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朱衣坝的变迁
奉节朱衣坝的变迁
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袁祚萱
小时候,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传说:在三国时,刘备从蜀国成都到奉节来办事,就想在夔州府(现奉节县)修一个行宫,派人考察,看中了三个地方:白帝城附近的奉节老县城、城北30里的平皋上坝、城西20多里的朱衣坝。于是,派人从这三处各挖来一升泥土过称,看哪处每升泥土最重,行宫就修在哪里。最后排位是:当今奉节老具城、朱家坝、平皋上坝。最后慎重决定选中紧靠梅溪河与长江的汇合处。于是就选址在当今的奉节老县城。
但是,随着长江三峡电站蓄水175米以上,奉节老县城被淹,又经过国家水利及地质专家反复地进行科学考察、论证,最后把奉节新县城从处于滑坡地带的宝塔坪、三马后山逐渐西移至朱衣坝。
你瞧,当今的朱衣坝新建的高楼拔地而起,渝奉高速公路通过朱衣坝畔,交通发达。昔曰的朱衣河只是一条季节河,春秋冬三季驯服听话。可是每逢夏季,暴雨成灾。每逢山洪暴发,伴生泥石流,每年几乎要卷走1一5人不等的惨景。弄得当地村民提心吊胆度曰。同时也导至坝上茂密的庄稼顿时被洪水卷走,波浪滔天,人们兄好望江兴叹。要是天空不作美的话,就会导至庄稼减产,河水也被污染。
但是近几年,随着新县城西迁至朱衣坝,镇上房屋拔地而起,新城建设曰新月异。在朱衣河两岸,现在早已填土几十米高,还修建了大型滨江公园,市民人口剧增,空前繁华热闹起来。
五一期间,我从山河大酒店乘301路公交车直达朱衣镇,沿途看到的美景,替换了我小时候观光过的朱衣坝。
当今的朱衣坝,今非荐比。呈现在眼前的是奇丽的风光:职教中心、县府大楼、体育馆等建筑群拔地而起,工业园区等许多厂矿企业建筑座落于此。街边绿化带及滨江公园的美景映入游人的眼帘,美不胜收。
刚下车,让我们心旷神怡。我见过碧波漾漾的昆明湖,欣赏过家乡水平如镜的天鹅湖,却从来没见过眼前的朱衣河。这么静的朱衣河,变得听话了,再也不像从前每逢夏季泥沙滚滚、黄浪滔天的情景。朱衣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好像一桶桶太和矿泉,清澈晶莹。江边斜坡上披上了一层翠绿的植被。朱衣河的水真驯服啊,河口处有几步高高的水泥台阶,河水一流下来,霎时便形成一道壮观而又吸人眼球的小瀑布,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
车轮在马路上留下的印痕,像一条线,让人感觉不到车在前行,水往后流。我见过瞿塘峡红叶似火的枫树、苍翠欲滴的翠柏,却从没见过五一期间这儿的柳枝飘荡;柳树真绿啊,一株株行道树却排列整齐,就像一列列士兵,显得虎虎有生气,仿佛正在等候首长的检阅;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有的像正在沉思的书生。这一处处美景,又仿佛构成了一幅山水画,让人大饱眼福。杨柳真多哇,一排排柳树又像一道道翠绿的屏障;柳枝真美呀,一条条柳枝被春风吹拂着,真像美女的秀发,再加上树杆像人的躯体,正像游人在欣觉奉节新县城的美姿。
这株株垂柳围绕着朱衣河清亮的水。这样清澈的水,倒映着新县城的高楼大厦,再加上山间桃树红花。河边游人如织,加上锻炼的人群,录音机正播放出一串丳歌声,让人仿佛走进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一样。一处处秀丽清爽的风光,比另一处的风光更好看,真令人目不暇接。
每到夜晚,山坡上油菜田里,脐橙树下,红橘林边,萤虫飞舞;朱衣河中,鱼儿游弋,蛙声串串,千鸦归树,万鸟进巢。新县城内,灯火辉煌。电视机里传出了:“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奉节新县城的风景真美哟,同时也彰显出了县城内20多万市民勤劳和谐的精气神。
这正是奉节市民两次搬迁,朱衣市容更展新颜。
高三:袁祚萱
奋力向上
还记得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吗?还记得前苏联给与我们技术时的无理要求吗?还记得我们还是很落后时的景象吗?一派荒凉,个个目光呆滞,这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被人欺负时却毫无还手之力,就像鸭子在狮子面前的无力嚎叫,我们受够了!我们在埋怨当中就在我们自主研发的项目一开始,外国敌对分子的无数鄙视的眼光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插进了所有中国科学家的那热腾腾的心,他们压根不相信中国能有这样的能力,这更激起了我们无比的斗志。但事实上中国的的确确做到了,而且比得上外国的,难怪他们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们不再用礼下于人,也不用再为那他们已经的不用已久的老技术而低声下气!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个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中国迸发,万丈高楼平地起,夕阳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显得更加明媚。成龙有句话说得好,古老的东方有条沉睡的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
两弹一星`航天飞机一至七号`随之而来的加入世贸`甚至举办奥运全都在向外证明中国是能的,现在全部企业都在由中国造改为中国创造,因为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这样的经验不能再有第二次,绝对不能!我们要把中关村发展的规模扩大,终有一天我们能会有自己的’硅谷’,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通用’汽车’.美国`俄罗斯`日本都曾经骗过我们,一个是用经济,一个是用武器,再一个是用技术我们都真的天真地相信过他们,以为他们会真心帮我们,但狼究竟时狼哪有善良的时候,对你好只是为了在你身上得到更多的利益,只有自主创新我们才能摆脱地位差距,亦只有自主奋斗我们才能有说话的权利。成功从来都不容易,必先苦其心志,无论我们有多么的饥肠辘辘我们都不要吃那蹴而而与之的一斗羹!
自主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民的坚持,一个民族的强大光荣遍及每一个人,你的一举手一投目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只有每个人都相信我们能强大,那么强大就属于我们。我们的自主要遍及阶层,那就是我们要努力学习,那就是我们要奋发工作,积极研究开拓进取,身体力行去弥补我们祖先的过失!
自主发展证明我们并不懦弱!
