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是个梦
百世红楼百世梦,百亩观园百亩空。尘世里,红楼是一个虚幻,美妙的梦。贾府兴衰沉浮,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清朝官宦人家的命运。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们艳羡贾府的荣华富贵,但谁又会在贾家“树倒猢狲散”后对其有一丝一毫的关怀?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开篇就有一句话,引发了我的关注和思考: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主旨。石头的梦那么短暂,一场俗缘未尽,便飘然而去。
昨日,我跟随北京市少年宫去曹雪芹纪念馆参加了第五届曹红文化节。那是在一个夜晚,时逢初秋,却也给人一种凄凉伤感的晚秋秋气氛。植物园里枝繁叶茂,好似夏还未过去,整个园里万籁俱寂,把人带回250年前清代时的“西山老槐树屯2号”。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曾经梦阮创作、寻梦的地方,已经物是人非。今天,人们就在这里纪念这个梦,这个空的梦。
外行人看热闹——元宵节摆宴席奢华无比,建诗社宝玉采梅花,酸凤姐大闹荣国府……这些镜花水月的东西在红楼梦最初问世时一度招来读书人们的追捧和喜爱,连乾隆皇帝也略有耳闻,红楼梦抄本更是被一些天皇贵胄们视若瑰宝。曾经的我,其实也是一个外行,但经过了这个曹红文化之夜,忽然明白了什么,虽然听起来疯癫话语,我还是想说与诸公:在这个浮华的梦中,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也许,人活着就是为了不愿接最后的现实:死亡,梦醒。生死两茫茫,这与贾府兴衰是一个道理:秦可卿知道贾府总有一天会衰败,但凤姐不愿信她;宝玉知道他和黛玉的爱情终究逃不出悲剧,但他宁愿活在梦里,让林妹妹为她无休止的落泪。这梦何时是个头啊!人和红楼一样,都在梦里。梦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活在梦里的人,永远是个梦。永远活在梦里,只会乐极生悲,显赫若是没有子孙后代的传承,是富不过三代的:贾府被抄,贾母去世,巧姐湘云被卖……
你是否还垂涎于贾府的富贵荣华,是否还艳羡宝玉的高贵出身?醒醒吧,他们都是梦!我们应该为做真实的自己而庆幸。贾宝玉不得已接受梦的现实,这块石头享受这个梦,梦醒了,反而会更疼。雪芹先生早就看到了这些,他的祖父曹寅,当年显赫风靡一时的曹家,一朝抄家,树倒猢狲散。一辈子穷困潦倒的曹雪芹,刚刚做了太学教师,刚刚熬到了可以享清福的日子,就在饥寒交迫中溘然长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梦回红楼,回想那个浮华的世界,我还是想活自己,即使痛苦,但有意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空的梦,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实的理。
活在先秦诸子的周围
人们在形容春秋战国文化的时候,总喜欢概括地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战国历史文化中徜徉,确实能深深地感受到这公正、客观、中肯的评价。闭眼冥思,战国时代,除了看得见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也有看不见的思想斗争、争奇斗艳。我愿意活在战国,活在诸子身边,如此,我便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从而成为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
活在先秦,我要学习孔孟之道。做人贵在顶天立地,贵在胸怀坦诚。既然知书识礼,便要活学活用。春秋末期的孔子自然是儒家思想开山鼻祖,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让平民百姓都有受教育机会。这种打破等级制度的壮举,值得历代学人深思。作为新时代的学子,自然更是敬佩孔子的宗师风范。而战国孟子的仁政思想,人与人之前与人为善、上下级之间的人性关怀与和睦相处,更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学习孔孟之道,便是传承祖国文化礼义廉耻的精髓,便是成就大写之人的重要思想武装。如果可以,我更愿意活在孔孟时代,亲眼目睹他们的大师风范,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
活在先秦,我要学习老庄飘逸。老子的《道德经》,可谓指导后世炎黄子孙立身行事的又一典范著作,庄子的《逍遥游》更让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真性情。《道德经》哲思闪烁,教给我们无数生活哲理;《逍遥游》亦幻亦真,告诫我们万事不必刻意追求,一切随缘即可。尽管两部经典中不免有消极成分,尤其庄子思想中更难免有超脱的虚幻,却能给我们以空灵之感。两位道家大师的思想,给我们在浮华社会中提供了一个难得、安静的去处。
