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幸福营养餐
‘‘哈哈,我们有营养餐吃喽,太幸福啦!’’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营养餐,一个个喜笑颜开。
为了保证我们的营养,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国家向我们提供营养餐。营养餐既丰富又营养,小食品各种各样,法式小面包啦,雅士利饼干啦,火腿肠啦,达利园蛋黄派啦,卤蛋啦······都是我们的最爱。牛奶的口味更是丰富,原味的,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热带水果味的······那味儿一直甜到我们心田。`
记得以前每天早上上学,妈妈总是为我的早餐担心,怕我吃不饱,怕我没营养,可又忙着上班,经常来不及为我准备,我也只能自己去买些早点。每到上午第三节课,我就头昏眼花,肚子咕咕叫,哪还有心思上课呀!现在好了,每到第三节课,桌上便摆上了美味可口的营养餐,每天还变换着花样。现在,我每天都精力充沛,学习起来劲头十足。
妈妈说,你们真幸福,我再也不担心你早餐吃不好了!奶奶说:‘‘你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上学免费,还有营养餐提供,共产党真好,你们可要珍惜啊!’’我想,那一份份营养餐包含的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寄托的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那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让祖国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幸福!
学生营养餐——幸福的滋味,祖国的重托!
相关推荐
-
苏东坡传我是十分喜爱苏东坡的,然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来解释我的这种喜爱。要硬是让我说出个所以然来,那我也只能回答:“他的所有。”林语堂所创作的这本书讲述了苏东坡平凡却又传奇的一生。或许他的一生,是坚持自我,坚守本真的一生。林语堂称其为“大自然的顽童”,极其贴切,幼儿是最真的,率性而为,而“顽”中又带着一丝倔,正是这股本真和随性,使他的一生过的快乐,闲舒。如他一般的人物,也许在这世上是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的。年少时参加应试,他的那篇论为政宽与简的文章被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正是他的基本政治哲学。然而却因欧阳修断定此文出此其友曾巩之手,将这本列为首卷的文章改为二卷。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二十及进士,以一流之学者闻名天下。在一个可以看作近似全才甚至完美的人身上,想挑出他的若干惹人敬爱的特点是十分轻而易举的。我们又何尝不可称他是坚守初心的乐天派,是体恤百姓的善官,是悲天悯人的道德者,是为人随性的诗人,是新派伟大的书法家,是佳肴的创新者,是饮酒成癖者,是皎洁月光下的漫步者,是瑜珈术的爱好者,是为官之道的坚持己见者,是生性风趣诙谐的人…然而这都并不足以来勾勒他的全部面貌。我若在人前一提苏东坡或许人们的心中自有自己的答案,并回以一个亲切却又满怀敬意的微笑。也许也正像描述耶稣的那样———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可望其项背的。他的一生保持率真淳朴,终身不渝。官场的那番勾心斗角自不是他所能适应的,这也与他格格不入;他的诗词歌赋,或即兴之作,或不满而发,一切那么顺乎天性,自然流露,刚猛激烈,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必说“为作新词强说愁”那般了。而现代的人们是否早已遗失了什么,率真?随性?过的那么压抑,痛苦。精神生活贫瘠不堪,人们总是在抱怨,懊恼身边的处境,却不曾从自身出发,从心出发,去寻找心中的世界。我们又何不学习苏东坡的心态,安之若素,顺乎天性。或许会说苏东坡的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之中,但他却光风霁月,远超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的作品无一不吐露真情本性,而今吾辈读其文,别无其他,只因他写的那么美,那么回归本心,那么朴茂健雅,字字随性。他一生,皆本性,皆初心,不因外界所扰而改变。他不接受人间苦难的说法,而是享受人生的每刻时光。或许肉体是躯壳会死会腐烂,但他的精神却确确实实一直存活着,滋润后代,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我们为何不像他一般,坚守本心,顺乎天性,不去被世俗琐事所压迫着,在人生旅途中去欣赏每处沿途的风景呢?所以,苏东坡,他一生过的快乐随性,无所畏惧,正如清风流水般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苏东坡传1000字 初三
-
