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与坚硬之间
聆听粉墙黛瓦间的私语,吟唱纳西歌谣中轻柔的小调,在油亮的青石板上触摸雪山的温度,在沁凉的溪水中放逐疲惫的思想,这曾是我对丽江古城的全部想象。
“一米阳光”“柔软时光”,丽江的招牌通过电视剧导演的镜头和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偶然间,在《国家地理》的杂志上,我看到了一幅图片:一位中年的纳西妇女挑着扁担行进在清晨的丽江古道上,竹篓里堆叠着满满的衣服,像是刚从河边洗好的。磨得发亮的竹扁担深深嵌在肩膀里,它弯曲的弧度令人咋舌。妇女留给人们的只有一个背脊微弯的背影,还有因发力而显得肌肉纠结的臂膀。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一股深深的颤栗从脚底直冲头顶。不对,不对!这怎么能是那个柔软明丽,仿佛永远不需要劳作的丽江古城呢?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我只身一人到了丽江。
笼罩在微醺的夕阳里,丽江古城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桥,都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般有着恰到好处的柔和曲线。橘黄色的光晕包裹着客栈的酒旗,包裹着溪边的茸草,包裹着纳西人头上的巾帽,一切都是那样惬意,我轻轻地发出一声慨叹。对嘛!这才是丽江,一个寻求宽慰与安宁的天堂。带着满心的熨帖,我踱进木王府驿站,打算明早再仔细地看看丽江。
清晨,带着雪山清凉与野花幽香的空气,把我从酣眠中唤起,丽江还在沉睡,我轻轻地推开了小窗。雾蒙蒙的丽江泛着灰黑的色调,空无一人的街道有些冷清。隐隐约约,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由远及近。是谁?我不禁疑惑,突然,在石板路的尽头,转出了一位纳西族的妇女,她挑着扁担,低头匆匆地前行着。这竟然和杂志上的图片如出一辙!难道我的结论是错的?我马上从床上弹起,抓起罩衫就出了门。
跟着妇女七转八转,远远地就听到了一阵阵“梆梆梆”“梆梆梆”的敲击声,我的心也随着这声音快速地跳动着。转过了一条小巷,一幅繁忙的景象徒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小溪边坐满了正在洗衣服的当地妇女,她们挥动着手中的木棒,一下又一下地拍打着石上的彩衣,溅起的水花沾湿了她们的额发与手臂。
我立在巷口,呆怔地看着她们的身影,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词——坚硬。当游人们都还在沉睡的时候,她们就已经披着星辰出来劳作,洗衣服,生灶火。在纳西人的生活中,永远不会有坐在咖啡馆中悠闲地嘬一口咖啡的时候,她们居住在柔软的古城中,拥有着坚硬辛苦的生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在洋溢舒适与惬意的笑颜中,也会有浸满汗水的坚毅的面孔;在舒展关节,肆意在躺椅上晒太阳的身影中,也会有弯曲背脊,肌肉发力的身影。对于我们来说的“柔软”时光,对于他们,竟是承受着生存之重的“坚硬”时光。
丽江古城的柔软与坚硬,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触。原来,粉墙黛瓦间不只是浅浅的私语,还有辛苦劳作的喘息;纳西小调不只是轻柔曼妙的,还有坚强与刚毅;青石板上也不只有雪山的冰凉,还有汗水的滚烫。
在这柔软与坚硬之间,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美,一种不同于宣传画中,而是真正让心灵震撼的美。
柚子啊!柚子
你喜欢那柚子吗?嗯,我喜欢。因为那圆滚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你不爱它还不行,这就是柚子的诱惑力,那样迷人,可以使一个人轻而易举的喜欢上它,不管你爱不爱它,只要你见到它,便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使你一见了它,便难以忘怀它的样子,有烟草一样的吸引力。
它是那样金黄的颜色在颜色当中是少有的。更是一眼望去最吸引你的,一些贪财的人一看到它是金黄色的,就以为那是黄金,黄金是十分吸引人的,因为它可以换成钱,而钱则可以拥有一切。而且有自己圆滚滚的,如一个球,一些人很喜欢圆形的东西,而圆形也是最完美的东西。也因此,有许多人买来柚子不是要吃,而是将皮剥下来,当做展示品放在那。柚子就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水果。
虽已是冬天,昔日的伙伴早已摇落了一身的金黄,但只要有风吹过,树便会牵着满树的柚子的手,发出开朗的笑声,那神气的样子,像是在向全世界的人们宣告:“我是一棵名副其实的柚子哟!”金灿灿的柚子听了,好似害羞,在阳光的轻抚下,显得更加圆润,四周散发着一圈金光。咦,你是什么时候摘了天使的光环?快还给她吧,你这个调皮的坏孩子!
