的汉代江山已是千疮百孔。那就由我来治理它八。不知这开国高祖会不会知道啊!而那匡扶皇室,讨伐董卓的事就像当年血气方刚的我那纯粹的誓言随着这江水东流而下。人都会死的,早晚而以。但我不会就这样化为枯骨埋于地下。我要让我的事迹永世流传。但是今天,我要立于天下。我要让那八十万大军发出惊天动地的回声,我要让世人都记住,我,曹操。看着吧,江东是我的。没人敢说不是吧!谁敌得过这八十万锋芒?孙仲谋不用致疑,江东这片土地也将成为战场。当八十万铁骑踏过,它将变得如何支零破碎?不感想,更不愿想我不甘心。不甘心!难道父兄的基业就要断送在我的手上吗?为什么要拱手让人?为什么?我听见孙氏祠堂有人在哭泣。那是父兄的亡灵吗?我听说曹操的铜雀台已经铸成,只少了二乔吗?不!我的血液开始沸腾。我的脑海里出现一幅幅画面。惨白带泪的脸,绝美凄楚的嫂嫂。大兄已死,我难道连他的遗孀都保不住吗?我是什么“小霸王”?大兄你一定不会原谅我吧,我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所以我不能输。我只能紧握手中剑。拼了!拼了!为我孙氏祠堂,我我百年基业,为那几万江东父老。挟天子又如何,八十万大军又如何。我有死士。我有丹心。纵使流干最后一滴血,一定惊天动地。刘玄德我相信我是厌恶战争的,甚至只畏惧。那血淋淋的尖刃下冤魂的哭泣,那惊心的恐惧。战争就注定抛弃所谓的仁慈。但这一幕幕却牵扯着我的心,隐隐作痛。但人不是都有欲望的吗?就像曹操一样,他要让他那八十万铁骑踏过长江岸,为他的霸业再添上一块丰硕的土地。孙权,曹操都知道我败了。剩下的就是他俩了。但是谁不知道鱼翁得利的道理呢?我只要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吧!而他俩却不知道,他们早已深泻泥潭了。这一战,将是我这个狼狈不堪的渔翁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也疑惑过。着是为什么。为什么还要用如此单薄的军事去争夺天下?为什么?我说过,人的欲望是可怕的。我也逃不过。我要皇袍加身,我要千秋伟业,我要史册永世记载,永远为我歌功颂德。夕阳如火,必定回为一方灿烂。而我也会在这一时刻绚烂。他们也许不知道,周郎的一把火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史上,三足鼎立终将形成。而现在,所有历史都成一纸空谈,嬉笑间灰非烟灭。900字 高三 叙事
-
三国乱世中原,狂风呼啸,曹操登高远眺,虎视吴蜀;蜀都,冬雾缭绕,刘备会众大殿,商讨魏吴;吴地,烟雨朦胧,孙权访贤练军,攻防蜀魏。历史中沉睡了多久――我的三国?刀光剑影,铁戟倚天,战争史话,争霸传奇,这便是――三国乱世。英雄丞相曹操望着刘关张三人匆匆离去的背影,发出忧虑的叹息。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又有关羽、张飞两位虎将,若日后得势,必成大患。孟德的眼中不觉闪过一道光芒:当今世上,惟有他与刘备是英雄。他是游龙,而刘备是潜龙。一山不容二虎,而天下岂能容二君!另一个小小的馆驿里,刘备正向关张二弟讲述着曹操的野心。二弟,曹操想称霸中原,更想一统天下。一山岂能容二虎,吾等须寻个脱身之计,否则日后定被此人所害。……,曹操用犀利的目光注视着刘备,即刻起兵。刘备暗自偷喜,率众离开许昌。曹操倚着剑站在城楼上,望着马蹄过后空留的滚滚沙尘,无语,只是叹息。因为他知道他是在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若干年之后,这已成事实,空留下一腔遗憾。赤壁数十年后,丞相府内。一个谋士陈述着吞并南方之计,曹操手握倚天,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那张画着不知多少吞南战略的地图,嘴角扬起征服的豪气。阅兵台上,曹操拔出倚天,一条游龙飞向南方的天际。杀!将士们的喊声有如雷霆,响彻天地。烽火擦亮了三国的历史天空,擦亮了寒光灼人的刀剑。混乱的年代,强权的战争,为称霸天下,三国的战火烧着了赤壁。只不过这一次,孙刘共饮庆功酒时,曹操却败走华容道。或许他早知今日会败于孙刘之手,却怎么也没想到他是败于自己的骄傲,败于他的嫉才妒能。其实,在他砍了袁绍,官渡之战大胜而归时,上天早已注定他今日会输在被孙刘的烈火所吞没的赤壁。烈火烧着了赤壁的一草一木,一棵焦黑的大槐树下,三个淳于棼做着一个南柯梦……托孤若干年后,穷途末路,英雄迟暮。许昌城下,枫树叶肆意飘落,游龙不安的飞过天际,既而失望的钻入深潭,城楼上站着一个银白须发而又极其苍老的男子,他的华袍沾染了无尽的尘土,颓败而黯然;一把光芒依旧灼眼的长剑,幽深而孤傲。他握着剑,端视着映在剑上的模糊身影――老去的王,这一世的成败逐落天涯。未圆的,是那个奢侈的南柯梦!父王!他含着泪回头,是曹丕。他凝望着那个尚显青涩的少年,一阵长风拂地而来,鼓满了曹丕的袖袍。曹操叹息着,将倚天剑放入曹丕的手中,拂袖而去……那柄叱咤风云的倚天就这样怀抱着一个三国帝王的失落,默默地接受另一个王者的惆怅,那个奢侈的南柯梦仍在继续……又是一个若干年后,蜀主刘备病卧永安宫。丞相何在?龙榻前的人散了,只留下诸葛亮。刘备用乏力地伸出手,孔明急忙上前握住。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用手推了一把玉玺,啪!玉碎了,就像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一徐清风从窗外吹来,油灯倏忽而灭。一道流星划过天际,倏然而逝……亡恨三十余载无声息地过去了。另一段霸业在暗中酝酿……中原,曹奂似乎早已惊觉,只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蜀都,刘禅似乎大梦未醒,依旧浑浑噩噩;吴地,孙皓似乎在构想另一个南柯梦,可惜是一个安乐的梦。烽火,最后一次擦亮三国的历史天空。三国的都城一片残败的景象,城楼上飘零着折断的三国的大旗,它们的君王已无力扶起。三国乱世,竟亡于当年曹操所梦同槽而食的三马。人散曲未终那一段往事愈加清晰。三国乱世,颠倒的乾坤,战争、抱负、阴谋、道义、仁善、奸诈难解难分。曾经鲜活的人们,演绎了一段混战称霸的乱世春秋;弹拨了一曲乱舞纷飞的三国断章……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三国吟——雨落哭啼为苍生辗转尽头一场梦刘备者,大耳也,臂甚长,中山靖王后。