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灭火科学小实验
科学,十分有趣,它会让你懂得更多,走得越远。今天,我们又做了一个科学实验——隔空灭火。
“啊?隔空灭火?怎么隔空灭火?”当我们听到这个题目,我心中便产生了许多个小问号。老师讲解了实验过程:将一只燃烧的蜡烛固定在桌子上,将两勺小苏打与两勺柠檬酸放入一个杯子里,搅拌后,快速在杯中倒小半杯水,将杯子快速倾斜对着蜡烛,看看结果。
在分完组以后,我们开始了实验。先让一位同学倒水,老师来为我们点蜡烛。那一簇小火苗十分的脆弱,我和同桌不禁用手护住了它,防止那调皮的同学故意吹灭它。水来了,一位同学用勺子取小苏打与柠檬酸,手却不禁抖了起来,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本来就不稳重,引起了同学的哄笑,我们也放松了心情。言归正传,我们的实验已经到了最关键处。
我们先来看1号组的实验。只见他们那边先倒入了水,那水立马充满了泡泡,像我们喝的雪碧一样。可似乎拿着倾斜时满了一点,气泡已经过去了,不管怎么倾斜,那根蜡烛上的火苗依然在跳着胜利之舞,充满了“生机”、“好了,看来1号组的实验宣告失败!”老师十分遗憾地说道。我们组从他们失败中得到了经验。在倒水时,刚一冒泡,唐海洋眼疾手快,将杯子对准火苗。只见那火苗越来越小,最终便化作一缕黑烟,飞了上去。“耶!”我们的实验成功了。我拍着手,兴奋地叫着。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听老师来讲原理。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会形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反应后会暂时停留杯底,所以倒出的是二氧化碳,不是空气,二氧化碳隔绝了燃烧所要的氧气,所以蜡烛就灭了。
哦,原来是这样!这次实验我们又知道了许多化学知识。科学,是一片浩瀚的天空,我们要努力学习,知道更多!
二年级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爱国的真谛
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积淀了多少文明与沧桑;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传承了多少信念与希望。中华名族面对挫折而不倒,历经劫难而不衰,原因正是凝聚在人们的心中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爱国是犹如屈原般,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终生为了国家,正直而行,竭忠尽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的命运。面对着大势已去的楚国,不愿与国家分开的诗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一并投入汨罗江中化为永恒。爱国是犹如杜甫用七寸之笔,写尽人间疾苦;用一腔热情,写尽满腹感慨。在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的大唐帝国前,见之而泣,闻之而悲,目睹长安城的荒凉,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是《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雄气概,爱国是陆游笔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嘱托,爱国是岳飞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还我河山的铮铮誓言,爱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爱国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爱国是孙中山为救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国而奔走,越挫越勇,永不言弃;是毛泽东在窑洞里点燃的星星之火燎原;是邓小平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大地。 但爱国并非一定要作出轰轰烈烈的事迹名垂青史,平凡的生活,亦能体现爱国的真谛。 爱国是犹如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强忍着身上的多处伤痛,为了那小小的一分拼尽全力。爱国是犹如实验室里忙碌工作的科学家,为了得到一个精确地结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繁琐的论证过程。爱国是犹如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明白,不厌其烦的解释一个简单的问题。爱国是犹如病床边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了使每一位患者尽快康复守护在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爱国亦犹如大公无私的公安干警,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常常使自己置身危险当中,而浑然不知。 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学习,是每一个农民都勤劳的耕作,是每一个职员都努力工作,是每一个军人都无私奉献。
