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国英雄的对话
垓下之战为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画上了句号。那时项王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入汉军重围……
还记得那时,项王尚还年幼,起义也并未开始。一次秦始皇游浙江,项羽一句:“彼可取而待也。”惊了当时的项梁和千百年后的世人。我想问一句为什么?他会回答那是:“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的自信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和实力。而后几年,年仅24岁的项羽,揭竿而起,带领着八千吴中子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雍丘之战、巨鹿之战……大败秦军,西楚霸王从此崛起。
可再反观如今,项王大势已去,被汉军重重包围,损兵折将,粮草将尽。把这位在彭城之战中,遭遇盟友背叛、孤立无援后还能以3万骑兵大破刘邦56万兵马的霸王,逼入了绝境。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我会问为什么?他会说那是他独爱虞姬的缱绻情意。望着昔日陪他驰骋疆场的爱驹和心爱的女人,他在担心他们以后的命运,他不忍就这么弃他们而去。而虞姬一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她对这段凄美的爱情的回答。剑光闪过,留下玫瑰红般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脖子……他有着做大事者不敢有的儿女情长,可正因为如此,他是一个伟丈夫。
最终,四面楚歌,军中男儿开始涕泣,项王眼眶微红,抬头望天,不让泪水落下。而后一路南逃,突至东城,又到乌江,只剩下了二八骑兵。属下劝他渡江,卷土重来也未尝不可。可他没有这么做。他跳下马,与汉军搏杀,传说他一个人就杀了汉军百余人。可随后,又是一道剑光闪过,滚烫的鲜血留下,那鲜红的血不知刺痛了多少人的眼。为什么?为什么不渡江?他留下的“籍与八千子弟渡江,今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告诉我,他可能在愧疚吧!看着那时跟随他一起出来闯荡的兄弟们一个个离去,他可能在自责吧!这比为了活命把亲生儿女推下车的刘邦,要重情重义太多。
虽然我无法穿越千年与项羽进行一场真正的对话,可是我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我欣赏他,因为他豪迈的性格;我敬重他,因为他独有的傲气和霸气;我钦佩他,因为他的重情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变得更加真实更具有人性。我知道他是一个即使失败也掩藏不了真性情的真英雄!
我与英雄的对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转眼之间,草原又送走了萧瑟严冬,凉薄初春,已到春夏交际之时。此时的草原,水草渐丰,万物复苏,成群的牛羊在碧丛间嬉戏,韭花的香气荡漾在空气中。傍晚,血色残阳染红天际,华丽奔放,让人心醉。那夺目的鲜红,使我不自主地想到了王昭君穿着红缎披风,傲立草原之上的妖娆背影。
在见到草原前,我以为草原不过只有蓝绿二种色调。而初来时却有惊鸿一瞥之感。晶莹的湖泊,墨绿、草绿、黄绿渐变的草地,皮毛斑斓的牛羊,野花浅紫粉红的倩影,还有雄鹰在澄澈高阔的天空呼啸而过。一切自然而自由。我不由地发问:“昭君,此等辽阔壮美的景色,不比那深宫朱墙更为动人吗?天家富贵,就真的比自由安宁更可贵吗?远嫁匈奴,真的于你而言,是场悲剧吗?”
如此想着,时光似乎倒流到千年之前。同一地点,也是天晴风光好的日子。落雁佳人一袭朱衫,面如梅花,清丽傲然,纤纤玉指拨弄琵琶。她眼波流转,颦轻笑浅,似有淡淡忧伤,却是喜色更多些。一曲弹罢,她远眺天际,淡粉的云霞,纯净的天空,质朴的黄土,翠色欲滴的草原。她笑了:“朱墙深宫,人心难嗅。初入宫被小人陷害,日后又被排挤欺凌,我受够了那些日子。天上的飞鹰,快带我远去,从此不再回那污秽之地。纵然乡愁苦闷,但我更渴望自由、安宁。”
我看看那些如花绽放在草原的帐子,遥想当年,问:“昭君在里面的生活可是安好?会否如诗中所写‘公主琵琶幽怨多’?”
又是千年前,深夜,繁星撒满夜空。帐子里,呼韩邪单于目不转睛注视抚琴的她问:“来这,可后悔过?”昭君停奏,莞尔一笑:“这是我最好的时光。”
到她的衣冠冢前,上面长满郁郁青青的草,生机勃勃,我再问:“远嫁于你而言,值得吗?”
