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囚歌』有感
诗的前四句写到:“为人进出的门进琐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进来吧!给你自由。’”前两句诗,采用了对比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掉无耻的“活”路。后两句诗,作者用一个“高”字,刻画出了声嘶力竭,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的丑恶面目。
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面对敌人的诱惑和鬼蜮伎俩,革命者义正词严地说:“我们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由得对革命者这种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的气节感到十分敬佩,同时也曾恨那些高叫“给你自由”的敌人。
是的,人岂能为求利、求生而钻狗洞、当叛徒呢?革命者虽然“渴望自由”,但他们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这一句,表现了革命先烈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们虽然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读完《囚歌》后我想,我们少年儿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把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希望寄托在我们新一代身上。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希望,时刻准备着,为实祖国各蔟人民的共同理想贡献自己的青春,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龙湖
万亩龙湖,碧水莹莹、浮光耀金、柳丝垂岸、鸥鹭嬉滩、蒲苇葱葱、芙蓉斗艳、风景宜人、秀色可餐。
“彼泽之坡、有蒲有荷……,彼泽之坡、有蒲有茼……。彼泽之坡、有蒲有萏。”《诗经》、《陈风》中所描绘的那对情男痴女的约会地,就是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龙湖湖畔。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被大湖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晴阴与子共朝昏……朝看浓翠傲严赫,夜爱疏影摇清园,风翻雪陈春絮乱,春响吸木秋声坚;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这些诗
句不仅倾注了大学者对万亩龙湖的爱慕之情,而且从阴晴、朝夕、风雪、四季等下角度,描绘、勾勒了龙湖的自然美景。倘若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来到湖畔,可以看到在那初融的湖面之上,一群群野鸭或鸥鹭嬉戏追逐,忽儿钻入水中,忽儿浮出水面,忽儿扑楞楞飞起,消失在空空蒙蒙的淡蓝之中。这一定会使你步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之中。炎热的仲夏,湖面被层层迭迭的荷叶覆盖了大半,大朵大朵的荷花点缀在荷叶的怀抱之中。有的粉红如脂,有的洁白如玉,象一个个不饰粉黛,又阿娜多姿的少女婷婷玉立,楚楚动人。偶尔还可以听到“吭罗、吭罗”的赶鱼声和采莲少女银铃般的嬉笑声。这正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
秋,莲花过人头”的境界。深秋时节,湖中蒲叶深切,蒹葭苍苍,阵阵秋风吹过,芦花如雪,飘飞摇拽。如果你能驾起小舟,劈波斩浪,荡游隐匿在芦苇深处,静听远外打鱼少女轻柔婉转的歌声。这时你一定会领悟到《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是多么令人神往。数九寒冬,如果在大雪过后漫步
湖畔,可以看到万亩冰封的湖面和湖边银装素裹的垂柳,“万条垂下银丝绦”,“水面新磨一镜秋”,一派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更具诗情画意。
淮阳龙湖还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宫殿。”诸多名胜古迹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湖滨和湖中。湖中有画卦台、白龟池、弦歌台、司城贞子阁,陈楚故城和苏辙读书台。湖滨有巍峨雄伟的古建筑群太昊伏羲陵,巍曹植的思陵冢和我国最早的古城址平粮台。昔日游船画舫穿游其间
,文人墨客吟诗垂钓,为古陈淮阳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传说。也正是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华夏文化发祥地和风光绮丽的龙都湖乡,才为历代圣贤学者和海内外龙的子孙所崇仰,所陶醉。
淮阳龙湖是由黄水冲积而成。数千年来,淮阳城屡遭黄患,每次黄水侵城,都动员万千民众筑堤,黄水退后,挟带的泥沙便积淀于城郭之外,天长日久,堤外渐高,堤内渐洼,低洼存水,水多成湖。湖中除生长大面积蒲苇,莲藕之外,水面上还浮生有芡实、茭白、菱角、浮萍、水荸、水葫芦等。湖水中还盛产鱼虾,如鲤鱼、青鱼、鲢鱼、鲫鱼、鳝鱼、鲶鱼、虾、蟹等鱼类应有尽有,水产资源相当丰富。
淮阳龙湖自然天成,是中原一大自然景观。为发挥龙湖的资源优势,带动淮阳旅游商贸城的快速发展,1996年春,淮阳人民吹响了开发龙湖的号角,十万民工大战龙湖,开发西柳湖区2000亩水面,恢复了望台烟雨、苏亭莲舫、九龙山等原有景点,新建了九龙戏水、九曲桥、梅花亭,游泳场等景点及旅游设置,在湖南北岸建设了雄伟瑰丽的陈州商城、龙湖商业街及大型停车场、游船码头等配套设置,在湖畔新植成千上万棵青松、垂柳、花木,铺设7华里长的石板湖滨路,使西柳湖风景区与太昊伏羲陵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刚一开放就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199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总理亲临淮阳,畅游龙湖、太昊陵后欣然题词“羲皇故都”。
相关推荐
-
