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难行易
中国很早就有先知而后行、知难行易的古训,大概的意思就是做事之前都该想清楚如何去做;遇到了困难该如何处理;成功或失败后将以什么样的状态来面对,准备好这一切后,行起来必定会容易很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其对应的知易行难却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这就促使我抱着浓厚的兴趣来分析“知难行易”的是与非。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都会认为“知比行更难”。正是因为“知比行更难”,所以在求知的过程中,欲认知一件事物,就该从理论上入手,先认识它、理解它,最后吃透它。这就比我们自己漫无目标的反复尝试会容易得多,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的这些理论都是前人通过无数的艰辛实践才获得的。举个实例吧:在生物课上我们都会学习显微镜的作用与使用,一些关于显微镜的概念和使用步骤很难记住,但我把它们死背下来、消化了以后,在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困难肯定就会少得多,这无疑就验证了知难行易。
虽然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势”,可光是盲目地去做不用脑袋去思考那才真正是“假把势”。想一想,人类的祖先就是通过一代代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造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虽说是因为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经验才会有进步和新的发明,可光靠行动不靠脑子行吗?如果古猿不知道锋利的石头更容易攻击敌人、更容易刮开动物表皮,它们会不断地去创造、不断地去发现么,那又怎样会有我们今天的社会?
理念上的东西虽然常被人们说成是空洞的,可那绝对不是一堆垃圾,正好相反,那是精华、那是人们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智慧。正如我们学习的数学一样,教科书上所给的虽然只是一些刻板的定理,老师主要是做相关讲解和进行针对性的解题技巧训练。但书中教给我们的这些知识则并不全是老师们个人的发明、发现,而是老师们在吸收、消化了前人的相关知识后才有资格站在了我们的讲台上。这正是知难行易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在求索的过程中故然有太多的不容易,可掌握了精髓、掌握了技术,做起来不也是大刀阔斧、易如反掌么?
读《匆匆》有感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阅读一篇好文章,都好像在我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朱自清的《匆匆》就是这样,它给我启迪,给我力量,催我奋发上进。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春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头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仔细看下去,作者原来不是为了描写春光明媚的春光,而是用去而复返的燕子、枯而复青的杨柳、谢而复开的桃花来反衬时光“一去不复返”;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要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字字句句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往今来,人人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有了时间可以学习、工作,可以增长知识,创造财富。工人叔叔造机器需要时间,科学家创造发明需要时间。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成就。
你看,文章写得多生动啊!时光从水盘里、从饭碗里、从凝视的双眼前过去,从身上跨过,从脚边飞走了,像烟雾、像薄雾那样飘走了,就像俗话说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谁能捉住它呢?谁能留下它呢?
我升到小学六年级了,明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再有几个昼夜,我就将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呢?将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呢?什么都需要学,什么都需要时间。有时我真急呀,恨不得一把拖住时间,让它慢些跑。爸爸说,时间是托不住的;妈妈说,要珍惜时间,就要会利用时间。我体味着爸爸妈妈的话,反省着自己。就在我上课走神的时候,就在我放学贪玩的时候,时光不就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了吗?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做个合格的毕业生,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像老师说的那样做抓紧眼前的分分秒秒去学习、去努力、去奋发向上!这就是朱自清的《匆匆》——这篇500字左右的短文给我的启迪!给我的力量!
