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酥饼
沙洋县官当镇高桥小学六年级 周玲芝
指导教师 陈继荣
愉快的寒假过去了,但过年时那甜蜜蜜、乐滋滋的味儿还时刻充满我的心田。
我们家乡过年的味儿一到过腊月二十就显得越来越浓。大人忙着杀年猪、灌香肠、做酥饼、干鱼塘、打糍粑……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家做酥饼的事儿。
腊月二十后家家做酥饼(我们通常叫饼子),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之一。
腊月二十一这一天,是我们家做饼子的日子。仿佛是过节一样,一大早爸爸妈妈就早早的起床,清洗案板、簸箕、做饼子的翰面筒等。过了一会儿,大伯、大妈来,他们手里拿着做酥饼的原料,原来是我们两联合做饼子;邻居家的张叔叔也来了,他是来我家帮忙的,张叔叔做饼子手艺在我们属第一流。早饭过后,做酥饼就开始了。
怀着好奇的心,我跑前跑后的跟着看热闹。张叔叔笑着对我说:“玲儿姑娘,你也想学做饼子?”我高兴地点点了头。“待会儿你也来当‘师傅’做饼子吧!”
爸爸开始和面了。你见他先将面粉倒在案板上,扒一个窝,然后将金黄金黄的棉油倒在白面里,最后在按比例倒上少许的水使劲地和了起来。大伯则在案子的一头和另堆面粉;而张叔叔呢,他又在案子另一头调红沙糖。张叔叔告诉我,我爸爸和的是炒酥用的材料,大伯和的是包酥和糖的面皮儿。等到爸爸的面粉揉整成金黄色的时候,张叔叔就端着面团走进厨房炒酥去。我也一路小跑跟着张叔叔来到厨房。叔叔告诉我,做酥饼,炒酥是关键,既不要炒得过“老”,也不炒得太“嫩”,直到用手一按发出沙沙声为止……
当我和张叔叔端着香喷喷的酥走进堂屋时,大伯和爸爸已经将面团分成了鸡蛋大小的小团儿。“玲儿,你也来加入做饼子的行列吧!”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案子上做了明确的分工:张叔叔负责把炒好的酥包进面团里,大伯和爸爸负责包糖,我和大妈负责翰皮儿,也就是做成生饼子,妈妈则负责烤饼子……好一道有序的生产流水线!
在做饼子的过程中,大家时而讲一些笑话,时而谈过年的准备,满屋子欢欢喜喜,满院里开开心心……待妈妈将第锅饼子烤好后,爸爸吩咐大家尝饼子。我拿起一个饼子,轻轻的咬了一口:“哇,好甜呀!”张叔叔笑着说:“是呀,玲儿,我们如今的生活不就像这酥饼一样甜美吗?”
做酥饼的工作结束了,张叔叔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农村的生活就像酥饼一样的甜美!