读中年有感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蜇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是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素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部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擀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黏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地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读《立场》有感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婚姻没有你赢或我赢,只有双赢或双输。其实不只是婚姻,教育亦然。每一位为人师者揣着教育理想上路,又何尝不在探寻教育的“双赢”境界呢?我们也渴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无痕,我们也期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我们更追求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耳闻目睹的是许多教师的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不禁想起前不久读到的一则故事。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英国伦敦一家珠宝店的业务员珍妮在接待顾客时,不慎将一粒价值连城的珍珠滚落到地上。当时,人多手杂,珠子滚到一位男青年脚边时就再也寻不见了。珍妮必须找回这颗珠子,否则的话她不但要面临“炒鱿鱼”,而且终身都难以赔偿。凭眼神,珍妮断定那位装作若无其事的男青年多半是一位失业者。这就意味着,那粒珍珠足以改变他的下一段人生,这无疑增加了她索回珍珠的难度。珍妮来到他跟前,眼含泪花,轻声地说道:“先生,在这样艰难的时期,找一份工作真是不容易的吧?这才是我上班的第三天!”男青年怔住了。细心的珍妮看在眼里,她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两遍。终于,男子将背在后面的手抽出来紧紧地握住了她,等他转身快速奔出大门的时候,珍妮已经看清了手心里的那粒珍珠。珍妮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请把那粒珠子还我”。但如果她那样一说,等于向公众宣布了男青年的不义行为,很容易导致反目,并很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极端事情,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此时,珍妮选择的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博取同情,从而顺利地达到了目的,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朝夕相伴、魂牵梦萦的教育。试问: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们在乎学生的“在乎”了吗?在学生们童年最渴望得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天真烂漫,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私下里,多少学生慨叹:“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分数,让我欢喜让我忧!”“老师,你到底爱不爱我?”……呜呼哉!!学生的名字叫“今天”,如此种种以牺牲学生今天的幸福为代价,企求换取明天的幸福的教育,不亦乎“海市蜃楼”?且不论如此教育下的学生明天是否会幸福,扣人心弦的是他们今天还能走多远?他们还有没有“真正的明天”?可悲的是,我们许多教师沉醉于此,还津津乐道,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果真是这样吗?恐怕不尽然。在孩子成绩落后的时候,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平均分、优秀率;在孩子违反纪律的时候,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文明班级的评比、考核奖金的发放;在孩子有所冒犯的时候,我们想得更多的往往是自己的尊严、地位……如果,我们真的站在学生的立场,那么这样的教育一定能赏心悦目、沁人心脾,从而给人以幸福、温馨的美好享受;同时,这样的教育也一定是有灵魂的教育,并水到渠成地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臂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孩子带来自信。站在学生的立场,彰显的是一种悉心的呵护。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保护,是对学生人格、尊严、自信、勇气、兴趣等等的无微不至的呵护,是对学生的创新发现、独特思维以及想做“好孩子”的愿望的积极稳妥的扶植。保护的对立面是“挫伤”、“扼杀”、“泯灭”,我们切不可追求教育的急功近利,让教育变味,让“教育”这支利箭封杀学生的可塑性发展。站在学生的立场,要求我们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学会呵护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士可杀不可辱”,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即使是浮光掠影的嘲笑,也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全部美丽的希冀。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之所以成为教育的经典,就在于其对男孩自尊心的充分珍视,对男孩上进心的真诚扶持。站在学生的立场,需要的是俯身倾听,坦诚相待。我们要坚决摈弃教育的功利主义,淡化教育的功利色彩。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教师往往只惦记着学生是自己的“作品”,总是竭尽全力地“塑造”它,却往往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它。我们不要只关注“分数”(学科考试的成绩、文明班级的评比),而应更多地寻访、了解分数后面的故事。用孩子的视角看“孩子”,你会欣喜地发现: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潜藏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在闪耀。