相关推荐
-
隔空灭火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今天这次有趣的实验课,不禁笑出了声。这也太神奇了!火怎么灭了呢?无数个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砰”蜡烛点燃了,火苗只有黄豆大小,被风轻轻一吹,左右摇晃,过了一会儿,小小的火苗成了一个黄色的小辣椒,有三、四厘米高,就像身姿婀娜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火苗穿着一身彩色的长裙,最里面是若隐若现的蓝色,蓝色的外面是近乎透明的橙色,再外面是最耀眼的黄色,周围还有一圈红色的花边。我舀了两勺柠檬酸和两勺小苏打,搅拌均匀,接着倒入了四十毫升的水,咦?哪来的小泡泡啊?谁在杯子里沸腾,就像烧开了一样,我凑近杯子,杯子里发出“嗤嗤”声音,剧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难闻的气味直往我鼻子里钻。连忙用书把杯口捂住了,接着,气泡渐渐平静下来,慢慢地变成一杯液体。我把书拿走,把这杯液体挪移到蜡烛旁,刚刚还生命力旺盛的火苗,突然变得有气无力,左右摇晃着,像是在向我求救,请求帮忙。过了一会儿,火苗变得只有芝麻大小,奄奄一息的它还在用最后的力量向上窜着,可无济于事,“呼”的一声,火灭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可又感到疑惑,火为什么会灭呢?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柠檬酸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生成二氧化碳,它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它比空气要重,因此,会从倾斜的杯子里流出来,由于二氧化碳可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所以火焰会熄灭。原来实验有这么多乐趣啊!我一定要多做些实验,来感受实验的快乐。只要我留心观察,就一定可以知道其中的奥秘。600字 三年级
-
科学小实验科学带领人们认识世界,破除了迷信,那大家有没有做过实验呢?大家又知不知道这些实验中的奥秘呢?今天老师说要带大家做实验,同学们都非常开心,也非常惊讶。这时老师说:“先请同学们拿出蜡烛和烧杯,还有打火机,再用打火机点燃蜡烛,最后用烧杯盖住蜡烛,一会儿大家看到蜡烛熄灭了。”没过一会儿,大家的蜡烛都熄灭了。大家都说:“好神奇啊!”老师说:“安静,这是蜡烛燃烧的实验。这是因为杯子里氧气用完了,所以火熄灭的原理。”第二个实验叫做发黑的瓷砖。想必大家也知道这是和瓷砖有关的,这时大家拿出了蜡烛、打火机和白色的瓷砖。老师让大家把蜡烛点燃,把白色瓷砖放在蜡烛上烤,一会儿白色瓷砖变黑了,但是用纸可以擦掉,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瓷砖很光滑,所以很容易擦掉。最后一个实验是最难的,也是要用的物品最多的。这时同学们拿出了订书针、盛着水的容器和一个小纸片。老师让大家把订书针放到水里,老师问:“同学们,会怎样?”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沉下去。”“很好”,老师说,“现在把订书针放在纸上会怎么样?”同学们说:“它们两个都会浮起来,一会儿纸却下沉了,订书针却浮在了水面上,大家好奇的问老师,老师说:“纸上带着一种纸油,在水中时纸油会分泌出来,所以订书针不往下沉,而是纸油托着它。这些科学小实验让大家知道了科学的奇妙,并且有些小实验还可以当生活小技巧用。550字 三年级
-
科学小实验隔空也能灭火?不可能吧?是不是吹灭的?然而,科学的力量,总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隔空灭火也不再是想象,这一次实验,老师就让我们大饱眼福。老师首先摆上了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瓶小苏打、一瓶柠檬酸、“火源”蜡烛、一个装了水的杯子。刚刚把这些器材放在桌上,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猜起实验的结果来。老师给蜡烛点上火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我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把两勺小苏打和两小勺柠檬酸混合并搅拌,我们的“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勺子开始舀,生怕有半点误差,我们也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等操作完,老师再次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在杯中加入小半杯水,然后迅速倾斜杯子并靠近火源。