家乡的雨
烟村四月,我又一次来到了家乡。正巧,下起了茫茫细雨,家乡的人们见我来了便热情的招待我。家乡的什么都没有变,一样的蓝天,一样的白云,一样的人们。我很高兴,因为我一来便下起了家乡最美的雨。家乡的雨,被人们称赞为圣雨。我一直不信,直到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场雨,洗刷了村庄,洗刷了树木,也洗刷了我们的心灵;这一场雨,好像不是透明的,好像是彩色的,即便是雨,过完之后也会有美丽的彩虹;这一场雨,装点了家乡,让家乡更加清新,使人舒畅。家乡的街道还是那么熟悉,被雨洗过后,比以前明亮了,这一场雨,好像是老天赐给我们的。下完雨后,我欣赏这美丽的彩虹。坐在美丽的街道,喝着飘着淡淡的清茶,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我爱家乡的风景,更爱着家乡的雨。
六年级:王逸菲
相关推荐
-
酥饼“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袋金华特色小吃——酥饼,并为我们讲了酥饼的来历和做法。酥饼色泽金黄,上面有好多芝麻,如果拿起来,就会有很多碎末掉下来。我们凑上前去,细细地闻一下,一股浓郁的梅干菜味道扑鼻而来,咬上一口,外面的一层皮脆脆的。再用力地咬一口,就会吃到肥而不腻的肉和梅干菜。看着这好吃的酥饼,我仿佛置身于金华的一家百年老店前,看到将近四十岁的师傅拿着刀剁着新鲜的肉馅,做酥饼。一群群游客和居民正兴冲冲地等待着那一个个金黄色的酥饼出炉。又仿佛看到了一些孩子在小巷里抢着酥饼吃。这真是“金樽美酒香酥饼”。眼前仿佛浮现出一道道复杂的操作过程。酥饼的由来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名将程咬金早年曾在金华卖过烧饼,由于烧饼做了太多,他就将烧饼放在炉边上。他觉得让火一直烧,烧饼一定不会坏。第二天,程咬金起床一看,烧饼的皮变得更加油润酥脆,于是将它命名为“酥饼”。酥饼吸引了不少人们,大家争先恐后地品尝着。程咬金之后的生意越来越好。此后,酥饼就名闻遐迩了。金华酥饼的美味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这时让我想起了陆游的诗“老夫汤饼亦时须”。450字 六年级
-
我爱家乡的酥饼我的家乡在金华,金华的特产有很多,如:金华佛手、金华宣莲、金华火腿、金华酥饼……虽然他们个个都雕蚶镂蛤,但是,那香喷喷的酥饼还是让我情有独钟。有一天,奶奶给我买了一袋金华酥饼,我很好奇,于是产生了一个疑问:酥饼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怀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心情不紧不慢地走到爸爸面前。“你可以告诉我金华酥饼的由来吗?它是谁发明的?酥饼是如何制作的?究竟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爸爸笑眯眯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当然可以啊!”我高兴地拍手叫好:“太好了!太好了!”爸爸想了一会儿,有声有色地说:“金华酥饼传承千年,相传位列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元勋之一的程咬金是金华酥饼的创始人传说程咬金早年在金华靠卖烧饼维持生活。有一次,他的烧饼做得太多,一整天也没卖完。他便将烧饼保存起来,第二天继续卖。可是,他担心如果烧饼变坏了,就不可以卖了。于是,为了防止烧饼变坏,程咬金将烧饼统统放在炉边上。他想:让火一个劲地烘烤着,烧饼一定坏不了啦!第二天,程咬金起床一看,烧饼里的肉油都给烤出来了,饼皮更加油润酥脆,全成了酥饼。这酥饼一上市,立刻吸引了不少的人。大家见程咬金做的饼和以前大不相同,都争先恐后地来品尝。程咬金很高兴,便扯着嗓子大喊:“快来买呀!又香又脆的酥饼!”这一叫,买的人更多了。人们夸奖程咬金的手艺越来越高超了。有的烧饼铺主人还煞有介事地向程咬金请教“秘方”。程咬金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哪有什么‘秘方’呀!只不过在炉边烤一夜而已。”随后程咬金将烧饼再加以改进,制出的酥饼圆若茶杯口,形似蟹壳,面带芝麻,两面金黄,加上干菜肉馅之香,更有特殊风味了。