如果没有苏东坡如果没有苏东坡,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只不过北宋少了一个词人。《唐诗宋词》会薄一点点,但程度相当有限。如果没有苏东坡,几乎所有宋代大词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唐宋八大家”将会少一人。辛弃疾会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没有之一。没有“三苏”,也没有“欧苏”,更没有“苏辛”。如果没有苏东坡,我们应该会少背许多宋词。抒情怀,没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叙亲情,没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述闲心,没有“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洒脱,没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没有苏东坡,我们生活中应该失去不少特色。说行书,宋四家,将少一人;说美食,将会少了东坡肉和东坡饼,天下吃货将会少了一种喜爱。宋代将会少一副人文画《古木怪石画》。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将会成为宋代最有名的画。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许多名胜景地将会缺失,或者名气将会降低。西湖也就没有现在这么美,也就不会有苏堤,更不会有莲花遍开。黄州将会缺少一处东坡,更不会那么有名。更没有乌台谏案,没有文人因他而受连累。王安石、司马光的变法将会少一位反对者。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张怀民、黄庭坚、佛印,将会少一个意趣相投的好朋友。欧阳修会少一篇赞扬别人的文章。王安石归隐后,会少一个秉烛夜谈的知己。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现代人的心中将会少一位偶像,少一位乐观派的代表,乐观也将会在人们心中少占许多位置,甚至会在人们的心中消失。幸甚至哉!我们有一位苏东坡。幸甚至哉!我们有一位苏子瞻。600字 初三
-
参观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坐落在美丽的西湖边(南山路1号)。从苏堤口往西走就见它掩映在一片湖光水色和苍翠的竹林中,那飞檐峭角的两层楼的木房子,更显得的古老。一进门我就看见一块用玻璃罩着的序言碑。上面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 。两次出任杭州通判。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在序言碑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两块透明玻璃:左边是修长的竹子,右边是苏东坡的画像。绕过序言碑往左,有一间敞开的厅堂,左边就是序言碑的反面,上面刻着清朝浙江巡抚阮元的诗:“东南胜地号西湖,德政才明颂大苏。……”右边几幅图片讲的苏东坡在杭州的轶事:与琴操的交往;与惠勤和尚在“六一泉”的经历;严明法制的政绩;杭州的两条路名也因他而命名——学士路、东坡路;更有趣的是当年苏东坡把老百姓送来的肉用酒烧好慰劳筑堤的人们,所以有了我们现在的“东坡肉”,它可是我们杭州的名菜噢;还有苏东坡在吴山尝了一种饼很酥松,像“蓑衣”一层层的,“酥”“蓑”用杭州话谐音,便成了“酥饼”。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再往里走是一条走廊,那些文字和图片清晰地印刷在透明的玻璃上,记载着苏东坡与杭州的名胜古迹:三堤凌碧波、三潭映月、苏堤春晓……右边是苏东坡疏浚西湖的图片。我印象最深的“治理六井(台龟池、方井、小方井、相国井、金牛池、祥符井)”。当他第一次来杭州,六井淤塞,井水浑浊,人们饮水困难。他发动人们疏浚治理西湖,人们饮上了清洁干洌的水。我还充当了一回小导游,摆了个很酷的Pose呢!再出来右边房间的桌上摆着一台电脑。苏东坡的身平、诗词、逸事、图片等在电脑里应有尽有。我轻轻地点开“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纪念馆,一缕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苏市长”把西湖整治得那么好,我们也要去爱护它,把它管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美丽迷人!8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医生是丰富多彩的,他聪慧过人,心神更是天真无邪。它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阅读苏东坡的一声,往往会被他的浩然所吸引。苏东坡自有其及其迷人的魅力。就如同魅力之在女人,美丽之在花朵,是宜于察觉而难于说明的。苏东坡的这种高深莫测,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他身上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遏制,这股力量,有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有力在他身上运行。他挥动巨笔,肆无忌惮的泼墨,如同儿戏一般。对于苏东坡的人格与品质,我只能说自己可能连仰望的资格都没达到。在历史的长河中,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而苏东坡是一个渺小而又庞大的人,为何说苏东坡伟大,因为,苏东坡像一面镜子,从他的一生中可一折射出中国文人的精神与思想。正是这些精神与思想才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一直流淌,永不干涸。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至连表皮都没达到,认为自己真的幼稚,但还是要写下来,这既是我的读后感,也是我向一个伟大的文学领袖致敬,因为,我坚信,精神不会仅为生命的流逝而散去,而苏东坡的精神定会屹立在文化的长河中。