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红楼
咦,这是哪儿?古色古香的房间,没有一件现代物件,就连房间里的人也穿着古装。
正疑惑着,忽然从门后走来一个丫鬟:“黛玉小姐,您准备好了吗?一会儿我们就要出发去贾府了。”
黛玉?贾府?难不成我真的穿越了?我赶紧照照镜子,果真不是我的模样呢!马上与父亲告别后,我便上了船。船行不多日,就到了贾府。不得不说,这贾府可真够大的。来来回回绕了很多路,才到上书房。
刚进去,也不等我拜见,祖母就把我揽入怀中,大哭起来。我也忍不住这悲伤的气氛,同祖母哭了起来。哭罢,祖母一一将众人介绍了,又把迎春、探春、惜春三人介绍与我认识。
正说话间,忽然听见后院有人笑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我不禁想:这些人都屏声敛气的,到底是谁来了?只见一群女仆丫鬟都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进来,这人打扮得彩绣辉煌,如天仙下凡一般。不是“凤辣子”王熙凤还能是谁?虽然早已知道是谁了,但装一下还是有必要的,“这位是——”也不等我问完,贾母便说:“这是你琏二嫂子,你只管叫她‘凤辣子’便是!”我赶忙行礼,王熙凤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一番,笑道:“老祖宗这明明就是您亲孙女嘛!瞧这一身灵气,天下真有如此标志的人物,今儿我也算是见识了!”说了一会儿话,贾母便让邢夫人带我去见贾赦,哪知他身子不适,不变见我,我又去了王夫人那儿。我看天色不早了,便回去歇息了。外祖母早已让人收拾好了房间,我回房后,便躺在床上睡了。
奇怪,我怎么又在自己床上了?哦,明白了,原来那只是“南柯一梦”啊!不过,这“红楼一日游”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成长的足迹撒满阳光
人生像一片沙滩,成长中走过的路上留下了串串脚印,缕缕阳光撒下,伴随浪花的离去,脚印与阳光便留在了记忆里!
三岁
十年前,三岁的我由妈妈牵着,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叫幼儿园。当她放下我,准备离开时,我却抱住妈妈的腿,号啕不哭(止),不让妈妈走。这一哭,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目光,妈妈劝了好久,我仍是不依不饶。这时候,一名女老师走了过来,带着甜甜的微笑,用柔和的声音问道:“小朋友,快上课了,不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吗?”轻轻轼(试)去我的泪水,温柔地望着我。我突然感觉心中有一种情绪莫名生起感觉在幼儿园里一再孤单了。在幼儿园的三年中,她用微笑陪我度过。
六岁
六岁的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便被送进了小学。不能再和老师、小朋友们玩闹嬉哈了。学校好大,人好多呀!不到一天,新的校园又深深吸引了我。苗圃里的花,真香;道路旁的树,真高;校园的景色,真美!我们开始了“aoe”“123”的学习,开始了早上用稚气的声音读书,开始了对长大后的憧憬……步入小学生活,我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少!有一次老师说我们都在阳光下成长,我忽地想到了什么,又觉得“阳光”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有很深的内涵似的。
九岁
记得九岁那年的暑假,外公外婆要带我这个小丫头去广东舅舅家玩。临行前,爸爸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地)叮嘱,反复帮我收拾的(?)行李,笑容后隐藏的不舍,让一向有些调皮的我变得规规矩矩。毕竟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妈妈出远方,这一丝紧张被子心思缜密的妈妈捕捉到了。她拉着我的手,站在火车边,说:“女儿,长大总是会离开父母的,这只不过是去一次旅行而已嘛!你长大了,应该要学会坚强了。”上火车后,妈妈招手示意再见,微笑与不舍都显现在脸上了。那个词“坚强”驱走了我的怯意,“阳光”这个词又浮现在脑海中,我好像领会到了什么!
十三岁
过完十三岁的生日是在夏初,微热的阳光普照大地。轻柔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轻泻在书桌前,伸出手,阳光从指缝间流过,洒落在零乱的稿纸上。那一小块光斑,竟照耀着的是“幸福”二字。门外的爸爸妈妈下在为我忙碌着。
细细思索,幼儿园时,女老师的微笑地一缕阳光;初入小学时,校园的蓬勃生机是一缕阳光;初出远门时,妈妈的一番话是一缕阳光……成长中的万缕阳光为记忆的白纸镀了金色,一都很美好!
仰起头,迎着阳光,闭上眼,然后微笑!
如水的年华里,我一直在找寻阳光的真谛,最终,我发现,阳光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幸福!
