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零花钱
我们班有一个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拨,要说起他的吝啬,我都够写一本“一千零一夜”了,他的名字叫张宇桐。
盼望着,盼望着,周五到了,我们放学后组织了一群“足球小将”去操场踢足球,同时叫上了张宇桐。在烈日下,同学们踢的大汗淋漓,我的舌头已经像一块挤不出水的海绵,于是我们便去小卖部买水喝。同学们各自拿出了自己的“家当”,个个都买了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张宇桐拿出了自己的百元大钞,但只买了一瓶矿泉水,害得老板找了半天钱,有同学说:“拿这么多钱只买矿泉水,也不看看我们的多好喝。”说完他还刻意的晃了晃他的饮料,他却不嫌的回答:“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你懂个屁,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再说了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是用来让你挥霍的?”我说了一句:“不就是为小气找借口吗?”可是那天他完全颠覆了我对他的看法。
那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我们像热锅上的螃蟹一样热到吐舌头的地步了,这时候张宇桐扛着俩箱雪糕向我们奔来,每箱都是牌子比较好的雪糕,原来是他用自己的钱给我们买雪糕吃。同学们吃了雪糕,个个精神抖擞,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来比赛,一举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说:“你是中彩票了吗?怎么今天舍得给我们买雪糕了呢?”他急忙说:“谁说我小气了,我是为了集体利益,只要大家保持最好状态拿下第一这点钱算什么。这叫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时我们又想到了他以前说的把钱花在刀刃上这句话,脸不由得红了起来,对于自己之前的行为而感到羞愧。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的心里。
每当我想要花钱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句话,提醒我要再三考虑,是它让我明白了要合理利用零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
最难忘的一件事
童年,如同一个调色盘,把世界渲染的五彩缤纷;童年就像一部摄影机,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童年就像一块儿美妙的糖果。分分钟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甜蜜。
小的时候,每个人肯定都做过一些有趣的事。比方说把冰块儿插在木棒上烤,想吃“烤冰块儿”。不知道乌龟是什么东西,以为是用乌云做成的等等。而我做过的趣事,数也数不过来,最有趣的还是用洗衣机洗菜。
那天,妈妈拎着一大袋的蔬菜回到了家。说要给我做“大乱炖”。“逗逗,去给妈妈把菜洗了,我去躺一会儿。”说完她就去卧室了。七岁的我,一看这么多的菜就思索了:如果等我把这么多的菜洗完,那动画片早就播完了。不行,我必须要想个好办法。于是,我动起了歪脑筋来,左想想、右想想,这不行、那不行。终于,我把目光定格在了洗衣机上面。哈哈,这是个好办法,我高兴地想,如果用洗衣机洗菜,妈妈不光不知道,还会大大的奖励我,夸奖我呢。于是,我把那一袋子菜提着蹑手蹑脚地倒进了洗衣机里,生怕妈妈现在醒来,破坏了我的大计。
我先把洗衣机的插头插到电座上。然后把洗衣机放到最大挡位。能多快就多快。随后把洗衣机调到静音模式上,又加了许多的水,就安心的去看动画片了。
大约20分钟后,我把水排干,打开洗衣机盖子一看,“苍天,怎么会这样?”我大叫起来。妈妈一下子惊醒了,跑了过来。一看洗衣机里面尽是一堆洗烂的菜,揪着耳朵一边打一边问:“这是怎么回事?”我颤颤巍巍地给妈妈把事情说了一遍。她听完后大笑了起来,又对我耐心的说:“孩子有些事情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他脚踏实地才能做好,明白了吗?”我赶紧点了点头。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妈妈竟罚我把菜洗干净,煮的吃了。幸好爸爸提议我做成菜团子吃,我双手赞成。呜呜呜,爸爸妈妈去吃外卖,我只能吃菜团子。
我吃着难以下咽的菜团子,明白了什么。有些事情可以走捷径,有些不能走。以后我一定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相关推荐
-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人类对森林的肆意践踏最终付出了代价,物种灭绝加快、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变得异常、洪涝灾害频发——科学家断言,加入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生物放养将减少60%,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加60%~80%,同时将产生许多生态和生产问题,人类将无法生存。难怪一位着名的生物学家说:“人类给地球造成的任何一种深重灾难,莫过于如今对森林的滥发破坏!” 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果。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失去森林将失去未来、失去一切。基于这种认识,我国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放在了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出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居世界首位,使我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300字 六年级 写人
-