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应该更多地想到学生,想到学生的利益。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你知道学生最近的快乐与烦恼吗?你知道他们的爱好吗?你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有一种爱叫“伤害”,如果,我们的爱让孩子们感到窒息、恐惧、担忧,那么,这种爱的价值何在?教育的保护功能又何在?站在学生的立场,体现的是一种睿智的宽容。对教育工作者而言,“站在学生的立场”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站在学生的立场,意味着对学生有更多的宽容。所谓“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领悟学生心灵世界的广袤和深邃。因为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筑在轻蔑和敌视上的,也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依靠惩戒和制裁来实现的。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读诗有感年年春草绿,岁岁秋叶红,举杯叹兴衰,仃箸想亲朋。不求同进酒,但愿甘苦同,醉去愁百解,醒来心态平。一生一世一春秋,难得世上走一周,一年一度花开落,岂敢虚度此春秋!举杯抬头望宇宙,同品共进造物酒,光阴醉度无厚非,未尝不算不风流。100字 高三 散文
-
读《飘》有感心中微微酸楚而头脑震撼的感觉你可曾尝试过?每每想起都激动不以,希望分享却解释不清的经历你可曾有过?心情的起伏、震荡你可曾清楚感到过?我不曾相信只因一个故事可以深深感受,直到走进了《飘》的世界。偶然的一翻《飘》让我沉醉于思嘉的爱恨情仇,在红土地上长大的她,有着与别人一样的家庭、生活和少女的情怀,但不一样的是她的身上散发着不一样的气质,她看起来复杂、放肆还有点狡滑,但她的内心却是坚强、善良、自由与天真。也正因为这份天真,她追寻着自己相信的爱情,可到头来伤痕累累。不过还好,瑞德一直在她身边,小心谨慎的呵护她,瑞德的爱不显而易见,但却爱得深沉。瑞德说的对,思嘉与他很相似,他们都是在美国动荡的年代里优秀的人才,瑞德曾讽刺南方人只有傲慢,思嘉曾使红土地起死回生,他们都一样能干,可是在感情上却实在算不上精明,思嘉傻傻的爱着不值得爱的卫希里,瑞德傻傻的等着思嘉,终于思嘉幡然醒悟,瑞德却离开了。但是,我相信思嘉一定能追回自己的爱情,因为她天使般的美貌,心灵的坚强和执着,更因为她那自信的话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思嘉的形象并不完美,她有着人性的弱点,但也正是这些,让我感觉她更美好,因为这样她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虽不曾无数次的读过这本书,却无数次为思嘉的魅力所折服,无数次为瑞德的爱情所感慨。多么敬佩玛格丽特米切尔能写出这样一本绝世佳作,不愧是她一生的心血。550字 高三 读后感
-
读《狼》有感这一天,天黑的异常快,天上的星星无了踪迹,只有那月光充斥着林荫小道。在这条小道上,许久没有人来过。道旁的几棵树,面似挣扎地晃动树干,好像被抽光了营养,变得骨瘦如柴。这时,两条黑影蠢蠢欲动……远处传来山歌声,一个人正从后面充满着灯火的小镇徐徐走来。身穿一身黑衣,满脸堆着笑容,肩上扛着担子,肉已经卖完,里面只剩下两根肉棍。虽然一身血迹,但丝毫没有遮掩内心的喜悦。突然,空气凝聚下来,月亮也躲了起来,他的歌声也逐渐放低了。身后,两只凶恶的狼正不怀好意地盯着他,而屠户并没有因此放慢了脚步,因为论跑,他跑不过两只狼。屠户突然灵机一动,把剩下的骨头远远地往身后扔了过去。结果,一只狼得到骨头便停止了脚步,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多么狡诈的两只狼!屠户心想。无奈之下,屠户拿着最后所剩的骨头,挺着胸膛,身子往后仰,胳膊举得高高的,用尽全力往狼身后扔去。心想总算摆脱两只狼了。可后面发生的事又给了屠户重重一击,后得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追了上来。骨头又扔光了,可是两只狼仍追赶着屠户。就这样,剧情重演。屠户现在处境非常困难,因为下一秒就有可能成为狼的盘中餐。此时,时间仿佛定格了,过得非常漫长。至少屠户是这样的感受,但对于两只狼就不得而知,但它们的贪婪的目光比先前还要强烈。终于,一场漫长而又残酷的耐力战有了转机。屠户看见旁边有一个麦场,场主把柴草堆在场院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虽然麦场有所简陋,场主并不是大汉,但对屠户来说就是一个希望。他连忙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丝毫不敢疏忽。狼不敢再往前走了,瞪着眼睛对着屠户。就这样,双方都平等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这是怎么一回事?屠户心想。过了一会儿,蹲在屠户面前的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好身手!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可怜的狼!连想都没有想就死在刀下。屠户刚要走,转身看到草堆后边,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企图钻洞进去,以便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体已经钻进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好时机!屠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终于,屠户松了一口气。这时才明白蹲坐在他面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敌人的。屠户扛着担子准备回家,想起了狼的行为,不禁笑了起来,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人道中……900字 高三 读后感
-
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门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地下的烈火,将我这活棺材一齐烧掉。50字 四年级 叙事
-
《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着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00字 二年级 叙事
-