迟暮的她已在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笑:“如今匈汗二国和平共处,国泰民安,当初一走,终不负王所托,我的幸运大于不幸。死后朝乡下葬,也算了却思乡之情。”
纵观昭君的一生,她是不幸的,直到去世也没能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可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她的一生是值得敬仰的,她为匈奴带去中原先进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以一己之力,救百姓于水火。“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在我心中,她比任何南征北战的英雄都伟大!
相关推荐
-
我与英雄的对话“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月光下,我吟诵着岳飞的《满江红》,可心思却随着浓浓的诗意飘去了远方。轻轻叩开时光的大门,隐约看见一中年男子在烛光下挥动着毛笔写着什么。轻轻走去,之望见“怒发冲冠”几个大字赫然跃于纸上。“将军还在为中原失地而烦恼吗?”我看着岳飞,他满脸忧愁,明明正值中年,却显得十分衰老。刹那间,岳飞停止了书写,将毛笔挂好,回过头来,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只是满脸惊疑地望着我:“你是何人?”我赶忙答道:“鄙人特地千里前来拜访,只是想和先生小叙一会。不知将军如何看待如今之势?”他站了起来,片刻,像是释放了情感的闸门,感慨道:“我从小便立志保卫大宋,忠于大宋,可大宋竟如此待我!眼看大宋大势已去,但反击却无不可能,皇上却听那奸臣谗言,自弃战败!我待大宋不薄,他大宋为何如此!难道当今世道,做一个忠臣就这样难吗?”言罢,岳飞像浑身力气被人抽干一样,瘫倒在椅上,两眼留下两行清泪。“将军您本就文武双全,乃卓越超群之者,本就把那些文武百官比了下去。而像您这样的人,又乱了大宋‘文即文,武即武’的道理。在这乱世之际,让那宋真宗立意动摇,有朝一日,您必被那奸臣用计害了呀!”对岳飞的现状,我十分担忧,忙劝道。“唉,你说的我何尝不知道啊,但如今奸臣当道,又怎能容我所为?罢了,大宋已名存实亡,再说那么多也无用。那狄青之死就没有令大宋认识到什么吗?那大宋律法中的巨大漏洞,那数百文官、数代君王就认识不到吗?莫非文武兼通着就要牺牲于此律法下?”“不过,我岳飞即使死,也要死个光彩!”岳飞紧握着拳头,怒视着远方,“我岳飞已无力挽那狂澜,但我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头可破,血可流,岳飞绝不向敌人低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岳飞啊岳飞,再见了。有着那样一颗不计一己得失,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你,难怪诗人都无法将你看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忆及岳飞的一生,从岳母刺字到靖康之战,从心存志向前去参军到被奸臣所害含恨而终,真正地上演了一场“功高盖主,‘莫须有’而除”的悲剧。现在回想,为什么大宋就不能容下岳飞这种文武精通的人才呢?唉,宋太祖啊,糊涂一时,毁坏一世呀!800字 高一
-
我与英雄的对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转眼之间,草原又送走了萧瑟严冬,凉薄初春,已到春夏交际之时。此时的草原,水草渐丰,万物复苏,成群的牛羊在碧丛间嬉戏,韭花的香气荡漾在空气中。傍晚,血色残阳染红天际,华丽奔放,让人心醉。那夺目的鲜红,使我不自主地想到了王昭君穿着红缎披风,傲立草原之上的妖娆背影。在见到草原前,我以为草原不过只有蓝绿二种色调。而初来时却有惊鸿一瞥之感。晶莹的湖泊,墨绿、草绿、黄绿渐变的草地,皮毛斑斓的牛羊,野花浅紫粉红的倩影,还有雄鹰在澄澈高阔的天空呼啸而过。一切自然而自由。我不由地发问:“昭君,此等辽阔壮美的景色,不比那深宫朱墙更为动人吗?天家富贵,就真的比自由安宁更可贵吗?远嫁匈奴,真的于你而言,是场悲剧吗?”如此想着,时光似乎倒流到千年之前。同一地点,也是天晴风光好的日子。落雁佳人一袭朱衫,面如梅花,清丽傲然,纤纤玉指拨弄琵琶。她眼波流转,颦轻笑浅,似有淡淡忧伤,却是喜色更多些。一曲弹罢,她远眺天际,淡粉的云霞,纯净的天空,质朴的黄土,翠色欲滴的草原。她笑了:“朱墙深宫,人心难嗅。初入宫被小人陷害,日后又被排挤欺凌,我受够了那些日子。天上的飞鹰,快带我远去,从此不再回那污秽之地。纵然乡愁苦闷,但我更渴望自由、安宁。”我看看那些如花绽放在草原的帐子,遥想当年,问:“昭君在里面的生活可是安好?会否如诗中所写‘公主琵琶幽怨多’?”又是千年前,深夜,繁星撒满夜空。帐子里,呼韩邪单于目不转睛注视抚琴的她问:“来这,可后悔过?”昭君停奏,莞尔一笑:“这是我最好的时光。”到她的衣冠冢前,上面长满郁郁青青的草,生机勃勃,我再问:“远嫁于你而言,值得吗?”迟暮的她已在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笑:“如今匈汗二国和平共处,国泰民安,当初一走,终不负王所托,我的幸运大于不幸。死后朝乡下葬,也算了却思乡之情。”纵观昭君的一生,她是不幸的,直到去世也没能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可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她的一生是值得敬仰的,她为匈奴带去中原先进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以一己之力,救百姓于水火。“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在我心中,她比任何南征北战的英雄都伟大!900字 高一
