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和美丽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质疑——关于乌托邦的几点思考1200字以上

1984 和美丽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质疑——关于乌托邦的几点思考

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关于乌托邦的思考

战争消失了,一切罪恶的源头——欲望,从此得到了根本的约束和满足,秩序遍布了文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类心中只剩下了一种情绪,那就是幸福,哦不,还有对福帝的虔诚。

似乎当文明的火光照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初,那样的世界便开始随着帝王将相的愿望,哲人的思考,和农夫的抱怨,在光与影中,若隐若现。有人开始把幻想变成墨迹,有人甚至把墨迹付诸于实践,但也有人开始反思,而首先构造这样一个世界无疑是反思的最佳开始。

1关于世界的构造:

我曾经有幸读过《1984》以及粗略的看过《乌托邦》,从《乌托邦》到《1984》再到《美丽新世界》,一切都开始趋向于完美,莫尔的《乌托邦》把一切的正常运行开始寄托于制度,但是还是希望人类本性中的“善”能解决一些问题。乔治奥威尔试图用强权下的完善制度来控制人的本性由此确保一切处于控制之下。而赫胥黎,他用科学改变了人的本性,于是《美丽新世界》诞生了。

于是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核心便是人性,随着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些处于人类思想深处的因素导致人类不可能作为社会的零件按照一个意志运转,但是乌托邦的本质其实就是稳定,真正意义上不可打破的稳定。于是必须对人类的本性加以控制甚至是改变。

乔治奥威尔选择了控制,监视,理念的灌输,还有制度。但是对于千万各不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控制方式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那样的世界中危机根基的事物,故事中的主人公无疑是这种不确定性的产物之一。并且人的本性中也存在着对这种控制的强烈反抗,人类总是会本能的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这种思考对于《1984》世界中对人的控制无疑是毁灭性的,虽然乔治奥威尔用最后主人公因为一系列教育从心底里真正向这个世界屈服,和“双想’等一系列方式去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这无疑是不全面而且是主观的,而这也正是乔治奥威尔在构造世界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而赫胥黎似乎意识到了这种缺陷,于是他对人类的本性选择了改造,从胚胎甚至从基因的构成开始,就让一切处于“社会”的控制之下。通过各种方式预定这个人的性格,生理形态,喜好以及,命运。他们将会本分的像一个零件规矩的随着社会的运转而运作,质疑作为一种本能已经被无限的压制甚至移除了。这无疑为一个真正稳定的世界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固的基础。所以相比较而言,赫胥黎的社会是最“完美”的

2关于世界的反思

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出,当乌托邦的构造之路开始触及人类的本性之时,也是对于乌托邦最严厉的批判开始之时,温斯顿最终“赢得了对自己的胜利,他热爱老大哥”,“野蛮人”最终的孤寂与疯狂,这些犹如一个个绝望的符号,无疑是赫胥黎与乔治奥威尔对自己构造的社会最猛烈的抨击。

并且从无数读者对这些书籍的反应来看,大部分人类愿意倾尽全力避免这一切的真正发生。但同时一个疑问也诞生了,为什么?为什么要反抗这样的“美丽新世界”?乍一眼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仔细想想要给出一个相对精确且合理的答案也不见得如此容易。

人类反抗这样的乌托邦,必定意味着人类在乌托邦里失去了一些东西,而且这些失去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超越了物质,甚至超越了对于完美世界的梦想。而人类到底失去了什么东西?我给出的回答是“质疑的权力”,为什么人类被剥夺了质疑的权力?因为“质疑”对于任何一个以稳定的人民为基础的社会来说都是毁灭性的。《1984》中“无知即力量”“2加2等于5”以及“权力是对人的权力。对肉体更是对心灵的权力”《美丽新世界》中“一切条件设置的目标都是:让人们喜欢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都显示出了易被控制绝对顺从的民众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质疑”这种人类的本性是绝对顺从的最大敌人。《1984》的社会在外部建立了对这种“质疑”的压制机制,而《美丽新世界》则在人的思维内部,通过后天条件反射原理建立了一套自我约束机制,显然,这些措施对于一个稳定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们给予人的印象却是黑暗以及绝望,由此可见这种“质疑“对于人类个体的重要性。

