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国学经典
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
我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我从中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喜欢的奥数老师—丁海龙
每到周末,最令我期待的就是到学而思去上奥数课.我的奥数老师叫丁海龙.我们都喜欢丁老师.丁老师很年轻,有着油光光的头发和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讲课非常有激情,冬天上课他也穿白衬衫。声音总是那么洪亮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这样的老师我们能不喜欢吗?!
丁老师上课时非常认真,他的讲义总是被红笔画的密密麻麻,能看出老师在给我们讲课前是多么努力的在备课啊。有时他一道题能想出很多种解法。丁老师的课总是拖堂,但我们仍然觉得时间不够,觉得没有听够。因为他讲课太幽默风趣了,上他的课三个小时感到时间嗖的就像飞过去了一样。
丁老师还很严格,如果哪位同学题没有做对,他会等到那位同学把题做对为止。他自己不吃饭也要帮同学把这道题搞明白。
丁老师还是个幽默的老师,有一次丁老师正在讲题,我们都全神贯注地看着黑板,但有一位同学正在下面做作业,丁老师看见了说:"难道我长得不帅吗?你们为什麽都不看我呢。"话一说完我们哄堂大笑,而那位做作业的同学也放下了手中的笔听老师讲课了。
在没上丁老师的课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数学白痴,不喜欢奥数,但自从在学而思上了丁老师的奥数课后,我开始喜欢奥数了,在丁老师的带领下也渐渐的入了门,我的奥数成绩也开始平步青云,我从基础班一下子蹦到了精英班。好几次在精英班考试还是前三名呢。我真没想到我有这么大的进步。我自己也感到很高兴和自豪。我真很想对丁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虽然我以后不一定专修奥数,但我爱上奥数课,还爱丁老师,爱他的认真,专著的爱每个同学的精神,爱他的严格与和蔼可亲。
丁老师啊!您就像蜡烛一样,点亮了我们燃烧了自己,我在前进的路上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努力学习做个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
相关推荐
-
国学经典读后感“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1200字 初一 读后感
-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900字 初一 散文
-
国学经典伴我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 到一种宁静和祥和。无论你是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还是闲情雅致,修身养 性,都可以从这些国学文化中得到你要的东西。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学后或周末,我主动打扫卫生、洗碗等家务……《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妈妈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而现在,我学习了《论语》,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看见他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的道理;学习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典源远流长,经典伴随着我成长,使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变成一个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孩。800字 初一 散文
-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三国演义》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如果说国学是片汪洋,那么我就只是一滴牛毛细雨罢了;如果说国学是片森林,那么我只是其中的一片叶子而已;如果说国学是浩瀚无垠宇宙,那么我只不过是一只渺小的蚂蚁而已。其实我对于国学还是了解甚少,我所接触的只不过是它的冰山一角罢了。说了这么多,我来说说这些国学经典对我产生的影响吧!第一次看国学经典的书,是那本百看不厌的《三国演义》。那时我八岁,处于拥有极强好奇心的年龄段,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任然被誉为名著,所以打算“一探究竟”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内容烦琐,毫无趣味,可是我看着看着,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爱不释手:吃饭拿着,上学带着,连走路都想着。终于一天,我把它品完了。我看书有这么一个习惯,每看完一本书都要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写作手法,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精神等等。但这本书,教会了我新的读书精神与方法。看完后,我知道了,作者写出来的,不能完全相信,还要学会自己去理解,去推论,去评价。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得很高尚,我却不这么认为。在书中写道一幕:刘备在一次打了败仗之后狼狈回城,曹军紧追其后。刘备回城后口口声声说什么不能放弃老百姓,要带着他们一起走。可是,三军在前,百姓留在后面断后,眼看曹军追了上来,却又撤了回去。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从不杀百姓,刘备正是清楚这一点,于是拿百姓殿后。无辜的百姓们,就这样成了他们的挡箭牌。还有一幕:曹军在行军的过程中,曹操的马受了惊,冲到一片稻田之中,踩坏了庄稼,曹操当场杀了马,拔出佩剑就要自刎,还好旗下大将劝住他,可曹操不听,有人说道:“丞相身为三军统帅,怎能轻言放弃生命,这样还不士气大减?不如以割须代首。”于是曹操采纳。从这两幕中得以看出,曹操并不像罗贯中笔下那般阴险狡诈,在我眼中,他精通军法,爱民如子;而刘备亦不像书中那般正义聪慧,在我眼中,他才是一个阴险之人。另外一本书,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国粹:《论语》第一次接触它是在六年级时,爸爸推荐的,我自然也读了,只是没有那么用心去读就是了。但它还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记得最清楚,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刻。意思是:“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就已经面红耳赤,因为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这么做过。从那以后,我便严于律己,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改掉,但比起以前,已经好了很多。这些国学经典之书,使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改变了很多。这些都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国粹。我个人认为,如果连自己国家著名的国学经典都没有看过,就不能算是一个中国人!1200字以上 初一 说明文