于是,制作酥饼的方法就被后人流传下来,就有了现在的金华酥饼。”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酥饼的样子,它的脸蛋上长着一粒粒的斑点,如同月饼一样圆滚滚,鲜嫩的脸上涂了一层金黄色的胭脂,犹如披上了晚霞的面纱。我拿着一个又香又脆的酥饼,不亦乐乎地吃了起来。香喷喷的干菜如同字母S,既有点咸,又带着点甜,闻起来香气扑鼻;而形状犹如小正方体的干菜肉,吃起来像海绵一样有弹性,肥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金华酥饼虽然吃完了,可空气中还似乎弥漫着那浓浓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我看着酥饼的样子,觉得不顺眼,说:“这些酥饼怎么长得这么不好看呀!”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可别小瞧它!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想了一想,酥饼其实也有很多用处呀!如:味儿美;填饱肚子;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谁都喜欢吃;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当礼物……我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要像这酥饼一样,虽然外表其貌不扬,但是用处可多了!”爸爸高兴地说:“对!这就是我对你的希望!”我爱家乡的酥饼!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 六年级
-
美味的酥饼“小乖乖,我请你吃大名鼎鼎的金华酥饼!”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酥饼?还大名鼎鼎?我脸上写满了怀疑。妈妈用筷子夹了一个放在碟子里,我迫不及待地张大嘴就要咬下去。妈妈连忙捏住我的嘴巴:“别着急!先仔细观察!可不要像猪八戒吃人参果,连个样子都没看清楚就下肚了!”我听妈妈的话,仔细观察起来。这酥饼,圆圆的,小小的,就像一个微型的甜甜圈。凑近了看,才发现,酥饼的表皮上撒满了黑芝麻和白芝麻。一闻,一股香喷喷的烤肉味。滋味到底怎么样?我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哇,好香,好脆呀,饼屑就像雪粒子一样纷纷下落!再看看酥饼,就像被咬了一口的月亮,里边的样子可被我看得一清二楚啦!原来,酥饼的皮有六七层呢,馅心是肉丁和菜干丁,味道鲜美极了!我越吃越爱吃,一直张着嘴巴等妈妈用筷子夹给我,真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三两口,酥饼就被我给消灭了,一丁点儿饼屑也不剩。这时,我才注意到酥饼的包装袋。这是金华市的名牌酥饼——苏香酥饼。奇怪,袋子上怎么印着一个大将军?只见他面目粗豪,身穿盔甲,腰别宝剑,手持大斧,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边上还印着“酥饼师祖”四个小字。他是谁?为什么是酥饼师祖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隋唐名将程咬金曾经隐居在金华。他母亲给他做第二天的干粮。馅用的是肉和菜干。不过,他母亲年高健忘,将肉饼放进铁锅就忘了此事。第二天一早,她想起来了,连忙揭开锅盖。哇,好香好脆的饼啊!后来,程咬金就开了个酥饼店,生意红火得很。这就是金华人称程咬金为“酥饼师祖”的来由。酥饼香满口,故事又好听,今天真快乐!600字 六年级 状物
-