3质疑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质疑让人类变得不容易甚至无法真正控制,当对已有现实提出“为何如此”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很多时候往往是改变以及反抗的开始。但同时,也正是质疑才使每个人作为个体区分于他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当人类本能的开始质疑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困惑,而不同的困惑必定意味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方式,最终也将得到不同的结果。也正是这一个个不同的结果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人格,再次基础上,人们又本能的开始全新意义的质疑和思考,无所谓对错,但这对于人类个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当人们因为被要求绝对顺从,从而被剥夺质疑的权力的同时,实质上也被剥夺了作为完整个体存在的权力,这对个体是毁灭性的,所以人类本能的反对这样的社会。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一个被剥夺了所有个体存在权力的社会,真正可以达到奥威尔和赫胥黎等“构造者”所描述的真正稳定和完美吗?

4质疑对于整体的重要性

纵观人类历史,如果从科学发展来看,可以看做是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被解决的过程,而这些的问题提出的基础,是对客观现象的疑惑和对已有解释的质疑。如果人类被剥夺了质疑的权力,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人类物质方面的发展是否会陷入停滞?

《1984》和《美丽新世界》都对这个致命性的问题作出了一些解答,一些是认为可以对这些质疑作出选择性的制约,限制对于社会制度和权利的质疑,而让对于自然方面的探究继续存在,而其间产生的冲在《1984》中用“双想”给予解决。而一些文字则表达出“乌托邦”的形成的基础便是高度发达的科技,自此以后对于科学,所以人只需要知道“如何”,对于“为何”,人们没有权利且在一系列制度下也不会想知道,也就是说,人类的科技将陷入停滞。但是个人认为这些解答不能真正地解决这方面问题。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从封建趋向于民主,若再趋向“乌托邦”,都是基于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质疑上的,乌托邦在整体制度上是完美的,那么它可能不需要人来对此质疑从而进行完善,但是它必定需要有人明白它的运作机制从而维持它的运作,这些人便是“管理者”在《1984》中,它的最佳体现便是对温斯顿进行思想改造的奥布莱恩,在《美丽新世界》里它体现为所有最高种姓的人。

明白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甚至在细节上对机制进行完善和改造,必定意味着这些统治者或者说管理者知晓甚至深刻理解了,自己在整个社会体制下被要求剥夺个体思维,不准质疑。可是他们的使命又要求他们有一定自由思考的能力,这其间必定会造就致命的矛盾。

在《1984》中经常需要进行政治清洗显现出了这种矛盾必定意味着社会不可能完全稳定。而《美丽新世界》中亨利·福斯特出现的孤寂感,赫姆霍尔兹·华生总有一些莫名的情怀需要倾诉,甚至正统的典范命运预定局主任慌乱辩解自己“没有产生感情”,以及总统在解释规则时语调中产生的漫不经心,都体现了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

小说中出现的这些细节体现出了作者清楚意识到了这个致命性矛盾的存在,作者也的确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我认为《1984》中残酷的清洗和对个例进行教导无疑不是成功的解决方案,甚至在现实世界上已经有某些国家的历史证实这种方式最终将导致自身社会机制的毁灭。而《美丽新世界》则用强大的社会氛围和机制压制了这样的矛盾,可无法否认它还是存在的而且对社会机制一直存在着致命的威胁。也就是说这种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不可能真正稳定。但是基于剥夺人类质疑权力而建立的社会意味着这种矛盾必然存在,而之后的一系列机制仅仅是在尽力缩小这种矛盾带来的“不良后果”

6世界并不美丽

可是漫长的历史表明人类本性中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约束的反抗,不是一些所谓的“措施”可以消灭的,没人可以保证在哪一天这种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潜藏在所有人心灵深处的力量不会突然爆发,让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完美世界趋向于毁灭。真正的美丽新世界并不存在。

所以人类只能在无限的自我斗争,和欲望的泥潭中挣扎吗?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悲剧,可是悲剧的另一面是人类的反思,我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新生的婴儿同时也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诞生并在将来重建新的制度。我们经历了惨无人道的文化大革命,但是希望的火种并没有泯灭并且在之后带来了奇迹般的发展。人类的本性并不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无比丑恶,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丑恶从而对它的发展进行扼杀,这样带来的可能会毁灭人存在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去认知自己,去引导自己,世界并不美丽,人类也并不完美,所以世界和社会需要我们去质疑并且去创造。

高一:包容洲

1x1=微不足道?