-
我的三国世界欢迎来到我思想中的三国世界。《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刘备的求贤之事,最着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最好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高一:陈诗宁900字 高一 读后感
-
三国文化征文:三国的义“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这是当代小天王林俊杰的一首品三国的歌.描述三国时期的一些概况. 我从小就关注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近兴致来潮,又一次捧起了这本另类的史记。虽然作者的文字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但多少历史见证过它的真实,也许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事实,但不可以否认它曾经的存在.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凌驾于他人之上,战火纷飞的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不明白为何三国不能和睦相处,不明白英雄为何热衷于成为乱世的枭雄。蜀魏吴,个个都自称君子,却不知自己的“丰功伟绩”是由什么垒成的,自己正踩在无数将领小兵的鲜血与汗水中站起来的,君子向往高尚,讲究仁义。当我第一次用小学生的眼光欣赏《三国》的时候,我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争斗,无法理解他们的向往,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无法理解他们口中常常提到的仁义。但是有一点,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另外,最重要的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是”义”. 赵云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这,才是真正的“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张飞虽然是个欠考虑,容易脑热的单细胞动物,看他就晓得什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然而兄弟有难他必定出手相助,因为火爆的脾气,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这也是为了兄弟,为了义,他用生命换来的“义”。这,才是真正的义。关羽很讲义气,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放走了曹操,不是别的,只是为了义。这,才是真正的“义”。《三国演义》上演的不只是场战争游戏,它并非“演”的天下,而是“义”的舞台。如果不是“义”的存在,哪会有三国鼎立的时代?义――三画一字,简简单单,又寓意深刻,三国演义,义贯三国,逝去了义,三国也就演不起来……1200字 高一
-
与三毛对话三毛,三毛。你说:“我爱哭时便哭,想笑时便笑,只要这一刻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你是洒脱,你是自由,你是流浪者,你是敢于飞翔的鸟儿,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一样的女子。你的人生,注定有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已经忘记从何时开始认识了你,是在某一个梦中,还是从你的文字里?我亦不知对你,怀了多少种感情,敬佩、羡慕、欣赏、遗憾……我敬佩你做了自己,羡慕你与荷西的爱情,欣赏你勇于去追逐自由,去周游世界,遗憾你在众人都以为你接受残酷现实后,却又不辞而别。但不管怎样,你依旧是,我最爱的三毛。一你的童年时光便异于常人。你叛逆,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竟擅作主张地删去那个最难写的“懋”字,改名“陈平”,那时你才三岁。这仅仅是一个小孩子的任性,还是上天赐予你的聪慧而早熟的心灵?你强调做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甚至与生俱来的名字也得由你改变。那时的你亦为自己取笔名为“三毛”,三毛?多次我向他人提起“三毛”,总会想到那个顶着三根头发的流浪小孩。你的确是个简单的人,三毛,没有过分的修饰,寥寥几笔,朴实无华,令人心安。殊不知,你这个“三毛”正是源于《三毛流浪记》里的小主人公,于是你们有了共同的名字,“三毛”,亦叫“流浪”。