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你是一条爱情河
就要离别了
心河的浪潮狂拍堤岸七零八碎
一只野鸟叼起你的身影飞飚而过
这一去曾经的如胶似漆一往情深
都化为飘渺的云烟
悲伤像从天外飞来的巨石
紧紧压住孤独的心峰
那欢快奔腾的足音蓦然泯灭
激情欢乐的尽头
为何生命要承受所不能承受的苦痛
你是一条爱情河
以万顷温柔的碧水朝我汹涌
我们相遇了热恋了交融了
天知晓我将怀带着切齿拊心的恨意
凄恨一朝分离痛恨再不能相逢
我像神女峰一样在三峡守望千年
你为什么把过去 现在和未来
带到苍茫茫的天边
纵然阳光灿烂每一条河流
见也是虚像变幻波光掠影的相见
相关推荐
-
读《卢沟桥烽火》有感今天上午,我和全班同学学了第8课——《卢沟桥烽火》。1937年7月7日深夜,万籁俱寂,从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中国的守军看见了一群群的日本士兵,就上前询问:“你们来这里干什么?”日本军官蔑视的说:“我们军队里有几个日本士兵失踪了,我们怀疑你们把他们藏在城里。”中国守军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日本军官愤怒的说:“你们……”说完,就让机枪手开枪,子弹的弹壳散在了卢沟桥上,一场战争的序幕就开始了,很显然中国守军打不赢,退到了宛平城,坚守着宛平城,日本又派了许多的军队来进攻宛平城。7月8日晚,一只大刀突击队,悄悄的跑到日本军队的驻地,忽然大喊:“小日本接招吧!”说完,就四处砍杀,日本军队的驻地全部都是鲜红的血迹,7月9日,攻打卢沟桥的日本军队全部都狼狈而逃。读完后,我能感觉到中国守军的英勇善战的精神。隆林各族自治桠杈镇中心小学六年级:韦举?k3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卢沟桥烽火》读后感_500字?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讲述了共产党和日寇争夺卢沟桥的事儿,当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时,真的让人大快人心!!!!看见他们的狼狈相,我此刻无比的自豪。因为这段话写出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我真想加入到我们的军队中去,同仇敌忾,让我心中的愤怒消除点!? 多么激动的战斗呀!这些中华英雄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不惜去与日本鬼子开战,夺回失地,让我们有个 理想的社会,随着新中国的日益强盛,也没有其他国家来侵略了,因此,我们进入了幸福的生活中。?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该珍惜现在所有的,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让世界和平,家家欢乐,人人健康。人人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六年级:张奕新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卢沟桥烽火》有感今天,我学了课文《卢沟桥烽火》,本课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当我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时,我仿佛也身临其境,看到了中国军官的英勇抗战、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畏强敌的精神也听到了中国人撕心裂肺的呐喊,和痛恨之心在战斗中爆发出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从中我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惨败下场,还能看到日本人那狼狈不堪的面貌和中国人杀敌的大义凛然。让我们在回头看看现在过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难道我现在拥有这一切还不知足吗?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一点一滴,因为这一切都是那些抗战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口气!实验小学六年级:牛凯睿3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卢沟桥烽火》有感这篇文章让我心中燃起一股熊熊燃烧的怒火,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哪!事情也的确在真实的世上的历史上的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页上出现过!事情要从六十八年前说起了,历史的风,吹到了1935年被冰雪覆盖,悲痛岁月里冷飕飕的日子里。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了它的魔掌,伸向了我们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各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这当时的一切。