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暑假里,我和父母一同去西安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那天是个万里无云、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展馆,门口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静静的等待着进博物馆目睹“世界第八大奇迹”。走进大门放眼望去,无数的兵马俑都端端正正的站在一个很深的大土坑里,仿佛在迎接观光的游客。走近一点才发现兵马俑中有的完整无缺,有的缺了一只胳膊,还有的连头也没有,可能是出土时弄坏了吧。
然后,我们听到那些工作人员说,如此规模的随葬人俑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考古价值。目前已发掘了三号坑的全部和一号坑、二号坑的一小部分,四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据发掘部分可知,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坑深五米,面积14260平方米是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阔九间、四周环绕回廊、四边各有五个门道的地下大厅。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分成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四个部分。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是三个厢房相通的建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土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个个栩栩如生,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真可以以假乱真了。这时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和管理人员一样的感受,古代人民真聪明,绝不比现代人差。
我又认真地参观起来,这是我才发现,这些兵马俑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瞧,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队形整齐,组成前锋、左右两翼及中部车与步兵排成主阵的庞大阵容。出土兵器多是实用的青铜兵器,个别的为铁器。咦,这个目视前方,抬头挺胸,那个抬起手臂,指着前方,好像在眺望远方。突然,我又发现一个歌妓俑,一张笑嘻嘻的脸庞挂在身体上,它左手高举,右手向后摆,单脚立地,另一只脚抬了起来,做出一副能歌善舞的样子。这时,一只“野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它看上去“英俊潇洒”,额头半黑半白,四只脚稳稳地站立在地上,噢,原来是兵马俑中的马俑。接着,我还看到胖胖的兵俑,还有瘦兵俑,看得我眼花缭乱,金星直围着我的头转。哦,我明白了,原来陶俑的雕塑是根据不同身分、不同年龄来设计的,面容神态各异。陶马形象准确生动,比例适度,体现出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秦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后吏服饰、雕塑艺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看到这里,我迫不及待把相机拿出来,给兵马俑照张相。而管理人员阻止了我,指了指墙上悬挂的醒目提示告诉我们这里不能照相,说:“相片是一种化学东西,在兵马俑跟前照相的话容易引起兵马俑的化学反应,令兵马俑褪色。”妈妈说:“对啊,8年前我来过这里,这里的兵马俑以前是彩色的,也是不允许照相的,而且光线很暗,那是为了保护兵马俑上的色彩,现在的人富裕了,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照相机了,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听工作人员的阻止,坚持照相,所以现在的兵马俑都全成土色了,已经没有以前的光泽了。”
这次参观,我真是大开眼界,让我不由得想到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啊,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凝结成这无数的、工人参观的、流芳百世的“兵马俑”!这些劳动人民可真让人钦佩啊!
成熟的变化
小时候,喜欢买男孩帅帅的衣服,穿得酷酷的,和男生称兄道弟,做一个假小子;大了,喜欢女孩秀气的衣服,给人清凉成熟的感觉,做一个绝对独特的女孩。
小时候,喜欢在太阳底下疯跑,不停的运动,不停的流汗,即使汗流夹背满头大汗也无所谓;大了,还是喜欢运动,但不再喜欢流汗,更喜欢能在荫凉之下玩耍,打球。
小时候,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游玩,累了,依偎在妈妈怀里,困了,睡在爸爸背上;大了,喜欢一个人出去,或者和朋友去玩,东闯西逛,独自开创一片天地。
小时候,喜欢数学和英语,对语文简直是深恶痛绝,甚至在想为什么我的母语会是汉语而不是英语?;大了,还是喜欢英语却再也不对数学抱有任何好感,不再喜欢钻进思维空间,不再喜欢在被图形搅乱的黑暗中寻求一丝丝闪亮。爱好阅读,钻进书堆,散步在满是侠气豪情的武林,漫游在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世界,历经一个个传奇故事……
大了呀,就会变。
我们都一样,都会随年龄的增长改变,都会历经一个个转折。
相关推荐
-
秦始皇兵马俑在我的故乡陕西省有不少的名胜古迹,而在西安市的临潼区,向东五公里骊山北麓,有一处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灵墓的陪葬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据史书记载,从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开始营建陵园,修建时间长达三十八年,工程十分浩大,有七十二万人之多修筑陵园。来到一号坑,十分的震撼,面积约为14220平方米,一号坑共有陶俑6000多件,出土的青铜兵器上万件,是以步兵、战车、弩兵、车兵、骑兵为主,弩兵张弓作待发姿势,高度集中,准备一触即发,而车兵手握兵器跟在战车的后面,骑兵则是一手握着兵器,一手牵着马,规模十分的庞大,每个俑每一个的神情都不同,服饰也不同,胖瘦高矮都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我站在上方,就像率领着这个雄伟的军队。2号坑又有所不同,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由多种兵种组成的特殊部队,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是由四方阵组成,有的人皱起眉头,有的人坚定而刚毅……第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是一号坑和二号坑的总指挥,有六十四尊卫士俑拿的不是兵器、威严的物品,可能是整个军队的总指挥部指挥着千军万马去攻打外族人,那气势是多么雄伟,多么宏伟啊!这次亲眼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古迹,之所以它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古迹,是因为它是多么雄伟壮观呀。550字 六年级
-