酥酥九岁的酥酥是个农村女孩,她美丽乖巧能干,是她父母的骄傲,村里人都喜欢她,她爱小动物,从来不鞭牛。一天,酥酥在帮田大伯割稻草,柔软细腻的小手上有一道道显而易见的伤痕,突然一道虚有虚无的声音传来,“酥酥,来,过来。”酥酥像着了迷一样,幽幽地走向一个山洞,“酥酥,我在这里."酥酥停下,转身看见一个帅气的男孩,她惊讶地看着周围,害怕地问:“这,这抬起是哪里啊?”男孩说:“这是我的家,我是守护这个山洞的精灵,我叫熙”“我,我怎么会在着?”“是我让你来的,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你放心”“你为什么叫我来啊?”酥酥带着哭喊声问道,男孩看见酥酥哭了,急忙回答“别哭啊,我守护这个山洞多年,一直没有朋友,这个山洞有许多奇珍异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所以才叫你来陪我玩的”酥酥抬起头问“那你为什么叫我来?不是说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嘛?”“我告诉你是因为我相信你啊!”听到这句话酥酥不由感动"好,我做你朋友,我以后会常来陪你玩的”于是,酥酥和熙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每天在一起玩。可是,有一天黄昏,酥酥回到家却看见自己的父亲拿着粗壮的竹枝等着她,毒手尊拳的打酥酥,高声骂道“死丫头,整天就知道出去玩,还让马吃了张大爷的谷子,赔了几千,死丫头!你妈妈病了也不舍得花钱治病,说要你上学用,你看你啊!”酥酥一听妈妈病了,着急的问“快送妈妈去治病啊!”“死丫头!钱都因为你赔光了!那来的钱治病?”酥酥想起了熙的话,于是带着父亲去哪个山洞,“酥酥,你太让我失望了”说完,乱石从山顶滚下,酥酥年轻的生命停留在这里,熙的脸旁滑下一滴眼泪。65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清明饼清明节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上坟祭祖,也是吃清明饼的时候。家乡的清明饼十分别具一格,到现在我还记得那融入了家乡味的清明饼。清明饼,顾名思义,是我们江南人用来祭祀祖先的一种食品。奶奶是做清明饼的好手,因此每年我都能吃到一次清明饼。奶奶做清明饼的手法十分地道,所以总引得我垂涎三尺。在我的记忆力,做法应该是这样子的:将现磨的糯米粉加水,搅拌成团。然而将成团的面粉撕成块状,再将它们用手压扁,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如此做出的清明饼太过于平淡,如果在每一个清明饼下放一片艾叶,那就会香的不得了。果然没错,放了艾叶的清明饼吃起了就有一股茶叶的清香。每每开锅时,我们几个小孩便将灶台团团围住,馋得我们要垂涎三尺,巴不住立马一手一个,那眼睛也直勾勾地盯着,生怕下手慢了一些,便知有眼馋的份了。一旁的奶奶一边忙活着蒸食的柴火,一边看着我们馋猫装状的样子,笑得舍不拢嘴连连说:“都有,都有,马上就好喽!”家乡独有的清明饼是,因此外乡人对清明饼的做法不为人知,每当外乡人想尝上一口热喷喷的清明饼时,总要等到清明节那一天来次啊性。每个人都认为只有在这一天吃上一口清明饼才是最好的。我奶奶也这么认为,她总是在这一天到来时,早早地就起床忙活,将做好的清明饼分给子女们,而我家是分的最多的,也许我是最喜欢吃清明饼。现在,我还是怀念那清明饼的味道,可奶奶已经不再做那清明饼,也许是奶奶老了,没有精力去做了。今年的清明节,我没有迟到清明饼,我十分失落。不过,我相信,明年一定会吃到奶奶亲手做的清明饼。回想以后,各条街都飘着清明饼的方向,各家各户的锅里都乘着一块一块的清明饼,我是多么向往。而现在,到街上走走,看见的确实满街的小吃。偶尔,看到得清明饼也是外乡人做的,当我买来品尝时,却忽然想起了“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酷呢?清香的清明饼味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却在渐渐远去。我在想,我对那味道的熟悉,还能把握多久。8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家乡的薄酥饼在我的家乡-吉安,有一种小吃那就是薄酥饼。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薄。这里不像其他的饼,有一两厘米厚,可它却只有薄薄得7毫米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被叫做"薄"酥饼吗!但是,你别看它既小又薄,可它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人已经知道,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树。