活在先秦,我要学习韩非子法度威力。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立身行事之时,除了要遵守必要的道德规范,更要懂得对规则的畏惧。道德是内在的,法律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懂得遵守道德,自然不会贸然违背法律;懂得遵守法律,自然也很大程度上践行了道德。在崇尚道德的年代里,能及时提出法治的概念,在思想领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如能活在韩非子的时代,真想亲听他对法度的高谈阔论。而韩非子大胆创新的精神,更值得后世人学习效仿。
先秦思想精彩纷呈,人之精力实在有限。正如弱水三千,吾等只取一瓢饮。同样,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纷呈,精华尽显。吾辈也没必要全部通晓。我知道,我无法活在先秦时代,但我可以用儒家的道德、法家的警戒和道家的飘逸,来点缀我灿烂的人生,来鞭策我奋然前行,来成就我的美好未来。
相关推荐
-
梦红楼一个季节凋谢的不是花朵而是沉沉的梦黯淡的梦抹灭了一个故事夹着雨水混着泪水一个梦里一滴泪滑落在一个世界的两头一头滴在花瓣上一头落在梦境里凝成了一道伤痕也许经过了一个年代碎了的不是梦是一段历史一个黄昏的末端那个沉重的年代封闭了几段感情也许是永远地埋葬呢在偌大一个幽深的老宅里影子如豆油灯的味道泛着一些潮湿的故事守着两个天空的月光一个死了一个疯了良久,两个灭了依稀记得当年的红楼金枷般沉重里头是破碎的梦湿润的是一个年代没穿嫁衣的女子的哀怨承载的是年久的惆怅与酸楚250字 初三 书信
-
梦红楼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题记予尝自谓,曰:“回眸之顾,便为红楼?”予惩无梦,但使焉?汝若而长息耶?汝怜其爱,感其心,但尝眉颦深皱而泪湿素颜,吾谓之何须苦何?但曰:“甚矣,汝之不惠。”汝愁草瘗花,楼前思之,两眸归梦怜飞絮,未料花影阑干,漫沾残泪,霎时凝伫,何须惆怅,但曰:“何苦为之素骨凝冰,柔葱蘸雪?”或惋,或愁,或怨,怎能生凝笑?更可谓“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汝无语,更是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念沉沉,恨依依。无奈何焉?孤芳一世,供断情愁,我试问花知否,何曾管得落花无……予惜其之过,奈无何,为余浩叹,但是黯黯梦,何曾梦觉,如若红楼,寂寞无人见。惟闻此空楼,何须修饰?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一切皆是梦靥!250字 初三 书信
-
梦红楼皑皑雪姿饰长春,文史佳韵红楼稔。伊人祥安深闺望,金光普照殿学堂。悠悠嗔念贝李文,佳人如诗萦绕魂。比翼齐肩窗前踱,沐辉驭冷红楼啄。依窗天地二人国,双双品茗遨星河。一生一代一双人,置身楼阁斗乾坤。南都一梦长中医,相思相望暖寒语。100字 初三 诗歌
-
梦红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也在猜想我是谁。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早已望穿了秋水。梦中掉下个林妹妹,轻轻告诉我我是谁,那段肝肠寸断的爱情,只愿我能继续写到结尾。”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看电视剧《红楼梦》。其中,林妹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我觉得她好没用,总是被人欺负得泪眼蒙蒙的,要是被欺负,你就打他呀!动不动就哭,身子都是自己哭坏的!宝哥哥不娶你,你就嫁给别人呗!还寻死腻活的!真是搞不懂!“外祖母家不同于别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这简直就是“步步惊心”嘛!我觉得她那就是做作,自己姥姥家还那么小心,又不是在皇宫,自己又不是“甄嬛”装模作样的给谁看呢!你再小心“宝皇帝”也不可能选你为妃的嘛,人家都有金玉良姻了,你这“木石前盟”不好使。让我对林黛玉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变革,是在去年完完整整地读完《红楼梦》的时候。起初由于我对林黛玉有抵触心理,所以她干什么我都不喜欢,她被宝玉甩了我还觉得很高兴呢!但当我认真的读了《葬花吟》,想从中找出些骂黛玉的理由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林妹妹,才真正喜欢上了她。于是我又再一次重读了《红楼梦》!也许是我的态度改变了,这次从黛玉一脚踏进荣府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在为她悬着。她笑一回,我跟着笑一回,她哭一回,我也跟着哭一回。“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我见犹怜的女子,难怪宝哥哥会对她眷顾有加。只可惜红颜薄命!贾府那么多人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只有个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有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我知道在那个时代妇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黛玉也知道,但她却不能深刻理解。她把自己一切的情全部托付给了宝哥哥。但宝哥哥到最后还是娶了宝姐姐。黛玉就像一朵鲜花,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凋零的命运!黛玉,你身在了一个不应该的社会,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你的才华施展在了一个毫无价值的贾府,你爱上了一个你不该爱的人!正如你所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中事事如梦,梦中人欲梦红楼。于是,我梦红楼……900字 初三 散文