秦始皇兵马俑今天我很高兴,因为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看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在来到西安的火车上,就听爸爸说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特别有名,它就在我的老家——临潼区,以前我也回到过两次西安,但爸爸妈妈都嫌我年纪小,没有带我去看,今天终于可以看到闻名全球的世界奇迹了,我高兴的又蹦又跳。我们先坐车来到了秦始皇陵园,爸爸说,以前秦始皇陵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上初中的时候就在秦始皇陵脚下,随时都可以从台阶登上陵园顶部观看四周景色。但现在台阶不见了,陵园也小了,四周都是水泥路,有观光的的旅游车带游客绕陵观看。我们没有坐车是走着绕陵观看,后来我走累了,就说怎么还没见到兵马俑。爸爸说需要做陵园和兵马俑之间的摆渡车到秦始皇博物馆才能看到。当我们坐车到秦始皇博物馆之后,首先看的是一号坑。这里面摆的全是泥做的战马和兵勇,整整齐齐的,真像一个即将出战的队伍。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兵俑为什么没有头,妈妈告诉我这些兵俑以前埋在地下被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将许多兵马俑都砸坏了,现在兵马俑被发掘之后,看到那些完整的兵马俑都是经过修复之后的,有些还没来得及修所以就残缺不齐。从一号坑出来之后,进入二号坑,咦!为什么这里游客比一号坑少很多听见别的导游介绍才知,原来这里还没有开发呢,我们遗憾的离开了二号坑。到了三号坑,我往下一看,这里好像一个指挥部,一个将军站在前面,旁边有站岗的兵佣还有负责接待的兵佣和传递信息的兵佣。参观完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坑之后,我们又看了看里面的展厅,这里介绍了秦始皇时期的其他文物,有铜车马、铜剑、还有一些货币形式的展品。秦始皇兵马俑真好看,它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喜欢秦始皇兵马俑。650字 六年级 日记
-
游秦始皇兵马俑有人曾说过:“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清明时节,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古都西安,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的殉葬品——兵马俑。秦兵马俑世界闻名,我内心充满了期待。刚走进景区大门,我的心就激动万分。听导游说,有兵有马为军队,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希望死后也拥有活着的荣华富贵,便派人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张金子名片!院内人山人海,有老有少,还有好多外国人。放眼望去,满眼翠绿。一排排松柏屹立其中,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我们先去了秦兵马俑的一号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一进门,就看到各式各样的兵马俑:有的半蹲着,神情严肃,好像在参见什么大将;有的昂首挺胸,信心十足,好像不把敌人看在眼里;有的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怎样打败敌人……他们的头饰也各不相同:有的戴箸冠,有的戴云长冠,更多的则是束发挽髻,他们个个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接着,我们参观了二号坑。二号坑比一号坑小一点。在这里,我们看到有一个图片,提示这里有盗墓者留下的洞口。我和爸爸找了一会儿,果然找到了!这个洞参差不齐,导游说仔细看,可以看到有一个木棍支撑着洞,看来盗墓者比考察者这还早呢!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有遗失,真是可惜!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号坑。这里的兵马俑较少,最显眼的就是那辆马车了,车有四匹马拉着,那马体肥膘健,威风凛凛,后面是一个站着的兵俑,他双手成空心拳状,紧握缰绳,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好像得知了什么喜讯,急着回去禀报。看了这几个坑,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都有许多堵墙。经咨询才知道这是夯筑的承重墙,上面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这真是处处都是知识呀!此刻我也明白了妈妈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泪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它是炎黄子孙们的骄傲!这么有价值有意义的宝贵遗产,我们又怎么能让它在受破坏呢?750字 六年级
-
参观兵马俑暑假里,我们一家去西安旅游。到了六朝古都西安,当然要去看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喽!去看兵马俑那天天很热,人很多,幸好是我妈妈的好朋友开车带我们去的,要不然肯定要累死、热死。兵马俑游览区一共是三个“坑”,称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那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几个坑吧!第一个坑里是两辆著名的战车,一辆是平车,应该是平时皇帝出游时乘坐的,车厢是封顶的,人坐在车里面,可遮风挡雨;一辆是战车,人应该是站在车厢里,方便观察敌情以及和敌人作战。不知道这两辆车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看看是金光闪闪,做工非常精致,老妈开玩笑说比现代的做工还棒呢。二号坑最大,起码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一进去,我们就惊呆了,好壮观啊!一排排的兵马俑或坐或站,每个都比真人还高大些,也太栩栩如生了吧。我本来想数数到底有多少个兵马俑,不过数了一会儿就放弃了,实在是数不过来,起码有好几千呢。而且除了那些完整的兵马俑之外,坑里还有很多很多残缺不全的碎块,有些象胳膊,有些象脑袋,我想:“难道它们是在战场上打碎的?”。妈妈说那些看着很好看的兵马俑都是用这些碎块一块块地拼出来的,花了工作人员多少心血啊!三号坑最小了,里面东西也最少,兵看起来不到100个,马应该没有50匹,不过,坑里有几辆木质战车,这点让人欣慰。整个坑给分割成了好多间,听说这个坑类似于现在打仗的指挥所,所以看起来功能多点,而不是以多取胜了。古代的皇帝真够厉害的,居然死了还要这么多军队来保卫他,听说这些兵马俑和秦始皇地宫的建造花了好几十年呢。现在秦始皇的“地宫”还没挖出来,不知道里面又会是如何壮观的景象。不过幸好没挖出来,如果真象传说中那样灌满了有毒的水银的话,还真有点不敢想象会造成什么后果呢。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参观兵马俑听说星期天临沂体育馆将举办西安兵马俑展,我以前在书上读过关于兵马俑的介绍,早就想亲眼看看兵马俑了,爸爸说:“明天带你去看兵马俑,让你开开眼界!”我高兴地说:“正合我意!”清晨,我和爸爸坐公共汽车来到临沂体育馆。就看见馆门前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来到售票口,我看见有老师带着学生来的;有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来的;还有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是自己来的。他们都是慕名来观看兵马俑的风采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交上了票,进了展厅。我和爸爸先参观了展厅中间的一张展台。台上有几个秦朝的立射俑,高约半米,外形十分威武,英姿飒爽。左边和中间的几个立射俑,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昂首挺胸地站着,瞄准敌人,时刻准备放箭。可右边的就不一样了,这些立射俑全部向后面看着,似乎后面有敌人进攻,他们神情严肃,严阵以待,好像要把后面进攻的敌人一网打尽。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一件青铜乐器,用小棒一碰,就发出悦耳的响声,真好玩。听爸爸介绍说,这叫编钟,全部用青铜铸造而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我不禁赞叹道:“古代劳动人民真是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呀!”我和爸爸又参观了另一张展台。展台旁有介绍说,这是兵马俑中数量最多的士兵俑。只见一个士兵扶戟而立,一个士兵右手举着一面盾牌,其他几个手里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他们好像在保卫自己的国家。参观完了兵马俑,我想:西安兵马俑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要是能看到西安真正的兵马俑,那该多好呀!推荐教师:赵汉贞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心小学新荷文学社四年级赵忠坤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2]8月7日星期二晴今天的太阳光真刺眼呀!我和爸爸还是顶着酷暑去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我们先来到兵马俑一号坑。我一看,全都是陶做的士兵、马匹、战车!多么壮观呀!再仔细一看,每一个俑都非常精细,头发丝、皱纹等等细节都做得很清楚。而且兵俑个个表情不同,手势不一样,但大小都与真人差不多,尊尊高大威武。这么多兵马俑拿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给秦始皇陪葬的。但为什么规模这么大呢?至今还是一个谜呢!秦始皇兵马俑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对我来说,今天的收获真大呀!250字 小学 写景