零花钱只要这次作文评上优,妈妈就奖我30元——我的耳机就到手了!我忐忑不安地看着徐老师,好像等待判决一样,心怦怦直跳,几乎将我的耳膜震裂一般。现在,执行的是花钱买勤奋的政策——我的零花钱,得我努力才能得到。如我刚做完一本数学书,就得到了2000元报酬。现在,离我买耳机的钱就差今天的30元了。我的心又一阵颤抖,万一今天作文写砸,就只能得20元——少了10元不说,还得承受我妈的滔天大怒,令我不敢往下想……我心中一悸动,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后脑勺那个鼓起来的疼包,心中凉了半截。眼前米黄色的墙壁瞬间变得惨白惨白。想到这些,内心不安:只要徐老师一开口,妈妈是盛怒的眼神,还是盼望已久的耳机,就泾渭分明了。我的双手交叠,不安地绞在了一起,双眼盯着徐老师的嘴巴。可徐老师的嘴又闭上了,只是一遍遍地看我的作文,嘴角边跟小鱼吐泡泡一样,一张一合着,就是不发出声音——这不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吗?我叹了一口气,心脏好像已从天灵盖上飞出去了,身体也被掏空了,完了,肯定没戏了。正当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徐老师的表情慢慢开朗了起来,不紧不慢地说:“还可以,发上来吧!”我不敢相信地望着徐老师,我的心受地心引力落回了体内,又开始调皮的跳动了。我好像从鬼门里逃了出来,刹那教室里阳光明媚……徐老师变帅了,同学们变可爱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轻呵!似看到:我的零花钱已增到了2030元,一只梦寐以求的耳机正往我头上套呢……600字 六年级
-
零花钱众所周知,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零花钱,而零花钱花的也快,但是我却因为零花钱发生了好多事情。我渐渐进入高年段,但身上的零花钱还是两三块的,买一颗橡皮就没有了,有一次我陪我同学去文具店,她偷偷摸摸的了一圈然后掏出二十多块买了一本笔记本,但是我清楚地看到她钱包里还有好几张十块二十块的。我惊讶的问道:“你妈妈给你这么多钱买文具呐?”她更加惊奇的回复我:“这是我的零花钱,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听到这句话,我对零花钱表现出更美好的向往,回家后我便迫不及待的冲到我妈面前:“妈!给我点零花钱!”妈妈看了看我摊开来的手掌心,去桌上拿了两块放到我手心上。“两块?!这么少?”“否则呢?”我看着妈妈严肃的面容,垂头丧气的向房间走去。我开始想办法挣钱,投稿?不行,我作文写得并不好哇,打工?更不行了!童工可是犯法的!想来想去,我想的脑袋都疼了,我数出我的零花钱,一共就十块钱,能买什么呢?我更加懊恼,一天早上我到学校发现同班同学的零花钱花的都很快,这时候我才知道钱在短时间内越多花的就越快,而多的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有,那么我们就会懂得攒起来,如今,我的零花钱已经有两百多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合理用钱哦!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支配零花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每个月都会给孩子们一些零花钱。那么孩子们每个月的零花钱有多少呢?而孩子们又是怎么支配这些零花钱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做了调查。调查我用画正字方法调查了同学们一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并统计了30的人数。同学们的零花钱在5-20元的有21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50元-100元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三;200-350元的有2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七。这30人的零花钱是这样支配的:用来买学习用具和书藉的有20人,点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存起来的有6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用在其它方面的4人,占总人数百分之二十。分析1.我从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人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灾区捐款,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但令人高兴的是,买零食和买玩具的人数比较少,只有3人,只占总数的百分之十。说明了同学们都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2.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用来购买了文具用品和书藉,表明了同学们都很爱学习,还表明了同学们非常地会支配自己的零花钱。结论同学业们支配零花钱的原因主要有:1.有些同学发现别人总会买到一些款式很特别的文具用品,于是就请求家长把买文具的钱用“零花钱”的方式给自己支配。他们拥有零花钱后,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用品和书藉。2.每到放学的时间,学校大门口就会飘来一阵阵食物香气,有些同学抵不住这些香味的诱惑,就会拿零花钱去买来吃。3.学校两旁的小卖部总是不断地更新一些既便宜又好玩的玩具,有些同学禁不住就会拿零花钱买来玩。4.有的同学业不需要自己买文具和书藉,也不想买零食和文具,于是就把家长给的零花钱存起来。建议我建议同学们的零花钱一部分用来买文具用品和书藉,以便随时使用;其余的就存起来。我们一定人以学习为重,尽量不要去购买小摊贩的食物。很不卫生,而且报纸上说他们用的肉都是死鸡做成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家长们愿意把零花钱给我们,我们就要好好地支配。750字 六年级
-