-
梦红楼红楼梦里梦红楼,梦里是乡愁,画中人非梦中人,相思又何用?看破红尘入空门,无魂无魄进太虚,皆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乃宝玉。木石之盟,谁为红颜,黛玉是也。黛玉悄然逝去,宝玉入空门,宝钗得人不得心,熙凤机关算尽,反误卿卿性命,留巧姐与刘姥,湘云惨入青楼,但怜可卿早去,十二钗已缺一,最怅宝玉失玉,事后元春逝去,空悲切!祖宗年迈已离去,鸳鸯听闻可随从,亦入太虚之自尽,晴雯反抗旧社会,得痨剪甲两寸半,送与宝玉为留念,平儿袭人在人间,紫鹃伤心离黛玉,随从四春入尼庵,却惜妙玉被人掳,观园成雪地,寂寥无人。生于老社会,原着者雪芹,见九州封建,官府大腐败,政治亦无能,心存愤懑情,是以做此书,未毕,逝去,后人补之,250字 初三 诗歌
-
红楼一梦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题记儿时,《红楼梦》对于我来说,那只是一本插图精美的“图画书”。但是,当长大后,我渐渐明白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深刻的反映、讽刺和批评了当时封建社会腐败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优美的文字。着实让人流连忘返。当再大些后,我又一次又一次的去思考琢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否被世人所接受的,而薛宝钗的出现到底是对她自己的幸还是不幸。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薛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亮的 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两人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我对薛宝钗产生了厌恶,总觉得这是一个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女子比起黛玉着实让人厌恶。但是这却让我联想到了结局。林黛玉娇弱让人怜惜,但是她病榻榻的身子始终是拖累了她。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一个孤女即使有再多人的关心,没权没势,最后又怎会有个好结局。有人说她尖酸刻薄,又有谁人知道她率真可爱,她寄人篱下,孤独叛逆的苦。她爱的深,伤的深,最终也为爱情付出了生命。当她生命垂危之际,心爱的人却在与别的女子成亲,这让我厌恶薛宝钗。薛宝钗,这个聪慧美丽的女子的结局是悲惨的嫁给了贾宝玉后贾府败落。我曾认为她虚伪自私,爱奉承。但这终究是封建社会腐败思想所影响的。她始终遵从三从四德,却也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但这最终也只是一个豆蔻少女被封建社会思想教育导致她最终不幸的结局。贾宝玉这个生活在官宦世家的公子,仿佛拥有了所有,皮囊、财富、地位。他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他对黛玉的爱情也让人着实揪心。我不得不说,他是在贾府勾心斗角中是最自在逍遥的一个,但是他也是最俗的人。不过他也是封建社会之中为一个认为女尊男卑的人。但是他最终也只是个纨绔子弟,乖张、偏执。这也早已注定了他的结局。犹记得那句《葬花吟》中的那几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曾一再沉醉于其意境中。我也曾为此落泪。这花便是黛玉的命运。贾府败落时,我为黛玉感到欣慰,同时我也为宝钗所惋惜,她不过是一介弱女子要承担的太多太多,即使她无情,即使她心计颇深,我也很同情她,她最幸福是也是最痛苦是,更别提她的幸福是是真是假。再到最后宝玉出家,我也是不理解的,也是厌恶的。他自己让两个正值妙龄的女子落得如此下场,一个是红颜知己却为情所困含怨而死。一个是进门不久的妻面临夫家败落独立支撑最终等来的却是丈夫的离去。我总是认为他迫害了两个绝世佳人。但是最终我看透了,至少他有爱过,他面对黛玉的死痛不欲生,面对贾府中那些冤魂充满愧疚,面对家族的败落之际时,他成熟了,也看透了世间种种,这也他最终的选择罢了。黛玉和宝钗的友谊,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都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红楼梦》红楼一梦,从繁荣到落败,从不羁到看透所有,当什么繁华富贵金钱地位都变成虚无时,都不过只是一场痴梦,尘埃落定之际便是梦醒之时。我不得不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也是全世界文化中的佼佼者。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画中梦红楼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这是大文豪莎士比亚对书的认识。