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放假才过了三天,就到小年了,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过小年就是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要吃饭了,家家户户就会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那声音真是让人震耳欲聋。据说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都是为了把一种叫“年”的怪兽赶走,不再来伤害人。
小年过完,大家就应该准备好新年要用到的鱼、肉、蔬菜……以及要吃的水果,巧克力,饼干等等和一些烟花爆竹什么的。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在除夕这天,大人们可忙坏了,要准备晚饭和正月里客人来时招待他们的菜盘子以及各种蔬菜而我们小孩子在这天的白天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扫除,俗称“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我打扫自己的书房和卧室,先把桌子上的杂物整理进垃圾桶,再把书本理齐放在书架上,然后把桌面和架子擦干净。书房整理好了,接下来就是卧室,我先把衣橱里的衣服都清出,把一些冬天里穿的衣服挂着,其他的都折好,放在抽屉和方块格子里。接着把被子折好,放在床头,把床上和床头柜子里的物品都理得整整齐齐。等我把房间收拾干净后就下楼帮爸爸挂灯笼,贴春联,贴红纸顺便帮妈妈择菜……
等到要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闭上耳朵,一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过后,我们一家人就上桌吃年夜饭了,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家人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吃饭。等到晚上,一家人一起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时针刚指向零点,夜空中顿时漫天烟火,绚丽多彩,我跟姐姐放的烟花也是漫天烟花中的一朵。
正月初一,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年味好像更加浓郁了。踏着满堂红,和着爆竹声,走亲访友去拜年,路上遇见了拱手作个揖,见面道声“新年好”,新的一年便在这满满的祝福和喜气洋洋中开始了。拜年后就需要去祭祖,和祖先一起共度佳节。午饭后我们就去观看“村晚”,晚会上有的人跳舞,有的人唱歌,还有的人比武。在场间的休息时间,增添了许多互动环节,有你演我猜和谁是卧底……在村晚结束后,我们又举行了许多比赛活动比如说:跳绳、登山、踢毽子比赛。一个下午的活动结束后,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身心疲惫,但心中还是非常愉快的。
正月初二,我和家人来到外婆家拜年。在外婆家,我就更兴奋了,拜完年后,我就坐在火炉旁嗑瓜子、看电视,正觉得无聊时,舅妈兴高采烈的跑过来说:“村里正在舞草龙,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妈妈说:“唔,草龙是我们这边的传统习俗,去看看也是不错的。”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一家就激动的跑了,过去答到地点以后,没过一会儿,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条威猛的龙“飞”了出来。乍眼一看,那只草龙大约有十多米长,他的两颗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这周边都是围观的群众,他们一会儿尖叫,一会儿鼓掌,让我的心也燃烧了起来,在队员们的飞舞下草草飞快的盘旋着远远望去仿佛条真龙在腾云驾雾,这场面十分的热闹。
正月初四,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他们吃完饭就开始划拳了,我在边看着大人们抑扬顿挫地行着酒令,心中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就默默离去。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春节寻根我的祖国我的家
说到祖国,可能有些人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但是人们不是都说“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吗?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家强大了,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也许不是跟祖国有什么出生入死的渊源,可是只要有人提起我的祖国我就会想起无数的中国故事同时也会像连珠炮一样滔滔不绝地说起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什么盘古开天辟地;什么秦始皇统一天下;什么春秋战国;什么垓下之战;什么中华民国;什么抗日战争;什么解放战争;什么抗美援朝;什么新中国成立;什么自卫反击战;等等我都能说得十分流畅倒背如流。
咦?说到自卫反击战我想到了我的小外公—胡日林,今年的大年初二正是寒假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妈妈的家乡—胡家淤拜年,这里的人都姓胡,所以叫胡家淤,我们到了小外公家,我才知道,他是越南自卫反击战的一名士兵,瞧!在他家的墙上还挂着他在越南战场上的矫健身姿:他正趴在一堆由枯叶组成的掩体后面双手紧握着一把56半式的半自动步枪,他那如鹰一般的眼睛坚定的瞄准敌人,我不禁赞叹他那全神贯注的精神!在照片的旁边还陈列着一幅用木头裱着的奖状,是我小外公在越南战场上英勇杀敌,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这才得到了三等功的表彰,我的小外公今年已经年近古稀了可他却还像年轻人一样地干活,身体也十分硬朗,在他的眼睛中始终都透露出一种力量,一种活力,同时我也要感谢他们那些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们,是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如果没有了他们也许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国家也没有战争了,也十分和平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战火洗劫的日子,我们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永不止步,不断前进!