相似题目
-
梦红楼一个季节凋谢的不是花朵而是沉沉的梦黯淡的梦抹灭了一个故事夹着雨水混着泪水一个梦里一滴泪滑落在一个世界的两头一头滴在花瓣上一头落在梦境里凝成了一道伤痕也许经过了一个年代碎了的不是梦是一段历史一个黄昏的末端那个沉重的年代封闭了几段感情也许是永远地埋葬呢在偌大一个幽深的老宅里影子如豆油灯的味道泛着一些潮湿的故事守着两个天空的月光一个死了一个疯了良久,两个灭了依稀记得当年的红楼金枷般沉重里头是破碎的梦湿润的是一个年代没穿嫁衣的女子的哀怨承载的是年久的惆怅与酸楚250字 初三 书信
-
梦红楼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题记予尝自谓,曰:“回眸之顾,便为红楼?”予惩无梦,但使焉?汝若而长息耶?汝怜其爱,感其心,但尝眉颦深皱而泪湿素颜,吾谓之何须苦何?但曰:“甚矣,汝之不惠。”汝愁草瘗花,楼前思之,两眸归梦怜飞絮,未料花影阑干,漫沾残泪,霎时凝伫,何须惆怅,但曰:“何苦为之素骨凝冰,柔葱蘸雪?”或惋,或愁,或怨,怎能生凝笑?更可谓“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汝无语,更是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念沉沉,恨依依。无奈何焉?孤芳一世,供断情愁,我试问花知否,何曾管得落花无……予惜其之过,奈无何,为余浩叹,但是黯黯梦,何曾梦觉,如若红楼,寂寞无人见。惟闻此空楼,何须修饰?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一切皆是梦靥!250字 初三 书信
-
梦红楼几度回红楼 体验悲与欢黛玉自悲叹宝玉苦不堪本是同林鸟无情被拆散世俗可哀50字 初二 诗歌
-
梦红楼皑皑雪姿饰长春,文史佳韵红楼稔。伊人祥安深闺望,金光普照殿学堂。悠悠嗔念贝李文,佳人如诗萦绕魂。比翼齐肩窗前踱,沐辉驭冷红楼啄。依窗天地二人国,双双品茗遨星河。一生一代一双人,置身楼阁斗乾坤。南都一梦长中医,相思相望暖寒语。100字 初三 诗歌
-
梦红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也在猜想我是谁。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早已望穿了秋水。梦中掉下个林妹妹,轻轻告诉我我是谁,那段肝肠寸断的爱情,只愿我能继续写到结尾。”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看电视剧《红楼梦》。其中,林妹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我觉得她好没用,总是被人欺负得泪眼蒙蒙的,要是被欺负,你就打他呀!动不动就哭,身子都是自己哭坏的!宝哥哥不娶你,你就嫁给别人呗!还寻死腻活的!真是搞不懂!“外祖母家不同于别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这简直就是“步步惊心”嘛!我觉得她那就是做作,自己姥姥家还那么小心,又不是在皇宫,自己又不是“甄嬛”装模作样的给谁看呢!你再小心“宝皇帝”也不可能选你为妃的嘛,人家都有金玉良姻了,你这“木石前盟”不好使。让我对林黛玉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变革,是在去年完完整整地读完《红楼梦》的时候。起初由于我对林黛玉有抵触心理,所以她干什么我都不喜欢,她被宝玉甩了我还觉得很高兴呢!但当我认真的读了《葬花吟》,想从中找出些骂黛玉的理由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林妹妹,才真正喜欢上了她。于是我又再一次重读了《红楼梦》!也许是我的态度改变了,这次从黛玉一脚踏进荣府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在为她悬着。她笑一回,我跟着笑一回,她哭一回,我也跟着哭一回。“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我见犹怜的女子,难怪宝哥哥会对她眷顾有加。只可惜红颜薄命!贾府那么多人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只有个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有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我知道在那个时代妇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黛玉也知道,但她却不能深刻理解。她把自己一切的情全部托付给了宝哥哥。但宝哥哥到最后还是娶了宝姐姐。黛玉就像一朵鲜花,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凋零的命运!黛玉,你身在了一个不应该的社会,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你的才华施展在了一个毫无价值的贾府,你爱上了一个你不该爱的人!正如你所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中事事如梦,梦中人欲梦红楼。于是,我梦红楼……900字 初三 散文
