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动员
端午“粽”动员
今天,我来到学校。学校组织一个特殊的活动——端午“粽”动员。冯校长要在小星星电视台教我们包粽子。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跃跃欲试。包粽子需要绿油油的粽叶,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又细又长的棉线。粽叶可以泡一泡,而棉线可以用红色的,代表喜气洋洋。终于可以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包了起来。我先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叠在一起,轻轻往里卷,它就成了一个实心的“漏斗”。我不停地朝里面灌糯米,终于装满了。“哈!真漂亮!”我还没包好,就开始自夸了。接着,下面该裹粽叶了。“哗哗”,我一不留神儿,顽皮的糯米竟然从一个缝隙处“开溜”了。我急忙把缝隙处“拦截”好,它又从右边“溜之大吉”了。我只好把那儿又填好……就这样,折腾了十几分钟!不过溜到粽叶外的“糯米”们总算被我“降伏”了,哈哈!下面还有更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绑棉线。我先用左手抓着粽子,右手左一圈右一圈地绕线。还在不停地叫:“快来个人支援啊!”
终于包出一个粽子来了,和顾老师的比一比,简直不像个粽子样!奇形怪状的,居然有四个角,身上打满“补丁”,是个样子丑陋的正方形!再看看同学们包的粽子,真是千“粽”百态:有的像小小的炸药包,有的像一个奇怪的金字塔,还有的像个盾牌……虽然我们包得不太好,但还是很快乐,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包粽人的辛苦。端午“粽”动员活动可真有趣啊!
我为交通堵塞支个招
我为交通拥堵支个招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图书馆,一路上,有几处地方都是堵车,行人和机动车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这时候有个别的车辆和行人开始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乱窜各自的道了,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对妈妈说:“以前都是红灯停绿灯行,现在变成了红灯也不停绿灯也不行了。”
妈妈说:“唉!主要是交通太拥堵了。”
我听了妈妈的话,心想:“哎!我作为一名小市民,不是也可以出些点子吗”我左思右想后,心里便冒出了几个主意。点子一:在街道拥堵地方多增加些交通义务宣传员,一方面增强人们对交通规则重要性的认识,另外还能起到帮助指挥行人交通的作用。点子二:可以架设高架桥或者是环形桥,也可以在地下建造行人通道,让我们的道路更加宽广。点子三:我们城市的机动车是越来越多,号召大家环保健康的方式出行,改骑单车或者乘坐公交车。点子四:积极发挥电子科技的作用,在容易堵的道路前后安装电子提示牌,提醒后面想进入的车辆前面已出现堵塞,缓行或者改道,前面调派我们的交警叔叔及时指挥疏通,这样是不是也能缓解拥堵的现象呢。
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遵守我们城市的交通规则,为了你,为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好一个环境美好的城市吧!
相关推荐
-
端午粽在这茫茫史海,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举行“赛龙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不过我的家乡并没有“赛龙舟”的习俗,也许是因为我的家乡是在乡村吧,乡村里地方小,没有大型的场地比赛。但是,在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头戏非粽子莫属。端午,各家各户都忙着包粽子。所谓“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家的粽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奶奶在后墙种了一大片粽叶,粽叶绿油油的,每张叶子都都很大。这时,我总会跟在奶奶身后,看着奶奶用她龟裂的双手握着一把大镰刀割粽叶,奶奶一割完我就帮忙把粽叶抱到盆里,等奶奶来洗。奶奶总会割很多粽叶,除了用来自己包粽子,还会把粽叶送给亲戚做粽子。割完粽叶后,就要洗粽叶,奶奶还会把粽叶拿去熬一次,我也没问过为什么。洗完粽叶,就要泡糯米,洗绿豆,腌五花肉等等。糯米要泡干净;绿豆是要去皮的,得用手搓才行;五花肉得腌很久。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到最重要的包粽子的环节了。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洗好的绿豆,腌好的五花肉,洗好的粽叶,剪刀,长线摆在桌上,就开始包粽子了。首先把两张粽叶半重叠托在手上,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在绿豆上放两块五花肉,又再铺一层绿豆,铺一层糯米,就这样一层层包裹着。最后就差成型了,将粽叶两头卷成圆锥形,然后把粽叶裹起来再用线把粽子给缠好,最后又大又肥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粽子,结果东歪西扭的不成样子,弟弟就乘机笑话我。包好了粽子,就差熬粽子了。熬粽子需要很长时间,必须得坐在灶边看火,就这样,奶奶每逢这个时候,都得在灶边守上半天。粽子熬好后,一揭锅盖,便粽香四溢,勾住了人的味蕾。粽子熬好后,就可以开吃了。将缠着的线解开,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无需用碗来盛,拿着一双筷子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换作平时吃饭,吃半碗就不想吃了,但如果是粽子,再来几个都不在话下。端午节那天,人们会拿着粽子,鸡鸭,糖果,水果等去社坛祈祷,有人祈祷前程,有人祈祷运气……而妈妈和奶奶总会祈祷我和弟弟: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你们家乡的端午节又是怎么样的?10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