-
西安兵马俑去年暑假,我来到了西安。一下火车,我就觉得那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荫荫的绿树,艳丽的花儿,古老的城墙,飘扬的旗帜,这一切都呈现出西安之美。清澈透明的,是华清池的水;高耸入云的,是西安的骊山;而雄伟壮观的,是西安最有名的兵马俑。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兵马俑,它位居西安西北部的临潼镇,秦始皇陵的东北部,那是一个大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分为四个厅,第一厅展览了西安的历史,一幅幅画面,一篇篇文字,一件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样样展现了西安的古老文化和独特的魅力。第二、三、四厅是一个个俑坑。坑里的兵马俑好象在前线与敌人作战。头上有扎纂的、有戴方巾的、有戴帽子的、有戴头盔的。身上,有身披战袍的,也有身穿凯甲的。脸上,有微笑的、也有严肃的,有眺望的,也有呐喊的,有怒目圆睁的,也有若有所思的,动作更是千姿百态,光站姿就有许多种,有手抱前胸的,有双手背后的,有双手垂直的,还有侧身的、抬头的,还有跪着的、骑战马的、坐战车的……,真是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看了这些兵马俑,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是谁用泥土塑造了一支庞大而威武的军队?是谁用泥土塑造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军官、士兵——那是劳动人民啊!这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干!后来,我又游览了举世文明的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和华清池。西安给我留下了古老、美丽、文明的美好印象,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古城!四年级:玫红翅膀500字 四年级 写景
-
参观兵马俑暑假到了,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到西安参观兵马俑,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我们先乘火车来到西安。我们首先进入大厅,看到了真正的兵马俑。兵马俑像正在等待命令的士兵一样排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占满了大厅。接着,我们看了制造兵马俑的电影,才知道兵马俑是人们用泥土千辛万苦地制造出来的。兵马俑穿着战袍,披着铠甲,脚穿战靴。一个个跟真人一样大小,神态各异,姿态万千,当时的人们真聪明呀!150字 三年级 写景
-
西安游记——兵马俑-游记今天是西安游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秦兵马俑,兵马俑位于西安西北部的临潼,是一个大型的博物馆,馆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在博物馆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一个大的展厅,让我惊讶的是居然在秦朝就有所谓的“奔驰和宝马”两辆马车,做工精湛,功能完善,古人的智慧和手艺令人叹为观止啊!跟随导游,听着她的讲解,我们来到了一号坑。只见成千上万的兵马俑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坑道中,头上扎着纂的、扎方巾的、戴帽子的、戴鸽冠的……有的身披战袍、有的身穿铁甲……有的在眺望、有的在呐喊……据说刚出土时,它们还有色彩呢。其实不听讲解,它们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堆泥巴人,可是在导游生动生动的讲解下,他们是有着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表情,没有一个是重样的,可是的是,由于年代太久远,而且遭到过人为的破坏,很多兵马俑现在还在修复中。二、三、四号坑是几个略为小一点的坑,坑内的兵马俑也同一号坑差不多,但是据说是粮草兵马俑和指挥官兵马俑,还有打前阵的排头兵马俑:他们如同正在跟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真的不敢相信,如此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都是古人一手一手的打造出来的,代表着以前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全球五大洲四大洋。无不为这宏伟的艺术品而赞叹!500字 四年级 写景
-
参观秦兵马俑坑秦兵马俑可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在这个暑假我去了秦兵马俑坑。秦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是国际级的景区。秦兵马俑坑分三个,一二三号坑,以及一个展览馆。一号坑是最大的,里面的兵马俑是士兵类的。有马夫(牵马的),有士兵,还有极少数射箭手现有两千个兵马俑,预计一共能挖出四千以上个兵马俑,只不过一是因为数量太多,修复一个需要一两年才行;二是因为兵马俑里有一些是彩俑,而挖出来的话,三个小时之内就会完全氧化,变成无色的土俑,现在还无法保护彩俑的颜色。所以现在才暂时停止挖掘。二号坑就比一号坑小些,里面是一些高等级的士兵,如炮手。弓箭手也多了许多,还有跪射手。在二号坑有整个兵马俑馆的镇馆之宝,一个跪射俑,这个跪射俑因为在柱子的一边,而且个子矮,所以几乎是无损伤,除了脚部有一条裂痕而已。将军俑通常身高一米八。三号坑是最小的内部是一些将军,参谋,军师的会议室,有各种将军俑。在这里,我看到了刚挖出来的兵马俑,那真是惨不忍睹,兵马俑们估计没有一个稍微完整一点点的了,我完全明白了为什么那个跪射俑为什么是镇馆之宝了,它保存的实在太完整了,几乎连断掉的地方都没有。展馆里也有文物,有一个古代的车模型,车身是青铜做的,马是银作的,牵马的绳子是金子做的,我连估算都算不出值多少钱。兵马俑真是我国历史文物呀!怪不得那么多国内外游客带来参观。500字 四年级 写景
-
游西安兵马俑西安兵马俑,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为了目睹这奇迹的真实风采,去年寒假,我们一家来到了西安参观兵马俑。兵马俑一共有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光一号俑坑就有6000多个陶俑。刚进入俑坑,我就被兵马俑的雄伟壮观震撼了。一眼望去,坑里全部都是一列列排列整齐的兵俑,中间用土隔墙隔开。墙的两边排列木制立柱,柱上放置横木。但是这些木柱早已被项羽烧了。俑坑里的陶俑精神抖擞,整装待发,仿佛随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那么的威风,那么的神气。让人不得不感慨几千年前秦军的强大。往里走了一些,我便开始细致的观察兵马俑。这些兵马俑乍一看都是一样的,其实仔细看才发现他们的衣着服饰造型各有千秋。排在前面的一个是立射俑,它身高178厘米,头挽发髻,右脚左前斜出半步。左臂半举,右臂横曲胸前,手掌伸张。从他身上,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秦国士兵的勇猛与纪律。还有一个与立射俑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俑,它就是跪射俑。跪射俑高132厘米,可是它身上竟有一些彩色的花纹,我也不禁惊叹起当年工匠们的高超技术。