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同歌竞风流1200字以上

老来同歌竞风流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十年前机关机构改革中,我和老伴双双离岗。当时,思想一下轻松起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离岗后的我们,由于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便倾尽全心,随心所欲地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了。

爱静的我,多是独坐书斋,或读书看报,或奋笔写作,更觉其乐无穷。一时间,收获颇丰,随着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身上的毛病也接踵而来。由于静多动少,先是颈椎病犯了,而后是腰腿疼,下楼就困难。医生检查结果是:坐的多了,血流不畅引发,让服药后多活动。

爱动的老伴,每天一大早就“全副武装”,左肩挎剑,右肩挎棍,手里还提着“太极扇”和“健身球”。一天到晚“打拳、舞剑、练棍,玩扇、甩球、跳舞”忙的不亦乐乎,一段时间之后,双腿和胯部也开始疼痛。医生检查结果是:运动过量,让服药后多休息。

拿着医生检查的结果,我们俩一下子都懵了。看来老年夫妻离岗退休后,不能“单打独拼”,韧着性子“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寻找一种适合双方健身运动的方法,才不至于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

于是,我想到了唱歌。这是我的长项,从小就跟着父亲的二胡唱各种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上学后又学会了吹口琴,并借助口琴读简谱。戎马生涯二十年,又在部队宣传队搞创作,我自己编词谱曲的小歌剧《哑炮弹出现之后》,还获得全军汇演一等奖。“解甲归田”分到政府机关后,虽每天与材料、信息,简报打交道。但每遇外出检查或单位过节处室出节目时,也偶露“峥嵘”赢得“满堂彩”,为此我写了篇《老来放歌亦潇洒》还见诸报端。

有了想法后,我就寻找能说服老伴的理由,有篇谈唱歌好处的文章说,减肥专家研究,唱完一首歌的氧气消耗量,和跑完100米效果相当,被誉为“增氧健身法”;唱歌的合理用气,会不断增加肺活量,并运动胸、腹,似“体内按摩”;唱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它能愉悦心情,使不愉快和烦恼随歌声烟消云散;同时,唱歌必识谱,唱谱和背谱又可以锻炼记忆力,是延缓衰老和防止老年痴呆症的“良药”。

当这些道理讲给老伴听后,本想她会拒绝,没想到老伴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暗自庆幸:知我者老伴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真正把老伴“俘虏”过来,做到“夫唱妇随”,就应先从老伴的爱好抓起,投其所好。于是,我以学生姿态,录制了屠洪纲《中国功夫》太极拳伴奏曲,拜老伴为师,我唱歌词,她教动作,伸手、蹬脚,“妇舞夫随”一唱一动,虽练得汗流浃背,膝盖直疼。但相互心里“磨合”,她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打拳。“哼唱”着歌曲,翩翩起舞,如痴如醉,共享其中之乐,陶醉于幸福之中。

心理“磨合”的成功,使我和老伴之间有了共同的兴趣和语言。每天除了打拳,我们就到原人民商场西边广场参加老年们唱歌活动,这里有市直和文化局老干部合唱团的同志。不久,他们就介绍我参加合唱团,盛情之下我加入了文化局老干合唱团高音部,有时我参加活动走后,老伴就自个拿歌片到广场唱歌。

但是,“好事”未经“多磨”根基不牢。一次,我从合唱团回来路过广场发现老伴没来唱歌。回家问及,老伴叹息道:我真不是唱歌的料,老是张不开嘴,放不开调,还是别受那份罪好了。事后问歌友得知,老伴唱歌时喉头紧放不开,要么小声唱、要么用假嗓子飙高音,唱到只有针尖那么细的一缕声音,再用劲,一抖,就疵了,常引发不少人关注,她自个也不好意思。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联系自己在部队宣传队时,每天站在长江边练声的实际。认为老伴本来就没多少音乐细胞,都年过半百了也没练过一次声,出现此种情况是正常现象。

症结找到后,我觉得要使老伴树立信心,重返唱歌现场,就必须让她多吃“小灶”,加强声乐“训练”。当时,正值女婿所在部队出外训练,为了照顾女儿,我们搬到女婿家。在照顾孩子之余,针对老伴情况,我编了首“练声曲”,并加上歌词,取名《老来伴》。每天早晚,我俩都到亚太康乐园前沁河边广场练声。寻声而来的十多人也跟着练。经过一段“训练”,老伴熟识了简谱,嘴张开了,调放开了,敢用真嗓跟着大伙“唱”了。同时清水园小区,几个和老伴有同样“毛病”的歌友,也高兴地说:“通过唱‘练声曲’、喊嗓子,我们真的知道咋唱了,敢唱了。”