相关推荐
-
变迁刚才粗粗地翻阅了初中三年的日记,发现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内心所容纳的东西竟就改变了那么多。初一,我似乎还没从小学的天真里跳出来,一切的言语都显得那么稚嫩,还有那些现在看来丝毫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初二,我开始有了喜欢的人,那些复杂的情感也让我对那时所拥有的一切重新审视。而那时那些让我苦恼不已的嫉妒在现在看来似乎根本称不上嫉妒,那只是一种希望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的情感,占有。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初三,我写得最多的是小说,其次就是对网络的记录,神秘,天涯,百大都是我最珍惜的朋友。对此的解释我非常清楚,一种逃避现实压力,渴求心里安慰的举动。或许,至今我仍存留着对这一切的眷恋,奇妙的网络,给予我的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比拟的。似乎都是昨天的事,可是一眼我在站在了高中的大门前,面对那陌生的人群心生畏惧。我没有像作文书中那样,找到可以牵着手说心事的朋友,也没有尝到一见钟情的味道。我只知道,作业很多,考试很难,物理难懂,政治难背,心里期盼的一切都成了奢望,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新概念的作文都是高中以上的人写的。过去的终究会过去,但我仍不能释怀。那一段懵懂天真却真正给过我快乐的日子。450字 高三 记叙文
-
变迁时代的变迁周立波曾经说过“幸福是看出来的痛苦是悟出来的”,在这个时代或许幸福了或许是苦难。但是我们所追求的是幸福是对时代的渴望是对未来的憧憬。在家里瞧眼望去,霓虹灯漫天。像是星光点点,又像是一双双迷人的眼,看着我们看着整个世界。重庆的夜景最为美丽,最为吸引人。时光倒退十三十四年,那时的我还正在牙牙学语,那是的我才刚开始睁眼看世界,那时我才看到我辛勤的父母,那是我才看到旧时的重庆就连路灯都很少。就在我快学有所成的时光里,所伴随的也是整个城市的变迁。就在这些时光中,多了一些口号:“奔小康”。我们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当中,在这个大城市,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房子,宽敞而又明亮。因此我也在这个城市落叶扎根了。偶尔抬头时看见父母,感觉父母随着我的成长他们渐渐老去,养一个孩子不容易,更何况两个女孩子。所以没看到父母为事业愁眉苦脸的时候我的心都是揪着的。道德的变迁去年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小悦悦被车碾过十八路人视而不见。最终悦悦不幸离世。”或许这是对于一个才刚刚学会说话走路的孩子一个残忍的解脱,或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也是对于我们广大市民的道德底线的警钟,我们是否该拾起我们落在地上的道德感呢?白岩松曾经说过“如果在一个时代里,青春正分艰难的被压抑着那么这个时代要怎样才能够朝气蓬勃?如果在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那么这个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对于社会而言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都已失去了保障那么我们的未来又是什么?接二连三的继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之后就是小悦悦时间接着就是校车事件。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什么都不懂,不清楚。可是他们也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的生活被发展的太快的时代给“遗漏”了。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要后头一看,或许后面还有更多值得拥有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中的我,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我在这个时代中是幸福的。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也并不贫穷,我有爱我的父母。我也认识一些充满着理想充满着干劲的青年。我已不是孩子,可能在父母的眼中我永远都长不大,但是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我所应该做的就是回馈与感恩。田家炳中学高三:林夕900字 高三 日记
-
房子?变迁元宵节的晚上,爷爷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那一座座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不禁赞叹道:“哇,这些大楼怎么都那么漂亮!”我一脸诧异地望着爷爷,不由自主的说:“这些高楼大厦有什么稀奇的吗?”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懂,爷爷年轻时住的都是石头房子,四面漏风,冬天又阴又冷,窗户小又不透光,大白天屋子里也是暗摸摸的;一到南风天的时候地板湿漉漉的,被子都能捏出水来。每隔几年,青苔、野草还长满了屋顶,家里人都要爬上去打扫屋顶,可不好清理了!哪像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既敞亮又舒适哦……”爸爸笑了笑,说:“是啊!现在住的房子,确实比以前好很多了。宽敞的落地窗,光滑平整的地面,便捷的电梯,连大门锁都可以用密码指纹,既安全又便捷,夜里明亮的路灯,绚丽夜景灯,走在路上,心情都不一样了。我有点不满的插话道:“爸爸,我觉得现在的房屋一般般啦!天天装修“吭 、吭、吭”吵死了,要是有更先进的技术就好了。未来的房子肯定会更好。用先进技术来建房子,两三天就可以完成一座豪华房屋的建筑,既没有噪音污染,又漂亮。如果可以私人订制特色风格那就更好了,我现在就想改改书房的样子。还有……如果我未来的房子像一个机器人,它外观五彩缤纷,鲜艳漂亮,里面拥有着像雷达一样灵敏的防盗装置,还会防空气污染,防噪音,我一想看哪一本书就会自动出现在眼前……那真是一个既安全又漂亮的房子!”爸爸若有所思的说道:“孩子,一定会有的,科技发展得那么快,以后的房子肯定是越来越先进、漂亮了!”过去,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居住的房屋就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草房到石头房,从水泥房到用科技制造的房子,如此巨大的变化见证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每时每刻,我正在期待未来的不一样!650字 高三 记叙文
-
凡事变迁光阴荏苒,斗转星移,短短几十年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家乡是一个色调的,灰色的瓦,黄色的墙,偶见不同的便是几间小平房,门前一片小空地上,旁边堆着一些杂七杂八的物品,有刚从地里驮回来的犁,去年留下的玉米杆,还有准备去栽种的土豆块……前些年,政府颁布了新政策,要求每家每户必须在屋外墙上刷一层白石灰,实现迈向小康的坚实一步。然后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家面带欢色搭好架子,提上石灰浆便开始了。几天过后,村子里变了,变得让外出打工回家的叔叔婶婶们都很难认出来了。房屋布局一如既往,但从前的灰色调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白,有些如雪一般,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村子向外扩建了,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下,房屋变的紧实了,款式变得多样了,电视剧中的小洋房在村子边周围建起了几栋,上面缀着精美花纹,龙形虎态。村中央贯穿着一条白色的带子,那是前不久新修的马路,不时有几辆车从上面飞驰而过。清晨和傍晚,好些孩子在路面嬉戏打闹。村口也多了个环保垃圾箱,大家也会将垃圾放进去,不再丢进臭水沟了。从前过节,都是杀只鸡,炖锅汤就凑合着吃了,吃饭过后,便聚到某家或是某处,扯扯家常,嗑两把瓜子,偶尔打点牌,一个重大的节日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近些年家乡在此方面可谓焕然一新,家宴上多了好多自己都叫不出来名的菜,边上还备着罐凉茶,我们总是美美地吃了个饱。新年时,晚饭后,只听屋外传来几声炸响,天空中顿时洒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大家乐滋滋地坐在房上看着,漫天的色彩映照在村落里,显得格外艳丽。烟花散尽后,大家就各自去玩了,小孩买烟火棒点着四处窜,大些的我们则是抱着手机和异地他乡的朋友聊天打游戏去了,大人们则是去串门子了。偶尔在马路上闲逛,还能看到外出打工的几位叔叔和大我们一些的青年。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完善下,村里外出务工的人不少,平日里根本见不到,只有在春节才能见到。在一片片热闹的纷杂声中,晚冬的寒风也似被感染一般,渐渐暖和起来……自打改革开放后,听老辈人说,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确实,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了。800字 高三