柚子的美靠的是养育它的树。柚子树是常绿乔木,叶子大而阔,卵形,花白色,很香果实大,秋冬交替季节成熟,呈球形或扁圆形,果皮淡黄,果肉白色或粉红色,是普通的水果。产于我国南部地区。
每当柚子成熟的季节,柚子树上就挂满了圆的果实,有的略显棱角,柚子的外表并不好看,它没有苹果那副红润而光滑的外表,令人一望生爱慕之心,也没有菠萝那般诱人的香味,让人一闻就忍不住流口水。它只有一层粗糙的硬硬的,黄黄的果皮。
柚子里面可美了,只要你剥开它那厚厚的外皮,就会露出白里透黄,亮晶晶、水灵灵,耳朵似地有自己瓣。这时候,你才能真正领略到心灵美的内涵。
龙湾实验中学初一:曾志豪
相关推荐
-
柔软诗我写到风,生活所有的细枝末叶都开始明朗,徜徉成一幅画。我写到雨,梦想的种子就开始滋长。有一些爬行的虫子,和我仔细观察过的鸟怎么看怎么看都像和我们的祖先有着某种我不懂的关系。我写到这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其实也在,封印一切亡灵的悲哀。夜晚,总有一些事物无孔不入。我的诗句一句句变得柔软,风和树缠绵得说不出话来。其实我知道有一只鸟正在窗外的树上害羞得不知所措。今夜,沉默是老桥家那条母狗最后的王牌。150字 高二 诗歌
-
柔软的力量晨曦初露,品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手捧一本诗经,让千百年前悠悠的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灵魂,放飞到属于自己柔软、温馨、自在的心灵家园,细细感受中华文化柔软的力量,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中收获一份世外宁静。依稀梦中,远古先人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在田间河边辛勤耕种,从诗经中一路走来,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诵读着不朽的诗篇,如梦谣般动听,每一个字都那么妥帖,切金断玉,深深流露出中国人的风骨,线装书里,字里行间,无不显现着中华文化柔软的力量。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壁,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深深印刻在我们灵魂的深处,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精神注入柔软的力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遣眷情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淡淡感伤。“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瑰丽风光,都深深的打动我们,给我们柔软的力量,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一襟游丝般的书香、一抹恬淡的月色山情,给思绪给生活更多自若的空间,在氤氲的茶香中,与隐藏最深刻的自己素面相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踏着千年的烂漫而来,用她独特的袅娜给我一柔软的力量,伴随着燕语呢喃飘入梦乡,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易感动得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香明丽如同春日黄鹂穿柳、白鹭登天,将清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的碧空,抚慰人心的冰冷,开启感怀的胸襟,让我们不离尘世的负累,翱翔在夜空中星光点缀的月光下。品味中华文化,我穿越了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越了老子骑青牛过函谷的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水,蓦然回首,生命微笑。淡淡的书香,如同一朵盛世开放的芙蓉花,简约玄淡,起然绝俗,让人沐浴阳光,如同芙蓉花一样,与清风卷帘之时,悄悄的盛开在四时之外。彩云归去,万籁俱静,灯光中手捧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柔软的力量,让我充满勇气的追求人生中最为可贵的财富:真善美;让我明白生命的神秘与极美会在蜕变中张显全部答案;让我拥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让我坚信纵使冰封,也当盛放;让我远离喧嚣,活得宁静,懂得生命,过得从容……800字 高二
-
在婉约与豪放之间进行曾经错以为,人生就是那样一个豪放的行程,单单的豪放,让我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愁苦都多添一份生机。曾经又错以为,人生就是一首婉约的歌,没有豪放,没有杀气腾腾,没有塞北的浩浩孤烟,没有烽火台的狼烟万丈,我们就如同一个从宋代走来的词人,衣冠飘飘,满目愁容。可是我错了,谁的人生会一直豪放,哪怕国破家亡?又有谁的人生会永远婉约,哪怕铁骑绕境?塞北那青灰的荒原,浩浩的狼烟,似乎是为了豪放而生。然而他的离愁,他的孤寂,他的云,他的树,他的风,却为婉约打下不容质疑的基础。所以我不得不承认豪放与婉约同时进行。“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里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丈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古蜀国的战场,白骨遍野。自古来“古人征战几人回”的道理不是没人知道,几度春秋,几抹残阳。“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也不是没有人盼望。东汉末年,三国争霸。魏、蜀、吴三国,优秀的军师数不胜数。我固然爱“能知天下事”的郭家,我也固然喜“能辨古今万象”的诸葛孔明,可是只有一个形象是我铭记最深刻的,那就是周公瑾。“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公瑾应该是豪放的。不然不会有“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用本来不长的寿命打造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中,有英雄,有美人,有才子,有没有看完的山,没有走完的水,没有挥霍完的青春,以及无法纪念的纪念,于是我轻易的就相信了这个传说,而传说最让人膜怀就在于他的不可相信。周瑜应该是婉约的,不然不会有“为盼周郎拨错弦”的女子。那样一个少年衣襟翩翩,长发飘飘,清逸俊秀让人不得不注目以观。谁说只有盛唐人才能豪放,才能“会须一饮三百杯”谁说只有缓缓行至的宋人才能婉约,才能“怎一个愁字了得”?