黄巾之乱,心忧天下,桃园结义,戎马干戈。领关云长,张翼德杀张梁屠黄巾,好不英雄!孰想朝廷奸臣当道,英雄埋没,董卓篡权,汉室衰微。中山靖王后,汉室帝胄,随公孙征董,谁料上下二心,失败何了?三顾茅庐,卧龙请伏。略施小计,火山赤壁,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而今非同往日,不可同年而语矣。兵甲雄壮,文有卧龙,凤雏。武有关羽,赵云之辈。据荆州之地,良将劲努守要害之处,谁可奈何?兼听孔明之计,士元之策:西征巴蜀,叩关而讨。略施小计,马超归降,从此五虎大将,齐矣。一路势如破竹,高奏凯歌,直击益州,而称益州牧。如今汉室一倾,历史已去,西北而望,汉蜀而立。若奈何,兵败陆逊,哀死白帝。——自古白脸天下奸一心只为对苍天曹操者,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始黄巾乱,东征西讨,建功立业,志在安天下。一己之力,灭黄巾,只待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天有不测风云,引狼入室,何进也。董卓把持朝政,操献七星刀,意欲除之而后快,乃必败也。从此漂泊天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奸雄也。率全族之力,南征北战,戎马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智者。官渡之战,败袁绍,盛名顶鹤,一统北方。操之过急,却奈何,火烧赤壁,片甲不留,坎坎一生,徒增败笔,从此无力南征,三国之势已成。封魏王,官至万人之上,人有旦夕祸福,一树吓矣。自此染病,而后驾鹤西去!何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痛心不已!哀哉痛哉!——碧眼紫髥世无双寂寥人生源沧桑孙权者,碧眼紫髥,威风八面。生子当如孙仲谋,其父孙坚故,而其兄亡,年少当政,英雄也。雄心壮志,志决赤壁,斩案作心,共图大业能屈能伸,大丈夫也。知人善用,武有周瑜鲁肃之徒,文有张昭张纮之辈。英明善达,联吴抗曹,三国乃成。迁都秣陵,帝王气也。俱往矣,三国英杰,连年征战,生灵涂炭,一将功成万骨枯。徒作嫁衣,锦河天下,乃属晋。650字 高三 议论文
-
品《三国》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450字 初二 应用文
-
读三国,品云长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上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而东汉末年的三国之争亦是如此,《三国演义》便是自这篇历史改编而来。《三国演义》中各路豪杰尽现英雄本色,人物性格意识色彩分明,有乱世奸邪的曹贼,封流妒才的周郎,优柔寡断的刘后主;也有能征善战的赵云,神机妙算的孔明,老当益壮的黄盖。但最令我钦佩的,便是忠义当头的关云长。关羽是刘备的二弟,自黄巾起义之时便同刘备,张飞二人结为兄弟,三人共同东征西战。书中对他的相貌描写及其简单不过寥寥数语:“红脸浓眉,身长九尺,虎须二尺,相貌堂堂,顶天立地。”但从他的相貌我却看出了他的智勇双全,忠肝义胆。关云长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在乎于他的“忠”和“义”,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成就了他那威风凛凛,威震四海的绰号“武圣人”。在乱世之中,评价一个人,自然是“忠”字当头。忠义之士关羽就是这样度人,它可以为了他的大哥刘备置生死而不顾,弃功名而不睬,足以见得其忠心耿耿。在他为了保护二位嫂嫂被迫向曹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时,却又与曹操定下了“随主之约”,只要有了刘备的消息便立刻去追寻。曹操为了留下他在自己的门下,设下了无数的圈套:送他美女,他送给二位夫人;送他钱财,他用来奖赏士兵;送他战袍,他外面穿着,里面却仍就穿着刘备送的旧战袍。最后有了刘备的消息,他不顾曹操的再三挽留,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保护二位嫂嫂回到了刘备身边。他这一降,不但没有不忠,反而使后人觉得他更加忠心无比,为世人所流传。再一个,便是他的“义”了,他对刘备只能算“忠”,对于曹操那才算是讲“义”。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退回了北方,在路上有遭到了赵云、张飞二将的掩杀,早已是人困马乏,在华容道,曹操的自负使他落入了关羽的手中。关羽本可以得而诛之,以立大功,但是他没有,他没有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曹操曾经有恩与他,也放过他,于是他便放了曹操,这便是他的“义”,他这一放不仅没有被后人所唾骂,反而让后人对他的评价有多了一个“义”字。而“忠”“义”二字又是文章中所需要我们学习的,所以便有了关羽这么一个“忠义两全”的人总之,关羽这个人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他的性格却永远值得我们信仰。800字 高一 应用文
-