-
泉州变迁这一年我依旧看到她华丽的在枝头绽放,人们说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间的圣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纵情燃烧。从她扎根于这片南国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与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从繁盛到衰落,从战乱到和平,从衰败到复兴。这里的人们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热情与吉祥的象征,人间幸福美好的代表。“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封”,有人说盛放枝头的她开在春天,生如夏花,亲近阳光,树姿优美。这座她生长了千年美丽古老的城池,当春风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时,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娇艳花姿点缀她最深爱的土地,用如火的热情去点缀这座城市,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泉州,这片刺桐花扎根了千年的土地,时光流逝、生命轮回,正因这片土地一直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让她对这座城市的爱,早深植于她的骨髓。泉州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有过繁华,有过萧条,犹如广袤的平原上那株随风飘零的蒲公英,摇摆不定;又似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起起伏伏。那些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在年迈的老者脑海里渐渐模糊,在尘封的档案里也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记忆之于刺桐,却是生命力流动的血液,跳动的脉搏,是铭刻在她年轮里永恒的烙印。无论花开花谢,刺桐只求时刻注视这座她深爱的城市,在她的年轮里记录下这座城市一点点的变化,见证她一步步的复兴!过去的泉州只有斑驳陆离的街道,摇摇欲坠的危楼旧屋……还有一条穿行城内,垃圾肆虐,臭气熏天的内沟河。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却的就是那条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内沟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涝系统,但从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狭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每逢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加上海潮顶托,就会形成内涝。那些沉积在沟底的污泥就会随水流蔓延到岸边,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时清洗将会引发皮肤过敏。在这时,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出入都要“惊险万分”的在砖头临时搭起的“独木桥”上摇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时节,那小小的水沟中飘着大片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还会“招揽”成群的苍蝇、蚊子。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住在水沟周边的人们来说宛如地狱,令他们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条内沟河边走过,那种刺鼻的臭气,甚至让她感到头晕目眩!而这些对于生在河边的刺桐而言,犹如生在地狱!她是一棵树,她需要充足的水源,当别的花草树木在优美的环境中恣意繁衍时,她却只能在恶臭的水沟边残喘。每当夏日来临,这里的蚊虫就日益增多,它们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那些被丢弃到水里和岸边的垃圾在高温之下腐烂,发臭,引来许多苍蝇蚊虫,而这里也成为它们“生育”下一代天然“产房”。每遇炎热的天气,内沟河水量少,沟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内沟河都会臭上一阵。当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当刺鼻的臭气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时,每个途经此地的人都会掩鼻叹息,匆匆而过。曾经有几名厦门来的游客想要参观泉州的木偶艺术博物馆,但却被流经该街的内沟河的恶臭味逼得不愿再前行一步。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啊!一条臭水沟竟让那些古老的历史文化难以光芒四射,竟让那些追寻历史文明的脚步不敢前进!纵使刺桐花开得再娇艳,比起那些弥漫空中的臭气,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沟边生长,她那“华丽的舞台”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挡。为了彻底解决市区内涝,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区内沟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决定整治多条沟渠,这之中也包括这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沟河。在那段时期,干部群众齐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当头,臭气冲天,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为改变内沟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艰苦“战斗”中,堆积已久的垃圾被“驱逐出境”,成千上万的蚊虫被杀虫剂和消毒水“绞杀”,沉积多年的污泥被卡车“送走”。人们开始重筑沟壁,修葺栏杆,种植花草树木,一扫内沟河多年不变的肮脏景象,还它一个整洁干净的新面貌。内沟河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整治以后,就成为市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整治后的内沟河一改旧容换新颜,古城内外,长渠如练碧波荡漾,绿树繁花掩映两侧楼宇,经过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了泉州市区“清泉随地涌、处处有花蹊”的历史风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现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气污水中艰难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边流过,蝴蝶、鸟儿在刺桐树上栖息休憩,人们在她的繁枝茂叶下乘凉聊天,杨柳同她一起随风摇曳……一条小小的沟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环境六十年来的巨变,曾经的断壁残垣被高楼大厦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乐趣,品味人生真谛……六十个春秋流逝,这片南国沃土的变化不仅仅在此……这是一条长达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那时泉州成为武荣州的州治,并建设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参军厅等行政建筑。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现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设为市,并严格管理。随着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泉州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那时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马齐驱”。但是在历史终归是历史,繁盛的街市也会有萧条败落。