其实在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它们全都是彩色的,可因为氧化作用,兵马俑身上的彩色几乎都脱落了,所以这些兵马俑看起来都灰溜溜的。跪射俑的处理非常细致,它的衣着表情,甚至连鞋底都是由工匠精心雕刻出来的。在普通兵俑的后面,有几位身材高大,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的兵俑,他们就是高级军吏俑。高级军吏俑高196厘米,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一看就是在认真思考,准备出谋划策的将军。还有几辆用马拉的战车,它们就是铜车马。铜车马车长3。17米,高1。06米,总重量1241千克。每辆铜车都由四匹铜马拉着。这些铜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中间两只正对前方,左右两只侧身向前。那威武硕大的身躯,正如杜甫手下的“竹批双耳骏,风入四蹄轻。”它车上的御官铜人两臂前举,双手执辔,每个手指的关节,指甲都塑造得非常逼真。它们栩栩如生,透过它们,我仿佛看到了宏大的古战场上,成千上万的秦军在黑龙旗的指挥下统一中国的过程。关于兵马俑的来历,也是有许多的故事。据说当时秦始皇认为,人活着怎么样,死了也要怎么样,于是下令大规模的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金玉双全,正和他意,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也就是今天的西安。据说他最先想杀一支军队为自己陪葬,但因为一位大将制止道:“兵还是得用来打仗的,杀了太可惜,不如照着他们的模样一一对应地做许多个陶人。”秦始皇同意了,便请当时的能工巧匠照着那只最骁勇善战的军队做了许多兵马俑。因此,兵马俑才能做到“千人千面,千姿百态。”在秦始皇死后,项羽来到这里,不仅烧了俑坑,还夺走了兵马俑手中的兵器。由于项羽手重,所以我们在发现兵马俑的时候,全都是碎的,甚至连一个完整的都没有。还得用工作人员一块一块拼起来,所以缺头少腿的陶俑自然也就不那么奇怪了。主要是因为碎片丢失,就干脆让他这样。看完了兵马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受到了古代战场上的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也仿佛看到了士兵们奋勇杀敌的情景。但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古代人民的智慧,他们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却能做出令现代人都惊叹不已的工艺品。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西安兵马俑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迹”,这次旅行的收获真大。1200字以上 五年级
-
兵马俑篇一:兵马俑的导游词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我叫张雨薇,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张导。不知大家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兵马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在参观之前,我先带大家到4D影院,观看一段录像,了解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怎么制造兵马俑的吧!怎么样?看了录像,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吗?对!他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一个陪葬坑。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他们编为一、二、三号坑。那么这个陪葬坑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告诉你吧,是1974 年西杨村的农民伯伯在打井时发现的。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到一、二、三号俑坑 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在参观的时候,请你们做一位文明的游客,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前面是一号俑坑,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有六千多个兵马俑。那里有随时准备上马冲杀的骑士俑;有整装待发的武士俑;身材魁梧的将军俑和体型健壮的马。剩下的二、三号俑坑,请大家自行参观。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事事如意,如有事请拨打*****,晚安!篇二:兵马俑的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赵若恒,大家可以叫我赵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破坏文物,保持这里的清洁卫生,下面我们就开始游览吧!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就是著名的秦始皇陵墓了。该墓位于陕西临潼以东,南倚巍巍骊山,北临滔滔渭水。1974 年春天,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破碎的陶俑。后经考古队的挖掘,使这一大型兵马俑军阵重现在人们面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兵马俑坑共有兵俑7000 余件,陶马600 余匹,战车100 余辆。兵马俑形体高大,与真人真马相仿,这一浩浩荡荡的军事阵容,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兵马俑的雕塑栩栩如生,神态形象生动,神情各不相同。你们看那一个将领手按宝剑,双目炯炯,似在思考征战大计;那一位勇士威严站立,虎视眈眈,正待冲杀疆场;还有阵中的少数民族士兵高鼻深目,络腮大胡,神情傲然;战马昂首耸耳,肌肉突起,仿佛瞬间就要四蹄腾空,驰骋沙场。1987 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气势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朝雕艺术的高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继续参观,谢谢大家!篇三:兵马俑的导游词各位尊敬的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thffhrhfdhbghb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 哦!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thtth;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满是大将风范。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俑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准备启程回宾馆,接着后几天的活动内容……1200字以上 演讲稿
-