二记得你写过一篇文章叫《拾荒梦》,文章里说你小时候想长大的志愿,是当一个拾荒人,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地如同天上的飞鸟。从小你便渴望无拘无束。长大后,你虽然没能如愿成为职业拾荒者,却挂上了“旅行作家”、“流浪作家”的标签,依然无拘无束地生活在世界上某一角落,闲时出去游荡,在垃圾堆里翻检别人的废品视为珍宝。与生活在繁忙尘嚣的人们相比,流浪才是最适合你的状态。你向往流浪的生活,在欧洲你敢身无分文就踏上旅行的路。饿了渴了就沿街乞讨。念大学时你在杂志上看到了撒哈拉沙漠,就认定它是你前世的乡愁,义无反顾地南下,飞向了令你魂牵梦萦的沙漠。三你是不幸的,一生中邂逅如此多的爱情,有的不愿娶你,有的你又不愿嫁,有的在婚礼前暴卒,有的根本不是真心实意。你又是幸运的,在经历先前的那些遗憾与不幸后,你阴差阳错地遇上了荷西,你可知你令多少少女们羡慕!你是幸运的,即使有年龄、国籍和文化的隔阂,你和他却依旧如胶似漆,不吵架不冷战。你是幸运的,即便在众人的眼里你的想法有多么稀奇古怪,他依旧以为是理所当然,支持你帮助你。你是幸运的,即使是风尘飞扬的沙漠,他也愿意与你携手生活,陪伴你守护你。你们的爱情成了传奇,你们的故事成了佳话。六年的撒哈拉时光加上一生时间的别离,多少人为你们流泪,因为你们的幸福,因为幸福后的生离死别。四你从小便爱往墓地跑,你说:“世界上没有比跟死人坐班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这话说得我心痛亦心酸。常人眼中恐怖的墓地,在你眼里竟是最慈悲的地方。你是如此看待死亡的。后来荷西死了,死于意外。我能想象出那些天你有多么艰难,我甚至能听到你扶在他身上凄切的哭声。再后来,你也去世了,死于自杀。从十几岁你开始尝试割腕,到四十八岁,在尝尽人间无味,看遍世上风景之后,你成功地去往另一个世界。终于,唯有死,才可以真正与墓地永不分离。你的一生本就是个谜,没人可以真正了解你的内心世界。你的死,其实又不是个谜,是我们不懂,是我们不舍,是我们牵绊了你太多。你走吧,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流浪。三毛,三毛。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
梁山英雄论三国话说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自聚义以来,很是快活。这日,宋公明摆酒席宴请众好汉,酒足饭饱之余,众英雄谈论起了《三国演义》。宋公明先道:“诸位兄弟,如果让国人推选最有智慧的人士,诸葛亮肯定得票最多。这位最有智慧的人所做过的最有智慧的事中,‘草船借箭’又堪称典范,为人们津津乐道。但现在都讲究在思维上有所创新,今日我们不妨来谈论一下,如果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末满十万支,各位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先来的是军师吴用,他感慨地说:“是啊,‘草船借箭’成了智谋的象征,被后世诸多人顶礼膜拜,并被借鉴到各个领域。这个是最有趣的一种假设:诸葛亮把箭载回了,最后一清点,未满十万支。那结局又何如呢?依我看,结局有二:其一,周瑜依军法处决了诸葛亮。其二,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周瑜不得不承认自己所下达的任务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最后不了了之。现在诸位哥哥就来谈论一下这两种情况。”那边的“小旋风”柴进道:“第一种结局当然是,孙刘联盟解散,曹操加速统一全国的进程,百姓早日盼来和平岁月。唯一可惜的是我们的大智儒草草断送了性命,实在让人心理上难以接受。”众人在点头称是,风流浪子燕青接着道:“第二种结局我认为比‘草船借箭’顺利成功的意义更大。对上司的指令逆来顺受、不敢说真话是国人的一大弱点,诸葛亮若能以自己的雄辩智慧,让说真话的人看到成功的希望,将杜绝多少武断、荒唐的决策呀!再则,这次的挫败也会让诸葛亮意识到计谋只是权宜之计,从而花心思去研发弓箭的机械制造,我国工业时代很可能因此提前进入”。话正说着,突闻有人仰天长叹,正是那“呼保义”宋江:“是啊,如此一分析,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倒是一件幸事。的确,我们向来不缺机谋诈变之士,缺的是埋头苦干的实干家,缺的是刻苦钻研的科学家,缺的是诚信致富的企业家。而后者,常被称为‘傻子’。想起了一句话:‘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哪一天,当我们把推崇的目光投向做实事的‘傻子’,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成果视为最有智慧的举措,不再为一些小计谋的得逞自矜自夸,我们的国人才真正开始变得有智慧。”话已到此,众位英雄多唏嘘长叹。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在三国鼎立的战争画卷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三分事;他足智多谋,精通兵法,善于排阵;他帮助他的主公建立了强大的国家。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未出茅庐时,刘备第三次拜访并见到他时,他给刘备分析了当前国家形势,说:“先要占据荆益之地,与曹操、孙权成为鼎足之势,然后进取中原。”