到了明、清,朝廷闭关自守,海外贸易萎缩,泉州渐渐失去其“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渐退化,到清末时,街道宽度被减小到一丈多宽,不免有几分惋惜。也许,就像历史的轮回那样,清政府在衰退后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给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国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为骑楼街道,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这种骑楼建筑是别具一格的,风雨天挡风避雨,炎夏酷暑遮阳纳凉,骑楼下的顾客们这家进、那家出,有如闲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的洗礼之后,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来,住在这里的老泉州人,把被战争破坏的房子或渐渐老去的房子,进行翻新,虽然加入不少现代味,但还是保留了骑楼式的味道。早时的临街店铺,门面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显得古朴简陋;后来变成了玻璃门,廊柱也涂红漆绿;再后来又变成了金属门窗、柜台,一到晚间霓红灯闪闪烁烁异彩纷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过往的顾客与行人……在我幼小记忆里的那条狭窄、颓败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传统并时尚着”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山路所展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这条街上,你可以遇见各个历史阶段的东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风格的建筑,百货商店……放眼那些铺子,华丽的装潢和那耀眼的射灯,总在第一时间抢夺了你的眼球,再扬起那动感十足的音乐,踩踏着节拍,让人有着一股想要进门逛逛的冲动。不过在这一片时尚华丽中,总有些一颇为个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来的外国货,或者民族风情十足的小装饰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边走边逛边吃,走在这独一无二的排式骑楼,品尝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没几间,后来越来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间小店进去歇一歇脚,喝点饮料,吃点东西,怎不是一种乐趣呢?春夏交替的时候,有淹渍的酸桃,秋风吹起,便有担担子的板栗子。美丽的刺桐就在这样繁华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头挂满了火红的花朵,静静的看着人群从树下经过,用她繁茂的枝叶为来往的人们遮阴挡阳。这一切是同刚解放时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颓败萧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闪烁,异彩纷呈,置身其中,这能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以前“东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这个享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美丽城市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过了多少泥泞,穿越多少荆棘,才拥有今天富强繁盛的景象,勤劳的泉州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与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魅力泉州!今天,坚强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为他们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将永远的守护这个古老美丽的海滨城市,用她的如火娇艳去点缀这个正在腾飞的城市,让泉州更加灿烂辉煌……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乡村坝坝宴我是山旮旯里的孩子,我的家乡在大巴山深处。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乡土习俗,还有那非常独特的乡村坝坝宴——抽脚席。在一个喜庆的日子,我同爸妈去水田坝坐席(农村称为吃酒)。走近水田坝,远远听见鞭炮声。一位年方五十上下的支客司(帮忙的主持人),张大嘴吆喝“来客人了”。锣鼓敲了起来,唢呐吹了起来,响彻了整个农家大院。请坐、上烟、倒茶、瓜果,刚进院子的客人即刻便感受到主人的热情。院子里,客人这一堆,那一块,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煮饭的,炒菜的,生火的,挑水的,打杂的,都是自发来帮忙的乡邻,大家分工齐全,配合默契,。客人们相互闲聊搭讪,整个院子都充满着喜庆的色彩。那边张大姐和李大婶正磕瓜子,张大姐说道:“大婶,你家老二啥时候结婚?到时候喜庆喜庆!”李大婶脸上乐开了花,“行,到时候你得来帮忙哟!”柴堆旁边坐着一位老大爷,提着烟斗,从布袋子里取出一片“树叶”,裹了裹,包了包,插进烟斗点上抽了起来。不一会儿,鼻孔冒出两根烟柱,一会儿嘴里吐了几个烟圈,烟圈由小到大,由近即远,“砰”的一下烟圈破灭了。我问爸爸才知道,老爷爷抽的不是树叶,是人们所说的“叶子烟”。客人越来越多,农家大院就像沸腾的开水,好不热闹。“楼上楼下的客,听我办交接”支客司拿着话筒鼓足了嗓门,“各位亲朋好友,今天让大家走了路,费了心,出了力,花了钱,主人略备酒席,请大家吃好,喝好,招待不周,敬请谅解!”话音刚落,人们都抢先坐上位置。碗筷、酒水、饭菜端上席桌---第一轮开始。不大一会儿,每一张席桌位置上的吃客身后又围满了一圈人。我有些不理解,妈妈解释道:“这就是抽脚席,站在身后的人看着吃客一抽身就坐上位置,这种宴席方式已有好多年了。”我想,身后站着一个人,吃饭的人可能有些不自在吧!一些人吃完后,刚抽身,身后的人就补了前去。其中一个桌子上的一位吃客放下了碗筷,身后的人也是满怀希望地看着眼前的位置,可是偏偏不凑巧手机响了,挪动了几步接听电话,哪知就在此时,吃客一抽身,从其地方冒出一个“预备队员”上前抢了位置,而接电话的人只有眼巴巴的等着下一轮。我也不由自主地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站在别人身后,静静地等着别人吃好后抽身……第一次坐这样的酒席,我心中满是好奇。可口的饭菜,让我顿时胃口大开,真想把这所有的美味通通吃下,全部消灭掉。我时而看看身后的人,他直盯着饭桌和我的位置,浑身有些不自在。这一口,那一口,美味至极!真是不想离开位置。不经意间,这轮席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其它位置上都已换上了“新队员”,他们把目光汇聚到我的身上,仿佛在说:“好一个吃货,好能吃哟!”我浑身上下感觉好不自在,只好“极不情愿”地抽了身,又开始了下一轮……说着乡村坝坝宴,想着抽脚席,什么时候能再一次吃到这里的乡村美宴呢?你也想来感受一下吗?那就来我们这里吧!1000字 六年级 写景
-
坝美从北海回来我们玩到了具有“世外桃源”美称——文山州坝美村。坝美村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我们一路上看着美景、斗牛比赛终于来到了坝美。进入坝美村,先要坐的是马车,第一次坐上马车感觉可真好,小马一颠一颠把我们拉到了一条河旁边,这条河叫:驮娘江。河的中间有一个大溶洞,洞口周围飞着许多燕子,村民告诉我们:“要坐船经过这个溶洞才能到村子的另一边。”我们在这个山洞里,一点光也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不时的会听到燕子喃喃叫声,有雨露会打在我们的身上把我们淋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点害怕,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坐了20分钟的船,我们看到一道光来到了洞口,犹如《桃花源记》里写的一样:豁然开朗。洞外又是另一番景色。一架架风车呼呼地转着,一片片良田发出了阵阵清香,一片片玉米地结满了丰硕的果实,远远望去山下有一座小村庄。我们来到村子的中央,有一个民族广场,广场经常会举行祭龙、围鱼、泼水节、对歌、耍狮子、踢叶子球、演练古兵器等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这个村子的热情。广场旁边有一棵大榕树,它的树叶茂盛,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它的树干很粗壮,10个人围在一起都抱不过来。在榕树下村民们在卖当地特产:五彩糯米饭,由红、紫、黄、绿、白颜色糯米饭组成的,味道还不错,在这里我还买了木制小船留作纪念。坝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美丽的世外桃源再见!云南红河个旧市和平小学四年级:蒋海阳550字 四年级 写景
