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的我1200字

写给未来的我

1200字 初一 书信

七年后的我:

你好!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七年过去了,想必你已长成为美丽的大姑娘了吧!七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你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府,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系大二学生!

还记得,七年前的你是一个刚刚迈入中学校门的14岁少女,是一个每天还缠着大人要零食的,长不大的小破孩儿;是一个每天把“没意思,没意思”挂在嘴边的,性格内向,有些消极厌世的小讨厌;是一个把学习当成“天大负担”的女生;是一个任性、懒惰、不懂事的,令大人头疼的女孩儿。那时家人都把你当成一个甜蜜的负担,为你的未来担忧。令人想不到的是,七年后的你蜕变成风华正茂,为人羡慕的大学生!你认真地告诉我:感谢上天让你遇到了他——这个七年前快男总决赛冠军华晨宇,是他从此改变了你。

一说起这个华晨宇(花花),平时少言寡语的你,总有说不完的话。正值青春期少女的你,第一次有了自己崇拜的异性偶像。把这个像神一样华晨宇珍藏在心里,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喜欢他,支持他。那时你幼稚,家人问你为什么喜欢他,你说不清。你就是很单纯的喜欢他这人,他的歌。现在看来,是他身上有你所追求的美好的东西:真实、积极、乐观向上、随性的,正能量的东西。尤其是在看到花花遇到比赛失利,却还顽强

地一次次挑战自我,刻苦训练的一幕幕,你真真正正被感动了!在他身上你感受到了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自信自强的人性魅力!当他经一番努力,信心满满地站在舞台上时,那精彩绝伦地演唱,彻底征服了现场每一个评委和观众,取得了快男总决赛冠军时,你领悟出了什么叫:付出总会有回报、成功需要努力——这些平时老师和家长反复说教过的,而自己却没真正认识上去的真理。花花最令你震撼的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天才,我只是努力的时间比别人早一些……你把这句话深深铭记在心,时刻用此话鞭策自己。

为了能有机缘与花花相识,你突发奇想:考入花花的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学习声乐。这样你和花花既是校友,又是同行,以后也许有机会与你的偶像同台演出。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你开始了这七年漫长的学习长征。你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投入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中。七年来,每当在做题、背书累得抓狂想撕书时,内心总有一种声音在对你说:花花那么优秀,都还在不断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放弃。你还想不想与华晨宇成为校友,有朝一日同台演出了!为了这一信念,你在这七年里学习上付出自己的努力,生活上也一点点学会了坚强,性格也变得活泼外向了,成长为内心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也一次次在你身上见证了“奇迹”的出现。你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

现在的你已是一个成熟稳重、积极乐观的21岁青年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我相信你现在遇到困难已经不会再退缩了,向困难低头了吧!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你,你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让它付之东流!

夜已深了,我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不由的陷入沉思,七年后的我是怎样的?依然有很多话想对你说,有很多问题想问你,然而笔难尽于言。希望你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放弃!也相信你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走上舞台与心中的偶像同台演唱的梦想!

七年前的你

《红与黑》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我们不难发现于连在这种幸福的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质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和幸福,反而使他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仅仅是感到“快乐的到了极点”,兴奋地跑来跑去,一种“野心家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着紧接着应该在制定一个计划。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当他以为德。莱纳夫人的一封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时,他想到了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在狱中反而使他从社会的束缚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对死亡。

对于于连的爱情,我们同样怀着强烈的兴趣。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别来看看于连与两个恋人的恋情。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任”,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但是德。莱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莱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复燃,爆发。

而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征服和反征服的关系,谁征服了对方,就会让对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玛蒂尔德出身豪门贵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这些都吸引着于连。而玛蒂尔德对于于连的爱情更多地缘于于连在她骄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顾。这在于连接受科拉索夫亲王的建议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现得犹为突出。可以说是嫉妒和寂寞使玛蒂尔德疯狂地爱上了于连。

最终于连还是投入了德。莱纳夫人的怀抱而拒绝了玛蒂尔德。这多少让人要为后者鸣不平,毕竟她置自己的名誉而不顾,毕竟他不顾一切地为于连的获释而奔走。但这种爱却不是自然的流露。而于连对德。莱纳夫人的爱却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于连会感到自由平等和独立。这也是司汤达本人所说的“头脑的爱情”和“心灵的爱情”之别吧。于连的取舍正是司汤达本人的取舍。

同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司汤达在写完《红与黑》后认为在五十年后才会有读者。他盼望着读者能解其中味,并声称他的作品是献给少数幸福的人的。在写完了这点小体会后,回过头来,我不禁又问自己,我是那少数幸福的人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书信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