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读后感_1000字1000字

《倾城之恋》读后感_1000字

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这两天花了点时间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前没留意中国的文学,一直比较多的关注外国的文学。  《倾城之恋》里面描述了流苏和范柳原的一段爱情故事,一直影响最深刻的爱情故事是《傲慢与偏见》。  中国式的爱情是否和外国不同呢?毕竟中国的一些观念和以前,特别是外国的以前不同。  我受到很大的冲击,虽然故事不长,但话里往往有话。  1、爱情观  古典爱情,重视结果;现代爱情,重视过程  两者有正反面。古代爱情是一种执着的追求,追求平淡;现代爱情没有父母过多的干涉。古典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为前提;现代爱情来匆匆去匆匆,留不住人们长久凝视的眼光。  即使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但不要认为我们就必须按照规则办。为了区别,两种观念放大了其中的的区别。(中西方也有区别)  《倾城之恋》放大了其中的一些影响。面包与爱情?面包往往在现代生活中不需要过分重视,反而现代生活中的人却过分重视面包。  《倾城之恋》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强调的是爱情,后半部分强调面包。辩证的分析两者的关系。  我们在过程中的时候全心体验过程,以最终结果为目的,那大概是古典爱情和现代爱情的圆融结合。  精神爱恋,注重的是结果;现实爱恋,偏重的是过程。  如果现代爱情是感情快餐,吃完就走,这样的感情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人生是个试错排错的过程,但是一旦认定了一种关系,就拥有这个关系带来的愉悦。生活不仅是由正面组成,认识它的反面是应该的。  2、感情与现实  不难发现,在范柳原在三次打电话给流苏后,流苏已经爱上了范柳原。流苏也知道范柳原的爱是精神爱恋,需要的是肯定的是范柳原是一个有承担的人。(似乎范柳原有风流史)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些手段递进的。比如说话技巧,心理琢磨。感情是否需要这些额外的因素来组建?虽然我认为不需要,并且觉得这是虚华。而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手段成了必须品。  最后,他们认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战火之后。他们在战火之后把对方看做是唯一。我很疑惑,如果没有战火的发生,那么这段感情是否有变淡的可能性。如果变淡的,他们的轨迹就发会有很大的不同。  用事情来证明一段感情,是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么?流苏是的——我这么认为。要知道一个人的有没有肩负,是否一定需要一些手段,或者说一些事情?也许在我的意识里,太多童话或者片面。我认为最直白的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感情的存在不需要证明,因为感情不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  3、感受  我读完了《倾城之恋》。“传奇里的爱情大抵如此”是否总结了整文?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入了非常多的其它成分,最终也不过回归到最简单的感情。  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倾国倾城的情况,感情依然存在。  还是那句话:绚丽归于平淡。

热烈的爱

550字 六年级

我的妈妈十分爱花,所以家里摆得都是满满的盆栽。可不知怎的,这些盆栽就像中了邪似得,一个个几乎都开不了花。因此妈妈格外珍爱剩下的能够开花的盆栽。而我自然每天都得与它们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我也有了喜欢的花——康乃馨。不为别的,只因为它的花语是——热烈的爱。

康乃馨的花语如其色。吐露芬芳,花不择时。所以,这株花在温室中常开不败,让我有了更多观察它的时间。

现在是春天,虽不及五月开得十分繁茂,却也十分好看。瞧!康乃馨们千姿百态,有的即将绽放,头顶上的淡紫色依稀可见,有的康乃馨正值“风华正茂”期间,睁开自己“朦朦胧胧的眼睛”窥探着、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以最美的身姿展现出来;有的康乃馨临近凋落,各片花瓣已开始卷曲,花蕊也逐渐冒了出来……,各式各样的姿态同时展现,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

这株康乃馨不仅色彩美丽,花枝也十分奇特。不似别人家的,虽越长越长,但却越来越柔软,到最后,像病人似得,浑身无力,软绵绵的,躺在床上。而是越长越“硬朗”,挺得直直的,已经长了二三年了,却依旧像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至于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我的冥思苦想,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康乃馨的花语是热烈的爱,它的花枝越来越高,愈来愈长,花朵始终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永远都不停息。这其中的奥秘是否是希望我们的家里永远充满着浓郁的、深情的、热烈的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