书对我来说,是几米手中的画,浓浓淡淡的水色,绘出天上的云彩、盛夏的绿叶、咖啡馆里的烛光。每一寸的色彩,都能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气息,熟悉地像刚烤好的饼干,像最爱的奶茶。《红楼梦》就是这么一副多彩的水彩画。林黛玉是蓝色。忧郁、孤傲,却又坚强。她的到来,给那充满暧昧的大观园带来了一丝清新。她如大海,看似平静,波澜不惊,却深藏着对生活无限的热情,对理想不懈的追求。她清高孤傲、超凡脱俗。她的一生可以用“冷月葬花”来形容。月夜皎洁的夜里,深蓝的天空中包含着她深邃的无奈。在她的生命里,除了死前吐的那口血,恐怕就只有蓝色了。贾宝玉是粉色。和善、纯真、惹人爱。他含玉出身,身份高贵,却没有男人的气概。他的性格里有太多的香水脂粉气。他对丫头们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她们身份低微而瞧不起她们,因此,房里的丫头们都把他当成闺中密友,甚至会对他发脾气。他没有男人追名逐利的心思,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粉嫩粉嫩的,永远都是那么惹人喜爱。薛宝钗是黄色。美丽、耀眼、大方。她有美貌,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她有才识,知书达理,令人敬佩;她待人处事周到得体,众人称赞。但是,她城府很深,她像一大片黄色的海:远望,金光闪闪,温暖灿烂;走近一看,不由得寒气袭人,她的冷,是入骨三分的寒。《红楼梦》里还有红色的王熙凤,紫色的妙玉,灰色的李纨,绿色的晴雯……一大群的人物,一大堆的颜色,混杂于庭院深深中……但最终,所有的人物都埋葬在一大片黑色之中。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梦中遇红楼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林黛玉,这个名字想来大家必定不生分。有人赞美林黛玉的,也有人贬低林黛玉的。林黛玉,是一位美人: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很多人都对她没有好感。例如我母亲,母亲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我却不这么认为,林黛玉是一个纯真的女子,才女。宝钗善柔,黛玉善刚;宝钗用屈,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林黛玉在很多人看来是小心眼的,薛宝钗却大方。我反而认为薛宝钗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在“宝钗扑蝶”中,薛宝钗到了滴翠亭,她偶然听到了丫鬟红玉和坠儿聊天,谈话的内容是红玉和贾芸的私情。 那宝钗是这样想的:“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路:“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住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一面说一面走了。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下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原来是个梦终于可以休息啦,我不知不觉就在床上睡着了,后来,竟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水果星球。这里什么都是水果做的,我正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顺眼看到了一条绿色的河,不会游泳的我在捞那个荷叶的时候一不小心“扑通”一下掉进了水里,我手舞足蹈的游着,呛了一口水,才发现是哈密瓜口味的,正想再喝一口时,竟沉到了还得深底,我呼吸不通,这是,我眼前一黑,醒来时才发现我到了一个由水果砌成的,宏伟的,散发着浓浓水果香味的城堡,我正享受着这种气味,刚大吸了一口气,就被几位端庄的,穿着盔甲的的侍卫给请到了一位带着镶嵌着钻石的皇冠的过往面前,他热情地说:“是我们把你救上来的,欢迎来到水果星球,这里是水果城堡,你叫什么名字?怎么称呼?”我害怕极了,以为他们是坏人,哆哆嗦嗦的,一个字也不敢说,国王又说:“不用害怕,来人,把我们水果星球的特产水果呈上来给这位可爱的小贵宾吃。”说完,几个美丽的婢女把一个金碧辉煌的盘子带了过来,非常的大,我上前一看,都是我爱吃的:有晶莹剔透的葡萄,有满身是绿的猕猴桃,有粉红色的桃子,还有鲜红的,可爱的樱桃,等等,这些水果各个摆在我的眼前,让我垂涎三尺,国王看着我的模样,不禁笑了起来:“吃吧,孩子,吃完这些还有哪!”这句话听了以后,没吃中饭的我肚子饿到咕咕叫,不管三七二十一,东拿一个,西拿一个,一股脑儿全塞自己的嘴巴里,好吃极了。城堡里的人看我这贪吃的模样觉得又像一匹饿狼贪婪的吃着水果,又像一只贪吃的小猫咪满嘴都是,她们看了我,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额”一声打嗝声震动了整个城堡,大家又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我的肚子饿的咕咕叫,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梦,我便跑去吃了饭,真希望美梦成真啊!!五年级:曦之情殇65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未来是个梦未来是怎么样的,无人可知。