西安来到美丽的古城我只知道中国的著名古城有阆中古城,平遥古城这次来到西安,才知道西安也是一个古城。西安,也就是古时的长安,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佣;八景之美誉的大雁塔,可以看见秦时明月汉时关,又能感受唐朝雄风五代烟,西安真是一个好地方。我刚下火车,就来到了一个桥拱底下,天下着蒙蒙细雨,好象给西安的古城蒙上了窗纱,使它更生动,更迷人,我们一家人上了车,准备往家走。在高速公路两边全是城墙,听爸爸说,这些城墙把西安市区全部包围了的。我觉的这写城有泰山的雄伟,黄河的英姿,这些城墙据说是秦始皇赢政时期修建的,是为了抵挡北方胸奴侵扰的盾牌,城墙是蓝色的,与书上画的截然不同,一打听才知道,这城墙是经过人为改造过的,让长城更坚固,更好看,能更长久的屹立在西安,让更多的游客与过路人看到这雄伟的建筑。窑洞建筑美观耐用、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静无噪音,内部 设同样可以“现代化”。天井窑院既是游览农村的一大景观,也是考察研究黄土高原民俗和原始“穴居”发展演进的实物见证。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一院窑洞一般修 孔或 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 进 开,从外面看 孔要各开门户, 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在山坡、土塬的沟崖地带挖一口窑,平着伸进去,前面有比较开阔的平川地,从侧面看,这种地形很像靠背椅的形式,这叫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即地坑院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在地上用砖砌成一个窑洞式的房子,这叫独立式窑洞,是窑洞中最高级的一种,也是建筑造价最高的一种,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中的覆土建筑。独立式窑洞和挖的窑洞室内感觉是一样的,上面是拱券,后墙不开窗,但房前设檐廊,檐廊和窑洞的门窗是装饰的重点。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个将军带一千人去剿灭一团一万人的土匪,这场恶战一触即发,一番血拼后,将军他们死了一百来人,土匪那边的死伤人数不过区区三十人,将军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便一边逃一边考虑对付土匪的对策,将军它们逃到山顶上,已无路可逃,土匪他们就在下面,将军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扔石头等,可对手也身经百战,没有死一个人。忽然将军手下的一个士兵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大家都挖一个大洞,堆一座土墙,然后将土墙推倒,再一齐冲下山去与敌人撕杀,最终将军他们获得了胜利,后来它们发现挖出的大洞里面可以住人,便将此洞命名为窑洞。现在,由于各种经济都发达了,大多数土著居民都已经在住平房了,可惜,古老的传统生活现在已在慢慢的消失了。西安1200字以上
-
秦始皇功过秦始皇的统一措施:1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3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4“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5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评价秦始皇的功过1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历史发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3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繁荣,巩固国家统一,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4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5焚书坑儒,摧残文化6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并诸侯,吞天下,天下为一.秦自商鞅以来一直贯彻执行的军功爵制度,使全国上下军民都纳入了战争的轨道,而且这种多等级制吸引着每一个人来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这种制度之所以有威力,关键在于它是由国家不断进行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基本形式,各级爵位的实际利益是落实在土地,赋税,徭役的分配以及个人身份升降等等之上的.秦的统治者是怎样利用土地,租税,爵位等等调动臣民的战斗力,"使天下之民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田"的.用经济手段调动了臣民的力量,打了胜仗又使秦国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如此循环,这就是秦强和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基本原因,并吞诸侯的秘密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功是卓著的,但认为秦始皇统一代表了人民的要求,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观点,则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认为,秦始皇统一后所实行的政策,从本质上与主流看,是他争取统一过程中实行剥削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且看秦统一后的事实是怎样反驳上述观点的吧.二、从社会实际效果来检验秦始皇政策,措施的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实行了一系列与这种统一相辅相成或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措施.例如,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与此同时,北征匈奴,筑长城,南戍五岭,五次巡游等等,显赫的事件排满了秦始皇的日程表.有相当多的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和讲堂上,几乎众口一词,无不称赞秦始皇的这些政策,措施,认为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但是人们常常向历史学家们提出,赫赫的秦朝何以短祚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表现在哪里秦始皇既然作了那么多顺应历史发展的事业,为什么在他活着的时候发生了农民暴动,而死后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这风云突变,如何解释我们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去分析秦始皇的政策与活动呢我们认为,评论历史上一种政策,措施及其制定者的功过时,主要应根据当时的历史实践进行综合考察.应该说,秦始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些是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然而是什么原因没有能够使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作用,成为维系秦王朝长治久安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呢这就说明,一种好的政策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政策予以保证.如果有一些与之相反的政策或举动,双方不仅会有抵消作用,而且力量大的一方势必压倒另一方.任凭错误的政策和行为无限度泛滥,好的政策,措施就会黯淡无光,甚至根本失灵.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衡等等措施,照理讲应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秦始皇用强大的中央集权和严密的队伍组织控制人民的迁徙自由,奉行比重农抑商更为严峻的"除末"政策,谪发贾人戍边,压制商业,使驰道不是通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而主要成为秦始皇吸吮人民血汗的大动脉和调兵遣将,运输军需,押送囚徒的干道."书同文字",这无论如何评价,它本身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但文字毕竟只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内容却要广泛的多.秦始皇奉行"以吏为师"的政策,要人们只学法律,这就不是发展文化,而是窒息文化了.书同文变成了秦始皇推行封建文化专制的工具."使黔首自实田","上农"政策和徙民垦荒等,对进一步巩固封建私有制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本应有积极意义,但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头会箕敛,使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完全遭到破坏."