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韵味700字

兰州的韵味

700字 初三 散文

兰州,一座平凡的城市,以她的质朴魅力坐落在中华大地上。她没有北京的张扬,没有上海的繁华,也没有杭州的美丽,但她却也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地方。

提起兰州,人们首先会赞美兰州的牛肉拉面。清代诗人张澍就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拉面千丝香,唯独马家爷。”

凡是来兰州的朋友,都要尝一尝这独具特色的牛肉面。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是牛肉面的五大特色,也是衡量牛肉面质量的标准。别看就那么一团面,在拉面师傅的手中,一眨眼工夫就可以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等士余种不同形状的面条。兰州人吃牛肉面多半不太讲究斯文,就地一蹲,吸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这也显示出北方人的特点——不拘小节,豪迈洒脱。

在物质方面有好吃的牛肉面,在精神享受方面,兰州拥有一个让所有兰州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杂志《读者》。1981年,《读者文摘》在黄河之滨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风雨历程,《读者》杂志现已发展成为月发行量达800万份,刊物发行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排名第四的著名大刊。20多年来,《读者》始终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份高品位、高质量的精神大餐,被读者亲切地称为“读者的心灵鸡汤”。

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的白塔山下,俗称“中山桥”。此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如今,中山桥已改为步行桥,连接南北滨河路,繁华热闹,是来兰州旅游必到之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兰州市内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再是通向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镌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州也在不断进步。可爱的兰州人正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书写着兰州美好的明天。

自由在生活中升华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我曾羡嫉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的自由,也曾暗叹梭罗在“凡尔登湖”旁修筑的小木屋的空明的自由,却迟迟不能摒弃红尘遁入佛途寻找那缥缈而神圣的“自由”,为甚?只因害怕走得太远,忘却来时的路。

总有萦绕在心头的琐事,让我做不到“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生活,不是毫无目的自由散落的蒲公英,而是一株随风摇曳的芦苇,在泥泞中挣扎着向上。

龙应台向往自由,向往民主,却依旧完成了由文人向仕的转变。她曾笑言自己在地雷阵上跳芭蕾舞,被禁锢着,却永不放弃寻找自由的希望。为仕十年,她也曾体味过“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寥”,却从未扔下肩上的重担轻松地走向自由生活的道路。政坛上总有人对她指手画脚的说到“看不惯它的那个文人调调”,她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她的心中自有一片天空,思维在风中放飞,自有在一瞬间升华。可她仍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一心只为台湾的文化政治奠基。或许,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她来说轻而易举,或许,走出政坛走向文学世界天马行空更为自有。但她只是咬着牙头也不回的崽这条注定充满艰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泥泞中涤荡清辉。

柴静曾说“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生活便是这样,不能在羁绊的路途中忘记生活的本来目的,换取心灵的洗涤。

“蜀道难,台湾女子上凉山”。张宜平,放弃年薪百万的生活,毅然来到麻风村抱起孤弱的孩子。是怎样一种信念指引着她不断前行?大山之外的生活的确灯红酒绿,却少了一份心灵的静谧。是爱,牵绊住她向往自由的心:是爱,让她留下马不停蹄的脚步。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可她内心的柔软,恰似雪莲花初绽时不胜凉风的娇羞,轻轻掠过每一个孩子的心头。自由,是筝线那头的轻鸢,而张平宜,轻轻握住筝线这头,微笑的扎根于凉山的土壤。

生活,好似壶中青茗,在沸水中上下翻腾。即使不能逃脱杯盏的禁锢,仍能升华出自身的那缕清香。

自由,在生活中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