450字 初三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苏东坡你,是中国古代一大才子,做饭,绘画,毛笔字写写诗样样精通,你,用你那优秀的厨艺创造出了名菜-东坡肉,你喝了一杯小酒,做了一首诗,就超过了你的偶像,写了一首《水调歌头》,便数年无人尝试,他们有怎么敢尝试?一首豪放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碾压群众,元丰五年,你创造出了《赤壁赋》等好多首诗词,虽然你不知道你去的地方根本不是赤壁,而是一个叫做赤鼻矶的景点,在密州创造出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多么豪放,多么有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青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你是多么喜爱你的妻子!人已经走了十年的,你写了首词来纪念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多么悲哀! 这不是豪放的你,这是委婉的你,这是多悲哀的一首词,是我感动。300字 五年级 写人
-
苏东坡嫁人就嫁苏东坡程予东方方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能生活在苏轼那个时代,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嫁给他。在采访中提到苏轼的时候,方方还是非常激动:苏轼这样的人太了不起了,历经多少磨难,还是那么潇洒豁达,没有一点哀哀戚戚。人生的大悲哀在他笔下化成一股豪侠之风,令人荡气回肠。要把苏轼挖出来,文学史都要歪掉了。自然,苏轼的人格伟力彰显在他的诗词中。欣赏他,就要从亲近他的文字入手。苏轼曾写过中秋词《水调歌头》,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这样评价:中秋词,自苏轼《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水调歌头》以怎样夺人的魅力被推崇到如此高峻之位?让我们品味它,据此走近苏轼。词的小序是这样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小序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时间,事件,作词缘由。怀字一出,我们知道了在词中抒发的是怀念之情,怀念谁呢?子由。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怀念当是弟弟和自己不在一起,在这个本该团圆的佳节中自己却与亲人分隔两地,自是慨叹欷歔啊!这种怀念之情在词的下阕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充分体现。还传递出怎样的心情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对月不应该有恨,但是恨却在其中,为什么恨月呢?月是一轮皎然盈圆,而人却不能团聚。后一句对月分明是一句诘问。这样的诘问很容易被我们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颟顸。但是生活却能够找到类似的心理认同。我们在走投无路无处诉求的时候,会说,老天爷,你为什么不睁开眼睛啊!窦娥的冤屈无处申告时不也是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呼告吗?从这里我们感受到内心郁结的苦闷之深浓,也自然可以料想到他和自己弟弟的手足之情是多么笃厚。我们知道在私有制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父子、兄弟之间,往往因权力财产而互相倾轧,少有什么真正的父子之情,兄弟之谊,而苏轼却这样想念他弟弟,这就显得与众不同弥足珍贵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阐明了人生都有悲欢离合,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人生的欢合和月亮的晴圆自古就是难以齐全的。如果说上句的诘问语气激昂,内心在情绪的漩涡里难以突围,那么这一句已经是拨开罩在心头的阴霾,天色得以晴明,激流得以回落。此时的苏轼内心豁然澄澈,思想达观,这是理智回归的结果。此句既是自我的宽怀,也是对弟弟的慰藉。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陶潜的诗句: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当一个人思想开阔,胸怀坦荡的时候(也就是心闲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圣域,清境都不见了。苏轼是一个心闲之人,这样我们才能在他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亦真亦幻之境。才能看到他被贬谪到杭州后留下的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看到他被贬到惠州时吟咏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看到他被流放到荒蛮之地——儋州时还能有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放旷。面对不幸,将之调成一剂开阔,实在令人激赏。