因为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一切都是未知。未来的世界会不会还会有战争,战争永远是愚蠢的,无奈的。当一个国家攻打另外一个国家,除了为了自身的利益还为了什么,难道为了好玩吗?战争表示的是人类最丑恶的一面——自私。未来的世界会不会还有人类。虽然说我们人类现在主宰世界,但是我们人类无休无止的开发、研究已经造成了人类灭亡的加速。当地球已经千疮百孔时,你可以保证我们人类还能生存下去吗?是地球养育了我们,如果我们在这样肆意破坏自己的星球,那么地球也会把我们毁灭,因为我们已经没有资格生存下去了,到那时我们后悔已经太迟了。这正是自私把我们推向了死亡的边缘。未来虽然是未知的,但现在我们人类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不要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使我们的地球就这样毁灭;让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就此消失在宇宙之中;让我们人类的伟大的历史也消失在宇宙之中。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人都变得心地善良,不再有自私。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更加好的生活,更加好的未来。六年级:16979486044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梦回红楼《红楼梦》这本书将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每读一遍都能带给我新的回味。曹雪芹在书中没有明确表明主题,而是通过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院中的儿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才情气质过人;宝玉遇事稳重,气质不凡,精通诗词;迎春才貌双全,才情万种……曲尽人散,风采各异的红楼儿女散去了,那时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黛玉的文学是很少有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当时的封建思想,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他们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不怕别人的言论,说出厌恶功名的话。这也是我最佩服她这一点!虽然黛玉讨厌功名利禄,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她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这份心思,谁能够和她相比呢?但她的结局却使人叹之又叹。叹只叹那封建社会给了黛玉太多的压抑,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尽力追求了幸福了。金陵十二钗中,能与林黛玉的才情媲美的非宝钗莫属,她家财雄厚,处事圆滑,单单这两点就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林黛玉。宝钗始终是强者,她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黛玉之下,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毫无讳忌,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不低于凤姐。她性格温顺,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几乎是人见人爱,被认为是“大家闺秀”在这整部书中,她是最完美的。对待宝玉,更是顺从无比,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宝玉却始终爱着黛玉,她,只是一厢情愿。黛玉死前在恨宝玉的绝情,却不知是王夫人调的包,让宝玉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撩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情何以堪,落得一个独守空闺的下场。宝钗何止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啊!林黛玉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这是我所领略过最完美悲剧!悲剧的源头,是封建社会的黑暗。但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呢?《红楼梦》,梦一场,噩梦一场。900字 初二 记叙文
-