相关推荐
-
知前行,行后知可记得这样一句话: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真理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呢?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在于实践。几年来,形形色色的学科与职业表明了“手”与“脑”是要结合才能出现真理的。生物“怎样研究花生啊?花生是在哪里生长的呢?”方框厚片眼镜的生物老师说完这句话后嘴角勾起意思莫名的意义。“我知道!是树上结的呗,不是有课文是《落花生》吗?”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挥着胖乎乎的手说道。老师笑着摇摇头,示意他坐下。“我知道,是土里长的。”一个双腮通红的麻花辫女生说道:“我经常在奶奶家种嘞!”物理当周助第一次走进专供学生用的物理实验室,他平日云淡风轻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稍显颤微的手,虽然他在学业和网球方面被称作“天才”,可他刚刚对牛顿第一定律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少年好胜的强烈自尊心导致他对此定律的实验跃跃欲试。“怎么会这样?不和想象。”周助摇摇头,他通过几十次试验的结果还是推论出惯性定律。虽然他的设想错了,但他不后悔用时间和实践换得真理。那天他知道,牛顿为此作出的实验何止千次?语文英二抱着头大吵,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写出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他一直想象着,一旁的搭档拍了他一下:“想是没用的,重要的事情在笔上。”随话附带了一个鼓励的笑容。那天开始便看见英二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后来就不知了,只是听说文章上了什么报纸,拿了什么奖。尾声当日新月异的科技的风靡,我们早已不能因死记硬背在这个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动手动脑才能一枝独秀。社会的变更,时代的潮流早已不接受高分低能儿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前人得出的真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他人结论的鉴别!我们需要的是实践、探索和创新!知前行,行后才能知!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闯再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650字 初三 书信
-
选择之路,难,易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前途是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依照前人的路做为参考,对于追星,我们应该从中获得许多的不同的观点,不要盲目的追求,但是我们就可以从他们身上寻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路,对于他们的所有经验,对,我们可以对其参考,当我们感到迷茫时,对我们就有了帮助。因此,在当今的这个社会来谈,有许多的明星他们之所以可以成为万人瞩目的对象,也不是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获得的,而是在部分人之的努力下也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才让他们有了现在的这些。往往有许多人在关心着自己的人生通路,但是却不知道应该从何处下手。更不知道这条路是对的还是错的?难道自己要一路走到黑吗?在这里个独自的路间,没有其他人,只有自己,这就是很多人难以成功,他们不知应该如何怎么办。首先,我们应该要清楚我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之后,我们需要的就要施行一些相对应的计划,而且我们应该要有我们的思想去想。正是如此,许多人在这些问题上,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时自己的道路成了空想,只有纸上谈兵罢了,而起不了任何作用,当我们感到了自己无法做出判断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一再的下去,也许换个角度,我们便可以成功呢?谁又说的定呢?我们可以为了我们的道路选择付出任何代价,以及生命真是这样,我们才能会成功,为什么那些科学家让人们敬佩呢。就是因为他们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甘愿付出的心理,他们为了他们的道路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时间和生命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奇怪的,这就是她们一直所追求的道路啊!对于我来说,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说难,也可以说易,难在于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付出任何的行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选择了目标,明确了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才能成功,不做无法实现的梦,只有在于空想,不付出行动。750字 初三
-