第一组首先实验,只见他往杯中倒水后,缓缓靠近火源,火苗颤抖了一下并冒出一缕黑烟,但是火苗并没有熄灭,第一组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第一组实验失败了,我们也有可能失败,实验成功只能靠我们组了。我们组开始了,颤抖的手拿起了杯子,火苗开始颤抖,似乎有些害怕,我们整个组都屏住呼吸,把水倒进了杯子里,气泡瞬间开始冒出来,就像汽水一样,同时又有一股异味。组员立刻把杯子靠向火苗,刚才嚣张一时的火苗,在气泡猛烈的攻势下,火苗剧烈挣扎了一下,冒出一缕浓烟,就熄灭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呼,与此同时,我想:是什么让火苗如此不堪一击,而且能对火苗隔空”攻击“?当老师问起,一位同学提到二氧化碳,我心中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会变成二氧化碳,当把杯里的二氧化碳倒向火源,火源会因被阻断氧气而熄灭,这真是神奇呀!火能烧毁一切,却没想到,可怕的火却能被小小的二氧化碳打败!科学真是神奇呀!650字 三年级
-
科学小实验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些小发现,使我的生活变得不再单调。今天课堂上我就目睹了一次难忘的发现。上课了。李老师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自己做过科学小实验吗?”我们都摇摇头,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李老师笑着说了一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见证一下“奇迹”吧!”李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纸杯,蜡烛还有打火机。李老师用打火机点燃了一根蜡烛,用镊子夹起一个纸杯,立马放在蜡烛上烧。大家好奇地围成了一圈,我心想:老师这要做啥呢?这时,李老师发话了,说道:“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纸杯会不会被烧坏呢?”我们聚精会神地看着,生怕错过了精彩的一瞬间。不一会儿,闻道一股儿臭味,纸杯底被烧通了。李老师说:“同学们,实验还没有结束呢。”接着,李老师拿出另一个杯子。她仍然将纸杯放在蜡烛上烧,我们都趴在讲桌边,认真地盯着她手中的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杯底只烧黑了一些,却没有烧穿。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让我们来猜。经过李老师给我们说了以后,我才明白,秘密在那个烧不坏的纸杯里。事先在纸杯里放了少量清水,纸杯中盛水,水能降温,而且水的沸点在100摄氏度。所以水杯温度达不到燃点,就烧不坏了。这节课让我懂到了科学是学不完的,科技也是很奇妙,看来,我知识没学完就说自己聪明,我太渺小了。500字 三年级
-
科学小实验今天,我从书上看到VC片可以把碘伏水变成透明,我非常好奇,于是我想自己试试看。回到家里,我翻箱倒柜找来了可乐瓶、碘伏和VC片。的我先把清水倒入空可乐瓶中,大约倒了150毫升,但是如何才能把清水变成可乐呢?那就是往清水里再倒入50毫升的碘伏,就这样原本透明的清水变成了咖啡色的“可乐”了。如果光通过眼睛看,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呢。“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对的,这句话就是魔术师刘谦的口头禅,我对着爸爸妈妈模仿着说。我从旁边拿来5—6颗VC片,一片一片地投入到“可乐”中。慢慢地,可乐的颜色变淡了。为了让它更快地变成透明,我盖上了盖子使劲摇了起来,不到五秒,可乐的颜色从深棕色变成了透明。哇,太神奇了!爸爸妈妈觉得不可思议,问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可我也不知道原理,只是照着书上写的步骤来一步步操作。为了知道原理,爸爸妈妈一起和我在网上寻找,原来这是因为单质碘是有颜色的,而碘离子本身是没有颜色的,V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把单质碘还原成碘离子。所以“可乐”自然就会变成“雪碧”了。科学真的很神奇,它来自于大自然,被人类发现后又服务于人类,所以我要用心观察,多多学习知识。小实验,让我爱上了科学。450字 三年级
-