红楼·梦一场“开天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题记世外仙珠寂寞林黛玉,潇湘妃子。人人都道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惜,可惜,这玉一般清透的她却生于那混浊的世中。“大观园”,这一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日子,只能任由眼泪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的确是为了还眼泪而来的啊!宝玉对她而言,不仅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更大的是知己,在那个污浊世中唯一的知音人。可悲的是世俗的眼光,封建的思想,导致命运的枷锁把他们给拆散了。我至今仍未能了解感受到她含恨而终前的那句:“宝玉,宝玉,你好……”的全部痛楚。山川日月之精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其父听后大怒,认为其必定是“淫魔色鬼,酒色之徒。”然而,我却一点都不这样觉得,且不说他为“女儿痨”而死的晴雯,跳井而死的金钏儿伤心欲绝,对“才华馥比仙”的妙玉,悲观失望后出家的“藕榭”惜春痛心疾首,黯然悲叹,单看他对黛玉的心则可看出。虽然最后造成“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的悲剧,可是这样的结果又是他想要的吗?爱黛玉还是宝钗,他义无反顾的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娶她们二者中的谁,他却一点决定权都没有,只能任由他的父母。这一点也正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落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不管是“潇湘妃子”黛玉,“芜君”宝钗,“沈霞旧客”湘云,还是“蕉下客”探春,她们都无法改变命运,仿佛是那个时代对她们的诅咒,因此,只能把儿时的理想、抱负看成是南柯一梦。虽然我不是生在那个封建年代,但是看着慢慢被摧残的她们,我却能深深体会到那个时代的迂腐、黑暗;虽然我不能身临其境去感受她们的苦,她们的痛,但是品着雪芹先生用泪水酿成的艺术之酒,我却能看见她们的一颦一怒,甚至能触摸到她们的泪。是啊,我们的确是幸福的。我们没有落后、愚昧,不明事理的父母,没有生来就不平等的地位,没有封建思想的摧残……因此我们真的要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千万别因为它平凡、微小、习惯拥有,就忽视它们。手捧着《红楼梦》,为它执笔,抚摸它的泪,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三乡中学初一:王可馨900字 初一 读后感
-
红楼仙草染上秋霜,氤氲成幻梦一席。红楼依稀远,冷风吹帘,冷却几多红颜梦,唤回几多前世今生嗟叹。八百场加催的风花雪月,写一本残缺的心之孤本。千页红笺一个“怨”字,低眉细看《石头记》里的一滴水,经历几千年的轮回,打捞着一则永恒的传说,流转着一个隔世的佳话,演变成流传不尽的金玉奇缘。——题记红楼梦一个流传不尽的金玉奇缘,初次深刻了解红楼梦是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红楼梦的前世今生,说那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的化身生长在三生石畔,那株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实际上是长白山的名贵人参,人参生长在长白山地区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人参绿叶对生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应该就是长白山人参吧。至于贾宝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描写看来,神瑛侍者为贾宝玉的前身,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他身上的通灵宝玉则是由顽石变化而成的。了解红楼梦之后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不过却又有些惋惜林黛玉与贾宝玉不能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林黛玉在故事里所有的眼泪都是因为贾宝玉而流的,或许是因为前世贾宝玉对林黛玉有灌溉之恩,也就注定要让林黛玉用今生所有的眼泪来还贾宝玉。注:此文多半是摘录的,而更重要的目的则是赏析。初一:田颖9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红楼千载有余梦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承载着太多女子的悲伤,那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史,更是黛玉报恩的还泪史。品红楼一梦,感物是人非,谈沧桑巨变,圆古今之梦。红楼千载有余梦,今朝梦醒天涯人!美丽多才的红楼女子为红楼之梦绘出了浓重一笔。她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谨慎而高傲是她的性格。这个“世姝寂寞林”在大观园中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自身的可贵。大观园中的“游丝软系飘春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她不与世同污,不去阿谀奉承,不去弄权揽财,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爱情,敢于与封建社会作斗争,她活出了自我!