-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国学孔子向人们展示“三纲八目”的要义。“三纲”只“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不但是《大学》的宗旨和纲领,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终目标,包含“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其中“格物、治和、诚意、正心”为“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治”,中间的“修身”是联络“内修”和“外治”的纽带,它既可以和前面的“内修”连在一起,有“独善其身”之意。又可以和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有“独善其身”之意。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受“三纲八目”的影响,有人“独善其身”,有人“兼善天下”。人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迖则兼善天下。”孔子要人们修养道德。修养道德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一点一滴,积水成渊,积土成山。我知道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能天天向上,日日进步;只有把家打理的一尘不染,才能打理天下大事;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知识丰收......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一定要及时反省自我,并从中总结得失损益。这样才能达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45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国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将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45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国学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现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了,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600字 初一 议论文
-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我喜欢很多文学作品,但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乡村教师》。他讲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大学毕业之后,许多同学叫她留在城里工作,而她,却决定了回老家(一个很穷的山区)做一名乡村教师。其他同学都很吃惊,因此,她讲了一个故事:“那是十年前的一天,一个正在山上放牛的孩子玩火,结果把用草做的教室给烧着了。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吓哭了。唯一的一位老师把所有的孩子往外背。最后还剩下两个孩子的时候,老师犹豫了一会,然后背起一个就往外冲,当老师去背另一个学生的时候,教室的门塌了,而教室里的那个孩子和那位老师永远地留在了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拼命地喊着:‘老师——老师——’但是,无论孩子们怎么喊,老师永远都回不来了。那最后一个被背出来的孩子就是我,而那个被困的孩子,就是老师的女儿……”讲到这,大家发现她的眼圈红了,宿舍里所有的人都流了泪。所有的人都去了她的老家,做了一名乡村教师。读到这儿,不知道什么东西模糊了我的双眼,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08年的5·12那场大地震。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救了全班所有的孩子,但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当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的头被水泥板砸成了“凹”型,但是,被他紧紧得护住的5名学生,是活着的。大爱无私。大爱的付出是给所有人的。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因为它把爱与希望永远地传递下去。5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学国学 考国学寒假里,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学习国学,要求每天背诵《论语》、《诗经》、《大学》、《中庸》各一篇,并参加杭州网上的中小学生国学网络知识大赛。一放寒假,我便开始背诵国学,不到10天,我就把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完成了,但背诵的内容只占了四本书的一点点。于是后面几天,我仍然努力地坚持背诵,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又背了不少文章。心想:背诵了这么多,应该可以参加网络比赛了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登录杭州网,开始第一次比赛,刚看到跳出的题目,我顿时傻了眼:这些题目怎么这么难,只有一小部分是背诵方面的题目,其他都是要理解文章意思的,唉,都怪我只顾着背诵,没有去注意诗句的注释和译文。