所以现在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影响的人,这样才能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相似题目
-
春节风俗春节是所有学生盼望的节日,但是与此同时老师会留一些作文作业,你是否还在为怎么写作文而苦恼,以下是考试吧为大家整理搜索的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700字 初一 说明文
-
春节风俗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我们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我们就要打扫屋子了。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爸爸呢?因为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更是夸张,她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才把家里收拾完。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四年级:韩梦颖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春节风俗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我们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我们就要打扫屋子了。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爸爸呢?因为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更是夸张,她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才把家里收拾完。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插柳的风俗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人间有个说法,那就是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1200字 高二 说明文
-
满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民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800字 高二 散文
-
春节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没人答理这个乞讨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年,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750字 高二 说明文
-
春节过年你能回答脑筋急转弯吗一年中哪一天睡的时间最长答案就是——过年。今年过年这一天还只是傍晚,花桥新修公路上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我们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还玩着。 我和哥哥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还没有开始,就点燃烟花高兴的玩着,只看见家家户户亮着电灯想是他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文艺晚会的开幕。开始了,爸爸叫我和哥哥去看春节文艺节目。我们全家人都认真看着节目,演员们唱起了好听的歌曲,跳起了欢乐的舞,赵建国大兵讲小品逗得大家哈哈 大笑,俏花旦杂技表演精彩刺激,大姐姐们个个都大显身手,身怀绝技叫人难以忘怀。赵本山的小品表演真让人叫绝,剧中的黑土与白云通过拍广告推销自己养殖鸡 场引起的笑话让我们笑开了怀!不!这时肯定家家户户都是开怀大笑,全中国充满了欢声笑语,到处都是甜美的笑声……这时我的心越来越激动了,离12点只差五分钟了,但是周围已经是烟花满天,“当”,激动人的一刻终于来了,全国上下的烟花,鞭炮一齐放起来,整个夜空五彩缤纷,大地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水晶球。我们的祖国像骏马一样奔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的一年。450字 高二 叙事
-
春节-记叙文大家都知道过年是喜庆的,代表着团聚,每当到了春节,大人们便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准备好年货回家过年,而小孩子们无疑在这个时刻也是快乐的,年纪小的可以向长辈们要压岁钱,跟大人撒娇要求买零食吃,年纪稍大一些的也可以找伙伴们玩耍,毕竟这一年一次的春节来之不易,怎么能够宅在家里呢。在我的家乡,过年也是热闹的,平常都是三天赶一次集会,过年的时候会增加一次,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办好年货,能够过个好年。这不,到了过年时节,爆竹声接二连三的响起,大街上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碎纸,小孩子们手里拿着打火机,口袋里揣着一大盒火炮,走一路点一路,爱调皮的小孩子还会把点燃的鞭炮丢到人家的店铺里,然后快速跑开,即使店老板把调皮的孩子抓住了,也不会过多的责骂,最多呵斥两声,有的店老板还会顺手抓几颗糖给小孩子们,笑呵呵的让他们回家。既然是过年,那自然少不了年夜饭,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外出打工的亲戚们,还有平时难得见到的朋友们,在这个时候基本上都会回家来看一看,大人们互相问候着,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小孩子们则是围在一起玩耍,再院子里跑来跑去,当然也有跟我一样,静静玩手机的表哥们。 