读《品三国》有感每当拿起了《品三国》这一本书的时候。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四起的年代了。三国争锋,三分天下。蜀汉占人和,北魏占天时,东吴占地利,谁也不肯让谁。我在这本书更是佩服诸葛亮的机智,关羽的万夫当之勇,刘备的仁义……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骄傲。这在三国中不止出现了一次。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只有不足十万人马。但这场却是曹操的不足十万人马胜利了。还有着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却让东吴三万人马丢盔弃甲。还有刘备的复仇之战,刘备不接受东吴的和好,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刘备八十万大军又被陆逊烧得片甲不留,最后连刘备也气绝白帝城。这场战斗最可惜了,刘备有诸葛亮,还有三员虎将:赵云、黄忠、马超。可刘备太意气用事了,还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损兵折将还搭了自己的性命。我喜欢读《三国演义》,我喜欢读《三国演义》中的人们斗智斗勇。《三国演义》还告诉了我们处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动。诸葛亮向魏军挑战,可是魏军闭门不应。结果诸葛亮因为过度操劳,病死于五丈原。而魏军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复了天下。虽然最后让司马家族当了皇帝,可是这也是历史必然。一个不太近如人意的结局,几分悲伤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刘备没有赢,治国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气概孙权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赢,如果说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该是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吧。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吧。多少人在赞叹赤壁之战的壮阔,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这八十万魏军呢?恐怕没有多少吧,战争的代价就是生命。我认为大家都因去读《品三国》,去听听易中天先生的别样三国。如果一个人可以读透《品三国》他办事一定会成熟得多,周详的多。让我们回到当年,回到那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600字 初二 应用文
-
品《三国》有感东汉末年,执政者昏庸无能,宠幸宦臣,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至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天下大势割据,群雄并起,三国序幕就此拉开。所谓三国,一般人皆以为是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魏国、吴国、蜀国,对此暂且不论,先说世人对这三位枭雄的评价,曹操自然不用说,其在世时,三国的“汉臣”与子民便称之为曹贼,国贼,而后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也一般视其为奸诈的代名词,而曹操对此也都早已心知肚明,然而他能击败各路诸候,杀败西凉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不能管住天下人那早已“高度近视”的眼睛对他的看法,他对此也只是偶尔反驳几句,自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至丞相魏王,那批判之声便开始了,后人也以为这是曹操的奸诈(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是他的智。好,且不说这个。且说刘备谋士诸葛亮为其所谓的大汉皇叔是怎样夺得荆州的:周瑜带兵攻打南郡,遭曹仁埋伏,大军损失惨重,周瑜为此也身负一箭,为其经后身体一直虚弱直至逝世埋下了严重病根,此后周瑜诈死,以其人之道来还至其人之身,大败曹仁,而正当周瑜领兵去取南郡时,城楼上出现了赵子龙:“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敌箭射下。试想,诸葛亮此等不仁不义,无法无道之举,那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相比岂不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后人竟还称诸葛亮为“智”的化身,可笑乎,可悲乎啊!曹操在夺取西凉后,知西凉贫脊,且羌人都忠心于马超,对自己多少都有些愤恨,于是下令三条:1、赈粮于西凉2、免税两年3、休战,论谋士曹操没有多少有诸葛,庞统,周瑜,鲁肃之辈的,论武将,其虽多,但真正象张飞、关羽、赵云之辈的,恐怕一个也没有吧,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本有的智慧”,打赢了不少场仗,尽管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诱,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其败战,然而人岂无失算,失策之时,想那刘备,孙权纵有智士相扶,也不过如此,曹操用自己的谋智与那不及诸葛亮,周瑜等才能的谋士和不及关羽张飞之勇的武将,平定中原,此刻就算他称帝也豪不为过,但是曹操一生并未称帝,所谓“三国”也是曹操死后才出现的,试问天下人凭何骂其是“汉贼”?昔日刘邦不过是无名亭长,他与项羽相斗,最终获得胜利,创建汉朝,怎无人说其是刘贼,国贼。怎无人认为各拥戴秦之后人,或许有人认为秦朝统治残暴,导致民愤激起,应被推翻,然而东汉末年又何尝不是民不聊生,这一点,我在文章开头就已提出,那为何汉就不可被推翻,或许有人说,不是还有以仁义治天下的刘皇叔吗?可以让他来执政啊!那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这位所谓的仁义皇叔。刘表病危,荆襄危机四伏,刘表那年轻的娇妻蔡氏与其弟兄对这九郡虎视眈眈,这些刘表早已清楚,于是他嘱托刘备,希望他能够接下荆州,没想到这位仁义的皇叔,仁义过了头,连诸葛军师的话都不听了,坚持不肯接此委任,满嘴的:“刘表乃吾皇叔,我岂能趁人危急时,做此不义之事,孔明休劝,我意已决。”