相关推荐
-
红楼一梦红楼一梦(二)林黛玉飞燕葬花埋香?V,只为公子不了情。木石姻缘真是假,才女心中也不定。秋窗雨夕寄真情,只怕夫人恨吾韵。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梦回红楼梦回红楼佳人何在?多情人借一枕清梦能否梦回红楼?寒夜挑灯那些完美的凄凉点点凉上心头那古时的月亮可曾看见这年年岁岁的爱情?这花前月下上演的可真是爱情?不怨公子无情不想佳人善变在这纸醉金迷的街头看不到清风明月找不到采菊的人今夜我无须花容月貌更无须倾国倾城在这清幽的月光中我已走入那幽幽的潇湘林中那里定然还有几许笛声一曲无人能谱的绝世恋曲初一:汤证超1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梦碎红楼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梦》有一点伤感,读着读着就就有一种要哭的冲动。但是每个故事的主题以诗词的方式出现,故事中的诗词有很多,不得不让人佩服佩服!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家族的事,从大到小的事情。小说的主角贾宝玉是一个有点“娘娘腔”的男人。这也不赖他,他的家庭几乎全是女性。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他家庭是由一个女孩子进宫做皇上最得宠的妃子起,才盛起。于是他们每天吟诗作乐。说到这,我不得不提两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姑娘薛宝钗、林黛玉了。薛宝钗看重家族、心思稳重。林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可是宝玉偏偏就喜欢上了黛玉。可是,老祖宗给宝玉找少奶奶要能照顾宝玉的,林黛玉身子不好,自己都照不顾来呢,哪有时间照顾宝玉啊!所以,大家骗贾宝玉说给他娶林姑娘。入了洞房,掀了盖头。宝玉傻眼了:坐在自己面前,穿着新婚衣服的美人哪是林姑娘啊?这不是宝姐姐吗?而自己的林妹妹已经死了。他是伤心不已,出家当了和尚。俗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林黛玉这样一个经受不起打击的脆弱少女。死是她的解脱、她悲剧的终结。这是她的幸福。当她躺在地下长眠时,看到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时,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梦碎了,一切美好的事情,都碎了……500字 初一 应用文
-
红楼一梦夜阑人静,蜗居斗室,煮一盏香茗,看雾气缭绕,捧一本古书,静静品阅。手一次次的滑过……我静静的坐在书桌旁,手捧一本名著,仔细品味。心,随着一次次的翻阅,也在不停的跳动……一段爱恨纠葛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断人悲肠的曲调。无奈,回荡在书中每个人的心中。黛玉的无奈是寄人篱下,相爱却不能厮守;宝玉的无奈是爱却伤了众人的心;宝钗的无奈是得不到他的心……彼此隔阂,承载两人心痛;放下一切,打开心扉,只是痴人说梦。何苦为他争风吃醋,一觉逝去。所谓“门当户对”,可否有真情。可恨有情人未终成眷属,悲哉!悲哉!贾府败落,人情淡漠,十二金钗各尽悲惨结局,独留世人叹息。在感叹之余,也不难想到人生也就如这《红楼梦》一样,似戏,一叹而过,各种悲欢离合,承载着各种心酸,风流冤案尽在眼中,人生如戏,谈笑间一晃而过。富贵一切来的匆匆,去的也是匆匆,一切如过眼烟云。人生有几何,来去无影踪。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殊不知,烟消云散,两手空。《红楼梦》,一本文学巨著,一本愁绪漫飞的经典,伴随我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细细品茗,独留余香回荡在心底。茶,已煮好,只待品味;书,已阅过,只留余香回味……又一个夜阑人静的夜晚,有书陪我度过……400字 初一 散文
-
