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与其它地方相比较,确实没什么特别。但不知为何,我却觉得,即使是没什么特别的传统,也有它的价值。那是古人们所传承的念想,里面所蕴含的,是一种传统的气息……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小村庄。每逢年三十的晚上,大家都坐在电视的前面,看着央视的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
过了十二点,新年来到了。在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们村里的人们并没有就这么结束,而是穿好衣服,去拜庙。我曾记得,我们一家人,带上一个红色的篮子,一起去拜庙。路上,总是能够碰到几个熟人。但我们到了寺庙时,庙堂前已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寺庙的门口不断有人出入,我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才零点过五分而已。不管是进去还是出来的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表情,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今年最幸运的一位。进去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关公像,在像的下面还有一个桌子,这个桌子,是用来给我们放供品的,将酒杯,鸡肉,糕点等东西摆放在桌上后再去插香,据说这样可以获得好运气。可每当到这一步是我都会疑惑:这关二爷吃的鸡可是生鸡呀,他哪会给我们好运呢?接着敲三下钟,为这一年所积攒的坏运气送终。做完这些事情后就可以到外面来了,可这还没完。
门外有一座高炉,要向里面扔一些值钱还有鞭炮,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炉子温度高,这炮还没扔到炉子里就炸了的情况还时有,因此,这一般是由大人做的工作,我记得一次:我看着我表哥,用纸钱把炮包裹起来,一只手拿着它,一只手则拿着一根棍子,他将那一团东西往炉口一推,另一只手用棍子一戳,然后整个向后一缩,只听见炉子里发出霹雳啪啦的爆炸声,这项困难的工作就完成了。同时,新年的高潮也就此落下。
我认为,年味,是传统的习俗就能够体现出来的。同时,也只有传统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最纯朴的年味,那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永恒不变的纯朴。即便是几代人的时间,它也没有变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许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它绝对不会消亡,那些充满气息的古建、道具,无一不记录着它的存在,哪怕那已是被我们所遗忘的东西。
我所认识的年味,是一种纯朴的传统。
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耳边一阵又一阵熟悉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除夕,我们全家都坐在电视机前,围在火炉,看着春晚。随着那熟悉的“5、4、3、2、1!”旧的一年在这一刻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与我们招手。这一刻,左邻右舍也都点燃了鞭炮和烟花,“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好不喧腾,好不热闹。
我和妹妹听着外面的声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冲出了家门。只见一个个花炮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漆黑的天空中。更加漂亮的是那点燃的烟花,“咻”的一声,像一颗闪烁着火光的流星,笔直地冲上了天空。随后又“砰”的一声爆炸开来,洋详洒洒地绽放出它绚烂的花瓣。我和妹妹看着这烟花,心里填满了欢乐。
妈妈也在这时把我们叫了回去,让我们快点一起吃年夜饭。盯着餐桌上丰盛的饭菜,我的肚子发出了不争气的“咕咕”声。我的眸子亮了起来,闪烁着光芒。连忙冲了过去,加入了抢夺食物的大战中……丰盛的菜把胃撑得鼓鼓的,好像一下子把我从排骨精变成了猪八戒。更让我偷偷乐呵的是,大人们的红包在纷纷向我“招手”,每年大人们用这特有的方式祝愿自己孩子岁岁平安,我手拿着一份份红包,心里不光有“富翁”的感觉,更有了一份幸福的味儿——年味。
这,就是年味。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
相关推荐
-
我所认识的荆轲说到荆轲应当是家喻户晓了,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荆珂刺秦王了。荆珂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中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明人勇士,他这个人很精明,机智勇敢。他精明在何处呢?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和樊於期对话,他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面对这样的深仇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早的表示,试探性的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词,毅然自刎,这是以体现荆轲的精明之处。燕国的一个勇士叫秦武阳,他在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太子便把秦武阳作为荆轲的助手,然而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怒”,“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这处千均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这说明荆轲的沉着,随机应变,机智勇敢。”这就是荆轲,虽然没有刺杀成功秦王,可他在我心中,永远是英雄。350字 初一
