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赏花1200字以上

镜里赏花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韶华飞逝,日转星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华夏历史长河里,文学这颗明珠璀璨夺目,先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都能将具有古老韵味的中国文字历练的出神入化,堪称世界文字历史的一绝。文字伴随着诗词优美的韵律行走在中华的厚土上,积淀着炎黄子孙如痴如醉的梦……

在文字的圣殿中,“词”以他独有的品质引领一代风骚。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词曲创作历朝最广,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两派均以其丰富的音乐性,审美艺术被世人传颂,从而占据着诗词的半壁江山。豪放派诗词人以其豁达的胸襟,广阔的视野泼墨抒怀,颇具潇洒,宛如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壮。读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时,甚有感触,引用当代学者周国平一语,有“浮生若梦,何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之感。而婉约派恰恰相反,用其语言的忧伤之美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宋词的流派,明确提出分婉约和豪放者,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苓。关于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差异,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有画龙点睛之笔: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耆(qi)卿?”对曰:“郎中词(柳永),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月残风;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照古书记载分析,“婉约”有委婉含蓄,柔美之意。我阅读数百篇婉约词,不难发现其所要表达的意愿情感委婉含蓄,一行一段,婉约流利。我认为,词的委婉含蓄主要表现在词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时的手段。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降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婉约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愁思都付在景物之中,景物相连,营造出愁的意境,“孤雁”、“黄花”、“梧桐”、“雨”,委婉含蓄的传达出一种冷清、伤感的情怀,所有的景物意向在最后都落在“愁”字上,甚妙!再者,一字一句,流露心中情怀。

中国文字有四音,分两声,平声与仄声。说词富有音乐美,也是利用声调的有序转换,再加之词的长短句排列不同,音乐美更加丰富,既而出现了诸多词牌:鹧鸪天,江城子……就《声声慢》而言,前句字数不多,却能利用叠字的声调排列产生意境,且读读起来朗朗上口。

关于宋词的出现,据文史学家考证,起源于唐朝民间,先前被称为“曲子词”,经五代渐渐成熟,又叫长短句,例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有本文集便称《稼轩长短句》。宋词根据其长短句排列不同,也出现许多词牌,每个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与音调,且字数不同,故宋词又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前文提及的《声声慢》便划归中调之列。关于婉约词而言,它继承了唐代民间《花间》、《樽前》遗风,进一步发展。唐代词人温庭筠的诗词优美淡雅,历代诗论家对其诗词评价甚高,称其为“花间派鼻祖”。如此,我个人姑且这样认为,既然宋词婉约派继承“花间派”风气,那么婉约派的“开门宗师”这一殊荣也应由温庭筠执掌,宋代李清照、柳永、秦观等人将婉约派诗词推及巅峰。

婉约派诗词给人的感觉是忧伤淡雅,虽不是全部,但也是一股强有力的吸引,这和诗词人的个人人生经历有关。俞文豹说:“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这便道出了柳永的身世经历。

柳永是婉约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诗词千余首,对婉约派的贡献功不可没。代表作《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意甚浓。记得在我院博雅人文素质教育讲坛时,基础部刘玉美教授做了题为“柳永的人格结构与柳永诗词的道德评价”讲座,甚是精彩。详细分析解读了柳永的坎坷经历。对柳永诗词的道德评价,刘玉美教授褒奖态度,我也认同,在此暂且不论。单说柳永人生遭遇,刘教授如是分析:在柳永人格结构有三点,想入仕,厌倦名利,玩世不恭。归结到底是儒雅与风流的矛盾。翻阅柳永传记,这几点清晰可见,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利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诗词“只好十七八女子,音乐留下其在青楼斟唱的身影,才有后人对其诗词道德的不同评价。柳永的另一贡献是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这两点在词的发展扩展中极其重要,历代诗词,采于民间,大都诵于宫廷,为达官贵人,文学骚客所引用,而宋词,被普通百姓接受,就是因为这些创作者能与社会底层的群体心灵相融,我创你歌他人来和。唐代诗人白居易就素有“白话诗人”之称。柳永的内心世界是孤寂的,从侧面也反映出婉约诗词的核心内容:孤雅淡美的情感行走在节律的文字上。婉约派词人的性格,我认为大都内向、孤美。词人内心世界丰富遭遇坎坷。越是丰富的灵魂,往往能敏锐意识到残缺,有强烈的孤独感。孤独不同于无聊,无聊在哲学上的解释是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叔本华通俗解释为无聊看作欲望满足后一种无欲望的状态。而孤独是把他人,他物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所以,婉约派词人在创作孤美的作品时都是孤独的个体,孤独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个人的世家,在创作时学会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达到以诗词为舞的境界。