-
坝美从北海回来我们玩到了具有“世外桃源”美称——文山州坝美村。坝美村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我们一路上看着美景、斗牛比赛终于来到了坝美。进入坝美村,先要坐的是马车,第一次坐上马车感觉可真好,小马一颠一颠把我们拉到了一条河旁边,这条河叫:驮娘江。河的中间有一个大溶洞,洞口周围飞着许多燕子,村民告诉我们:“要坐船经过这个溶洞才能到村子的另一边。”我们在这个山洞里,一点光也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不时的会听到燕子喃喃叫声,有雨露会打在我们的身上把我们淋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点害怕,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坐了20分钟的船,我们看到一道光来到了洞口,犹如《桃花源记》里写的一样:豁然开朗。洞外又是另一番景色。一架架风车呼呼地转着,一片片良田发出了阵阵清香,一片片玉米地结满了丰硕的果实,远远望去山下有一座小村庄。我们来到村子的中央,有一个民族广场,广场经常会举行祭龙、围鱼、泼水节、对歌、耍狮子、踢叶子球、演练古兵器等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这个村子的热情。广场旁边有一棵大榕树,它的树叶茂盛,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它的树干很粗壮,10个人围在一起都抱不过来。在榕树下村民们在卖当地特产:五彩糯米饭,由红、紫、黄、绿、白颜色糯米饭组成的,味道还不错,在这里我还买了木制小船留作纪念。坝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美丽的世外桃源再见!云南红河个旧市和平小学四年级:蒋海阳500字 四年级 写景
-
小镇变迁我的家乡是一座畔水小镇,地处湖北省松滋腹地,巫山余脉在此交汇,地形多以平原、岗地为主。北依长江支流——松滋河,南傍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版图面积有11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13.5万人。我就是那十几万分之一,我在那里出生、长大。仍记得,小时候的我和伙伴们穿梭在荒地里、树林间的嬉笑打闹。我们相约在在晚饭后、日落前,在家的后山上。踩在落叶铺成的地毯上,我们感到酥酥的舒服。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和枝桠落到我们身上,欢笑阵阵,惊动了林中鸟雀。后来,似乎我长大了,那片小树林就不见了。等我再去寻觅的时候,发现眼前的是一条孤寂却又繁忙的公路。不止那片树林,这些年来,小镇发生了巨大变迁,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尤记得从前在二环路上有一家很红火的火锅店,每每光顾总是喜欢调侃“乍一听二环,还以为多中心呢!其实没有三环了。”十年间,不仅修了三环,还修了四环,五环在建中。就这样,一张交通立体网从小镇中心徐徐张开,开始沟通邻镇,联动四方。三环内主要是本地人民居住活动的地方,三环开外便除了路还是路了,确切的说,主要用作过客的来往交通。要想富先修路。事实证明,交通四通八达后的小镇经济更有生气了。从前松滋的路是经不起春运时期的车水马龙的。印象中很深的是通往小镇的城南桥,堵车堵上十分钟是家常便饭,若是碰上大型货运车,更是令人头大。但是现在,桥不仅重修拓宽,还在桥上安置了灯笼状的红色路灯。堵车的情况少了,回家的心更是暖了。我很高兴那天,我拿着报告书欢欢喜喜的站路队,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玩得好开心,无忧无虑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小时候喜欢在草地上悠闲的躺着抬头静静的仰望着那蔚蓝的天,看着那雪白的云,看着那自由飞翔的小鸟,仿佛无忧无虑的。那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年代,像是蒲公英,吹散无影踪树叶由绿变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翩翩起舞,欢快地投向大地妈妈的怀抱。树叶由绿变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翩翩起舞,欢快地投向大地妈妈的怀抱。孩子们采集着千姿百态的树叶,颜色也丰富多彩。一缕阳光优雅地穿过树叶缝隙投射在书面,形成一个又一个精致有趣的图形。8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家乡变迁我的家乡——无锡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被誉为“太湖明珠”,这里经济发达、特产丰富、风景优美,是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尤其是近十年来,变化更是翻天覆地。爷爷、奶奶经常会聊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据说那时候家里住的都是破旧的矮平房,一到大雨天,雨水会顺着屋檐、瓦片流下来,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每当这时,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排上了用场,接住不断滴下来的雨水,闹得全家睡不好觉。这已经算条件不错的了,还有的人住的屋子更差劲,墙是一般的泥土和另一种“黏土”糊成的,屋顶盖上茅草,必须经常“修补”,很麻烦。外公跟我说,那时候吃的都是自己家里种的蔬菜,穿的是补了又补的衣服,厨房里烧菜用的是土灶头。现在再去外公家看一看,高大的楼房,吃得好,穿得暖,烧菜用的是煤气灶,连蔬菜都上超市里买了,生活过得特别好。近三年来,我们东港镇对居民住宅规划化,以此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农民安置房建设成了一件头等大事。趁着这个机会,我家老房子也拆迁了,现在搬到了安置房——新湖东苑。看,这里的生活环境多好!小区里,我们可以早起做做运动,邻里之间相互聊天,观赏景色。安置房东北面是一所重点高中——怀仁中学,莘莘学子在这里发奋苦读;与学校隔路相对的是乐尔玛大型购物超市,电梯上下,楼选购物品非常方便;距离安置房不远,东南方是一个农民公园——东港市民广场,华灯初上,吃完晚饭的乡亲们都会出去散散步,聊聊天,欣赏欣赏公园的夜景,多么令人惬意呀!乡下“村庄”竟然也会“都市化”,这怎能不令人欢天喜地?我们村的变化是无锡这几年来发展变化的缩影,对此,我们这些农民的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政府感谢党。相信家乡的明天,环境会变越变越美好,人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幸福。6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家境变迁我有一个和睦而又温馨的家。我有一位慈祥贤惠的妈妈,我有一位正直爽快的爸爸,一位年迈的爷爷,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哥哥,他们都是我最亲,最爱的家人。然而,就在我们一家人过的和和睦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庭,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一下子打破了我们这个平静的家庭。那天清晨,我一早洗漱完,吃了妈妈做的温馨早餐,就去上学了。这天风和日丽,马路两旁的花果树,绿油油的,有的桃树杏树还有少量的花朵,仍然释放着清香扑鼻的香气。啊!清晨,一路的阳光送我走进了学校。中午,马上放学了,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严肃的对我们说:“今天下午,召开家长会,记住,不要让你们的家长来迟了。”说完,李老师还统计了下午家长会的家长人数,接着,“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李老师让我们赶快回家。在我回家的路上,就听到周围的人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不过,我还像往常一样连蹦带跳地跑回家,走入院子中的一刹那,我觉得各个屋里安静的好像如宁静的夜晚一样。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是不是爸爸到田间劳作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妈妈还在后院喂猪,羊,鸡,狗?’’我带着各种猜疑和疑惑走向厨房,一瞬间,我被眼前所看到情景,惊呆了。我看见炕边有沾满血迹的卫生纸,炕上已被翻得杂乱不堪,看到这些,我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眼睛湿润了起来,我拿起扫帚,慢慢地打扫地下的卫生纸,整理炕上的杂物,被褥。我刚刚收拾完,就听见有人叫我,我赶紧拭干了眼泪,但是止不住我的眼泪,我走出厨房,一看是我们邻居家的同学说他妈叫我去家吃饭,我怎么也不肯去。一会的时间,他奶奶又来我家,让我去他家吃饭,我也不好拒绝,我只好答应去他家吃饭。