-
年味年味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学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雪味真巧!这个年有雪!在风中飘飘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它好似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物,因为我们也有和学一样纯洁的心灵。银装素裹,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我突然被姐姐的雪球达到了才转过神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姐姐还了一个,就这样,一场打雪仗开始爆发了……当我们玩到疲惫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时候,雪花亲吻着我们的小脸,很凉,很舒服。可就当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睡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冷!火药味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药味是很难闻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觉得火药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烟味,我也一样觉得。第一颗爆竹响起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要过年了,当几十颗爆竹同响的时候我知道过年了。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吞噬了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我感觉到了这个年有味儿……可是我们这儿远远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有了这个火药味,就算是一点点我已经满足了。餐味夜,宁静。耳边没有爆竹声了,可是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的声音把我的听觉覆盖了,我的耳朵好似失去听觉了一般……桌上的丰盛的晚餐应有尽有。年糕啊,水饺啊,烤鸭啊,烧鸡啊……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个个都不客气,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个精光了。啊!好香的餐味!年味=餐味+雪味+火药味。这个年真过火。650字 初一 叙事
-
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春来到,春节,也随着吹面不寒的杨柳清风,悄然而至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燃烧竹子来庆贺春节的习俗,今人谓之曰“爆竹”。只不过,我们以火药和纸代替了火炭和木柴,用爆鸣声取代竹子受热的破裂声。这不,年初一一清早,院门外就像晴天里打了个霹雳,一时间充满了喜庆的嗡鸣,各个颜色的火光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这,应该是一种年味吧。用过早餐,就是去拜年的时候了。在中国人眼中,若是春节少了拜年这个重要环节,就好比满桌的佳肴一下子香气全无,其所蕴含的年味必然减去大半。说到拜年,长辈的压岁钱固然是小孩子们最渴盼的东西,但更让他们开心的是彻底的休息。我也属于这群小孩子中的一个,平日里被繁重的学业和父母老师的叮咛压得喘不过气来,可一到过年,就像是解放了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更不用担心家长的责怪。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是不会有长辈们的约束的。平日里难以见面的各门亲戚都欢聚一堂,大家谈笑风生,而这种暖意融融的亲情的味道,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年味。拜年后的压轴大戏,便是年夜饭了。暂且不提这饭菜的口味,光是准备,就要花去长辈们几个星期的心思。食材,一定选用当季的,怕冷库中运出的蔬菜口感不佳。调味,必然反复斟酌,大到改花刀、腌制食物,小到一勺盐、一片辣椒,都无比精心。当华灯初上,亲人入座的时候,数菜齐出,使人恍若置身蓬莱仙境,位列仙班,挟一筷入口,虽不曾烹江南之赤鲤、塞北之黄羊,却也尽了人间之味:蒸肘子味咸,酸菜鱼味酸,发肉味甜,苦瓜丝味苦,酱椒鸡味辣。五味俱齐,游子尽觞,若是明年也如此,何愁故乡隔千山。年夜饭,吃尽人间真味,品得离愁欢伤,这,也是一种年味。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愿天下旅人,共为《游子吟》。年味浓矣,但总有人回不到故乡。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年味呵,希望你载上家的温暖,去抚慰所有离家之人孤寂的心!750字 初一