吟咏苏轼的沧桑,沧桑中的淡定,我们确实需要反观自我,给予自己走向广阔的勇气。是的,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颜,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用好今天;你不能改变过去,但你可以改变未来;你不能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不能事事如意,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圣境中的苏轼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送抵了亲人,感觉这不仅仅是给予一个人的美好祝福,而是给普天下所有与亲人别离分隔之人的真诚祝愿。愿我们共赏这轮皎然的月华,让它抚慰我们离散的苍凉。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除了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之外,我们在小序的兼怀子由的兼字上感受到他还有别的情愫在其中。这需要我们溯洄到上阕来。开篇一问明月几时有?这样的一问来得有些突兀,为什么要问月诞生的时光?我们一时还不能了然。但是回望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就会看出一点端倪呢?我们对于未知的也常常发问,问当是希望知晓,表明一种探问之心,挂怀之意。苏轼该是对月心系之,故问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夕何夕指的是今天是多么好的一个日子啊!月宫中怎么样了呢?关切之心溢于言表。问什么要如此关切月宫之事呢?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何解?那即是说自己是从月宫而来,现在又想回到那个地方。这就不免显得荒诞了。苏轼一介凡人怎么会是从月宫来的呢?其实,月宫当是浪漫的想象,是别有所指。背景可知苏轼写作《水调歌头》时人在密州(山东诸城),在人间。那月宫就是指自己曾经为政的朝廷啊。一个欲字充分体现了对朝廷生活的留恋,那里有他的政治理想,有他的梦想,但是笔意一又着一恐字,让我们窥视到他心理的矛盾纠结。因何而恐呢?高处不胜寒。表面上指的是月宫的寒冷,这里指的是内心的寒冷,因何而冷呢?朝廷中那些政治斗争,勾心斗角,怎么不使人内心寒意陡升呢!去与留间充盈着往复的矛盾,如何做出心灵的选择?自己可以选择归去,那必定意味着有所放弃。放弃什么?当然是他的政治立场,做人原则。放弃自我迎合他人不是苏轼的选择。不归去,就要担当被贬谪的失意。一味的抑郁哀叹也是一种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不是苏轼的选择,因为他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在人间?的答案从句式上看分明是一个反问句。句末的一个句号不是推崇张扬的语气,而是抒写着一份明朗淡定的意味。在人间,在密州,也是大有可为的,我要做好我的地方官。我们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需要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面对不幸,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唯有用明朗积极的态度迎接风雨,才能在清浊共生的世间见到圣域、清境。走近苏轼,让精神的力量充盈心灵,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开阔。魅力苏轼,豪气干云,回望方方的话,欣然她的选择。喜欢苏东坡(节选)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geming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方方/文,有删改)13.分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请简要概括。(4分)14.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15.文章写的是我对苏东坡的喜爱,但是文章中画线的内容却是在说别人对苏东坡的喜爱,有读者认为这有些偏离文意,你如何理解?(4分)16.苏东坡是心中的那颗星,她对这颗星从认识到仰慕应该给了我们一些启迪。读完此文,说说选择好心中的那颗星,要经历哪些过程?(6分)13.此题围绕才华和人品两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示例1】文学才华生活态度(人生精神)【示例2】诗文书画人品道德【示例3】才华品性14.此题围绕修辞手法(夸张、排比)、特殊句式(一……就)或内容广度(从学问到生活)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对语言特点的认识2分,对使用效果的分析2分。【示例1】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巨大,在有意夸大之中体现出她内心对苏东坡的不同一般的推崇。【示例2】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之广,在多种领域的列举中体现出她对苏东坡的崇拜。【示例3】一……就的句式表现了速度之快,展现了苏东坡的非凡才情对世人的影响之快、之大,由此传达出对苏东坡的喜爱。