我漫步走进他家,他家做的是臊子面,阿姨给我端了一碗,慢慢地吃着,阿姨把奶奶叫了出去,说了好半天,又进来后,我问阿姨:“我们家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且家里有那么多沾满血渍的卫生纸,一个人也没有?”阿姨吞吞吐吐地说:“你——爸爸,今天早晨起来给羊砍树枝时,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你爸爸已被120急救车送到了玉门镇的医院。”阿姨说完,我再也吃不下去饭了,我伤心地对阿姨说:“阿姨,我先回去写作业了。”说完,我便回了家——下午一点半,我背起书包,走出家门,一看别的孩子都是让自己家长骑着自行车送到学校的,可是我的家长都在医院,我只好步行上学。到了学校后,我把该交的作业都交好后,我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回想着当时的情景,转眼间上课铃响了,各位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旁边,李老师见我旁边没家长,就走来问我:“小红,你的家长呢?”我便忍不住哭啼起来,老师和蔼的说:“别哭了,慢慢说。”我说:“我爸爸他——今天从树上掉下来了,妈妈陪爸爸去医院了。”李老师听完帮我拭干了眼泪,便走向讲台了。李老师走后,我前面同学的母亲问我:“小红,你家长怎么没给你开家长会啊!”我只是说:“我爸妈去镇上了!”这次家长会期间,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下午,放学后,我比往日都走得快了许多,我回到家中,看见姨姨来了。大概一个月后,爸爸从医院回来了。首先,我发现爸爸瘦了,妈妈脸上的褶皱多了,也显得憔悴了许多。经过许多热心人的帮助,经济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逐渐妈妈的脸上出现了笑容,爸爸也很高兴,不再像刚出院那样愁了,我也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要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刻苦学习,刻苦钻研,长大后要有所作为,感恩亲人。”总之,今后的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妈妈回到以前,让爸爸摆脱阴影,重新获得人生的乐趣。初二:3205732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
-
泉州变迁这一年我依旧看到她华丽的在枝头绽放,人们说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间的圣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纵情燃烧。从她扎根于这片南国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与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从繁盛到衰落,从战乱到和平,从衰败到复兴。这里的人们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热情与吉祥的象征,人间幸福美好的代表。“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封”,有人说盛放枝头的她开在春天,生如夏花,亲近阳光,树姿优美。这座她生长了千年美丽古老的城池,当春风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时,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娇艳花姿点缀她最深爱的土地,用如火的热情去点缀这座城市,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泉州,这片刺桐花扎根了千年的土地,时光流逝、生命轮回,正因这片土地一直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让她对这座城市的爱,早深植于她的骨髓。泉州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有过繁华,有过萧条,犹如广袤的平原上那株随风飘零的蒲公英,摇摆不定;又似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起起伏伏。那些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在年迈的老者脑海里渐渐模糊,在尘封的档案里也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记忆之于刺桐,却是生命力流动的血液,跳动的脉搏,是铭刻在她年轮里永恒的烙印。无论花开花谢,刺桐只求时刻注视这座她深爱的城市,在她的年轮里记录下这座城市一点点的变化,见证她一步步的复兴!过去的泉州只有斑驳陆离的街道,摇摇欲坠的危楼旧屋……还有一条穿行城内,垃圾肆虐,臭气熏天的内沟河。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却的就是那条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内沟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涝系统,但从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狭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每逢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加上海潮顶托,就会形成内涝。那些沉积在沟底的污泥就会随水流蔓延到岸边,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时清洗将会引发皮肤过敏。在这时,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出入都要“惊险万分”的在砖头临时搭起的“独木桥”上摇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时节,那小小的水沟中飘着大片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还会“招揽”成群的苍蝇、蚊子。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住在水沟周边的人们来说宛如地狱,令他们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条内沟河边走过,那种刺鼻的臭气,甚至让她感到头晕目眩!而这些对于生在河边的刺桐而言,犹如生在地狱!她是一棵树,她需要充足的水源,当别的花草树木在优美的环境中恣意繁衍时,她却只能在恶臭的水沟边残喘。每当夏日来临,这里的蚊虫就日益增多,它们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那些被丢弃到水里和岸边的垃圾在高温之下腐烂,发臭,引来许多苍蝇蚊虫,而这里也成为它们“生育”下一代天然“产房”。每遇炎热的天气,内沟河水量少,沟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内沟河都会臭上一阵。当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当刺鼻的臭气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时,每个途经此地的人都会掩鼻叹息,匆匆而过。曾经有几名厦门来的游客想要参观泉州的木偶艺术博物馆,但却被流经该街的内沟河的恶臭味逼得不愿再前行一步。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啊!一条臭水沟竟让那些古老的历史文化难以光芒四射,竟让那些追寻历史文明的脚步不敢前进!纵使刺桐花开得再娇艳,比起那些弥漫空中的臭气,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沟边生长,她那“华丽的舞台”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挡。为了彻底解决市区内涝,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区内沟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决定整治多条沟渠,这之中也包括这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沟河。在那段时期,干部群众齐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当头,臭气冲天,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为改变内沟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艰苦“战斗”中,堆积已久的垃圾被“驱逐出境”,成千上万的蚊虫被杀虫剂和消毒水“绞杀”,沉积多年的污泥被卡车“送走”。人们开始重筑沟壁,修葺栏杆,种植花草树木,一扫内沟河多年不变的肮脏景象,还它一个整洁干净的新面貌。