-
“年”味这些年,“年”味真是越来越淡了—赴不完的饭局,送不完的礼品,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啦,我们可以找到足够多的替代品,比如说网络,比如说电视,比如说睡觉……有社会的安定与文明;只有对违法犯罪者严惩不贷,才能使守法者安居乐业。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中央和地方立法之多,平均几天就有一部,这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欣慰的。但也不可不注意到,我们有些地方在有些事情上,无论立法与司法,还远远不够严厉,致使法治很难形成应有的威慑力。以商品的明码标价而论,虽然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但又有多少人严守此规定?违者有谁被重罚过?上海反暴利闹得轰轰烈烈,可日前看到公布反暴利的罚款,总数也不过几十万元而已。或许是无暴利可反所致吧,倘是如此,那自然幸莫大焉。当然,相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走私贩私、贩毒吸毒、**缥娟、贪污受贿、制售假货等严重犯罪问题,商品是否明码标价,尚属“小事”,不提也罢。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憔点访淤节目披露:西安有人假办所谓“综合大学”,骗钱上百万元,数百名受骗学子云集西安无着无落。“访谈”表明,此骗局涉及不少为骗子提供种种方便的正牌大学、广告公司以及刊发不法广告的官方报社等等。令人困惑的是,这么大的骗案,却居然很少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汉书》曾云“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法律关系万民性命,其重要功能,在于禁止暴力与邪恶,使天下百姓得以平安生息。法律只有使人慑于严酷而能警戒于卒后,其作用才能够充分显现。这些古训,都说明了法不严厉,则难以抑恶安良。过去有句话说的是:“对坏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或曰:我们要向文明社会迈进,法律不宜过分严峻,应以教育感化、治病救人为要。此说自然不无道理,但教育感化难以“治病”时,严厉惩治则不可或缺。750字 初一
-
年味年,是什么味道的?在我看来,年是各种味道的混合,年味是复杂的。一过小年,人们便忙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到超市买年货,在门口贴春联,穿新衣。这一切看似热闹,实际却冷清的很手机的介入,已经让大部分人离不开它,所谓的团圆就没有了意义。一进家门,只有电视在唱独角戏吸引眼球,手里的手机不时地响两声,低下头本只想看看有什么重要消息,结果却久久回不过神来。年味一年年变了,一年年淡了初四,应该是过年期间最热闹的一天了。亲戚朋友们都在这一天来拜年,原本冷冷清清的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年轻人多是捧着手机进门的,老年人则是坐在一起扯扯家常,脸上常挂着仁慈的笑容。没多久就到了中饭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聊着几个人偶尔拿出手机来看看,拍拍照,刷刷微博、朋友圈,几乎是低着头吃完这顿饭的,那些小朋友没有手机所以只能规规矩矩的坐着吃饭,老年人依旧是谈着自己身边的一些趣事。很多家庭很多人没有手机,能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团圆,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谈过去一年的经历和收获这样的时光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应该很少吧?年味,对他们来说,也就不存在吧?!忆一种别致的年味,曾经相聚一堂,拉长长的家常,把旧年画上充满笑声的句号;现在纵使分隔两地,时代在冲散旧俗的原味,却以另一种崭新的方式,使亲人间放下担忧,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年,那样的温馨,那样的幸运。信息时代发展飞快,年味,都变了,从前的面对面交流变成了用手机视频聊天。这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我更喜欢从前的年,喜欢从前的年味。年在,味却渐渐淡了600字 初一
-
年味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生活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让人一阵眩晕,慢生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想要拾起却已艰难。不知不觉,2017年已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钟声。若不看日历,不打开电视收看每年必播的春节联欢晚会,还真不知道已经过年了。我怀念以前过年时,爸爸从外地连夜赶回来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尽享天伦之乐;我怀念那时伴随着窗外一声声爆竹被点燃后的爆鸣声与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烟花,大家在家中看电视,说说笑笑;我怀念那时亲戚朋友登门拜访,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欢声笑语,大家的感情也随之加深。