歌声引得歌友纷沓而来,不多久,发展到30多人。大家说我唱歌声音洪亮具有磁性和穿透力,让我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应大家要求,每天练完声后,我边讲边教歌。我觉得,唱歌首先要“咬字”清楚、读字准确,使人明白歌词内容。汉字读法分字头、字腹、字尾。唱时只要按头、腹、尾用唇齿舌把每个字“画”出来,才能唱得优美、动听;再者唱歌不是扯着嗓子喊,而要用丹田之气。练习丹田唱法,先要放松全身,尝试吸气时肺部和横膈膜扩充,呼气时小腹收缩。

发音不是从嗓子里把气压出来,而是用小腹力量把腹部的气体挤压出来。为了便于大家“练习”,我把《祝福祖国》这首歌放缓节奏作为“练气歌”,教大家唱时吸气要快,呼气要慢,边唱、边练气息;其三是,要合理运用好共鸣腔。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唱低音时作用最大;口腔包括喉、咽腔,唱中音运用比较多;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主要运用在高音。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声音就会变得圆润而丰满。我边讲边逐“腔”展示。使大家明白:“共鸣腔”并非“歌唱家”的“专利”,只要认真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歌声相伴,时间过的飞快。经过一段教、练、唱,大家学会了《父亲》《母亲》《儿行千里》等十多首歌曲。再看这时的老伴,不但唱会了所学的歌曲,还每天跑前跑后,招呼大伙练习,对有畏难情绪的歌友,还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一次教唱《母亲》,当我为大家示唱一遍后,有个女歌友想到逝去的母亲,哭了起来,老伴过去拉着歌友的手说:“别伤心啦,我们要把对母亲的思念融进歌里,用发自内心的声音唱出来,母亲在天之灵是会听到的。”老伴的一席话令在场的歌友们都十分感动。歌友们想着母亲的恩情,很快学会了这首歌。

“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老来同歌十年间,尽管我俩为照顾年迈父母和孙辈,几经搬家,但是每到一处,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十年如一日,坚持白天唱,晚上唱,四季不停总在唱。滏阳公园湖边、木亭下有我们的足迹;丛台公园土山、河旁有我们的脚印;赵苑公园桥旁、岸边有我们的身影;龙湖公园竹林、湖边有我们的歌点;就连开发区广场、土丘上也留下了我们的影踪。每到一处都有歌友不召自来,对歌友索要的歌片、“练声曲”,只要带的有,都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十年来,我们唱出了热情,唱出了活力,唱出了朋友,也唱出了快乐和健康。我和老伴的颈椎、腰腿疼等多种慢性病,自从唱歌以后,均得到明显改善。现在我们吃得好,睡得香,身体好了,医院也少跑了。

同时,夫妻同歌,“主唱”只有我俩,步调更易统一,活动空间更大。可以合理安排,避忙就闲,不受时间、场地、家务等限制,可在安顿好父母吃喝拉撒之后,也可在送接孙辈上下学之间,还可在儿女不上班的“双休”“节假日”。总之,只要有大块时间我们就提上水杯,背上歌片,步行或骑车就近找“地方”“大唱一回”;没大块时间就见缝插针地“小唱或默唱”,有时在医院里照顾老人或自己打点滴把歌片带上,默记默唱着就病愈出院了;有时照顾孙辈推着儿车把歌片带上边走边唱孩子就长大了;有时溜圈逗湾把歌片带上边走边唱身子骨就硬朗了;有时晚上乘凉把歌片带上桥头路灯下唱着唱着新歌首首就学会了。

我俩与歌结缘之后,迷得如痴如醉,一往情深。但对歌曲与健康还缺乏深入研究。

那天,在滏春美食林广场唱歌,偶遇一位患严重心脏病的歌友,她讲去天津做手术时,令医生吃惊的是那么重的心脏病,肺部竟没丝毫感染,医生奇怪之时,看到她放在床头的歌片,才知道是唱歌“创”下的奇迹。她说:“是唱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后这位歌友又活跃在唱歌现场。

这位歌友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们唱歌的决心。

原来唱歌竟蕴藏这么大的一种力量!歌声原本不是唱给别人的,而是人体的一种需求,生命需要唱。爱唱歌的人,眼里没有消极和悲观,只有激情和活力;爱唱歌的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胸中时刻跃动着欢快的音符;爱唱歌的人,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段美妙的交响曲;爱唱歌的人不会老,那是因为,歌声如同兴奋剂,不断激活无数生命细胞,使机体始终充满着活力。这样就能防疾祛病,益寿延年。