内沟河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整治以后,就成为市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整治后的内沟河一改旧容换新颜,古城内外,长渠如练碧波荡漾,绿树繁花掩映两侧楼宇,经过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了泉州市区“清泉随地涌、处处有花蹊”的历史风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现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气污水中艰难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边流过,蝴蝶、鸟儿在刺桐树上栖息休憩,人们在她的繁枝茂叶下乘凉聊天,杨柳同她一起随风摇曳……一条小小的沟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环境六十年来的巨变,曾经的断壁残垣被高楼大厦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乐趣,品味人生真谛……六十个春秋流逝,这片南国沃土的变化不仅仅在此……这是一条长达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那时泉州成为武荣州的州治,并建设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参军厅等行政建筑。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现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设为市,并严格管理。随着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泉州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那时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马齐驱”。但是在历史终归是历史,繁盛的街市也会有萧条败落。到了明、清,朝廷闭关自守,海外贸易萎缩,泉州渐渐失去其“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渐退化,到清末时,街道宽度被减小到一丈多宽,不免有几分惋惜。也许,就像历史的轮回那样,清政府在衰退后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给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国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为骑楼街道,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这种骑楼建筑是别具一格的,风雨天挡风避雨,炎夏酷暑遮阳纳凉,骑楼下的顾客们这家进、那家出,有如闲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的洗礼之后,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来,住在这里的老泉州人,把被战争破坏的房子或渐渐老去的房子,进行翻新,虽然加入不少现代味,但还是保留了骑楼式的味道。早时的临街店铺,门面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显得古朴简陋;后来变成了玻璃门,廊柱也涂红漆绿;再后来又变成了金属门窗、柜台,一到晚间霓红灯闪闪烁烁异彩纷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过往的顾客与行人……在我幼小记忆里的那条狭窄、颓败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传统并时尚着”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山路所展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这条街上,你可以遇见各个历史阶段的东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风格的建筑,百货商店……放眼那些铺子,华丽的装潢和那耀眼的射灯,总在第一时间抢夺了你的眼球,再扬起那动感十足的音乐,踩踏着节拍,让人有着一股想要进门逛逛的冲动。不过在这一片时尚华丽中,总有些一颇为个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来的外国货,或者民族风情十足的小装饰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边走边逛边吃,走在这独一无二的排式骑楼,品尝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没几间,后来越来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间小店进去歇一歇脚,喝点饮料,吃点东西,怎不是一种乐趣呢?春夏交替的时候,有淹渍的酸桃,秋风吹起,便有担担子的板栗子。美丽的刺桐就在这样繁华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头挂满了火红的花朵,静静的看着人群从树下经过,用她繁茂的枝叶为来往的人们遮阴挡阳。这一切是同刚解放时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颓败萧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闪烁,异彩纷呈,置身其中,这能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以前“东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这个享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美丽城市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过了多少泥泞,穿越多少荆棘,才拥有今天富强繁盛的景象,勤劳的泉州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与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魅力泉州!今天,坚强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为他们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将永远的守护这个古老美丽的海滨城市,用她的如火娇艳去点缀这个正在腾飞的城市,让泉州更加灿烂辉煌……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
黑板的变迁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东方露出的鱼肚白宣告着新的一天到来。沐浴着晨曦,我来到学校,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雪白光滑的墙壁,整齐崭新的桌椅,铮亮平整的地板。我坐在座位上掏出课本,习惯性的抬头看了看讲台,眼前是一块多功能的“白板”,它和教室的一切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天花板的灯明亮地照着,让人赏心悦目。我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老师们通过讲台前硕大的“白板”开启我们探索知识的大门。对于黑板这个学习的窗口,我这个农村娃从入学到现在,目睹了它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们的黑板是一小块木板,是真正意义的“小黑板”,在上面刷了一层黑油漆,再用一个H支架将它支撑起来,老师就是通过这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黑板给我们传授知识。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边写一边擦,一块黑板写不了太多的东西,遇到知识点特别多的时候,地需要反反复复的擦,又因为小学生做笔记太慢,老师只得停下来等我们抄完,一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根本没多少,光抄写就浪费了我们不少的时间。我时常听到老师抱怨:黑板太小,在上面写很浪费时间,把字写小点吧,后面的学生又根本看不到。于是,拥有一块大黑板成了我们那个时候的奢望,转眼间,我升入了三年级,我们的这个愿望实现了,教室换了一块黑板,是“小黑板”的四五倍,称为绿板。我的梦想总算成真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粉笔灰充斥着半间教室,老师在大黑板上写的多了,粉笔灰也多起来了,那时候擦黑板的是一块破布,擦完黑板,时间久了抹布上的粉尘也积淀得多了,为了能把黑板擦得干净些,老师和学生擦黑板都要把抹布抖几下,于是“美丽”的粉笔灰也随风起舞。“一身的粉尘”是对那时候教师的真实写照,一节课下来,老师手上沾满了粉笔灰,衣服上时不时也挂点彩。“苍苍白发”代替了一个小时前还一头乌黑的头发,受这“乌烟瘴气”的影响,学生们也因此离讲台远远的,谁也不想坐第一排。每天在黑板下方的地板上、课桌上、书本上,总是有一层粉笔灰,我的小学时光就是在这五彩的粉笔灰中度过了。