豪放不是鲁莽,宋江那样,公然对廷又屈招不叫豪放,刘备那样奸诈狡猾只会哭只有跑不叫豪放,笑看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李白在他的诗作中写出了千年的豪放,但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婉约。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几朝的哀思,但她也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他们走过了盛唐,走过了两宋,走过了千秋万古,走过了亿万人的心胸。人生也有色彩,也有温度,也有灿烂,也有淡泊,我们站在华丽的舞台上,对着有观众无观众的水银灯下的坐场大声背着台词。千年的豪放,万古的婉约,都在这样短短的演出中结束,走向浩浩荡荡华丽壮阔的死亡。鸟儿的歌唱是因为它不知道会死亡……,我们在跳舞是因为我们想抓紧每一寸时光……,那些在卷尾的嬉戏终究还是迷了路,我人生的节奏到底插播了几段豪放的插曲,几缕婉约的黄昏?有一天我到阎王那里报名的时候,我能不能问心无愧的说:“原来我死了。但是我的一生没有遗憾”?我站在豪放与婉约之间,左手拉着李白,右手拉着李清照,继续人生的辉煌,在豪放与婉约之间进行等待着灿烂辉煌的结束,走向可以问心无愧,盛大的死亡。1200字 高二 散文
-
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向来多被认为是纯粹的”教“与”被教“的关系。常有这样的情景:两个学生,因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一方搬出了最厉害的一招,”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对方哑然。其实那位学生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对事物无所不知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即使对某一次学科的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也大有值得探索的领域,学生不必迷信老师,老师不必”小瞧“学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与之共进步。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对立统一的。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对于自身的学识多少不同,认识角度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与解法,把这一些观点加以理解,综合,往往会使我们产生更高层次的认识与见解,从而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结论。记得初中时,上节选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老师启发大家思考林道静这个名字有何特色,一位同学说我认为作者用”静“字不如用这个”净“更好,更准确。”道“字不必说,用”净“字使人清心寡欲,毫无思成之念,更符合林父为她取名的本意,再说”沙和尚“的法名不就是”悟净“么?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老师回道:”你说的确实有理,但不足以取你的道理。林道静的父亲信佛,佛家讲究“静”字清心寡欲,毫无尘世之念,所以采取了“静”这个名字。“这段有趣的对话格外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不用说,这堂课上得极成功,老师讲的好,同学们就能从中获取很多有用的知识,独特的见解。”圣人无常师“。就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必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只要师生都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做到”教学相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700字 高二 议论文
-
举手投足之间爱和人的关系也许就像鞭子和被抽起的陀螺,他令它动了,他也令它痛了,别去看它在哪里,我们只要闭上眼睛,静静捉那飕飕的风声,就会感受到它举手投足间歌唱着释放爱的力量。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看味,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蜜的收成,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爱的本色。面对这爱的奉献,我们如何忍心折枝而过。你路过一个气讨者,衣衫褴褛,你是粗暴地挥之而过,还是高傲地仍下施舍物,抑或者弯下腰把钱轻轻放入碗中?生命是宇宙之魂,它无时无刻不在繁衍,绵延亘古的永恒。风生了水起,雪融了冰箱。岁月陨落芳泽,却无法阻遏生命的钟灵毓秀。面对西伯利来一些地区的人民,在夜间将一些面所、牛奶等食物放在窗台上,让那些流放者夜间逃路时得以享用,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怎能不关心别人,关心其他生命的处境和尊严呢?寒冷地区的生命在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爱的光芒,温暖了世界上每一个角度。面对这爱的温馨,我们如何能怜悯向高傲地冷眼看待那些同样是生命的乞坟者?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奔腾的黄河,浩荡的长江,南国的稻海,北国的麦浪,雪域的阳光,塞外的毡房,生命的风情,在楼兰古道昆仑峰巅汩汩流溢。在这百转千回的生命交响中,都有些不知道的音符。在无人之际,你是选择绕远路而行,还是踏过落花嫩草捷径而行?一件小事,在举手捉足之间方显生命本色,透露出人性的光辉。独处时,生命的态度,诠释着生命魅力的永恒。面对这爱的光辉,我们如何能不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春夏秋冬,构筑了世界的丰盈。生命轮回,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分枝中,我们用举手投足间的爱衔续着血脉传承。所有的物质都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在时空悄然消逝的超然轮回中永恒,正是隐藏在这举手投足之间的爱,让我们钟萃天地灵气,汲取万物精华?750字 高二 散文
-
