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林寺1200字以上

游少林寺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游山

12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人们传说:网岙的石门山上奇峰罗列,怪石嶙峋,飞瀑碧潭,风景如画。还说网岙老龙在那儿筑起过富丽堂皇的龙宫。说得我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长上两只翅膀,飞到那里去看个痛快。

9月8日,我们五年级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兴冲冲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石门山进发。一路上山青水秀,景色迷人。

上石门山,先得过石门。所谓石门,真有点名不虚传。两块大石,分立在要道两旁。左边一块,巍然矗立,如守门卫士;右边一块,像只巨大的青蛙,威武地迎面而蹲,半张着大嘴,如在盘问进入龙宫的人们,形态逼真。

通过石门,来到了一个山坑。坑边有个悬崖,悬岩遮天,宛如凉棚,崖顶的那块巨石,像顷刻要倒下来似的,真险啊!我们争先恐后地走进那个天然的“凉棚”,一股凉爽的山风迎面吹来,这时比吃冷饮还要舒服。我一头躺在一块光滑的像床一样的大石上,抬眼仰望,啊!不知是哪个手艺高超的石匠,把“凉棚”顶凿得那样平整,简直跟水泥房的房顶一样。我们在“凉棚”里歇干了汗水,又兴致十足地前进。

越过山坑,绕过一块如巨人之拳的大石,我们又曲折盘旋而上。

“飞来峰!飞来峰!”前边有人大声欢叫。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飞来峰。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像巨人,有的说像直立的黑熊,有的说像大蘑菇……其实都是各人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飞来峰的不同形态。这时,我顺着身边的一位同学所指的方向望去,发现飞来峰是一块耸立在山腰的巨大岩石,靠近顶部像个老翁,他背着一块沉重的条石,被压得驼着背,弯着腰,正艰难地往上一步步地攀登。

我们继续登山,来到高处,再回头看看飞来峰,啊!变了,“老翁”变成大乌龟了。“看!那上面翘着的石头,多像乌龟伸出的头和颈;看!它背上还驮着个大水泥包呢!”我大声地说。老师接过话题说:“当年网岙老龙王大兴土木建造龙宫,征集了全村的壮丁还不够,连它的虾兵蟹将,甚至乌龟丞相也被拉来背石头了。因为他平时不爱劳动,背着石头慢腾腾地爬行,龙王见他偷懒,就罚他站在这里……”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经过了拔地而起的“一线天”,绕过了龙王歇脚的下龙潭,穿过箭竹丛,山路更加狭窄,路旁的荆棘野草长得没过了头顶。我们“披荆斩棘”地穿行其间,一会儿走在山坑左边,一会儿走在山坑右边,心眼里盼着早点看到上龙潭。

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像万面金锣齐鸣,从前面传来,上龙潭到了!大家抬头望去,龙潭左右山壁陡峭,上方,一道银瀑从峭壁悬崖上飞流直下,中途分成了几绺,约有二三十米高,像银河从九天落了下来,又像透明的水晶柱支撑着即将倾倒的危岩。

走近龙潭,只见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水珠,大的如珍珠般晶莹透亮,欢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濛濛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一阵阵透心的凉气迎面扑来,驱走了人们身上的热汗和疲劳,换来了一身凉爽。

上龙潭三面环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众山之间。它直径六七米,潭深二三米,一潭碧水,着实喜人。龙潭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清潭底的沙石和水草;龙潭的水真静啊!跟奔流的小溪恰好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纷纷捧潭水解渴,潭水清凉,饮后大家都说家乡的水真甜!

看罢潭水,我们就地休息,指点远近山景,说说笑笑,津津有味。我想,人们把上龙潭叫龙宫,大概是对这里的青山绿水、奇石怪峰、茂林飞瀑的赞誉吧!

【简评】

过石门,进“凉棚”,看飞来峰,观上龙潭——我们同样随着小作者领略了这里奇石怪峰、茂林飞瀑的风光。文章的游踪是清晰的,景观是具体的,而除此之外,小作者还特别描写了游览者的“游兴”,这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生动和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