从那天起,我俩重新认识了唱歌。

歌声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它能使人情绪饱满,直抒胸臆;歌声又是号角,可以摧人奋进,矢志不移;歌声更是一剂良药,可以释解郁闷,消除心中不快;歌声还是一架桥梁,连结着人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生活中没有歌声,就会变得毫无生机;交往中没有歌声,就会显得寡淡无味。高兴时唱歌,可以让你心如海阔山耸;烦恼时唱歌,能把你心中的不快连根拔空;身患病疾时唱歌,能调集正能量使你精神振作血脉畅通。虽然我们的歌没有歌唱家那样优美动听,但那却是来自心底的共鸣,满腔的热血满腔的情,同样可流泻出欣悦、欢愉、悲戚、怀恋,传达出老年人的幽幽心声。它可以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不知老之以至,活出健康,活出年轻。

人生可以没有高官厚禄,没有金钱相拥;没有儿女相陪,没有豪车接送;但不可以没有歌声。歌声可以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十年来,我们俩已把唱歌当成生活中最愉快、最舒心的事。唱老歌,激发爱国热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唱军歌,回忆戎马生涯20载,离多聚少,更加珍惜老来相伴的岁月;唱父母,深感父母一生艰辛,更加懂得感恩;唱朋友,感悟友谊之珍贵,更加呵护人间真情;唱情歌,重温年轻时浪漫生活,令人陶醉其中,留连忘返;唱自然,仿佛融入花丛之中,进一步唤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唱歌十年间,我们不但订阅了《歌曲》杂志,书架上堆满了歌曲书籍,而且还在网上下载建立了“歌颂祖国”,“歌唱人间真情”以及蒋大为、阎维文、吕继宏、王宏伟、刘和刚、郁钧剑、彭丽媛、宋祖英、祖海等歌唱家的“歌库”,每当从电视、广播上听到歌唱人间“真情”歌曲,我们都“设法”找到。一次,听到广东省青歌赛有首《孩子妈》歌曲,我和老伴都很感动,但各种渠道均未找到,于是我就用录音机录下,边听边记词写谱,硬是把整首歌“写”了出来。也就是这首歌唱“哭”了不少歌友,索要歌片者甚多。靠录音记谱的还有王宏伟的《口碑》、彭关心的《下辈子还牵你的手》、刘斌的《一封家信》、彭丽媛的《战友你好》、衡越的《跪天跪地跪亲娘》以及耿为华的《还是家温暖》等歌曲。

俗话说:万事熟能生巧。歌唱的多,谱装得多了,我们便产生了“写歌”的念头,十年来,我先后写了《家在邯郸》、《忘不了你—邯郸》、《老来伴》以及《老酒最浓老伴最亲》等歌曲,经我和老伴演唱后,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反响。当文化局合唱团歌友把《家在邯郸》一歌,带到滏阳公园桥东一合唱队时,他们立即进行教唱,并还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男女领唱及合唱,为了唱出创作这首歌时的情感,他们几经周折找到我女儿工作单位,让女儿告之,早6点到他们合唱点。第二天一早我赶去听他们演唱后,从创作初衷,及每句词曲的含义逐一讲解,旨在让大家唱出邯郸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讲完后,我先示唱,尔后在电子琴伴奏下,让大家装着每句词的意境,深情地、充满自豪感、幸福感地唱了一遍。歌友一致反映:这一遍与之前唱的是不一样了。此后他们把此歌作为演出主打歌,逢演必唱,受到听众好评。

同时,我们还把自创歌曲印制了300多份,每次唱完有歌友索要,都拱手相送,有学唱者当场施教。一次在龙湖公园教唱《老来伴》时,有位歌友不断落泪,后来得知她老伴刚去世不久,我们在安慰的同时,又唱了《不白活一回》《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等歌曲,使这位歌友心情明显好多了。同样情况曾出现在丛台公园的土山上,当时有位住在老地委家属院的“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子女又在外地,孤独寂寞的她曾想到“死”,听我们唱《不白活一回》后,含泪诉说了她的心事,并说:“想开啦,这首歌使我增加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能再唱一遍吧。”听了老人话,不由阵阵心酸。我们又接连唱了两遍。并用加上的一段歌词鼓励她“不白活一回,无怨也无悔……活就活他个老有乐,活就活他个老有为,活就活他个人增寿,活就活他个健又美,活他个夕阳灿烂放光辉”。从此,这位老人成了我们的忠实歌友。