知行的冒险“汪汪!”小黑狗知行一边啃着妈妈捡来的骨头,一边听妈妈讲从人类那儿听来的鲁滨逊的故事,听到惊险之处,知行不免有些担心,叫了出来。“好了,今天的故事到此为止。知行,你有什么启发?”妈妈说。知行马上答到:“要敢于冒险!”“是啊!可你想过要冒险吗?”“当然。”妈妈又说:“你知道为什么给你取名知行吗?就是为了让你知道实践的重要性!”“我当然知道。”“那你就去找些骨头吧!”妈妈下了一道以前对知行哥哥姐姐下过的命令。“我……”知行有些诧异,尽管极不情愿,可是它还是离开了他待了近一年的家,来到了外面准备闯荡一番。好多人哇!知行快看呆了,不远处飘来一阵香味,知行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那儿有一个人在烤着什么。知行知道,那叫烤肉,以前妈妈给它吃过一点点。尽管是一点点,可那香味它至今记忆犹新。走吧!那可不是我们狗能轻易吃到的东西。知行一边想一边来到了一只垃圾堆。真臭,它想躲开,却还是过去了,用前爪翻了半天,也没有看见一块骨头,看来是有狗捷足先登了。咦,有人来了!手里还提着个袋子,看来是扔垃圾的,知行心里想,便走了过去,摇着尾巴就往人身上蹭,以搏得人的怜悯,兴许还能得到肉了!这是妈妈教给它的生存之道。没想到,那人却使劲地踹了它一脚,扔了垃圾就走了。知行痛得嗷嗷叫,但它还是赶快跑过去,找到了几块很大的骨头,正当他准备回家邀功请赏的时,几条大黄狗龇牙咧嘴的来一箭双雕了它的面前,挑衅似的向它索要骨头。糟啦,我可不是它们的对手。“三十六计走为上,”知行撒腿就跑,几只大狗却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知行灵机一动,扔下了一块骨头,蠢笨的黄狗们就为了那块骨头争夺了起来。……“好险!”回到了家里,妈妈心疼地听完知行闯荡的经过,又问它:“你有什么收获?”“妈妈,我知道了,你给我们找食物原来是那么的不容易。”“还有呢?”“还有……,就是,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过亲身的体验,才会了解它的。”知行一字一顿地说着,额头的汗水也一滴一滴地往下淌。800字 初三 记叙文
-
知行合一心学大师王阴阳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事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认为,实践才出真知。形式检验真理的有效途径,对于事物的本质,我们总是先知后行,方能全面感受?近日,云南农业大学课堂上集体抽烟,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烟,实践是最能让人真正领悟事物特征特性的一种方法,该大学通过让学生抽烟的方式,让学生从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口腔残留,余味各方面进行感受,可谓是用心良苦,如果没有敢为先人的奋力一试,那么要实现真正的看清事物庐山真面目难度将会加大!如果没有杨利伟那一小步,也将没有人类的一大步。如果没有中国不断地探索,实践,也将不是中国成为第一个国家登上月球的背面。真理,知识是用来指导人类的,是实践的基石,而实践是真理的金字塔,引领走向高层。行与知双管齐下,彼此依存。作为学生,不止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学习知识,同时运用于实践,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生活,人们一定会讨厌只说不做的人,也不会喜欢只做不说的人,前者自以为是,自恋,清高,后者老实,笨着,木呐,只有又会说又会做的人最讨人喜欢,“知行合一,方得圆满。”对于国家近几年的发展,国家的面貌已然焕然一新,抗日时出国留学的学生为把知识用于实践,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苦研究,最终成功提取了治理疟疾的青蒿素,邓稼先为国家硬实力,发明了原子弹,将知识便成了一颗原子弹,震慑了全人类。他们把知行合一,用到极致,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最终他们成功了一个国家要发展,绝不是纸上谈兵的事业,绝不是靠口头说说,2009年天安门大阅兵,国家展示出千姿百态的高级武器,战斗机等无一不凝聚了科学家们的心血,因为敢于实践,敢于创造才能发展的更好。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中国风采,知行合一,历久弥新。750字 初三
-
知行合一知行这个词早在明武宗正德三年就提出来了,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的知就是自己脑子中的知识,行是实践。而知行合一就是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知行在当代社会几乎是无处不在,上到大企业的老板,下到普通电工都在运用着自己脑子中的知识去实践,去摸索。而只靠动动嘴,动动手就财运滚滚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就算是骗子也要去创新骗人的手段。公元前208年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它讲述的是赵国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打仗却只按兵书办事不去变通从而兵败的故事。这故事很直接的告诉了我们知行结合在一起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嘴上的空谈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就像人们在当时改良蒸汽机一样,如果只是去谈论他的改良方法而不去解决它在实际生产当中的问题,也就没有后来的瓦特和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废寝忘食发明永动机,花了十年时间,最终没有成功。因为“永动机”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假设本身就违背了物理学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单独从发明永动机的目的而言,这是无意义的。焦耳的作为一个科学家,知识的渊博远远高于常人但她在决定做这项研究是却犯了糊涂,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最后无功而返。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这一切都是在“行”的驱使下获得的感受,只有“知”让他们知道,火不能去碰,冰不能常握,糖不能多吃,石头不能硬碰。知行结合为一体,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其实知行合一,其实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不要还没做就开始在自己头脑中虚构,而要一边做,一边总结,最终让自己一步步强大起来。650字 初三 议论文