最后呢,荆州落入曹操之手,经过赤壁之战,又害诸葛亮做出不仁不义的事,设“千机万谋”夺取了荆州,最终名义上还是借江东的,如此庸才,幸亏遇到的是诸葛亮,若是司马懿,其命早休矣,权位也早不知被他人夺了多久了;当其西取西川之时,亦是满口仁义,最后呢,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这种言行不一致的人,试问何谈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罢了;当其得知自己二弟、三弟被杀后,不经大脑思考,便要直取江东,试问:就允许你自家大将诛杀,气折人家颜良,文丑,周瑜?偷夺人荆州,就不许你家二弟因你不去求援而被人家所杀?你三弟粗鲁无礼,酒后便乱打将士,就不许其部下杀此愚莽之主,投奔其他明智之主?由此也足见其心胸狭隘。此后,吕蒙已死,孙夫人日夜望回其身边,于是派人到西川禀告,却不想其严辞拒绝,试想,其当时到东吴能够平安回荆州,这其中孙夫人出了多少力。孙夫人当时才18岁,,屈嫁于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糟粕老头,这已厚待他刘备了,当其要回荆州之时,孙夫人忍着与母兄离别之痛,帮着他出计,一路上又为其力阻东吴战将,而刘备却丝毫不顾及往日恩情,最终逼孙夫人坠死,由此也可见刘备乃无情无义之小人,至于错杀刘封,火烧连营七百里,徐州收吕布等蠢事更是证明了刘备乃一无能之辈。其儿“阿斗”,后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表面上看似说阿斗无才无能,其实又何尝不是因刘备的教子无方。其(刘备)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不懂治国之道,他一心只想着自己能够统一霸业,而就后代家人置之不顾,却不想自己所创霸业,今后由谁来掌管,纵使他白帝城托孤,希望诸葛亮能接任蜀川大任,那么他就弄了这么个烂摊子让是人家来接替,这种只有善始而无善终的人,怎能有资格与能力中兴汉室,而操则不然,他将大任托给曹丕,并嘱咐官员家人各理其事,足见其周到。至于孙权,此人乃三位枭雄中最年少的一位,然而他的一生随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一个个离去,最终也黯然,孙权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善于用人,做事顾全大局,然而在他身上,我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说不清也道不明。至于诸葛亮,他乃刘备第一谋士,在《三国演义》中较为“张扬”,无可否认,他是个聪明人,自从跟随他的主公,“兴复汉室,除贼伐曹”便也成了他的“理想”,他空有一身躯壳和一个聪明的脑袋,自三顾茅庐,其效命于刘备后,他的大脑控制中心就已被被秘密地输入了四个字:“忠于刘备”,于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除贼复汉,而他忽略了身边的一个巨贼----刘备,他所复的汉也绝非为汉,而是蜀汉,一个他所忠心的主公在用虚伪的仁义将其欺骗利用后所创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朝,而诸葛亮在死后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指蜀汉的名不正,言不顺,并不能被列在汉史之内)(见“武候显圣定军山”)。孔子说:“君子疾夫舍曰而为之辞。”而诸葛亮和他的主公却似乎就是那样的人。《三国》在我今后的路上会依旧陪伴我,我也会永不厌烦地读完它一遍又一遍,而每一次看完后,我也定将会有无数的新感慨产生。待我某一天退出社会,脱离那纷乱的竞争,我想那时再读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心中也一定会想当年暮年之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之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200字以上 高一 应用文
-
读三国品人间至情感动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美丽,不同的美丽有着不同的视觉没,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人生。当你放眼望去时,往往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气息,气质,画面。各色的人士构成了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的未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操纵自己的命运,只不过现在因命运而屈服。有时,当你选择放弃许多你做不到的,你想不到的,你需要的东西,却能帮助别人更好的面对未来,也许你会发现,放弃如此简单,如此美丽。人生,因道路不同而不同,而道路,选择的永远是你,而不是命运,是人选择命运,而不是命运选择你,我们要做的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意的改变思想,但命运不行。面临着人生的大道,你也许会问,哪条道路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而自己如何更快的到达?当你有了自己的归宿时,回忆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当初放弃了许多东西,却使自己顺利的到达了彼岸。人生,有着许多不同的道路,在这么多选择的道路中,只有一条是自己的命运,所以我们要自己去选择,一不小心便永世不得翻身。请细心聆听自己的心中的声音。请慎重选择自己的一切。学会放弃,将伤心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欢笑;学会放弃,将失去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共同走过的脚印!生中有多少个选择需要我们去解答,多少分岔路口需要我们去走过。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的答案,它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创造。每一个路口的选择,都必定有一个拥有,有一个放弃。600字 初三 书信