【示例4】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学问到生活,表现出苏东坡多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令人惊叹,由此传达出对苏东坡的喜爱。15.此题围绕侧面烘托手法的效果和从不同层面印证苏东坡受欢迎两点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示例】不是偏离了题意,而是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展现苏东坡的才华之迷人,印证的观点。同时,分出了由帝王到百姓的两个层次,印证其才华受人推崇的范围之广。16.此题围绕才华、经历和人品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每个方面2分。【示例】我会从我欣赏那颗星的才华入手,进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后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精神品格,以此引领自己的成长。1200字以上 叙事
-
苏东坡作文但是,他没有堕落,没有颓废。他坦然面对现实,他以旷达乐观的胸襟接受了这个现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纵使雨一直下,他心中始终有着自己的太阳伞,纵使风一直刮,他脑中始终有着自己的避风处。爱妻病逝,十年后的他仍就记得起爱妻“小轩窗,正梳妆”的模样。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真男人。即使自己鬓角微霜,面对外敌的入侵,仍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虽然壮志未酬,但他自己被贬,却还忧国忧民忧天下。似乎整个国家的重担,全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这种社会责任感,超越了权力,地位,金钱……即使他夙愿难以实现,也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最终,他将种种不快,全都化成了江水,一句“大江东区浪淘尽”将自己的愤懑随江水而流逝,只留下一种乐观,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雨渐渐停了,山头升起了明媚的太阳,霞光打散了一切阴霾。他,驻足,四周环视,微微一笑,继续大步向前走去。350字 写人
-
苏东坡作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阙著名的《卜算子》,述说了一位天下之奇才的遭遇,他——就是苏东坡。余秋雨先生便这样说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峰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以上便是余先生的赞誉。对文化的界定,人们一直是莫衷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各抒己见;但对苏东坡,评价似乎已经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五个字——天下之奇才。这位文人,“战”着的光阴似乎比站着时光还多,为何而战?为文化。命运多坎坷,他却在站着,而且是“战”着,占据了人们的论述,也成为文坛佳话。宋神宗时,文化的发展的领袖是苏东坡,否则,文化的发展一直是在彳亍。天下之奇才,无人可及。但一群小人,把这位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者逼到了“法庭”上——乌台诗案,将这位大师捆押在被告席上,一部文化史,把这一幕记载了下来。这本来的无端风波,引得我们惊心动魄。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写苏东坡的启发。“乌台诗案”过后,难言的孤寂在苏轼的心中萌发,使他彻底摒弃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循着文化,艰难地向上寻,寻啊寻,苏东坡经历了一次真正地脱胎换骨,也使他的文化才情获得了蒸馏和升华。当他褪去了浮躁,完成了涅槃,铸就了天下之奇才——苏东坡,才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苏东坡。人,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才称得上“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作文750字 写人
-
苏东坡与苏小妹某日,文豪苏东坡来看他的亲戚——苏小妹,他翻过8座山,爬过16个土丘,来到了苏小妹家,苏小妹是一个乡下妹子,当然住在山里了!此时,苏东坡已累得气喘吁吁,刚刚坐上一个土丘,“扑通”!一声摔下坑去,当他抬头时,只见满脸灰尘,恰似猿人,苏东坡好不容易爬上来,用布擦擦眼镜,正埋怨着,只听一声娇嫩的叫声:“苏——东——坡——哥——哥,俺——来——迟——拉——!”苏东坡一听,就知道是苏小妹,连忙迎接:“诶!哥哥俺们来类!!!”苏东坡见到苏小妹就来了个拥抱,苏小妹还装如花,说:“哎呦呦,哥哥的礼,俺可受不了哦!”苏东坡当场就要呕,可又怕不方便,只好转移话题:“小妹,你们村搞了什么活动没有哇?”“恩恩,搞了搞了!还跟你有关类!~就是那个腾讯公司说谁跟苏东坡打嘴仗印了黄金一万两!”“真滴啊!你得好好准备准备拉!大哥俺可不是那么好对付滴拉!~”这席话激怒了苏小妹,她说:“有本事,就现在跟俺们来!~”“好,英雄豪杰不拍死啊!”于是苏东坡抓住她额头突略,摇头晃脑说:”未出门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妙!