-
论难易世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事有难易之分吗?古人云:“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仲永,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登科题名,本应不难,却因为他懈怠学习,放纵自我,最终沦为碌碌众人。吕蒙,初不知学,勇有余而智不足,被人嘲为吴下阿蒙,对于一介武夫,不识文墨的吕蒙来说,想学有所成,本应不易,然而,后来,他却知耻而勤学,矢志不渝,终于使得世人刮目相看。可见,事本无难易,关键在人为。敢行,则千里不远;敢攀,则万仞不险;敢为,则事无易难。200字 小学 议论文
-
知-行我认为,知,是知识,是学习,是探索,是认知。行,是旅行,是实践,是所见,是行动。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和“困而学之者”。他既重见闻,又重思索,并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墨子把认识的来源归结为“闻之见之”,主张“口言之,身必行之”;孟子主张人有“良知”、“良能”,认为人的道德认识是先天的;老子持“不行而知”的观点,主张“不出户,知天下”;庄子则根本否定人们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齐是非”,“辩无胜”。荀子明确提出“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读书。一本好书,不仅是先人们的智慧结晶,还包含了他们的认知,对世界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学习也是一种知。而读书,就是学习。学习书中先人的见解,琢磨他们的观点,揣摩他们的思想,吸收书中的精华,丰富自身。书,承载着作者不同的心情。或宁静,或激动,或沉寂,或……而我们看书,就是在他们的想法里畅游,与他们创造的人物交流,甚至看见他们所看见的。这就是读书。读书和学习,包含了知的所有。行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旅行。人生的意义,在于行动。如果固守在原地,不去看看奇妙的大千世界,那么,无论读再多的书,眼界也始终有限,视野也不能真正的开阔。所以,行,也同样重要。我们要把从书中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让知和行互补互助,将知的积累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改造中,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以及这个创造过程中体现的精神。知和行更重要的,体现在人生。人生,其精神之一在于探索。人类从婴儿起便开始探索,探索说话的方式,日常的行为,并学习。人生,其精神之二是实践。把所想及所得实践在现实生活里,取得成功,证实想法,这是知和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学习,认识,实践,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知行。我要知行并重去书写,去描绘,去创造我的精彩人生!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难与易素材一个老师,因为某学生很骄傲而出了三道作业题让他回去做。前两道题学生很快做出来了,第三道题却花了整整三天才出答案。他很羞愧,再也不敢骄傲自大了,拿着作业请老师批阅。老师大吃一惊,因为第三道题,原来是一个世界难题,老师本想挫挫学生傲气,而他的学生竟然做出来了。因为他不知道那道题是许多大数学家都望而却步的正因为大胆尝试,他才攻下了这道世界性难题,试想,如果当初他的老师告诉他真相,他很可能就不敢动手了,更不用说正确解答了。正是因为他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尝试,才得出了正确答案,让老师瞠目。所以,面对难题,不要退缩,大胆尝试,努力解答,说不定能化难为易,获得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呢!难与易的议论文素材250字 议论文
-
难与易_议论文论据马克·吐温戒烟——没有恒心,简单的事情也很难办到几个人一起谈论什么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一个烟鬼叹口气说:“唉,最难的当然是戒烟了!我都戒了几十年了,还是戒不掉。”马克·吐温听了,说:“怎么可能?戒烟是最容易的事了,我已经戒过几千次了!”大家都笑了起来。其实,戒烟难易,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坚强的意志,那么戒烟也很容易;但如果下不了决心,或者把戒烟不当回事,像马克·吐温和那个烟鬼那样,那么真正戒烟是非常困难的。达·芬奇画蛋——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达·芬奇小时候学画,他的老师总是让他画蛋,天长日久,达·芬奇不耐烦了,就问老师:“您老让我画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听了,严肃地说:“你以为画蛋很简单吗?一千个鸡蛋里,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方位看也是不同的。我让你画蛋,是训练你从各个角度看事物的眼光,也想让你做事情要耐心细心。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啊。”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果然认真画起蛋来。后来,他无论画什么,都能迅速找到最好的角度,画的又快又好。400字 初中 议论文
-