坚硬与柔软坚硬如山,如父亲的吼声,带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勇气概。坚硬如石,动若雷霆,有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柔软如水,亦如母亲的低吟。夹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百转柔情。柔软似水,静若处子,亦有回环往复的思绪。无论坚硬雨柔软,都只是做事和做人的选择。坚硬做事,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好一件事情,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身处红尘之中,却仍旧要有红尘之心,学会坚硬做事,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你生存于俗世之中的技巧。决定着自己能否成为一个真正活的有意义的人。没有这样的态度。何谈自己能够成功。更不要谈自己的价值。做事应当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就如同秋分扫落叶般的畅快。亦如战场之上的武将。方圆千里,尽是自己的士兵。只有能够迅速,灵敏和果断的指挥,才能够将敌军杀的溃不成军。没有这样坚硬做事的原则。如何能让士兵信服,只会士兵冲锋陷阵。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从不会祈求胜利,我们只会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请。只为了多活一时。能够为了最终的胜利。坚硬做事,是一种铁血的手段,是一种强硬的态度,这是一个人彰显着自己光辉的时刻,就如同一个男人一般,扛住生活的一片天,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价值。柔软做人,这是一种处世的原则,是一种做人的方法。这是一个人表现处自己最人性的瞬间。就如同一个女人那样。守住岁月的一片土。呵护着属于自己的意义。一个是天高任你飞。一个是地阔随你跑。不管怎么样都是在传达着自己的内涵。柔软做人,修身有道和为贵,做人无气忍自高。对于做人处世则更为重要。人们常说和为贵。因为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以为本着宁从直中取,不从弯中来。这是我们以做事的态度看人。但是我们要是以做人的态度看人,那未免太不近人情。我们作为一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候的刚强让你会失去更多的友情,何不柔软对之。这个是一个人生的过程。从年少的轻狂无知,对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脸色。却最后发现自己确实是大错特错。没有包容之心,怎么能够在这个世界发挥自己的做事的手段呢?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不论对人对事。应该本着阴阳平衡之理,过刚易折,过柔易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人。800字 初二 散文
-
在人生的坚硬和柔软中饮一口咖啡,继续在黑夜中的奋斗,累了就回味味蕾中的苦涩,在坚硬的时光中顽强。品一口清茶,继续在尘世中的修行,躁了就回味味蕾中的清香,在柔软的时光中恬淡。咖啡的醇,是拼搏时最好的伴侣,一口咖啡,就是一股豪情,一腔热血。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面对沉重不堪的生活,一口咖啡,唤醒了后羿射日时的勇气,唤醒了盘古背负天地的力量。清茶的淡,是柔软时最好的情人,一口清茶,就是一份恬淡,一种柔情。瞅着双鬓斑白的父母,瞅着操劳家务的妻子,一口清茶,品出了儿时岁月的温暖,品出了青涩时光的温柔。坚硬的岁月中,就要像咖啡般浓烈,奋斗进取,自强不息,无所畏惧,所向披靡。柔软的时光中,就要像清茶般平淡,从容淡定,静溢幽深,凝神静气,恬静淡然。记得曾读到过一篇文章,是作者在游经丽江时看到的景象,游人如果忘却了时光一般在随意的放松身心,整个人都投入水乡小镇温柔的怀抱中,感受着舒适与放松,而丽江本土的劳动人民却过着辛苦而疲惫的生活,他们面容上的风霜与艰辛与丽江的“柔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发作者的感慨:人们在享受柔软之后,总要回头去面对坚硬,那么在柔软时彻底放松,回过头来,以更加拼搏的心态去面对坚硬的人生,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是啊,古人在描述完美的生活时,总要说“张弛有道”四个字。而现在,人们也常把“劳逸结合”挂在嘴边,这不正是生活的真谛吗!放松的时候让生活如清茶一般恬淡,奋斗的时候让生活如咖啡一般浓烈,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的时光,在时光飞逝之后,都将变为最深切的怀念。一杯卡布奇诺来敬自己生活上的波折,一杯蓝山来敬自己在工作上的坎坷,一杯黑咖啡敬自己坚硬的生活。一杯龙井敬父母花白的头发,一杯毛尖敬妻子额头的皱纹,一杯铁观音敬自己幸福柔软。在人生的坚硬和柔软中,我愿为一杯清水,无论冲的是咖啡亦或是茶,我只愿静悟命之禅意,解惑生之真谛。750字 初二 散文
-
人与人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都大不相同。有的人性格会很合得来,有的人因为性格会成为死对头。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的,因为不相信,所以造成了很多的误会。或许有些人经历过因为不相信,所一错失了一些美好的东西。我的一个好朋友,她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谁见了都喜欢。她也有自己最最喜欢的人,她最最喜欢的人也非常的喜欢她。可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一点点误会,才让他们之间彻底完了。其实那件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一些谣言,让他们之间没有了唯一的信任。之前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关系,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了那么小小的、唯一的信任。可是因为让一些小人看到,产生了嫉妒,造谣生非,所以才让他们没有了那维持他们关系的信任。因为不信任,所以他们失去了他们最心爱的人,造成了那所谓的“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应该相互信任、相互沟通,这样才不会有什么误会,有什么悲剧。比如像我所说的那个故事,这样的事是不该发生,可偏偏就发生。每个人应该吸取教训,加油,做个成熟的人。4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城市与灯火之间夜幕低垂,斑驳的灯火栖息于错落楼市间,仿佛是这座城市蠢蠢欲动的孤独。城市靡霏,灯火阑珊,城市与灯火之间,终究为何。夜色降临的很快,在这样的迟春里,傍晚总是掺杂了几抹苍凉与冬日将末的微寒。时间渐晚,一个人走在路上,夜景匆匆,路人匆匆。阳光隐去,迎接而来的是一场蜕变。一场白与黑,一场宁谧与喧嚣,一场人心的麻木与渴求。都随着阴影悄然改变,延伸着城市行走的轨道。这城市华灯初上,远处的灯火迷离,霓虹家灯,澄亮于楼市间,映衬的夜空流光溢彩的浅灰。无论或明或暗的灯火,亦或是璀璨的霓虹,只于视线远处朦朦胧胧,好似孤海泛舟,渔火一片,亦真亦假,捉摸不透,只怕是恍惚的海市蜃楼。模糊双眼,灯火是隐于城市浮于城市。夜色的灯火虚幻浮华,终究比白日的城市多了飘渺的希望。初晨,暮色退去,一切归于平静,宁静过于单调。重复的生活,重复的开始。日光煞白,城市的孤独与窘迫,裸露于生涩的空气,灯火微光浅浅,掩映于暮色中的城市。如若没有灯火,黑夜卷席,易于迷失。灯火,浅笑于暮黑,是城市于黑暗中的依赖。白日之城,弥漫着清醒与无奈。被迫的存在于苍白的工作与生活间,白日之城,从未需要灯火,一直被设定为日光的笼罩。亦无微光茫茫。我们在白日的城市太过拘谨,察言观色。若是行走于白日,却点着一盏孤灯,恐怕就要流离于白日之外,独行独明,被视为异于常人。白日,终究是不需要灯火慰藉。日光刻薄,就算凌于白日之下,疲劳的城市,也只会潜藏于黑夜,独自掩饰,只有黑夜中青行灯一盏,才勾动起城市卸下一层皮囊,尽情放纵,贪婪的吸取灯火的微光,填补一份赤裸的空虚。城市与灯火,是生性相连,是弥足依赖。静静流淌于城市的灯火,或许本就融于血液,与世无争,只现于迟暮,燃一缕浅光,让夜中城默默观想。城市与灯火,是迫于黑夜中的救赎,亦如苍茫大漠,一人孤行。夜幕将至,城市与灯火之间是注定的依赖,注定的救赎。650字 六年级 散文