它十分酥脆,只要受到一点压力,就会碎得四分五裂。所以在运送的时候要小心翼翼。饼上的那层脆皮,是用面粉制成的,它是那么得洁白,那么无暇。这层脆皮虽然没有味道。但是因它上面使许多的芝麻,而变得芳香无比。这浓浓的芳香也让里面的馅的味道更加和谐。它最重要的就是馅。没有了馅这就不是饼了。正宗的薄酥饼的馅应该是灰褐色的,里面还有像杂质一样的东西。但这可不是杂质哦!这些东西到底是甜蜜的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他们太多了。这是这么多的原料,这让他有了许许多多的味道。有时吃着甜;有时吃着咸;有时吃着酸;还有吃吃着觉得凉丝丝的。虽然有这么多味道,但是味道一点也不乱,而且相互映衬,让味道变的更美。别看他这么美味,用料又多。其实他非常便宜,30元就能买上一大袋。每次回家,都要买几斤,带回去吃。虽然有很多的饼,但是没有拿个能比得过家乡的薄酥饼。4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介绍酥饼我的家乡在金华,这里有很多特产,今天我就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金华特产——酥饼。金华酥饼是以面粉、肥肉、干菜、芝麻、菜油、饴糖等原料做成的。经过烘烤,制成蟹壳那么大一个酥饼。它的两面都是金黄色的,上面撒着芝麻,中间是干菜、全肥肉做馅,香脆可口,味道极好。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流口水了。100字 二年级 状物
-
金华酥饼来过金华的人如果没有尝过金华酥饼,那就太遗憾了。金华酥饼香脆可口,是以面粉、肥肉、干菜、芝麻、菜油、饴糖等原料做成的。经过烘烤,制成蟹壳那么大一个酥饼。它的两面都是金黄色的,上面撒着芝麻?中间是干菜、全肥肉做馅,上下各有十多层,每层都很薄,香脆可口,味道极好。金华酥饼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末程咬金曾在金华开过酥饼店,他的酥饼做得很好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以后代代相传,名气越来越大,成为闻名遐迩的传统特产。一次,妈妈买回八个酥饼,我先吃了一个,觉得味道好极了,就一口气吃了四个。买来的酥饼吃完后,我就天天缠着妈妈买酥饼,妈妈没办法,只得再去给我买。金华人走亲访友爱用酥饼作礼物,来金华的客人都要买几包金华酥饼回去,与家人一起分享。今天,老师要我们写一篇介绍家乡的文章,我想,我给金华酥饼做个“广告”吧,广告词就是:“你想尝尝金华酥饼吗?金华随时欢迎你,包你大饱口福!”3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我爱家乡的酥饼我的家乡在金华,这里有很多特产,如:佛手、酥饼等等,我最喜欢酥饼。酥饼是圆形的,小的像蜜桔,大的像月饼飞盘。酥饼味道鲜美,我只要一听到酥饼这个词,就直流口水。酥饼还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在我小的时候,我经常吃酥饼,一次中秋节,我正在看电视,突然外婆走过来,对我说:“这儿有酥饼,你要不要吃?”我听了连忙放下手中的遥控器,着急的问:“哪里有酥饼?”外婆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走到另外一个房间里,把一袋酥饼拿来,说:“这是我特意为你买的,”我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酥饼的?”外婆说:“你以前常常去买酥饼,我觉得你很喜欢吃酥饼,所以我就给你买酥饼了,”没等外婆说完,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下子就吃了6个,外婆称我为“小酥饼”。(味道写出来!)酥饼为我们金华取得了荣誉。300字 二年级 写人
-