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人求真就是教人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真好人:说真话,办真事;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人上人:天下为公,人人平等;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建筑人格长城,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座右铭;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整个的人:身体健康、自强不息、思想独立、是非分明、经济独立、自力更生;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创造的人:努力创新,积极改革。 我们知道王阳明先生是提倡“知行合一”说的,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先要脑袋里装满了学问,方才可以行动,所以大家都认为学校是求知的地方,社会是求知的地方。好像学校与社会是漠不相关的,以至造成一班只知而不行的书呆子……现在我要把他的话翻半个筋斗……,就是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知易行难顾名思义,知易行难,即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好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剖析知易行难这一观点,我们首先可从分析获知途径和践行途径的难易程度。第一:获知途径多,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我们需要了解的道理,比如人们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知,自己实践探索中获知,通过自然启迪中获知,这是直接经验的获得;还可以从查阅字典书籍获知,别人的传道授业中获知等等这样间接经验的获得,让人有许多机会明白做人的道理、科学理论等等知识,所以知易。第二:行难,践行要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意志力不强,性格懒惰,没有决心,心理易受干扰等等主观因素,都会使人很难践行成功,杨广曾经在《白马篇》中仔细的总结了历史上亡国兴国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的贪乐和荒淫的心理,使他没有做到兴国,反而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暴君。而诸如天时地利、适当机遇、健康的身体素质、工具知识等外在条件都会对践行产生极大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刘翔是曾经拿过百米跨栏冠军的运动天才,对跨栏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熟悉,但是当他的腿受伤以后,受身体素质影响,他很难再去达到过去辉煌的水平。正是由于我们的行动会受到主观及客观诸多因素影响,所以行难。第三:再根据知易行难的成语释义来解释,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好是另外一回事。“知难行易”与现实情况不符,大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践行起来很困难。例如每个吸毒的人都知道毒品的危害,但是他们戒毒就很困难,谁都知道植树造林可以绿化沙漠,但是我们的土地还是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啊!再看当今社会,黄赌毒泛滥,犯罪猖獗,贪污贿赂事件层出不穷,难道真的是那些人不懂得这是违法犯罪的吗?共产主义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诞生了,但是现在共产主义也没有实现,这些生活的现实情况,不正好论证了知难行易与现实情况相悖,知易行难才是正确的观点吗?。《尚书》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我们要正视知易行难,明白知易行难,才能用心去对待行动的困难,不做大道理的巨人,行为的矮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个人的发展才能更加完美。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陶行知》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8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知与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所周“知”,人生长路终其目标,于此路“行”必而求索。在追逐人生理想的大道上,人人都有想到达的目标彼岸,但是有的人只是匆匆知晓,却没有去为它实行。远观古人,在战火连连的战国时期,军事斗争尤为激烈,运筹帷幄的战略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韬略者赵括,满腹经纶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样的纸上谈兵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借口是不为,代价却是国败身死,如此知而不实行只想却不为可谓智矣?知与行,是知而实行的。知是前提,行是关键。只知不行必无果。近看现代,在如今物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激烈而人的自律自觉也很难控制。就个人说,作为学生的我时常不能自控,做到知且行。每每考前,无疑都要临时抱抱佛脚,考前的温书假自是最后突击的关键,我必会为之规划完美。细到几时几分何为。这是自知之明,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每到实施之时,总有意外,要么睡迟,要么忙事,或是忍不住诱惑,看看电视玩玩其他,总为时间找借口,还早还早,待会再复习;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待到时光消逝,一切晚矣。想想,这不也是众多人的通病吗?不想做,却老为自身行为找借口,知其利害却不行动实干,如何收获硕果呢?故行之关键尤为重要,知只是基础。一个被咬的苹果,却是乔布斯的传奇。2011年,乔布斯第三次称病告假,众人皆以为他不会再出席,这病是一个“借口”吗?答案否定,因为乔布斯没有令人失望,他带着创意造就的新产品,再次登上发布会,带病出席演讲,赢得众人鼓掌称好。正是乔布斯对灵感的知晓而不错过创新的实践,为着人类的生活便利而创新苹果去行动找方法才一次又一次地造就了乔布斯的传奇,使苹果名响全球。知且行使乔布斯获得成功更造福了人类,而行之切见证了“知”,可见“行”如此重要。知与行,是一对双生子。既要知,更需行。知奠定行的基石,行见证知的硕果。知而不行,一味借口,只有空得理想的泡沫而无以至彼岸的殿堂;知而且行,为之求法思索,只要想做敢为,天堂为你架起彩虹桥,必当步上青天。800字 高一 议论文
