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人姓张,他们都说几百年前是一家。姓氏是值得研究的,于是我就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了解张姓人口分布情况。
3.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并作出结论。
张姓的来源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
还有许多的名人如张仪、张苍、张禹、张敏、张温、张四知……
张姓的分布情况: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
四。结论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高宗宰相张文的儿子张锡,有明治家张居正。有西汉谋士张骞……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我国源远流长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张姓目前是中国第三的,据统计张氏有9450万人。
关于怪圈的联想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哥德尔(Godle)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以他的名字命明的定理是数学理论大厦的髙深组成部分,也是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的基石。然而,哥德尔的工作却很少为专家圈子以外的人所了解,至于我这个中学生更只好“望理兴叹”了!
最近,偶尔拜读了《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一书,它主要介绍了哥德尔定理这一“髙深莫测”的理论,它又与久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大师巴赫(Bach)的精湛技艺和杰出画家埃切尔(Escher)的奇妙作品相联系,掲示了数理逻辑、绘画、音乐等领域之间的共同内涵,指出了一条永恒的金带,把这些表面大相径庭的领域贯穿在一起……。我沉浸在书中,如同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游玩,真是耳目一新,不禁拍案叫绝。
此书的中心概念是怪圏,给我印象最深的恰恰也是“怪圈”这一拿。
在这儿,我获悉了周而复始的圈便是怪圏,它的内在含义是在有限中包含无限的概念,是一种以有限方式来体现无限的过程。在不同的领域,所表现的怪圏又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
例如:在逻辑数学中,“数论的无矛盾公理化的所有陈述中必定包含着不可判定的命题(又一个怪圈);由于自我相关的怪圈的存在,人们将面临二择一的两难境地……;哥德尔定理的重要思想是用数学推理来探索数学本身(一个周而复始的圏子)……。”
明白了什么是怪圏之后,我又仔细地思考。呵!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圈子中,这“怪圈”还不少呢!
我们平时讲的故事:“有一座庙,里边有个和尚在讲敌事:‘有座庙,里边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还有些自然现象:母鸡生蛋,蛋变母鸡,母鸡又生蛋……;还有天上下雨,雨水蒸发上天,天又下雨,又蒸发,又下雨……,真是不胜枚举。在这样的思索中我的到了无穷的乐趣,我的思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
呵!这“怪圈”真成了人类无法驱除的“幽灵”!在现今文明的地球人的思维活动中也有了一个绝妙的“怪圏”:人的思维开始研究思维本身。也就是说,我也进了怪圏了。
然而,此书的一些地方实在是太髙深了,简直令人望而生畏,使我不得不硬“啃”,择其片断,细细品味,慢慢领会
虽然如此,我还是受益匪浅,它使我对哥德尔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也对同构、人工智能、怪圈这条永恒的金带有了较深的印象。
相关推荐
-
李姓的研究报告大家好,我姓李,名婧溪,全名叫李婧溪。有一次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姓李的人最多?”爸爸告诉我:“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皇上姓李,叫李世民。皇上就是很早时候的人了,所以往后再代代相传,那姓李的人不就多了吗。”原来是这样啊。大家都还不知道“李”字的来源吧,我给大家讲讲: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4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视状的研究极告-一、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一些朋友也姓王,“王”姓是怎么来的?“王”姓是不是我国最大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上网搜索相关资料。2、询问身边的人。3、阅使相关书籍。三、资料整理传说先秦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晋,太子晋聪明智慧,才识过人。后来,洪水泛滥成灾,太子晋给灵王献计,没想到灵王不但不听,还废掉了太子晋。为了纪念太子晋的王族身份,他的家人都改姓为王,一些外族也改姓为王。历史名人有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家王翦。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其子有“小圣”之称的王献之。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诗佛”王维。现状据2020年统计,排名前五的姓氏是王、李、张、刘、陈。其中,王姓和李姓均超一亿,王姓比李姓大约多六十万人。四、研究结论1、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先秦时期东周灵王的太子晋。另外,一些外族改姓也是王姓的来源。2、在历史长河中,王姓人才辈出。有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家王翦。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其子有“小圣”之称的王献之。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诗佛”王维……3、王姓人口超过一亿,比李姓人口多约6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5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已经多达八万五千多字了。隶书圆润典雅,楷书华丽端庄,草书龙翔凤舞,行书一气呵成……可我最近却发现街上的广告牌、店牌等匾牌中出现了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的字体。为此,我展开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通过实地考察,寻找街头错别字。2、通过访问店家,了解写错字的原因。3、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规范使用汉字的意义。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我在城区主干道两侧,大型商场和小区共纠错122处,发现了许多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如某驱蚊广告默默无蚊(闻)。某理发店广告一剪钟情(见)。某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欲)。四、结论及建议生活中出现错别字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有的汉字尽管读音差别比较大,但是字形很相像,二是有些汉字尽管字形差别比较大,但是读音相同或相似,上面两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人们用错字,三是现在数码产品的使用导致人们书写的汉字的频率减少,这会让人们“忘记”正确的汉字,四是商家故意错写错用或误用滥用汉字,五是外语学习对汉语学习造成了冲击。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商家改正错别字,正确地使用汉字,不要误导小学生。汉字博大深远,源远流长,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规范书写汉字,发扬中国文化。5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关于学生近视的研究报告关于学生近视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有一节课上,老师讲到现在的学生有很多近视。我想了解一下情况,所以决定调查一下。调查方法1、询问班里同学的近视情况及原因。2、上网查问有关资料。三、调查情况和资料的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电脑学生近视现在学生近视发病率发病率很高:小学生:22.78%中学生:55.22%高中生:70.34%先在还有逐年增长报纸近视原因小学生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过长;读、写字姿势不正确,范距离太近;光线太弱或太强;课间不做眼保健不做眼保健操,眼睛太疲劳;还有先天性的。本班近视同学的用眼卫生本班有很多人不注意用眼卫生,经常揉眼,不做眼保健操,读写姿势不正确,尘烟的污染等。三、分析结果经调时发现,同学们近视的主要原因是读写姿势不正确,眼睛过度疲劳,而且近视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我们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能看电视、玩电脑时间过长,书写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厘米,眼离书本一市尺,胸离课桌一拳头,光线要适中,课间一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多吃含有维生素α、c、d。眼睛是我们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眼睛。450字 四年级