进入了初中,黑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白板与计算机投影仪配合使用代替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进行无尘书写,自由触摸使用。电子白板一改以前教学的单调,变得五彩缤纷,黑板不仅仅是老师书写知识的天地,还是老师给学生展示各种内容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的平台,通过这块黑板,我们能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黑板成为一个连接世界、连接知识与智慧的多媒体。时不时老师还让我们在这块黑板上展示我们课前准备的素材、互助学习的成果等。短短十几年,黑板经历了由黑到绿、由绿到白的变化,它不再是那个贫穷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尴尬,而是一群追求强国梦的人施展抱负的平台,成为响应习主席中国梦实践的号角;短短十几年,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木制黑板的教学已成为历史,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已普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了各个班级。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小小黑板的变迁就像在讲述一个故事,也像一部纪录片,由单调的黑白卷演变成集音乐绘画于一体的综合媒体。这不只是黑板的变迁,更是时代的进步,而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是成果的受益人,我们也将是推动未来时代进步的主力军!(尹珍校园文学)1200字以上 初一
-
吆喝的变迁三轮车,大烤炉,小喇叭,穿街过巷,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块把两块钱,拿起三两个不大不小中等个儿的,将烤得蓬松的薯皮剥开,当街就啧啧有声地品尝起来,焦黄的薯肉热腾腾,香喷喷,吃的人由衷地赞,卖的人开心地笑。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诱人的薯香,而是牵强的吆喝。我笑,这烤红薯怎么就跟科学扯到一块儿了呢?卖红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问红薯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这精那素的我一时也讲不上来,我只晓得这么喊给我带来了财运。这吆喝嘛,不就是个广告?广告嘛,不也讲究个与时俱进?你讲是不?我卖烤红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这吆喝声又不一样,你听,是这样的:“烤红薯,甜又香,请大家,来品尝,各位顾客快来买,一斤红薯吃个饱,请大家,把心放,绝不短斤来——少——两——”那时节,改革开放还没几个年头哩,经济哪有现在发达?我们县又是库区移民的关键时期,老百姓钱袋子捂得紧哩。日子过得紧巴巴,能填饱肚子就算好的了。我卖一斤烤红薯,他当一餐饭吃,还怕短斤少两吃暗亏,把秤盘子盯得死死的。我编词儿就从这着手,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关心的不是“饱不饱”,而是“好不好”。以前做梦都吃红烧肉,而今大鱼大肉哪里稀罕?倒是马氏苋、胡葱酸、马援苦这些野菜走起俏来,说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现在的人追求健康生活,注重营养搭配,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哪个还在乎那几个钱?你还喊“一斤红薯吃个饱”,不是损他穷吗?鬼老二才会来买呢。卖红薯的汉子依然憨笑着,只轻轻踩一下脚踏,三轮车就从我身旁滑了前去,他的手略微一摁龙头,“嘟”的一声,多年前还是一片黄土坡而今大厦林立的新城里,就洒下一路吆喝,清亮亮的——“烤红薯,甜又香,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民进城奔小康,奔小康!……”吆喝的变迁三轮车,大烤炉,小喇叭,穿街过巷,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块把两块钱,拿起三两个不大不小中等个儿的,将烤得蓬松的薯皮剥开,当街就啧啧有声地品尝起来,焦黄的薯肉热腾腾,香喷喷,吃的人由衷地赞,卖的人开心地笑。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诱人的薯香,而是牵强的吆喝。我笑,这烤红薯怎么就跟科学扯到一块儿了呢?卖红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问红薯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这精那素的我一时也讲不上来,我只晓得这么喊给我带来了财运。这吆喝嘛,不就是个广告?广告嘛,不也讲究个与时俱进?你讲是不?我卖烤红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这吆喝声又不一样,你听,是这样的:“烤红薯,甜又香,请大家,来品尝,各位顾客快来买,一斤红薯吃个饱,请大家,把心放,绝不短斤来——少——两——”那时节,改革开放还没几个年头哩,经济哪有现在发达?我们县又是库区移民的关键时期,老百姓钱袋子捂得紧哩。日子过得紧巴巴,能填饱肚子就算好的了。我卖一斤烤红薯,他当一餐饭吃,还怕短斤少两吃暗亏,把秤盘子盯得死死的。我编词儿就从这着手,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关心的不是“饱不饱”,而是“好不好”。以前做梦都吃红烧肉,而今大鱼大肉哪里稀罕?倒是马氏苋、胡葱酸、马援苦这些野菜走起俏来,说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现在的人追求健康生活,注重营养搭配,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哪个还在乎那几个钱?你还喊“一斤红薯吃个饱”,不是损他穷吗?鬼老二才会来买呢。卖红薯的汉子依然憨笑着,只轻轻踩一下脚踏,三轮车就从我身旁滑了前去,他的手略微一摁龙头,“嘟”的一声,多年前还是一片黄土坡而今大厦林立的新城里,就洒下一路吆喝,清亮亮的——“烤红薯,甜又香,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民进城奔小康,奔小康!……”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
历史的变迁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题记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刚建国时期,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改革开放前,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改革开放以来,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然而,日复一日,不仅人们的着装、房屋、各个地方的交通在变,人们登上太空的梦想也一步步在驶近。现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已登上了太空,这一次新的突破、新的跨越,使全中国的人民都兴奋起来了。三十年前,当中国还处于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之时,改革开放的嘹亮号角,犹如一声龙啸,昭示一条巨龙的崛起;三百年前,当中国还沉浸于康乾盛世的梦幻泡影之时,工业革命的轰然狂潮,已将中国席卷到无底的灾难深渊。三千年前,当中华文明还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之时,“舍我其谁”的心胸气魄,更是铸就了那个时代令世界仰望的灿烂与辉煌!时光荏苒,当这千年的印迹伴随着起伏的沧桑迤逦而来时,我们更激动地发现,一个民族,在经历沧海桑田的百年巨变之后,正抖落着历史的风尘,向着一个更高更远的历史高度行进,而神舟七号的发射,更是将这行进的速度与高度推向了一个高潮!作为一个炎黄子民,我深深的为之感动与自豪,从神舟一号到七号,这一路走来,我看到的是中国科技,经济,政治等综合国力一步步稳定的提高,我看到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巨大魄力与魅力。回首中国的科技发展路线,我们更能看到,一穷二白自力更生融会贯通,这条路线,也正是一个民族自强、自立、和谐、和睦的崛起之路。“神七”,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词藻,更是带有标志性的符号意义,更是富有民族性的腾飞梦想!今夜,当神舟七号的熊熊烈焰,在万众瞩目之中成功升天时,中国这条千年巨龙,亦已在这一声声呐喊,一次次期望中勃然腾飞!他,终将神游于层云之上,长啸于九天之间!世界在变,人们在变,我们在变,可梦想依旧巍然挺立。我们要热爱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早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