-
知行合一纵观华夏千年之史,可谓人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各种学说都发展得极为迅速。从哲学入手,大致有四人被公认为代表,为孔、孟、朱、王,四人所论各有千秋,但在我看来,近代影响最大的则是王学。对于王学,褒贬不一,有人说这影响了中华近代史的进程,也有人表示,正是王学使得明朝灭亡。但总而言之,王学,的确影响了数个时代,其之精髓,即为知行合一。知者,即为理;行者,即为动;合一,归纳也。从理出发,与行相合,这种思考方式,于为人处世上极为变通。王阳明一生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其人前期哲学思想并未完善,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做事难免冲动,带着书生的思维僵性,但在被刘瑾贬到龙场,悟道后,王阳明的思想明显转变。所以在日后生活中,仕途要顺利得多,在日后的几次战争,不难看出他运兵之巧,打破寻常思维僵局,实际上正是知行合一的思想于中贯彻。对于王阳明而言,他的学说在后世争议极大,却并未被人理解。海瑞在中国历史上尚有公正廉明之称,但从哲学思想上,海瑞的存在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海瑞虽清廉,思想上却有些可悲,也许是受到幼年影响,在他眼里贪官之行,当罚,故有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行动。实际上,在皇帝与重臣看来,海瑞只是一个花瓶,一个摆设,他的思想太过腐朽,与当时时政相悖,所以海瑞终其一生,最后也未得大任,只是将其派往南京,养老罢了,海瑞的悲剧之根源,便在其虽信王学,但未能做到知行合一,知是有了,但却未能与行相连。时代会变化,海瑞曾提出过依朱元璋在时法律来处罚,即贪污60两以上处决,实际上,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这种行为完全无法实现,这是海瑞的悲,而缘由正是没能理解知行合一。相对海瑞而言,王阳明的另一个门生徐阶对于知行合一理解得相当透彻,他在和严嵩相争的时候,抱着稳坐钓鱼台的想法,以退为进。在此途中夏言被杀,徐阶的表现也仅仅是稍有不满罢了,他的学生张居正曾向他质疑,对此不解。但这实际上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意,通俗说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道理是什么,现实情况是什么,再借机将此实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说,知行合一不但是王学的核心思想,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唯有理行相合,才能在人生里顺风顺水。此便为知行合一。800字 初一
-
行而知之“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操作了,就理解了。”这句质朴无华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把“行而知之”的道理诠释得既形象又通俗。行者,行为、行动也。行而知之就是在自己的行动、实践中检验与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领悟人生道理。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即亲身实践,这是“绝知”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很多事情包括知识、经验、道理等,自己试着做一做,亲身体会一下,才会获得最直接、最接近本真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口。”尝过之后,梨子的或酸或甜才成为形象的感受而不是纸面上的符号。从教育层面讲,很多有识之士都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什么?我想主要还不是为了“发明”或“发现”,让学生在“行”的过程中丰富经历,切身体验,从而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是根本。否则,在黑板上做化学实验,在挂图上连接电路,这样的黑色幽默仍会在我们的教室里不断上演。“行”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固化真知。我们都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触碰火焰时,那手上的灼痛感告诉我们要小心那抖动如绸的橙色精灵。“行”给予人们很多经验,而经验恰恰是知识与真理的母亲。神农亲口尝百草,方知何种植物有益,何类植物有毒;伽利略亲自登上比萨斜塔抛下铁球,击碎了亚里士多德的断言,那两个同时落地的铁球,引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腾飞,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背后都贴着一个相同的标签――“行而知之”。行而知之,强调的“能”行,是“善”行。行动的方法影响着“知”的质量。正确的行为方式推动知识的发展,错误的实践手段牵绊人类的脚步。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什么是正确的行动方法?我认为,严谨、慎重、果断是“行”的不二法门。严谨保证了知识的品质,慎重防止我们因鲁莽而一无所获,果断则能够帮助我们抓住汲取知识的机会,这三点如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向着前方无尽的“知”奔驰。“行”可得智慧,可取经验,可练能力,甚佳!何乐而不“行”?拿上行动的桨橹,升起“严谨、慎重、果断”的帆,借着阵阵和风与道道晴阳,在万顷波涛中乘风破浪,是你我共同的选择。800字 高二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