我还记得孩子们收到红包时绽开的笑脸;还记得那被年货堆满的桌子和被腊肉塞满的冰箱这一切总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然而,现在浮现在我眼前的却与我所料想的大为不同,现在过年早已没有了以前的“年味”。由于爸爸工作上的原因,他没有陪我们过年。我和妈妈去爷爷奶奶家过年。吃饭时,气氛十分宁静,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有电视中的声音伴随着这顿所谓的“年夜饭”。奶奶的声音打破了这宁静:“来来来,吃菜吃菜。”随后又是一阵尴尬的寂静。去亲戚家拜年时,许多亲戚也都来了,老老少少围坐在屋子中略显拥挤。但随后映入我眼帘的场景是:几个老人打着麻将,小孩子霸占着电视机,大人在手机上抢红包、刷朋友圈,稍大一点的小孩便坐在一起打着游戏。大家变得没有什么言语上的交流,只是手指不停地敲打着屏幕上的键盘,以此来进行沟通、交流。有时,几个大人塞几个红包在小孩口袋中,老人们则直接塞几百块钱在小孩的手中,早已没有了传统的方式,也只是给个红包略表心意。亲戚之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也没有了以往的热闹,大家都是吃完了就散了。受环境影响,窗外不再爆竹声阵阵,商店外的摊子上也早已不摆各式各样的爆竹了,只有稀稀拉拉的爆名声伴随着跨年钟声的响起。跨年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放下手机,给家人一个紧紧的拥抱,给家人送上一个新年的祝福。跨年后,一切又归于平静,那仅有的一点“年味”也渐渐逝去800字 初三
-
年味年味,是什么?是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是小孩放鞭炮的喜悦;是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喜庆……想一想我已有几年没回过老家与家中老人团聚了,虽说过完除夕就会回老家拜年,但也难以体会到那种特殊的热闹。有幸的是,今年我终于与父母回到老家过年,对年的“期盼”充盈心头。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被爷爷叫醒,爷爷说道:“起来了,洗个澡把新衣换上,然后很堂弟一起把对联贴上。”我应了几声便去洗澡,洗完澡后便去贴对联。整个白天,大人们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娱乐项目,而我们小孩只能坐在电视旁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时不时地把玩手中的手机……到了晚上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年夜饭,全家人围着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品,大家拿起筷子品尝起来,时不时地举起手中的酒杯碰在一起,这便是团聚的喜庆,我们争相告白,互相祝福,颇为和谐这便是年味最浓的时候了。饭后,大家坐在沙发上观看春晚,时不时地在微信中抢些红包,这时的我们开心极了,而这开心过后,又是冷淡。回想过去,那时没来到城市,住在农村。那时的我们放鞭炮,去村里人家串门又不知多有趣,而如今却再也找不到那种乐趣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我们正是这过渡期中的徘徊者,现在的我们已渐渐成熟,开始对过去的味道产生怀念;对故土产生怀念;尤其是故乡的年,那是我们的记忆,我们忘不掉,也不会忘。然而现代技术正在洗刷这些,所以我们应利用这时代的进步,引领年味的更新,年味的变淡,正是告诉我们一切的进步,都是文化的进步。引以冯骥才先生的话来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也就是说世界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年味”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所以面对越来越无趣的年,我们应抱着乐观的心态……年味,可以从春节的每一个习俗中散发出来,当我们的习俗进步了,我们的年味也就变得更加有趣了。所以请让我们这时代过渡期中的中华儿女们一起使新的年味焕发出它新的光彩吧!800字 初二
-
年味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春节到了,福气也到了。我喜欢看大人们踩在高高的梯子上,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喜欢一遍又一遍的念着新春的喜联;喜欢穿着大红袄到各家各户去串门儿。我喜欢春节的一切,因为春节是年味正浓的时候。春节开始的时候,大伙儿从早晨开始就一直忙。时时刻刻都有肉香传来,这是大人们在炖鸡鸭,大人们总是守着锅子慢腾腾的踱来踱去,不肯让夜晚的压轴戏泡汤。老人们不紧不慢地在家里左瞧瞧右瞧瞧,觉得时间十分充足。最开心的还是小孩们了,到左邻右舍去溜达一圈,和小伙伴们放放烟花,时不时还可以跑来瞅瞅大人们的活计。三十晚上,一大家人围着圆桌,吃着满桌子的佳肴菜色,还津津有味的谈论着明年的事情。我在爱听的就是外婆给我讲新年的传说。外婆说,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关上大门,这其中还有个故事呢:有一个无赖的流浪汉,经常在大年三十晚上到各家各户蹭饭喝酒,还总是在走的时候带走几斤好酒,大家为了不让他进屋,所以吃年夜饭的时候,就要把大门关上。吃过了年夜饭,街上小贩们就开始摆摊,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喜欢逛街了,还有各种玩具,糖果卖。正月初一,大家都还留在家里,等到了初二,就开始忙碌的走东走西拜年。