刘备听了豁然开朗,随后就把诸葛亮请下了山。诸葛亮在山上时对天下事都略知一二,那么他出了山就无所不知了。他足智多谋,初至东吴,东吴幕僚们百般刁难他,他都对答如流。最终,以三寸不烂之舌和满腹学问,把东吴幕僚们说的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后来,周瑜想害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好,果不其然,第三天在曹操那里用稻草人引诱曹操出战,得了十多万支箭。过了几天,庞统用了连环计,先让曹操把船用铁环钩住,然后诸葛亮就求东风去了。周瑜先打了黄盖,并让曹操知道,然后黄盖负伤诈降,最后周瑜率军带火种烧曹操,曹操水军四散逃命,无奈火太大,水军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诸葛亮又借周瑜中箭,箭伤未好三次气周瑜,把周瑜气死了。周瑜死前大喊数声:“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还精通阵法。他当年在陆逊进军时,布下有名的“八卦阵”,威力相当于十万精兵。陆逊糊里糊涂地从“死门”进入,却找不到出口。诸葛亮的老丈人将陆逊带了出来,他才得以脱身,并感叹道:“我不如诸葛亮呀!”诸葛亮很理解人。诸葛亮临死前姜维对他说:“虽然天象不利于丞相,但可以用祈禳挽救。”于是诸葛亮令四十九个皂衣持皂旗的军士,在八月十五夜晚环绕在帐外。诸葛亮在帐中点燃七盏大灯和四十九盏小灯,一连七天诸葛亮都带病处理军务,晚上祈祷。但因为夏侯霸杀来,所以魏延闯入军帐中告知诸葛亮,结果扑灭了主灯。姜维愤怒不已,觉得是魏延害了诸葛亮,拔剑要杀,但是诸葛亮劝住说:“不是他的错,我要死了,这是天意呀!”死前安排了一切后事,几乎都是关于国家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智绝”诸葛亮。800字 五年级
-
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如果有人问你,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是谁?你怎样回答?是勇猛善战的张飞?他虽武艺高强,但却性情暴躁;是文武兼备的周瑜?他虽智勇双全,但却心胸狭窄;是能征善战的吕布,他虽天下一绝,但却见利忘义……驻立在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不是至仁至义的刘备,也不是聪明机智的孔明,而是与诸葛亮棋逢对手的司马懿。司马懿是曹操手下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随时会叛逆的最大隐患,晚年却被曹操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不惜用50年光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70多岁才夺取了曹操一手打下来的天下。有人称司马懿为潜伏大师,因为他心平气和的忍耐这么多年,只是他运气不太好,碰上了曹操这一代枭雄,才老老实实在他手下做事。不过,曹操那样精明的人,难道就真的没有看出司马懿是个隐患吗?不是。曹操容忍司马懿是因为他抓不住司马懿的把柄,司马懿做事十分紧密,从来不露马脚。那么,司马懿究竟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呢?他靠的是“三善”: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居善地是说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何时何地,你应该选择什么地位,必须看得清清楚楚。而司马懿恰好做到了这一点,亚看出了曹操虽然十分喜欢曹植,但将来的天下,一定是曹丕的,便做了曹丕的老师,以便夺取曹操的天下。心善渊是说心思要藏得很深,不被人看出来。这一点司马懿做的天衣无缝。他一直在假做一个忠臣,一个毫无二心的忠臣。从曹叡连下五道诏书命令司马懿回宫,他从战线上飞奔回洛阳连家都不进就直接进宫这件事便体现了出来。当时重病的曹叡拉着司马懿的手连声说:“我终于把你盼回来了……”也体现出曹氏家族对司马懿的信任度十分高。动善时是说要善于把握时机,不错过机会。而司马懿又做到了这一点。他一直等了50年,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最后到曹芳,他的50年光阴没有白费,他终于等到了时机——弱小的曹芳,这才顺势而变,统一天下。他没有刘备“仁”,没有曹操“奸”,没有张飞“勇”,也没有关羽“义”,没有诸葛亮“智”,更没有赵云“帅”,但三国终究归晋。在三国那样一个群雄割据、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司马懿凭实力为子孙后代打下了西晋王朝。他是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8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我与孔子对话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春秋时代,看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数不清的地摊、小贩……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孔子学堂”走一趟,亲自侦察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是真像书上写的一样。