-
读《品三国》有感三国,是一段精彩纷呈又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又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三国前前后后九十年这一段历史中,烽火连天,饿殍遍野,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然而,乱世出英雄,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因此,魏蜀吴三国刚一灭亡,史书的记载就众说纷纭,学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国历史的戏剧性让它成为了史学文学家们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对象。有那么一个人,他雅量,机敏,风趣,深沉却又狡诈,诡谲,冷酷,残忍。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个性十足又如此富戏剧性。不难想出,他就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很好,很多史学文学家都不喜欢他。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我看来,让他们痛恨的,还是曹操说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么一句话。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反过来说,但是这真的做得到吗?也就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了出来,至少,他是一个“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三国演义》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写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说是对曹操的一个评价。乱世如三国,曹操身处其中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枭雄了。但无论是枭雄还是能臣,曹操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初中时曾经学过一首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若没有足够的雅量,又怎能写出如此气势的诗赋?怎能成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业?在各类正史野史中,经常会谈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讥笑……似乎他始终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错了事,打了败战,曹操也会笑。因为他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风趣与可爱。据《三国志》载,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听说曹操亲自出场,都争先恐后伸长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诉你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只耳朵,只不过多了点智慧!”在战场上,曹操仍然如此洒脱风趣,更不用说在平时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在《品三国》中,作者易中天从一个更平民化,更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三国故事。历史总是真真假假,是非纷争,无人说得清。但在《品三国》中,你将看到一段段更客观、更全面的三国史,一个个更客观、更全面的人物。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品《三国》_90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叹大江东去,物是人非;慨风流人物,英雄折腰。《三国演义》是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它带我走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鲜活的面孔,烙进心里的是一股股纵横驰骋的豪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直达幽州,刘焉自知无力抵抗,便发出榜文,招兵募将——一段悲壮历史从此揭开。从桃园结义到三国鼎立再到天下归晋,短短几十年间,烽烟四起,战火连绵。从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到百草丰茂的碣石,从七擒孟获的蛮荒之地到金戈铁马的汉中……有多少人他乡埋骨?有多少人马革裹尸?残阳如血,成败只在弹指间。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郭嘉……多少英雄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大戏。