红楼已成梦“就像那纷扬落下的花瓣。轻轻落下,终结了生命。”当我放下这篇文章之时,手已微微开颤。有人感叹道:“黛玉,你在何方?”目光眺者,眺者,千年之前,百年之前,那黛玉的性子如花楹花,柔软无力。倾城,倾城,即使现只是一缕青丝芳魂,魂魄不散,留于人间,那恨,那恨,扯得心口生生地疼,宝玉啊,黛玉啊,那“玉"是否已悄然破碎,你们传世的爱情,还有定论吗?黛玉,你的眸子,流出了多少怨恨,那恨是恨宝玉负了你?还是恨自己无用,不可了却残生的愿,无法挽回宝玉对你昔日的一切。在你眼前,那松的杨花落啊落,直到生命灭在你眼中,我在千年之后的时代来伤感你的那一世。你相信会有下世或来生吗?你真的能够撑起娇弱的身子,再接受一次打击吗?多少年前,你已在天界修成人形,今生来只为寻得宝玉的爱情,那通灵宝玉你记下你的过往匆匆。如今,你所化的芳魂又去了哪儿,你可所知,我多想寻得你,以解我心中忧愁。在梦中梦到之时,你总是着大红色的嫁衣,唇边总轻点着。宝玉在隔屋成婚,喜庆之意尽在其中,你却忧郁地望着哪里,眼中留下了恨与无奈而重重地垂下了身子。谨默着“吉与凶”“祸与福”,曾是彼此的知己,今却已这等方式割断情谊。那远雾迷茫中,浮现的,可是你久违的笑颜?450字 初一 散文
-
红楼追梦老师安排我们学名著,于是我在家里看了《红楼梦》这部电视剧,对红楼梦有所了解。不仅我喜欢红楼梦,我妈妈也是个红楼謎,平时红楼梦的那首《枉凝眉》经常从她嘴里哼出。在北京,我们一家和姑姑家的表弟一起来到了红楼梦的拍摄地大观园。妈妈对红楼梦非常了解,但妈妈却是第一次到大观园来,却给我们当起了导游。从妈妈的介绍中了解到,大观园是元妃省亲而建造的园子。后来因为元妃回宫,大观园由贾府的人居住。大观园内有40多处景观,有亭台楼阁、佛庵和庭院。刚进大门,就看见大观园张灯结彩,红纱灯挂满整院,树上都挂上了梅枝。走进怡红院大门,看见房间上挂着写有“怡红快绿”的牌匾,这分明就是贾宝玉的房间了,房间里有三个腊像人,他们分别是贾宝玉、花袭人,就是按照电视剧照制作的,特别逼真。往前走有座桥,桥边有座亭,这就是红楼梦上讲的沁芳亭桥了,这个桥位于大观园的中线上,顺着沁芳亭桥往前走,远看门口有很多竹子,院子里有也长满了竹子,妈妈指着那个院子讲,那就是林黛玉住的潇湘馆了,走进潇湘馆翠绿的竹子看了就让人心旷神怡,在房间里林黛玉的蜡像前摆着一个古筝,看了这个场景,我仿佛看见林黛玉在弹琴,琴声优美而动听。从潇湘馆的后门出来就是一个长廊,走过长廊看到一片湖,在湖的后边就是一个别院,妈妈说那就是省亲别墅了,有一个大殿牌匾上写着“顾恩思义殿”,在主殿的后面有一座大观楼,是元妃省亲时看戏的地方,在主殿的左右各有一座配楼,与主殿成为一体。在我们游园时,妈妈给我们讲出了红楼梦的人物故事,我们连连称赞妈妈是个红楼謎,而妈妈却说这次游园圆了她的红楼梦。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梦回红楼《红楼梦》这本书将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每读一遍都能带给我新的回味。曹雪芹在书中没有明确表明主题,而是通过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院中的儿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才情气质过人;宝玉遇事稳重,气质不凡,精通诗词;迎春才貌双全,才情万种……曲尽人散,风采各异的红楼儿女散去了,那时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黛玉的文学是很少有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当时的封建思想,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他们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不怕别人的言论,说出厌恶功名的话。这也是我最佩服她这一点!虽然黛玉讨厌功名利禄,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她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这份心思,谁能够和她相比呢?但她的结局却使人叹之又叹。叹只叹那封建社会给了黛玉太多的压抑,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尽力追求了幸福了。金陵十二钗中,能与林黛玉的才情媲美的非宝钗莫属,她家财雄厚,处事圆滑,单单这两点就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林黛玉。宝钗始终是强者,她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黛玉之下,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毫无讳忌,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不低于凤姐。她性格温顺,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几乎是人见人爱,被认为是“大家闺秀”在这整部书中,她是最完美的。对待宝玉,更是顺从无比,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宝玉却始终爱着黛玉,她,只是一厢情愿。黛玉死前在恨宝玉的绝情,却不知是王夫人调的包,让宝玉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撩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情何以堪,落得一个独守空闺的下场。宝钗何止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啊!林黛玉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这是我所领略过最完美悲剧!悲剧的源头,是封建社会的黑暗。但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呢?《红楼梦》,梦一场,噩梦一场。900字 初二 记叙文
