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中的幸福600字

疼痛中的幸福

600字 初一

每当路过那个路口,那起车祸总会再次重演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仍记忆犹新。那疼痛仿佛刻在了心中,但疼痛背后,隐藏了数不清的温暖。

那是烈日炎炎的仲夏,那是个车水马龙的路口。人声鼎沸,饭菜飘香。父亲骑着电动车打算带我到位于这个路口的一家馄炖馆吃饭。街道又窄又拥挤,一时无法通过。父亲便将电动车停在路旁等待,后座上的我随意地把脚放在了地上。不一会儿,一辆大型汽车凑巧从我的左脚轧过。一阵剧痛传来,人很快又变得麻木,似乎在痛,似乎又感觉不到痛,我的脑袋似乎灌了铅,沉重而且无法反应,耳朵里只剩下嗡嗡的声音。我从放声大哭,到痛得渐渐昏迷,双眼紧闭。幼小的我,从没经历过这样的事,这样的痛苦,真希望这只是一场梦。

当我回忆起这件事时,心中总会涌出一股暖流:绝望的我,当时的哭声响彻云霄,惊动了所有路人。爸爸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正不知如何处理这突发的状况,许多阿姨纷纷走过来询问,其中不知是哪一位阿姨,疾步走进一家小店,买了五瓶冰冻矿泉水,敷在我的脚上,并不停地安慰我,我急促的哭声渐渐变得缓和。这时,那位车主,也主动把我送去了医院。

时光荏苒,伤口早已痊愈,我也早已可以翩翩起舞。每当回忆起那次意外,先涌上心头的,总是陌生阿姨的关怀呵护,总会感到异常幸福。在他人看来,一起不幸的车祸是痛苦的经历,因为它导致了我十级伤残。幸运的是,它得以痊愈,那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幸福,只因有那位素不相识阿姨,在危机时刻送来的一片爱心,安抚了惊慌无措的小小的我。

疼痛,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幸福……

我眼中的杜甫

800字 二年级 写人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二年级:陈 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