-
植物研究报告在阳光的映照下,厨房窗台上的一盆含羞草格外美丽。含羞草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像一个高大挺拔的士兵,沿着翠绿的茎延伸到上面,好像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顶端的茎上分散成许多小叶子,看起来清脆欲滴。近看像一把小扇子,远看如同茂密的草丛,里面仿佛藏着什么奥妙。看着那十分诱人的小叶子,谁能顶住呢?我慢慢地伸手过去,就要碰到它了,我的心越来越紧张,心跳加速,就在那一瞬间,它突然像定时开关,突然关闭了,从下到上一排一排有序地靠拢在一起,估计这样能抵住敌人的伤害,但我就好奇了,它为什么能如此有序地合在一起呢?难道它是有一个眼睛观察周围安全的吗?一直这样下去也不行,总得有个说法呀,我问了问我的百科大全——老师。结果老师说:“含羞草它的所有的茎,都有一条长长的感知神经。只要是有东西碰到了它的神经,就会靠拢在一起,抵挡住敌人的攻击。”听了老师的话,我又去碰了碰它,又合起来了,毛茸茸的,真有趣。含羞草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它是如此的聪明,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保护自身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400字 四年级
-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李源出于嬴姓。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姓颛顼)的后裔。相传上古帝尧时,担任大理(司法长官)职务的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的职务,一直经历了虞、夏、商三代,被人称为理氏。商末时,理氏后人理徵因为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被纣王处死。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小的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母子俩无钱无粮,幸好当地李树很多,又值果实成熟季节,母子以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利贞不敢再称理氏,于是改称李氏(“李”与“理”谐音)。李利贞的子孙后来便以李作为姓氏。李利贞的七世孙就是著名思想家李耳,号为老子。李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关于邓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姓邓,同学们把我叫做“邓小平二代”,我和他们一样只知道这么一个姓邓的名人,而有的人却知道自己的姓的名人有很多,我也要查一查。1到电脑上查找关于邓姓族谱的资料2查找姓邓的人有哪些3关于邓姓的来源4邓姓人口邓姓来源: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姓邓的人:邓芝、邓牧、邓发、邓中夏、邓子龙’邓世昌……邓姓人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702万邓姓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0.54%邓氏族谱:邓州市、新野县、湖南浏阳、湖北’南阳堂……为邓姓赢得美名的,当首推选邓小平,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的主要领导人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许多邓姓名人,例如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法家先驱邓析,西汉时蜀中富豪、大夫邓通……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关于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三、结论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2.崔姓人才辈出:有著名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著名书法家崔瑗明代著名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崔志刚……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二、调查方法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爸爸的陈述 王姓族谱 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四、结论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 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 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650字 六年级 状物
-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二、调查方法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四、结论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常说:“陈林半天下”。我们班级姓陈的同学很多,有一天,我突然好奇姓氏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很满意,有人却很不满,于是,我做了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陈姓的报刊,上网查找陈姓的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2、访问有关人士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网络陈姓来源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因“陈国”灭亡。陈国子孙便以陈为姓。陈姓就诞生了。书籍、报刊、网络历史名人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上网人口数量据2013年统计。陈姓人口约7000多万爷爷奶奶对我说陈姓族谱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都还保存着陈姓族谱。………………四、结论1、我国陈姓历史悠久,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2、陈姓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如,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近当代陈姓名人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等人。3、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五年级:烟然900字 五年级
-