-
回梦·红楼在依稀记事时候,就听说有一所名扬四海的高中,人都赋予它一个特别的名字——红楼,那是因为你可以在市区里面隐隐约约地看见有一座红艳的建筑安静地矗立在学校中央,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走进校园,你会认为自己像是踏进了一座古城,校园到处充满一种古老的芳香,或是花草的芳香亦或是建筑散发出来的气味,神清气爽,让你感觉不到一点的紧张与压力,而是心灵的舒缓与陶冶。其实夜晚的红楼更是令人心向神往……夜幕四合,昏暗之中忽而望见一座古老而又庄重,带有赤红色的建筑,它就是红楼。红楼仿佛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矗立与安静祥和的校园中,清幽而淡雅,时不时透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我喜欢安静的一个人,独自于苍茫寂寥的夜晚,漫步在校园小径中,欣赏沿途风景。独品自己的那一份惬意与淡然。白天看似高大雄壮,给人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的凤凰花树,在夜晚看来好似一切都变得和谐,活泼起来了,反而带给人一种安全感与温馨感。一直沿着校道往里走,我看见了“李强学苑”四个大字高挂在正中央,不知不觉中我的脑海里涌现着嘉中莘莘学子在教室里学习的画面,每位学生脸上都露出一种不能言语诉说的宁静,还有他们那张渴望知识的面庞。这时,忽而记起来还有一处特别的建筑,那就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这里,师生们载歌载舞,共同欢笑,忘记了年日里的种种不快,只是尽情地伴歌起舞,我能望见每个人脸上露出最真挚的微笑……一阵清风伴随着淡雅的花香吹来,拂过我那几近凌乱的头发,把我从幻想中拉回到了现实,才发现心中还残留着那一丝温暖。与月光漫游在校园小径中,微转额头,便看见教师们还在宿舍里亮着灯,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他们为了能够把知识尽可能地完全教授给学生们,不惜劳累身心……夜色渐入深处,当世间万物都暂停了它们的活动,时间仿佛也静止在那个瞬间,忽然“啪”的一声,教师宿舍最后一盏灯灭了,在灯灭与黑暗的刹那间,我看到了老师那大量工作后放松的微笑…… 夜真的深了,只有月光与灯光陪伴着悠悠红楼……清陌淡雅,淡然寻殇,岁月静好,我愿与红楼同在。寂静笼罩的大地深沉而厚蛮,即使孤身独处于这黑暗中,也不会有多恐惧,因为有红楼的陪伴,就算再多的劳累也值了。800字 高二 记叙文
-
红楼一场梦在一个惬意的午后,我坐在树荫下,感受着风冲我脸上拂过的气息。我轻轻地翻开了《红楼梦》,走进了里面人物的内心,走进了曹老先生笔下的灵魂,去感受这部伟大名著的无穷魅力。在这部名著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了。从她那“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的言行举止中,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矜持、多疑的人。在贾府,只有难得才受人待见,女的总是被轻视,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林黛玉一生苦命,整天以泪洗面,唉声叹气,葬花,焚诗稿,都是在哀怨这些的不公平。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所造成的吗?看到这,我的眼睛朦朦胧胧地湿润了。我不禁想起了儿时的一个邻家小女孩——彤彤。彤彤是一个非常苦命的女孩。她的父母生了一个男孩,渐渐的,他们开始产生重男轻女的思想,总是把彤彤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对彤彤却不闻不问。好几次,我都见到了这样的一幕:前方,彤彤的父母牵着彤彤弟弟的手,开心地走在前头:而彤彤呢,自己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后头。这是,只见彤彤的爸爸转过身来,对这彤彤恶狠狠地骂道:“死丫头,不会走快点啊!”而面对这彤彤弟弟呢,彤彤爸爸又是另外一副嘴脸:“乖儿子!咱们走快点哦,爸爸给你买棒棒糖吃!”