此时,我感到卖过者是多么卑鄙与可耻的。中华,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您的尊严被挑衅,您的躯体将被蹂躏而一败再败。我们是中华的女儿,我们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中会默默地为你祈祷,为你流泪。我们默默期盼:期盼奇迹的诞生;我们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祖国能转危为安,走出这片被帝国主义把握一切的,布满黑云的这片天空!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自苦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侵华战争,那并非是历史的巧合,是日寇畜谋用尖刀,刺向东我方的文明,今又中秋,不忘国恨,全家团聚,几句话儿铭刻在心:誓必雪耻!振兴中华!齐心协力!不负今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深深领导下,中华儿女经历了无数的难遇,正因为你们,让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纪元,从好的一切再开始!孩子是祖国初放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尽我们的百倍努力,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学得自己的独立能力和适应力,然后开拓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天地!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日本帝国注意的可耻和可恶的真面貌,我们绝不能让历史重演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动起我门强壮的双手再建一座卢沟桥吧!!!六年级:夏乐韬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卢沟桥烽火》学后感今天,太阳公公终于露面了!天空终于晴朗了!而我的心情也跟着今天的天气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今天,汪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卢沟桥烽火》,同时也再一次领略了当年中国军队和日本抗战的场面。我们也看的是胆战心惊。卢沟桥烽火又称“七七事变”。而卢沟桥就位于天安门西南15公里的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桥(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供大石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十个桥墩,十一孔,整个桥身都是石桥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地东头是宛平县城。1937年七月七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这篇课文记叙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这篇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说明了日寇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还有一些词语表现出了我们中国广大军民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抗争精神。而就是从这次的“卢沟桥事变”之后,我国的军队就和日本鬼子拉开了一场伟大的抗争序幕。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深有感触,日本军队的计谋和计策都是蓄谋已久的,早就做好了和我们打仗的准备了,而我们中国人也不是软弱的,中国军队也早就做好了保家卫国、奋勇抗争、宁死不屈的心理准备了。六年级:施哲风5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卢沟桥卢沟桥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4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游卢沟桥顺着便道继续走,就来到了威严门。登上城墙,首先看到的是东西两端的城楼。在城楼四角,各有一排吉祥狮。城楼周围,还有16根红色的大圆柱。古城墙距今已经历360年沧桑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小的封闭县城。在青灰色城砖上,依稀可见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罪征——弹痕。沿城城墙漫步一周后,走下石阶,便会望见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我和表姐随着人六走上卢沟桥。桥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的汉白玉碑。石碑有四根柱子,在上面雕刻着东方巨龙。碑的正面写着“卢沟晓月”四个墨绿色的大字,这还是由乾隆皇帝亲笔题名的呢!在桥头的两侧,各有两个华表,上面蹲坐着两只狮子,好象在日夜守护着卢沟桥。250字 初三 记叙文