囚歌常坐在窗前,冥想,世界还有什么。。。。。。在无趣时,播放的音乐又能让我怎样?鸟儿站在树梢,我是否可以爬上?火车的轰鸣是否能让这更加热烈,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驱使着这贪婪的欲望,我的挣扎又是否可以让挣脱?这小小的世界,你要将我如何捆绑,即使,我是一头雄狮,我又是否逃脱这无趣的,可恨的猎枪?当一个生命渴望自由时,他是怎样的疯狂我的世界,怎能容下这吞噬自由的,无趣的欲望我的渴望,幻灭为了幻想,那时,不顾一切的疯狂,只在梦中翱翔,可我又怎能只在梦中疯狂我的世界,将有一场不可抗拒的洗礼这蠢蠢欲动地渴望,将以一场疯狂,夺得我梦中的向往,自由,将在这虚无而真实的世界,随心所欲的翱翔,将我的思想,那被人们认同的思想,无所顾忌地抹杀,不会留下半点遗憾。初一:丁嘉昕300字 初一 叙事
-
囚歌()作文囚歌(100字)作文精选作文:囚歌(100字)作文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六年级:于瑞雅篇一:囚歌《囚歌》原文版囚歌题名:六面碰壁居士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篇二:囚歌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篇三:囚歌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____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____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着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篇四:囚歌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600字 高一 叙事
-
读有感这期语文报编的十分精彩,令我最陶醉的是1版的《对手,你好》。它虽然很短,但十分精悍,作者还写出了他对对手的想法,并用了狼羊等例子充分说明了对手存在对自身的可贵,但是,我认为:1.狼吃羊的例子是自然的循环,是不能改变的,不足以说明对手的可贵性。因为,用鞭子躯赶羊,从而达到运动和用药治疗羊的疾病也未尝不可,这样既可以让年老的羊安享晚年也可以让死去的羊不会影响自己的子孙们,也可以减少损失,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2.七国称雄是古时候封建帝王为了自己的穷奢极欲而发动了血腥的战斗,因此而民不聊生,难到对手是建立再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东西吗?不!!3.例子3是拳击手因为骄傲而走向死亡,这也只是个人思想的,一个人不等于全人类呀!!我想:生活中还是什么方面,只要,自己做好了自己的,自己认真些,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升了,只要进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了没必要和别人去比,因为,你就是你,他就是他,两个不同的人,尽力了比不过他也没办法,毕竟自己已经进了最大的努力了,也不比去听别人(成绩好的人)对你的冷嘲热讽,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勇往直前的努力,何愁大事不成?!对手只是信念!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正确的,也许人家是有天赋,但你的精神却没有输给任何人!对手是没有的,只是一种心态,而我们要相信努力,而不是斤斤计较“他的分数比我高了多少。只有时时刻刻都保持努力的心态,有何不可能获得成功?5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囚歌》读后感《囚歌》这篇诗,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诗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表现出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慨。是的,人岂能为求利求生而钻狗洞,当叛徒呢?革命者虽然“渴望自由”,但他们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这一句,表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他们虽然再也不能得到自由,但他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自由,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诗的前四句写道:为人进出的大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前两句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条无耻的“活”路。后两句诗,作者用了一个“高”字,刻画出了声嘶力竭,招降内叛的无耻之徒的导致丑恶面目。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面对敌人的诱惑,革命主义说:“我们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禁对革命者在敌人威逼利诱前坚贞不屈的气节感到十分敬佩,同时也憎恨那些高叫“给你自由”的敌人。读完囚歌后我想,我们少年儿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把振新中华――实现四化的希望继托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45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有感今天,我读了%26ltlt;只有一个地球%26gtgt;后,我无比的痛心而又气愤,我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中讲了地球很美,但太小,地球遭到人类的随意破坏.连宇航员都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啊,地球就像一大块玻璃,而人类的破坏就像一颗颗尖锐的石子,慢慢地打破玻璃.现代人的环境仪式太差了!古人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只无节,则常不足."连古人都知道要保护环境!难道我们连古人都不如!念叨我们不能为子孙后代多想想吗?