焚书""坑儒",十几年来几乎都说是秦始皇反复古,反分裂,坚持改革,维护统一的一项重大措施.评价更高者则认为是一次具有反复辟性质的政治思想革命.事情果真是这样吗还是对事情的过程与效果进行一番考察吧.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了喜形于色.没料到博士淳于越迎头泼了一瓢冷水.他建议应分封子弟功臣为枝辅以防大臣篡权,警告:"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又指出周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让群臣讨论淳于越的意见.随之,李斯发表了著名的"焚书"议,当即得到秦始皇的准许,付诸实行.就李斯提倡"师今",反对淳于越"师古"而论,无疑是对的.但考察一下事件的全部就会发现,出发点是对的,而落脚点却大谬.从焚书内容看,把非秦纪的史书和"诗书百家语"统统烧掉,显然过了头.那种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把百家争鸣同统一看成是格格不入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法家主张统一,儒家如孟轲,荀卿等又何尝不主张统一淳于越的建议尽管迂腐,其心还是向着秦始皇的."统一"不应是"统死",特别在思想上更不能"统死".禁绝百家,以吏为师,从根本上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堵塞了对事物进行探讨之路,扼杀了文化的发展."焚书"的直接结果,是把秦始皇的极权推向了更高峰.焚书之时已是秦始皇统治的晚年,当时社会危机已明显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刻,就是从秦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也应该让臣下七嘴八舌,寻求对策.可是焚书却完全堵塞了言路.对统治者来说,没有不同意见,就没有比较和选择,也就失去了应变的能力.秦朝只好沿着秦始皇那些极端政策更迅速地向覆亡滑去.所以"焚书"决不是秦始皇政治棋盘中的一步好棋.关于"坑儒",我们许多同志把它看作是"焚书"的继续或镇压反革命之举.为了分析这一历史公案,不妨把"招祸"那段文字摘引出来,弄个水落石出.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畏,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首先分析一下"坑儒"是不是"焚书"的继续.从卢生,侯生的议论看,与"焚书"事件无关.相反,他们是在焚书之后更加受到重用.秦始皇曾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接着便讲如何器重方术之士等等.事情是这样的乖戾,受青睐的方土也起来批评秦始皇了!秦始皇火冒三丈,勒令追查,结果把那些心怀不满的儒生一并拿来问罪,很显然,儒生是被株连受冤的.其次,就事件的性质而论,卢生侯生等方士求仙药是荒唐的,而他们不正是投秦始皇之所好吗如果秦始皇能够翻然悔悟,不再迷信鬼神,杀了这些方土也算有些道理.然而他并没有迈出这一步.试问,有权的迷信家杀掉无权的迷信家能算是革命家吗再则,就其内容来讲,侯生,卢生对秦始皇的批评基本上是切中要害的,没有言过其实的诬罔谩骂之语.而秦始皇却以"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为借口,搞了一场"坑儒"奇案.从社会效果看,如果坑儒之后带来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价秦始皇的这一粗暴行为.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秦始皇以反复古为名走到了极端的文化专制,一怒之下又杀了那么多人,这难道能称得起是革命吗综上所述,秦始皇所采取的某些政策,措施,就单项推论,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却被另外一些政策,措施所抵消,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或起点不误,落脚点却走到了起点的反面.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任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都必须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个阶级,阶层,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能够进行起码的正常的生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悼文中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想从事任何其他活动都是根本不可能的.秦始皇恰恰从总体上无情地破坏了这样的基础.他的破坏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秦始皇好大喜功,他超越战后秦朝物资匮乏,人丁稀疏的现实,不惜动用大量民力财力,进行一系列浩大的工程.古长城,如龙腾蛇伏,绵延万里,巍巍壮观.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无穷智慧,仍为今天的人们所叹服.然而,这却又是秦始皇不顾"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谬"的现实,不顾百姓之急,不养老存孤,一意"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的罪证."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呕哎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唐人杜牧的这篇名作《阿房宫赋》,自然带有艺术的夸张.但为修阿房宫和骊山墓,动用"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那是司马迁清清楚楚写在《史记》中的.新近发掘出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浩大的规模,威武的气派,也足证史记之不误,杜牧之合理.始皇二十八年,"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这驰道,路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树以青松,坦坦荡荡,这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古代,也算得上是空前的交通设施了.然而这又耗费了多少民力!另外,"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这又耗费多少的民力!还有戍五岭,击匈奴,又是百万之众.不论上述这些工程,活动的性质如何,是它们的总和把人民淹没在大规模徭役,兵役的苦海里.试想,一个连简单的再生产都不能维持的朝代,无论怎样用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或某项事业有什么伟大意义来为它辩解,它也是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的.其次,秦始皇是一个少见的暴君,他"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刑罚之严使人没有伸屈之地,真是跋前后,动辄得咎.我们一触及秦代的历史材料,成千上万的刑徒,罪人便映眼而来.刑徙,隐宫者,黥首者,被谪者,各种各样的"罪人",无处不有,无时不见,平均一,二十人中就有一名罪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绝非虚言.整个秦王朝简直成了一个大囚场.范阳令"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范阳令这种人物的出现,恰恰是秦始皇行苛法的必然结果.就这样,秦始皇统治下的秦王朝成了一个刀光剑影,随时都可能身首异处的恐怖世界,这哪里还谈得上去贯彻推行那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呢宫廷的狂欢作乐遮盖不住挣扎在死亡线上千百万人民的呻吟;周青臣之流的颂扬遮盖不住众生的愤怒!