粽情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气氛十分热闹。因为是过节,所以我们一家都早早的起了床,开始为端午做准备。我们先来到外婆的农田里摘艾草。我摘下一朵艾草,正想放进篮子,却被妈妈一把推开,道:“挑艾草也是有讲究的,要挑那种高的叶子,大的不能有黄色叶子的。”哦,原来挑艾草也是有标准的。跳完艾草,我们把它放在窗户上,门上各个通风的地方都挂上了。据说艾草有驱蚊驱虫驱邪,保佑全家安康的作用呢!挂完了艾草,回来又要包我最爱吃的粽子了,拿两片粽叶,卷成4个角的形状,在里面放些糯米,油腻腻的五花肉和些许红枣,再塞入自己喜欢的佐料加以清蒸,一个个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便出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清香,十里外的村庄都能闻到。要数这粽子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呢,白发苍苍的屈原因为满腔的悲愤而选择了跳江,老百姓们非常伤心,也很担心。便用渔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但并没有打捞到,人们担心水下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尸体,就用长叶子包着米饭投入江水中,让鱼虾们吃饱,不再咬屈原的尸体。而那种用叶子包着米饭的东西,由于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我爱粽子,我爱端午节,我更爱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4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端午粽香一阵清逸的香气从蒸笼里飘出,充斥着整个厨房,端午节便从这一刻开始了!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我们当地的端午节也叫“五日节”,“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划龙舟”,一连过五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初二吃粽子了!瞧我们家正在包粽子!制馅制作粽子的第一步当然是做馅了!只见妈妈拿出一大袋糯米,将米放在已经盛好的一盆水中浸泡,同时将其他的一些杂粮也放进去。再过了几个小时后,妈妈将水倒出,那些被浸过的杂粮就有点粘稠了,妈妈说这样做出的馅会更好吃。洗叶制作粽子的第二步便是洗粽叶。妈妈让我把放在阳台的粽叶拿来,我一听,立马拿了过来,妈妈接过粽叶,把粽叶放在热水中浸了十分钟,接着解释到:“这粽叶放在热水中,一来是为了消毒,二来是为了使粽叶变软,包粽子时更好包,一举两得!”包粽子接下来的一步便是包粽子了。妈妈将浸好的叶子从中间卷成一个圆锥形,留出一部分粽叶,再在圆锥中放入做好的馅,就像盖盖子一样把留出的那一部分粽叶一按,再把粽叶的前端往粽子身上一缠,用绳子一捆,便大功告成了。品粽子一个小时下来,已经包完了将近二十五个粽子,然后妈妈把它们这些“胖小子”放入蒸锅中,蒸出来后便可以吃了。到了晚上,所有粽子都蒸熟了,打开锅盖,香气直往鼻子上扑。我们就拿出粽子,几个小孩子好像不知道烫、不怕烫一样,从我们手中“抢”过几个粽子立马吃了起来。就这样,端午节在洋溢着浓郁的快乐气氛和甜蜜的粽香中过去了……传统节日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对一种文化温暖的记忆。我最喜欢的便是端午节,你们呢?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端午粽香端午是一个一年演一次,但永远也演不玩的戏。端午的主角是粽子。粽子吃起来方便,包起来难,先把苇叶卷成碗型,放入少许糯米,也可在中间放红枣、腊肉等,然后捏紧,卷为斜四角形,用绳子捆起来,苇叶也要在水里浸软方适用。粽子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做法,总是蘸糖食用,个头较小,煮熟后粘韧而清香,保你未尝便开始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熟糯米脆而嫩,尤其是还热气腾腾的,吃进嘴里,心里就暖暖的,粽香会回溢在喜欢嘴中,久久不散去。谁能不这小巧玲珑,且散发出诱人清香的粽子呢?端午的配角是赛龙舟。在这一天里,湖的四面八方都挤满了人。在这热闹非凡的场面,几支龙舟飞速行驶,舟上坐着一群强壮的小伙子,他们都卖力地晃动船桨。“加油”声一阵比一阵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赛中,他们也用起了“杂技”:有的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如同吞云吐雨一般;有的船头船尾的人有节奏的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艾草也把端午点缀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悬挂了艾草。据说艾草是百福的象征,是一种治病的药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语。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也数不胜数。如伟大诗人屈原为了让皇上相信他的观点而纵身江河,从而人们把食物投入江中,以怀念以身殉国的屈原。端午着场戏环环相扣,是一场百看不厌的戏。广南学校六年级:魏文婷550字 六年级