我暗暗感叹,感叹这个世界怎么对彤彤如此不公平。接下来的那段日子,彤彤变了,脸上不再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也变的沉默寡言,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哭。一次,她靠着我的肩大哭了起来。我不阻拦,因为我知道,这是彤彤解放心灵的唯一方法,也是她唯一能倾吐心事的办法……我静静地坐着,在心里默默陪着彤彤流泪。我轻轻地合上《红楼梦》,长叹一口气,心中充满了伤感。两个不同时期的女孩,却遭遇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是多么的可悲啊!我知道,在一些山区还有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发生,但这真的很不应该,同是后代,为何要有偏见呢?女孩子,难道真的要比男孩子差吗?身为女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吗?哎,愿人间不再有这样的悲剧,愿人间不要再出现第二个林黛玉和第二个彤彤了,愿《红楼梦》永远只是人间的一场梦!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红楼我的老家在江南水乡,它是一座,在清一色的粉墙黛瓦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好几年没有回来了,它还是当初的样子,只是门上暗红的漆有些斑驳了,兽头铜环也染了铜绿。轻轻推开大门,想给家人一个惊喜,没想到庭院里只有几名染师在忙着她们手中的事,没人注意到我。不禁莞尔,心想谁让我不打声招呼就回来了呢。看着眼前的院子,忆起往昔来,一时兴起,竟想参观起这许久未见的。 院子还和从前一样,彩虹色的染布如飞瀑般倾泻下来,冉风微拂,这院子被装点得宛若仙境。漫步着走过院子,再穿过长廊,便是会客厅。黑檀木的沙发上雕着精致的行猎图,旁边立着一只根雕苍鹰,它怒目而视,欲展翅凌空,似乎它本就是活的,只是被封印在这木头里罢了。壁间还悬着姑姑绣的高山远水图。沙发稍后一些通往回廊的门口旁多了一个水族箱,里面大大小小的热带鱼游得欢脱,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这样的摆设衬得客厅古正儒雅又不落俗套。茶几上,卧着一套茶具,在这恬静的午后时光里,能坐下来静静地品一盏香茗是再好不过了。 从客厅出来走过一个回廊,就能看见奶奶的房间了,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房间里的衣柜、床、书桌仍是老样式,也仍是深棕色的,只是黯淡了许多。衣柜门上的傲雪寒梅和床拼上的鸳鸯戏水雕花内蕴简约,栩栩如生。床上的枕头套、被套都是用奶奶染的布做的,上面的花式是姑姑亲手绣的,看起来很素雅。床尾稍旁边一点的地方,摆着一台崭新的缝纫机,想来应该是奶奶新添置的,它上面还带着LED台灯和小风扇,甚是新颖。想当年奶奶还对这种“不伦不类”的新潮物件颇有芥蒂,如今却添上了。 爸妈的房间也和奶奶的一样在内院。一进房门,就是一个书案,报纸和收音机还放在书案上的老地方,母亲用来制作中国结的工具和做好的各种绳结也仍放在书案一角,未曾变过。只有原来的“大头电视”被换成了液晶的小彩电,相信爸妈再也不用因为收不到信号而苦恼了。柔和的阳光洒在落地窗前的藤椅上,似是要给它镀上一层金辉。母亲的床头摆着一个相框,照片里的父亲英姿飒爽,母亲笑靥如花,他们手上拿着母亲做的同心结,笑脸中流露出的幸福像是要溢出这相框。 姑姑是家乡小有名气的绣师,她的房间里几乎全是她的作品。因为姑姑钟爱兰花,所以她房里的东西似乎样样离不开兰。墙上悬挂的装饰画绣着兰,枕套上绣着兰,床单上绣着兰,被套上绣着兰,窗台上摆着兰,就连空气弥漫着一股兰花的清香。这颇有古时姑娘的闺阁的韵味。窗前的工作台上放着一件鱼尾裙摆的旗袍,雕孔绣的兰花样式加上蕾丝的肩部设计,俨然一朵清新雅致的兰花。瞧瞧我这可亲的姑姑,她自己不也像她所绣出的兰花一样清丽脱俗吗? 许是受到这的熏陶吧,我的房间也散发着一股传统的味道。床上四件套用的布是这里染出来的,上面的花、鸟、虫、鱼也是这里的绣师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甚至连我衣柜里的衣服也是出自这。最别致的就要数那件海派旗袍了,那是三位长辈为了我的成人礼特地给我做的,那冰蓝的底色和怒放的腊梅图案寓意着望我坚强,望我沉着冷静地去面对未来。除此以外,房间里也不乏现代的气息,白漆的书桌和椅子,配着落地的镂花灯,再加上带穿衣镜的衣柜,窗外的青葱将淡淡的绿映进了房间,带着一股自然的香气。 染色院里,云影在染布上弛走,忽明忽暗,像个调皮的孩子。染师们围着一个个染缸忙碌着,一块块素锦经由她们的巧手一扎一染,便会盛放出绚烂的花簇;单色的染布是最简洁大方的,但将他们放在一起时,就像拼凑出了彩虹似的梦。刺绣房中,绣师们也正在用手中的绣花针绘出我们的中华文化:梅兰竹菊,岁寒三友在银针的来回穿梭中渐渐清晰;花开富贵,百鸟朝凤在彩线的一张一弛中缓缓成形。不觉间,我竟看的着了迷。 如此,我便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扎染的朴素美,刺绣的古雅美,中国结的热烈美,需要被更多的人认识,并深深地为之着迷,为它们融入时代元素,并将它们传承下去,不负这百年。相信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潮流里,定会有传统手工艺这一叶小舟激流勇进,驶向未来。点评: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Array。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