我爱家乡的酥饼家乡的物产非常丰富,有佛手、有火腿、有豆腐皮……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让人垂涎三尺的酥饼。每当我走在大街上时,耳边总会传来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时候,我脑海里便飘出了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关于酥饼起源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人叫程咬金,是个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你们可知道他小时候是卖烧饼为生的。有一次,他把烧饼做得太多了,一次卖不掉放在推车上呢,会变质。于是,他想了个法子,把烧饼放在火上烤,一直烤到第二天早上,火把肉里的油都烤出来了,粘在了皮上。人们一看,他的烧饼有了改进,都纷纷前来买,个个吃了都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味道好!味道好!”后来,人们经过改进,才做出了今天我们所吃的酥饼。酥饼圆圆的,上面粘着芝麻,一口咬下去,金黄色的皮又香又脆里边的肉又香又嫩,让看的人直咽口水……现在的酥饼不但好吃,而且种类齐全,有甜的、咸的、辣的、黑芝麻馅的、果酱馅的……真是色、香、味俱全,受到海内外广大朋友的喜爱。我爱金华!我爱家乡的酥饼!350字 二年级 记叙文
-
酥饼糊口徐朝林,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为了生计,怀着致富的梦想,他从学做金华著名特产——酥饼糊口开始,一心一意琢磨酥饼手艺和市场营销,硬是把这个普普通通的酥饼做成当地一绝,创出了响当当的品牌。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只要辛勤劳动,不起眼的产品对普通人来说,同样能改变命运。徐朝林是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分水岗村人。1987年,16岁的徐朝林初中毕业,因家里无力再支付升学费用就回家务农了。为了让其学一门手艺糊口,哥哥介绍他到金华府上街一个开酥饼店的朋友处学做酥饼。徐朝林向记者介绍说,当时与他一起学手艺有好几个人,没学几天都认为自己已掌握了这门技术,便告辞回家。而他却潜下心来,用勤快赢得店家欢心,并研究改进店家酥饼的制作工艺,结果使得店家的酥饼声誉雀起。慢慢地他心中涌动一个梦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酥饼店。家境贫寒的徐朝林靠四处借来的600元钱和弟弟抬着两个酥饼炉子,在偏远的浙江临安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这是当时临安唯一的一家酥饼店,由于酥饼确实做得好,生意相当红火。一年后,兄弟俩就小有积蓄,于是又在临安县城的闹市区重新开了一家更大的店。临安的生意虽然不错,但徐朝林发现,临安人主要买现烤的热酥饼当点心吃,要外出送礼,还是会买临安当地的土特产,很少有人会买金华酥饼作礼物。真正喜欢酥饼的人又觉得正宗的金华酥饼肯定要到金华才买得到,所以要做大酥饼生意,还必须立足金华。徐朝林毅然关掉生意不错的临安酥饼店,再次回到故乡金华。徐朝林虽然文化不高,但善于琢磨。1993年4月,回到金华的徐朝林在金华默相街开起了酥饼店。徐朝林借开店的默相街名,又把“相”字改成“香”,一字之改,又使得这个酥饼牌子颇有意味。1995年,徐朝林向当地工商申请注册了金华酥饼行业首个注册商标“默香酥饼”。为了让顾客放心,徐朝林请人设计了一张质量跟踪卡,向顾客承诺:如果吃到有焦、油、不酥不脆的酥饼,或给默香酥饼店提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的顾客,将给予加倍的赔偿或奖励。800字 高二 叙事
-