-
端午粽香端午是一个一年演一次,但永远也演不玩的戏。端午的主角是粽子。粽子吃起来方便,包起来难,先把苇叶卷成碗型,放入少许糯米,也可在中间放红枣、腊肉等,然后捏紧,卷为斜四角形,用绳子捆起来,苇叶也要在水里浸软方适用。粽子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做法,总是蘸糖食用,个头较小,煮熟后粘韧而清香,保你未尝便开始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熟糯米脆而嫩,尤其是还热气腾腾的,吃进嘴里,心里就暖暖的,粽香会回溢在喜欢嘴中,久久不散去。谁能不这小巧玲珑,且散发出诱人清香的粽子呢?端午的配角是赛龙舟。在这一天里,湖的四面八方都挤满了人。在这热闹非凡的场面,几支龙舟飞速行驶,舟上坐着一群强壮的小伙子,他们都卖力地晃动船桨。“加油”声一阵比一阵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赛中,他们也用起了“杂技”:有的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如同吞云吐雨一般;有的船头船尾的人有节奏的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艾草也把端午点缀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悬挂了艾草。据说艾草是百福的象征,是一种治病的药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语。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也数不胜数。如伟大诗人屈原为了让皇上相信他的观点而纵身江河,从而人们把食物投入江中,以怀念以身殉国的屈原。端午着场戏环环相扣,是一场百看不厌的戏。广南学校六年级:魏文婷500字 六年级 状物
-
端午粽今天是端午节,奶奶准备包粽子给我吃。一大早,奶奶就开始忙着准备包粽子的材料了:有昨晚就开始泡已被泡得白白胖胖的糯米,一把先煮后洗的碧绿的箬叶,一段麻绳,一碗泡发的红豆和绿豆,还有一袋甜滋滋的蜜枣。奶奶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奶奶麻利地拿起两片箬叶,交错叠放在一起,先把箬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白白胖胖的小糯米和粽子馅一起放入“小圆锥”内,再用粽叶把顶包上。最后,用麻绳紧紧地系好,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从奶奶的巧手上“诞生”了。粽子包好后,奶奶就把粽子放进锅里,加满水,用大火烧。水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煮。粽子煮熟后,满屋子里都飘荡着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大大的白粽子,沾了一点儿白糖,一口咬下去。哇,粽叶的清香和白糖的甜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好吃!这真是一个粽叶飘香的端午节!300字 小学 叙事
-
端午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全国各族人民都欢天喜地地庆祝这快乐的节日。有的包粽子,把粽子投到江里去,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的做香囊,象征着祈福去疾;有的用艾草和艾叶做宝剑挂在门口,象征着祛“五毒”;有的划龙舟,象征着生活平安美满幸福……今年端午节,我在家里跟爷爷一起包粽子。先把青青的箬竹叶洗干净,做成喇叭花的形状。然后把浸了一整夜的白糯米放进“小喇叭”里,再放几粒蜜枣。接着把箬竹叶包好,用绳子扎紧,一个蜜枣粽就做好了。最后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掀开高压锅的盖子,一股甜蜜的清香扑鼻而来。打开粽叶,咬一口,啊,又粘又甜,美味极了。我爱吃粽子,我更爱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端午粽中国人都对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不陌生。可是一些人对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由来不理解,其实我也不太理解。我们大部分人知道是因为纪念屈原。原因是很多的,我又查了电脑,原因大致是这样: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现在我们因该知道了,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英勇。我爱吃粽子,一回家就吃了好几个。每逢端午节,一回家我都会吃个够,到吃饱为止。奶奶什么陷都会做,做的粽子可好吃了,尤其是肉陷的,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难吃,总想吃奶奶作的。每次吃粽子,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爱粽子爱端午。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端午粽情端午节,一提到这三个字,我的脑海中最先映出来的,就是“粽子”。什么“五彩绳”、“雄黄酒”,都要排在它后面了。