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来到涿郡桃园,怒放的桃花间彩蝶飞舞,不时有几瓣凋落在头上,刘、关、张结义的香炉就在旁边,我有幸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轻飘飘的一句诺言,一生一世的相守。我的思绪随落花飘零,来到了明朝,一个孤独的年轻诗人也站在这片桃林下,他心如我:“莫道天下事不周,人情怎比水长流。除非桃园三结义,那个相交到白头。”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长坂坡那黑脸虬髯手持长矛的不是张飞么?曹操的百万大军呐喊声由远而近,马蹄扬起的灰尘蔽日遮天,我心头一紧,浑身发冷。张飞就是一座雕像,威严地矗立在桥头——静静地。对面的喧嚣嘈杂声越来越小,直到完全归于平静,静得人胆寒。惊天动地的一声怒吼,不,不是吼,而是突兀的一声炸雷,我险些跌落下马,对岸又是尘土飞扬,不是过来,而是远去,静静地远去。我怎么听不到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也听不到那桥下倒流的江水?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游走在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穿越群雄逐鹿的百年时空。“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乱频繁,百姓流离,让人心碎。我突然恨起赤壁的东风了,为什么不帮助曹操,即便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怎比国家一统、人民安定?乱世硝烟散不尽,到头来谁城不破?朝更代迭,谁不道三国?争来夺去为何?为何?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依旧的仍是那挺拔的青山,不改的还是那抹夕阳。黑龙江省望奎县第六中学初三:张琦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品三国之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他头戴丞相帽,手拿羽扇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能人。那么大家对诸葛亮又了解多少呢?请听我慢慢道来。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父母早死,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从此青史留名。但我觉得诸葛亮不完全是一个成功者,他有能也有弱的一面。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比如火烧新野,舌战江东,三气周瑜……大家绝对会赞不绝口。但又会疑问,火烧赤壁呢?那么精彩,怎么不算呢?其实火烧赤壁不是诸葛孔明的功劳,而是当时江东大都督的周瑜。这里,我给大家念一首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写的一首词,名叫《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大家没有想到诸葛亮还有阴暗的一面。那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大将军魏延赞同直穿子午谷攻取长安。但诸葛亮却认为,子午谷山高路窄,要是魏军派精兵即可大获全胜。有些学者会说:“诸葛亮担心得对,他一生就是凭着谨慎而百战百胜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魏延只需5000精兵即可。要是败了,则损失5000精兵;胜了即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端掉魏军老窝,则平定天下。再说了,诸葛亮还可以兵分两路,佯攻陇右,此乃孙子兵法中说的奇。但诸葛亮却以丞相之位来命令魏延,魏延无奈,只好照丞相的意思去办。最后蜀兵大败,这也使得北伐的最佳时机白白浪费。可凭我的直觉认为,诸葛亮他是故意败给魏军。因为全军队的胜利不代表他的胜利;而魏延的胜利,则代表蜀军的胜利。所以诸葛亮不能让魏延得逞,其实他早就知道这条路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心胸狭窄。其实这个都还不算,大家想一下,当初刘备身边是多么的人才济济,而如今却连一个接班人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诸葛亮嫉妒自己身边所有比自己强的人,例如,庞统,关羽,张飞,子龙……他们都被诸葛亮设计死了,所以,诸葛亮是多么的心小啊!三国中还有许多的这样的暗历史,我希望各路学者能将历史里的暗历史找出来,让我们的下一代都真正懂得历史真相。谢谢!贵州贵阳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初一:雷昆鹏900字 初一 议论文
-
品三国之关羽《三国演义》虽然没有《红楼梦》的凄婉哀怨,也没有《西游记》的神奇缥缈,它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历史壮歌。翻开书本,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犹如站在我的眼前,拿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残垣断壁,血肉成河的场面深深层撼着我的心灵。那种开天辟地的气势,感染着每一个人。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说起三国的英雄,我定会想起他:他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武艺精通,便青龙偃月刀犹如青龙飞舞,刀起处,首级落,没错,他就是三国名.将关羽,又叫关云长。