科学小实验炎热的夏天在人们的期盼下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开了冰箱,我家也不例外。而冰箱表面是有铁的,所以,我常在冰箱上玩吸铁石,一个一个吸铁石叠在一起,搭成一座李天王的宝塔。今天,我闲着无聊,就兴致勃勃的玩起了吸铁石,我像往常一样,把一个个吸铁石搭起来,可是,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我把一个吸铁石放在另一个吸铁石上面,结果,似乎一个强大的力量把吸铁石弹在了地上,我有些奇怪,但被我的猜想打消了,“这应该不小心没放好吧?”我自言自语道,于是,接着用刚才去吸的一面放上去,一股力量竟然阻止了我放上吸铁石,我却偏要一股子气做到底,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吸铁石放上去,总算两个石头吸上去了,可我一放手,令一个吸铁石竟然弹得更远了,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心把这件事追究到底,做一个科学小实验。首先,我拿来俩个吸铁石,随意找了一个面,俩吸铁石居然吸住了,这使我更奇怪了:为什么刚才吸不住,现在却吸住了呢?我想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源泉,更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了,我把俩个吸铁石一快翻了一个身,也紧紧地吸在一起,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接着,我将一个吸铁石翻了一身,那股力量又回来了,还是吸不住,脑子里又浮现了几个小问号,为什么吸铁石有的时候吸得住,有时候吸不住呢?我奇思怪想:可能是它们太劳累了,没有发挥作用吧?我安慰自己,不过,这样也没有用,我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了,我又重复了一下刚才的实验,来证明我的奇思怪想根本就是瞎猜。正当我消沉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干嘛不从书中找答案呢?通过一番天翻地覆的折腾,我找到了一句科学至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当吸铁石俩面都是一个性质的时候,会排斥;就产生了铁性所驱使的力量,当俩面不是一个性质的时候,会相吸。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科学实验叮铃铃。。。。。”一阵上课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都急忙拥进科学实验室里。王老师等我们安静下来后,说:“今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每组第一位同学到后面的橱柜里拿一个量筒,第二位同学到讲台上来,领一盒火柴,一片载玻片和一根蜡烛。”然后,王老师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做这个实验,并提醒我们要认真观察。实验开始了,我们先往塑料“水盆”里倒水,直至水位达到“水盆”的三分之一为止,再把蜡烛固定在载玻片上,接下来把蜡烛放入装有水的“水盆”中,在用量筒把蜡烛盖住,这一步可是最重要的!顿时教室里静得出奇,隐隐还能听到身旁同学的呼吸声。我拿着量筒慢慢朝蜡烛盖去,可没想到就在我认为盖好了准备松手的那一刻,量筒倾斜里一点,险些把里面的蜡烛弄倒,真是“有惊无险”。紧接着,我们一组四个人八只眼睛全部“死死”地盯住了量筒中的蜡烛。只见蜡烛的火焰在慢慢熄灭,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并没有感到惊讶;火离开了氧气,便会自动熄灭。这个道理我们都晓得。可就在我们深感“无聊”时,蜡烛熄灭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蜡烛熄灭了,但水位也随之增高了。这个现象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猜测,可能是蜡烛燃烧出来的蜡油融入到水中,使水位升高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猜测不对:蜡烛燃烧出来的蜡油的体积不足以让水位上升。那什么才是水位上升的真正原因呢?我们再次陷入沉思。这时,王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这时因为燃烧时空气被加热膨胀,部分被排除量筒与水面形成的空间;蜡烛熄灭后,空气冷却,体积收缩产生负压,推动水位上升。听完,同学们都若有所悟第“哦”了一声。科学实验真有趣,我期待着老师让我们做更多有趣的实验。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科学实验星期五晚上,我和妈妈在店里的电脑前听米丝鱼老师讲作文《扎不破的气球》。我一听这作文,立马来了精神,一定很好玩。米丝鱼老师先让我们准备竹签、气球、白线还有雪花膏,可是我没有雪花膏,就拿护手霜代替吧。作文课还没讲呢,我就急着先玩玩,看能不能扎不破。我先拿出粉色气球,对着气球嘴就直接吹起来,妈妈买的气球太小了,都吹不大。吹好后把气球用白线系上,拿着竹签就对着气球身上一扎,“砰”的一声响,爆了,我吓了一大跳。直埋怨妈妈,那能扎不破,这不,一扎就爆了。就又拿一个气球气囔囔的又吹一个,系完线,把竹签涂上霜,一扎气球又爆了。