唉,零花钱90后的孩子,用起零花钱,就四个字——挥金如土。可我却要精打细算,为什么?还不是我的零花钱2.5元1星期。终于,我向妈妈抗议:“为什么我的零花钱这么少?同学们的零花钱都20元1星期呢!”“我是怕你太小,保管不好零花钱。”妈妈告诉我心中的顾虑。“妈妈,我会保管好的。”我连忙说。“那好,零花钱就30元1个月吧。”妈妈爽快地说,“每月的第一天发钱,不过,你可不要每月的前几天是富翁,月底时成‘负’翁。”啊?以前的零花钱可都是一星期一星期地发,这一月一月地发,也太为难我了,要知道,我可不会合理支配零花钱啊。不过,我这个小财迷仗着现有的41元钱,还是抵抗不了30元的诱惑,立刻答应了妈妈的要求。从此,我也开始大手大脚起来。竟为买一个风筝花去了22元的零花钱,每天放学都要花2到3元买零食。不久后,我的零花钱竟从41元变成了9元,唉,还是等下月的零花钱吧。唉,下个月的零花钱可要好好支配呀!2中六年级:1023775368350字 六年级 书信
-
合理运用惩罚对于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应视具体情况多些谅解或者教育,而不该加倍惩罚。首先,人人都有可能遭遇意外,因为客观原因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如果一进教室就被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先罚做五遍、十遍作业,很显然,学生觉得委屈,心不在焉,作业也不会做得很好。其次,就算少数学生因贪玩而没有完成作业,也不能用加倍惩罚的办法。加倍惩罚往往会逼得学生弄虚作假,难道请同学帮着抄、用复写纸垫着抄,能达到加倍惩罚的目的吗?加倍惩罚一不能提高学生成绩,二来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非但达不到“长记性”的目的,反而形成恶性循环,对完成作业更加不利。况且这些年倡导给学生“减负”,如果加倍惩罚,不仅“负”没减成,反而真应,了那句话了——减负等于加正。再说,罚写作业纯粹是体力活儿,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对学习并无促进。如果老师将“罚作业”改为“补作业”,并且和学生沟通交流,我想学生也许会“知恩图报”吧。否则学生只会对作业产生恐惧,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老师的惩罚。现在学校教育强调不许体罚学生。不许对学生罚站、罚抄,不许用过激的言语批评学生。有一些老师对学生行为粗暴,那肯定是不对的。可是,难道教育真的就只能以情动人吗?一味和颜悦色,是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可是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几乎就意味着放纵。对于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来说,很多道理就是耳边风,即使他觉得有道理也不一定会照着去做。那么,怎么办?一定的惩罚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作业老是不写,讲道理又不听就要有一定的惩罚!罚就是逼追他养成好习惯。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不也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吗?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惩罚,当然也包括罚写作业。这既是“以情动人”,也是“以罚警人”。650字 高二 叙事
-
我没有零花钱学校的对面有一家小商店,我上下学都会经过那里,经常会碰到一些认识的同学去小商店买零食或小玩具,有时会被叫着一起进去,但买东西的从来没有我,因为我没有零花钱。有一次,一个同学取笑我:“邓显霖,你怎么连零花钱也没有呀?”我立刻面红耳赤。回到家我生气地对妈妈说:“这几年我写作文挣了一些稿费,可为什么连点零花钱也不给我?同学都笑话我了。以后我要用我的稿费做零花钱!”妈妈愣了一下,平静地说:“没问题,你的稿费我都给你存到折子上了。你现在要多少我给你。回头从你折子上取。”没想到妈妈这么痛快就答应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惊喜地说:“给我20块钱吧!”妈妈给了我20块钱。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商店。到了小商店,看了半天,我选中一辆电动遥控赛车,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这20元钱是写文章辛辛苦苦挣来的,还有爸爸妈妈、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就那么舍不得把它交给卖货的阿姨了。犹豫了好一会儿,在售货员阿姨不耐烦的目光中,在同学们的连声催促下,我还是红着脸把赛车退了回去。天气炎热的时候,说真的,我很想买根雪糕吃,可到了商店门口,还是没进去。就这样过了不知多久,别的同学依旧兴高采烈地买各种零食或玩具,那20元钱在兜里被我攥得皱巴巴的了还没花出去。我又把钱还给了妈妈。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眼睛里透出开心的笑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我想这些稿费以后用到有意义的地方更值得!现在我依然会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经过那家小商店,依然会看到熟悉的面容进进出出,但是即使有同学招呼,我也不会停下脚步了。如果以后谁再嘲笑我没有零花钱,我就会反问他:“如果你的零花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你花起来还会那么大方而毫不心疼吗?” (指导教师 张亚欣)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我们学校门口有几家买炒米线和零食、玩具的商店。以前去买的同学不太多,而现在,去买的同学越来越多。因此,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我走访了我的几个朋友、同学,问了一下这一两年来父母给他们零用钱的情况,他们都说,爸爸妈妈给他们的钱越来越多,所以就常常带钱去学校买东西。我还在电脑上查了一部分资料,上面说一部分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居然高达几百元。分析一、随着国家的富强,许多父母的工资也上涨了,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外,还能积攒一些钱,家里有钱,父母就会多给孩子一些钱。