“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人杰唯追古懈亮,士民争拜关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忘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树寒鸦几夕阳。”这些诗都评价关羽的英雄气概,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惟关羽名传千古。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这些故事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水淹七军更是体现关羽的威名,威震华夏数百年。当年关羽与庞德激战时,手臂中了庞德放的箭,由于箭上有毒,毒已经沾到骨头上了。华佗决定为他刮骨疗毒,一边与马良下棋,一面将手臂伸给华佗,华佗把肉割开,用刀往发黑处来回用劲地刮,远处都能听到,军帐中人个个吓的脸色发青,唯有关羽神情自然。一会儿,盆里的血满了。骨头上的毒刮完了,华佗用药敷上,又用针线将切开处缝合,关羽手臂照样伸展自如。面不改色,谈笑自如的样子,让华佗不由得感到奇异和赞叹:“将军真乃神人也。”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千里走千骑,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不降曹操,他重于汉室,重于刘备、张飞的情义,尽管曹操送了很多礼品,还送吕布曾经骑过的赤兔马,他都不降,还送还了许多金银珠宝,关羽谢了三拜,又走了。曹操想把他抓回来,让关羽投自己麾下,于是让六位大将挡住他,关羽仍去过五关,先后斩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又与夏侯大战三十回合,才过五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败,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利会一拥而至。但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损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和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他的所作所为,演绎着荡气回肠的凝重,忠义永存,英雄无愧于天地之间。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历史要“清白” ——读《品三国》有感“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为我们解开历史谜纱,将三国人物和历史细细解剖。在三国这段历史长河里,曹操的形象素来就不太好:在罗贯中先生的名着《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个“奸贼”;在戏剧舞台上,他也只能以“白脸”的形象出场。“老奸巨猾”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而鲁迅先生却称曹操是一位英雄。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英雄呢?最让民众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书中首先澄清了这一点。其实,曹操杀了吕伯屠一家而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第一:这里的“人”特指吕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围显然大之又大。范围不同,“恶”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二:曹操这里是就事论事。是啊,“我”虽然错杀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复生,“我”也只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得理直气壮,一贯如此了。所以仅凭此话,是不能直接给曹操扣上一个“奸险歹毒”的罪名的。再如,《后汉书》中许劭迫于威胁和声望之间,“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当时“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乱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悦而去”了。《三国演义》中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曹操的反应却变成了“操闻之大喜”——曹操怎么会大喜呢?好像有人从小立志就要当奸雄似的。(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的着作。但这部作品注重艺术性,再加上元代对曹操的“时代意见”,如果当作史料读,就定有偏差之处。)所以,总体来看,曹操既谈不上“奸贼”,又比英雄差了些。我们暂且可将他视作“奸雄”,不过前面还要加上不可丢的三个字:可爱的。不过,如果说这本书只是让我更加了解三国的真面目,那就太肤浅了。现代人中有谁见过曹操呢?没有。那易中天先生又何必大费周章来澄清历史事实呢?曹操的声誉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不是所谓的毫无意义,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灵魂的尊重!这是多少人缺乏的精神财富啊!是的,历史要清白!这是一种尊重。9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