要说过年,也不能少了看春晚这个步骤,就我自己而言,春晚主要是看小品,流行歌曲和舞蹈,其他的都不太感兴趣,而我的爷爷则比较喜欢说相声,合唱这一类节目,哪怕时间到了晚上十点过,我们依旧兴致勃勃的在电视机哪里看节目,有的时候外面的鞭炮声还在噼里啪啦的响起,我们忍不住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但是还是听不到节目里的声音,只能看屏幕下方的字幕,虽然节目看的半懂,但是我们大家心里都是乐滋滋的,这就是过年该有的气息。家里面爆竹有了,年货有了,似乎还少一样东西,没错,那就是春联,第二天吃过早饭,拿起浆糊,打开准备好的春联,确认了一下上下联后,涂抹上浆糊,然后搬来一张椅子,踩在上面开始贴春联,贴的时候要有人在下面看着,省的贴的歪歪扭扭的不好看,有的人们对联是街上买的,不贵又方便,有的人贴的对联一看就知道是手写的,这些手写的对联一般都是练过书法的老教师,文化者所写,相比之下,手写的对联就显得珍贵了一些。记得以前我们语文老师六十多岁了,也曾写过几副对联,但是现在他已经退休了,不在用毛笔书写了,学校走廊里的那副对联成了我们学生的回忆。尽管春节年年都有,不管你是否愿意,它都会如期而来,但是不能忘了,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文化节日,我们要加倍珍惜,过了年也代表我们又比去年去大了一岁,我们要做的是比以往更加的勤奋刻苦,而不是又找到了多少理由为自己辩解,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他也是一种启示,告诉我们只要你今年付出了,那么年末你便会有所所获。春节是喜庆的,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过年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现有的时光,用自己的行动来打造下一个更美好的春节,而不能因为自己现有的事业沾沾自喜,与人攀比,这都是最不理智的做法,懂得善待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将会更加和谐,和谐的生活自然会带来美好的春节,难到不是吗?1200字 高二 记叙文
-
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导读:篇一: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春节风俗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春节风俗之二——贴窗花。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春节风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春节风俗之四——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春节风俗使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而且过的十分热闹。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二: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一提到西安,人们肯定都想起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经过了历史千年的洗礼,她不但没有毁灭,反而更加辉煌,繁华。在西安过春节,是人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在这,有很多有趣的民俗风情和好吃的、好玩的。大年三十是春节的彩排。从那天起,人们会把年货全买到手,新衣服代表新气象;买吃的,是为了庆祝春节。在新年,西安人人都会吃两样东西,那就是腊肉和饺子。在这一天,每个人也都要洗一次澡,这种做法是为了重新开始,从新的起点开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人人都要吃饺子,放鞭炮,小孩们要给老人长辈拜年。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至少要到凌晨两点才睡觉,这一天算是新年中人们最兴奋的一天。大年初一这一天是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西安有个老规矩,就是不能干任何工作与学习的事情,要无忧无虑地度过这一天,而且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要大聚会,所有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是新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五,人们都要在西安四处拜访亲戚朋友们,而且还要在家门口贴对联,以代表吉祥。这几天里,人们每时每刻都很高兴,因为有些朋友们会到自家聚会。说到聚会,肯定要喝酒,陕西有一种名酒叫稠酒。此酒虽然度数不高,但美味无比,如同天上的玉液琼浆。正月初六到了,有很多人要开始工作和上学了。虽然离新年结束还有一些时间,可是一些人已经陆陆续续地赶回家。这一天,肯定有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匆匆呢?春节末期虽然没有那么的热闹了,可是还有一个节日,那就是元宵节。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吃元宵,放烟花。这一天算是春节的最后一个乐章!这就是古城西安的春节,大家现在是不是巴不得马上去享受一次呢?篇三: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篇四: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每一年我们最最期待的节日便是春节了。因为过春节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还有压岁钱。与此同时,春节的时候我们就算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不会被爸爸妈妈催着去做作业。春节是我国人民最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春节相较于其他的传统节日会显得更为繁琐,时间也比其他的节日要长很多。在我们家乡,春节前的好几天家家户户便开始亲自制办年货。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着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1.春节的风俗说明文作文2.家乡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3.家乡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4篇4.春节风俗作文5.春节的风俗作文6.春节作文说明文作文7.春节的风俗作文500字8.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上文是关于,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1200字以上 说明文