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常说:“陈林半天下”。我们班级姓陈的同学很多,有一天,我突然好奇姓氏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很满意,有人却很不满,于是,我做了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陈姓的报刊,上网查找陈姓的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2、访问有关人士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网络陈姓来源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因“陈国”灭亡。陈国子孙便以陈为姓。陈姓就诞生了。书籍、报刊、网络历史名人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上网人口数量据2013年统计。陈姓人口约7000多万爷爷奶奶对我说陈姓族谱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都还保存着陈姓族谱。………………四、结论1、我国陈姓历史悠久,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2、陈姓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如,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近当代陈姓名人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等人。3、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五年级:陈睿900字 五年级
-
研究报告虽然我们中学生处在一个科技较发达,安全的国度,但是目前社会上关于侵犯公民受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维护和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未成年人和有识之士的一个共识。当我们去查阅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况确实不少。但是,他们都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因为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或利益)受到其所在学校的侵犯,从而使双方动用了法律武器。从中可见,受害人自生的利益才是关键。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送其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可见,国家对学生就学是十分支持的。那么,正确并成功受教育权利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呢?(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为了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应该在学校中努力学习,争取名誉。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做到不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与同学好好相处,与集体提高好团结,这才是我们应做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维护受教育权利呢1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不能无故迟到、早退或辍学,不能去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2上课时应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3放学后,应认真复习功课,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珍惜时间,科学安排课余活动。那么我们又有怎样的义务呢?有1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2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制度;3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入学注册,成绩考核,对升级、留级、转学、复学、休学、退学的处理,考勤记录,纪律教育,奖励处分以及对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查等管理规定;4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体育管理、卫生管理、图书仪器管理、校园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不能剥夺。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政府或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同学们,既然国家为我们的将来奠定了基础,给了我们成功的条件。据调查,全国中小学生,在九年义务制期间,上学率为98%。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珍惜和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更好的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吧。900字 初三 应用文
-
近视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二、调查问卷1、你是不是近视?A、是的 B、不是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其它3、你近视多少度?A、100以下 B、500以下 C、更高三、调查分析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1看电视距离太近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4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8不合理饮食9看激光10在车厢里看书11遗传因素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四、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五、建议(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五年级:王妍芬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00字 五年级
-
关于江豚数量变化研究报告江豚数量变化研究报告留住江豚的微笑,留住我们身边的美好,不要让失去的悲伤再来。。。——题记随着环境的恶化,我们失去了许许多多的朋友。白鳍豚,我现在还记得在水生所标本馆里看到最后一只白鳍豚淇淇的标本的时候的那种伤心的感觉,也还记得图片上淇淇孤独的死去后,白鳍豚研究组陈教授那悲伤的眼神。而现在,江豚,这个带着憨憨笑容的、这个通人性的、天真单纯的水中熊猫,也被逼到了自己命运的死角。它们暖暖的笑容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和长江环境的恶化而冰冷掉。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会做出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cm远……它们不单单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但是,它们的数量也在时间的消逝间变化——年份数量增减环境变化11988年2700只///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洞庭湖水质突变×21994年2500只减少水质污染加剧,血吸虫疾病扩展×32000年2000只减少洪涝灾害平凡出现,气候灾害多样×42006年1800只减少湿地资源衰退,生态平衡遭破坏×52012年1200只减少人为公化污染加重,水资源造破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江豚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环境的污染却日益加大,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可爱的江豚也被恶劣环境所害,数量逐渐减少。水质被破坏、过度的捕捞,都是使江豚减少的原因。江豚自古就是人类的朋友,时至今日,生态资源日益紧缩的“地球村”竟再也没有容下一只江豚的位置。江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在拯救江豚的生命,江豚又何尝不是在拯救我们人类自己?科学家预计,再过15年,我们将再也看不到江豚!自由游弋的江豚总是面带微笑。它们活泼温婉,聪明而有灵性,是长江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可是工业污染、过度捕捞、日益频繁的航运和水利工程,让它们变得比大熊猫还要珍稀。只有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才能给江豚创造最后的生存繁衍机会,让它们的微笑延续。让我们一起,留住江豚的微笑!900字 初三 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