她曾是选秀入宫的美女,却停在大观园内寻找自己的平台。她是一个精明的女人,她懂得怎样生存,更懂得如何讨长辈欢心。她是人们心中的乖乖女,她会融洽周围的人,也会利用宝黛之间的误会来成全自己的爱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她的梦想,不能不说,这也令人感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美若天仙的她竟是大观园中心机最重的女子。她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计杀尤二姐,效戏彩班衣。她为了自己会想方设法铲除异己。也真应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一代佳丽被夫休弃,哭向金陵事更哀。不能不佩服她的能力。红楼一梦中有太多的世态炎凉,贫富涯意。园中有风华绝代的美女,有陆海潘江的才女。她们有着纯洁善良的本质,却只能在那被成群男子控制下的凄凉社会中唱出一曲有一曲的悲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孤守青灯古佛的惜春,性情刚烈的尤二姐……那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却因男尊女卑而走向深渊,这样的红楼一梦,这般令人感叹!品的是千红一窟,饮的是万艳同杯,何人揭晓这太虚幻境中竟揭示了园中女子的归宿!这千载红楼中,有为那个男尊女卑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也有对这个人情冷暖社会的无情鞭笞,更有对园中女子的赞美与歌颂!红楼千载有余梦,今朝梦醒天涯人。品一品红楼一梦,让古今之梦在时光隧道中交接,让梦以血泪之殇祭奠千年的执着,创造跨越数亿光年的美丽。900字 高一
-
红楼一梦红楼梦读后感终于把四大名著又认真的看了一遍,现在我终于懂得人们为什么把红楼评为公认的四大名著之首了。在艺术成就上,红楼可以说当之无愧。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细腻,不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抑或是语言,一些大场面的描写。等等。再者,它是一部关于女子的书。其男一号贾宝玉也是带走十足的女子特质:看男人为泥,污浊不堪。女子为水,干净,清新。不爱功名利禄,不爱齐家治国,不爱戎马天涯,不爱定国安邦。惟愿长居红楼,相伴知己红颜。这就是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他想的是与自己的一帮发小一直相伴,地久天长,此生不渝。直到迎春、探春相继出阁,晴雯、黛玉相继仙去,他终看破红尘,了却凡心,皈依三宝。黛玉和宝钗算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吧。先说黛玉,才高不让须眉,但知葬花玩味,木石前盟虽天定,不想金玉相配,可恨天公不作美。一朝香魂散,耿耿痴心有谁怜。本是寄人篱下,幸得知己如玉。她是个有个性的人,因为自己的个性得与宝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最终也是为自己的个性所累,贾母认为她性格乖觉,不如宝钗知书达礼,更适合做未来大观园的女主人。最后含恨而终,泪尽而亡。宝钗其实是可怜的,上知孝悌,下晓礼仪。理家不输众儿男,终是良母贤妻。谁想金错配玉,无奈空披嫁衣。孤影幢幢,长夜寂寂,谁可倚?她自己对宝玉并没有那种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之情,无奈被作为为宝玉冲喜的人,宝玉出家后,只得空房独守,红烛独依,以泪洗面。还好有宝玉的遗腹子,她最终仍是古代良母贤妻的典范。一曲红楼,其实是大观园的衰落史。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么大一个大观园,从外面来打倒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败坏总是从里面开始的,从子孙们的吃喝玩乐,赌钱吃酒开始的。从上到下,真正务正业的没有几个,而且还极度奢侈,元春省亲的时候索性直接建了一座省亲别院,几次重大的葬礼都是极尽华贵,从老太太而始大家整天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宴饮游园。结果导致日益亏空入不敷出,最后抄家时问题就开始浮现了。还有大关于表面平静,其实内部矛盾重重,嫡出和庶出的矛盾,丫鬟和主子的矛盾,丫鬟和老婆子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为大观园的衰落起到了负面的效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能打败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只要自己不乱,别人很难打败你的。红楼还是一部很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它对当时的丧葬制度、皇家省亲礼仪、药方、算命等风俗都有十分详尽的描写,可以从多方面反应当时的社会。红楼给我的感触远远难以用几百言来完全表达,待风清月高时,临风而坐,愿得与几知己细细玩味。9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