老年朋友们,也许你刚刚离岗,也你许已经退休,也许你正在为夫妇没有“共同爱好”而忧心忡忡。我们这代人,一生大半辈子为事业、为父母、为家庭、子女而忙碌、活得很累。如今剩余时间不多了,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夫老妻们一定要珍惜“有限”相伴的余生!尽快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变“孤雁单飞型”,为“鸳鸯戏水型”。夫唱妇随,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做你们想做和愿意做的事,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的好恶而活的,要活出一个真实自我。

来吧,不妨一起来唱歌吧!岁月无情歌有情,让我们在歌声中品味人生,相信在你一生中总有几首歌长久留在心中。时间在流逝,但那歌、那情、那人、那景,愈加显出难以忘怀的魅力,时时再现记忆的深处,荡人心魄,令人醉情:干活时候哼一曲,忘记疲劳添力气;休息时候哼一曲,轻松愉快陪着你;高兴时候哼一曲,心花怒放乐无比;寂寞时候哼一曲,亲人朋友在心里;忧伤时候哼一曲,驱散乌云飘万里。嗓子不好可以练,发音不准可以学,唱好唱赖不重要。

正如一位老歌友讲的:“五音不全我爱唱,自唱自享自欣赏,歌声伴我入夕阳,坚持唱到大天亮。”只要“夫唱”有“妇随”,唱它个有滋有味,唱它个自由自在,唱它个痛痛快快。唱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也年轻了许多。俗话说:贵在参与。我想,只有真正参与了,才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老年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老来潇洒歌一回,夫妻同歌竟“风流”,相信你们的体会比我们还要深。让我们以歌会友,在歌声中幸福愉快地生活吧!

老杨

80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中学上学,有时骑车,也有时,会步行。却总经过一条幽深且长的胡同。

胡同中,有位“凶神恶煞”的修车匠,人唤他,老杨。

结识他,绝不是巧合。

自从进入初三后,每天我都将近九点才能回家。彼时的胡同,早已寂寥无声,只有偶尔从深巷中传来的几声犬吠,却是徒增冷意,阴森可怖质感油然而生。无奈之下,我总一路不停的按着车铃。深夜里,叮叮当当的车铃在深夜静寂的夜空中弥漫开来,心头的惧意驱走一半。

直到某一天回家路上,老杨拦住了我。我还未抬眼,他便披头盖脸地骂了起来:“你这丫头,天天晚上把车铃拨的那么响,你不要睡,别人可都要睡的。”我措好言辞刚想回嘴,却被赫然出现在眼前的那张凶神恶煞的脸吓住了。愤然离开。

后来在父母口中得知,老杨的孩子在年幼时便因病早逝,随之而去的还有她伤心过度的患病的妻子。末了,母亲再三叮嘱道:“平日上学放学,别忘了和他打声招呼,总一个人,他也是怪可怜的。”

我却置若罔闻,放学路上,依旧一路车铃。

直到秋意渐深的某日夜晚,我照旧回家。车胎却不知怎么破了,离家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再三犹豫后,我不情愿的来到老杨的修车铺。远远看去,昏黄的灯光下,只有一个忙碌孤独的身影。我走近,扬声道:“车胎破了,给修修吧。”见是我,他也不语,只沉默的接过车,麻利的干起活来。我借着灯,细细的打量起他来:他约莫六十开外,眼角却有着深深的皱纹。围裙像是经年都未洗过,边缘泛着一层黄。他举手投足间都有些颤颤巍巍的,并不健朗。带着寒意的风吹过他的脸,他不禁缩了缩脖。

车修好,我摸了摸身上,却不见钱的踪影。老杨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摆了摆手道:“算了,不收你的钱,下回放学回来放轻点,别打扰到居民。”“天太黑了,我……”我没再说下去,便看见老杨皱了皱眉,又点了点头,一副了然的表情。我转身离开,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车骑了好远,我回头远远的望了过去。他的背影真小啊,小的像一枚皱缩的核桃。

隔天夜晚回家的路上,只觉得巷道比平时亮了些。走过老杨的修车铺,那铺前不知何时多了一盏灯,放着幽黄的光,让人温暖四溢。我侧头,对老杨报以感激的一笑。他亦咧嘴露出一口大板牙。

以后的日子里,我上学放学依旧骑车或步行,却惧意不在。

只因为有了那灯,那人,就有了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