-
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春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xx搜集了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篇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春节风俗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春节风俗之二——贴窗花。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春节风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春节风俗之四——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春节风俗使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而且过的十分热闹。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二:一提到西安,人们肯定都想起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经过了历史千年的洗礼,她不但没有毁灭,反而更加辉煌,繁华。在西安过春节,是人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在这,有很多有趣的民俗风情和好吃的、好玩的。大年三十是春节的彩排。从那天起,人们会把年货全买到手,新衣服代表新气象;买吃的,是为了庆祝春节。在新年,西安人人都会吃两样东西,那就是腊肉和饺子。在这一天,每个人也都要洗一次澡,这种做法是为了重新开始,从新的起点开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人人都要吃饺子,放鞭炮,小孩们要给老人长辈拜年。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至少要到凌晨两点才睡觉,这一天算是新年中人们最兴奋的一天。大年初一这一天是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西安有个老规矩,就是不能干任何工作与学习的事情,要无忧无虑地度过这一天,而且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要大聚会,所有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是新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五,人们都要在西安四处拜访亲戚朋友们,而且还要在家门口贴对联,以代表吉祥。这几天里,人们每时每刻都很高兴,因为有些朋友们会到自家聚会。说到聚会,肯定要喝酒,陕西有一种名酒叫稠酒。此酒虽然度数不高,但美味无比,如同天上的玉液琼浆。正月初六到了,有很多人要开始工作和上学了。虽然离新年结束还有一些时间,可是一些人已经陆陆续续地赶回家。这一天,肯定有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匆匆呢?春节末期虽然没有那么的热闹了,可是还有一个节日,那就是元宵节。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吃元宵,放烟花。这一天算是春节的最后一个乐章!这就是古城西安的春节,大家现在是不是巴不得马上去享受一次呢?篇三: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篇四:每一年我们最最期待的节日便是春节了。因为过春节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还有压岁钱。与此同时,春节的时候我们就算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不会被爸爸妈妈催着去做作业。春节是我国人民最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春节相较于其他的传统节日会显得更为繁琐,时间也比其他的节日要长很多。在我们家乡,春节前的好几天家家户户便开始亲自制办年货。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着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1200字以上 说明文
-
汉族的春节风俗作文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族的春节风俗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春节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篇二:绍兴的春节】在绍兴,到了农历十二月,大家就开始忙着为过年作准备,做年糕、包棕子、晒鱼干、酱鸡、酱鸭、杀猪、宰羊……还要买新衣新裤新鞋子和购置馈赠给亲朋好友的礼物,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江堰市要拜拜灶神,送灶神上天,可以不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人们的错误。到了除夕夜的这餐饭叫做年夜饭、又叫团圆饭,这一餐饭菜非常丰盛,有鱼、肉、萝卜、菠菜、粉条、长生果……应有尽有,每一种菜都必须有剩余,留到明年再吃,取意“年年有余”。