-
卢沟桥介绍暑假时,妈妈带我去北京,第一天就参观了卢沟桥,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可是北京最古老的连拱桥。卢沟桥非常雄伟,桥长二百六十多米,九米多宽,下面有七个桥洞,中间的最大,旁边的桥洞慢慢变小。中间用天然的石块做成,旁边的栏板,竟然是用汉白玉做成的,河水早已干枯,可是,人类是非常聪明的,我们把另一条喝的水引导这条“永定河”里,再在旁边修了两个水坝,适河水不会流出去,而且坝上可以通车,既让水不会流出去,又把交通便利了许多,真是一举两得。卢沟桥不但雄伟而且非常美观。每个栏板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和风缠绕在一起的,有龙缠在一起的……桥墩上还有一些表情都不一样小狮子,一共有五百零一个小狮子,他们是五百零一个能工巧匠刻出来的,许多人都在用相机拍他们,而且说:“实在太精美了!”300字 三年级 状物
-
作文卢沟桥今天,学校组织全年级同学去卢沟桥进行蓝天工程博览课程的学习。我早早地到了学校,盼望着可以早点儿出发。我们一下车,先去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我了解到了许多知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笼子,笼子里钉满了铁钉,当时的日本人把中国人放进去后,拿脚一踢,笼子一滚,人就立刻被铁钉扎死了。同学们都说:“日本人真是太残忍,太可恶了!”,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然后,我们去了卢沟桥遗址公园。从卢沟桥上望去,远处是一座接一座的数不清的高山,美丽极了。卢沟桥很长,有两百多米。桥上有上百根石柱,每一根石柱上都有狮子,有大的,有小的,姿态不一。每一根石柱上都有一只大狮子,有的旁边没有小狮子;有的只有一只,爬在大狮子头上;有的有两只,坐在大狮子的双肩上;有的有三只,在大狮子两边,就像在和大狮子玩耍。卢沟桥中间部分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面部分属于古代遗址,请勿践踏或触摸!这一部分遗址坑坑洼洼的,像是被重物压过。我联想到:古代人们打仗是多么辛苦,我们要比以前的人幸福得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卢沟桥的景色真美!卢沟桥的石狮子真多!450字 四年级 叙事
-
卢沟桥(2)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提常被冲毀,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互相玩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的栩栩如生。桥东的碑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牌,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审作文的老师辛苦啦,请喝咖啡,??一定要过鸭!350字 初一 写景
-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的丰台区永定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卢沟桥。卢沟桥也叫芦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它的作用就在于当洪水来临时,可以抵抗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的石狮。望柱上雕有数不胜数的石狮子。这些狮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头挺胸;有的母子相拥;有的面对着面,好像在交谈……所以民间才有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一说。卢沟桥始建于金朝,后在明清两朝曾几次修缮,清康熙年间由于永定河洪水无法使用,康熙命人重修,卢沟桥得以恢复其容姿,而在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而卢沟晓月也成为了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对于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卢沟桥事变就成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同时也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起点。年7月7日夜,日军在距北平《现在称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谎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宛平县守军的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自奔赴前线指挥作战,战况惨烈……“七七事变”是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经过八年抗战,牺牲三千多万中华儿女,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现在的卢沟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历经腥风血雨的战争之后,终于安详的跨在永定河之上,诉说着当年的枪林弹雨,倾听着永定河的流水,仰望着一片和平的天空……800字 初一 记叙文