“哪能扎不破吧,你看,这都爆2个了。”妈妈说:“等老师讲完,你再扎吧。”老师终于来上课了。讲到如何扎气球,我听得很认真。原来我扎的方法不对。这次信心满满地又开始来扎气球了。吹好气球,系上线,把竹签涂上很多护手霜,我小心翼翼地把竹签从气球系线的旁边慢慢旋转着往里扎,都不敢用劲扎了,竹签慢慢的扎破第一道防线,哈哈没爆,太棒了,再继续前进,第二道防线也穿过去了,太好了,我高兴的蹦起来了。可是不大一会儿,气球就瘪了。我那惊喜的心情可真是一落千丈啊!又没成功。我还想试试,我就不信了,那么多孩子都成功了,我也要成功。于是又继续扎气球,我一连气试个七、八个气球,哦!这个没爆,我终于成功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真像个魔术啊!最后当老师讲完扎不破气球的原理是:气球底部和顶部的橡胶很厚,有收缩力,而涂有雪花膏的竹签能塞住小孔漏气,所以气球没有被扎破。我这才知道是科学实验原理啊!这节作文课可真是太有趣了,由失败到成功,可真是不容易啊!650字 初二 叙事
-
科学实验吹不倒的小纸桥科学实验课到了,老师常带着我们在课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或科学小制作。如豆芽发芽、太阳能热水器、生态瓶等。今天看他满脸神秘的样子,我猜老师肯定又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了,太好了!只见老师拿出了一张卡纸,三下两下就折出了一座小纸桥,然后把纸桥往桌上一放,往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大力吹纸桥”。我心中真好奇:为什么要“大力”吹纸桥呢?于是高高举起了手,希望可以上去试试。老师问:“我们班哪位同学的肺活量最大?”那当然是小吕了,他在体检时,肺活量吹出了六千多的好成绩。于是老师把他请上台,说了规则——只能从桥的正面吹,不可以往上面、下面和侧面吹。小吕鼓起了腮帮子使劲吹,纸桥只是晃了几下,没有倒。大家面面相觑,都从彼此的眼底看出了一丝震惊。我们给小吕喊起了加油,可他还是没能吹倒。看我们一脸的不相信,老师又请上了小杨。小杨是管乐团中的萨克斯手,不但肺活量大,还善于控制气息。我认为他肯定能吹倒。可结果是小杨脸都涨红了,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成功。就像有一种魔力支持着小桥一直稳固不倒。女孩子们也想试试,老师请了篮球高手甜甜。只见她吹得面红耳赤,用尽全身力气也没有吹倒,只能皱着眉头走了下来。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下,大家一下就炸开了锅,可是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请老师揭开谜底。原来,从桥的正面吹气时,因为空气的流动,桥面上方的空气压力比桥面下方的大,所以小纸桥吹不倒。这个实验我联想到了爸爸告诉我的话,生活中有许多人十分怕压力,适当的压力并不是坏事,反而可以锻炼我们脚踏实地,让我们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时科学中的原理和生活中的道理是相通的。650字 五年级
-
科学实验周日,我坐在家里十分无聊就突发奇想,做一个实验。可是做什么呢?忽然想起学校门前有一个老伯伯用一种象蜂蜜,但又不是蜂蜜的粘稠液体做出各种各样的糖给我们吃,那个液体是什么呢?我问了妈妈,妈妈说是白糖。我十分惊讶,到底是不是白糖呢?我心里一直盘旋着这个问题。唉,心动不如行动,还是试一试吧。需要的材料很简单:一个金属类的勺子、蜡烛、打火机、一些白糖。我先把一根蜡烛,固定在桌子上(因为妈妈说要先把白糖加热),再把铁勺子,从糖盒里舀出一勺,加上适当的水,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等待它的变化。过了几分钟,在铁勺四周的白糖已变黑了,并冒出一股焦味,铁勺中间的水开始沸腾,白糖开始溶化成糖水,我把铁勺从蜡烛上拿下来,尝一点,很甜,还是白糖的味道,颜色变成了水一般透明。一会,糖水开始冒气泡了,颜色从透明换成淡黄色,有些白糖还没有彻底溶化,深积在铁勺的底部。我又尝了一下,虽然是甜的,但是仔细一尝带着一点微苦。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勺里糖水的颜色开始变深了,十分像做糖人的粘稠液体了。慢慢地,糖水上冒出一大汽泡,颜色变成了红色,这时勺子里的糖水就像烧开了的水一般,一直往外冒,从勺子里滴到桌子上,不过就马上凝固了,变得十分硬。我的好奇心又一下子澎胀了,这糖水最后会和水一样蒸发呢还是凝固不变呢?或者变成红塘?我将红色的糖水继续加热。糖水变成深红色,也更加粘稠。糖水不冒泡了,只是不断地浓缩,让我不禁想起了潘长江的话——浓缩才是精华。正当我出神之时,那糖水突然变黑了,我用手戳一下,发现十分坚硬,问了妈妈才知道是碳化了。现在我知道了糖水加热后会变成黄色,再变成红色最后碳化。那些做糖人的,就是利用了糖加热变软,冷却之后变硬的特性,做出那些花样百出的糖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动动脑,动动手,就能发现科学的存在哦!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