饭后全家老老小小围坐在一起,说说一年来的成果,谈谈来年大好前景。这一天终夜不眠地守岁,等待春节来临后燃放鞭炮,电话相互拜年祝福。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中第一个起床的,第一件事情是放鞭炮,俗称“放开门炮仗”。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先吃“烟火食”(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然后才可开口说话。所以妈妈都会在我的床边放一些吃的,我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吃点东西。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巷贺新禧。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礼。此俗大抵以早为敬。1950年起,人民政府提倡文明过节。元旦至春节期间,绍兴城乡普遍开展拥军爱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及慰问退休干部、职工等活动,同时举行各种联欢会、联谊会与文娱表演及体育竞赛等。在春节期间,我们还得守好多“规矩”:如不准扫地、倒垃圾,唯恐扫除了一年的财气与运气;还不能动刀,怕遭到皮肉之苦;不可打破碗,怕破了财……一眨眼,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了学生们去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工作了,天气转暖了,绍兴的农村又变得安静了。【篇三:难忘的春节作文】在众多的节日中,最使我难忘的是春节。今年,春节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一早,我就被楼下的热闹给吵醒了。我推开窗一看,楼下人头涌涌,个个都穿起新衣。我也穿起新衣,洗漱完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妈妈房间拿”利是”,妈妈不紧不慢地拿出50元。我开心地接过,并且谢谢妈妈,去吃早餐了吃完早餐,我们就去逛街了。大街上,孩子都由大人带着,在买玩具。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一下就判断是有人在舞狮。我们来到了舞狮团旁边。我瞧了瞧舞狮团,才二十几个人。他们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看着,有的在指引着。他们的衣服都是黄色,有两只狮子,一只红色一只黄色,红的是公,黄的是母,就像一对夫妻。它们在路中央戏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渐渐地,人变得多起来。在人的海洋里,我也情不自禁地欢笑起来。那两只美丽的狮子在人群玩耍,表演得真逼真啊!那两只狮子就像真正的狮子一样,活蹦乱跳着。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到江滨堤园放烟花,放鞭炮。我们来到一片空地上,爸爸首先拿出“五彩游春”点燃它的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嗖”的一声,五只彩色的蝴蝶立刻飞上了辽阔的天空,去寻找奇妙的大自然了。接着,爸爸又点燃“小鸟”烟花,“扑”的一声,小鸟冲破了笼子,飞了出去。刚放完烟花,就放大礼花了,它真美啊!有的像弯弯的垂柳,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还有的像天上的七仙女下凡来到人间似的,撒下朵朵神花,整个四会笼罩在欢乐之中。我正沉醉在放大礼花的情景中,另一边又开始放烟花,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多美呀!令我目不暇接。开始放鞭炮,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这热闹非凡的情景,令我想起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虽然春节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篇四:春节的味道】在中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春节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记忆留在生命的史册上。尽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春节的出现仿如一轮暖日,高挂在空中,融化了街道两旁的积雪。路人们的脚步踩着轻快的节拍,飞扬的嘴角写满了无法控制的喜悦心情。过年了!过年了!爷爷奶奶从老家赶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乐得我合不拢嘴。爸爸妈妈商讨着需要购置的年货,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喜爱干净的外婆指挥无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户,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样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来新年。”春节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头来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劳的主妇们。妈妈把从超市买来的花生倒入锅内,熟练地翻炒它们,出锅后再撒盐入盘。夹上一颗,脆脆的外皮裹着乳白的果仁,香浓四溢。她还想炸鱼,可是对生熟情况掌握不到位,只好请来奶奶作指导。奶奶笑眯眯地接过铲子,演示起来。奶奶站在一旁认真虚心地接受奶奶的言传身教。客厅里放着大小不一的果盘,里面堆着小山一般的果干和水果。我满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阳台上看下面,几个小孩子在玩小烟花,火光流离之间燃出快乐的花朵。一阵轻烟消失在空气中,我在二楼闻到了那种专属烟花的清香,心情在闲情逸致中得到了放松,我开心地笑了。