这个环节,妈妈说是最开心的时刻,为的就是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这里,小孩们最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不管什么时候翻开衣袋,里面都装着一个红纸袋。跑完五六天的拜年,我们就留在家里接待客人们的到来,这些客人来的时候,会带些好吃好玩的给我们,我每次都带着兴奋的心情拆开这些包装。初八,小店就开门了,不过并不是很忙。但是这一天,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场戏,这天家家团圆吃元宵。街上可热闹了,十几个人举着一条长龙,街边挂着灯笼,大人牵着小孩,扶着老人,穿流在大街小巷里,到处都传来欢呼声。过完元宵,我们就开始上学,大人们也上班去了,最闲的是老人们,它们在家里清理清理新年的各种东西。于是,这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就结束了,但是年味会永远的传下去。800字 六年级
-
年味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过年的一些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有的人认为过年还是没有变,年味还是那么浓。而有的人认为年味在商业化时代的影响下已经被冲淡了。这两者中我更加赞同后者,我认为年味由之前的热闹变成了现在的安宁、舒适。古代的社会节奏都比较慢,受农耕文明所影响,所以大部分老百姓的“工作”时间相对少,而导致很悠闲,况且在当时的封建迷信的影响,他们会认为如果没有过好年,那么第二年他们的收成将会减少,所以老百姓过年都是很热闹的。而今则不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付出,绝大多数人都要工作。一年以后才有“春节”这一休息时间,而春节有许多习俗:如吃年夜饭,将屋中大扫除等等。这都需要人们的劳动,而在自己工作了一年以后还要回到家中干活,这就会显得很累。所以,现在的人们都愿意在过年时清静,给经过一年奋斗的自己充会儿电,而不是在过年时干这干那。近几年国家旅游局统计得出:现在大部分的人大多愿意带着全家人外出旅游,并且人数还在逐年增长。这样做并不是没有好处,旅游只是一种可以让人的生活压力得到释放,让人的心情愉悦,使整个家庭营造一种和睦、安宁的气氛。可见,过年外出旅游的这种方式,事实上是一种创新,它既符合家人团聚的这一习俗,又可以让家人之间增进感情。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近几年即使是过年还有很多的店铺都不会关门,尤其是餐厅之类的店铺。这些餐厅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在家做年夜饭所花的时间特别多,因为年夜饭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人数就会多,并且菜的种类多样,会让做菜的人特别累。而在外吃年夜饭就有好处,可以让家里人不那么累。但是这毕竟不是在自己家里,所以过年的气氛就会有所减弱。可是现在人们都图的是轻轻松松。所以很多人更加倾向于在外吃年夜饭。然而虽然年味在商业化时代的侵蚀下,已经变了味。但是过年的目的却没有改变,以及过年的大部分习俗被保留了下来。不管怎样,无论用何种方式过年,只要家人开心,家庭和睦,过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800字 初二
-
年味年味,看到这个标题,我瞟了瞟窗外,除了寒风刺骨,匆匆过客,剩下的也只有那钢筋混凝土的强硬,一场匆忙的大雪,淅淅沥沥落满衣衫,好似有意劝那游子,何时才能回家,才能回到从前的年?漫步雪中,密雪声好比碎玉,竟有些不忍踩下去,怕扰了这难得景致,不由得想起儿时的雪,小孩子在雪地跑来跑去,铜铃般的笑声传遍田野,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贴了对联,喜气洋洋的。外婆总是织着那似乎永远织不玩的毛衣,外公在厨房忙来忙去,当穿上外婆亲手织的毛衣时,心里如暖阳照耀一般,还有那烟花,外公总是点着再给我,他不让我用打火机,烟花绚烂,却转瞬即逝,如童年一般,溜得无影无踪。年味是童年的味。城市里人很多,但心中却总是空空的,在我看来,只有故乡才有年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有多少人细细体会过这其中的酸楚,故乡,曾经让一个个外出打工上学的人魂牵梦绕,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守候一生,多可怕啊:那鸽子笼一般的牢房,一层层楼梯,上去之后,就一辈子都回不去啦。乡土中的淳朴、热切,让我追思着,可能故乡比误入世外桃源还要惊艳,我们的故乡,当其成为往事,将是多么令人怀念的地方。年味是故乡的味。我不禁回想这一年,我究竟是过了三百六十五天,还是一天,重复了三百六十五次?我看着外婆的腰渐渐弯了下去,我看着她悄然已满头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看着她站在岁月里,被时间一点一点带走,我看着她渐渐忘了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我走在宽广的城市大道上,麻木地和素不相识的邻居打着一摸一样的招呼,穿着商店里买的一点也不暖和的毛衣,走进鸽子笼一般的房子,年味呢,我弯腰捧一手雪,再握紧,雪可以融化,那冰冷的人心呢?时代的激流,荡去了陈迹,荡去了人们心头沉淀的虔诚、圣洁、古朴。很难再体会到从前那种温馨而醇厚的记忆,这应当是一种民俗的悲剧,文化的悲剧。回不去的童年与故乡,回不去的年。我们忙忙碌碌,却忘了我们的根,那些最质朴的东西,我们穷极一生想抵达的境界,其实只也是花开的片段,叶落的瞬间,返璞归真,以一颗温存的心,寻那年味。800字 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