-
离别与重逢之间人生是一条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行走。也许之前我们还与亲人和同伴同行,但在下一个路口可能就要分离,独自前行等待重逢。诚然,在离别之后、重逢之前,我们是单身一人,但我们并不用伤心、难过,因为有很多情感会在离别与重逢之间陪伴我们。离别只是身处两地,属于彼此的亲情与友情依然盛放在各自的心中,不会流失。林清玄曾说过,友情不老,天涯海角,你我依然是朋友,依然记得彼此的喜好,依然挂念对方是否安乐。李白的诗中,《赠汪伦》给我很深的印象。在很小的时候,在还不懂李白诗中的抱负和孤寂的时候,我就深深记住了这首诗,在诗里我看到的不是两人因不舍而流泪的画面,而是因感动而微笑。李白该是站在岸边,背对微微荡漾的湖水,潇洒地一笑,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的桃花潭都不及一个知心朋友在离别时的相送,彼此都不说,可彼此都懂。这份友情,我会一直珍惜;这个朋友,我会始终保留。当李白乘舟离岸时,当他终于看不见汪伦时,我相信,他一直是笑的,因为他在离别时收获了一份支持、感动。离别之后,重逢之前,陪伴我们的不再只有炙热的阳光、清冷的月光以及这些光芒下我们自己的影子,还有我们知道远方有一份祝福,远方有一份支持。属于彼此的往事,不只是代表过去的记忆,而是美好曾经存在的有力凭证。于是,我们灰心时,拿出一份鼓励照亮自己;寂寥时,拿出一份支持陪伴自己;伤心时,拿出一份祝福安慰自己。我曾经也在街上的人潮中、深夜的月光下感到孤单,但自从我看到一句话后,我内心便充满了力量。它像是一句呢喃,细碎地进入耳膜,柔软地落在心尖上。那是普希金的一句诗:朋友啊,当你感到伤心时,请轻轻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上,你在一个人的心上。亲人和朋友不曾遗忘我们,他们温暖的怀抱和笑脸从不曾冷却,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我们并不是孤身一人,这便足够使我们坚强与快乐。在心怀温暖的离别与重逢之间,我们与亲人和朋友总会再相逢。有时,再盛大的重逢,也会迎来暗下来的再次分离,如同烟花一般。显然,苏轼也曾如此认为。在中秋节与弟弟重逢的晚上,他略带无奈与不舍地吟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再圆满的月亮,也会在十五之后渐渐缺下去。但没有重逢后的离别,又何来下一次渐渐圆满的月圆之夜?张小娴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只有前面的苦心经营,才会有后来的偶然相遇。地球在转,我们的生活也循环往复,离别、重逢、离别……因为离别的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才会如此期待重逢。只有前面满怀期望的等待,才有之后满心欢喜的重逢。在离别与重逢之间,我们心怀朋友与亲人的柔软祝福,又满怀期待地等待重逢,我们不孤单,我们很幸福。1000字 高三 散文
-
坚硬与柔软暮色弥漫的海边,一位老人正弓着腰拉扯着渔网。周围很静,只有海浪拥着沙滩和海鸟私语的声音。风不响,听得见太阳一点一点地滴落。夕阳将坠未坠,余晖将老人的周身涂满金色,与他终日风吹日晒的红铜色皮肤相融,也给身边的旧船笼上一抹柔和的光,还有那张卷拢起来、用面粉口袋补了又补的船帆。(环境描写,渲染一种轻柔的氛围,与主人公的遭际形成一种对比。)他,看上去瘦骨嶙峋,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两边脸上长着黄褐色的斑,那是长年累月在太阳下曝晒的缘故。因为终年要收放绳索对付大鱼,他的两只手上都留下累累伤疤,但却没有一块伤疤是新的。那些伤疤年深日久,变得像沙漠里被风侵蚀的岩石一样坚硬。(对人物的刻画,暗示了人物坚硬的精神品质,并且有着丰足的打渔经验。)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双眼睛,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孤独、倔强,他乐观、单纯。(人物精神的塑造,也是包容圆润的。)每天回到自己的窝棚,他总习惯性地望向墙上那幅褪了色的圣母像,那是他妻子的遗物。屋角的架子上放着一张妻子的照片,那有时不免让他觉得自己孤单可怜。但每到晚上,他总会在梦里回到一片海岸,梦见他少年时代去的非洲和那些宽阔无边的金色海滩,海滩上的狮子在玩耍,还有陡峭的岬角和绵延起伏的大山……(人物的生存环境和言行,往往暗示着人物的命运,也是其精神品格的外化。)望着月光醒来时,想想自己,已经八十四天了,没有打到一条鱼。八十五,是个吉利的数字,他对身边陪伴自己的孩子说,说不定今天我会捕到一条大鱼。于是他撑起破帆,出海了。一路上,面对自己喜爱的时而温柔时而狂野的大海,他的思绪总在飘飞。他和鸟儿说话:“你多大了呀?”“这是你的初次远游吗?好好休息一会儿吧,如果乐意的话,请到我家里去吧!”他又常常感慨,鸟儿的日子过得比自己还要苦,为什么上帝有时候这样残忍,把鸟儿弄得那么柔弱,那么纤细呢?他饶有兴致地看着从海里跳出的各种鱼儿,旗鳅、大海豚、青花鱼,每一次看到,他都会像个天真的孩子,开心地大叫起来。(鸟儿、鱼儿的出现,主要为了呈现主人公内心温暖轻柔的一面。)也就在这次出海,他捕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鱼。十八英尺长,它叫大马林鱼。刚刚捕获这条鱼时,他很开心,因为大鱼能帮他赚到很多钱;后来他开始渐渐佩服马林鱼和自己斗争的智慧和毅力;最后,他开始对它的死感到难过。就在他将战利品带回家的路上,鲨鱼群开始向他的猎物发起攻击。老人下定决心要跟它们斗到底。他不惜拿出血本,动用手头所有的武器去敲打迎面而来的鲨鱼。他满手血污,疲惫不堪,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鱼叉被带走了,刀子被折断了,还有许多鲨鱼不断地来围攻,但他仍然坚强不屈地支撑着。他在心里说:“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它们。”(虽然这段改写,远远不如原著充分、突出,但是却能凸显主题。而且也与上面的部分形成内在精神的对峙。)当他的小船终于在深夜驶进小村的港湾时,他已经太累了,再也无力支撑自己,沉沉睡去。第二天,人们对着那副十八英尺长的骨架,惊叹着那条鱼漂亮的尾巴。这时,他又梦见了那些狮子。(这篇小说的改写,整体是成功的,结尾的重现“狮子”,既是尊重原著,也是作者希望的,因为这呈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的丰足。)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1200字以上 高三