面对着"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惨景,纵然用玫瑰的颜色来描绘秦始皇的这些政策,措施,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在分析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时,我们还应当充分估计到秦末农民提出的"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口号的意义."苦秦久矣"这个"久"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四人帮"及其御用史学家认为,秦始皇统治时期,"黔首安宁","黔首是富",老百姓像生活在天堂里,根本无苦,苦只是到了秦二世时才出现的.这显然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有一些好心的同志也觉得秦始皇统一中国功劳大,把这个"苦"字算到秦始皇的头上,似乎感到有点与心不忍;如果把它从秦始皇账上一笔抹掉,又感到是严重地歪曲历史,于是乎就采取了一种轻重笔法,把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农民之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到秦二世和赵高时期就尽量说重.这种好心,当然也不能准确地解释历史.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过:"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的偏见我们暂且不论,但陈涉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只能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苦久"的大爆发.陈胜,刘邦关于"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口号的提出,能使我们从阶级斗争的总和中去认识秦始皇的统治,去更深刻地分析秦始皇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意义.我们这样来分析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是不是要全部否定呢当然不是.我们评价历史,不仅要从当时历史的总和进行考察,而且还要从历史的总过程来考察.秦始皇的一些举动,尽管使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失去了影响当时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好的政策,措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因为秦始皇的某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客观过程的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之树所结的果实是不会因为秦朝的灭亡而消失的.只要这种历史必然性还在起作用,秦始皇的某些政策,措施就会作为历史遗产而影响后世和启发来者的头脑.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由于是集中地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尽管被秦末农民起义及以后的农民起义多次打乱,但封建统治者一旦得势,总是千方百计把它恢复和健全起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文化交往的工具和经济文化发展所要求,所以这些措施便作为历史遗产为后来的人们所继承和应用.长城在以后民族斗争中,作为防御工事还起过作用.戍五岭是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的历史一环.当然,这种影响和作用不是秦始皇的政策,措施原生形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基础上,作为历史的因素起作用.总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活动,有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的则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后者力量大于前者,破坏了推行那些正确政策,措施的社会基础,造成那样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严峻形势,对此秦始皇是要负责的.在以往的著述中,几乎总是说秦的统一有利经济文化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等等.这种把统一说成是绝对好的观点是不符历史事实的.在阶级社会里,统一总是同一定的政治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封建的统一比封建的战乱有可能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封建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也可能为统治者胡作非为,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封建的统一同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逻辑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比扰扰嚷嚷的战国是个进步,但统一之后,由于秦始皇统得过死,凭借极权强行搞了那么多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超越当时人民负担能力的活动,反而窒息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广大农民丧失了起码的生活条件.因此,对统一要进行具体分析.三、从英雄到孤家寡人秦王朝从胜利到走向灭亡的历史,也就是秦始皇从英雄转变成孤家寡人的历史.对于秦始皇的这种转变,要从历史客观现实的变化和他本人品质的结合上来说明.秦始皇是个幸远儿,他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这里我们先引几段当时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长平之战后,国子劝齐合纵抗秦时说道:"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逼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今又劫赵魏,疏中国,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一说客对韩王说:"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地;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虽善事之,无益也.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李斯入秦后,第一次与秦王政谈话也说到:"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到,统一航船的桅杆已经露出地平线,已为人们的目力所及了.但是,秦对东方六国战争的艰难性所造成的严酷的现实,使那些与上述论调持相反态度的游说之士,仍有活动的场所.例如,秦王政十年,齐王建入秦称臣,就遭到即墨大夫的反对,主张联合三晋及楚,"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即使在秦灭亡六国的前夕,顿弱在向秦王政献离间六国之计时也还说:"天下未尝无事也,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即楚王."事实上,东方六国也常常在重大战役上战胜秦军,使秦始终不敢等闲视之.例如,魏安厘王三十年,即秦王政即位的前一年,无忌回到魏国,率领五国兵攻秦,大败秦军于河外,秦大将蒙骜退走.秦王政即位的第六年,韩,赵,魏,卫,楚共击秦,取寿陵.赵王迁三年,即秦王政十四年,赵国大将李牧在肥垒(今河北藁城一带)大败秦军;第二年,李牧又打败秦军于番吾(今河北灵寿县南).至于秦始皇对楚国的战争,就更加艰苦.你看,果子已经成熟了,然而想摘取它又是这样的艰难.这就说明,秦始皇必须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方能争取战争上胜利.