那样温暖的情绪还残留在我心间。然而,曾几何时,这份浓郁的春节味道淡了些许。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传到中国。年轻人一到万圣节、圣诞节或者情人节,激动的劲头不亚于中了头彩。而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提不起多少兴趣“噢,又过年了?”而后凑和着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再继续他们直线一样的生活。其实呢,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洋节日”就是图个新鲜,戴上面具跳一场假面舞会。真正经久不息的还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那种温馨和幸福是经过岁月的沉淀酿成的蜜,能够甜到你的心里。我喜欢春节,更迷恋它多姿多彩的味道。【篇五:春节的文明】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燃放着喜庆的烟火。按照中国的习俗,除夕时,大家都会在自家门前放鞭炮。那天早上,我刚起床就已经听到了零星的爆竹声,到了晚上,烟花爆竹声更是此起彼伏。当我仰望天空,眼前尽是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在一声声缓慢而响亮的爆竹声中绽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照亮了城市的夜空。这些烟花也算是除夕夜的一大景点吧!远处,一个烟花熄灭了,它的最后一朵“花”迸发出来的火花在空中渐渐消失。接着,在它的周围出现了一团团灰黑色的浓烟。有时,我的周围尽是这种浓烟,我就被呛得流下眼泪。还止不住的咳嗽,难受极了。这些乌云还不算最糟,最可恶的是地上的垃圾,那些人们在尽情地狂欢之后,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让那些烟火的包装盒像个被遗弃的婴儿一样,孤单地留在冰冷的地上。到了午夜,我们又来到家门口,点燃了为迎接新年而准备的鞭炮。在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大家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新年。每个人都在欢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拥有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凌晨,是一个热闹的时刻,也是一个喜庆的时刻。这时候,满城都是爆竹声,而在这一切都结束后,刚刚还在兴高采烈地跳舞的鞭炮碎片随着人们的离去也安静下来,于是,满地都是这些凌乱的红纸片。它们就这么呆呆地坐在地上,没有人理会它们,也没有人把它们送回家——垃圾箱。第二天早晨,下起了20xx年第一场春雨,雨水落在地上,于昨日留下的红色纸片混在一起,它们被雨水冲击成黄色的泥浆。当人们去走亲访友的时候,踩在泥浆上。于是,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黄色脚印,他们成了清洁工叔叔的负担。看,就因为人们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垃圾从去年,艰难地走进了今年……后记:朋友们,当我们看见满地的垃圾,看见肮脏的大地,你会想什么;当我们看见满地的垃圾,就请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乱扔垃圾,对地上的垃圾置之不理,这些行为将会使我们人类自己,这美好的世界,甚至垃圾成为受害者。【篇六:家乡的春节】按照湖北省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篇七:春节趣事】今年春节,我和爸妈一起回到了爷爷的乡下老家过年。还有大伯、伯母、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全家团聚,其乐融融。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亲情温暖。正月初二早晨,醒来的我伸着懒腰,望着寒冷的窗外,只见窗外飘落着像棉絮样的东西。定睛一看:啊,下雪了!心想:如果我能跟哥哥、姐姐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该多有趣呀!我连忙起身,边穿衣服边叫嚷着:下雪喽,下雪喽……鹅毛般的大雪似乎越下越大了,不一会儿功夫,潮湿的地面就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匆匆地洗漱、早饭后,我和哥哥、姐姐们争先恐后的冲进了雪地里,叫嚷着,嬉戏着……开始,我和伙伴们各自堆雪人。第一回合:我堆了一个羽毛球般大的小雪人,大哥哥却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我输了。第二回合、第三回合……,我都比哥哥快,都赢了。望着地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东一堆、西一堆的雪人,我们开心极了。不知哪个小伙伴叫喊了一声:“我们打雪仗。”“好哇”,伙伴的异口同声地答道。到了打雪仗的时期了,哥哥们一组,我和姐姐们一组。只见大小哥哥准备好雪团,正向我们投来,我急忙一闪,雪团“啪”的一声,打在了墙上。趁哥哥们在看那墙上的雪球是怎么粘住时,我赶紧滚一个雪球,向他们扔去,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个大哥哥的衣服被我的雪球弄湿了,我捧腹大笑。尔后他们就一个劲地把雪球对准我嘴巴扔,又一声“啪”,雪团钻进了我的嘴里,冰得我嗷嗷直叫。哥哥们一边笑一边威胁地说:“你们输了,还敢再来吗?”他们又在准备滚一个大大的雪球,我见了,随便滚了一团,扔过去。没想到,正好又投在刚才衣服被我弄湿的那个大哥哥头上,雪球竟然滑进了他的脖子里,毛衣也湿了,冷得他“哦、哦”地叫也叫不出声来。另一个小哥哥见状忙说:“不玩了,不玩了,我们认输。”经过这次有趣的雪仗,让我知道了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意的取笑别人,否则后果比别人还惨。【篇八:广州的春节】不同的地方那个有不同的过年的特色,在广州也有一番不同的过年风格。