-
坚硬与柔软材料作文【文题设计】(2015年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原题回顾】“对立统一”本来是哲学规律,指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哲学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用于作文审题立意。2015年上海卷作文材料,涉及到“坚硬”与“柔软”这一矛盾。由材料可知,“和谐的自我”首先是内心“坚硬”与“柔软”的统一,诸如“外冷”与“内热”、“刚毅”与“温柔”、“执著”与“变通”的协调与相融。其次是“内方”与“外圆”的统一,涉及到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关系的梳理与调控。【文题解析】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直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今年的作文试题仍然保持了这一特点。今年作文题目跟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题目查考的是学生辩证的思考力,而这也是一些学生所缺失的。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培育精神和谐。精神培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当考生在某一点上站稳,却仍需要将眼光涉及另一点,将两点结合,逼迫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对待,才能造就和谐人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与“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挖掘矛盾背后的逻辑合理性,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至此,什么是“和谐人生”呢?健康、快乐、幸福、自适等就是一种和谐人生。故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能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例文阅读】【满分作文】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点评】文章一开篇就充满辩证思考: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这一小段话,谈到了人心的“坚硬”和“柔软”的各自作用与相互关系,统一于“造就和谐自我”这一核心。接下来,对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进行分析,指出:像猛虎样的勇敢和温情是造就和谐自我需要具备的两种品质。进而阐析: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再接下来,先就什么是“人心的坚硬”进行解释,认为它“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并阐析其好处。对此又辩证思考,指出:“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先就什么是“人心的柔软”进行回答,认为它“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并阐析其作用,同样对此辩证思考,指出:“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并且再次强调不失“坚硬”。最后用一段辩证归结。可以说,全文从始至终,不偏不倚,紧紧抓住“和谐自我”来谈“坚硬”与“柔软“的统一关系。展示了令人信服的思考。【满分作文】夜半沉思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 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美文赏析】 2014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两篇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毛毛虫选择了短暂的束缚,才有了蝴蝶破茧而出的翩翩起舞;牡蛎选择了短暂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脱壳而出的莹润光泽。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为了想要的自由,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当人生遭遇不自由,遭遇困境时,我们要乐观旷达,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开辟独有的天空。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乐观旷达。苏轼,一代文豪。从意气风发步入仕途,其间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更有乐观旷达、忘怀得失、超然物外、闲适洒脱的心境,虽然命运多舛,人生路途风雨飘零,多次遭贬,甚或深陷乌台诗案几近生命之忧,他依然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窘居黄州,亲耕东坡时,他依然乐观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纵笔酣畅淋漓,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成千古名唱。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坚持信念。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格桑德吉师范大学毕业后,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然而困难重重,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艰险的山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身边。她坚持信念,用一颗心,脉动了一群人的心。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勇敢面对。