我再来个,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还未流到腮。”苏小妹眼眶深陷,于是他又说:“几次拭泪难深到,留却望望两道泉。”苏东坡是个大胡子,苏小妹又说:“机几回口角无觅处,忽听毛里有生传。”他们的声音越吵越大,山村里的人以为是神经质,立刻拨打电话,结果两个有才人成了孙悟空治理的病人,无奈呀无奈......。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苏东坡传》读后感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苏东坡传》有感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苏轼:我心中的永恒!400字 高三 读后感
-
廉洁廉洁河南固始一小 四(3)班董虎威我们的生活中,廉洁公正的名人事迹数不胜数。我们所熟知的周恩来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方志敏在敌人的高官厚禄面前毫不动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清廉同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讲廉洁,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学生,考试考查不作弊,好朋友也不能照顾;作为班长,管理班级要公正,好兄弟也不能徇情。在办事上要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心底无私天地宽,坦坦荡荡,一身正气,清清白白做人,清正廉洁做事。我们做的事虽小,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廉洁,能使人与人之间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廉洁,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崇高;廉洁,能使弱小的人变得更加坚强。我们从小做到廉洁,在我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自然做到廉洁公正。廉洁像金子一样发光,像彩虹一样炫烂,像钻石一样珍贵。让我们抓住这珍贵的廉洁吧 ,做一个有理想,有志气而高尚的人!400字 四年级
-
身边的廉洁“污泥不染而尊,清正廉明为贵”有些人认为廉洁就是不受贿赂,但我认为廉洁就是平常的小事,你不信?那我就讲给你听吧。昨天傍晚,我吃完饭后,来到公园散散步,做做操,看到旁边有一家商店心想:既然来都来了,就去买一点零食再回家吧。我走进去拿了几包薯片和一瓶牛奶,正准备付钱时,却发现钱丢了,哎,这么多人肯定找不回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售货员姐姐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温柔地对我说,“没关系,小妹妹,今天这次姐姐请你好吗?”我不好意思地说:“姐姐,那你住在哪?我明天还你钱。”姐姐告诉我,她就是在这一栋楼。我对姐姐说:“姐姐,那我明天早上就来你家好吗?”姐姐说:“好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姐姐家还她的钱,没想到姐姐收下钱后,又给了我一盒牛奶,我就对姐姐说:"姐姐您真善良,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姐姐也对我说:"小妹妹,你也是一个真诚的孩子,这牛奶就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你们看廉洁总是环绕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寻找,总会找到身边的廉洁。400字 五年级
-
廉洁修身读后感这个学期,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需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因为我觉得这两点对于是青少年很重要。说到诚实守信,我记得在这本书里有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一个读名牌大学的博士,每次去面试用人单位的人都对他很满意,但后来却没有聘用他。我读到这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聘用?原来在他的个人档案中有两次逃票的记录。所以大家都没有聘用他。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诚实的,就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所以诚实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看完这个诚实守信的单元,我总结了一个道理:谎言再美丽,总是害人害己,终究也被人识破;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种美德好比盛开的鲜花。读完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做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记在心。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