春节一般在二月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屋门前贴上了“福”字,而且是要倒着贴,那是为了寓意“福到了”,有的甚至在各个房门上也都贴上了“福”字。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在家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们都喜欢趁着春节的时候到花市里买花。拥有“花城”之称的广州每年的春节都要举办花市。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花朵在花市上竞相开放。走进花市,就好像走进了花的海洋,享受带着香气的“海风”。花架上的那一盆盆梅花、桃花、百合花……都亭亭玉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人们除了在春节前准备着些漂亮的花,还要到百货商场里去买些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春节时显现出万象更新气象,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很忙,而小孩子也不比大人闲。不过小孩子也只是要求大人们给他们买些玩具。广州的孩子可不像农村孩子们那样有烟花、爆竹之类的东西,但是他们的春节一样过得有滋有味。在大年三十前,人们都想回自己的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外公外婆去过年。因此,在年三十前,火车站总是广州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陆陆续续地等待着上车。火车站非常的拥挤,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人们在那个时候都很能忍让。展现出一副团结一心的景象。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谈谈旧年收获,与新年的希望。然后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屋子里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满屋的欢声笑语。大年初一,人们基本没什么事,平时热闹无比的大街,也一下显得冷冷清清了。有的人在家里休息,也有的人走亲戚、拜年。到了年初二,大街上又呈现出往日的热闹景象——人们又早早地提着菜篮子上街买菜去了,菜市场里又出现了往日的吆喝声,喧闹声。在公园里,花儿们都露出了笑脸,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看。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七八号了,春节也该结束了。小孩子们要上学的继续去上学,大人们继续上班。广州有继续沉浸在热闹的海洋里了。1200字以上
-
描写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春节是团员的日子,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这一天也有各式各样的庆祝风俗,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春节习俗作文篇一】陕北的春节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春节习俗作文篇三】饺子历史悠久。两千年前,就有饺子了。在中国,农历新年时吃饺子,具有特别的意义,代表着吉祥和团圆。除夕夜,一家人吃过团圆饭之后,就齐聚一堂,一边看新年节目,一边包饺子,共享天伦之乐。饺子一般在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钟享用。因为这段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与家人一起吃饺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很有意义。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在农历新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此外,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东西包在饺子馅里。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给皇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春节习俗作文篇三】在田野边有一个洞,里面住着两只田鼠,一只大田鼠和一只小田鼠。一天,大田鼠从外面买来两袋小米种子,它一边和小田鼠在自己开垦的地里种下,一边兴奋地说:“这回咱们秋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小米蒸的年糕了!”“那不一定!”小田鼠小声嚷了一句。大田鼠听了,有点生气,它惊讶地瞪了小田鼠一眼。种子长出禾苗后,大田鼠满心欢喜地说:“看咱们的小米种子长得多旺,用不了多久,小米种子就会长大结子,秋天咱们就可以吃上自己家的年糕了!”“那不一定!”小田鼠又不冷不热地答了一句。大田鼠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小米成熟后,大田鼠辛辛苦苦把米粒的皮去掉,把小米加工成金黄的米粒。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田鼠心里乐开了花:“这回咱们很快就会吃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不一定!”小田鼠仍不紧不慢地说。大田鼠没再理他,忙着挑拣米粒中的沙子。米粒磨成了面粉,大田鼠蒸年糕,小田鼠生火,一盆金灿灿的年糕很快端上了饭桌,大田鼠兴致勃勃地说:“今儿这个年糕咱们是吃定了!”谁知小田鼠又和往常一样,仍旧说了一句让人扫兴的话:“那不一定!”到了嘴边的年糕怎么能说不一定?大田鼠顿时来了气,抡起一根棍棒就往小田鼠身上打,小田鼠掉头就跑。就在大田鼠追打小田鼠时,一群蚂蚁把年糕抬起就跑。小田鼠看见了,边跑边说:“我说了不一定就是不一定!”大田鼠见小田鼠如此不争气,干脆把小田鼠赶出家门,自己重新蒸年糕去了。1200字以上 六年级
-
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