作家史铁生在最美的年华突然双腿瘫痪,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无数次坐着轮椅来到地坛,似乎要从这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园哪里获得了某种启示,追问生命的意义,汲取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他迷茫过,痛苦过,但他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勇敢地走了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找到了写作这条路,他曾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在写作这条路上,史铁生勇敢地坚持下去,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人生路漫漫,学习或生活中,难免遇到坎坷,当遭遇不自由时,我们无需迷茫、徘徊,甚或消沉,命运执掌自己手中,我们要乐观旷达,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开辟自己独有的天空。未经沙漠不懂自由“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拘束于繁琐日常事务中,只将“怒放”的声音化为轻言细语,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几句细柔的歌词。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如果将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发时,我们常常轻狂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轻舞飞扬,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领略最多最美的风景;待到行至中途,几乎无可避免,要经历各种顿挫,从理想的破灭到情爱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行者的分道,终有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是置身于荒蛮无边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难以辨清哪里才是该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时已背负重重压力、种种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退而不能。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种消极逃避。逃不掉的人们,有时会任由迷惘与焦虑的情绪蔓延侵袭,甚至不堪重负,宁愿身体的自戕换取精神的自由解脱。于是,我们的时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症与自杀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米兰·昆德拉则提醒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如此想来,每一个人原本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者”。束缚我们的,或是名与利,或是理想与责任。是在枷锁中日渐僵化,还是保有灵魂的快乐自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和选择。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1200字以上
-
201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坚硬的柔软》(一)四年前,因为起诉百度百科对我的名誉侵权,我去海淀法院指定的中国农业银行西北旺支行缴纳诉讼费。农行下午1:30上班,我到达的时间是1:59分,拿号的时候显示前面还有110个客户在等待,大厅里济济一堂,好不热闹,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四个值班窗口才开了两个,其中一无人的窗口竟还是“月服务明星”。我颇有礼貌的询问值班经理,为什么还有两个窗口没有开。他不耐烦地告诉我:吃饭去了。我当即告诉他:如果我是农行的职员,看到上百号人在等待,我一定不会去吃饭,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先把工作做完。值班经理从我的义正词严中似乎觉察到了一丝来者不善,忙赔笑说我打个电话催一催。又一刻钟过去,人还是没有来。大厅里的其他人有的在打盹,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发呆—我们的国人似是早已习惯了政府的和国企大老爷们的懒政和不作为,多长的等待貌似都是理所应当的。我叹息了声,掏出电话拨通“95599”投诉西北旺支行的服务。电话那端的声音很甜美,我猜想可能是一美女,她的态度也挑不出有任何毛病,只是仍不能给出“员工去哪儿了”以及那俩窗口什么时候可以开的一个可以量化时间的答复。大约十分钟后,值班经理找到我,问我要办什么业务,表示可以走“绿色通道”,我说我今天哪个通道都不去,就在这里一直等到你们的明星员工回来将窗口打开。又过了差不多半小时,人越来越多,空着的窗口依然空着。我拿出手机对着空窗上方“月服务明星”的宣传栏拍照,这时不知从哪里突然涌上来三四五六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来抢夺我的手机。我骨子里深藏着湖南人左宗棠“抬棺出战”和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的血性,自是豪气干云的以一敌众奋起抗争。而当我看到冲锋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曾如我一般满脸菜色的年龄应不到20岁的小保安,想他很可能是好不容易找到这样的一份工作,我坚硬的心开始决定放弃抵抗。在小保安胜利的眼神中我删除掉手机中的照片后不久,空窗恢复了营业。我在等待了又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缴纳上了起诉百度百科的2000多块诉讼费。(张一一先生按:这笔巨款海淀区人民法院到现在都还没有还给我)回到家里,我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封《致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的公开信》,对农行“以客为尊,追求卓越”、“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表示质疑。