凤梨酥作文今天姥爷从台湾回来,给我带了许多台湾特色小吃,其中有一个名叫“凤梨酥”。包装很淡雅,含有许多韵味,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打开它。毕竟,那可是从遥远的台湾海峡的另一边带来的美味食品啊!“凤梨酥”里面有四个种类的`“酥”,有“凤梨酥”“凤黄酥”“栗子烧”和“鸳鸯绿豆糕”。我不知“凤梨”是个什么东西,看小包装纸上画了一个“菠萝”我才明白。问妈妈,原来大陆这边也经常把“菠萝”说成“凤梨”。“凤梨”是个多么有诗意的名字!我撕开包装纸,咬上一口“mm”不知是因为异地所产还是本来滋味的缘故,我觉得异常好吃。再拿出另一个“凤黄酥”这又是什么东西?撕开包装,发现里面是米色的长方体糕状物——和凤梨酥外形一模一样,咬开,原来里面夹的是蛋黄。在这一刹那间,我想到了月饼。想到了蛋黄馅的月饼,菠萝馅的月饼,豆沙馅的月饼等包装各异大小不同的月饼。当你把“菠萝”叫成“凤梨”,把“蛋黄”叫成“凤黄”,再把圆形改成方形,把棕色改成米黄色,把“月饼”改成“酥”,就成了台湾的特色小吃!如果两岸没有通机,姥爷没有去台湾旅游,我恐怕此生此世也不要想吃到月饼的兄弟了……也许在网上看到台湾特色小吃会感到好奇;也许只是看到它的包装就会流口水;也许只能凭空想象,有一天,可以品尝一口,该多好啊!我怎会知道,它的味道,本就是这般普通呢?当统治者第一次把月饼运给夷州,历经百千年世事沧桑巨变,月饼不叫月饼,夷州也改名台湾了。可是,在我咬开第二口凤梨酥的时候,我认出它了。它就是千百年前诞生在华夏大陆,为家人们团圆时所准备的月饼。因为不管过了几百年,再过几百年,月饼和酥的夹心都不会变。就像海峡两岸,同生于一个母亲,即便分离许久,内心,也不会改变。不管再过几百年,还是几千年。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800字 初三 状物
-
马蹄酥作文“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清代诗人墨客曾如此赞美马蹄酥。不大的江阴城,可蕴藏着不少的好味道。马蹄酥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不妨听听我的介绍,领略领略这江阴的美食风采。打量一下马蹄酥,形如其名,圆圆滚滚,活像马蹄。大的有盘子那么大,一般的则是像手掌那般玲珑小巧。它形状奇特,四周厚,中间薄,被分为好几小块。马蹄酥制作精美,呈棕黄色,小块与小块之间填满了豆沙,饱满而充实,散落在饼上的芝麻,红条,绿条,星星般点缀着它,煞是好看,还真是光令人看着就欲罢不能、垂涎三尺、食欲大增呀!倘若你凑近它嗅一嗅,噢,不知是油香还是果香,亦或是豆沙香,似乎长了个手去挠你的痒痒,刺激你的味蕾,迫使你去尝那么一口。论美食,想必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味道,马蹄酥的口味可不会让你们失望,不妨来一块尝尝鲜,绝对给你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马蹄酥的种类分很多种,要我说,还是我们江阴的口味最地道。它和其它酥饼不同,它油而不腻,入口即化,香脆盈口,酥软美味,赤豆沙的甜则更是加重了它的口感味道,令人回味无穷。馅里有核桃、葡萄干等食材,满口酥香美味,绝对令人是赞不绝口,吃完一个再吃一个,停不下来。可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马蹄酥真遗憾。吃马蹄酥不仅吃它的味道,吃的更是它的文化。马蹄酥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唐代时开辟闽疆,这种宫廷佳点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马蹄酥的原料是面粉、白糖、麦芽、猪油、芝麻;分酥皮、拌馅等制作工序,揉全后贴在竖炉壁上烘烤。这种饼酥脆馅甜,开水冲泡后体积膨胀,所以也叫“泡饼”,雅名“香饼”。马蹄酥作用也挺大,是外出旅行喜带的轻便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它是燥热物品,饴糖又有营养,用麻油炸过,又是妇女“坐月子”的热补品。800字 初中 叙事
-
马蹄酥作文“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清代诗人墨客曾如此赞美马蹄酥。不大的江阴城,可蕴藏着不少的好味道。马蹄酥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不妨听听我的介绍,领略领略这江阴的美食风采。打量一下马蹄酥,形如其名,圆圆滚滚,活像马蹄。大的有盘子那么大,一般的则是像手掌那般玲珑小巧。它形状奇特,四周厚,中间薄,被分为好几小块。马蹄酥制作精美,呈棕黄色,小块与小块之间填满了豆沙,饱满而充实,散落在饼上的芝麻,红条,绿条,星星般点缀着它,煞是好看,还真是光令人看着就欲罢不能、垂涎三尺、食欲大增呀!