对于李清照的人生遭遇,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可以将她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北宋破亡和丈夫病故是其人生的分水岭。这一点除了史料之外,在其诗词上也能明显的反映出来。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悲怆,浓郁,情感忧愁,人们却偏偏喜欢她此时的作品,《风帆》杂志社一位文学爱好者一语中地:忧伤的文字能让人产生暂时的美。也正是她的这种词风,更奠定了她在婉约派中的地位,明代文学家杨慎称:“宋人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诉说闺音的?”在婉约派成就最高者,亦当推崇李清照。在李清照的前期和后期中,折射出的是岁月的变迁,情感的改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以及《如梦令》、《点绛唇》……是她前期的作品,《一剪梅》、《醉花阴》、《蝶恋花》……是她后期堵塞作品,风格明显不同。关于李清照作品身世的对比,《风帆》杂志社出版的07年第一期杂志中的《千年一梦》,李翔作者通过小说体裁讲述了李清照的人生遭遇,文中贯穿着李清照前后期的代表作品。凄凉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个悲怆的李清照,加之写作功底的日渐完善,达到了一种孤芳自赏的高度,一个人在诗词中寻找孤寂的美,用美去装点破碎的生活。

婉约派包容了孤寂的灵魂,孤寂的灵魂成就了婉约派的灵魂。婉约词人中,秦观的凄美慰藉,周邦彦的浓厚浑成,都在婉约派的篇章中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诗词人派系的划分,文史学家大多是根据其大多数作品的风格取向划定的。就豪放派而言,其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苏东坡,也有不少婉约诗词流芳千古;例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悲怆感人。再如其作品《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佳人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作者一改豪放洒脱的气质,用柔美的笔调勾勒了一副如痴如醉的春景图。这也是婉约诗词中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宋词,是中国文学库里灿烂的宝藏,有太多太多的诗词值得我们去探索。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旋律,积淀着一个民族沉重的梦,映托着人性的柔美与孤寂。每当我行走在那些有音乐节奏的文字上,心都会随着作者的笔调跳动,那是心灵之间的撞击与共鸣。品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欣赏,更是心灵、时代的探索。

镶在相框里的回忆

700字 初一 记叙文

有一把伞,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情,哪怕青丝变白发也能心底保留。

十几个春秋有风雨飘摇作伴,我用时间换来的含苞待放却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和他们曾经的满腔热血,起码在岁月中我们找到了另一样独一无二的礼物—回忆。

在我被开水不慎烫伤时,妈妈手上哪怕有再多的事也会放下问我要不要紧,之后替我消肿,眼角的鱼尾遮不住担忧。在我高烧不退时,你的眼里分明有别人看不见的泪,你会在床前静静地看着我,连水杯被打翻都没有反应。也仅有为人母能体会到这种被酸涩稀释的痴痛。

在我吃着冰激凌的时候,会有一个个子高高的男人吹着空调打着电话,脸颊上的汗都还未来得及抹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在我趴在写字台上出其不意的提醒我,怕影响我的视力。在我吃零食的时候,像个没长大的大男孩似的和我抢同一片薯片,可他是那样坚强,无论他的病有多严重也不会轻易让我和妈妈察觉出,即使他偶尔也会和妈妈喊累,让妈妈批准他午睡。可是我们家的今天是如何打拼下来的,他最清楚。

桃花似雨,是我们笑声中的浪漫;花开半夏,是父母热切的望女成凤;秋意缠绵,是我们在岁月中拾起那点点回忆时的感慨;雪花浪漫,是回首相望相互搀挽着的感动。吃饭的时候,我和老爸比赛谁先到餐桌,然后等老妈端菜,老爸会把他自认为好吃的夹到我碗里,可是我偏偏对那道菜毫无“共鸣”。我还怕我不吃,老爸会折磨死我,一阵纠结。还好,老妈过来毫不拖泥带水用筷子夹住扔进垃圾桶里,说:“孩子不愿意吃,你还自我感觉良好。”老爸一脸坏笑的说:“老婆,你是不吃醋了,我也给你夹啊?”我呢?低头装吃饭偷乐呗。其实岁月游荡在妈妈不易察觉的鱼尾里,重重的压在爸爸的背上。我多愿意相信爸爸的那句“你爸我永远27岁!”可是一年年撕下的日历刺痛我的双眼,带走了今天。

我会努力学着用你们爱我的方式去爱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