-
烽火英雄翻开厚重的中国古代史:金戈铁马,烽烟战火,一个个坚强勇猛的身躯在风口浪尖上或倒下或屹立,死了的是壮士,是鬼雄;活着的是霸王,是俊杰。几经干戈,几度战火,几多风流人物悲壮地奏响了中国历史演义的宏大乐章。历史不曾忘记,那或悲壮或惨痛或慷慨的一幕幕;我们不曾忘记,那或刚毅或沮丧或雄姿英发或丢盔弃甲的一张张脸孔。在战火中崛起,在战火中成长。从战火中走来的韩信,那个甘受胯下之辱而终成一带名将的人,那个留下“千金一饭”美谈的人,那个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人。后来的荣华富贵,是因有了萧何;后来的高官厚禄显位,也是因有了萧何。萧何的一句话给了韩信崛起的资本,可以说,是萧何把韩信推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的。在这个大舞台上,韩信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和热情。遇到了萧何,是韩信的“大幸”。韩信当年打下了大汉的万里江山,奠定了大汉几百年的基业。但是今天的汉室不再是昨天的汉室了,再也容不下这功高盖主的人了。一个“气吞万里如虎”的背影最终还是倒下了。勇士不死在兵戈之下,是一种遗憾;勇士不死在毒药之下,是一种万幸。竹子也可以杀人,尖尖的刺进他的心窝的那支竹片握在萧何的手中。呵,这的确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给韩信,也给萧何。韩信没有想到,萧何也确实不想。遇到了萧何,又是韩信的不幸。幸,不幸;萧何,韩信。满脑子的疑问……确实是“费思量,难端详”。英雄的命运如同一场无法预料的战争,成败是未定之数。千古悠悠,成王败寇。幸与不行,后世评说。但即使是后世人,谁又能判定呢?没有萧何,韩信也许只能“老于户牖绳枢之下”,是千里马也只有“骈死在槽枥之间”。没有萧何,韩信也许不会成为大汉开国的英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古人留给我们太多对命运的思考:孙子殡足,幸,不幸?屈原放逐,幸,不幸?杜少陵漂泊江汉,幸,不幸?苏子贬官,幸,不幸?命运多舛,人生曲折。怎是一句幸与不幸能够评定的呢?罢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生无憾,任由后人评说。800字 高一 散文
-
烽火之示烽火的战事,也会带给我以启示。——题记烽火的时代,江山之争,遥看三国,群雄争霸。不能忘曹操,不能忘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能忘赵云,不能忘他的英姿飒爽,忠心耿耿的壮士豪情;不能忘关羽,不能忘他那寒光四射的赤脸,杀气迸溅的青龙偃月刀……三国!三国!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绎着无穷的满腔热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男儿的壮志豪情,那种置身死于度外,为主而拼搏的忠心都映照在那半江残阳之中。想想三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大败袁绍,但后又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狼狈而逃,这代表什么?这象征着什么?战场上,沙子冒着热气,热浪蒸腾着在这沙场上几十万人的每一个毛孔。远处一棵枯树,残枝断叶,一只乌鸦飞鸣几声,扑腾着落在那可怜的树枝上。两军肃立如林,不动如山。突然,一阵马蹄声,夹杂着马嘶声从远处传来。曹操派人喊话:“袁将军,天气炎热,主公请您去帐中稍许歇息,喝口凉茶!”袁绍与部下商议后,带着人骑着马向营帐奔去……进入帐中,只见曹操悠闲地坐在大帐之中,沏着凉茶,“将军,我已恭候多时了!”曹操道。袁绍下马,坐下,品了一口凉茶。随后,双眼一突,脸色微变,曹操似乎早已料到袁绍的心思:“想必袁将军认为我一定在茶中置了毒药!放心吧,我曹操不是那种卑鄙小人!”袁绍这才放下心来……袁绍出账要走,曹操却想拖延时间。突然,袁军背后传来阵阵呐喊声:“杀啊,杀啊……”原来许诸率领十万大军从袁军后部杀了过来,杀的袁军落花流水,袁绍大军军心动摇,曹军驻军随后掩杀。一阵阵惨叫声划破沙场的寂静,袁绍还想率军抵抗,却毫无用处,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逃走了,这一战,为曹操建立魏国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却把曹军队烧的片甲不留,曹操捂着胸口失声叫痛,自己的百万大军就这样被烧成了灰烬,恨啊……曹操对其大败百思不得其解,水战不熟?孙刘联军比我军厉害?还是诸葛亮与周瑜太狡猾?烽火的三国,战争启示了我,对于曹操的大败,我的见解是:骄兵必败!800字 初一