画中梦红楼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这是大文豪莎士比亚对书的认识。书对我来说,是几米手中的画,浓浓淡淡的水色,绘出天上的云彩、盛夏的绿叶、咖啡馆里的烛光。每一寸的色彩,都能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气息,熟悉地像刚烤好的饼干,像最爱的奶茶。《红楼梦》就是这么一副多彩的水彩画。林黛玉是蓝色。忧郁、孤傲,却又坚强。她的到来,给那充满暧昧的大观园带来了一丝清新。她如大海,看似平静,波澜不惊,却深藏着对生活无限的热情,对理想不懈的追求。她清高孤傲、超凡脱俗。她的一生可以用“冷月葬花”来形容。月夜皎洁的夜里,深蓝的天空中包含着她深邃的无奈。在她的生命里,除了死前吐的那口血,恐怕就只有蓝色了。贾宝玉是粉色。和善、纯真、惹人爱。他含玉出身,身份高贵,却没有男人的气概。他的性格里有太多的香水脂粉气。他对丫头们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她们身份低微而瞧不起她们,因此,房里的丫头们都把他当成闺中密友,甚至会对他发脾气。他没有男人追名逐利的心思,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粉嫩粉嫩的,永远都是那么惹人喜爱。薛宝钗是黄色。美丽、耀眼、大方。她有美貌,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她有才识,知书达理,令人敬佩;她待人处事周到得体,众人称赞。但是,她城府很深,她像一大片黄色的海:远望,金光闪闪,温暖灿烂;走近一看,不由得寒气袭人,她的冷,是入骨三分的寒。《红楼梦》里还有红色的王熙凤,紫色的妙玉,灰色的李纨,绿色的晴雯……一大群的人物,一大堆的颜色,混杂于庭院深深中……但最终,所有的人物都埋葬在一大片黑色之中。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叹红楼是梁间燕子无情,残缺了你的满腔愁苦。花飞漫天,还能迎着谁的目光缠绵于天尽头的香丘。秋水盈塘,几点雨丝柔柔,夜风微微拂过,荡漾着痛苦的迷茫,落花无声的哭泣,只在如镜似的湖面留下孤鹤的碎影。罗门轻响,你一袭白裙,俩弯娥眉,叹那桃花飞散无人怜,手中的花锄再也无力拿起,任那花瓣陷于泥沟,月缺花飞,又岂是你能左右。泪流满面,向落红倾诉你的柔肠百,但茫茫红尘,谁愿为你遮风挡雨,说什莫天长地久、说什莫生生珍重,只不过黄粱匆匆一梦。风露清愁的芙蓉曾为你掩下几许盈盈心事,而你娇羞默默地心声又层挽住多少倾听的泪痕。寂寞庭院把你恍若游丝的叹息种成潇湘馆的千竿翠竹,泪光潋滟,一任忧郁的鹅黄爬满春的画布。红消香断,最是愁人恨重,字字珠玑的诗稿,将你的心事凝成笔墨,夜夜潇歌的画舫上,谁在唱着断肠的歌?你叹那秋窗愁不尽,又怎堪风雨助凄凉?你叹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质本洁来还洁去,我知道纵然世路穷途,纵然沧海桑田,斑驳世事中,你抖落一身风尘,始终未改洁的本质。独倚西风,将柔情的守望赋予千年前的惺惺相惜,最美的承诺总是破碎的太早,谁想到血水相融的木石前盟,终抵不上人人称妙的金玉良缘,幸福飘逝的脚步匆忙的来不及与你诀别。在繁华似梦的大观园里,雪纱裙灼痛了谁的心。寂寞的才情在秋风里摇曳,而那随风而逝的香魂一缕,在何处找到自己的归宿,三更愁绪,遥远的何止是那破碎的迷梦。颦儿,我想为你拭去所有悲苦,可红楼内外,我们隔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啊!550字 初二 说明文
-