第二天下午,我接到了自称北京农业银行办公室主任余国文的电话,他说总行很重视此事,他和北京分行、海淀支行的几个负责人把昨天下午我入行到出行几个小时的录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认为我很有“大将风度”,给张行长的信中也童叟无欺句句属实,希望可以给一机会让他这个“江西老表“当面道歉沟通此事云云。我平素只爱与诗书交友、和历史对话,在与古人的交流中能收获无穷的乐趣,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的朋友,对于陌生人,我总是怀有莫大的戒心,我也不需要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但我坚硬的心瞬间又柔软了一下,如果浪费我一两个小时可以让国企的服务和管理得到改善和提高,那也应是值得的。老表余国文一行人的道歉颇具诚意,并向我赠送了花篮水果、农行60周年纪念邮票和冯小刚电影作品音乐会的门票。我将心比心说:如果排队等候的客户是你们领导的亲属,是你们自己的父母,你们会不会一顿饭吃上几个小时而听任值班窗口空着?这不仅是你们服务的问题,也是你们管理的漏洞。想一想在帝都工作生活的人们多不容易啊,时间就是生命,你们一个小支行一天就可以浪费掉几百人每一个人几小时,算一算全国成千上万个网点一年、十年下来要浪费客户多少时间?他们都点头说是。相比我曾打过交道的铁道部、住建部、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检和中国移动等衙门,农行算是“从善如流”的了。据说北京农行后来出台了五条措施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而其中一条就是西北旺支行行长停职。该行长携家人诚恳登门含泪道歉,希望我能给领导说说话不要停他的职,我坚硬地告诉他:“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与你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本不想看到你这样;但站在一个公民的位置,如果你的撤职可以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敦促你们农行系统加强管理、提升服务,那也很有意义。鉴此我不能帮你说话,希望你可以理解。”他们一家人黯然离去。下楼时他的一个趔趄突然让我变得于心不忍起来,我矛盾的心情几经犹豫,夜里给负责处理此事的北京农行张君儒副行长发出了一条短信。(二)去年是父亲七十寿辰。在我们乡下有逢十必大肆操办的习俗,何况父亲还有我这样一个略有点儿“名声”和“出息”的儿子。父亲有三个孩子:大哥、姐姐和我。大哥交游广阔,朋友多,强烈要求大办。姐姐也认为可以回收一些“份子钱”。父亲爱热闹,又是他的寿辰,自不必说。母亲支持由大哥来操办。我对乡下的这种“人情南北”深恶痛绝。小时候因为不绝于缕的“红白喜事”,我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里陪着母亲挨家挨户去借个三十、五十块钱,只为第二天哪一个不知拐了几道弯的亲戚或者一两年也难得互相串回门的邻居家谁过生日,或者还有其它什么名目繁多的“喜期”。母亲之所以带上我,是因为我小学成绩超好,带上我借钱成功的概率会要大增。我知道当今的乡下每家每户每一年的收入并不多,大肆操办酒席的结果是,城里人的烟、酒那一些非健康产品卖得很好,而农村许多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却碍于面子泥足深陷不能自拔,索性破罐破摔干脆攀比到底,这种农民思想恶性循环,导致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在农村愈演愈烈。我始终执著地认为,天下熙熙七十多亿人,一生中能真正交往好七个人都已很奢侈,不需要跟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在生活中必须有交集,那都是浪费时间和生命的。因此我不但不赞成,而且坚决抵制大办父亲的寿辰,而是建议他和母亲外去旅游,一应费用我来承担。我表态不管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还是出于我的本心,我都不会支持操办,如果他们非要大办,我届时连回去都不会回去。父亲对我的态度很失望。他早就放出风去我会给他捧场唱七天七夜花鼓戏。我说唱花鼓戏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你可以唱七天,那么那些比你勤劳、比你辛苦的乡里乡亲他们过生日时是不是要唱上十天十夜,否则他们的儿女如何自处?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一味想着自己去表现什么炫耀什么,而是我们自己付出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是不是符合一个社会公平的法则?大哥一家辩不过我,春节还没过完就负气早早去了省城的家。父亲心有不甘,发动母亲、姐姐、姨父、叔叔等许多人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我坚硬地表态“不办”。在我离家前的那个夜晚,父亲幽幽地说“难道以你一个人的能力就可以扭转这股社会风气?”我说:“能不能扭转那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我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呢?”当时的我颇为自己内心的正义感和对父斗争的胜利而骄傲。那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想着父亲三岁丧父、七岁丧母的大半生不受人待见的人生坎坷经历,以及他“就办这一次吧”的近乎恳求,我情感的天平开始倾斜,一夜无眠,内心甚至有些自责。第二天清早离家上车前,我对父亲说,你的寿辰爱办就办吧,我不可能大张旗鼓支持你,但也不抵制了,那一天不管有多忙,我都会赶回来给你祝寿的。1200字以上
-
柔软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 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联——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富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 除了对命数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了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1200字以上 高三
-
柔软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联——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富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除了对命数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了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