没办法,不会做的题目只好翻书,结果题目都没做完,考试时间便结束了,第一次只考了39.5分。有了这次的教训,我又开始重新学习国学四本书,不光是背诵内容,还增加了对字词意思的注解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的成绩也不断提高,46.5分、66分、第四次考了88.5分,已经排名第二了。成绩的提高让我很开心,也放松了对国学的学习,看到杭州网国学网络竞赛排行榜上,不断有人考出好成绩,我的排名也渐渐地很下滑,我很着急,便突击了二天国学,又开始了第五次考试,但还是有一些题目我做不出,结果只考了84.5分。爸爸妈妈看到我失落的神情,鼓励我不要泄气,要坚持下来,继续努力。并告诉我一个办法,就是考试时把题目抄下来,帮我一起分析题目,看看哪些题目做错了,对那些不会做的题目一起翻书,上网查,把那些难题攻下来。又通过一个星期的强化学习,我基本上能把题目都做对了,我便信心十足的再次参加竞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8次考试中,我考出了满分的成绩。由于决赛并不是那预赛那样有多次机会,也不可能会有时间给你去查答案,因此,我要更加努力的去背诵、理解国学,争取在决赛中考出好成绩。通过这次国学比赛,让我懂得了有付出就会的回报的道理,不光是比赛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习了国学,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使我受益终生。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论谈国学经典国学是什么?国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或许有些陌生了,但一谈起儒家,大家几乎都知道。但儒家的确与国学有关。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管宁和华歆两人各有所异,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管宁认为华歆与他不是同种人,于是割席断义,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实际上,我们也需要长时间观察自己的小伙伴们,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日久见人心。国学经典,实在堪称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才能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原因,给我们后世无穷无尽非物质的的文化遗产,令我们望尘莫及呀!大家所知的“兄弟折箭”,“父子骑驴”, “雪中送炭”……常为人津津乐道。古人创作了成语,字词,还有文言文呢!“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学不尚实行,马牛而襟裾。”我们要做禾稻,不要做蒿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否则只能像蒿草一样沦为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的人,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变不了基本性质。唯有按道理和自己的睿智的主见来做事,我们才会不适得其反。“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帮助别人,应当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能做高调的慈善,不做乱帮助的人。酒醉后,再添酒还不如不添;口渴时,喝一口水好像甘甜的露水一样甘醇。国学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我们相见。我们品读着国学经典,做有国学的人,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这就是经典国学。700字
-
国学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小学生多可以熟练背诵的国学内容,为什么哪些总是说要赶上时流,赶上时代的哪些大人不会呢,为什么不再赶上时代的同时,低头品味一下哪些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不仅仅是国学,中国的精髓都应该理解。国学,可以这样来分析:“国”代表某个国家,学则代表某国的学识,某国历史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主要以儒家哲学为顶柱,国学里的内容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读、品、学、通国学胜过多万卷书。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了解国学,但是我略知一二。我个人觉得国学值得去学,国学值得去读,但不是只有国学,只要是中国历史的文学、数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上面也分析了国学的含义,只要是“国学”,都应该去了解,去体会。但是国学的主体依然是我们现在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这两个国学,都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国学说是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学,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认为,但是国学就是经典,这有得到国学的熏陶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民。我有国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结束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00字 高一 散文
-