那小小的粽子啊,在灵巧的妇女手下,成了一种种不同的样子。味道,更是大不相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到这种节日,家里老人都要包很多粽子。自己食用,送给邻里,浓浓的粽香,深深的粽情。这不是什么“大礼”,却总让人念着一分情意。粽子的口味更是依地区而定,豆沙、小枣、鲜肉、蛋黄,咸甜分明。分不开的,是情。奶奶可是全家公认的包粽子高手。细细的芦苇叶,两层、三层地错杂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漏斗的模样。糯米、小枣放下去,用棉线一捆,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整个过程千万不要眨眼,要不可能就会见不到一个粽子的形成过程哦。我曾经试过用竹叶包,可谁知道包出来的,还不如细细的苇叶。整个粽子像得了病一样,有气无力,还散的不成样子。随着我渐渐地长大,奶奶的身子也不再像原先那么硬朗,再也不能独自一人做出一大盆的粽子。我再也没有见过那包粽子的“盛况”。每次一到端午节,爸爸妈妈还是会拿粽子回家。但是,却没有了那种奶奶包的粽子的香气。那种香气,是煮过后的芦苇叶的味道;是奶奶用心包出的味道;是她对每个节日尊重的味道……这份情,这份由三角粽包出的粽情,这份奶奶的浓浓的情意,我永远不会忘怀。500字 初一 叙事
-
端午粽情端午节包粽子是中国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前几天,外婆都会包粽子。每年端午前几天,外婆就在街上买来棕叶、糯米和蜜枣。外婆先烧水煮棕叶,然后洗一洗糯米和蜜枣。中午,外婆开始包粽子了。她从盘里拿出三张棕叶,卷成漏斗状。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枣,再放上米。当外婆把粽子裹好好,再用棉线把它固定。我看包粽子很简单,也跟着学了起来。我拿起三张棕叶开始卷。可那三张棕叶完全不听我的命令!它们就像頑皮的孩子,刚卷起来就散开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张粽子包,可还是没有卷好。我又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終于,我把粽叶卷成了漏斗状!我太开心了!手忙脚乱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却漏米了。外婆说:慢慢来。我听了外婆的话,慢慢地包,虽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说我包的粽子是最大的!外婆开始煮粽子了,外婆说要煮好几个小时。我等啊等,两个小时后,粽子开始散发出香味。我问外婆:外婆,粽子好了吗?没好,还要火焖。我又等了好一会儿,粽子才可以吃。只见它们青色的外衣变成了墨绿色的。剥开一个,浓浓的粽子香弥漫了开来,软软的糯米、甜甜的蜜枣,看着都让人流口水呢!每年,妈妈同事都会送粽子给妈妈。可我更喜欢自家的粽子,因为粽子里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欢吃糯米粽子,妈妈什么粽子都喜欢。我更喜欢吃蜜枣粽子。互送粽子也是一种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多吃粽子。500字 叙事
-
端午粽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我总会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粽子。而在今年,我特地和爷爷奶奶学习了包粽子的技巧。首先,把粽叶围成锥形,然后将糯米放入其中,将近二分之一处放上一颗蜜枣和几颗口感绵软的红豆,然后再把糯米覆盖其上,接着就是高难度动作了,装好馅料后将粽叶纵向压在手掌中,将伸展出来的粽叶细致全面地包裹住粽体,最后用粽绳把粽子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然后上锅蒸熟就可以了。当我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软糯的口感迅速征服了我的味蕾,滋味美妙极了。除了包粽子,我们会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然后系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那五色丝线经由奶奶一撮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彩绳,我喜欢极了,洗手时都小心翼翼得怕沾湿了丝线。小时候奶奶还会给我佩一个香囊,里面有朱砂、雄黄、香药,外面包着丝布,然后再用五色丝线做成中国结的形状,下面还缀有黄色的穗,香囊的香味渐渐飘到了鼻尖。端午节,我最爱的中华传统节日,你们现在吃咸鸭蛋了吗?450字 高三 记叙文
-
端午粽香502班33号王露露五月的空气里溢满了清新的味道,又夹杂着热情和向往,处处漾着端午的粽香。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佳节,它像是刻在人们心里的符号,那是一种企盼,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是一阵莫名的悸动。初四时家家户户便已开始筹备包粽子了,随意走上街头,便能寻得到自己想要的粽叶,一片片深绿光滑的粽叶浸在干净澄澈水里,让人感到沁凉沁凉的,粽叶不贵的,二三元钱便可称上一斤了,妇女们都会过日子,都会买两三斤带回家去。包粽子的活,其实挺累的,先要把粽叶包成一个卷儿,再放入已清洗干净的糯米,顺着一个方向包裹起来,最后把叶尾尖插到先前留下的缝里,再绑上一根绳,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算是做好了,只是这时的粽子有棱有角,看上去细细的,总是觉得少了圆圆满满的形态。别急啊,放进锅里,还怕粽子不变胖吗。粽子下锅后,我和弟弟便帮着烧火,锅里热水翻腾,粽叶的香味和糯米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闻着就流口水。不一会儿,粽子熟了,一只碗里早已放好了白糖,另一只碗里放着许多个胖胖的粽子,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粽子打开粽叶,然后蘸点糖,咬一口,那个甜蜜的味道,软软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端午粽香,沁人心脾。450字 高中