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一滴水,微不足道。可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答案是仅有一点点、不到一亿分之一。可是1x1就很多。据测定,“一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

不经意之间浏览到的一则公益广告,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早晨,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女孩在刷牙,一边刷牙一边开着水龙头,水哗哗的从水池里流走,但女孩却没有反应,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在关注镜子中的自己。画面的左半边是一个干旱地区的小男孩,提着一个很大的水桶,赶很远的路到一个取水处取水,但是却没有水从水龙头中流出来。突然——画面开始发生了变化,刷牙女孩的水龙头停了,画面被翻了一页。打水的小男孩的水龙头有水了,小男孩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的笑容。这则再不普通不过的公益广告,却是真实反映了我们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场景。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这则公益广告的时候,便觉得心疼难过。都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的的确确是没有歧义的。曾几何时我觉得“别让你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句话特别的夸张,原来不是的。当我们在不经意间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正在遭受干旱的侵袭。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我国西南地区去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不要说我们平时奢侈的洗手、洗脸,他们甚至连饮水都有困难。更严重的是,旱情持续五个月。如若人人能把洗手时浪费的水节约出来,哪怕是一点,都能让多少在干旱中煎熬的人喝上救命稻草般的水。说不定能救活许许多多生命垂危的人。只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我们不能再见证第二个“西南”事件的发生。水资源和地球的生命、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然而在生活中有却有许多人没有节水意识。

家里人自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家里人都未体验过干旱的滋味儿,自然也没有缺乏水资源的窘迫感。以至于长期以来,就对于节水就没有什么概念,甚至理所应当的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他在洗手还是洗脸,水龙头都会“慷慨”地给他供应水,从不间断。家庭中浪费水的不良现象数不胜数: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细碎的废物;刷牙、洗脸、冲凉时不关水龙头;在盛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而且不关闭水龙头就任它这么开着,任清冽的水哗哗地流……好几次在他洗完脸后还未将满满的水漏掉的时候,我便急忙冲进卫生间,将他用过的洗脸水舀出来放在水桶里存放,待妈妈擦地板的时候用。并且反复和他强调中国水资源的缺乏。可是爸爸还是无动于衷:“水资源那么缺乏,我一个人省有什么用,还不如不用省,有什么省头?”好几次试图给他看一些公益广告,传递我1x1的思想他也都不耐烦地拒绝,继续他的“挥霍”。

有时候奶奶看不过爸爸浪费水,甚至会比我还要激动,呵责爸爸,说他糟蹋,紧接着苦口婆心地劝导。奶奶虽没读过书,可奇怪的是她似乎天生就知道要节约用水,还时不时地督促爸爸,淘米水要用来冲厕所。时常告诉家里人,盛完洗脸水的时候一定要把水龙头关紧,用多少盛多少。多余的水放出来可是很浪费的,没用上,还浪费钱。在我和奶奶坚持不懈的“劝导”下,以致后来他渐渐地有所转变,或许是觉得不耐烦又或许是被我们的节水举动所感动,总之他现在也不好意思浪费水了。爸爸开始一些小细节方面有所改变,他在洗手时先把脸盆放入水槽,然后打开水龙头,先把手冲了一遍,再关上水龙头,取些洗手液,仔细的涂抹过后,再用水把洗手液冲干净,关上水龙头。最后洗好手后,把脸盆里的水倒入马桶里。

为了彻底贯彻节约用水的思想,在奶奶的大力支持下我制订家庭节水计划: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厕所里放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以应对不备之需;在家里的马桶的储水箱里面放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这样当储水箱在储水的时候可以减少水量;淘米水用来浇花种草……

或许单凭我们一家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但是我相信1x1的力量。因此我愿为此竭尽所能,哪怕微薄。

我愿受时代嘱托,应未来邀请,许下宏愿:为碧波粼粼的湖泊不被无垠的黄土所覆盖,为明朗湛蓝的碧落不被滚滚黑烟所替代。还湖泊以碧洁的平静;还碧落以雅致的深邃。

高二:徐梦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