我喜欢冰心的经典书籍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是穿越激流险滩的航船。一本本好书,一部部经典,打开了探求知识的大门,给我们无数人留下了光辉的印象。在我的心底有一部经典,它充满着魅力,充满了人生的启迪。它就是冰心的经典——《繁星·春水》。总有一个人会一直对你微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感动和心痛;总有一种情怀给予我们震撼。那个人就是--母亲。她的爱如大地般宽广,她是伟大无私的典范。而著名诗人冰心的《繁心·春水》这本经典洒满了爱的星光。爱的哲理即是此书的核心。它不仅仅写伟大无私的母爱,还讲述了浪漫无邪的童真,亲密无间的友情。而伟大无私的母爱才是此书的触人心弦之处。不仅如此,里面的文字亦是那样的清新隽丽,笔调是那样轻倩灵活,集诗情与画意于一体。如镶嵌在夜空中一颗璀璨照人的星星;如一缕清风拂起阵阵涟漪,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如身处百花深处的百合,给人清新如风、纯洁如雪。《繁星·春水》最令人神往的就是里面读来就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如:“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儿女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从这我深切地体味到作者对祖国母亲日思夜想和一个海外游子远离母亲的悲痛之情。是啊!母爱似无边无际的大地包容这我们;如白云般纯洁无暇,净化着我的心灵;如绵绵细雨,滋润着我脆弱的心灵;如初升的太阳温暖着我的心房。由此,感恩之心开始在心底萌发。感谢《繁星·春水》让我懂得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道理,于此,让我更加理解了自己的母亲。让我深刻的领悟到母亲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中。冰心的这本经典带给我无限启发,而冰心则带给我无尽的灵感。所以我喜欢冰心,喜欢冰心的经典。700字 六年级 抒情
-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在阳光下打开这本书,闻着书的清香,感受温暖的阳光,一起体验天下最纯洁的友谊……今天,我再一次读完了这本书——《夏洛的网》,当我合上书的那一瞬间,心里依然波澜起伏,泪水在不经意间,从双眸中涌出。这本书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小女孩弗恩救下了一只快要死的落脚猪,当她把猪养到父母不同意再养时,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在那里,小猪威尔伯与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夏洛知道威尔伯的命运将是熏肉火腿时,义无反顾地编织出各种奇异的文字,救了小猪。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的晚年,但此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这本书使我深深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当威尔伯孤单时,是夏洛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漫长的黑夜;当威尔伯面临宰杀时,是夏洛用爱编织成了大网,拯救了小猪;在威尔伯绝望,无助地说着“我不想死啊,我不要死啊,救救我!”的时候,是夏洛坚定地回答“你不会死的,我救你。”为了这个承诺,夏洛投入了毕生的精力,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也不求任何回报,这难道不是人间最纯真的友谊吗?农场的四季,犹如纷杂人生,繁华和喧嚣终于落幕,只留下平淡的现实。夏洛虽然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善良的一生,有意义的一生,便是永恒。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天下唯美,唯善,唯馨的友谊,也明白了友谊的真谛——真正的友谊是至死不变。我想:友谊不是雨后就能长出来的绿草,顷刻就能丛丛一片。友谊是一棵大树,是要经过风雨慢慢长大的。人与人,贵在彼此理解,那么,让我们将心去比心,以心去换心吧!夏洛的一声“再见”,伴随着曾经的蛛丝随风飘散……但它在我心中,已经留下了一张爱的大网……《夏洛的网》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因为书中包含着高尚的友谊,它使书得到了升华,有了崇高的灵魂,我要把这本蕴涵着生命和友谊的书推荐给所有人,让更多人拥有一本经典好书,拥有一份质朴真情!指导老师:曹蔚萍苏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刘骁7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在阳光下打开这本书,闻着书的清香,感受温暖的阳光,一起体验天下最纯洁的友谊……——题记今天,我再一次读完了这本书——《夏洛的网》,当我合上书的那一瞬间,心里依然波澜起伏,泪水在不经意间,从双眸中涌出。这本书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小女孩弗恩救下了一只快要死的落脚猪,当她把猪养到父母不同意再养时,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在那里,小猪威尔伯与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夏洛知道威尔伯的命运将是熏肉火腿时,义无反顾地编织出各种奇异的文字,救了小猪。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的晚年,但此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这本书使我深深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当威尔伯孤单时,是夏洛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漫长的黑夜;当威尔伯面临宰杀时,是夏洛用爱编织成了大网,拯救了小猪;在威尔伯绝望,无助地说着“我不想死啊,我不要死啊,救救我!”的时候,是夏洛坚定地回答“你不会死的,我救你。”为了这个承诺,夏洛投入了毕生的精力,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也不求任何回报,这难道不是人间最纯真的友谊吗?农场的四季,犹如纷杂人生,繁华和喧嚣终于落幕,只留下平淡的现实。夏洛虽然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善良的一生,有意义的一生,便是永恒。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天下唯美,唯善,唯馨的友谊,也明白了友谊的真谛——真正的友谊是至死不变。我想:友谊不是雨后就能长出来的绿草,顷刻就能丛丛一片。友谊是一棵大树,是要经过风雨慢慢长大的。人与人,贵在彼此理解,那么,让我们将心去比心,以心去换心吧!夏洛的一声“再见”,伴随着曾经的蛛丝随风飘散……但它在我心中,已经留下了一张爱的大网……《夏洛的网》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因为书中包含着高尚的友谊,它使书得到了升华,有了崇高的灵魂,我要把这本蕴涵着生命和友谊的书推荐给所有人,让更多人拥有一本经典好书,拥有一份质朴真情!指导老师:曹蔚萍苏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刘骁7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