倘若你凑近它嗅一嗅,噢,不知是油香还是果香,亦或是豆沙香,似乎长了个手去挠你的痒痒,刺激你的味蕾,迫使你去尝那么一口。论美食,想必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味道,马蹄酥的口味可不会让你们失望,不妨来一块尝尝鲜,绝对给你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马蹄酥的种类分很多种,要我说,还是我们江阴的口味最地道。它和其它酥饼不同,它油而不腻,入口即化,香脆盈口,酥软美味,赤豆沙的甜则更是加重了它的口感味道,令人回味无穷。馅里有核桃、葡萄干等食材,满口酥香美味,绝对令人是赞不绝口,吃完一个再吃一个,停不下来。可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马蹄酥真遗憾。吃马蹄酥不仅吃它的味道,吃的更是它的文化。马蹄酥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唐代开辟闽疆,这种宫廷佳点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马蹄酥的原料是面粉、白糖、麦芽、猪油、芝麻;分酥皮、拌馅等制作工序,揉全后贴在竖炉壁上烘烤。这种饼酥脆馅甜,开水冲泡后体积膨胀,所以也叫“泡饼”,雅名“香饼”。马蹄酥作用也挺大,是外出旅行喜带的轻便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它是燥热物品,饴糖又有营养,用麻油炸过,又是妇女“坐月子”的热补品。马蹄酥百吃不厌,味道可口,可谓是百年不变的经典美食,江阴的家乡味道贯彻其中,令人无不赞叹。客官,不来一份马蹄酥吗?江苏无锡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东区六年级:金晓旭800字 六年级 状物
-
奶奶的桃花饼一场清莹的春雨,就在不经意间洒向了这乡间的田野、阡陌和葱翠的花草树木上。春雨,落在地上低洼处的时候,有着“吧嗒、吧嗒”的声音,落在了树叶上,又像春蚕嚼食桑叶一样地“沙沙、沙沙”,在我头顶的屋檐上又是“滴滴嗒嗒”的响声。这场春雨,好似来自天国的乐章,也好似我绵长的思绪。我疑惑这春雨就是因我而下的,因我而这么缠绵的。我趴在窗边静静地凝望着那如丝如缕的春雨,也在追思着记忆里的往事。猛地,我直起身,从窗边的角落里拿起一把雨伞,穿上外套,踩着地上的积水,来到了奶奶的后院。后院不大,但那几棵桃树却长得茂盛,在这清清的雨丝里,每一片叶子都闪着碧绿的光泽,许多的桃枝都朝我摇啊摇的,就像是要对我说些什么。我听懂了,在树叶那“沙沙、沙沙”的声音里,我听到了奶奶的笑声,还看到了奶奶的身影,影影绰绰地朝我走来,又影影绰绰地离我远去。这桃树是已经故去的奶奶在许多年前种下的。种下它们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我能够记事的时候,它们一直都是蓬蓬勃勃,结出的桃子又甜又大,每年奶奶都会把最红最大最甜的桃子给我留着,还会提前收集许多桃花,晒干了留着做成我喜欢的美食。奶奶的桃树,是长在我老家的桃树,长在奶奶慈爱里的桃树,长在我记忆里的桃树。我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桃花饼。这饼做起来十分费事,先要把储藏的桃花洗净,和鲜桃在石臼里一遍遍地捣成桃泥,继而发面,先包成包子一样的形状,再轻轻地压成一指厚的圆饼,当然也会包成小兔、小狗这样的小动物。当它们出笼时,桃花桃泥那种甜香的味道,就会在整个厨房里弥漫开来,入口时,浓香袭人的桃花味儿,挟带着桃子的味道,简直是天下最美的美味。每年,我都要回来吃。但奶奶已经走了两年了,桃花饼就成了我永远的记忆,成了我记忆里的奶奶。雨似乎大了,在伞顶发出怦怦的声音,我的泪水就像伞檐上滴落的雨珠,滴滴嗒嗒,我,想奶奶了。这时的桃花开得正闹,水灵灵的,格外有生气。我低头时,看到了许多桃花瓣。我轻轻地捡起来,是那种柔柔的感觉,是那种浓浓的香味。这香味不就是奶奶的味道么。夜里,我躺在床上,头边是我捡来的桃花瓣,我轻轻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说道:奶奶,我回来看你了。800字 高中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