-
烽火_900字母亲粗糙的手抚摸着儿子年轻的脸,转而又抓着儿子的手,轻轻地、颤抖着、紧紧地,仿佛一松开儿子的手,他的人也要永远离她而去。“妈,放心吧。我会回来的。”临行前匆匆地一瞥,映入的满眼晚霞与衣着单薄、无力地倚在门槛边黯然泪下的母亲,便成了儿子心中永远的痛。而我,一颗泪珠,一直居住在儿子的眼眶中,不曾掉落。可现在,却有一种情感朝我汹涌袭来,逼迫着我坠下眼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儿子的意识又生生把我拉了回来。我能感受到他心灵的颤抖,却只见他平静地对司机师傅说:“走吧。”两个字,震得儿子的心,都碎了。漫延着的炮火与流淌着的鲜血频频接壤,映红了半边天;死神的脚步声与枪弹并进,地狱的夺魂曲和伤者的呻吟声笼罩着大地。战壕中的一切显得是那幺狰狞、可怕。我躲在眼睛深处的角落里,迷惘麻木的看着这一切,有好几次我从眼眶中摇摇欲坠,可是始终都被强硬地咽回眼睛。我知道,我的主人想把我留在战争胜利后与母亲团圆时用,但是这种每况愈下、凶残可怖的现实会让他平安地等到回去吗?我不晓得。“前面几道防线已经被敌人攻破了,阵地上就只剩下我们三连!”主人身边的战友惊恐地低呼着,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那暗色的恐惧。主人心中一震,连忙给枪上弹,绷紧的神经挤压得我很难受。子弹“咻咻”在耳边擦过,炮火划破夜幕,瞬间已经漫延到主人和同伴们待的战壕。子弹用尽,绝望压迫着每一个人。但似乎,主人一点都不害怕,他擦拭着手中的大刀,凛冽的寒光溶入双瞳,眼神更为坚定:誓与阵地共存亡!这时,敌人的主力部队到了跟前,坚固的装甲车中传出敌人劝降的声音,干干的,涩涩的。主人的好朋友第一个起来反抗,他怒吼着,我感觉到他的吼叫声荡涤了整个战场,震裂了敌人的狗胆子,震碎了可怕的绝望。空气中立刻传来其它战士的响应。枪没了,就用大刀,刀折了,就用拳头,用满腔的热血!主人的身体倒下了,身中数弹。他用最后的力气仰望夜空,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妈,我回来了……”于是,我被轻轻推出了眼睑。在聆听身体破碎的声音时,我仍在困惑地想,人类为什幺要战争,而不好好享受和平?为什幺我无法是带着喜悦地淌下……为什幺我小小的身体……无法熄灭……战争的烽火……800字 初三
-
卢沟桥的石狮在诉说我就是卢沟桥上那只卧在妈妈脚底下的小石狮。现在来参观卢沟桥的人越来越多,每当走过的小孩用手摸我的脑袋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小伙伴小毛头。1936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好的小伙伴叫小毛头。他每天下学路过我的时候,总会摸摸我的头,有时还用毛笔给我画上黑眼圈。可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骑着马,穿着奇怪衣服的人。我听其它的石狮说,那是日本人,他们是来杀像小毛头一样的中国人的。我很是奇怪,他们跟小毛头,跟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呀?不过,我还是为小毛头捏了一把汗。最近小毛头来卢沟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天,小毛头又来了,我见到他分外高兴,谁知就在他刚刚摸到我时,日本鬼子就来了,只听“砰”的一声,我赶紧捂住了眼睛。可当我再睁开眼时,小毛头已经倒在血泊之中了。我哽咽了,我真恨日本人,但我却无能为力。战争一直在持续,我的同伴有的嘴坏了,有的鼻子没了,有的干脆连头也没有了……桥上满是弹孔。1949年10月1日,很多很多的人都在街上欢呼,我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便问妈妈:“妈妈,他们在庆祝什么呀?”妈妈兴奋地说:“我们国家解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之后的几天,政府派人来给我们擦身子、洗澡,还把我的同伴修饰一番,我们变得焕然一新了。我们还受到了特殊保护,被一些栏杆围了起来。从此,我们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现在来卢沟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我被栏杆给围了起来,但是还有些淘气的小孩钻进来摸摸我。这时,我就会想起小毛头,我想小毛头如果还活着,他和他的儿孙一定会来看望我,一定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文章从“小石狮”对“小毛头”的悠悠思念入文,自然而感人。接着写自己与“小毛头”的友谊,为下文作好铺垫后,写了“小毛头”被鬼子杀害的悲惨一幕。最后,笔锋一转,通过与妈妈的对话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了。小作者只把“诉说”的内容切割在抗战到开国这一阶段,显得格外紧凑,另外,巧妙的设计了“小毛头”这样一个“角色”,通过“小毛头”的不幸来揭露鬼子当年的罪行,通过“我”的不幸而幸来反应现实生活和和平的美好。最后,由对小毛头的思念结尾,与开头呼应,也点明了中心。800字 五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