二、部分同学的爷爷奶奶领着退休工资,爷爷奶奶们生活节简惯了,手头也会积攒到一些钱,这些老人爱孙子、孙女心切,会把自己省吃简用的钱给孙子孙女一些。三、同学们钱多了,但是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买,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基本留不到第二天,而且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节约一部分钱就可以积少成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学校门口的零食摊、玩具店前同学们在争先恐后购买零食、玩具的场面。结论一、现在的家长为了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给孩子许多钱,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这样一来,小学生乱花钱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二、由于同学们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所以学习情绪多数变得较差,无法专心学习,加之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建议希望各位家长控制好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另外让孩子体会到大人赚钱的辛苦,教育好孩子并让他(她)们知道: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好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而一个人再有钱也买不完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只有劳动、知识、经验、能力才是每个人不可少的财富,拥有了这些才能拥有幸福。650字 四年级 状物
-
利用“照应”巧解词我是一个爱动脑筋,刻苦钻研的小女孩。最近,我发现了在我们语文课文中,有一些重点词语和关键词,往往和上下文紧密联系,前后互相呼应。这种关系,我管它叫“照应关系”。 利用“照应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例如老舍爷爷写的《猫》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句话先出现了一个重点词:“尽职”,紧接着写道:“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种“照应关系”我把它叫做“先提后解”,即先出现一个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后面紧接着对这个词语作具体的解释说明。我们读了课文,就能根据这段文字归纳出:尽职,就是猫用心抓老鼠,形容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又如在老舍爷爷写的《养花》一文中,课文中先出现:“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紧接着写道:“如此循环”。 这种“照应关系” 我把它叫做“先释后结”。 即先用具体例子来来解释、说明,然后用一个词加以概括、小结。我们领会了上文就自然而然地懂得“循环”一词在课文里是指作者写一会儿文章,然后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那盆,这样不断地交替。泛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这样的例子,在语文课文中比比皆是,我们只要利用“照应关系”理解词语的方法,就能利用课文去读去想,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想象、思维、推理和概括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学们,你们也尝试尝试吧。点评: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6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挣零花钱的真坎坷每每想到那件事,我都要捧腹大笑。那个暑假,我的零花钱花完了。当我想向妈妈要钱时。我犹豫了,我都五年级了,怎么还能向妈妈要钱呢,我要自己挣零花钱。可是,小孩是不能去外面打工的,我该怎么办呢?看着一辆纯手工做出的精美小自行车,我心里有了答案。我要批发自行车回来卖回来卖!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全力支持。所谓自行车,是用金色铁丝手工编出来的只有巴掌大的小自行车,做工精美,款式新颖。我们找到编自行车的哥哥,和他谈了会儿,他听到我要自己挣钱的想法,答应用100元价格批发给我12辆自行车。我叫上了莫琳和我一起卖。傍晚,我和莫琳带上小板凳,拿上自行车和小桌子,备好零钱。到广场去卖自行车。可是一到了那里,看见这么多人,我还是拉不下面子。莫琳说:“不用怕,拉不下面子怎么能挣到钱呢?”我拉下面子在那摆起了摊,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买的,可是,等了好久一位顾客也没有。又过了一会,一位阿姨走过来问:“小朋友,这是用什么做的呀?”我赶紧回答:“阿姨,这是用铁丝编的自行车,是纯手工的,编一个要几个小时呢!“那怎么卖呢?”“这种10块,那种15块这种最复杂要20块。阿姨,这个摆在家里很好看的!别人家里都没有的。”阿姨皱了皱眉头说:“这么贵呀!”我连忙说:“不贵的,阿姨,我是第一次挣钱,你也是我的第一个顾客,你就买一个吧。”“小朋友,你这么小就懂得挣钱了呀!真懂事。”听了阿姨的称赞,我欣喜若狂。阿姨又说:“那好,看在你这么董事的份上,阿姨买一个。”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阿姨选了1辆20元的小单车,我连忙夸道“阿姨,您眼光真好,挑了个最漂亮的。”听了这话,阿姨会心的笑了。付了我一张50元大钞,我连忙找了她30元,她心高采烈的走了。接下来,我和莫琳又卖了2辆单车,2件首饰。累得不得了。一共卖了40元,可才挣了20元。哎~挣钱真不容易呀!以后我再也不乱花钱了。六年级:血泪650字 六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