否则,稍有大意,就会招致失败,甚至前功尽弃.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而恰恰是这种不时有漩涡出现的历史潮流,成为造就秦始皇这个英雄人物的基础.人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时势才能造英雄呢一般地说,要具备这样两个特点:即宜人之势和逼人之势.秦始皇善于在这样的风浪中游泳,他在宜人的形势中善采其"宜",在逼人的形势下善克其"逼",表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品格.第一,他敢于作出灭亡六国的战略决策.当时,秦始皇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人建议他勿灭六国,免盛极而败;有的则建议他一鼓作气,统一天下.他自己也提出过"山东之建国,可兼与"的疑问.历史上常常有成熟的时机而被决策人物放走的事例,造成历史性的错误,人们为此而长叹.例如长平之战后,秦本可以一举而灭赵,白起就曾这样主张过,但是由于秦昭王的犹豫,这个时机悄悄从秦国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身旁溜走了.秦始皇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即像李斯所说的那样:"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我们决不能把李斯的话视为危言耸听之论,因为当时的确是胜负未卜的.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处于决策地位的人物决而不决或决而不当,常会使历史走一段或长或短的曲折之路,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秦始皇在进行统一这个问题上英明果断,当决而决,正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第二,军事进攻与政治上的分化瓦解配合得巧妙得当.我们纵观秦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先易后难,中间突破,后扫两翼,最后灭齐的方针,在执行中又及时抓住可乘之机.灵活机动地变通主攻方向,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合以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两者结合,得心应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第三,善于和敢于竭尽全力进行决战.秦灭韩,赵,魏,燕,有过艰苦的战斗,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说来,秦军是一种势如破竹的格局.1200字以上 六年级 书信
-
咏叹兵马俑兵的世界,马的阵营。也许这是那个时代场面最盛大的阅兵式!秦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一次打井抗旱,惊醒了千年的幽梦。经过楚军冲天大火的洗礼,突破黄土重压下的黑暗与沉寂,舔血抚痕的地下军团,熠熠生辉的破土复出,饱览边关明月,尽享山峦秋风,挺立着全世界为之千古惊叹的传奇!当我的脚步从俑坑边沿轻轻走过,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滚滚的车轮,势不可挡,迎面冲来……遥想当年,秦始皇正是率领这支黑衣如铁、迅速如风的虎狼之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使六国臣服,天下归秦,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帝国!于是,人们走近俑坑,指点评说着战国七雄到六国归秦的伟绩,抚读那一个个悲怆鲜活的面容。浩大!雄浑!壮美!强悍!走近兵马俑,这三个词语,立即映入了我的脑海,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真是气势恢宏、势不可挡的军队啊。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不让人瞠目咂舌,为之惊叹,为之震撼!让人目为之眩,神为之摇,思想感情的潮水为之汹涌澎湃……长长的兵马坑里,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站满了兵马俑。它们惟妙惟肖,真人真马般大小,站在它们面前,观赏着这些兵马俑的方阵,似乎有声音破坑而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兵器相撞的清脆声,铠甲摩擦的咔咔声,战马嘶鸣的长啸声。伴随这些声音的,是眩目的战旗、遮天的尘土,然后突然间,天塌地陷,它们和秦朝的历史一起压在秦砖汉瓦里,压在尘封的秦陕高原的黄土里。这一压,就是两千年!除了史书的一鳞半爪的记载,陪同它们的,只是上面厚厚的一层黄土以及黄土地上年复一年的西北风。曾几何时,“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天地一霸也,雄心霸悍!千年的雄性飘荡在这古老的土地上。站在俑坑之上,四周多么静默,充满了肃杀,威严之气。这些威武的兵马俑,不管是武士,还是将军;不管是弓箭手,还是骑兵,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决心作殊死拼搏似的。甚至连一匹匹陶马,似乎在精忠报国,严阵以待,准备到战场上大展雄威;张大的嘴,嘶鸣出不可一世的威严……遥想当年,那位尚武的帝王,高举令“字”旗,驱使他们在金戈铁马的交战中,发出撼天动地的吼声。在燃着的烽烟中,腥风血雨撕扯着丝丝缕缕的战旗,奋蹄奔腾的战马嘶鸣在漫天烟尘里,他们一身戎装,挺枪催马,逐鹿六国,用本应该扶梨握锄的手去向同样是炎黄子孙的人们挥剑舞戟……我站在坑前,望着那一尊尊默然挺立的俑人,除了震撼,还能隐约感受一丝的悲凉与沧桑。每一个都是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特别是他们的眼睛灼灼有神,直摄心魄。健壮匀称的高大身躯,饱满光洁的额头,棱角厚实的双唇,干练利落的姿态,以及战袍上的每一条褶皱,眉宇间的每一种表情,都是那样鲜活动人,毫无雷同之感,你甚至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声。他们哪里是冷冰冰的雕塑,分明是一群有血有肉要出征鏖战的士兵。我想,黄土窑里有他们的白发父母,阡陌陇上有他们的妻子儿女……大战在即,他们是怎样撕心裂肺的和家人告别的呢?跪地磕头?抱头痛哭?一揖三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他们踏上艰难的征战之路,是发自内心的情愿吗?身处群雄逐鹿、穷兵黩武的时代,感叹自己的无奈了吗?他们是想尽赤子之心为家人免除一份劳役、还是想尽匹夫之责为皇家挣的一分厚土?它是要告诉我些什么吗?抑或是让我思考些什么吗?鼓角无声,天地缄言,两千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最后一块木板盖下来的时候,唯一的一线阳光也断绝了。战车不再奔驰,战马不再嘶鸣,勇士们也不再呐喊,那片曾经燃烧着的大地也渐渐归于平静,人类的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轻,直到完全消失,只留下无尽的黑暗,无尽的孤单,无尽的寂寞,连着曾经无尽的荣耀,一起陷入了无尽的等待。一支豪华的、英勇的、让天下为之丧胆的无敌之师,在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之后,以这种方式,陪着他们毕世的君主,陪着他们行将日落的帝国,一起走入了历史的尘封。被埋葬的那一瞬,没有谁听到你们绝望的惨叫和抗议,风声和泥土堆成的黑夜,熄灭了你们的愤怒与仇恨,熄灭了你们的泪光和呜咽。狼烟逝去,幽梦醒来,兵马俑铠甲上残留的血迹滴滴在目,驰骋飞奔的战车上箭芒根根犹存,藤制的盾牌上嵌满了飞矢弓弩……兵马俑目光深邃,努力思索着。为何耀眼的金戈,抗不动一面旗帜?为何铮铮的铁马,踏不出一条通途?为何挥剑决云的气概,决不出一个千秋万代?用泥捏成的江山无须验证,轰然坍塌的事实或许来得太快了。强大的大秦帝国,何以10几年就亡国亡朝了呢?兵马俑,你能将个中真谛昭示后人吗?巍巍战阵,阻不断滚滚而去的东逝水;骠悍的铁骑,挡不住愤怒的民心封杀。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暴政与民心,孰轻孰重?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呐喊声,就是最好的回答!兵马俑,是警示,是留给我们的无尽的沉重的反思…初一:冬的温度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