红楼如梦,谈黛玉情仰望,那淡蓝的天空。宁静,静静的看着那久违很久的《红楼梦》,心中不经想起那温情如水的她,那份凄凉又有谁会感知呢?那首《葬花吟》拥有了她多少的情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秋季,花儿凋谢,飘零在风中,漫天飞舞。在这样残酷的季节里,落花黯淡了应有的红润,失去了曾经的芳香,此情此景又有谁会怜惜呢?黛玉哀伤,默许。自幼丧母的她,来到了外婆家。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又有谁知道呢?自己犹如那些花儿,失去了芳香,没人怜惜。她的情,谁知道;她的怨,谁知道;她的哀,谁知道?然而这些只可用笔书写她的一切。“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柳树和榆树只管自己的绿叶葱葱而不去管那桃花和李花的飘落。黛玉不禁感叹,是啊,不正如自己么。身处这宅院当中,大家各忙各的,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只会有自己在关心着自己吧。这是她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然而一切的一切却也是注定了,不能改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黛玉的骨气,那份傲,谁有?那份洁,谁有?这便是她对于现实的社会的反抗。她坚守着自己,不让自己被当时的一切给侵染。对于爱情,她没有能力去挽救。她只是希望自己没有别当时的社会而改变就好。这份高洁,不仅让世人,为此钦佩。虽然最后黛玉死了,但是她却没有输,因为她没有像当时的社会而屈服,她高洁的来,便是高洁的离去。我不禁为黛玉感叹,她的哀怨当时又会有谁知道呢?她的高洁,她的反抗又有谁会了解呢?一首简简单单的《葬花吟》描绘出多少情感。静了、回想这份情。红楼如梦,忆黛玉之情。550字 初三 议论文
-
葬花红楼窗外明媚的阳光,洒下,有时会知道那是一天的美好,却有时会觉得如林妹妹一样伤感。——题记如今,我也如林妹妹一样捧着一滩花向水池走去,希望可以把花埋下。……突然想起,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禁悲痛的倒在山坡上,怀中兜的落花撒了一地。我想,宝玉也是被黛玉的情绪所感染吧。以前,我很讨厌黛玉的哭哭啼啼,却喜欢探春的爽快。如今,我也如林黛玉一样,背会了葬花吟,在被窝里哭。现在,是女生谁还不会哭?只有未到伤心时。常常喜欢捧着一本言情小说,手里还拿着一小片叶子或一个树枝?摇来摇去,在书的面前哭得稀里哗啦,那时候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就如黛玉一样,读出了“葬花吟”、见了宝玉,心情才转忧为喜吧。“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至今还是想不明白林妹妹为何会这样想,也有时候想不明白,这又是何意思,我在想:也许是我太笨吧。一首悲伤的曲子在心中徘徊,也洒不掉头上的乌云。我希望在12天之后,我心中没有悲曲,而是一首悠扬的舞曲来庆祝我考试成功。伤感永远不会长久,黛玉与宝玉无结果,却还留下了情缘,我虽与学习无缘,又怎奈悠扬的舞曲在作祟。其实一切命中注定,该是自己哭得时候一定不会少得了自己,因为在12天之后就是成绩公布的时候,那时候也恰好是我的15岁生日,而那时葬花吟又一次在心中闪现。葬花吟——一首悲伤的曲子…550字 初三 书信
-
颦牵红楼竹影幽幽,芳草依依,轻掩一袭白衣,潇湘馆前,倚门回首,颦蹙几多愁!——题记朱宇琼阁,初踏观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唯见宝玉,心生惊喜。朱唇轻抿。他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点破了不凡的前缘。是什么,让他对你一见钟情?是你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是你的泪光点点?还是你那姣花照水之容,弱柳扶风之举?一切的一切。只因你那眉头颦蹙,淡淡忧伤,引公子之心悸动,荡起层层情意……雨,溅落;花,飘飞。你荷锄出闺门,将散落的花瓣聚集起来。置入布囊,随土而化,岂不干净?你那淡淡的愁绪又一次涌上心房,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些飞瓣,似乎就像你自己。孤独,无助。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你又一次感慨、眉头再现颦蹙,泪珠儿,随风洒。那抹之不去的愁思,让人心痛,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烟雨斜阳。你独自行走于小路中,心中的焦急万分,只为求得他一平安,谁知,伫立于门前。却只听得一声“二爷说谁也不见”将你拒之门外、耳旁又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心里又泛起酸意,你枉自嗟叹,终为客,父母双故,寄人篱下,纵使大观园人千千万万,懂你心的只有他,而如今,他将你避之门外与他人笑谈。脚步沙沙作响,痴泪滑落。两个眉尖,又慢慢靠拢。他们总说你多愁善感,而曾见过你的痴情?你的皱眉,你的泪,无不使人为之动容。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静静的,很美,很美……病榻前,你只身孤卧,隐隐的传来了大喜之乐,眼角边,滚下最后一滴泪水,你带着愁容,带着遗憾,带着凄凉告别了世间,牵引着红楼的梦。划过天边……550字 初二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