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片茶900字

那山,那水,那片茶

900字 初三 记叙文

第一次上象窝山已经是几年以前了,但是真真这样的亲近却是第一次,让我第一次留宿在了象窝山,去深切的体会大山之间的那份宁静,去感受大山深处的夜。

山还是那座山,不同的是登山的心情。放下手头繁杂的工作,不去想那些还未完成的琐事。敞开心怀,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虫鸣鸟语,别有一番风味。行进在登山的小道上,感受着眼前的那片翠绿;深深的吸一口气,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氧气。这里没有泰山的雄伟、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峨眉的奇秀,但是它却带给了我极大的精神享受,8月的阳光照射在身上,和风从山间习习吹来,这里没有城市之中的酷热,丝丝凉意迎面而来。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穿梭在漫山的树林间,一路向前。站上山顶,看云雾在山间飘过,伸开双臂,做个深呼吸,顿感神清气爽。躺在山顶的草坪上,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点点白云,轻轻的闭上眼,让所有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都随之飘散。

山顶有山顶的风光,山间也有山间的秀美。徜徉在飞天蚕酒店前的人工湖边,感受着另一份安宁。夕阳的余晖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倒影出象窝山的倩影,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在梳妆。突然,一片涟漪打破了这片宁静,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龟游了上来。只见它悠然自得慢慢的划动着,向水中的那块巨石游去。我驻足在岸边,静静的欣赏着这份悠然。它慢慢的爬上巨石,享受着这片余晖。就在我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巨石下又游来了一只乌龟,同样的动作,爬上巨石,靠近它的身边。柔和阳光的照耀下,平静的湖面上映着它们的倩影。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象窝山没有仙,也没有寺,但却依然汇聚着灵气,因为这里有一片茶,一片再也普通不过的茶。它没有显赫的身世,也不是名门之后,它相比于云南普洱、祁门红茶、西湖龙井、武夷山的大红袍来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出生于大山深处的象窝茶,却让每一个品尝过的贵客,深深难忘,忘不了那入口之时的清醇,更忘不了那过口之后的甘甜。行走在象窝山间的茶树间,错落有致的茶林映入眼帘,薄薄的云雾在微风下轻轻地抚摸着茶树,一片片翠绿的茶叶在微风中慢慢的舒展。闭上眼,伸开双臂,静静的感受着这自然。

山还是那山,水也还是那片水,那片绿油油的茶依然绿油油,同样的上山,不一样的身份。昔日是看他处风景,今日却能静静感受,原来这也是家!

那山,那水,那群人

900字 高一 散文

绿水潺潺,青山环绕。鸟儿在刚出新芽的树枝上啼叫着,瓦缝参差之间,偶尔升起几缕淡淡的轻烟,太阳慢慢掀起它的轻纱,人们便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嘿,张三你这苗长得不错啊。”“李四,你的瓜个头挺大的啊”看看自己辛苦的劳动有了收获,哪个人会不高兴呢?地就像村民们的孩子,被农民们辛苦的哺育着,然后再去回报人们。到了这秋天,村里便热闹了起来。“来吃吃我家的玉米,贼甜了。”“哎呀,拿两个苹果回家吃,这果又大又甜。”孩子们一家一家的上门讨吃的,村民们也毫不介意。于是这孩儿子们也就乐翻了天。“李姨,您家的果子真甜,不愧是李姨您种的。”“江婶,这瓜真香。”就这样秋天在孩子们的品尝中过去了。它的味道很甜,很甜。

一场鹅毛般的的大雪,让秋天过渡到了寒冬。这时候放学早,孩子们便放学后跟着大人们去山上拾柴火,“哎,这木头尽量捡结实的啊!回去说不定,还能做个小板凳呢。”捡完了木头。也该回家吃饭了,孩子们的肚子早都咕咕叫了。一碗稀稀红薯粥,不到两三口就喝完了,这身子也给暖和了。吃完饭这村里可便成了孩子们的天下。“敢拿雪球扔我?看我的无敌大雪球。”不一会,这脸上,身上都粘满了雪,回到家后,免不了又是一顿父母的唠叨,但哪个孩子放在心上呢,过个两天,又是一身雪的回到家中……

冰雪消融,河水又发出了叮咚的响声,万物又重新恢复了生机,村里的娃们也忙了起来。“接着瓦啊,给它翻翻新。”“注意那棵树,看看它怎么样了。”一群小顽童们在山野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一会骑骑牛,一会看谁跑得快,一会又去河里捞两条鱼,仿佛这无忧的生活永远没有边际,这里属于孩子们,孩子们也属于这里。

嫩叶渐渐的长大,树叶也渐渐茂盛,让人知道夏天不远了。“西瓜真甜,李伯伯。”每到这个时候,西瓜便成了孩子们解热的必须物资了。把西瓜慢慢的放入深深的水井之中,再过上一夜,这西瓜便是像在冰块里放过一般,吃起来十分凉爽。当然池塘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嬉戏之处。一会来个蛙泳比赛,一会来个水底憋气比赛,好不热闹。至到晚上孩子们才肯陆陆续续的从河塘里离开。吃过晚饭后,大人们通常拿个蒲扇,在大树下给孩子们讲老一辈给他们讲的有趣故事,一直能讲到很晚,但孩子们却没有丝毫的倦意。

那山,那水,那村在孩子们的心里。不管现在他们漂泊多远,在晴朗的夜空下,抬头看看那星空,在被大楼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星空里,还是能找到与家乡天空一模一样的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