人类的破坏可算是罪大恶极;两千年来,全世界约有110多种野兽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自从1600年以来,在总共4226种哺乳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占0.85%;120种频临灭绝,占2084%.在已知8684种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占1.09;频临灭绝的有187种,占2.16%.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节约创造价值."地球母亲奉献了她的资源,而她的儿女却疯狂索取,像人类这样破坏下去,地球就会被毁坏,人类也别无去处!有些人因为空气污染,得了不治之症,人类还是无动于衷.人类啊!快唤起你们的混报责任心吧!保护一天环境,就等于让人类灭亡晚一天!块块动手把!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俘虏》有感《俘虏》这一篇短小的文章讲述了住在森林里的妇女贝尔蒂在晚上遇到一群借宿的普鲁士士兵,她们利用智慧将这些士兵关进了地窖,并且让父亲带来了部队,将他们一举抓获。正如这则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再强大的敌人,我们都不用害怕,只要勇敢向前,凭借自己的智慧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所以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十分复杂的事情,就需要靠着知识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把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作为一个小学生,没有强大的力量,所以一些力气活干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我们用知识的力量,想方设法,让东西变“轻”。知识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才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个小学生,时间是很充裕的,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把自己不熟悉的难题一一扫除。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课外生活,还可以增加知识,真是“一箭双雕”啊。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们要利用课外时间多多读书,积累知识,这样才能长大后,在这个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地。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罗斯福》有感今天,我看了一本书——《罗斯福》。这本书讲述了罗斯福的一生,有快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罗斯福的全名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生于美国纽约赫德逊河畔的一个荷兰裔家族,从小生活条件就很好,富裕的生活使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给他以后的前进道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毕业后,他就涉足政坛,由议员做到助理海军部长,纽约州长,直至美国总统,可谓一帆风顺。在罗斯福上任之前美国经济正陷于崩溃的边缘,人民在呼唤:“我们需要新政。”罗斯福一上任,就迅速调整政策,施展手段,短短的两个星期,美国就大变样了,人们看到了未来。二战爆发后,罗斯福又走向了世界。他率领美国人民和军队,同残暴的法兰斯政权展开了搏斗,为战争的胜利增加了一个巨大的砝码。人类和平与正义的胜利,美国和罗斯福功不可没……最后,罗斯福死于严重的脑溢血。看完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罗斯福那伟大的一生。罗斯福是一个公平而又坚定的人物,他用自己的努力,为美国百姓建立了不朽的功绩。罗斯福已经去世半个世纪了,他一直被世人所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也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四连任总统,他那无以伦比的胆略和智慧,会被人们所铭记的。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邯郸学步有感文中这样写到:“他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文中的青年人为了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丢掉了自己原来的走法,他可真是笨呀!什么不好学,要学习别人走路,就算哪个青年人学会了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有什么用,反倒花了自己很多的心血。读到“他只好狼狈地爬回寿陵”。这儿时,我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起来了,这个青年人真是自作自受,他一味的模仿别人,不仅仅没有把别人的长处,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东西给丢弃了,真是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呀!我以后可不能像文中青年一样抛弃了个人所长,盲目模仿别人,脱离了实际。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自己,我以前也不是和青年人一样吗?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而且还满有水平的哩!同学们都夸我画得好。一天,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个小女孩,她唱的歌可好听了,我呢!便想去学唱歌,学了几个月,我又看见我的同学在学跳舞,我也和她去学了几个月的舞。结果歌没学好,舞也没跳好,而且把我画画的技法也忘记了。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念,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把它做好,不要一味的盲目模仿别人。曾发表于多个网站450字 四年级 状物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