-
粽情端午作文“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日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是啊,这是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不由得想到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更会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但却怀才不遇,遭到谗臣排挤,在国家遭受侵略之时不能报效国家,五月五日,愤然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开始在这天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端午这天,我要跟着姥姥学包粽子,首先先把粽子叶洗干净,用水浸泡几小时,把江米、蜜饯、红豆作馅,用水煮一下准备作粽子馅。姥姥首先把粽叶一折,做成一个三角窝形,再放入粽子馅,用剩下的叶子封口,包好了用绳子一捆,便完成了。我也开始做了,我听姥姥的意见挑选了两个宽大的粽叶,一叠、一放、一捆,我轻轻捏了一下粽子,咦,为什么一捏就瘪了?仔细一看下面是漏的,只能再返返工了,我尽量磨合,使劲一摁,终于漏口消失了,带着愉悦而又紧张的心情,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个粽子,再包下一个就顺利多了,真是熟能生巧啊。这个端午节在劳动中度过,我心中很满足。450字 五年级
-
端午包粽作文转眼间,又逢端午。今年的端午可不一般,因为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包了一回粽子。首先,老师拿出必备的材料:红枣、棉线、粽叶、糯米,特别是粽叶和糯米,这两种材料需要浸泡一晚,清洗干净。接着,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粽叶。“一张粽叶?要怎么包呢?”我的小脑袋里出现了一连串的问号。这时,鼎鼎大名的孙老师给我们做起了示范。先把粽叶对折成一个“漏斗”行,再往里面放米,把米压实;接着,放上一颗“红宝石”似的枣子,再加一层米,把红枣盖的严严实实的;然后到最难的一步了,要把粽叶盖起来,可这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蹦出来,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爬来爬去。哦,原来是米太多了,我把米去掉了一些。因为我们都是初学者,折出来的粽子都是奇形怪状的,也没什么好惊讶的。最后,绕线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把粽子五花大绑了一圈,大功告成!虽然外形差劲,但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以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评语:小作者把包粽子的过程如电影一样“播放”出来,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还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棒!450字 小学 叙事
-
端午情粽飘香作文“吃粽子咯”随着婆婆的一声吆喝,我们全家人都围了上来。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粽子端了上来。端午盛宴开始了。在这个端午节里,我不仅享了口福,更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包粽子。一开始,我按照婆婆的吩咐把米淘好,粽叶准备好,然后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可是我一直卷不好,不是圆锥形太小,就是下面裹不紧,米会露出来。我琢磨了很长时间,也弄坏了很多粽叶,终于在婆婆的指导下,卷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圆锥形。我把米倒满了粽叶里,填平,接着用粽叶把米全部盖住,然后拿住绳子,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裹住粽子,拼命扎紧,弄得我牙也疼了,手也红了。最后看到这个“四不像”的粽子,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我还是蛮开心的。现在商场里摆满了各中各样的粽子,它们包装精美,品种丰富,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婆婆亲手包的白粽子,她香香的、甜甜的、软软的。包粽子是我国悠久的风俗习惯,现在很多人不会包,也不想包了,可是我觉得只有亲自动手包粽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特有的文化氛围。今天我既体会了包粽子的乐趣,也感受了家庭的温馨,婆婆最后还送了把艾草给我让我回家挂起了辟邪呢。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