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跨越的墙1000字

难以跨越的墙

1000字 初二 叙事

今天,我上网浏览别人空间时,看到了一篇日志,便进去品读一番。那是一篇关于一位母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题目就是:《难以跨越的墙》。

“墙”顾名思义——一种屏障或外围,起着一种阻碍与隔绝作用。这篇文章就是在写一位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墙”。

母亲是一位脾气不怎么号的人,身上溢满一种不服输的气质。但她对儿子总是那么体贴雨关心,只是在言语的表达上有些欠佳。所以儿子的脾气自然就不太好,总是喜欢和母亲反着想,逆着干。儿子的成绩以前很优异的,但现在却今非昔比了……对待学习的态度也非比寻常可,对老师和家长总是抱着抵触心理。母亲在一所很小的医院做亲姐工,一个月才几百元的收入,只有靠常年在外辛勤拼搏的父亲来维持家庭经济的平衡,然而这位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儿子却不肯努力学习,努力去雨身边的人搞好人际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雨、雷电都在侵略大地晚上。

在那天放学后,儿子慢慢的家里无力的走去。不是光明得到一瞬间的显现,大雨也无情的肆虐着。儿子孤独在漆黑的路上走着,不时踏进了一个个小水凼。他期盼着母亲温暖的到来,期盼着那无比硕大的雨伞。然而,却迟迟没有到来。他绝望了,泪水与雨水交融,浸透了他的全身以至那颗弱小的心灵。一次次满怀希望的向远处看去,那黑暗却总是存在雨他的前方。一次次的希望变成失望,他绝望了。在那一刻,他对母亲彻彻底底的失去了信心。

母亲正在家里熟睡,儿子回来了,看到床上正熟睡着的母亲,心里瞬间冰冷无比。便只好洗个澡,就去睡觉了。

他怎么可能会睡的着呢?他一次次的想最近哪里做错了,哪里惹母亲生气了……

第二天早上,儿子一起床,发现母亲正在卫生间里小心翼翼地洗这那昨天倍于淋湿的衣服。儿子当时什么也没说,洗漱好久去学校了。

一上午儿子上课更加的漫不经心了,他总是在想为什么?为什么?……

到了中午,儿子也没有回家吃饭,他觉得这个家似乎对他来说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只有待在学校里,和同学、朋友一起生活才能懂得“快乐”二字是怎么书写的。他认为母亲是坏的,不好的,自私的,昨天晚上让他淋雨,自己却在家熟睡。到了早上还在这假惺惺的洗着衣服。

从此这位儿子与母亲的关系就渐渐的疏远了,中间就伫立起一道隐形的墙。儿子与母亲几次向跨越它,但都是让那可恶的墙暂时性的隐却。一段时间后便又重新显现。母亲很伤心,很悲痛,甚至觉得活在世上无任何意义。而儿子却不以为然。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是,听到母亲同事问母亲:“上次你病了,没给你孩子送伞,现在他还和你闹翻着啊?真是没有良心,不懂一个母亲的难处雨苦楚”顿时,儿子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对母亲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的画面。他深感内疚与惭愧。

但是要面子的他,始终没有跨国拿到难以跨越的墙,那道在他内心深处埋下愧疚种子的墙,那道想跨越却难以跨越的墙……

平林中学初二:秦港归

难以逃避的选择

1000字 初三 议论文

在一个小城,住着两位哲学家,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两个人都一直努力要说服城里的人,以增加自己的追随者。他们使城里的人常感到迷惑。有时候,一个人会听其中一个哲学家讲话变成有神论者;然而又可能会被另一个说服而相信无神论者。——城市的很多人都对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厌烦了,全城的人都被搞得很混乱。

人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多人对有神论和无神论并不十分关心。于是有人提议:“让他们两个人去辩论,不管谁赢,我们就跟着他,跟随胜利者总是稳妥的。”

在明澈的月光下,两位哲学家开始辩论。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逻辑修养,攻防是一流的,你来我往,辩论越来越激烈,听的人们一时难定输赢。

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原来他们互相说服了对方!那个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而有神论者变成无神论者!

结果有些出人意外,但我们还可以试着同情地理解,两位哲学家通过辩论,看到想到了问题新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转变立场——只要是真诚的,这应是容许的,也是异常果敢的举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哲学的根本问题本来就不像黑白的判断那么简单,当然更不是那么容易统一的。两位的立场换位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

哲学家冯友兰曾云:专业哲学家的哲学,一定重视论证证据,其结论是“走进去”的;普通百姓的哲学观念仿佛是“跳进去”的。这话不可绝对化,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人生体认支撑,与哲学家宗教家倡导的观念,也会有或隐或显的互动。

宇宙、人类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何在?人如何从有限走向无限?心灵精神是不断向上追求还是安于世俗红尘?什么社会体制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并通向和谐……这些问题仍或强或弱地撞击人的心灵。当今世界上,宗教家、哲学家们仍以各种形式到处游说……不言而喻,观念分歧还是巨大的,人们仍会在困惑中。

困惑不仅来自哲学家已有的不同理论,更源于人们自己对某种观念指导下展开的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在人生的行进中,人们选择、可能放弃、再选择……类似的事在生活中上演着。有时回看他们有过的选择,差异之巨大,也不亚于两位哲学家的立场换位呢!是什么让人们说服内心,作出巨大的改变?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

我们的依赖心是如此之重,许多事想着最好由其他人决定,我们只要循着方向前行就好了。也许,有些事这样也无不可,但要知道,涉及人生社会特别是内心信仰的大问题,过分信赖名人,搬弄经典,终究是替人数宝。明心见性还是自己修证的好,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实受用。

不可否认,困惑、内心的挣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让我们沉下心来,直面自己的心灵,循着良知的指引,自己选择,勇于承担,走出一条或不是坦途却沐浴人性光辉的路,从而推动社会汇入人类文明的大潮,奔腾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叙事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