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爱的港湾1200字

家,爱的港湾

1200字 初三 散文

家庭,是一个爱的港湾。在那里,爱心有如海风般柔和,亲情有如海浪般美丽;而我,就是那停泊在港湾里一叶幸福小舟。

--题记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亲情的见证

那一次,我回到家,妈妈对我说:“你表哥的前妻,就是你以前的表嫂,现在在医院。听到这里,我惊住了,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赶紧问妈妈,妈妈对我说;你表嫂现在嫁的那个人以前是监狱里出来的,他一喝酒,就会打你表嫂,这次事情太严重了,从监狱里出来的那个人这次喝醉酒硬把你表嫂的一只手四个手指头用刀砍了下来。妈妈说完唉声叹气,长叹一句说;苦了你表嫂那两个孩子了,现在没人管了,以后怎么办呢?你表哥现在带孩子们去了医院。”说完妈妈就出去啦。我愣住啦。为什么那人会那么狠呢,使别人的家庭妻离子散。妈妈回来后,对我讲啦医院发生的一切,到医院后,表哥没有进去,只有表哥的孩子进去看他们的妈妈。因为表嫂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孩子,表嫂还为他生拉一个儿子。当孩子们进去后看到、看到自己妈妈四个指头不见啦,而又很长时间不见面,见到后痛哭啦一场,瞬间亲情的重要性在这个时间段体现出来,表嫂见到孩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就不停地哭。

这件事让我知道啦不管我们离着多远,不管多长时间没见面,但是没有一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妈妈,因为他们的心连在一起,分也分不开。

邻里互助

这是发生在前两周的事,我在学校心就“嘭嘭嘭”地跳,我才知道是为什么。回到家时,看到爸爸凝重的眼神,妈妈悲伤地表情。突然爸爸对我说:“孩子啊,你舅舅开车把一个老人撞死啦你舅……”爸爸支支吾吾,我一着急:“爸爸,我舅舅他到底怎么了?”妈妈抽泣地对我说:“孩子,你舅舅现在在拘留所。”听到爸爸妈妈说的这些,我简直快要崩溃啦。我脑海里全是浮现出舅舅给我的印象;舅舅为我夹肉、夹菜;舅舅为我修自行车,舅舅给我买新衣服……一切的一切,想起来都感到悲伤。

由于舅舅的车没有驾照,加上他把人给撞啦之后逃逸,但后来还是知道做人不能这样,到派出所自首,为了解决这件事,爸爸妈妈还打骂了好多次,他们担心舅舅呆在里面会很难受,可是只有15天时间,如果在15天之内不能解决,舅舅就会被遣送到派出所。对方要求必须赔偿34万,可是这个数目对于我们一大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爸爸召集全家人开会,妈妈问小姨能拿多少钱?小姨说:“经济状况不怎么好,拿一万。”“我自己家出3万。”妈妈说。舅妈站出来说:“我娘家会拿出万。不管怎样,我不能让我孩子没爸爸,我不能没有丈夫。”结果,第二天,不知道是谁对村里人说啦,村里派了个代表去我家把钱给啦我妈妈,因为怕外婆高血压犯啦,所以把钱给拉我妈妈;舅舅的同事听到消息也拿出啦1万,可是钱还是不够。爸爸说买车之前还有车保险,加上车保险12万,就都差不多啦。舅舅出来了,大家又高兴又悲伤,但最多的还是快乐,他专门去村里感谢村民,感谢同事。

其实,邻里互助是中华美德,不是有句古话说得好:“四方有难,八方支援。”

家,是一个爱的港湾,不就有亲情,还有爱心,它使孤独无依的人得到心灵慰藉。家是何其的大,亲情,爱心又是何其的大。家,温馨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有一次,因历史课上的问题去翻查启蒙运动的资料,其中写到了卢梭与伏尔泰:两人生前因观念不同,虽同为启蒙领袖却相互争吵了半辈子。伏尔泰离世,葬入先贤祠;卢梭病逝,法国人亦把他葬入了先贤祠,并特别选在了伏尔泰的正对面安葬。法国人为之骄傲地说:“让这对冤家死后继续争辩吧!”

卢梭凭什么葬人先贤祠?一个能与所有朋友、无数学者争吵以至无人再愿理会的暴躁鬼,凭什么?一个已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的患者,凭什么?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就公然反对私有制的“疯子”,凭什么?或许,正是凭着那一代法国人的容忍。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

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或许,这正是一种深藏于人内心的,因受到“宽容”这一名誉诱惑而隐蔽了对控制的欲望的表现。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容忍,只是为了取得“容忍”的名号罢了。正如卢梭在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曾提到的,这种为了装点的伪善一旦被识破更令人厌恶。

而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

不少自命不凡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比普通人更高尚,自我价值比常人更高。但当他们离开像面包师这样的劳动民众几个星期后,那些高尚灵魂中,不知有多少都将在饥饿的面前扭曲,变为可悲的形状。只是社会的普遍想法,就如空气一般不曾离开,而我们也就因此永远抱着无知去“容忍”别人,“容忍”社会。

人人均如此,社会也就难免无知了。

胡适先生没少受过鲁迅先生的讥讽,但他却能真正地容忍。鲁迅讥笑“整理国库”,胡适有所认同,便在演讲中呼吁先进研究室先为救国出力,再来整理国库。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少不了对胡适的一通批判,容不下先生的改良,容不下先生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更容不下先生抗战时期出任驻美大使为蒋党谋事的“劣迹”。改革开放以来,多了许多重编胡适文章的书,常见一句补充:先生思想虽有些过时,但仍有参考研究价值。看到这些,我不禁苦笑:我们终究还是停留在浅薄的容忍啊!读一本书,时时想着它是有误导的,实在是“读书三忌”之一大忌。

我们从争取民族自由开始,寻了一个多世纪的自由,却仍感到不自由。为什么?或许正是在于控制的欲望没有穷尽,不仅控制自己的自由,还要控制别人的自由。不正有网民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一边大呼着无言论自由吗?

可见,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所以:

容忍是自由之前提;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