我从小贩那儿借了一双布鞋、一件破烂的衣服,又买了一长串香肠,问了路,便一路小跑了去。这时正是下午第6个时辰,不上课,学府里无声无息的。孔子正在竹林里专心地读书呢!我深深地鞠了个躬,叫道:“孔先生!请收下我吧!”我哭着说,“我叫眨?以谏缴虾芷?У牡胤剑?夷锊〉乖诖采希?盖滓蛘秸馈孔子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我把一串香肠给他做学费,孔子便很乐意地收下了我。第二天一早,孔子还在读书,我不想打扰他,便藏在一棵大竹子后面。上课时间到了,学生们被孔子安顿在座位上,这时,我忍不住“嘿嘿……”地笑了一声,孔子发现了,便把我介绍给了大家。下课时,学生们散布在竹林里歇息,我问孔子:“孔先生,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我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我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对我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我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您说得可真叫我迷惑,既然他们比您还要好,为什么还要您来教他们呢?”孔先生亲切地告诉我:“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三个学生各有优点,但是还要不断地学习啊……哦,对了,我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听了深深地点了点头,我明白这也是孔先生对我这个新学生的教诲啊。又上课了,我满怀敬意地望着孔先生……突然姥姥的叫声打断了我的美梦,多么有趣的梦啊!我说:“姥姥,我正和孔子对话呢!”800字 六年级 书信
-
我与历史对话如果说昭君的深明大义里还有一点被动的阴影,那么,唐朝诗人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钟爱便像少女的纯情,不带一丁点杂质。和封建社会那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相比,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他最先想到的是国家和百姓的苦难。风雨交加的夜晚,尽管他自己是“床头屋漏无干处”,可他心里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吟咏出的是怎样的一种胸襟啊!没有人面对杜甫的诗歌无动于衷,也没有人能够说出他的胸襟有多广。然而,一颗能装上至江山社稷,下至黎民百姓的心却又是如此的轻,一艘破船,一片清冷的月光,一片沉寂的秋水便将他悄无声息地掩埋了。杜甫带着对唐王朝的悲哀走了,他的诗他的人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的思绪如蛛网般蔓延,我想到了另一位巨人——鲁迅。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中写道:“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表面上这是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的批判与嘲讽,其实是先生不顾危险地喊出了中国千百年历史上的一句大大的真话。他大胆精辟地将中国分成了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先生不只是肤浅地从物质上关心中国的老百姓,而是把笔触伸向人们心中的荒原,想用犀利的文字犁破这一片荒芜之地,浇开文明之花。同是忧国忧民,鲁迅比杜甫做得更彻底。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贬低杜甫。鲁迅先生虽然与杜甫同处在国家战乱时期,但他们毕竟相隔了一千多年。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先进的民主思想流入了中国,为中国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他有机会站在高处,将中国放入世界去比较,他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弊端是什么,时代赋予他的职责是什么。而杜甫不同,他满眼只是战争的残酷,他不明白这里面隐藏的真实原因。即使他能够放眼世界,这个世界的天空也是多么地狭窄。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中还指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我们是属于“现在的青年”,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青年”的前一辈已将一个和平、充满无限潜力的时代交给我们,那一个曾经陌生的世界已被尘封在历史的角落。站在风口浪尖,把握住世界的风云变幻,打造出朗朗乾坤,这便是我们的责任!800字 五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